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5 17:07: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篇(1)

第一、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是深入研究和应用ISO 26000的又一重要成果。ISO 26000后不久,中国铝业公司就开展ISO 26000在企业的应用研究,对其具体条款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其相关原则和内容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辩证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对策与建议,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也为中国企业应对和应用ISO 26000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中国铝业公司从2011年开始,就依据ISO 26000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极大提高了报告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水平,开创了中央企业依据ISO 26000系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先例。

在此基础上,中国铝业公司适时出台社会责任管理模块,从清理职能入手,再造工作流程,把ISO 26000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充分表明中铝公司在理解、掌握和应用ISO 26000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是简化ISO 26000的有益尝试。ISO 26000共10个组成部分,中文版就长达100多页10万多字。在其制定过程中,已有不少国家和代表提出ISO 26000文本过长、重复重叠过多、不易于理解和操作等指责和非议。大量研究表明,ISO 26000存在内容的复杂性、内在逻辑的冲突性等诸多局限。在推进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核心思想、基本逻辑、关键内容、具体要求和重点方法进行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简化和再开发,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客观实际,设计和构架社会责任标准的框架体系及各项内容。

中国铝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块在保留ISO 26000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吸收其精髓,化繁为简,较好实现了对ISO 26000的二次开发。一方面,管理模块摒弃了ISO 26000中占绝大篇幅的背景介绍、问题描述、知识集成的内容,形成了逻辑化、结构化、图示化的社会责任管理指南,让人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掌握和操作。另一方面,管理模块直接切入核心内容,从结构简图、运行示意图、利益相关方、管理关联方、理念体系、规划目标、管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考评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社会责任管理的框架体系。整个体系,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件公式,也有利于理解、掌握和操作。

第三、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是对ISO 26000的灵活运用。模块以管理体系为核心,突出公司治理、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公平运营、社区支持五大社会责任主题,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使管理体系更符合中国国情,更贴近企业的实际。

不难看出,与ISO 26000比较,中国铝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块没有体现人权和消费者问题的主题,这不是刻意地回避,而是对ISO 26000的辩证理解和升华。如在ISO 26000人权主题中极为重要的“避免同谋”议题,管理模块将其上升到“公司治理”层面,从制度上消除可能侵犯人权的现象。在“消费者问题”上,管理模块将公正、公平的合同实践、健康和安全、服务与争议处理、隐私保护、教育和意识等议题纳入“公平运营”主题,既避免了ISO 26000就消费者问题谈消费者问题的缺陷,又扩大了公司公平运营的范围,将与消费者有关的议题作为公司运营实践组成部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完全符合ISO 26000对其理解、掌握和应用的要求,更是对ISO 26000的灵活而切合实际的应用。

第四、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进一步深化了社会责任融入的流程和保障体系。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是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治理、制度和程序,这是ISO 26000的重要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管理模块结合社会责任主题,将责任主体落实到公司各个部门、业务板块和企业实体,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责任指标对其行动进行考量,将社会责任管理具体到公司各个层面、各项活动,分工明确、任务明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同时,通过设立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从组织体系上进行指导、评价,通过社会责任发展规划、指南、管理办法等近10项政策,在制度上予以保障,通过验收、评比、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各部门、业务板块和企业实体的社会责任工作进行考评。这些不仅使ISO 26000的流程和方法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而且极大丰富了其内涵和做法。

篇(2)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被丰富被多元化的认知过程而建立在相关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环境责任等,从履行程度上看,可以将其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自愿责任。

企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既是一个经济性组织,又是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如何让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提高自身经济能力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共赢的局面,这就突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社会责任并不是让企业去做新的事情,只不过是让企业用新的方法、新的眼光去做事情,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的处理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来增强全社会的幸福感。

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和公众的理解误区

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化,不少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社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拖欠工人工资、偷税漏税等。这些负面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当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并且激化各群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有必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对企业行为做出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来维护我国经济正常健康的运行。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贯穿于企业整个发展生存中,它对企业循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可信度,赢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将社会责任落实到日常生产运行中,增强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互信意识,使利益相关者更愿意提供优质的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再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减少成本浪费、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商誉、提高工作效率等。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更是一种利己行为,达到合作双方双赢的局面。

对此,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三个层面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第一,加强企业责任意识,重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第二,建立相关完善的制度规定,制定一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第三,通过社会相关利益者的监督来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落实,利用现阶段社会关注日益广泛和加强,通过社会舆论压力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我国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理解误区

