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6 17:0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进城打工来改善家庭生活状态。然而受到客观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子女都智能留守农村交由上一辈抚养。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照顾的环境下,缺乏关心与爱护十分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1. 留守儿童概述

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独立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儿童无法与父母一同生活,被留守在农村与祖父辈一同成长的儿童;2)完全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父母交托他人寄养的儿童;3)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儿童由另一方坚守生活的。总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其户籍以外区域谋生,被留置在原户籍地6-16周岁的未成年子女。

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1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偏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急剧下降,价值观与人生观出现严重偏离。留守儿童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究其原因就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只能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无法给予心灵上的抚慰,更无法进行正常的价值观教育[1]。

2.2性格缺陷与心理障碍

2.2.1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交由祖父辈或其他亲戚监管,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相比亲戚是种有种距离。因此留守儿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变得无助柔弱,不愿意与他人倾诉,导致性格内向,沟通能力差。就学校学校状态而已,儿童十分容易出现互相攀比的情况,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其十分容易产生自卑感,导致无心学习,内向自卑。

2.2.2盲目反抗,安全感低。由于内心的情感无法充分的释放或寄托,留守儿童的心理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总会觉得他人在欺侮他。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敌意强烈,对教师、监护人等指导与批评十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祖父辈抚养的留守儿童会严重缺失安全感,由其他亲戚抚养的留守儿童会严重缺失归属感。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家庭环境与氛围,会让其变得郁郁寡欢,性格沉闷。当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人帮助,就十分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

2.2.3寂寞无助,怨恨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儿童在平常学习与生活中都会觉得十分寂寞无助,心理十分容易出现空虚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出现心理躁动、抑郁,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象征,对父母的工作十分不理解,甚至出现仇恨的情况。但是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孩子内心缺乏父爱母爱。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3.1社会方面

3.1.1政府承担责任。出现留守儿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其父母才需要外出打工获得经济来源。因此政府要尽力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尽快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改善农民的就业状况,那么留守儿童将不再留守,有父母在身边得到关怀。政府可以尽快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打破城乡在就业、保险、医疗方面的壁垒,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让农村孩子能够与城市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待遇[3]。

3.1.2高校志愿活动。高校学生一般文化素质与思想素质都相对较高,其与留守儿童更加容易沟通。有很多的大学生其自己也是从留守儿童成长过来的,因此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加了解。因此高校要更多的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关心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2学校方面

3.2.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着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多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即使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要用爱与关怀来打动他们。另外,教师还要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以便随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3.2.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加以区别对待与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加联系,掌握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3.3家庭方面

3.3.1加强与孩子沟通。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经常联系孩子,与孩子多加沟通。就目前情况来看,有很多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的频率很低,经常一个月也难得通一次电话,还时常不知道说什么,使得亲情关系逐渐疏远。父母虽然外出打工,但是依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系,不能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为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心。

3.3.2提升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留守儿童的一种成长学习方式。只有当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父母可以与孩子商量,一同设立一个奋斗的目标,孩子跟着奋斗目标的激励可以将主观能动性转化为学习动机,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4. 结束语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是需要得到充分重视的社会问题,社会、家庭、学校是妥善处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支柱。家庭教育能够给予留守儿童来自内心的关怀,学校教育能够儿童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社会教育能够作为关怀的补充与延续。只有三者一同对留守儿童加以关注,才能够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雪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J].考试周刊, 2013, (28):175.

篇(2)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但留守儿童自身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衡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新时期,我们应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合力,一起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家庭

当前,我国的各方面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但他们的子女因为财力、物力等不足被留在农村上学,进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便产生了。文章中的“农村留守儿童”具体指农村地区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而被长时间(6个月)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6-16)的农村儿童。相对于农村非留守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心理问题是重要的一个。在新时期,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茁壮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建设。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新时期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索其产生原因,进而综合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新时期,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使得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和见面机会比以前相比变得频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较少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时表现得还要好:他们学习勤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坚强独立,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新时期,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

