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时间:2024-01-07 16:3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6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8.038
超声雾化吸入是现阶段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超声雾化吸入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使药物沉积在呼吸道内治疗疾病,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黏膜能始终保持湿润,祛痰与平喘的作用更为有效[1-2]。本文以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79岁,平均(43.46±7.42)岁;其中气管炎23例,支气管炎15例,哮喘10例,慢性肺栓塞2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8岁,平均(41.57±7.56)岁;气管炎21例,支气管炎16例,哮喘7例,慢性肺栓塞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病情给予吸氧、镇静、止咳、解痉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剂的用法与用量:5岁患者0.5%沙丁胺醇0.5~1.0 ml+布地奈德1 ml;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混合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5 ml作为雾化吸入药剂;雾化吸入2次/d,1周为1疗程。
1.2.2 护理
1.2.2.1 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每3小时通风1次;室温20 ℃~25 ℃,相对湿度55%~60%;雾化吸入后对患者进行叩背,促使有效排痰。
1.2.2.2 用药护理 雾化治疗前对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评估,并听诊患者肺部呼吸音;开启雾化机,连接氧气与喷雾器底部接口,将药液注入喷雾器内;雾化吸入时患者应保持头部竖起,不可擅自摘下面罩,保证药物充分吸入;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口含式雾化器,以提高治疗效果;注意控制氧流量,雾化时间30 min;雾化器为专人专用,使用后要彻底冲洗消毒,每周更换雾化瓶。
1.2.2.3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经常反复发作,患者痛苦不堪,而且经常伴有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与依从性,因此在护理中要善于察觉患者的需求,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向其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及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并向其说明雾化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消除其心中的疑虑,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2.2.4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雾化吸入后,指导及时漱口、洗脸,减少药液对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的刺激,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指导其多饮水,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与诱发哮喘因素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4]。
1.2.2.5 并发症护理 (1)声带喉头水肿:对声带喉头水肿者,需立即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激素静脉给药[5]。(2)呃逆:对呃逆患者,可暂停治疗,饮温水150~250 ml后,于颈部冷敷,待症状好转后继续治疗。(3)痉挛型呛咳:对于痉挛型呛咳患者,需立即停止吸入治疗,若症状较轻,可暂停治疗10~15 min后酌情继续吸入,若症状较重,需立即给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改变,遵医嘱给予氨茶碱缓解气道痉挛,并叩击背部排痰,防止痰液阻塞。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两肺干湿??音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两肺干湿??音减少;(3)无效: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肺部干湿??音未减轻[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空气污染日益恶化,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及肺心病等[7];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腹胀腹泻、痰量增加、恶心呕吐、分泌物粘稠、呼吸急促、高热、咽喉肿痛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很可能造成患者永久性呼吸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药量使用少、不良反应少、痛苦小、起效快等优势,已经在现阶段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作为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喉头水肿、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手段超声雾化吸入的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1)超声雾化吸入驱动力以氧气为主,通过高速氧流将药液击为微小颗粒,并推入气道深部。该吸入方式降低了雾化湿度,减少水蒸气对吸氧浓度的影响,降低耗氧量[8]。(2)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3)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4)湿化气道,稀释痰液。(5)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以面罩吸氧治疗,增加了患者吸氧浓度,提升其血氧饱和度。(6)药物作用直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 氧化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庞杂,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结核、小儿哮喘以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而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驱动雾化治疗,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却不如人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该治疗方法有着治疗周期短以及临床效果突出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共100例。患儿疾病具体如下:小儿哮喘患者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9例,急性喉炎患儿11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例。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最大的为7岁,最小的为70天,其平均年龄为(4.7±0.3)岁。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镇静和氧疗等治疗方法,还有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给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奇效有限公司生产,QW15型气化雾化吸入器。