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1-08 15:14: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计生;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东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这种转移,有效促进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更快的缩短高速公路建设工期。同时也给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年,随着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建设目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随着省内各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启动和建设进度的加快,对建设人员的需求也大,聘用的高速公路建设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而其中很多人员属于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作的不断推进,聘用的流动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高度流动性、构成复杂性、生育行为隐蔽性和住所临时性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极大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速公路建设中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际工作,本人浅谈个人见解,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遇到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信息不对称。不少流动人口离开户籍地数年,在现居住地工作、生活多年,这些流动人口没有与户籍所在地联系,出现了有些已婚多年的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不清,有些已婚已育的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中的生育情况不明;甚至小孩已出生却没办理子女生育指标申请工作;有些甚至出现小孩到上学年龄未上户口等复杂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户籍地计生部门想管,但因人员流动性而不知情;未能及时提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居住地计生部门想管,但对流动人员的婚育情况摸查不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生育办公室要了解、掌握流动人口的真实婚育状况却不知道往哪里函调相关情况,以至于流动人口的婚育状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要是不主动告知其最新的婚育状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生育办公室就容易形成计划生育管理上的“盲区”,介于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之间,处于“夹心饼”状态。
二是服务管理不到位。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营业务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作。从实际情况上看,建设期间工作及住宿都处于郊区或较偏僻地区,虽然流动人口有固定住宿,但现居住地计生管理部门因流动人口频繁的流动性、组成的复杂性及住所临时性等客观原因不主动与户籍所在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生办联系。再者,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办事水平及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致使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生育以及政策外生育信息掌握不齐全,致使户籍所在地无法及时跟踪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同时,有的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管理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与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作为目标管理人群的流动人口易处于失控状态。
三是存在利益驱动上的管理问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第十七条指出,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实际上,有不少的地方计生部门在办理婚育证明或出具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时都会向流动人口收取一定的“费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计划生育公章由计划生育负责人随身携带,导致部门流动人口去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或出具有关证明时,心有余悸。这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流动人口不敢去办证,不愿办证,或以此为借口不去办证的理由。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也是贯彻落实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首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应建立导向机制。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流动人口入职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生办进行上岗培训中,流动人口对自身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与流动人口签订个人计划生育合同书,合同书中规定流动人口在婚育情况发生变化后的一个月内,将有关情况报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生办,并将相关证件提交查验并登记。另外,也通过与流动人口签订的劳动合同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中明确告知流动人口有关计划生育相关规定。再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不定时的计划生育宣教,使流动人口对计生知识也更深层次的重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针对流动人口不同需求,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扩大宣传教育领域,拓宽宣传教育的途径,使流动人口掌握更多计划生育知识等,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生育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上能更好做到自律,促进流动人口的婚育观念转变。正如广州市计生局已推出可“穗外来人口可办准生证”这类办法应通过网络、内部刊物等方式及时告知流动人口,使其能更及时、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利益。
府谷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府谷县 7194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对于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逐渐成为计划生育工作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生殖健康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最后重点提出加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有效对策,以期为计划生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策略
