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4-01-05 15:03: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大春病虫害防控工作,严密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理,防止因稻飞虱、稻瘟病、水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漫延而造成粮食减产,确保我乡粮食生产安全。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把此项工作提高到疫情危害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真正认识到大春病虫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成立由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乡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实施联系村责任制。
实行联系村组长包联系组,联系村人员包村,技术人员包防治的“三包”工作制(乡大春病虫害普查及防控人员名单见附件3)。由各联系村组长带头,督促工作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及后勤保障。包村工作人员负责包村、包组、包户、包田块、包普查、包监测、包防控,确保普查防控不漏田块。技术人员负责培训防控知识,指导落实防控措施,监测防控效果,资料收集及数据汇总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大春病虫监测点,在全乡12个农村行政村设置12个监测点,安排专人落实,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调查情况,以便准确预报,紧急情况警报。各村社应及时按预报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会议、赶场天等时机,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大春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广大群众对大春病理常识有更深的认知,加强田间指导,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五、防控技术措施
(一)水稻
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在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防治。“治虫防病”,有效切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途径。可选择使用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异丙威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利用稻田稻鸭共育,对水稻抽穗前的稻飞虱、螟虫等虫害以及草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纵卷叶螟: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防治指标为百丛50个束尖。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bt.、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药剂进行防治。
螟虫:水稻分蘖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坚持按防治指标开展化学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一代,掌握在产卵高峰后,抓住枯鞘期施药。二代,在螟卵孵化高峰期内,重点挑治抽穗不到80%的稻田。防治螟虫可选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杀虫单•bt等药剂。
稻瘟病:在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及稻草处理的基础上,严格把好“三关”,即药剂浸种和带药移栽关、叶瘟挑治关和穗颈瘟预防关。苗叶瘟要大力推广带药移栽技术,开展叶瘟挑治,抓住发病初期;穗颈瘟要抓住破口初期施药;常发区、重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要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药剂以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高含量单剂为宜。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沤稻田时打捞浪渣,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药剂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纹曲宁、爱苗、拿敌稳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施药的重点部位是:水稻中、下部。
稻曲病: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可选用纹曲宁,或爱苗、拿敌稳、好力克等高效对路药剂,在有效预防稻曲病的同时可兼治纹枯病。
(二)玉米
玉米螟: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一、二代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为投放赤眼蜂传毒的最佳时间。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等点心,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或氯虫.噻虫嗪(福戈)喷雾。
玉米纹枯病:合理密植和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土壤潮湿的地块,应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人工剥除植株下部的有病叶鞘。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受害叶鞘位较低(不超过第八叶鞘位)时进行。可选用井岗霉素或纹枯净防治。注意防治前应先剥除植株下部的病叶和病叶鞘。
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病株残体翻入土壤,用秸杆沤肥时要经过高温发酵腐熟后再用,未经处理的秸杆要用泥封起来。适时早播,重病区实行秋翻和轮作,提倡玉米与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间作。增施基肥,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村要高度重视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成立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普查和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村主任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要将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每个组及农户,杜绝出现控防工作死角,确保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切实增加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大春病虫害防控经费由乡财政给予补贴。主要用于普查监测、紧急隔离、公共场所的无害化处理和防控经费等。建立大春病虫害应急防治物质储备制度,确保疫情防控的紧急调用。
(三)充实人员,技术指导到位。在对大春病虫害进行普查和防控期间,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村也相应落实专人负责。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主要负责对病虫害的田间系统调查、预测预报、制定普查和防控方案等工作。各村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普查、监测、信息报送等工作。
一、重要意义
我县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防灾减灾等工作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我县气象灾害防御的基础比较薄弱、农村防灾减灾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此,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务必针对气候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二、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减轻农村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目标,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快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整合气象、水利等部门资源,优化布局,加密站点,统筹推进重要流域、气象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重点部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的监测分析,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和农用天气预报,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和风险评估的针对性。
