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7 16:3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业建筑的定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意产业可归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将文化创意作为重点的产业类型,在美国、欧洲较常出现,该类型的产业,精神产品与创意才是其发展的核心;第二种是以文化创意服务产业为核心的东亚型,此类型在日本、韩国表现尤为突出;第三种是以创业服务为核心的本土型,对物质产品较为重视,如中国等。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家和各地区政府都开始关注创意产业及其未来发展,其中以香港和台湾最为突出。在这两大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成效要比大陆好得多。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等,也开始注意到创意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这些城市政府也开始将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纳入其后续的发展规划中。我国从理论角度上对创意产业展开了深入研究,也陆续有各种各样的与文化产业有关的蓝皮书、研究案例刊出,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非常明显。
二、旧工业建筑概述
1.旧工业建筑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工业建筑也就是厂房建筑,换言之,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方便工业生产,这也是它的最终用途(狭义上的解释)。从广义上看,工业建筑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加工的厂房建筑及工厂活动场所等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工业建筑,是从广义上理解的。从工业建筑界定范围来看,我们可将旧工业建筑概况为下列两层含义:第一,丧失了生产功能,陈旧落伍的工业建筑,或过去作生产用途的工业建筑;第二,外观破败但内里却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痕迹与文化价值的一类工业建筑。(2)分类根据旧工业建筑的定义及范围界定来看,我们可将其分为下列三种类型:第一,仍具有生产功能,却无法体现出时代特征的旧工业建筑(不适应工业生产的建筑、房屋包含在内);第二,因产业发展滞后或不符合城市发展格局,已丧失其生产功能,不再具备工业生产用途的建筑;第三,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意义的旧工业建筑以及需要通过优化改造或改建等方式才能保护其存在的相关建筑。
2.旧工业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在国内,有很多旧工业建筑虽然破败不堪。不过我们还是无法否认其建成时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特征及重要价值。30年前,深圳建设的、烙有显著的改革开放痕迹的工业建筑,就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它们记载了深圳30年来走过的历史征程。
三、旧工业建筑与创意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
1.旧工业建筑与创意产业间的关联性
根据创意产业和产业类历史地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我们可将其分成下列两个部分。(1)旧工业建筑也可以说创意产业是在工业区这一物质载体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囊括创意产业群,并可为之提供与产业有关的配套服务,让各种各样的创意阶层能关注和融入其文化内涵,并营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以推动创意产业更快向前发展,同时它也能有效激发创意人的灵感。(2)创意产业属于产业类历史地段的一种更新模式它的出现,为即将面临拆迁、仍具有历史价值的产业地段带来了新的希望,让其能选择多种更新方式,让具有产业性质的历史建筑能恢复其原来的使用价值,这对于我们持续保护产业遗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产业类历史建筑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使城市旧区经济水平得到复苏与提高。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相互碰触,让人类开始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反思,社会各行业都开始关注产业文化,这就促进了产业、创意文化共同发展。
2.旧工业建筑区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吸引作用坐落在河道等区域的旧工业建筑区给工业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满足了原材料的供应需求。深圳现有的旧工业建筑区,大都比较集中,这类工业建筑区可接纳创意产业群,与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也相适应,且其使用成本却比新区要低很多,这就有效的吸引了创意产业在此入驻和发展。(2)承载作用那些跨度大、建筑层数多的工业建筑,让创意人员在此能得到更自由的支配空间,从而有效开拓其创意思维。规模较大的厂房还可用作展览承办地,为产业园提供相应的劳动及服务资源。(3)催化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目前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大都处于市中心这些区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旧区。旧区还留有传统的居住氛围,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在这种环境下,能有效激发了创意产业工作者的灵感与思路,使其创作题材更富有个性。
3.创意产业在旧工业建筑区改造过程中的作用
(1)重塑作用创意产业对整个城市产业链有较好的完善作用,他能使其发展为产业集群,让更多的新经济对象、内容能融入到新时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2)启发作用在改造旧工业建筑区的过程中,创意产业的提出和发展为改造工作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旧工业建筑区能在现代社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及价值。创意产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产业所拥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与价值,并为传承产业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3)提升作用创意产业可推动城市经济快步、稳定向前发展,它能进一步提升旧工业建筑区的影响力。使之在改造后,成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点。(4)保护作用创意产业的加入,使已丧失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区转变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在艺术创造、环境优化的基础上,这些旧址被蒙上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其资源优势与价值都获得了较好的发挥。
