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4 16:12: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深化全面风险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篇(1)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为了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银监会适当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农业银行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谋取更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相继挂牌开业,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陆续成立,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全面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二)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正沿着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由“深化改革试点”阶段全面进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加快了向现代化金融机构迈进的步伐。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就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道路不动摇,勇于破除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市场化经营的现代金融管理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现代金融管理体系。

(三)金融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中坚金融力量,为了保证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断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标准,逐步向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看齐,以促进农村信用社切实提高自身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仅是农村信用社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外部监管,贯彻深化改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根本要求。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发展至上的管理原则。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牢牢坚持发展至上,逐步解决在管理机制上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以信用社发展为基本目标,将其作为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当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时,我们要判断它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多等难题,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出路。发展是我们的生存之道。通过优化发展增量,使之处于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就可能获得空间,逐步消化历史包袱。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农信社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原来很多岌岌可危、一触即发的重大风险,由于加快发展得到了遏制,实现了平稳着陆。

篇(2)

一、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职能和明晰岗责

1、建立税源管理权力清单制,全面梳理税源管理事项,取消不适应税收改革和发展要求的管理事项。

2、明确各税源管理事项的管理方式,建立基础事项和风险事项的划分标准。

3、按照完善纳税服务、税源管理、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四大系列的职能分工,重置岗责体系,尤其是机关职能分工和管理定位。

二、强基固本,全面提升征管基础

4、不断完善《征管基础工作后续管理办法》,查找征管“盲点”,逐步增加纳入征管基础管理的事项。

5、按季开展税源和征管状况分析监控,着力提高专业化管理在分类分级税源及其主要税源管理事项方面的作用,为各级深化征管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6、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征管基础事项风险监控指标并加强基础工作达标考核。

三、贯彻落实风险管理理念,扩大风险应对效能

7、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好《风险应对管理办法》,分类分级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及时总结风险应对工作经验,对风险应对系统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8、规范和明确纳入风险管理方式的税源管理事项,建立公平、规范、效能的下户核查(实)制度。

四、贯彻分级分类要求,深化大企业、行业和个体管理

9、总结专业化改革以来的行业管理经验,建立建筑业、银行业基础管理手册和风险防范指引。

10、贯彻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办法》,建立大企业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和税收风险内控体系。

11、深入研究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涉税指标,选择1-2个集团公司,集中开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12、规范个体管理,完善个体零散税收管理体系。实现个体共管户、门临代开以及营改增代开票纳税人全面委托国税代征。认真组织直管户典型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定额指标体系的维护完善。

五、全面实施发票改革,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13、全面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网络税控机发票和电子发票,全面取消20元以上定额发票。

14、实行新的有奖发票模式,建立引导发票受票方主动查询(反馈)发票信息的激励机制。

15、加强发票风险管理,建立发票风险模型,定期对发票风险户开展实地核查,确保发票使用安全。

六、规范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运维效率

16、规范招投标和采购程序,加强对招标文件与商务合同的合规性审查。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46-2

0 引言

电力企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社会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电力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渐升高。在如此严峻的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风险,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预测控制机制,能够准确预测风险,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防范,减少风险问题给电力企业造成的损失,使电力企业能够快速、持续的发展。

1 全面风险管理定义及三道防线

1.1 全面风险管理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的过程和方法。

1.2 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是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1.2.1 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

作为第一道防线,电力企业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风险,必须要把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的管理方式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去,能够准确识别风险并采用科学有效的办法防范,这样才能守好第一道防线。

1.2.2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电力监管部门要求各电力企业都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应对各种风险,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第二道防线的建立其实是在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之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是监管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并积极应对,并且协助各业务部门展开风险排查,减少风险损失。

1.2.3 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就是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有具备专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知识的技术人员,因此第三道防线能够高速、有效地执行各种内控政策,更为全面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

2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2.1 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创新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还在执行过去那套陈旧的风险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创新,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有许多新型的风险预测工具应运而生,比如情景分析、风险对策、风险偏好等,这些风险预测工具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风险,但是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没有引入这些工具,致使电力企业风险预测不准确、不及时,大大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2.2 风险管理局限性强,缺乏创新

国家电网是一个运转高速的巨型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随时保证发电量与用电量的动态平衡。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均,因此有大量的电力需要远距离的输送,因此在传输的过程中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尤为重要。因此,长期以来电力企业都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力的安全生产与运输方面。但是如今电力市场变化显著,只重视安全生产与运输已经不能够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全面的风险管理,并且对风险管理进行创新。

2.3 风险管理的分散、无序

风险是彼此影响的,既可能两两对冲也可能两两加剧。加上部门界限间总有缝隙,风险很容易从缝隙中溜走。此外,每个部门只从自身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险,包括有意无意放大本部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会使管理层低估或高估风险后果,或者对孰重孰轻无法判断。