在我国,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很片面,只有纠正了大众与企业的片面认知,才能更好的让企业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经济阻力。

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不等同于慈善捐助。慈善捐助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它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层次境界,但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仅仅只涉及到捐助对象,还涉及到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其他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涉及面更广,也是企业应该负担的基本责任,而这些要求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第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其发展阶段无关,而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的。很多人认为微小企业或者刚起步的企业不用承担社会责任,而应该是发展壮大的企业去做,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任何企业不管处于何种阶段都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而不应将基本责任忽略,只关注企业的自愿行为。所以,正确的社会导向和强有力的公众监督是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基础。

三、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

1.政府监督层面展开

政府是影响企业行为最为主要的外部因素,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既缺乏公民社会的基础,也缺少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企业发展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私营中小企业的道德水平不高,所以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强制力来推行企业落实社会责任。

(1)制定科学的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标准

我国多数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以当地GDP数值为基础,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过分追求GDP增长,导致不加选择地招商引资,只重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约束。有些地方官员只看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所隐藏的问题,势必会产生矛盾。所以当企业发生社会责任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我认为还应该同样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官运或负责人的责任,这样更能约束地方政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加强了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经营形象,也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2)出台有效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制度

所谓奖惩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政府出台一些必要的奖励措施,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的引导功能。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必然会增加成本,对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较大的冲击,政府应该从现实角度和发展的全局性出发,落实有效的引导机制,通过赋予履行社会责任优秀的企业税收优惠、信贷担保、减免规费、优先政府采购权等一系列措施,来激励小企业的自愿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环境、员工福利以及社区服务等机制作为补偿,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应履行而不履行的企业,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惩罚机制,强制企业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社会引导层面展开

企业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范畴上说,企业的身份可以理解为“社会公民”,企业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资源,而企业随着自身的成长也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发展状况与社会相关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拉近了企业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距离,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就尤为重要。

(1)倡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社会进行绿色消费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素的影响,生产方式属于粗放经营型,不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以积攒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消费行为成为了主要的推动者,正是由于大众过多的消费引导了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而且消费者行为习惯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现象产生的根源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倡导绿色消费。

我们应该培养绿色消费的观念,这样有利于促使企业开展绿色生产,使用环保材料生产产品,开发保护环境的新能源,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等等。通过消费习惯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通过大众行为来规范企业行为,让社会公众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的职责。

(2)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约束企业行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媒体力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呈现上升趋势,显然,这与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有关系的。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社会公众通过媒体的报导会引发媒体导向,既可以树立一个企业的美好形象,也可以让一个企业马失前蹄。所以,面对媒体舆论的“双刃剑”,我们要让其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者的职能,公正客观的反映实际问题,不受企业影响,从而促使企业积极做好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3.企业推进层面展开

要想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到企业中,光靠外界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企业自身出发,调动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就要弄清楚如何协调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企业所处的位置和发展前景,有助于企业很好的贯彻落实社会责任。

(1)树立企业责任价值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关系到企业与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各方关系的价值导向,使企业各职员的思想意识保持一致。将纸面层次的价值观落实到实践层次的工作中,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资源环境,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首先,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增强每个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员工真正的理解社会责任,转化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其次,当今市场经济不再是以资本和技术竞争为主流,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软实力也尤为看重,所以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正视企业的软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认清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现实能力

企业要认清社会?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确看待履行社会责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在经营中要兼顾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企业首先要努力增强自己的经济能力,这样才有资本去履行社会责任,而不要颠倒两者的位置,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力去履行社会责任。第二,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不要盲目的受到错误舆论的引导,而使企业陷入经济困境中。第三,企业要注重实效,行胜于言。企业要将理念落实到实处,注重实效,做到表里如一。

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现状;不同视角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61-02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于20世纪初首次在美国提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国内方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理解和研究还没有西方学者的成熟和完善。一般认为,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最早的是袁家方,他在1990年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本书中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同时他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分为不同的几个方面,包括对职工、社会、能源、生态环境、消费者以及国家的责任[1]。自此之后,国内学者开始逐步关注起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由于认识角度和研究视角的差异,诸专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刘俊海博士首次把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研究的范围中去,并指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赢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自然人的人权,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所享有的权利和好处,包括债务所有人、企业消费群、企业员工、企业的竞争对象、社会环境、社会弱势群体、当地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等[2],这一观点的提出有力地批判了传统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行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卢代富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对各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评析,进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3]。李立清则认为最简单的意义上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除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并指出这种责任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4]。在他看来,企业社