1.情感孤独

王玉琼等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智不成熟,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在情感上依赖父母。但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不仅与父母的情感沟通较少;而且由于“代沟”以及知识层面、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与监护人之间沟通较少。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失落、紧张焦虑,情感上很孤独。

2.情绪易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情绪易变。他们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甚至别人的一句话或喜或悲,反复无常、多疑敏感,并且有强烈的焦虑,以致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同时,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地思考一些对他们而言太过沉重、太过成熟的人生问题,从而在情绪方面更加敏感。

3.嫉妒、憎恨、仇视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中的一些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发展到嫉妒、憎恨别人,产生仇视心理。

4.道德意志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道德上的言传身教,道德意识不高。监护人中不乏爷爷奶奶等长辈,更加宠爱、溺爱孩子,易导致他们产生非道德行为。再加上这些留守儿童还是个孩子,他们缺乏对外界信息等的判断,缺乏是非意识,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

二、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新时期,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儿童自身存在的因素,又有来源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外在因素。

(一)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内因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艾里克森把整个人格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人生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人生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本文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发展的第四、五阶段,会出现的危机是产生自卑感和角色混乱。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差,离不开成人的监督与引导。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因素是导致他们存在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

(二)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外因

1.政府关注不够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政府特别是乡镇等基层政府往往关注于从宏观上解决问题,如发展经济、宣传文化、修建住宅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硬件。但作为政府,却对祖国花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关注,在资金、心理辅导等方面都投入很少。很多农村都没有修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玩乐的设施,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专门人员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下一代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留守儿童面对的是不完整的家庭,缺乏家庭教育。如,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缺失父爱或母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寄养家庭中的孩子,会因为各种隔阂、不适,不会及时地与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感到孤独、焦虑;而与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相处,更会因为老人的宠爱、溺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的心理成长。这些都暴露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3.学校教育不平衡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的发展长河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学生、家长和老师。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并没有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些都会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4.社会氛围的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再如,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留守儿童会逐渐产生焦虑、厌学情绪。如此这样,内部心理的不成熟、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会阻碍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新时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在新时期,交通更加便利,通讯技术更加发达以及网络更加普及,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同时规避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齐抓共管,一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需要政府特别是乡镇等基层政府发挥“领头羊”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所以,政府首先应做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务工人员愿意留在家乡发展,这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其次,加强对“留守子女”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意识,获得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加强与子女的心理沟通。再次,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儿童提供玩乐的地方,促进其身心健康。

(二)家庭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给予儿童成长关怀、各方面教育的关键地方。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家庭主要应做到:首先父母应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了解儿童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次,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应尽量常回家看儿童,以减少儿童的孤单情绪。最后,父母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儿童不愿与自己分享的事情与需求,从而针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三)学校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主要应做到: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其次,向当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再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感恩”、“亲情回馈”等主题活动,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机会。最后,加强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树立榜样典范。学校既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自己体会集体的温暖;也可以在留守儿童中选取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社会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会各团体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留守在家的妇女可以组成一个“妇女援助团”,凝聚集体的力量,帮助监护人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其次,留守在家的教师、艺术者等可以组建一个特长培训班,从而拓展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减少其孤单情绪。再次,大学生、社会青年等可以利用节假日等去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他们可以开展义务家教,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晚会、野炊等集体活动,减少他们的孤单情绪。

总之,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农村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农村留守儿童在儿童中占重大比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重要一个。我们应该综合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一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参考文献:

[1]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EB/OL].http:///edu/2010/10-06/2570146.shtml

[3]李潮海.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3).

[4]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37.