1 生殖健康的内涵
在上世纪九十年来生殖健康这一概念被提出,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它深刻的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发展。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中的体质、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性生活正常且满足人们要求、具备正常的生育能力、生育时间和数目能够由人们决定、可负担且安全的计划生育方法能够被获取和知悉、生殖保健服务的获取、妊娠过程的安全是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
2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
2.1 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落后作为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流动孕产妇更加需要卫生保健服务,但她们保健状况却较为落后。相对于户籍孕妇,流动孕妇的生活相对贫困,难以支付高昂的定期产检查和住院分娩费用,进了降低了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覆盖率。2013 年北京常住孕妇的产前检查率为99.6%,孕早期检查率为89.7%;但流动孕妇的产前检查率仅为76.8%,孕早期检查率为46.6%,住院分娩率为78.6%。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在系统管理、产后访视、住院分娩、产前检查方面流动孕妇都远落后与常住孕妇。
2.2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差某权威机构在2014 年通过对五千多名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仅有七成流动人口知晓艾滋病知识,约六成人在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整体被调查人群中仅四成人在过去一年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男性在流动人口中占比较大,不能采用正确的避孕措施、对生殖健康预防保护知识缺少了解、性生活频繁使他们的生殖健康面临较大威胁。深圳的一项调查中,没有在性活动中使用安全套的男性占总被调查流动人口的四成,并没有深入了解怀孕、避孕的相关知识,使得众多女性因此而进行人工流产,而没有清楚认识艾滋病、性病是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3 流动人口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高
高危性行为频繁、文化程度低、生活条件差是流动人口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也提高了这些人的生殖道感染概率,使他们更易感染性病。某机构通过对浙江2079 例流动孕妇的调查发现,患有一种及以上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孕妇有630 例,占总数的三层。其中有四层的流动孕妇表述有不适症状,但其中仅有六层孕妇到医院治疗。另外,据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截止2014 年6 月,有9.6% 艾滋病感染者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艾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流动感染者加快了不同地区间疫情的扩散,并使得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大幅增加。
3 加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鲜少制定和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规定早已陈旧过时,无法满足现阶段人口管理的需要。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首先要获得法律的支持,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位、各部分政策的冲突使得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举步维艰。因此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对现有法律进行清理,对具有歧视性的政策进行取消,将冲突的规定取消,保证法律的一致性,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件朝着注重服务、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相互独立,难以异地转移是我国目前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的首要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对针对流动人口的特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使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倒基本满足,为流动人口享有平等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保障[1]。
3.2 强化流动人口居住地管理制度
不同于常住人口能够获得健全稳定的医疗保障服务,现实中的流动人口户籍地和流动人口所在地都不愿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健支持,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将居住地管理模式适用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歧视外流人口。在制定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时,应当将流动人口纳入支持范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财政管理应采用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模式。政府责任部门还应当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综合奖励补助政策进行建立健全,利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流动人口更好的为居住地的建设做出贡献。
3.3 建立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信息数据库
掌握信息是流动人口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如果不能有效掌握流动人口的情况和数量,会使得流动人口先关政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实质在于对登记系统进行规范,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各方面信息。要想最大限度发挥人口信息的作用,就要在电脑中录入信息,并对相关电脑进行联网。所以,责任部门应当对流动人口进行信息化管理,对税务、房管、计生、劳动、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的提升,推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改善和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的提升[2]。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还有待改善和提升,各级责任部门应当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提供保障。本文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加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有效对策。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责任部门能够加强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违法生育