四、以深圳“南海意库”为例——探讨创意产业发展与改造废旧工业建筑区的结合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政府便树立起了“文化立市”的发展理念。创意产业园也是在这一政策下开始萌芽,并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基地(含动漫、创意设计等领域在内)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火炬创业大厦”是此次改造废址工业建筑区,建设新的创意产业园的首期工程,同时也符合该市政府下发的将废旧厂址改造为创意产业基地,实现其置换功能的政策。为更好的促进深圳市创意产业向前发展,使其带动珠三角、全国各大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规划与指导下,招商地产与招商局等将当地资源进行重整。在推动蛇口工业区的产业快速升级与改造环境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汲取了一期基地的相关经验。针对处于海上世界片区地段的三洋厂区实施了改造计划,使其成为深圳创意产业园的二期建设基地。同时还将其改名为“南海意库”,力求将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华侨城LOFT开始,深圳目前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由原来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或改建而来的创意产业园。例如建于2004年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2006年在原来的田面工业区旧址上改造而来的深圳设计之都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阶段来看,深圳的创意产业还在发展初期,不过该市在经济和地域上占据了明显优势。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使得该市由旧工业建筑区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由旧工业建筑区升级改造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也日益激烈。
五、结语
关键词: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发展;策略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的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工业城市的进步。故而,这样的城市就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工业区的存在,而且其也大大影响了城市中心区域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地区的功能置换问题不可避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利益洗牌,大部分工业建筑暴露出了很多全新的问题:其有没有工业遗产应有的价值,是否值得维护利用?如果没有,可否以废弃建筑身份做拆除处理?如果有工业遗产的价值,那么保护方式上是单纯保护还是维护后的开发?怎么样实现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相信这些疑问在每个城市都在上演,也几乎都有不同的答案。只有依据工业城市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发展计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节约型社会的规划理念。
一、工业建筑保护及再利用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工业建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无疑是见证了城市的百年发展历程,它对于进行城市风貌特征塑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城市辨识度
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都依据一个相同的模块,这就使得这些城市发展景观基本相同,原有的城市特色消亡殆尽。设计师应将这些工业建筑好好利用起来,打造专属的城市区域景观特色,进而塑造不同的城市建筑景观,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
(二)有利于城市记忆的保留
即使在工业区也有很多市民居住,这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这里有着几代人的记忆,是每个人成长的见证,这也是他们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所在,换言之,它也是一个城市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通过有效还原原有的生活场景,可以更好地完善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同时这也是保留城市历史特质的关键一步。要知道,比起华丽多彩的现代化城市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时代建筑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更得市民的钟爱。
(三)有利于响应节能减排的低碳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经济建设而言,实现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是十分有利的。工业建筑由于功能上的设定,就不可避免地拥有楼层高、跨度大和空间广阔的特征,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的设定寿命常常比实际使用时要长,而上述这些特征,就为旧建筑改造翻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二、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开发模式
由于地域、国度的差异,人们对工业建筑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的再利用手段也是不同的。总而言之,西方国家的城市改造理念是这样的,即从单一的建筑单体再利用出发,向市政建设和场所塑造进行拓展,在欧洲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他们有着丰厚的工业遗产,这就为其搭建完善的旅游线路创造了优良的基础,进而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一)建筑单体再利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很多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构想得到了验证。因为工业建筑有着体积庞大、结构简单易于改造的特点,因此备受博物馆、展览会所和个人公寓的青睐。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经典案例当属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美术馆。每个建筑单体的改造,就像是细胞的更新一般,有助于实现城区的更新换代。
(二)场所再利用
在工业区的建筑都有着结构相似的特点,一定数量之后就形成了建筑群特有的场所特征,拆迁部门如果只是进行单一化的拆除,或者只对某一两个案例进行研究,都是不合理的,故而,要从大局上的规划进行切入,改变建筑群的属性,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功能置换,打造科学合理积极向上的建筑空间。