患儿通过面罩来吸入药物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剂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剂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0.5mg,大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钟6L,治疗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等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为止,1天两次,如果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的增加次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雾化液配置与实验组患儿相同,使用仪器为WH-968超声雾化器,患儿与喷嘴连接。根据患儿病情,一般情况下超声雾化治疗的时间为20分钟,每天治疗3次。在雾化之后将雾化器关闭,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还有排痰等步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疗效标准判定,分别以显著、有效以及无效来作为标准。患儿在3天之内明显出现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显著。患儿用药4-5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肺部罗音和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有效。患儿在用药5天之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为无效[1]。疗效的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后心率与SpO2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要具有显著优越性(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对小儿本身身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对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儿情况密切观察,对于雾化吸入的干预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这两种。在口含嘴吸入法临床的实践当中,因为婴儿在吸入的时候会有哭闹挣扎的表现,喷嘴在口中来回的进行移动会很容易让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而且婴幼儿在哭闹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腺体,通常会在喷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会让喷嘴产生堵塞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面罩因为质地比较柔软不会对患儿的面部产生太大的压迫感,我们可以将口罩放在患儿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患儿也不会产生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相对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结果提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不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 要】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 指自然大气力人体的呼吸道所吸入的一些颗粒物,而许多流行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紧密的联系,但机制不清。PM10 在呼吸系统的沉积与清除、其大小和数目以及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氧化负荷的增加在PM10 对呼吸系统所致的危害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呼吸系统;颗粒物;一般护理
1 概念界定
从疾病类型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按照我国卫生部的官方数据,国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接近7.1%,位居城市死亡率疾病类的第3名,而在农村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首位。根据年龄结构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两大群体。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容易发生在冬季。
2 病因
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人体中唯一与心输出血量有紧密关系的是肺部,如果血流量比较多,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微生物等疾病因子,非常容易侵入到肺部,产生许多疾病。传统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病与细菌性肺炎最为明显。伴随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感染性疾病大多比较容易控制。不过,环境污染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肺部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多,逐渐受到许多人的重视。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1 呼吸道
从器官上来说,呼吸系统包含肺部、鼻部、咽部、喉部等方面,主要担负气体的流通与交换。具体来说,呼吸系统就是按照喉环状软骨充当分界线,分成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而下呼吸道从气管开始,支气管经逐步分支,最终达到肺部。其中,终端细支气管及其上部署传导部分。在临床上,小于两毫米的支气管直径与细支气管叫做小气道。
3.2 泡面积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都是十分重要的人体组织,他们共同组成血气屏障,担任气血流通交换的媒介作用。同时,Ⅱ型肺泡细胞并不多,主要以立方形的状态呈现,连接于Ⅰ型上皮细胞,帮助人体的肺部分泌活性物质。
3.3 肺的血液循环
肺主要由动脉与静脉血管构建,担任气体交换的职责。其中,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胸膜等都是人体非常有重要作用的营养血管。同时,肺部与人体的所有器官的气血都进行交换,尤其是淋巴系统,所以其他组织的感染或癌肿可肺发生播散。
3.4 胸膜和胸膜腔
肺组织外包膜即胸膜,胸膜脏层和壁层组成的潜在腔隙即胸膜腔
3.5 肺的通气和换气
3.5.1 肺通气
(1)动力:胸腔容积改变。
(2)指标:每分钟肺通气(MV):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
(3)肺泡通气量(VA):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气量。
(4)最大通气量(MMV):最大速度和最深呼吸的每分通气量。
3.5.2 肺换气
(1)动力: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2)影响因素:气体分压、气体量、通气/ 血流比例、肺泡膜弥散面积和厚度。
3.6 呼吸运动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反射和体液化学变化等来调节。
延髓——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常见异常呼吸。
3.6.1 陈- 施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1)特点:呼吸会出现逐渐变强变快,又在一定时段内主机爱你变弱变慢,伴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2)原因:①肺- 脑循环时间延长(如心衰)②呼吸中枢反馈增益增加。
(3)临床:这种呼吸多发生在人体脑损伤与缺氧的状况下。
3.6.2 比奥呼吸(Biot breathing)(1)特点:当产生一次以上的强呼吸时,继以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之后又再次出现这样的呼吸。