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1]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的数量在逐年攀升,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总违法生育的比例逐年上升[2],2012年人口统计资料和人口计生委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236亿,而成年育龄女性达8000多万,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总违法生育的60%,这给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带了极大的挑战。
1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原因
当前形势下,流动人口违法生育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包括思想方面、管理方面、制度方面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传统的人口婚育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陈旧的观念仍然存在,而且很多的人外出打工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有了充足的经济基础,甚至产生了资产的继承等思想,“传儿不传女”等思想让很多的人产生了违法生育的想法。“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部分人的观念中仍然存在,甚至出现不管生多少,只要生男孩的想法。
12对政策执行的方法的错误理解。在过去计划生育控制是采用强硬的行政手段,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计生部门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有些人错误的以为人口政策发生了松动,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废除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下,让更多的人有了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13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困难。流动人口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强等特点,给计划生育管理上带了很大的困难。流动人口大量的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无固定场所、无稳定工作、无有效证件,与当地的计生部门没有直接的接触,造成了管理困难。再加上他们隐蔽性强,刻意逃避计生部门的管理。
14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存在很多的利益差。目前,大多数地方专门成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安、 工商、 劳动等职能部门成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责任单位。然而,要防止不同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特别是要防止各职能部门利用权力为本部门谋取利益进而伤害社会整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弱化管理服务效果。其次,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存在利益差,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利益差,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发展积累了财富,得到的仅是廉价劳动力换取的微薄工资,即付出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东部与中西部存在利益差,由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社会成员,尤其是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的社会成员以追求更多的社会资源、声望、财富为动机而形成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及其过程。
15全国统一管理的制度和模式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管理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尚未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管理模式是根本原因。由于当前流动人口规模比较大,来源比较广泛,所以依靠单一的某一个地区是无法形成管理局面的。尤其流动人口外出很少有人办理《婚育证明》,外出之后根本无法对其管理。如果全国范围内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流动人口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违法生育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问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在新时期的落实情况。针对当前违法生育的突出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21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作为政府机构,应该改变传统的应对方式,强化职能,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是第一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把流动人口纳入到管理和服务的系统之内。建立基层管理网络,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要对出租房屋进行核实和管理,把流动人口纳入到社区的管理范围之内,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22加强宣传教育,彻底改变落后观念。
改变落后观念的主体包括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于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职责,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方式,加强媒体、网络等新的宣传手段的介入,改变过去单一的宣传海报、宣传栏模式。对于计划生育的管理部门要改变官本位的思维模式,增强服务为民的思想意识,深入基层了解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加强计生服务,从源头上改变流动人口中落后的意识和违法生育的行为。
23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构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的管理体系。计生部门、公安部等在流动人口信息上实现统一采集、录入和共享,使管理体系跟的上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和信息报送工作,医疗机构要及时提供在生育和孕期保健时未能出具《生育服务证》或《生育证》的孕产妇名单;计生部门、工商部门、社保部门等与企业之间要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让企业在中间起到监督的作用。切实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实现地区一盘棋。全国不同地区之间也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形成流动人口统一的管理格局。流动人口的趋势是由西部内陆流向东部沿海,由农村流向城市,因此作为流入地的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到总体的管理系统之内,实现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沟通。