1.与景观塑造、旅游开发相结合对于城市规模庞大的工业城市,可以将旧工业建筑与当地自然地貌和资源相结合,构建一条展示当地工业史的旅游线路,在进行工业建筑维护的同时,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往工业的发展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进行再利用时要结合历史线索来开展,将环境治理和构建生态区域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工业园,以此拓展城市内的公共活动空间。
2.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在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流程中,融入创新理念,搭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展现了工业建筑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
(三)与住宅开发项目相结合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地区居民人数势必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在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融合相应的住宅项目,必定可以打造出有独特魅力的特色社区,以此来吸收各类人群来此定居和工作。
三、城市再造中工业遗产建筑和场所再利用的策略
(一)正确地面对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片断
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如果盲目追求新建筑,而不去体会旧建筑的文化底蕴,那就是对城市历史的背叛。而“历史”这种关键的精神要素,是形成场地归属感的重要成分。部分城市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是紧跟现代化步伐,因此它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工业革命史,每个阶段的工业史都会在同时期的建筑上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任何一种对旧工业建筑的破坏,都是对历史的背叛。只有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二)建立科学的再利用策略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工业建筑重建的目标方案。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对各单位的资源能有更好的计划,对全市的工业建筑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旨在结合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城市地区规划,将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作为城市新规划的闪光点,打造多元化的城市空间形态。
2.科学地评价当地工业建筑的现有价值
必须明确以何种方式进行再利用,只有对工业遗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再利用。对建筑是否进行拆除的依据可从以下方面来看,比如其是否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否有未开发的经济潜力,是否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等,综合以上几点再进行决策,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要做到理性拆除。
3.尝试“既是,也是”的开发模式
在近代以来的历次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的追求标准都是在变化的,在以前国家风气上迫切地想要进步的时候,对新建筑的追求即被认为是对现代化的追求,而对于老式建筑,就仅仅被局限于古典教堂、城堡和寺庙等。现如今,我们有了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理念,对于旧工业建筑不再是仅有的拆与不拆,而是更多考虑“修旧如旧”,当然必要时也会有“创造性”的改良,但如何去把握中间那个度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建筑规划师梦寐以求想要解决的课题。对已有的建筑设施以及其周边的环境都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旧建筑的建筑特性,把握好对于装饰的使用,对旧建筑的改造只是体现在建筑材料上的改变,从而建造相应的新建筑。这种“既是,也是”的具有创造性的改造模式,给对新旧建筑的取舍带来了更大的处理余地,这也是落实创新、开放理念的关键之处。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看,“旧”在现实条件下也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如果这样,那么创新的定义在这里可能有所不同,它已不再是“创造新的”,而是一种“改造旧的”,由此得出的结果自然有所不同。
(三)注重外部空间设计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我们都明白,在进行城市再造背景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时,一般都会注意到内部的功能置换和建筑空间重塑,但是一般都会忽略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重塑之前工业区的活力。故而,也要注意从空间上构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新的设计需求,以期实现与新的城市生活密切相连的目标。大多工业区域由于相关规定,实施全封闭式的管理,这样一来,在城市之中这些地方就成了居民活动范围极少涉及之处。有鉴于此,在进行新的城市规划里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到,只有改善周围基础设施,才能使得环境附加值有所提升,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当今高效的交通设施可以解决人流量问题,便捷的服务设施可以留住来往的人流,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增长,实现城市更新的既定目标。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拆建。现如今,老城复兴已经成为市政建设中最为突出、最应优先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以复苏旧工业建筑的活力来带动整个工业地区的复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即使是一种类型的建筑,由于它存在于不同地方,或者有不同的利用目标,就会使得它们有自己特有的改造模式,这就意味着要找一个万能公式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建筑规划师要站在现代工业遗产所在地区经济文化的角度上,设计工业遗产的重建、保护和管理的方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现代生活的价值观。总而言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未来可能就蕴藏在已有的大批建筑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敏.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12):25-28.
[2]王璐,刘姗,李晓润.活力再现———结合创意产业的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策略[J].工业建筑,2012,(s1):74-76.