(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建设。各乡镇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要有一名分管农业的领导分管气象工作,在机关干部中指定专人担任气象协理员,负责本地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有关指导、协调、督办工作。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气象信息员,按照公益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村干部或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挑选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责任心强、熟悉本地农业生产、乐意为农民服务的人员担任气象信息员,并通过适当的途径解决气象信息员的通信费。县气象、农业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气象信息员进行灾害预警、灾情收集、信息传递、防灾减灾、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把农村气象信息员培养成农业气象知识的宣传员、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员、农业气象灾情的情报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员。
(三)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建设。各乡镇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农村气象灾害普查,加快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各气象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预案演练,尤其要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和农村人口密集区的预案演练,提高农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
(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要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风险灾害评估制度,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管理,尤其是重点加强对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迁建选址、农民建房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避开气象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要积极开展乡镇、村(社区)和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五)加强农村防御雷电灾害能力建设。按照防雷规范标准,科学设计、安装防雷装置,推进农村学校等公共设施、企业以及成片农民新村的防雷设施建设,并逐步纳入当地政府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气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引导农民按防雷规范标准建房。各地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科普与宣传,建设至少一个农村防雷科普示范点,提高农民防御雷击灾害的能力。
三、全面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为目标,以推进城郊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一)开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县气象部门要开展针对水稻、油菜等作物关键生育期、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县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影响会商分析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农业生产采取抗灾避灾措施,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和稳定。
(二)建设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按照共建、共享方式,结合高产创建,城郊生态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建立集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服务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完善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开展为示范性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气象服务。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建成以气象服务系统为依托的县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完善乡镇、村以及气象灾害敏感行业(单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机制,建立村村有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气象信息接收平台。使气象信息进村入户,为农民防御气象灾害和安排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深入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教育、气象信息应用培训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气象信息运用能力。
(四)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为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决策支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环境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结合农业区域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良种引进等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动态预警服务。积极组织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落实人工增雨作业经费、装备和队伍等,开展针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缓解高温及森林防火的人工增雨作业。
四、切实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确保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气象部门要围绕规划编制、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业务开发等,做好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发改、国土资源、水务、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支持和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1ZX08002-005)
作者简介:李瑶(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植物遗传及生物技术。E-mail:
* 通讯作者:李兴锋(197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及基因组学。E-mail:
摘要:对山东省近年育成的16个小麦品种(系)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的苗期性状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小麦品种泰农18、济麦21和品系山农711、山农4079四个材料在生物量、吸磷量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低磷高效;品系山农737、山农224两个材料在高磷条件下各方面指标表现突出,高磷高效。
关键词:小麦;品种(系);水培;磷吸收;山东
中图分类号:S512.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044-04