会责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内生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我国也逐渐得到普及,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2006年3月国家电网了我国大陆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国内相关企业学习的表率,在这份报告中,企业社会责任是这样定义的,即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2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对哪些对象或主体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具体承担哪些责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在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时就已涵盖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张兆国,梁志钢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视角,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客户、员工和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所必尽或应尽的责任[5]。王玲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责任等,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6]。李培林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并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投资者、顾客、员工、债权人、政府和社会环境的责任[7]。李晓丹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作为划分标准,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归纳为企业对公司股东的责任、对公司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8]。按照现在的理解,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所在社区和环境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再进一步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责任,也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道德责任四个方面。

3 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研究视角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理论,有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等,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还能明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面对的对象和主体,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文献更是层出不穷,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金建江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观,并指出企业不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决策信息的不对称,建议在企业治理机构中设立一个“利益相关者委员会”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得企业积极地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9]。辛杰基于消费者响应的视角,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未来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10]。赵瑾璐,张志秋等在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的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原理为出发点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及外部效应进行了福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11]。王阳,赵祥则把研究的对象放在传媒企业上,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履行对策[12]。

3.2 其他主要的研究视角

除了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外,国内大多数学者都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或多或少的进行了研究,鉴于文献数量原因,在此,主要就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评述。王慧,王建琼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依据不同的指标进行研究和评价,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13]。孙艳从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出发,基于贸易与投资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应该实施社会责任的必要性[14]。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王超就立足于此表明了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性,并指出了我国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15]。阎泽睿,赵公民则基于元分析视角,从具体行业和领域、指标体系、相关理论、实证与应用及评价方法五方面对2005―2012年间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整[16]。此外,更多的学者将研究方向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上。温素彬,方苑以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关注其社会责任,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这一结论显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相符合,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正向影响的滞后性,企业为了短期利益往往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加上国家惩罚机制的不完善,更是“纵容”了这一行为。唐俊峰,李立峰则以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 结 论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的整理,可以使得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并将研究逐步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但是从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来看还不尽如人意,企业的短期的狭隘目光还一时难以转变,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其中需要企业、政府和个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家方.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3):137-144.

[4]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1):105-118.

[5]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139-146.

[6]王玲.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J].法学家,2006(1):136-142.

[7]李培林.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财经,2006(10):11-15.

[8]李晓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两个前沿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4(1):195-197.

[9]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J].财经科学,2007(11):98-105.

[10]辛杰.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5):163-166.

[11]赵瑾璐,张志秋,王子博.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经济问题,2013(12):76-79.

[12]王阳,赵祥.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49-50.

[13]王慧,王建琼.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12.

[14]孙艳.贸易与投资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55-57.

篇(4)

回眸《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尽管它未能全面回答企业社会责任的国有特性、行业特性、企业特性等相关理论问题,但在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问题.设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框架.弘扬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等诸多环节,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开启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自我发展、自我演进.自主创新的历程。

作为编制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亲历者,从本期开始,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处处长李伟阳将通过系统的总结和有效的梳理来回顾国家电网公司在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历程中的建设性思考和拓荒性实践,再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由开端到发展的足迹。

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向社会,这是我国企业首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知识元素,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扩散的逻辑。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需要满足特定社会背景下电网企业的实际利益诉求和一个具备逻辑自洽性的阐释文本的自然约束,它预示了一条正向开发、自我演变、自主创新的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自组织发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总理对该报告所作的亲笔批示:“这件事办得好。企业要向社会负责,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直接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国网2005报告的成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更有媒体将其称之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的三大标志性事件之一。

一、国网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框架

国网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框架分为两大方面,六个部分。具体来看,两大方面,是指在逻辑上分为社会责任理念和社会责任实践两方面。六个部分,是指报告内容依次分为六部分内容,分别为:前言、公司概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公司规模)、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公司价值观、公司2005年社会责任实践(共12章)、公司未来工作目标(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和2006年工作目标)。其中,共有12章内容的2005年度社会责任实践,又划分为三个方面,依次阐述推动公司、行业和社会“三个可持续发展”,分别为: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第4-10章;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第11章;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12-15章。(具体见网站.cn)

二、国网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突出创新点

报告提出了界定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的“三大理论基础”:一要基于股东特性理解公司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中央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所有者是全民,法律规定由国家和政府代表行使所有者权益,公司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有着内在统一性;二要基于行业特性理解公司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影响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供电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有着数目最为众多的利益相关方,承担着广泛而重大的社会责任;三要基于公司特性理解公司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带动力的特殊重要企业,必须扮演好“六种角色”,履行好“六大责任”。