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创新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宣传教育方式,推进机制创新,彻底解决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公众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务工形式呈多元化,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大批涌入经济发达地方或高铁等建筑工地,除推动本地的建设外,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难度。因流动人口多在居住密集,健康、卫生意识淡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存有差异,免疫情况不一,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使防控更具棘手性,甚至出现传染病暴发现象,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是对流动人口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湖南新邵县区内流动人口,自2011年7月针对影响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的因素展开调查,并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旨在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湖南新邵县区内流动人口聚集地共4处,行现场调查工作,暂住地或标准工作单位流动人口至少在30人以上为聚集地选择标准,随机在各个聚集地对不同家庭的流动人口抽取20人行开展问卷调查,共选择80人,7岁以下小儿行免疫史调查,共40人。
1.2 方法 对流动人口的生活场所行现场观察,对流动人口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入户调查,对全区相关传染病疫情的资料进行查阅。调查问卷包括流动人口生活工作情况、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基本状况、医疗服务情况、疾病发病情况、儿童免疫规范接种疫苗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基本聚集地状况 本次调查共4处流动人口聚集地,流动人口共993人,
2.2 生活服务状况 聚集地多采用自来水,或井水与自来水的混合用水共3处,单纯采用井水1处。食堂共建2家。食堂无防蝇、防鼠、防尘等相关措施,卫生设施落活,无保洁餐具的相关设施。公共厕所共建3处,随地大小便现象存在的聚集地家庭1个,存在卫生死角2处。
2.3 健康状况 80人中,过去1年有感染性腹泻或感冒等疾病者32人,其中存在共用牙刷、水杯,生吃食品、喝生水、随地大小便宜等不良生活习惯30人,占93.8%。未患病组48人,存在不良习惯2人,占4.2%。两组不良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流动人口中,流行病学特点、人口学特点、社会学特点是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造成影响的主要障碍。从制度方面分析,我国建国以来采取的户籍管理制度,其除个有登记的基本功能外,同时还为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是依照户籍性质和数量实施配置的重要公共资源,未对流动人口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严重存在共求失衡[2]。
另外,政策也为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因素主要为:①管理职责和分工:流动人口在我国各个省市县中的直接管理权部门存在差异,包括卫生、工商、劳动、公安等,使管理部分职责不明,未尽到管理工作的职责[3]。②管理方式:以往对流动人口管理多采用简单收费的方式,基本对收费的权力在封闭的情况下运行,即使实际工作与居委会、街道等有关单位直接相关,但也较难在利益再分配当中参与,未完全调动社会管理的积极性。③卫生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卫生防疫机构、医疗机构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防疫人员未足够编制,奖励制度不明,经费不足,使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④政策不完善:传染病处理、报告,疫情记录,未对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的责任进行明确。⑤防控措施缺乏有效性:传染病患者中部分缺乏强制性管理措施,漏报或漏诊病情,使性病、肝炎在流动人口中占有较高发生比例。⑥城市管理:不能及时应用建设或规划的土地,通常造成土地临床开发集中带,有大量流动人口聚集,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得不到完善,如垃圾收集场、厕所供给水等,使环境出现脏乱差,导致传染病的发生[4]。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障碍,即卫生防疫机构在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上存在问题,对流动人口的防病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技术装备水平不够,防疫人员高学历偏低,对疫情的报道不规范,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追踪无法开展,也是对传染病防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本组中7周岁以下儿童接种率为75%,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数量多,且素质存在差异,儿童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难度,流动人口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通常较差,卫生保健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就诊意识差,使管理造成一定难度[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聚集地多采用自来水,或井水与自来水的混合用水共3处,单纯采用井水1处。食堂共建2家。食堂无防蝇、防鼠、防尘等相关措施,卫生设施落活,无保洁餐具的相关设施。公共厕所共建3处,随地大小便现象存在的聚集地家庭1个,存在卫生死角2处。政府部门需对聚集地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进行加强管理,改善流动人口卫生及居住条件,供应自来水,对无害化厕所进行修建,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各个部门需协调、联动的完成各个基本生活设施的评估、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停用和整改,对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本次健康状况80人中,过去1年有感染性腹泻或感冒等疾病者32人。其中存在共用牙刷、水杯,生吃食品、喝生水、随地大小便宜等生活习惯30人,占93.8%。未患病组48人,存在不良习惯2人,占4.2%。故不良生活习惯与疾病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病例或携带者因流动的频繁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加上未行全程的治疗,易造成疾病的蔓延和扩散。同时流动儿童接种率较低,为相关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埋下了隐患。
综上,需针对影响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政符管理,职能部门责任划分,行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改善卫生状况等,使流动人口传染病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晓明,褚湘建.免疫规划对相关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效益体现[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1):34-35.
[2] 王瑞平,春雅丽.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1(24):41-43.
[3] 孙灵英.流动人口传染病防制现状与对策[J].旅行医学科学,2008,14(1):20-23.
[4] 张苹,姚经建,孙兰,等.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综合防治现况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51-53.