[3]张希晨.城市再造过程中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策略[J].工业建筑,2013,(01):9-13.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轻型钢结构;设计方法
1 轻型钢结构的概述
轻型钢结构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中的优势性十分明显,其具有抗震性、抗风性、耐久性以及环保性等多重优势,符合我国节能环保理念,将其应用到工业建筑设计中可以为企业节省施工材料,提升施工进度,对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1轻型钢结构的定义
以单层为主的实腹式钢架轻型钢结构的金属面板建筑,是最早出现轻型钢建筑,后来因为轻型钢建筑很轻,这个优点,被引进于工业建筑中。并且随着轻型钢建筑结构的不断应用,其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中小型的仓库和工厂都引进了这种轻型钢建筑结构。人们通过对轻型钢结构建筑的了解和其优势的认知.得出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是在冷弯薄壁型钢、轻型焊接和高频焊接型钢、轻型热轧型钢等充分应用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受力构件,主要采用单层和多层的轻质的隔离材料。
1.2 轻型钢结构的特点
1.2.1 自重轻
自重轻是目前轻型钢结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轻型钢结构建筑得以推广和运用的重要原因。轻型钢结构自重轻主要是因为它采用的是轻型焊接的H 型钢,相比较一般的工字钢、槽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合理运用钢的截面,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很高的截面利用系数,可以很好的节省钢材。对于一些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工业建筑,这个优点的优越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显现。
1.2.2 工业化程度高
轻型钢结构的建筑构造较为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相比较其他的建筑构造方式更容易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因此无论是从生产的角度还是在安装使用中,轻型钢结构建筑都具有很高的工业化程度,这点对于工业建筑也是非常重要的。
1.2.3 现场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轻型钢结构的不复杂性和较轻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它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快的施工速度,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而且对于技术的要求也特别低,在实现量化生产的同时也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使用。
2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2.1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屋面设计方法
在轻型钢结构屋面设计中,首先是建筑材料与坡度选择,现今我国工业建筑轻型钢结构中的屋面材料主要有太空钢板以及压型钢板等,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金属压型复合保温板、夹心板以及金属压型板,这三种材料各有其不同之处,它们之间的用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一般工业建筑而言,建筑屋面坡度越大,那么对屋面排水则越有利,然而若坡度过大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坡度过大会提升排水速度,易产生溅水现象。相应的若坡度过小,排水速度也会相应变小,水流速度过于缓慢易造成积水状况,因此在轻型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合理控制屋面坡度。另外,轻型钢结构屋面材料也是影响工业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屋面材料选择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工业建筑对材料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选择价格适中且质量较好的屋面材料,为后期工业建筑奠定基础。其次,对金属压型钢板屋面构造设计进行合理把控,金属压型钢板屋面构造设计中主要包含板型选择、屋面开洞方式、采光带设置以及压型金属板选择等等,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轻型钢结构的工业建筑,为使建筑具备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会在屋面上部位置合理设置通风孔与采光带。
2.2 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墙体设计方法
工业建筑中的墙置一般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外墙和内墙,根据其不同的受力特点可以将工业建筑墙体分为自承重式轻型墙体以及非承重式轻型墙体,通常情况下我国工业建筑墙体设计中所运用的墙体材料大多数以轻质材料为主,例如彩涂金属压型板夹心板、彩涂金属压型板以及PC 板等等,在应用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要求、设计标准及不同板型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合理选择墙体材料。金属压型板墙面系统构造设计的重点在于压型板具体的长度选择以及钢板墙面系统细部构造设计,在墙体金属板选择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板块单位面积的覆盖率以及板块承载力水平,在使用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不出现压型板长向搭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施工材料。另外在夹心板墙板构造设计中需要对夹心板的节点做法以及及结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科学选择板块的放置方式,在设计
中要懂得把握重点,需要对墙体的转角处、窗洞口以及踢脚处进行重点设计,以此来提高轻型钢结构墙体设计整体水平。
2.3 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方法
轻型钢结构加层设计与建筑中的普通加层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不仅具有普通加层的功能,同时还兼具了轻型钢结构本身的特点,在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轻型钢结构加层的个性特点。轻型钢结构加强的主要方式是在原有建筑主体结构上进行直接性加高,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得到加固以及优化主体结构的目的。当然要实现此目的需要一个经济完整并且合理的设计方案,所以做好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十分重要。由于轻型钢结构的刚度比较小、重量轻,因此在加层构造设计中应科学设置足够的横向与纵向支撑,以此来保证轻型钢结构原有的刚度与稳定性。与此同时,在加层构造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的地震效应,使板块刚度均匀分布在结构之中。
3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的优势
3.1 安全
防腐蚀、防火、抗震、抗风、防雷和防暴是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的安全内容,通过对轻型钢在工业建筑的应用,可以得出,安全设计在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工业建筑中的防火隔墙.通过校对施工图纸和验收工程中看到过许多外墙屋盖与内隔墙间的空缝,并没有运用有效的封堵措施的方法。封堵材料是将防火涂料刷在钢板刷或运用防火板,根据该防火隔墙上的防火门窗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耐火极限,构件间的缝隙应满嵌防火密封胶。
3.2 经济
控制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经济的最佳手段是优化建筑的设计方案。根据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的规定进行优化设计,这其中包括项目地点的选择、总图位置的规划、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材料的挑选、建筑的耐火等级和耐久年限等方面。另外除了满足结构上多个方案的比较、计算出最优柱距和断面之外。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外形是否美观.保温隔热能力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并使用钢量尽量减少,使檩距增大。还可以通过配合建筑、水、工艺、暖通等专业的要求适当增加吊挂荷载,可以是用钢量减小。尽量采用定性的产品,增加异性构件的造价 ]。
3.3 美观
形体简洁、规格统一、构建的类型较少、体量较大是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特点,所以轻型钢结构应根据自身特色,最大限度的减少构架,另外其还能对避雷针、企业名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 语
随着轻型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中的广泛运用,其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只有在不断发挥钢结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轻型钢结构结构设计方法和应用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并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创新问题,建筑行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明.浅析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特点与发展前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8):162-163.
