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5 16:53: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ei Lin

(Sichuan Provincial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Chengdu610021,China)

Abstract: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e gradually accelerating,China successfully held the Olympic Games and World Expo will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ir own develop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the enterprises have creat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model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ystem in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re added to improved efficiency of the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mode of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and form their own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in the market improve flexibility for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Construction;Development model

一、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发展的模式逐渐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从我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仍然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企业发展问题。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试产的高度竞争也向着国际化水平靠拢,在国际化市场中虽然占被动地位,但还是迫切希望加以改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外国品片中跨国公司的著名品牌IBM和DELL,其他的包括SONY,SEC等品牌都在商业化模式的管理与操控中占据着主动权,这些国际跨国品牌的营销模式都令中国企业值得学习,比如说它们的零库存竞争战略,零资金耗损战略等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它们的市场驾驭能力及商业经营策略切实地给我们补了一堂信息化管理的课。我国企业的发展也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速发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是非常的大的,而且企业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扩大是藏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信息交换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目前最直接、最丰富和最快捷的联系方式"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存在价值,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种信息化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加强企业的生存效应。

第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网上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强网上信息交易的便捷度,提高信息化交易的安全性,可以节省杂物费和路费的开支,通过信息化办公解决一切繁杂的问题。

第四、企业信息化可以让很多繁杂的工作和繁忙的工作看起来更加简单有效,让许多工作的发展和管理存在更多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与方式,加强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一)企业信息调研

企业信息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强调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基础性收集的作用于意义,要强调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收集的能动性与作用。提高信息化规划的能力与作用,信息化规划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企业各项业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只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只有与企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信息规划与开发需要准确度只有在建立了准确的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下才有健康的信息调研结果,建立健康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模式。

(二)信息化需求分析

信息化需求分析的内容是强调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调查与研究采集过程中所提高的信息化的多样化信息技能的分析,要求详细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种类和功能,实现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最终的发展目的。要为企业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创新平台做出努力和探索,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与目的,实现更多的信息化发展动力,提升信息化发展平台,实现信息化商务模式和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能力转变,提高企业信息化运行模式。这种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实现的内部信息,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去提高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析准确度,实现分析的根本目的,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所需要掌握的业务工作准确内容的安排,要掌握好软件需求目标的信息制作,对需求分析的标志和进度进行分类和管理,加强分析的准确度,更好的设计信息化企业管理程序。

(三)应用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分为应用架构规划和数据架构规划两部分。应用架构(EAA)的目的是建立企业的业务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应用架构不是对某个系统的设计或者需求的分析。而是定义企业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整体的Irr应用系统和功能。这里有4类需求分析,分别为:企业通用需求、共享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以及特殊需求。企业通用需求就是所有的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是部分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是部分业务线有相同的需求,但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与前面提到的不同点就在于数据分离;特殊需求即业务线的特殊需求。在此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架构的“管理积木”,设计企业的信息平台应用架构的“系统积木”。数据结构是数据架构规划的基础,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只有理想的架构目标并不能确保数据环境真正得到改善,数据结构本身也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调整。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模式就是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执行能力与可提高能力,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与网络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功能。信息化的管理需要考虑更多的前瞻性的问题,要考虑全面性的信息化管理风险,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结合,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真实发展与现实意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强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面。对于企业惹眼最大化的降低风险,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和满足未来5年左右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的实施风险。

(二)企业要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联系与配合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欠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设备的掌握不足的能力,对于信息化管理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信息管理软件与平台的掌握存在障碍,而且由于长久失修的缘故信息化管理平台会出现一些弊端和问题引起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发展的障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企业的发展不顺利。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与软件供应商取得联系,加强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维修信息和取得软件供应商最新的配置信息,了解软件供应商的软件和平台的操作特性,掌握软件的应用技巧。企业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与软件提供商加紧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进行诊断与创新维修,针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一些解决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同时企业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制作一定的配套解决方案,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模式。

五、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变成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成分,在重点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于必要性,在前期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和基础信息的收集与调查研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所建立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与管理模式的作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与健康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机制,加强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的办公效率,改善信息化建设的商务模式,开展网络商务办公模式,提高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管理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67-68

[2]薛慧珍.浅谈企业信息化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54-56

篇(2)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企业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以及计划,每项内容之间不仅应该保持独立,也要有一种联系,使企业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做出反应。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确保特定的质量、成本预算以及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确保能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范围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通常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监控以及完成等几个过程。