一、会议概览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劳动力流动势必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研究方法尤其是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更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劳动力流动研究又有哪些新问题、新进展?“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空间集聚”全国学术研讨会正是2015年这个节点上又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会议。同时,为搭建国内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人口学期刊引领学术研究热点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人口学期刊交流会亦共同举办。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联合主办,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并于2015年10月10日在新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出版社等期刊和出版单位代表近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新疆大学副校长吴广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先后致辞。
二、会议内容
1.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设立主题发言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主编赵善伦教授、云南大学杨先明教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李松玉教授先后主持会议。共有9位专家学者发言,他们围绕人口空间分布、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城镇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就业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在其“社会变迁、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再分布――现代性、城市化与城市病”的发言中强调:大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化意味着人口高度集聚,但人口膨胀不是城市病的病因而仅仅是城市病的表象;中国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市场与政府两股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其病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且有其必然性;城市不是排外的,而应该共享与包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陈卫民教授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我国老龄化进程影响的地区差异”,认为:庞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由于其主体的年龄选择性强及净流出地与净流入地相对集中的两大特点,使得各地城镇化的水平和各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有较大差异。陈卫民教授利用数据重新测算了各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编辑部郭志仪教授和和西北民族大学马子量副教授共同作了题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升级:集聚推动、溢出效应与空间衰减――基于西北地区的空间计量”的演讲。他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西北地区主要的30个地级设市城市的城市化率(UR)对加权产业生产效率(PR)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对于城市产业升级有着明显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伴随着空间阈值的增大出现了阶段性的演变,城市间通过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进程中其扩散与集聚效应是并存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探讨了“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向‘北上广’集聚?”的问题。她从成本收益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得出三点结论:①净收入及收入预期增加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②与传统观点相异,流动人口个体在流入地的总支出(即成本)并没有抑制流动人口流入北上广;③与其他流入地相比,较高的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新疆财经大学高志刚教授以“密度、距离、分割、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为题,通过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密度、距离、分割和政策四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效用。云南大学罗淳教授在其“双重阻隔下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非农化路径选择与动力培育”的发言中认为,不同特征的区域应当有其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由于边疆城镇独特的基础支撑、先决条件和文化底蕴,其城镇化应该超越传统的工业化的非农化路径,应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亲生态城镇和集简约与精巧为一体的边疆城镇。
新疆大学孙慧教授的汇报题目为“新疆就业现状、预测与政策建议”。她详析了新疆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原因,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新疆的就业形式,并就促疆就业给出了对策建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马正亮研究员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就业探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流入地的融合问题,马正亮指出流入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起长期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义务。新疆财经大学段秀芳教授做了题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考察了“一带”背景下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并就扩大新疆对哈劳务输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专题讨论
会议分会场讨论环节由学术专题讨论和期刊交流会两个分会场的研讨组成。专题研讨的分会场又包含两个专题:“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分别由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首席专家侯亚非教授和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安尼瓦尔・聂吉木教授担任主持,10位来自各高校院所的专家进行专题汇报。
(1)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城镇化和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等相关问题。王智勇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基于通勤距离的中国城市功能区研究”,基于经合组织(OECD)“城市功能区”(Functional Urban Area, FUA)的概念,他将全国重新划分为376个城市功能区。并提出按照这一标准测量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61.38%,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有相当水准。马小红副教授在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的三地流动人口”的发言中,就三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并作出预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会终结流动人口向北京流入和聚集。