[2]彭耀.当代钢结构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研究[J].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7):126-127.
[3]王元清,王春光,袁英战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工业厂房基础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2011(4):145-146.
关键词: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空间形态特点;再生现状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各个城市经济指数直线上升,无锡作为长三角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向着打造商业名城和文化名城而努力。无锡这个具有民族工商业传统和丰富的工业遗产的城市,民族工商业和工业遗产成为城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也是无锡发展的良好基础。无锡的文化建筑遗产对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影响。无锡的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一系列工商建筑遗产的理论研究与再生的实践,经过了二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在我们以无锡的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1 工商建筑遗产的含义分析
工商建筑遗产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工商建筑的含义来讲;另一方面从工商遗产的含义来讲。
1.1 工商建筑的含义
简单来说,“工业建筑是为工业生产需要而建造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一般来讲,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人们通常用工业厂房来代表它。对一个工厂而言,除了要有若干个生产车间外,还要有生产辅助用房等,例如辅助生产车间,锅炉房,水池等,这些都称为建筑物。生产厂房的空间尺度由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设备的要求所决定。”[1]
1.2 工业遗产的含义
产业遗产的含义于2003年国际产业保护遗产联合会通过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中被指出,即“工业文明的遗存,他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厂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例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1]
在相关文献中,对工商遗产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谓的工商业文化遗存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学,以及审美价值。”[1]因为目前我们所研究的是以“建筑”为核心的近现代工商业遗产,所以我们所确定本文研究的最终概念为“工商建筑遗产”。
2 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空间形态特点
在我国各个阶段的近现代化工业建设中,都留下了一批别具特色的工商建筑遗产。每一时期的建筑都具有所处时期的时代烙印,以反映出当时的建造水平,以及那时的审美水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工商建筑空间形态是不同的。例如,在民国时期,当时是中国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其一系列的建筑变化,体现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使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民国建筑风格。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格局,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多呈现出中轴对称式,大跨度空间的屋架以及柱网结构普遍的存在与当时的建筑中。其次,在建筑材料方面,逐渐以红砖红瓦以及青砖青瓦搭配使用。同时,钢铁、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相关的建筑工程中。
民国时期的建筑活动,鼓励采用和尝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建筑形式。但是,当时中国处于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的起源时期,中国对待新的技术、材料等基本上处于照搬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模式的时期。从资料上看,无锡的工业建筑在当时已经使用本土或者是当地建筑师设计的。这一时期主要用无锡人的设计来表现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在这一时期,建筑外观在不断转变,其原因是建筑功能的不断增大所致。处于这一时期,无锡的建筑技术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改进,并且建筑处于中西合璧的建筑模式,这种改进模式也包括建筑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变化。
3 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现状分析
3.1 无锡工商建筑遗产再生所带来的价值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它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建筑的空间适应强,分割十分灵活,而且无锡的建筑再生利用时可发挥的余地比较宽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无锡的那些工业建筑遗产所在地已经成了重要地段,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并且所处周边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除了这些以外,工商建筑遗产从艺术角度来说,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以不同的结构和型态美体现了当时时期一种特殊的技术美感。
3.2 无锡工商建筑遗产再生案例分析
无锡的工业建筑遗产有很多,再生的也有很多。例如,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工业建筑遗址的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在2004年,由海外归来的郑氏兄妹将崇安区北仓门37号――创建于1938年的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改造成现在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它现在归属于江苏苏豪国际集团所有,它的建筑结构十分有特点,以多层砖木构成,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目前,它有60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已经成为具有美术展览、艺术交流、艺术创作、艺术服务四大功能区域划分的艺术中心。同样工商建筑遗产再生的案例还有位于南长区金钩桥23号的鼎昌丝厂蚕丝仓库旧址,它是曾经的无锡第一缫丝厂,建造时间为1928年,现今为无锡银光制丝有限公司所有。目前,这栋老建筑以“郁膳房”为招牌,成为餐饮经营场所。它的建筑结构也是以多层砖木为主,极具感观效果。在对它进行改装的时候,为了保护原有的木头的结构,饭店经营者将厨房安在老房子的后面,并在包厢里都不设置洗手间,并且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先建筑的柱子。这些工业建筑遗址他们的再生状况大部分处于完好状态,并被修复使用,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 总结
随着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部分传统工业已经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工商建筑在不断地被废弃,其中也包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但近年来,作为长三角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无锡,已经了几批近代工业遗产名录。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实践带动众多企业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无锡打造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工商业名城和文化名城提供了一定的历史遗产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Z].2003.