(三)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项目管理作为支撑,而项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造项目管理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企业为了适应管理需求,一定要制定具体、详细的流程,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组织架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每一个流程之间都不能有盲点或者重复。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将项目管理进行细分的过程。而且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各细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可以有效协调、组织各项目的关系,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优化配置企业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时间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项目的初始阶段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宏观市场,总结企业自身状况,认真、客观地分析新产品或者新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应该细分整个过程,基于效率、时间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对每一个分阶段进程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2.制定实施计划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项目可行的话,应该组织专业的项目团队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一起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没有重复的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该结合企业宏观战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不仅要求可执行性高,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执行计划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后,应该具体细分整个项目,结合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测试,并且分析、总结该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制定一套科学的阶段性评估体制,客观评估项目实际运行结果和预期项目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修正,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项目价值。4.收尾阶段到了收尾阶段,团队领导者千万不能认为已经结束了,一定要持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客观、科学的评估整个项目实际运营的情况,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应该及时修正,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客户需求编制最终的项目计划。全面收集信息,并且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合理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2.组织阶段正式开始实施项目之前,应该准备好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体分析项目策划后进一步细分,将每一个细分项目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同时应该做好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工作,使团队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项目目标。3.领导阶段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领导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必须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严格控制每一个项目小组的实施进度,组织、协调好每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才可以确保能够高效、按时的完成项目。4.控制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细分整个过程,并且严格控制每个阶段,才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计划。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项目控制体系,及时对比实际实施和项目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步骤

(一)项目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这些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后,应该组织每一个细分项目,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的需求,明确具体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以及大体的组织方向,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其次,应该做好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高效协调、配合。

(二)项目计划

项目团队成员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后,应该制定一套可行性高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化项目目标,合理分配项目目标,明确主次关系。对相同的问题应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相互协商后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应该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图,全面分析每个项目,预估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可能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三)项目实施以及控制

分解整个项目计划后,对每一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分项目的先后实施次序,一步步实现项目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企业当前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分项目。签订合同后,企业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由企业领导者带队,和专业团队一起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每当完成一个细分项目后应该将实际完成结果和事先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及时进行修正。有效的监控有利于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

篇(3)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背景分析

即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主要产品市场定位;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企业管理现状及组织结构。

二、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主要包括:信息化组织机构;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企业信息平台现状;信息技术人员结构。

三、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1.管理信息化业务需求分析

运营、决策管理,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有序流动,实现管理与决策信息更加透明、快捷;资金流管理,加强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及时性,通过信息集成整合,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企业月结、年结的效率,保证财务信息及时上报、披露;物流管理,打通内部供应链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销售计划、组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实现最低的原料库存、产成品及半成品库存和备件库存以及最佳的成本控制和流动资金占用等。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劣势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包括:领导重视程度;企业资金实力;企业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信息化队伍专业程度。

四、信息化的总体策略

1.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总体目标

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方针。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大幅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2.信息化建设实施基本原则

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全面发展、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推进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物流、资金流的合理有序流动,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3.信息化结构的设计原则

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上一般应采用INTERNET/INTANNET环境结构,解决公司基本信息流传输问题;软件开发结构一般应选择B/S(Browser/Server)架构;数据管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集团化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完成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数据的大集中。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研究

1.公共信息层的规划建设

在INTERNET/INTANNET环境下建立企业公共信息平台,它具有数据、语音、视频传输能力,解决企业内外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问题;达到从信息层整合现有信息流的目的。其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体系的规划、企业门户网站、网络媒体规划等。

2.管理控制层

通过实施BPR(企业业务流程重组)、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体系。实现财务、产销一体化、人力资源、设备管理和生产物流中各项业务的管理控制,解决体制、业务流程中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其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业务流程重组、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等。

3.服务决策层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现状、不足、措施

前言

随着近年来网络的迅速普及,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攻击行为会破坏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使用互联网访问非法站点,传递和非法信息,企业内部网络中的资源滥用,企业内部商业信息泄漏等等问题都日益凸现出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就要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对它的保护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现状和不足

目前,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面,都构建了覆盖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各级信息交流,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应用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相应问题也不容忽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缺失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是涉及到技术、管理、企业战略决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全面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总体规划的缺失是造成目前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出现问题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导致应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系统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例如电网管理覆盖面很宽,哪些管理功能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功能设置到怎样的详细程度,需要站在合理的、全面的角度考虑。如需要考虑信息化参与者的范围、管理内容是否有必要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替代纸质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整体规划将造成很混乱的局面。又如电力企业和工程项目需要各种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等,如果不全面地、综合地考虑信息化建设,造成重复用户和重复登录等操作不方便,各系统之间将缺乏必要的联系,不能体现信息化的整体性。

1.2 市场混乱、需求被动。市场上有很多很成熟和优秀的软件开发商和相应产品,有些是国外成熟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站在自己认知的角度上开发出来的,未必适合企业或工程的需要。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定位对于实施信息化至关重要。但现实常见的情况是,不少I T 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系统及其中包含的管理模式进行过分夸张和宣传,对电力企业实际需求的考虑不够,扭曲和误导企业方的管理需求。