篇(3)

相对于成长于健全家庭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且这阶段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该阶段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留守儿童后期的成长,也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偏激。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因而留守儿童的内心较为孤僻,且容易对父母的离开产生偏见,进而出现逆反、叛逆的心理,甚至有些儿童会发展为仇视社会,这种不良心理的发展会造成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且难以与人相处,同时易怒,听不进别人的劝导,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疾病。同时,由于缺乏来自亲人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以及社会中容易受到“另类”对待,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儿童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更大,且由于学校教育的忽略以及社会教育职能的缺失,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遇到成长问题时,得不到良好的沟通,而且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以及精神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促使其内心产生一定的落差,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的危害,从而使他们容易患上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缺乏积极的态度、孤僻心理的产生等等。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多数留守儿童处于散漫的成长状态,迫使他们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同时内心较为敏感。

二、控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加强沟通。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心理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如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往往要比隔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良好。而且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的教育、关爱与心理沟通,因而作为孩子的父母来说,应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成为孩子精神上的依托,同时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与建议,进而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快乐的心理成长环境。此外,父母要让留守儿童了解自身的成长环境,进而避免他们对于父母以及社会产生怨恨,同时有条件的父母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应该带上孩子,进而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价值,当然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来说,也应该为留守儿童挑选出合适的监护人,促使孩子能够在遇到成长问题时能够得到合理的沟通与指导,避免他们内心受到危害。

2.加强学校教育,重视教育的针对性。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并不会特别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而致使留守儿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得到快速的响应以及合理化的解决措施,因而加剧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走入她们的心理世界,那么留守儿童同样会拥有一个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同时,农村学校是对留守儿童施行心理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应该善于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避免他们在学校中受到区别对待,或者受到不良行为的诱导。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重视心理沟通,同时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误区时,要善于做好相关的疏导工作,并且要尽量营造出“爱”的氛围,促使留守儿童的内心得到情感的抚慰,从而有助于他们对待生活与学习都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

3.营造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与社会这个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农民工子女可以在父母打工地就近入学的政策,但是面对高昂的择校费、赞助费,各类费用的增加让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更加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因素都间接或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因而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协助、各方参与”的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通过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机制,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为了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国家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及文件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鼓励农业生产。同时,为了能够让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帮助,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的培训,促使父母能够与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沟通。

三、总结

篇(4)

>> 单亲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 探讨单亲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初探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究 单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其受教育状况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应高度关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农村单亲儿童心理问题透析 农村单亲儿童心理问题透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旋旋")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单亲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期受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影响和缺乏父母一方的关爱和教育,加之学校、社会对其关注较低等,致使农村单亲儿童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立足于促进农村单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这一目的,有必要对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单亲儿童 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91-02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丧偶、未婚先育等因素而形成的仅有一方家长存在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儿童就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儿童。调查表明,学校中的“双差生”即品德行为和学业成绩均处于劣势的学生中,单亲儿童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农村单亲儿童,出于更复杂的原因,其心理问题比之城市单亲儿童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且社会对其关注度相对较低。

一 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行为抑郁

“行为抑郁性主要是人在陌生的环境下,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胆怯、退缩、恐惧、紧张、不敢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物体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就是我们俗称的‘胆小’。”①在农村中,父母离异或是丧亲的单亲儿童,缺少父母一方的关爱,经常产生被遗弃感、孤独感,加之缺少父母一方的保护,在“儿童圈”中地位不高。因此,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在与陌生同伴交往时也很少表现出积极情绪,更多是胆小、拘谨、紧张,行为抑郁性。

2.自我认可度低

农村单亲家庭儿童表现出独立、懂事的情感倾向,因而被认为很优秀,但他们的内心实则很脆弱,自我认可度低。在很多事情中的优秀表现,是内在的焦虑和自卑升华为过分的要强,这种要强,恰恰会让他们行为偏激。从其心理规律来说,农村单亲儿童更容易与普通家庭的儿童做比较,容易滋生出自卑、焦虑的心理,做事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攻击性强

“攻击,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失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抢夺和损害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②单亲儿童往往不允许别人碰触他们的伤心地带,再加上他们的感情无处宣泄,郁闷的心情也无人问津,于是他们通常表现为遇事易冲动,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这些现象在农村单亲儿童的行为和心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农村单亲儿童的性格更为脆弱,难以经受挫折,稍有波动,就更容易心灰意冷,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抵触情绪较大,容易为一点小事跟同学发生矛盾,且忌恨、攻击心理严重。