(2)临床:呼吸中枢损害。常是死亡前出现的危急症状。
3.6.3 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事实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容易发生周期性呼吸暂停的情况。而如果频繁地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那么该人群将出现困顿、肺A 压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3.7 防御功能
虽然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呼吸系统和大气环境的关系最紧密,所有如果环境中有许多污染性的有害因子,将直接增加肺部疾病的几率。当然,呼吸系统自身的独特性,也具有净化自身的作用,帮助人体抵抗一定的环境有害因子。
(1)调节与进化空气——加温 湿化过滤。
(2)反射性防御——咳嗽 喷嚏 支气管收缩。
(3)清除肺泡内有害物质——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抵抗细胞,可帮助人体抵挡外界的有害因子,并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4)免疫防御——非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肺泡毛细血管膜可帮助净化人体肺部的微生物与颗粒,并帮助肺部抵挡有害因子的侵入,起到保护肺部组织的作用。
4 护理评估
对于人体的疾病来说,必须在做好详细的检查后,才能根据疾病信息进行诊断。因此,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应该加强周密性的检查,比如,X 线胸部检查是检查肺部疾病的重中之重。只有经过常规化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
4.1 病史评估
(1)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社会心理状况。
(3)精神情感状况。
4.2 身体评估
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做好全面的检测,一旦出现胸部疾病,就会出现直接性的反映。比如,肺部的炎症在呼吸与音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而胸腔积液等情况,都会呈现气管的移动。
4.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评估
(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 此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在给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之外,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1]。为进一步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对重症患者的影响, 对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0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20例, 男66例, 女54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60.7±5.4)岁;支气管炎45例, 慢性支气管哮喘43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 肺癌4例, 其他 8例。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经肺部X射线与CT证实。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0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内科护理。保持患者病房适宜温湿度、干净卫生及通风良好, 防止有害气体与粉尘的吸入;叮嘱患者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 预防感冒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与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密切监测;注意夜间病房巡视;注意患者呼吸状态的观察, 如果患者发生缺氧等症状需要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采取妥善措施给予处理[2]。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心理上很难受, 常常出现焦虑及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 加上患者对自己疾病转归与预后不是很了解, 进而缺乏治疗的信心及决心, 在治疗上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多关心、多鼓励, 积极与其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 从而配合医生积极治疗。② 机械通气护理: 对于危重患者可运用机械通气护理, 注意观测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行, 使患者能够获得足量的氧气, 保证患者通气顺畅。在患者床边可根据临床条件放置简易呼吸装置、吸氧装置与吸痰装置等备用。③环境与休息护理: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空气污染情况的监测, 也可对病房采取消毒措施。要降低家属的探视次数, 以保证患者足够休息。患者处于恢复期时, 可指导其适当下床进行活动, 但是危重患者一定要让其卧床休息。④饮食护理: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 导致其身体抵抗力比较弱。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叮嘱患者多饮水, 尽量少食多餐, 必要时可以运用静脉方式给患者补充高热量与高蛋白等, 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促进其体力的恢复。⑤药物护理:综合考虑患者的重症情况, 科学制订给药方案, 正确使用药物,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病情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病情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 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59/60), 对照组为86.7% (52/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灶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肺部等部位, 病情较轻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烦躁不安与胸痛等, 而病情较重者则常常呼吸较困难, 甚至出现呼吸衰竭[4]。国内呼吸系统重症患者随着大气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病死率逐渐增加。值得一提的是, 一些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由于身体体质比较差, 在临床上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怀及护理[5, 6]。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当前护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环境与休息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
综上所述, 对呼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比较大, 在提高临床效果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9):122-123.
[2] 车晓杰, 李春梅, 刘红梅. 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吉林医学, 2010, 31(26):4615.
[3] 孔彬, 冯琼.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8):334-335.
[4] 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1):1705-1707.