磷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参与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化合物合成和代谢活动。虽然土壤中的全磷含量较高,但多以无机难溶态或有机态的形式存在,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较低。世界可耕地面积的4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磷问题,我国农业生产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1]。因此,施用磷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富磷矿仅能维持我国使用10~15年[2],磷矿资源的短缺限制了磷肥的扩大生产[3]。而且当前我国磷肥利用效率较低,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10%~15%,大部分被土壤固定而难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4]。由于耕地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已经积累成一个巨大的潜在磷库。因此,充分挖掘植物本身磷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效率,培育磷高效利用的作物新品种,对于减少肥料投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以及保护生态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8]。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培育磷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同样是一条十分经济有效和生态安全的途径[9]。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磷素的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进而筛选耐低磷种质,对于提高小麦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中低产田的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近年来选育的部分小麦品种(系),对其苗期在低磷胁迫下的反应及其性状特点进行研究和鉴定,评价这些材料的耐低磷特性,以期为小麦磷高效育种提供新的种质材料。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材包括普通小麦品种济麦20(JM20)、济麦21(JM21)、济麦22 (JM22)、山农22(SN22)、山农23(SN23)、泰农18(TN18)、泰农19(TN19)、汶农17(WN17)、烟农999(YN999)、烟农0428(YN0428)、紫麦1号(ZM1),以及本课题组新选育品系山农126(SN126)、山农224(SN224)、山农4079(SN4079)、山农711(SN711)、山农737(SN737),对照品种为小偃54(XY54)和小偃81(XY81),以上材料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1.2方法
1.2.1营养液培育选取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经H2O2表面消毒30 min后转移到湿润的滤纸上,至种子露白后播于纱网上,光照时间14 h/d。待幼苗长至1叶1心时,用蒸馏水洗净后去胚乳移入pH值为5.8的营养液中,在光照时间14h/d、光强2 000 μE/(m2·s)的人工气候室中培育,每隔3~5 d 换1次营养液,共培养30 d。
设置2个磷浓度处理:P10(10μmol/L,低磷)、P50(50μmol/L,正常供磷)。每个处理养苗4株。
1.2.2测定方法与指标计算 ①生物量测定:小麦植株地上部、根部收取后,105℃条件下杀青,65℃烘至恒重并称取干重。②全磷测定:植株样品采用H2SO4-H2O2方法消煮,钼锑抗比色法测定。③小麦根系特征:部分材料用万深LA-S全能型植物图像分析仪系统测定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半径等。④指标计算方法:相对生物量=低磷处理下的生物量/正常供磷处理下的生物量。
1.2.3数据处理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用DPS 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所有结果均用LSD法检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供磷水平下小麦品种(系)的生物量与根冠比
表1所示为不同品种(系)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的差异。可以看出,在P10水平下,所有材料的根干重中,济麦21、山农737与山农4079的根干重较大,山农22、山农224的根干重较小。对供试材料地上部干重进行比较,其中济麦21和山农126的较大,干重分别为0.096、0.097 g,与其余大多材料相比差异显著;山农224、山农22的地上部干重小,值为0.045、0.046 g,对低磷胁迫敏感。山农126和山农4079的相对根干重较高,相对值为1.250、1.125;山农224和汶农17的较低,相对值为0.588、0.552,表现为低磷敏感。对所有材料的相对地上部干重进行比较,山农126、烟农0428的相对值较高,分别为1.169、1.045;山农22、山农737、泰农18的相对值较低,分别为0.517、0.573、0.577。
如表2所示,P10水平下,山农126和山农22的根冠比较小,山农4079和泰农19的根冠比较大。烟农0428在P10与P50水平下的相对根冠比有明显增加,但其相对生物量并不大;泰农18与山农4079两个材料的相对根冠比值较小,分别为0.95、1.00。
2.2根系性状特点
最长根长的结果如表3所示,P10与P50水平下山农737的都最长,分别为37.83 cm和48.10cm,与其它多数材料相比差异显著;P10水平下,山农22的最长根长最短。但在相对最长根长的比较中发现,山农126和泰农18的相对值最大,分别为0.931、0.916,汶农17和紫麦1号的相对值较小。
利用根系扫描仪分析了供试材料在不同磷水平下的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的相对值,结果列于表3、表4。P10水平下,济麦21、山农737、山农224、山农711在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3个性状方面都表现较好,山农4079、山农23的绝对值与其它材料相比较低。从P10与P50水平下的相对值可以看出,山农224、泰农18总根长、表面积、体积的相对值都较高,其中泰农18的根系并不大,但其相对量比值较大,表现为对低磷不敏感;山农224虽然总根长在所有材料中并不突出,但其总根长、表面积与体积在低磷(P10)与正常供磷(P50)水平下的相对值表现为较大。
2.3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磷吸收量
在一定生长期内,植株磷的累积量可以反映植株对磷的吸收能力。如表5所示,在低磷条件下所有供试材料中,SN711和SN4079的全株磷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238 mg/株和1.112 mg/株,前者与其它材料相比,差异显著;SN22最低,SN23 次低。在正常供磷条件下,YN0428的全株磷吸收量最高为2.096 mg/株,SN126位次,为1.958 mg/株,除YN999、SN126、 JM21外前者与其它材料相比差异显著;TN18的吸收量最低,SN23次低。
3讨论与结论
通过比较小麦在低磷与正常供磷条件下的相对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品种在低磷胁迫下的耐受程度[5,6]。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所有材料的根干重中,济麦21、山农737与山农4079的根干重较大;地上部干重济麦21和山农126的较大;山农126和山农4079的相对根干重较高;相对地上部干重,山农126、烟农0428较高;泰农18与山农4079两个材料的相对根冠比值较小。
根系方面,低磷条件下,济麦21、山农737、山农224、山农711在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3个性状方面都表现较好。从P10与P50水平下的相对值可以看出,山农224、泰农18总根长、表面积、体积的相对值都较高,其中泰农18的根系并不大,但其相对量比值较大,表现为对低磷不敏感;山农224虽然总根长在所有材料中并不突出,但其总根长、表面积与体积在低磷(P10)与正常供磷(P50)水平下的相对值表现为较大。
在全株磷吸收量方面,品系山农711和山农4079两个材料在低磷条件下的全株磷吸收量最大,应属低磷高效型。高磷条件下,山农737的吸磷量最大,且在生物量方面也表现较好,可能属于高磷高效基因型。
综合分析,供试材料中,品种泰农18、济麦21,品系山农4079、山农711四个材料在低磷条件下各方面表现较突出,属于低磷高效基因型;品系山农737、山农224两个材料在高磷条件下,各方面表现较突出,可能属于高磷高效基因型。
苗期是鉴定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耐低磷性的重要时期[7,8],但最终衡量一个材料对低磷胁迫的耐性高低,需要在大田低磷和对照条件下对其产量性状进行考察和比较[9,10]。因此,上述试验结果仍需进一步通过大田试验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李振声,李继云. 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J]. 生态农业研究,1994,2(1):16-23.
[2]柳正. 我国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1:21-23.
[3]沈善敏. 论我国磷肥生产与应用对策(一)[J]. 土壤通报,1985,3:97-103.
[4]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3.
[5]郭玉春,林文雄,石秋梅,等. 水稻苗期磷高效基因型筛选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87-1591.
[6]孔忠新,杨丽丽,张政值,等. 小麦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591-595.
[7]孙海国,张福锁,杨军芳. 不同供磷水平小麦苗期根系特征与其相对产量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01,16(3):98-104.
[8]刘国栋,李继云,李振声. 低磷胁迫下小麦根系反应的基因型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3: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