[2] 张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空间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29).
[3] 蔡宁.沉醉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北京798艺术区画廊设计调研[J].中外建筑,2010(12).
[4] 徐志恒.浅谈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矛盾[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建筑师毕竟是快乐的职业.因为他的工作是创造.建筑成果是物质存在.可以使用.又构成艺术形象,可以带来精神的享受。”
“建筑师的工作是历史的责任.对时代、社会作出回答.同时又必须应对技术、法规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建筑师的工作也是集繁琐工作之大成.必须静下心来进行细致的思考,从方案细节、材料选用.到构造技巧。”
照片中黄总恬淡镇定的神情、平和睿智的目光与扉页一侧的小字.构成了大师完整的职业形象。
认识黄总已有许多年了。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标准的职业建筑师.理性严谨而不失幽默.思维缜密而富有逻辑,善于沟通和倾听,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上百项建筑设计作品。身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他在诸如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总装厂房及厂前区规划设计项目。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等工业建筑项目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项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一项银质奖皆出于此。但我从不认为黄总是单纯的工业建筑设计师。相反.由于他有多年从事工业建筑设计的基础.对复杂工艺与建筑的结合、使用功能与空间的逻辑组成、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理性融合都有娴熟的把握。实际上他已将工业建筑的设计演绎成为一种工艺与空间结合、空间的构成逻辑和艺术造型结合的再创作。因此在对建筑功能和空间的处理上形成了他理性严谨。真实逻辑。精细典雅的创作风格。正是这些使得他在大量的民用项目中,诸如海南广场会议中心。三亚山海天大酒店、北京海淀体育馆、中国普天大厦等的设计中表现出极强的功能整合、空间控制和整体造型的能力。阅读和体验黄总的作品,能从中感到一种镇定淡然、踏实理性、不丝毫矫揉造作的大度气质。
在他的民用项目的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空间――功能、空间――行为、空间――环境的理解、分析和再创造上都表明了他是一位纯粹的建筑师。文前的箴言正是黄总创作理念的写照。
黄总的建筑创作表现出较强的理性。即便是在国内业界张扬个性、崇尚非理性、追求视觉;中击力的大潮中,他仍以一种冷静、理性和逻辑的态度来研究建筑的功能、空间、环境和造型.一点一滴地分析其内在要义,心平气和地把握复杂建筑中功能与空间、行为与流线。理性与浪漫、工艺与艺术、结构与造型等问题。他的作品很少有那些过于夸张的符号.或追求视觉;中击力的非理性的造型游戏.大多体现出精准、逻辑和贴切。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和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的设计就是最好的体现,总图和平面布局遵循工艺要求紧凑合理.依地势、地形变化.结合各流线顺序,安排各不同功能空间,立面根据室内功能要求开窗.虚实相间,整体而不乏亲切.营造出了工业建筑人性化的良好氛围。而在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如海南广场会议中心、山海天大酒店项目。考虑地域、文化及气候特点。运用简洁的手法和提炼抽象的建筑语汇.在严整,理性的空间组合中.表现出有节制的浪漫。黄总的设计总是有极好的分寸感。
建筑师的工作显然不是单纯的造型问题.准确地讲是一个综合处理各种要素.达成统一协调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是仅靠有造型能力就可以驾驭的。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有极强的综合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偏激。不矫情。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使黄大师具备了这种能力。
或许有人认为目前定义和理解主流和非主流尚不清晰.也没有必要加以区分.但我以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下,推崇从国情出发、讲求功能使用的效率,关注节能、关注文化、关注人的使用.尽力寻求建筑美的再现.以平常的心态创作恰如其分的建筑.这就是主流。主流建筑师不随风.不赶时髦.不求虚荣.有思想,理性务实,是我国业界的中坚力量。黄总是一位主流建筑师。
[关键词]工业遗产 旅游价值 开发 利用 模式
2006年无锡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召开后,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强化了各级政府对工业遗产的重视,拉开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序幕。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
目前世界上对于工业遗产的界定比较权威是的2003年的《下塔吉尔》,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基本概念的界定,中指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对工业遗产也采用了类似的定义。
二、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
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多范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中明确提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与一般文物建筑不同的是,工业遗产除了它的历史、艺术价值之外,还存在着其自身可改造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以及与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化价值。另外,科学范畴在工业建筑中主要表现为技术价值。