4.冷漠、叛逆

农村单亲儿童总是过分关注自己,对身外的人和事不感兴趣,甚至冷漠。同时,有些家长觉得由于自己的离异而亏欠儿童,因此对儿童比较溺爱,久而久之,这种单亲家庭儿童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唯我独尊,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单亲儿童中表现更为突出。现在农村单亲儿童也常常是留守儿童,平日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补偿式溺爱教育下,他们变得任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长此以往他们听不进爷爷奶奶的话,听不进父母的话,连老师的话也置若罔闻,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偏要做。

二 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

农村单亲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农村单亲家庭中出现的家庭气氛不和谐、教育方式不科学以及农村环境下的社会评价压力等,导致了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一些农村单亲家庭的家长,受经济条件限制,每天忙于生计,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对儿童心理出现的微妙变化几乎没有察觉。在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下,农村单亲儿童产生感情饥渴和不安全感,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慢慢突显出来。

2.社区生活环境单一

农村单亲儿童生活的社区,受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基础设施不健全,几乎没有可以供玩耍的娱乐设施。因此,面对家庭变故造成的生活方式变化,无法依靠外部诱因改变关注点,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只能在家看看电视,生活环境单一,生活内容单调,长此以往与外界接触较少,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内向、乐群性低等心理问题。

3.学校关注度低

我国农村学校对于单亲儿童的关注度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就是通过咨询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和心理道德教育方面的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的缺乏致使儿童面临心理危机时不能尽快得到心理疏导,心理问题不断恶化。第二,教师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关注度比较低,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给予关爱、鼓励,有效地进行疏导,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第三,学校与家长互动较少,对于儿童在学校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告知家长,导致家长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不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统一。第四,具备较强专业基础的教师比较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更容易导致单亲儿童逆反心理。第五,教育教学方式比较老套,教师缺乏创新精神,课堂上难以调动单亲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第六,学校基础设施并不齐全。如可供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设施不齐全,孩子心理压抑时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泄。

三 解决农村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改变农村单亲家长的教养行为

农村单亲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要多些引导和关爱,少些控制和要求。第一,单亲家长应呵护儿童已经受伤的心灵,多些时间与孩子相处、沟通与交流。第二,单亲家长应帮助儿童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儿童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让儿童在活动中寻找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快地走出心理阴影。第三,单亲家长不应过多干涉和强迫孩子,相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使其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第四,单亲家长应保持“适中”原则,实事求是的确定期望值,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解决农村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第一,学校应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用知识的满足感来分散单亲儿童注意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单亲儿童更多的关爱。第二,学校应该增设心理咨询课程,定期对于单亲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于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第三,学校应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丰富校内娱乐生活,减少心理压力。

3.提高社会关注度,发挥媒体作用

提高社会对农村单亲儿童的关注度,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媒体应该真正走入农村单亲家庭,做相关方面的报道;经常开展关于农村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公益节目;建立公益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使农村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引起社会的注意,提高社会的关注度,以此呼吁社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促使农村单亲儿童健康发展。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单亲儿童家庭的补助标准,不仅可以解决单亲儿童家庭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政府的补贴可以让单亲家长不至于忙于生计而忽视对于孩子的关爱、安慰;加大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单亲儿童家庭看病难的难题;在农村建立咨询服务站,定期举行心理教育的相关活动,使关爱单亲儿童落到实处,为农村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硬件设施。

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修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9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18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发展,作为中小学家长的大量农村中年劳力到城镇务工,由此形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很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修正,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当前留守儿童的比例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各部门的重视。怎样以契合实际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是当前农村一线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总结了留守儿童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辅导修正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任性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隔代亲,舍不得严肃管教,这就容易养成任性的性格。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对人颐指气使,不喜欢分享。他们到了学校从心理上往往抗拒和其他同学合作与分享,受不了纪律的约束,自觉性相对比较差。比如,上课做小动作,给其他同学做恶作剧,老师说的时候还犟嘴。这些行为如不及时引导会造成更深的心理问题成为问题少年。