报告基于公司落实社会责任的实践,提出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的“两大层次、十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层次阐述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保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始终坚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价值观、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坚持确保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实施卓越管理;第二层次阐述公司对利益相关方肩负的具体责任,包括六个方面,依次是针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安全供电责任、针对用户的责任、针对员工的责任、针对行业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针对监管部门自觉接受政府监管的责任以及针对社区和全社会的企业公民责任。

报告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观“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其中“发展公司、服务社会”是履责目标:以公司发展实现员工成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质是协调推进公司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共同成长”是履责准则:做到“三个善待”(员工、客户、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维护“三个利益”(企业、行业、社会),实现“三个可持续发展”(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国网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贡献

一是开启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创新的自组织.自发展进程。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之所以百年来都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其重要原因是社会责任思潮和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逻辑起点的局限性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最大的路径依赖。社会责任理念在上世纪初的出现,主要源于对股东利润目标最大化的反思,认为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创造利润,而且要为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这样的思想起源,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始终局限于处理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之间的关系,而不论研究者认为它们是对立还是统一,或者说研究者的研究焦点始终局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合理平衡。这一逻辑起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束缚和困扰是深远的。具体内容,本文作者另有专文阐述。

国网2005报告明确将社会责任聚焦于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要对社会负责任,包括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意愿、行为和绩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界定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网络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网络中所处的角色各不相同,因此社会责任也理应加以区别;认为企业只有形成对社会负责任的理念、价值观和基本行为规则,才会产生内生的履责动力,培养履责意愿和动力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致力于为社会和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核心是要积极推动自身、行业、社会“三个可持续发展”。

报告立足实际,提出了国有独资公用事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创性理论问题。尽管与国有特性、行业特性、企业特性相关的社会责任理论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企业社会责任与所有制属性、政府管制属性、行业属性、规模属性、地域(国别)属性、法制和社会环境属性的关系也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研究。但国网2005年报告的重要贡献却在于提出了以前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它预示了一条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提出问题,结合理论创新对问题答案进行不断检验、不断修正、不断发展的原始创新道路。企业到底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利益相关方网 络,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行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在经济全球化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在推动自身、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六个角色”和“三个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的提出,是国家电网公司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大理论贡献。虽然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及这些角色是相互一致还是互有冲突,怎样保持一致或避免冲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企业与行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它却为提出和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了至今为止仍在不断发酵的催化剂。它昭示着,中国企业必须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注重原始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道路,无论是基础理论提炼,还是履责实践选择。它推动了独立思考,使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没有走上一条简单移植西方社会责任理念的模仿道路。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样的原创起点,才有了国家电网和其他中国公司社会责任后续发展的持续自组织、自深化。

二是开启了政府监管的公用事业企业公开透明运营的崭新进程。中央企业作为全民所有的公众企业,尤其是那些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电网公用事业企业,从理论逻辑上,应该具有最大的经营透明度,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自然沿革和历史上作为政府部门的习惯延续,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中央企业的透明度总体上有很大欠缺。主动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是中央企业对以往的习惯和惯例的重大变革。它开启了一扇打破上级命令执行型的运营习惯,主动寻求与企业外部、社会公众进行沟通,这一看似微小的变革,对国有企业转变行为方式、发展方式具有潜在而又深远的重要意义。

三是开启了电网企业“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变革步伐。通过报告,国家电网上下逐渐意识到,社会并不关心、事实上也很难理解专业化的电网运营业务,社会关心的是电网企业的工作到底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贡献和价值,与百姓的生活到底又有怎样的关系。只有将“内部工作外部化”,沟通才能够顺利进行,话语才能够让人听懂,工作部署也才能让人接受。2005年报告囿于当时公司的认识水平和环境,还是有不少工作总结的痕迹,但是它已经永远地开启了转换之门、变革之门。此外,单纯从报告的表达设计上而言,它已经牢固树立了外部视野和利益相关方视野,已经把公司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作为电力产业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员,进行企业价值的系统化思考和企业功能的结构化表述。同时,“社会期望内部化”的进程也将在今后的五年中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篇(5)