(2)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人口与城市空间分布、人口流动、人口与政策、族群居住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雷军副研究员在其“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发言中介绍了他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域分析并探究城市社会空间形成机制。马晓钰教授在其“新疆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生育政策调整探析”的报告中,总结了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新疆潜在的人口问题,认为:北疆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与全国较为同步,人口政策的调整适应全国的步伐,而新疆生育政策调整的难点和重点则在南疆。晏月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少数民族人口再分布与迁移特征分析”的演讲,报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再分布及人口迁移现状,认为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相对较低、分布相对凝固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促进对策。王玉峰副教授的汇报题目是“新疆民族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问题分析”,他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专业视角总结了当前新疆民族地区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李松副教授在其“城镇化背景下多民族集聚城市居住人口分异测度、动力机制及优化模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的演讲中详析了各“族群”居住格局的现状并提出应该以居住融合、文化融合与经济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新疆乌鲁木齐“嵌入式居住模式”的观点。于海凤讲师以“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总结了目前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包括:出不去、时间短、适应慢以及难管理四大方面,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期刊交流会
与专题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期刊交流分会场召开的是2015年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年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人口与经济》编委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河清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社长、《人口与社会》主编潘金洪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口出版社姚宗桥社长在其“学术出版的规范”的发言中,从基本要求、意义和类型方面分别对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的规范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数据和观点的重复发表、分割发表、剽窃、自我剽窃、作者的荣誉、作者身份确定、署名顺序、作者对出版发表稿件具有版权、题名、摘要等。《劳动经济评论》主编罗润东教授以“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报告”为题,介绍了CiteSpace软件在经济学各学科文献计量中的应用。他以2000-2012年间CNKI数据库的经济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经济学各学科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趋势,并总结了经济学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主要期刊分布等信息。
关键词: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对策
社会保障是维持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总结,分析其存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政策建议。
1.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医疗保障落后、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状况呈恶化趋势
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的得不到确保。大多数人生病后不愿意花钱看病,不得不看病的大部分人则是自费。加上其在城市的居住及生活条件差,这使得其成为了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恶虐的生活环境和不卫生饮食使其成为肝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1.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很低
尽管当前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了。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来看还是以保障城镇人口为主的,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社会保障中的医疗、养老、工伤以及失业等绝大多数的流动劳动力都没有。从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来看,只有北京等极少数城市对流动人口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1.3流动人口的诸多权力无法实施
在现实社会中,流动人口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得不到公平待遇。作为城市中的一种弱势群体,其就业、劳动权益、居住权、文化生活等都得不到确保。在城市建设中,他们只被看做一种劳动力,即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其与城市的关系,纯粹就为一次性的劳务关系,他们所享有的相应权利与责任等都被简化。
2.我国流动人口低水平社会保障的原因分析
2.1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和执法不力
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以户籍为基础是社会保障的基本改革思路,这样就使得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在农村得不到解决,在城市更得不到重视。有的企业不给这些流动劳动力参保或是购买社会保险,有的甚至同工不同酬,对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恶意克扣等。对于这样的行为,当地地方政府为确保当地经济利益的增长也并没有采取真正的有效措施来制止该行为的发生,最终只会让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2高度流动性是建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大操作障碍
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强的特征,这使得当前的医疗保障体制很难将该类人群纳入统一保障体系中来。具体存在的主要障碍有:首先是户籍上的障碍,流动人口的流动性使其是否长期定居在某一个城市这是非常不确定的;其次是执法上的障碍,劳动保障部门对于不为流动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没有实施强有力的有效措施来加以纠正;再次是社会保险基金上的障碍,社会保险基金与流动人口劳动力在跨省流动就业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加上农村保险无法实现与城镇保险的有效对接,这就影响了流动人口的参保率。最后是医疗保险上的障碍,由于异地就诊手续繁琐,这给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带很大的不便。
2.3流动人口与用人企业参保意识较差
在流动人口自身方面,大多数流动人口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医疗保险,即便是由用工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用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意去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障费用。在用人企业方面,大多数的用人企业歧视外来的流动人口,不重视其社会保障权益,有的甚至故意违反国家相关政策,为降低其用工成本,会将这些流动劳动力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
3.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3.1对现有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加以改革
对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加以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站在流动人口的立场,建立与流动人口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对用人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为流动人口按时交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从而确保流动人口的社会利益。首先,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保障是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为此,要根据社会保障人员的客观需要来设计;从流动人口的需求来看,工伤、医疗和失业是其更为迫切的社会保障待遇,最后才到养老。然而,先养老、后医疗,然后再工伤、失业是相关部门所排列的顺序,与流动人口实际需求相比,这就显得有失客观性。其次,要降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门槛,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3.2建立完善长效融资机制来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