[5] 冯海燕.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4): 308-309.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表现,有并发肺心病及肺气肿的可能。本次研究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3.8±1.6)岁;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5.3±0.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3.6±1.7)岁;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5.2±0.7)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气管炎患病时间在15年以内;③ 支气管炎本次发病时间在一个星期以内;④ 患者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30-85岁之间;⑥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⑦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没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气管炎患病时间在15年以上;③ 支气管炎本次发病时间在一个星期以上;④ 患者不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或在85岁以上;⑥ 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⑦ 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规支气管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心理健康指导;② 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③ 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训练;④ 嘱咐患者坚决戒烟酒;⑤ 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指导;⑥ 全面的出院指导[1]。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呼吸系统功能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呼吸系统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没有减轻,呼吸系统功能指标水平仍然存在严重异常[2]。
1.7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4 12(27.3) 19(43.2) 13(29.5) 31(70.5)
观察组 44 17(38.6) 23(52.3) 4(9.1) 40(90.9)
P值
2.2 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36例对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观察组患者中43例对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 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4.72±3.55)d,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0.82±2.63)d,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对患者的劳动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多次住院治疗,使其经济负担明显增加,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通过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使病情治疗后再次复发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广大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疾病复发的可能性降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方案实施健康教育[3]。
参考文献
[1] 朱珑,陈桂云.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2010,6(2):5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频振动治疗仪 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老年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咳嗽咳痰无力,容易导致痰液阻塞,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危及患着生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排痰技巧或传统叩背,改变等常规排痰治疗。但仍不能使痰液有效的排出。帮助患者有效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我科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YS8002C型,江苏常州雅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排痰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6月我科住院的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65—90岁,患者均神志清楚,确认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且有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症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并按照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ml加糜蛋白酶4000U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每次雾化吸入后两组采用不同的排痰措施。对照组常规叩背排痰治疗,操作者右手固定呈空心隆起状,利用腕部的力量,有节奏地由下到上,由外向内稍用力叩击患者背部,频率及力量以患者能接受及痰液能顺利排出为宜,在叩背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进行排痰治疗,将患者呈坐位或侧卧位,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痰量和生命体征调节振动频率为20—30Hz操作者手握动力手柄处,在患者背部从下到上,从外向内的方向缓慢移动叩击头,两组每次排痰10min,每日2次。
1.2.2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日排痰量和治疗效果:
①排痰量:两组均采用一次性集痰器收集患者每日痰液量连续测量10天并记录。
②治疗10天后进行效果评价雾化吸入后进行排痰护理后2h患者痰液能顺利咳出,喉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肺部呼吸音较前清晰为有效,痰液不能顺利咳出,喉部痰鸣音无减弱,肺部呼吸音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2.3 统计的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式分析和秩和检验,检测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每日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每日排痰量比较 ml,x±s
注:两组比较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p>0.05。
2.2 两组治疗5d后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5d后效果比较 例 (﹪)
组别
例数
显、效
无效
对照组
60
38(63.3) 22(36.7)
观察组
60
56(93.3) 4(6.7)
注:P
3 讨论
老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部感染患者较多。在治疗过程中,除静脉输液外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是有效的排痰。常规采用手叩击背的方法使细支气管内或肺泡内的痰液脱落并流入气管后咳出[1]。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法叩背强度不宜控制。频率不能稳定。并且增加护士的劳动强度,多频振动治疗仪是根据临床胸部物理治疗原理(定向引流)在人体体表产生稳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该定向治疗力穿透性强,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其垂直方向分力产生叩击。震颤可促使呼吸道粘膜表面粘膜液和代谢物松弛。液化。水平方向分力产生的定向挤推震颤帮助未液化的粘液按照选择的方向(如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由于治疗仪在排痰过程中能保证力量平稳,频率恒定且持续,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力变化较为缓和。使老年患者感觉舒适。尤其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痰量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多频振动治疗仪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排痰优于传统的手法叩击。
【关键词】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3-01
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渐退化[1],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越来越低,再加上很多的合并疾病,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意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150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临床手术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在这150例患者当中将其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为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70岁。合并症及人数:高血压患者65例,糖尿病患者60例,冠心病55例,呼吸系统疾病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岁。合并症及人数:高血压患者70例,糖尿病患者65例,冠心病50例,呼吸系统疾病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如下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在反复的诊断、治疗、复发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验证[2],心理问题常表现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悲观、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患者入院时让患者对消化道肿瘤有正确的认识,详细介绍肿瘤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其对肿瘤的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时沟通,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患者制定适合本人的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原则,保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让患者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3]。消化道肿瘤患者要戒刺激性的食物,因为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另外还应戒酸性食物,戒产气性食物。
2.3 合并症护理 本文研究的患者中多数患有的合并症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原有疾病的进展情况,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和心脏的情况,按时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4]。
2.4 健康指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指导基础,为了提高临床效果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嘱咐患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休息、饮食科学合理、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按时服药,及时就医。
3 结 果
通过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无论是食欲、疼痛情况,还是对疾病认知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本文通过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并症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合理的饮食结构能给患者充分的营养,增强其抵抗能力,积极处理合并症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的治病和防病意识,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可见,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晓云.高龄消化道肿瘤75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627-1628.
[2]李晓玲.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