2009年12月15日,晚。初到无锡,天上下着些许小雨。正值华灯初上,路上车水马龙,路灯、霓虹灯交相辉映,立交桥上的环绕灯似星光点点,一座座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在轮廓灯的辉映下如同雕画在深蓝色的夜幕中,声、光、色、影叠加呼应。无锡,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因为电而流光溢彩,焕发着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明珠”无锡,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2009年,无锡市GDP突破5000亿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无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压力等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了迫切的期望。电网是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供电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意义重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9年7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市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供电”)正式启动地市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这是继天津公司成为国家电网的网省公司试点单位以后,国家电网确定的第一家地市供电企业试点单位。

国家电网选择无锡供电作为地市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有着背后的考量。无锡供电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省内先进水平,同业对标综合排名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良好贯彻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彰显了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胆推进管理创新,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治企”,具有创新、探索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良好基础。

无锡供电总经理周志刚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说:“无锡供电的社会责任工作在成为国家电网地市试点之前已经开始。2009年初,我们提出了两大实践――企业文化实践与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连续4年对外社会责任报告,屡获好评。做为基层供电企业,怎样使国家电网提出的理念、思路、部署落地?如何在实践中让其生根发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重要性。我们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利益相关方非常广泛,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可持续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落地生根”这4个字可以解读无锡供电社会责任实践的基本思路。对这4个字,无锡供电公司总经理周志刚有着深刻的理解:“一棵大树要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必须根深蒂固。我们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看作一棵大树,基层单位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就是这棵大树的树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根系,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运行的内环境、外环境就是根系的土壤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冠,只有树根扎得深、扎得稳,土壤肥沃,树冠才可能郁郁葱葱,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希望无锡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下,珍惜机遇,精心工作,切实把自己打造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诚信履责、可靠信赖’品牌形象的高水平基层展示窗口。”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主任王昕伟为无锡试点工作描绘出清晰的愿景。

规划先行:把握好共同点、切入点和关键点

有了这样的思考,该如何推动实施呢?周志刚说:“第一通过学习、交流、培训找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共同点;第二是把握切入点。为寻找工作的切入点,我们拟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规划;第三是通过责任的引领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这是工作的关键点。”

据介绍,在被定为地市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之后,无锡供电随即展开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规划的调研、论证工作,经过5个月努力,2009年12月底,《无锡供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规划》(讨论稿)出台。

规划书中明确了无锡供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总体目标: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融合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构建符合工作实际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履责要求深入人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成为社会责任绩效卓越的责任表率企业。列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遵循一个推进模式――基于“Σ(业务+改进)R=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遵循“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模式;把握两条工作准则(管理融合全面化、责任履行全员化);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全面导入阶段、全面融合阶段、全面改进阶段);建立四项工作机制(建立责任传播机制、建立管理融合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建立考评改进机制);落实五项重点工作(品牌定位与传播、责任认识与落实、利益相关方参与、能力建设与提升、系统整合与完善)。

这也是全国供电系统中,第一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规划。在每一个具体项目下,都有详细的工作方案、完成的指标体系。“有了这样一个规划,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步骤就很清楚了。”周志刚说。

推进模式: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

独具特色的推进模式是无锡供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最大特点和亮点。

国家电网试点工作负责人和无锡供电领导班子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究竟需要和能够对无锡供电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对广大员工的日常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改进?”。正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无锡供电实现了从“业务+改进=工作”的工作观,向“Σ(业务+改进)R=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的演进,责任工作观中的“R”,首先是“责任(Responsibility)”,其次是再反思“Re”;“Σ”是全部,就是包括每一项业务、每一项改进;“工作/价值”是指以内部视角审视公司日常运营是广大员工的“工作”,从满足社会需求视角审视公司日常运营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要求无锡供电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对每一项业务及其改进方式都要进行社会责任视角的再思考、再认识。对每一项业务进行再思考,考虑业务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影响了谁和受谁影响,什么性质的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影响),考虑业务蕴含的综合价值(经济、社会和环境);对每一项改进进行再认识,通过识别、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对业务实现进一步改进,通过对业务进行综合价值创造的考量和评价对改进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这是对国家电网提出的“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社会责任工作要求的具体贯彻,让广大员工的工作变成社会价值,让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成为广大员工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

国家电网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负责人在解释“责任工作观”的重要性时说:“责任工作观是对无锡供电极具创意的工作观的丰富和发展,便于在无锡供电乃至整个国家电网公司上下宣贯,这是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带给供电企业日常运营方式的全方位改进的生动诠释,让我们能够把业务转化为社会价值,以社会价值定位工作目标和意义;清楚明了地阐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视角下的业务改进方式,通过识别和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以及有效管理内嵌于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实现业务改进,从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视角推进业务改进,全面实现、提升和创造供电企业工作的社会价值。”