(二)孤僻

孤僻是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这类孩子性情孤独,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一块玩。平时看着很安静,其实心里想法比较多,一旦遇到突然的刺激会有很强的过敏反应。例如,其他人无心地说了一句不是针对他的话,他可能听者有意,就觉得是在变相批评自己;或者有人不小心冲撞了他,他也会有强烈反击,甚至开始动手。

(三)厌学

由于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不能及时引导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造成很多孩子兴趣不在学习上,不能塌下心来,在课堂上走思,做小动作,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情绪。

(四)敏感自卑

自卑心理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面对班里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同学时,由于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对比性差距,这就造成他们产生自卑和敏感心理。例如,有的留守儿童在爷爷接送上学时不让到学校门口;其他同学讨论父母有关的话题时,他们往往默默地走开……对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形成抑郁、悲观等消极的处世态度,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缺乏交际

留守儿童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没有玩伴,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娇惯成了小太子、小公主。所以他们往往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缺乏和其他伙伴交朋友和沟通的意识。他们到学校后,突然有很多同学,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也不知道怎样和其他伙伴交朋友。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修正策略

(一)建立档案,为辅导提供依据

要治病就得先诊断,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我们也要有详细的“诊断”。因为每个班级有几十位同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家访,再进行分析和跟进,给学生建立档案。档案要详细,这样才能全面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档案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信息: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监护人、父母电话、平时优差表现等多个方面;(2)学习信息: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记录、参与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擅长及缺点等问题。(3)生活信息:学生的交际状况、日常积极性记录、心理辅导后的问卷评分等。只有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才能细化教育辅导工作。我们需要根据基础信息适时进行家访或者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这样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将消极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学习信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表现,这需要各科教师给出评价,这样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每位同学,才能针对性地给出学习心理辅导策略;生活信息也很重要,孩子们课外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他们生活的环境,性格等都是我们辅导和教育的重要参考。

(二)科学辅导,契合学生实际情况

常言道:对症下药。说的就是解决问题要找到病因之所在。一个班级可能有十几个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的实际家庭状况、个性素养等又不尽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也不能一刀切。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办公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当然,农村学校师资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辅导。

1.尊重、平等。要想让学生虚心接受辅导,我们就不能只是宣讲理论说教,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平等和尊重。具体操作中,教师要能放下姿态,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和交流,这样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敞开心扉,这样辅导工作才能进行下去。

比如,我班小强同学特别任性,在班里我行我素,纪律性差,以前用训斥和说教的方式都是屡教不改。后来我改变策略,经常找他闲聊,让他感到我不是老师而是他的朋友,最终他也诉说了他心中的郁结,我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帮他改变自己的方法,并和他一起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体验、感悟。儿童处于身心发育初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表象的、感性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严厉的训斥和令人厌烦的耳提面命的说教,这其实根本说不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甚至还有可能引起逆反心理。鉴于此,我们结合儿童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来体验生活,体味情感。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在端午、清明、中秋等节日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集体活动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最好成为骨干力量,获得教师的称赞之后自然会获得大家的认可,让留守儿童形成交际自信心。

三、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除了监护人就是在校教师,所以一线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问题上责任重大。我们只有给学生建立档案,及时跟踪,用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辅导,才能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工作超过半年,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祖辈、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融入,开始在城市中打工赚钱。但是,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长辈或者同辈人照应孩子,这就使得一种新型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出现。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而且这个数量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不会减少,甚至会进一步扩大。数量不断扩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1.性格缺陷

现如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太多自卑与内向。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代为抚养,所以,孩子比较缺少父爱母爱,因此对孩子疼爱过度造成溺爱孩子,通常会为孩子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事实上,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被剥夺了,而且,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长此以往下去,就使得孩子的性格特点趋向胆小、内向。另外,小孩子一般都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和非留有儿童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孩子的情绪和认知障碍

孩子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会有助于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多是缺少亲子沟通的机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很少,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以及父母关爱,很多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据有关调查显示,不少留守儿童有焦虑倾向,有的留守儿童有被遗弃的感觉,有的留守儿童称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有些留守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困难和困惑。