1.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都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
2.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许多工业遗产包含着天才的科技发明与创造,保护好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
4.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工业遗产可以节省拆除重建的投资;从生态循环的角度考虑,即便是改造再利用的投资大于拆除重建,从宏观和长期维护的角度考虑,更新改造具有良好的生态闭合性和低能耗的特点。
5.工业遗产的教育价值。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对于历史和工程教育而言是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
6.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高品质的工业遗产是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机器美学的直接表现,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三、我国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模式
1.开发为主题性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可以采用博物馆的开发模式,把原来部分工业遗产形态保存下来,改造为相关用途的场所,即保留一部分原有的功能作为展示,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使游客直接现场感知。工业遗产因为反映了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因此也具有了物质文化意义。工业博物馆已成为国际现代化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历史景观。
例如我国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博览中外酒文化,看亚洲最古老的酒窖;同时,该项目在地下酒窖七号洞建起了酿酒作坊,游客可自己动手、自酿美酒,还可现场拍照,将照片制作在酒标上,把旅游经历物化在酒中一起带回家。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独特酒韵,它的成功开发为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2.拓展为城市游憩空间。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工业景观公园是在有效地保留原有的历史空间和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将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改建成社区公园或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加入现代文化元素,使空间的功能发生转变,满足人们消遣、求知、休闲、康体、娱乐等需求,为工业衰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寻找出路。
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它由粤中造船厂改建而成。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甚至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渲染了场所的氛围,经过规划人员的精心设计,建成后的中山岐江公园成为独具风格的工业文化景观公园。
3.打造成综合购物中心。该模式是利用原有的工业遗产空间建立一个购物中心,并配有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把原来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为与其原先功能完全不同的场所。
上海杨树浦工业区,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其充分利用该地区有利的滨江区位条件,设计成“滨江亲水游览带”。抓住上海源于几百年一个小渔村这一历史背景,发展高档休闲餐饮。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等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休闲度假和购物的游客。
4.重组为创意产业园区。近代老工业建筑早期租金较便宜,又地处市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
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当工厂的生产停滞以后,一批全新的创意产业入驻,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EB/OL].
关键词:上海1933老场坊、旧工业建筑、改造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然落幕,这个魅力都市逐渐恢复了平静。无数中外人士前来品读这个城市的传统与时尚。在世博园之外,亦有众多热点被人追捧。在这些代表着上海方方面面的风韵的城市名片中,上海1933老场坊低调、神秘、高贵迷人,冷静地观望着世事沉浮,人间冷暖。这座建成于1933年的老建筑经过一系列改造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生动地显现出上海的前世今生,让众多游人趋之若鹜。这座建筑也成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启发和思考。
上海1933老场坊位于虹口区的沙泾路上,她的前身是“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上海余洪记营造厂负责建造,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整体是规则的方形轮廓,看似简单,内部中心位置有一24边形主楼,主楼和四角的建筑由楼梯、坡道、廊桥相连。建筑高五层,空间错落,跌宕起伏,不同方向的坡道缠绕盘旋,宛若迷宫。仅容一人通过的楼梯、幽暗的隔间、直线条的建筑体块和豁然开朗的中央大厅、开阔的屋顶平台、近似圆形的主楼形成鲜明的对照,空间的流动和碰撞让人心动。