领导表率:多层次、全方位体现

对于“领导表率”,周志刚认为应该是多层面的。他说,国家电网对无锡供电的全面社会责任试点工作十分重视,公司领导多次到无锡实地考察,试点领导小组成员精心策划,企业社会责任外部专家深入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为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第一个层面;江苏省电力公司对于试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自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以来,江苏省电力公司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总体战略和工作目标,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黄卫国在无锡试点启动大会上表示,将切实关注无锡供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实施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是第二个层面;在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无锡供电公司的管理层,更要以身作则,为广大员工做好履责表率,这是第三个层面。

专业融合:责任理解-责任分解-责任溶解

无锡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许焕清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公司的使命、战略、管理和文化中,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管理体系和资源平台,实现社会责任管理与各专业工作的全面融合。

许焕清介绍,这二者的融合,就是把使命转化为专业目标,用专业目标来引导履责方向;把理念转化为专业标准,用专业标准来控制履责过程;把专业标准具体转化为标准的行为,用标准的行为来践行责任;持续改进履责行为,不断提升履责能力,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无锡供电通过责任理解、责任分解、责任溶解的方法实现了社会责任管理与各专业工作的全面融合。把责任溶解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把责任溶解于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首先,无锡供电系统学习了国家电网全面社会责任理念和《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把握国家电网对于社会责任工作的相关要求;之后,结合无锡供电的实际工作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十二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按照“必尽责任、应尽责任、愿尽责任”三个维度进行工作分析和责任分解,根据不同部门职能,对不同责任确定履责牵头部门、具体责任人和配合实施的部门,最终内化责任内容、界定责任范围、明晰责任要求;最后,将具体的履责内容融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中,最终实现责任的溶解。

班组建设:供电企业责任管理成效关键

“基层供电企业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成败关键在班组。”无锡供电工会主席朱庆连说,“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要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班组是公司内部最基础、最基本的生产服务管理单元。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要求均通过班组到达员工,以此保证企业运转高效。所以,班组建设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社会责任管理的最佳路径。班组建设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意识、诚信履行岗位职责、具有熟练业务技能的员工队伍。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切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社会责任。

那么,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植”班组?首先,要保证责任理念正确、顺利地传递。由上至下逐层传递会使信息大量损失,造成“上面轰轰烈烈,下面不知所云”的现象。为真正让社会责任在基层中“根植”,无锡供电开展班组管理标准化建设,把社会责任溶解在班组管理标准中,用标准的班组管理来落实责任,持续推进班组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管理,提高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职业素养,用标准的履责行为来践行责任;创建班组长、技师俱乐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改变班组长思维方式,提高班组长履责能力,提升班组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水平,以点带面,不断深化,真正使社会责任根植在班组、履责在岗位。

无锡供电首创的班组长俱乐部是一大特色。朱庆连介绍,班组长俱乐部通过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营造敞开式沟通情境,帮助班组长在观点的碰撞中领悟真谛,从而使班组长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进而引导班组员工正确理解“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够树立并深化履行社会责任理念,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境,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利益相关方评价:情系企业 鼎力相助

社会责任向利益相关方表达了什么?国家电网公司外联部主任尹积军认为,社会责任是对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的综合提升,它着眼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让社会理解企业工作的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给无锡供电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视角的转变。“从过去更多关注自身,转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了解利益相关方期望,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许焕清说。

“没有无锡供电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整个无锡新区都很难谈发展。”无锡新区管委会“一站式”服务中心负责人常伶俐对无锡供电的大力支持赞不绝口,“我们和无锡供电的沟通非常顺畅,涉及到电力方面的问题,无锡供电都第一时间予以解决。电力对于新区的发展十分重要。新区招商引资首先吸引的是外企,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50强进驻我们新区,比如卡特彼勒、尚德太阳能等。对企业来说,首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电力。我们每个月都要与供电公司进行一次企业用电量互通,作为政府掌握企业生产情况的依据。无锡供电有个副总直接负责新区供电服务,他的联系电话都是24小时开机的,有什么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沟通。”

常伶俐一边说着,一边翻开无锡新区向企业印发的《生产要素服务联系手册》,第一页就是无锡供电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常伶俐说:“企业停电,有时是自己的原因,有时是外力破坏或天气原因,企业打电话跟我们联系,我们就要跟供电公司联系,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多长时间能够恢复供电,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个安排生产。”