1.3 电力企业在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监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一般电力企业单位管理人员配备相应较为精简,往往缺少信息化专业人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方无力或无暇进行监督和控制,使信息化建设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系统开发常出现开发不充分或范围蔓延的现象。

1.4 如何加强信息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等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对管理的升级,需要与现行管理制度相配套和衔接;同时成功实施信息化也离不开制度的保证。目前I T 开发商对信息化管理的制度配套和制度保证问题涉及很少,致使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导致开发的信息系统成为摆设,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5 企业职工培训不足。企业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对信息化认识有限,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徘徊观望,不能积极配合。这都是对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和能力缺乏培训的结果。而软件供应服务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训服务,或提供的培训仅限于自己产品的应用,不能提供全面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服务。

二、对策和建议,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长时间

及各方的努力,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1 信息化管理需要各方的重视与努力。第一要有来自企业本身的重视,第二要有来自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领导重视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动力。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是信息化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提出针对性强的、确实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增强与开发商的互动性。同时,各系统开发商应在加强软件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了解电力企业业务,不要做只懂代码和计算机的I T 人才,更应做既懂企业业务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2 需要在全方位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企业领导亲自过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要明确各系统的功能,明确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功能任务上不能有重复,但应保持一定的通信联系,应初步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信息孤岛。

电力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还要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做好针对性信息化规划。例如集团性公司应规划好各级信息化内容、各级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电子工作流程。不同企业做好不同信息化规划,电网级信息化要重点做好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规划; 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企业应梳理管理规范,避免业务规格不统一。如在规划阶段就提出企业内部各种编码的统一要求。

2.3 有效需求和合理设计。需求分析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焦点。良好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将事半功倍。建议尽量采用原型法,这样用户更清楚了解要开发的内容,方便提出意见。应与客户部门级负责人进行专门结构性需求的讨论,此时不要拘泥于细节,而应力图提炼出核心业务需求,放弃或弱化一些对用户或整个系统不迫切的、得不偿失的功能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在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管理中,现场会填写各种单元验收表格,这些表格如何用电子化手段录入数据库,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表格种类和数量很多,如果统统采用结构化录入则不仅带来设计和开发上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操作和使用人员也会感觉不方便,在汇总统计角度上意义也不大,这时可以采用现场手工填写,事后扫描或其它扫描识别的方法将数据输入数据库,目的是结构化统计重点信息,详细信息只要能够浏览到就可以了,而不是一味追求全面。又如公文流转是办公自动化中的重点,而派车管理等相对整个企业信息化属于边缘问题,不应做为需求分析和设计的重点。如何更好地把握需求,开发商责任义不容辞,但电力企业方也应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引进人才或咨询服务协助解决问题。

2.4 加强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培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控制。目前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电力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同行的有效经验,也可以请咨询服务公司协助建立。此外,信息化的培训不应仅限于上什么系统就培训什么系统,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才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初级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和内容,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软件应用培训。

2.5 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更科学更全面系统的规划。独立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方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所担任的角色和咨询服务比如: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对传统模式的改进,目前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可和得到推崇,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公司,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三方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企业委托,承担相应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工作,以其在技术、管理和行业三个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咨询服务,以确保实现规划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管理规范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的引进改变了企业直接面对IT 开发商的格局,体现建设方" 以我为主" 的原则。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企业、咨询方和IT 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如下述所示:(1)咨询方以其专业优势和技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信息系统开发质量,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2)通过引入咨询方,可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企业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40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网络时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效率、风险管控、市场响应、产品研发等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绩效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提升作用,企业通过引入线上办公系统(OA)、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全面风险管理系统(TBS)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分销管理系统等提高其销售贸易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高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扩展和IT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风险及隐患也呈上升趋势。如何进一步规避信息化风险,控制信息化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一种信息化风险评价方法。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识别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运用专家评分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排序,并将专家的打分表现在帕累托图中,根据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可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价,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1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识别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创新、高收益、高人才拥有、高风险等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征,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基于其发展初期往往需要构建一套需要较高人力、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信息系统,即迈出企业信息化这一步,这是高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依据生命周期模型和诺兰模型的理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一般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5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本文将从信息化生命周期的上述5个阶段来识别高新企业信息化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实施分析评估。规划阶段风险主要包括IT战略计划风险、资金供给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三个方面;分析阶段风险包括开发制度风险、需求分析风险、流程再造风险三个方面;设计阶段在概要和详细设计、设计方案审核两个方面存在风险;实施阶段风险包括软硬件采购风险、系统测试风险、人员培训风险;在运行维护阶段会出现职责分工风险、权限管理风险、备份风险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各阶段的具体风险表现在表1中进行列示。

2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价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估首先通过专家评分对企业的信息化风险进行评价,随后使用帕累托图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根据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评价出关键的风险因素。

