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惯性

初中物理惯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5 16:53: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惯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物理惯性

篇(1)

一、建立“惯性”概念

(一)激疑,引出“惯性”课题

1.奔跑之人,脚遇障碍物时,人向前倾。何故?

2.坐在汽车内的旅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仰。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所共知。学生却不能解释,激起阵阵疑团,教师趁机引出“惯性”课题。

(二)激趣,建立“惯性”概念

1.学生做“抽尺”实验:把盛着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下压直尺或三角尺。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直尺,墨水瓶巍然不动。学生疑虑:墨水瓶为啥安全无恙?

教师演示“打板落蛋”实验(略)。学生嘀咕: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表明,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教师演示“摸拟摔伤”实验:把布娃娃(头内暗置盛红墨水的敞口塑料水瓶)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平动。当车遇障碍物受阻停止运动时,布娃娃前倾,摔得头破血流。

师: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停时布娃娃脚受车向后的摩擦阻力作用,脚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师:车停时,布娃娃上身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继续向前运动,摔倒跌伤。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教师给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板书: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做好“惯性现象”实验

做好“惯性现象”实验,是建立惯性概念的关键。惯性实验,做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精选惯性实验应力求简单,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要生动有趣,宜增加惊险情节,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使学生久久难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利用学生身边现成器材,精选“抽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动手做。精做“模拟摔伤”演示实验,制造紧张惊险气氛。一个安全无恙,一个胆颤心惊,二者反差鲜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以此动摇学生头脑中顽固的错误观念,顺利建立起惯性概念。

三、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课本解释惯性现象,文字确切精炼。学过之后,学生尚难掌握要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表现在语无伦次,思路层次不清,或者以简单的惯性二字概括作答。因此,教师在解释“惯性现象”实验时,应做分解动作,引导学生探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2.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一辆客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因遇障碍物向左急转弯,坐在车上的乘客为何向车身的右方倾斜?

篇(2)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一个学生要学会阅读才能学会学习。这一学习规律也适用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教学不仅仅应该教导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习是在初二阶段开设的,初二学生拿到物理教材之后,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对物理学习的迫切心情,但是这种喜悦、自豪、迫切的心情持续性不会很久,很快,初二的学生就会发现物理学习和他们以往所学的各个科目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对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渐渐地,初中生就会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初中物理老师为了维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迫切心情,就会想方设法地保持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初中物理教材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初中物理教材都是编者们严谨设计而成的,在吸引初中生注意力方面进行了精心的雕琢。在内容设置上,图文并茂、编排新颖、逻辑严密。每一章节课题的引入都生动活泼,能够有力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只要学会利用教材优势,让初学物理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实验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素材很多,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好实验,那么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就会透彻很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所以说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入门教学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初二学年的上半学期,物理实验一定要认真完成、严肃对待,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严谨、端正的态度。如在做教材中“惯性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结果真实准确,教师应该把被子固定在桌面上,而不是用手抓着。当教师用力地用木尺敲击盛放鸡蛋的塑料片时,前排的学生会不自觉地用手去接鸡蛋,但是学生能够发现鸡蛋落在了被子里面,并没有随着塑料片的弹出而弹出,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到惯性的存在和原理,对于惯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很有好处。

三、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应该紧贴生活实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雨雷电、潮起潮落、蓝天白云等自然现象都和物理学科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生活,在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应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纳入到实际教学中来。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初中生;教师

初中生自我动手实验的能力与想象力空前强胜,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利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初中物理实验来教导初中生。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其还是初中生必考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实验教学。因为物理实验能够使得初中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而强化自己的思维及能力,此外,初中生还能够通过物理实验而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具体运行方案及法则

1.运用问题引导初中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思考

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制作而放松对初中生的要求,因为学生若只是做物理实验而不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那么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就会少之又少,所以教师需要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初中生,使其高效率地学习到更多课本所没有的知识点。例如,某校物理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之中学到更多知识,在做实验之前总是会给学生提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在惯性的实验中,教师会让初中生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惯性的因素。而如果某组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余同学所得出的结果不同时,教师就会让学生共同讨论其中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从而使得初中生的思维得以有效的开发。

2.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是与生活不可分的学科,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人们用吸管喝饮料之时实质是由于压强的改变而被大气压而压挤出来的。所以教师可以逐渐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来开阔初中生的眼界。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实验教学,使得初中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而强化自己的思维及能力。

篇(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忌“高高在上”,要多与学生交流,努力让学生敢于、乐于亲近教师,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仅要一视同仁,还要和蔼可亲,让学生觉得教师不仅是他们的师长,还是他们的朋友。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是不足之处,教师不要动辄大发雷霆式的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指出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改正或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教师,也就会喜欢物理学科。我认为,这一点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要引起我们初中物理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课前关注学情,备好课,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我这里所说的课前备课,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准备,还包括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准备。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和班级,对所学相同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是有差别的。因此,就某一节课的准备而言,教师除了扎实准备所讲授的内容以外,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所带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或是采用讲授法,或是采用讨论法,还是采用实验法,要因班而异,因情(学情)而定。如我所带的三个班级中,其中有一个班是重点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明显好于其他两个班。为此,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我总是准备两套教学方案,一套较容易一些,另一套就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既照顾到了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也满足了重点班学生的“胃口”。如讲授“电路”一节时,对普通班的学生,我让他们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如何画常用的电路图等知识后,就进入练习阶段,让他们举一反三,巩固好基本知识。而对于重点班的学生,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动手准备,再让学生分组总结、归纳,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搞清楚这部分内容。