建筑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建造,墙体厚度约50厘米,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上世纪30年代,利用这种方法实现了温度控制,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室内温度。原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结合伞形柱,营造出简洁、宽阔、优美的室内空间。坡道纵横交错,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其所处的位置和走势都和各种牲畜的屠宰工艺流程紧密联系,丝丝入扣,绝无偶然。建筑外立面自二层高度以上,规则地布满了方形和圆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几何线条都是用混凝土加工制作而成,图形中间嵌有透明玻璃。在明媚的太阳光的照射下,室内地面上会呈现出如同剪裁过的光影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之规模和水平相当的屠宰场全世界也只有两家,其一在美国,其二在英国,而且都已湮没不存。
上海1933老场坊自建成后,先后作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沙浜路屠宰场、市立第一宰牲场、上海市营宰牲场(北场)、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宰牲场、国营上海冻肉加工厂、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十几家食品生产机构的驻地,1970年后由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接手,2002年工厂完全停产,1933老场坊归于沉寂。鉴于这座建筑在上海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精美的建筑艺术成就,2006年开始对其进行改建工程,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精彩绝伦的建筑作品。
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成功,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是项目定位。该建筑在改造之初就明确地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这和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的创造力和知识、才华衍生出的知识产权及相关产业链,强调创新性和前沿性。这一极具21世纪时代特色的主题和诞生于近一百年前的上海1933老场坊形成了新与旧的鲜明对比,而且二者一个是文化产业,一个是工业建筑,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非常好奇和期待二者融合后的场面。同时,换一个角度去想,工业建筑别具一格的空间形式也许正刺激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的思维,能激发出与众不同的思路,尤其是象1933老场坊这样几乎可以被称为孤例的建筑珍品。
其次是改造思路和具体做法。一方面,建筑要按原材料、原式样、原工艺进行恢复,这样才能体现出1933老场坊的历史感;另一方面,要针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特点进行空间的调整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并赋予建筑21世纪的时代感。从建成到2006年进行改造,上海1933老场坊经历了73年的风吹雨打,建筑难免破败,再加上十几位“主人”根据各自的需要对她进行的肆意修改,建筑已经逐渐丧失了原本简单大气、庄重典雅的气质。著名建筑师赵崇新――老场坊改造的总设计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离掉附着在原结构层上的重重叠叠的装修材料和增加的各种隔墙,还建筑以本来面目。在这个做减法的过程中,整个建筑共清理出五千多吨建筑垃圾,某些部位的楼板被剥离了一米多厚。当铅华洗尽,并把破损的地方用混凝土进行修补过后,1933老场坊再现往日的雄伟气象。但是仅仅“修旧如旧”是不够的,如何给她新的神韵,契合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才是提升其品质的关键。建筑师赵崇新大胆地放弃了常规的建筑分类,没有把改造后的1933老场坊归类到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或是其他民用建筑分类中去,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其改造成具有博物馆气质的大众建筑的概念,即不定义建筑的功能,把建筑做成可以承载多种功能的公共平台和插座,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加建了一些建筑空间,如卫生间、电梯、中央大厅等。在这些加建项目上,建筑师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和玻璃这两种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典型材料,提醒来到这座建筑的人们,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也蕴含着新的生命。例如圆形主楼附近加建的电梯几乎通体都是透明玻璃围合起来的,只在必须安装控制按钮的位置使用了长条形的拉丝不锈钢。人们在乘坐电梯的短短几秒钟内,也可以观赏到周围奇幻的空间,还能看到楼板在你眼前滑过,这种体验可不是经常能有的。另外,在圆形主楼的四至五层加建了一个占地98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堪称是这次改造的神来之笔。大厅用加强型玻璃做地面,周围一圈墙面皆有玻璃窗环绕,光线充足,熠熠生辉。透过玻璃地面可以直接看到一层的人来人往,相距十几米远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视线的交流,真是奇妙的感受。屋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穹窿顶,用金属杆件互相连接做成与地面平行的吊顶框架,同时可安装固定照明及音响设备,中心位置有圆形的采光天窗,用金属百叶调节进光亮。这样一个宽敞明亮而又晶莹剔透的空间,如一颗宝石般悬挂在主楼的顶端,难怪被开发商命名为“空中舞台”。
再次是建筑保护的全局观。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着眼于一点,而应着眼于一片,也就是说,要保留一栋建筑,也要保留这座建筑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陷落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一座”四合院是代表不了北京的民居文化的。同样,上海1933老场坊在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周围那些当年为屠宰场服务的处置场和化制站、冷藏库、发电厂、仓库货栈等,它们被改造成为创意制作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俱乐部会所等。在五百多米的沙泾路两侧,竖立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路灯,再加上这些曾经日夜一起工作的“高龄”建筑,仿佛一下把人拉回了旧时的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