2.1 专家评分法

在识别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后,企业应组建专家团队对本企业信息化风险进行具体评价打分。企业应建立专家组对风险进行匿名打分。为保证评估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专家团队应由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员组成,包括有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内部专家至少应该包括公司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外部专家包括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咨询机构专家等。专家团队人数应当控制在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可根据企业信息化规模确定。

组织专家评分主要分为5个步骤。第一,发放资料。应先向评分专家提供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及运行方面的资料,专家应在足够了解企业信息化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判读和评价。第二,专家打分。将评分表发放给选定的的专家,专家团队成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被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情况,对每项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期损失值进行评价打分,同时在备注中给出治理措施建议。第三,汇总分析。评价企业统一收集整理评分表,计算每位专家针对每一风险因素打分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极值等,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若需修正可二次打分一次。第四,召开讨论会。邀请个人评分与最终汇总分数差异较大的专家发表意见,从专家的个人视角给出合理解释或反驳意见,专家根据反馈结果再修正自己的意见。第五,经过多轮匿名征询和意见反馈,形成最终得分及治理意见集合。

2.2 帕累托排序

高新技术企业的IT风险符合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即80%的企业风险由20%的风险点引起。通过专家的匿名打分和意见反馈,形成了最终评分结果。高新技术企业需按照专家评分分数高低,运用帕累托图对风险进行排序评价处对企业威胁最大的风险因素。对专家评分的结果进行排序,并绘制帕累托图,则前20%的风险点即为高新技术企业IT风险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应进行重点控制和关注。为说明问题,本文在小范围内进行模拟打分,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据此得到图1所示的对应帕累托直方图,通过要素排序的递进累计,当累计风险达到80%左右时(本文为81.33%),落入考察区间的考察量为X1、X2和X10,说明该3项要素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绝大部分(80%)风险的后果,因此治理时应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对这三项最可能的诱因实施风险治理。

图1 高新技术企业IT风险专家评分帕累托图

3 措施建议

众所周知,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夹裹着诸多风险,关键是如何快速识别出致险因素,并在排序中寻找关键风险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治理方案。高新技术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运用上述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可以重点防控企业最可能出现重大风险,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顺利。同时企业还应慎重选择信息化时机、节奏和规模,并注重企业中人的作用,适度引入“人机治理模式”,将“人因”与“机因”有机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唐波,张庆林.高新技术企业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9(7).

[2]吴炎太,林斌,孙烨.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J].审计研究,2009(6).

[3]彭超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财政研究,2014(4).

[4]王凡林.企业信息化风险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5]周娟,杜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的研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4(2).

[6]蒋忠建.论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篇(7)

【关键词】信息a化建设 信息化咨询服务 规划方案 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规划过程,每个咨询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知识背景、成功案例经验、有效的工具和丰富的知识库。任何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 总体调研

通过对企业高层领导、各业务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对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信息化规划能符合企业实际,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明晰企业的战略,为企业IT建设指明方向。

(2)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现状描述,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以便具体确定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3)了解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和IT如何支持业务的行业标杆。

(4)了解企业IT现状。

2 需求分析

分别从业务(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和IT(IT现状与趋势)两条线索进行分析,IT战略与架构制定准备素材。对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和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寻找差距,明确用户需求。

(1)战略:将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整合,以便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业务模式:对调研的企业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型。

(3)数据:对现有的企业数据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处理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4)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或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了解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以及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基础设施:了解和评估企业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评估。

(6)行业标杆:了解行业内IT支持的最佳业务实践,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7)评估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判断企业采用信息系统的机会,即提出需求。

3 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战略和主要业务需求,规划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架构蓝图,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联系。企业的许多改进机会,例如改善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报表结构等,往往都可以在设计新系统时同时考虑。方案设计阶段是整个咨询工作的核心环节。

(1)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业务流程调整地机会,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BPR调整的机会。

(3)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总体框架。

(4)设计各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5)设计企业总体基础环境的技术架构,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6)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4 实施计划

对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系统的实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信息系统规划的整体实施时间、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过程进行投资分析;并制定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1)考虑企业业务现状问题,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各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

(2)对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投资按实施计划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3)设计和确定IT基础设施及规范、基础实施实施策略和计划。

(4)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实施建设的策略,设计和确定实施信息系统以及维护信息的IT组织结构,IT组织结构是实施和维护未来信息系统的保证。

(5)同企业高层及项目组确定未来信息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6)制定应急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搞不搞信息化,已经不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出信息化的战略选择,自然是明智之举,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把事情做正确”,把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术策略做保证。

参考文献

[1]倪明.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化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01).

[2]刘建军.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

[3]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1).

[4]陈昕,巫华.发挥咨询公司作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J].江苏商论,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