(二)课中努力将物理知识与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将所讲授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现象与内在规律之间的联系,积极思考其中的奇妙之处,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如在讲授“惯性”知识时,我故意迟到了一分钟,跑步进入教室,有意地将讲桌碰了一下,以此来引出“惯性”的概念及有关生活中惯性现象。之后,我让学生列举他们生活中观察到的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并分析哪些惯性现象是应该加以利用的,哪些惯性现象是应该加以避免的。

(三)课后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网络,使概念系统化,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一样,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所以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时间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之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将一些相互有关联的物理概念系统化,就会使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再反思、再总结、再调高。这样,无疑会使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形成体系,不仅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所学内容,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重视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那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巩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篇(5)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物理;实际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奠定学生坚实的物理基础至关重要,物理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经验讲解实际的物理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结合生活实际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许多原理知识晦涩难懂,因此,许多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并不热衷,学习兴趣较低,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物理学科的成绩造成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使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就在身边,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即使有实验器材的辅助,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深刻的知识和原理的时候,也时常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后学生还是不能够听明白,这就大大降低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辅助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理论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者事物换一种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理解,大大提升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应当遵循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些和物理息息相关的例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并讲述这个物理实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途径

1.实验情境结合生活实际

创造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情境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学生熟知的、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生活内容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与物理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可以成为创设物理实验情境的资料,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物理原理,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直观感受。

2.实验设计结合生活实际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书本中设定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改成生活化的实验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定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验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实验设计结合生活实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来源于生活;二是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例如,在讲到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实验设计,选择铅笔、橡皮、纸张等物品进行浮力的对比实验,讲解浮力的大小到底有哪些影响因素。

3.实验过程结合生活实际

实验思路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设定在知识层次上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要有探究意义:教师在设定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的生活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意义,要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惯性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由于车辆惯性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作为实例,并设计两个不同质量的车辆模型,设计实验过程,研究其惯性大小的不同,以此告诉学生质量是影响惯性的因素。

4.实验应用结合生活实际

实验结论生活化:教师在学生做完物理实验、讲解最终结论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把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浮力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利用浮力知识的一些现明,如船只、热气球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利用生活材料自制物理器具:实验教学的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应当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材料独自制作一些物理器具。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玻璃自行制作三棱镜,并通过学生制作的三棱镜讲解光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齐玉香.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物理实验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279-280.

篇(6)

【摘 要】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学习是有方法的,而不同的学科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带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合适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本文就初中物理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积极思维;差异;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综合性又很强的学科。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物理中许多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抓住现象的本质规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便不难掌握。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由于过分偏重理论的基础教育,使得课堂教学只注重教育的守成性,维持性,导致了学生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引导新技术,带到新潮流,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人才,教育是根本,物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应当能够做到不仅是能把物理学好,实际上在学校里,我们见到的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在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释疑、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含哪些知识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能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什么叫惯性?哪些物体具有惯性?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

(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然。

(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2. 多思细比,找出差异,掌握本质 物理知识本身既有许多相近之处,又有不同地方,如果不加以区分比较,就很容易混淆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和联系,达到掌握知识的本质。

(1)同课本中相近内容相比较,如“误差”与“错误”都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不符,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测量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

(2)同其他学科之间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作比较,并经常使用图表及网络图等形式把相近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内在区别及联系既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勤实验、善观察、理解物理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在物理新教材中,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便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考试中的实验题仍主要采用笔答形式,容易造成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仅仅背下各种实验的答案,平时反而不认真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但是在各种考试中,出题人总是力图使只有亲手实验并认真观察的人才能考出好成绩。因此,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决不能简单地“老师做学生看”,不能只记住实验结论,而是要教给学生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把握实验过程。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小实验等。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包括实验选用了哪些器材、如何安装、如何实验、有什么条件、要观察什么、有什么规律等,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基础,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则一定要手脑结合,先弄清实验和目的,实验器材及规格性能、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共同研究、然后分工协作、做好操作记录,决不袖手旁观。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即可以帮助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4. 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不同识记途径,如规律性识记、理解性识记、要点型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纳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5. 精选精炼,提高学习效果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等,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1)秩序渐进,精选习题。习题做得多,不一定效果好,反而使学生疲惫厌倦、盲从被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杜绝题海战术,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学习成绩。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的实验部分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通过实验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相应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初中物理的探究能力,这都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来谈谈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情况。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各种物理实验情境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而言,如果能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验证,对他们的理解将十分有益。所以,我们在实验导入时,可以从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奇和反常的实验现象出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通过纸张来做惯性实验,把一个光滑的规则物体放到纸张上,然后迅速把纸张抽出,结果物体没有动,则验证了惯性的存在。

二、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好物理实验,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物理实验能够较高效率地演示,也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书面课本的知识,同时也要展开思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和生活。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新理念来指导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如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我们可举例说明,在小时候我们经常会玩一些吸盘的东西,把塑料吸盘用力按在玻璃上,赶走里面的空气后,吸盘就牢牢地粘在玻璃上了。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了。

三、小组合作,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