停电对于生产企业意味着什么?韩国凡润电子副总经理高在春说:“我们是制造型企业,大量设备运转需要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如果电力供应出现问题,我们的损失难以估量。”

“我们非常感谢无锡供电给我们提供了双路供电。”高在春用不熟练的汉语多次表达感谢。凡润电子为三星等企业供应配料,如果供电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凡润的生产,也会对三星等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一位凡润电子的员工告诉记者:“有时候出现供电问题,公司的韩方领导带着情绪去找无锡供电,但无锡供电的员工都是带着笑容,耐心地解释,积极解决问题”。

“10月24日那天,我们真是非常感动!”卡特彼勒无锡研发中心的副总曲志铭感慨道。无锡供电客服中心、配电工区、配电公司等单位携手合作,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卡特彼勒开闭所供电工作,保障了卡特彼勒研发中心的顺利接电,消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常伶俐说:“正是有了无锡供电公司的保驾护航,无锡新区才能顺利引进这么多重大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

曲志铭回忆说:“我们与无锡供电的接触是从2008年开始的,有几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一是他们制定业务方案很认真,为研发中心专门举办了两次方案讨论专题会议,说明无锡供电对企业非常重视;第二,虽然我们自己的工程分四期完成,但是供电公司的线路规划、配套设施却是一次完成,为我们公司后期工程的用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说明无锡供电考虑我们企业的整体利益;第三,供电服务人员主动提出为我们减负,建议研发中心不属于大工业用电,可以申请为一般工商用电,实实在在帮我们节约了电费。”

篇(6)

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二者有明显的不同。在建设内容上,企业文化包含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社会责任则是指企业为企业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责任的意愿、行为和绩效;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而企业实施了相关行为才是承担社会责任;从实施的动因和目的看,企业文化内生于企业内部管理,是为了凝心聚力,社会责任则是企业应对外界压力的必然选择;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更多是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精神状态和企业执行力和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等,而社会责任建设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管理联系密切。首先社会责任是国网统一企业文化的重要建设内容。 国网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就包含了责任,国网的企业宗旨 “四个服务”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因此对社会、国家、客户的责任是国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已列为国网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八项文化管理实践之一,社会责任已经是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建设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它们统一于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管理虽然是性质不同的两项工作,但是却相互联系。特别是在国家电网公司,二者的联系尤为密切,二者的建设是相互融入、相互促进。

社会责任管理的融入与促进

国网公司在社会责任的推进行动策略中强调,要推动融合,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公司使命、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管理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社会责任管理拓展了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内涵。它拓展了“责任”的内涵,增加了员工对社会、对客户(利益相关者)、对环境的责任,增加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它扩展了“以人为本”中的“人”的范畴,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观要求我们珍视所有与企业相关的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诉求,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职工。

社会责任建设大大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企业道德高地的重视,给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倡导共赢、透明合作的价值观会有效增进企业与内部员工的文化沟通、企业与外部社会公众、政府等相关方的文化共容,将带来价值理念、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等。这些给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

社会责任管理为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和社会更多地关注和了解企业的社会价值,注重客户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建立信任关系,更好地帮助、监督和支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当前应积极探索基于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新型传播方式,努力实现“沟通建立信任、信任增进合作、合作创造价值”。

第一,利益认同就是双方相互认同对方的利益,即让客户接受和理解电网企业的利益存在,同时电网企业要正视客户的利益。

电网企业要敢于坦诚表达自身的利益追求,让公众全面理解和接受。因为国家电网公司首先是国有独资企业,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

电网企业要特别重视客户的利益,就要主动换位思考,在传播内容上,积极寻找和客户利益相关、客户非常关注的内容。例如在智能电表推广使用前应该更多提醒客户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节能的用电习惯(如不关电源、设备待机等),因为民众最关注的就是保障供电、节约电费。民众的利益认同应该是当前央企对外传播的出发点。