3.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对学习的组织的集体活动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因此,也不愿意和同学一同参加各项活动,明显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喜欢和他人接触,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而且他们的性格有些孤僻,严重的可能会有自闭的倾向。长此以往产生了交往障碍;也有些留守儿童都是别人叫才会跟着参加集体活动,很内向,表现不积极;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比较喜欢且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政府要担负起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

首先,政府必须要承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大责任。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身心健康发展好坏都直接政府制定的措施有一定的联系。基于此种情况,各地区的政府要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逐渐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把此问题纳入到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来,认真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留有儿童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接收农村外来打工人员的地区政府,要尽量减少人口歧视,并且要尽量提高这些外来打工人员的收入,这样一来,这些外来打工能够承担的起孩子在城里上学的费用,而且,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可以留在自己父母的身边,从而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应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校作为教育育人的基地,应当特别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在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果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城里的孩子和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情上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因此,学校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规范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留守儿童要尽量使自律和其它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科学教育,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骤。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校更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一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克服其父母不在家而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明确了解学生的情况,开设亲情电话,能够让学生的家长方便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3.家长应当与孩子多多沟通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促进父母与孩子间更多的沟通。外出务工的家长往往与孩子缺少正常的沟通渠道,不能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及亲子互动。这样一来,严重的剥夺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而且,这同时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的家长要在有意识和无意识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来弥补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缺点。外出打工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孩子的学校以及班主任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学习情况等,有时还要抽时间到学校去看望孩子,在身心发展和学习上也可以进行必须的教育与引导;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多多沟通,尽量减少孩子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不同,让他们觉得自己父母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关心着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李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篇(7)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的很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大城市。在农村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是被爷爷奶奶照顾,或是被父母其中一人单独抚养,或是被寄养在亲戚家,或是托管在住宿学校。这些儿童每年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几年不见面者。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认真分析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分析

1.内心敏感脆弱,渴望亲情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是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特别是看到身边受到父母关爱的其他伙伴,内心深处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长此以往,留守儿童会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内心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性格也会变得胆小焦虑。他们极其渴望父母的关爱,特别希望能够跟父母一起生活。

2.性格冲动易怒,行为粗暴偏激

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自卑的内心,孤独的成长环境,会让他们的情绪变得易怒,难以控制。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特别是跟小伙伴发生矛盾时,会习惯性地选择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内心深处会认为外界的一切小矛盾都是别人对他的欺负和看不起。而且,他们相比其他同学会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不认真听课,打架斗殴,处理事情简单粗暴等过激行为比较明显。

3.主观认知存在障碍,价值观不正确

一个人儿童时期价值观的养成对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关怀教育会深刻地影响儿童价值观的养成,乃至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规范。在缺少父母教育的家庭长大的留守儿童如果不能好好学习,又不能受到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使得他们对事物、对社会的认知发生偏差,可能会养成一些自私自利、享乐功利的价值观。

4.人际关系薄弱,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很多留守儿童要么孤独自卑,不合群,要么冲动易怒,逆反心理强。这些因素都使得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上有很大的弱点和缺陷。他们不懂得怎样与小伙伴友好相处,遇到矛盾和问题也不懂得处理和化解。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大多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家庭方面,父母要多加关爱和沟通

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家长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尽量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时不时地跟孩子保持电话联系,经常沟通交流,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认识和感受外面的世界。要特别注意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还要跟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2.学校方面,老师要多加疏导和教育

学校要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课程,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要多一些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健康成长氛围。老师还要跟儿童家长时刻保持联系,时不时地汇报一下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动态。学校要与家长共同努力,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3.社会方面,社会群体大众要多加监督和帮助

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大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可以成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和团体,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照看和关怀留守儿童,陪他们玩,教他们人生的道理。农村地区也可以成立一些爱心家庭,推选爱心爸妈来照顾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企业要为留守儿童创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开办一些亲子活动等类似的关怀活动。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又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和各级政府都应该积极重视,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