地方财力薄弱是导致我国流动人口低水平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就更是如此。为此,要尽快建立完善长效的融资机制来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首先,对于财政支出结构要予以优化,在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制度上要加以完善。城市卫生服务的管理体系中要逐渐纳入流动人口卫生服务与管理,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要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便捷、全面、有效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海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经济纵横,2005,(1)
[2]王广州.当今我国的流动人口特点以及生存状况[J].新华文摘,2006,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期,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难。如何强化乡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如何实现人口有序流动,防止流动中抢生超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就自己多年来从事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经历,以自己工作的茭道镇为例,就当前乡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为做好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 本地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工作居住的户籍人口。茭道镇位于武义县北大门,330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拥有大小企业1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6.12亿元。截止到2012年8月底,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5559 人,其中外来育龄妇女2668人,已婚育龄妇女2027人。
二、 目前乡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掌握准确的婚育信息难。目前乡镇层面流动人口就业不稳定、生育行为隐蔽,部分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因此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严重不到位,《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有率不足50%,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2、 对违法生育者的处罚难。一是人口流动性较强,经常会变换工作地点或者住址。违法生育查证难、送达难。二是她们的原籍家境大多都相对贫困,经济条件差,即使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也难以执行到位。三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钻法律的空子,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孕检、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法律约束。
3、 两地共管机制的形成难。一是 “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员管理体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立法规定生育以女方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存有冲突,致使两地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居住地管理部门存在管理难到位甚至不想管到位的情况,但迫于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压力,因此对外来人员生育、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或是虚假上报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户籍地片面强调“现居住地为主”,忽视共同负责协助管理的职责。有的只知开具证明,人走后则不再过问,有的甚至对流入地提交的信息有来无回。
4、 综合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仅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管理服务到位。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一是《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前,政府缺乏统一的牵头部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决策难、协调难、落实难”等现象,未真正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二是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有些部门推出的政策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对人口计生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综合治理的力度;三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流动人口“一证先行、无证否办”的规定难以落实。
三、 对做好乡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创新也必然是在基层,通过多年的基层计生工作,我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做了如下思考。
1、 从源头抓起,管理和服务走上常态化。
流动人口绝大部分在企业打工,但企业毕竟更重视盈利目的,对这项工作欠缺较为完善的制度、法律等的约束。因此,要抓好民营企业流动人口计生规范化管理。一是与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定计生管理责任书,落实用工单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同时乡镇要强化对民营企业完成人口计生责任书的年终考核。二是要在企业人事部门配备专、兼职计生管理人员,由乡镇、街道计生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相互合作,牢牢把住企业人事管理关口。每当企业进人时,必须严格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并详细记录其婚育史,原籍,现暂住地,配偶是否同行等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整理建档备查。并把兼职计生管理人员工作作为企业计生管理责任制考核重点。
2、 从细节做起,管理和服务走上制度化。
由于大多数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进进出出比较频繁。所以乡镇、街道计生工作人员必须经常下企业了解情况,和企业兼职计生人员加强联系,从细节做起,要将流动人员档案资料做实、做细,第一时间登记好流入人员,并及时地将流出人员档案注销。
开发企业流动人口管理软件,在全县甚至全省范围内联网,这样对流动的人员就可以快速掌握情况,管理上形成衔接。
3、 从亲情做起,管理和服务走上人性化。
大多外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优生优育、避孕防病等方面意识淡薄。乡镇街道计生联企人员要深入到车间、员工宿舍,与她们交朋友,耐心细致、通俗易懂地讲解有关计划生育知识、国家政策法规、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对其本身的好处,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使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同时要多关心她们的工作和生活,
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外来人员心目中树立起我们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就像她们亲人一样在关心、服务她们,让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基层计生工作者。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她们肯定能主动地配合工作。
4、 从制度做起,管理和服务走上规范化。
要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生育工作难的问题,还是要从制度上做起,使管理和服务走上规范化。
一是完善立法。营造有利于流动人员计生服务管理的执法环境。希望立法机关尽早出台一些有强制措施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以便对那些蓄意违反国家规定的个人和纵容企业员工违反国家计生法规,甚至千方百计阻挠计生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企业主采取强制措施,约束其依法履行计生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