第二,价值认同就是要使民众理解供电企业不仅有着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在为社会整体(包括客户)创造价值。价值认同,是对外传播的直接目的。国网的品牌口号“你用电,我用心”的传播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用朴素的语言让民众认知了供电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用心保障客户的用电,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第三,情感认同要使民众从情感上认同供电企业的真诚服务,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要理解和珍视客户的情感诉求,寻找和表达他们情感的共鸣点。传播手段上不仅要注重理性传播,更要积极探索感性传播,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采用微电影方式来进行品牌传播,开始了宝贵的探索。安徽省电力公司关于青年志愿者的微电影《绽放的映山红》以一个农村儿童的视角展示了电力志愿者的平凡而真诚的服务,真挚的表演、温馨的音乐、火红的色彩共同传达的细腻朴实的情感深深地触动着观众的内心,影片虽短,但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国网公司倡导社会责任的“三全”推进模式,即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融合,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战略、组织、制度和考核之中,融合到生产经营体系、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企业日常运行机制之中。这正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无锡供电公司作为国网公司社会责任试点单位,他们积极践行,提出了“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推进模式。明确 “业务+改进=工作” 的工作观,同时,还建立了礼仪、培训、激励、测评、绩效等配套机制,从多方面、多维度支持和推进文化的落地生根。“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责任面前没有借口”这些一线员工通过责任建设总结出来的感悟,表达了不同岗位员工对责任最真实的理解。

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社会责任的全面建设必须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持和保障。

第一,责任理念的建立需要良好文化氛围的支持。社会责任建设首先要求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更新观念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不健康,诚信缺失,信奉不择手段利益至上,那么其责任意识的树立将是非常艰难。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真正让职工接受和认同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责任的建设需要良好文化的保障。责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领导表率、全员自觉参与、组织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的共同行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文化穿透力、制约力是社会责任建设成功的根本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虽然还处于全面试点阶段,但其建设成果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已获得70多项国家社会责任奖项,成为央企社会责任的领跑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国网统一的企业文化就是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文化,它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试点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创新开展,有力地支撑着国网公司很多企业已实施的大量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

社会责任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责任建设的很多方面,需要融入文化建设、依靠文化建设。

责任的理念建设应该融入到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和凝聚作用,理念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结合,和企业文化的品牌建设、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相结合,这样就和国网的现有的文化建设工作自然融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责任的根植过程也要尽量依托现有的文化建设系统,充分运用企业文化成熟的三大工程即传播工程、精品工程、评估工程来推进。依靠执行力建设,把责任工作深入贯彻,在激励体系建设中融入责任考核的目标,在统一制度建设、标准建设中融入责任制度和标准,以社会责任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班组建设是实现责任根植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责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把班组责任建设和国网班组文化建设融合,在原来班组建设的内容上融入责任的视角,以文化为纽带来促进班组成员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7)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政策法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仍是宽泛和模糊的。不少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慈善捐款、捐物的简单阶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广为采纳的是阿奇·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他将企业社会责任按照重要性和优先顺序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经济职责,如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主动缴纳税款等;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在运营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基于社会道德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公平竞争、采纳环保标准等;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期望自愿承担的责任,如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慈善捐助等。然而,当企业在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经营时,这四种责任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在不同国家经营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制度环境,考虑当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获得经营合法性,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获取各种经营所需资源。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基于不同情境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果。具体来说,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分为五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包括: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不同;样本选择的国别、行业不同,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它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累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特别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良好的企业绩效也可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继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实施。

除了价值创造以外,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还具有价值保险功能。当企业爆发负面事件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声誉不佳的企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相对而言,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贯具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承受的价值损失会较小。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具有类似“保险”的功能。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教授Michael E.Porter和MarkR.Kramer提出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可以将经营环境中面临的社会问题分为三类:一般性社会问题,受企业价值链活动影响的社会问题以及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社会问题。这三种类型是针对具体企业而言的。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就是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对食品企业就是核心议题。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见招拆招的应对,不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长远的影响。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选择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改善制度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斯夫公司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1+3”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例子。

企业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就要寻找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企业可以仔细审视自己的价值链活动,识别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上对社会的影响。例如,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涉及废物排放、生态环境影响、能源、水资源消耗、员工安全、劳资关系、有毒材料等;研发活动中,涉及和大学的关系、产品安全、节省原材料以及回收等社会问题;在采购活动中,涉及采购及供应链惯例、原材料选择、自然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职业培训、安全工作环境、歧视、薪酬政策、裁员政策等社会问题;在售后服务中,涉及废弃品处理、消耗品处理、客户隐私等社会问题。

寻找到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之后,企业便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共享价值

Porter教授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时,提出了创造共享价值的概念。创造共享价值有三个要点:第一是重新审视产品和市场,第二是重新定义价值链的生产力,第三是推动地域集聚发展。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强调企业要做良好社会公民,企业对外部压力的反应主要依靠随机应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计划是由外部报告和个人喜好决定,影响力受到专门预算限制。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往往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脱节。而Porter教授提出的共享价值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共创企业和社区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要整合活动计划,活动预算由公司高层全盘制定。通过这样的活动,企业得以整合竞争,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