2.4 风险管理的被动、无明确目标

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不具备一套较为完善且系统化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这套体系应该具有风险识别、测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因此电力企业无法对风险展开有效的预测,不能了解企业当前的风险状况。并且电力企业的内控流程也没有有效的诊断机制,无法制定相应的内控优化政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5 外部环境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电力企业因其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而面临各种风险,因发、输、配、供用电环节特性不同,风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管理方式。供电企业应着重加强投融资风险、电源规划风险、负荷预测风险、燃料管理风险、经济调度风险、报价策略风险、竞价上网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供求平衡风险等的管理。只有对这些风险加以关注,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才能在根本上减少因风险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加快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

2.6 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的评估标准就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输出的电能质量,这三项指标也是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防范风险,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电能质量以及电力稳定性、可靠性的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将之与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关联,从而构建一个风险形成过程模拟形态,依据此模拟形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全面且有效的管理。

3 创新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工业的风险性一直很高。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并且将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在创新过程中要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支点,并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征与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3.1 理论的创新与应用

为了能够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创新工作,电力企业要定时与不定时的组织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对于风险的应对策略等。从而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战略的创新与应用

企业应该把全面风险管理归入到公司的日常工作内容当中,并且跟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对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筹划安排、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进,并且有计划性的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展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3.3 人才的创新与应用

对于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大力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员工面对风险的应变能力。风险意识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最底层的员工,对于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都应该进行不同级别、不同深度的企业风险管理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电力企业不能固守传统的管理机制,传统的管理机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已经不再使用。电力企业要抓住时代变化的特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对公司的组织、理论、发展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注入风险意识,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如今各大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要创新自己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张学玉.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篇(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已全面实现对外开放,面对激烈的竞争,信贷项目风险管理是永恒的主体。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系统、全面地阐释信贷项目风险,是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难点,也是关键。

一、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概述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管理采用一体化,在一致的测量标准下形成的风险,它不是一种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被一致认为是一种理论、理念或思想。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贯穿银行业信贷管理的全过程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不是结果,也不是一次事件,而是一种方法,它渗透在整个银行业管理的过程中,并与银行日常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它成为银行经营中的一部分时,信贷项目风险管理才能说是有效地。

(2)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被应用在整个银行体系中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的各个管理范围和层次,是从资源分配和战略规划的整体的活动到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以及客户的信贷管理等整体活动。银行管理层要综合地看待银行内部的各个层次,从而确认其整体风险,并最终为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与保障。

(3)人的因素也会对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产生影响

由于项目风险管理是由人所制定并进行落实的,因此,整个的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建立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必须建立有效的框架体系。

(一)三维结构体系

霍尔提出的“三维结构体系”可以对我们建立信贷项目风险管理这一复杂工程提供框架构建。“三维结构体系”由逻辑维、时间维以及知识维组成,是霍尔于1969年基于大型的复杂工程提出的,这一理论将系统工程分为紧密联系的七个步骤和七个阶段,并且还将提供专业的知识,为复杂工程的建立提供统一的思想。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包括三个维度:层次维、要素维和过程维。

(二)实证分析

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的三维结构的构建主要是从银行内部出发,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受贷款企业的影响

信贷项目的主体主要是贷款企业,因此,贷款企业的情况必然会影响信贷项目风险。很多关于这一方面的评估模型论证了这一假设。

假设二:外部的金融环境以及社会的诚信体系对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有影响

往往,外部的金融环境以及社会的诚信体系对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信贷风险主要是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以及监管的不力等等,与这些因素比较,金融环境以及诚信体系却是很难控制的。因此,本文认为金融环境以及诚信体系对信贷风险有影响,但却不是关键的影响。

假设三: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也受银行内部控制的显著影响

本文认为,银行内控对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的影响也很关键,不能仅仅将影响因素局限于借贷企业、金融环境等方面。

三、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评估

(一)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贷前的评估

贷前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对贷前评估的合理性探讨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贷前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指标识别

贷前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最常用的指标,也比较为人们所熟悉。非财务指标的含义比较广泛,主要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款意愿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等等诸多方面,由于其难以评估性以及不确定性,因此对评估人的要求很高。

第二,量化方法

选取评价指标后,根据行业分类建立模型,并运用典型指标建立风险评估公式。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法,一般采用三个步骤:数据变换、计算聚类统计量和选择聚类方法。

(二)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贷中的监控

对所有的信贷资产全面控制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就要求实行动态的监控,因此,贷中监控对项目风险管理也很重要。

监控模式主要有:

第一,监控道德风险的模式

银行进行放贷后,主要是依靠企业的信用来还款,再有就是依靠信贷合同,这种方式实施起来却比较困难,因此,对风险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种情况下,银行可通过监控道德风险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标。

第二,和谐博弈机制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协调企业与银行的利益,使双方达到帕累托最优,主要涉及激励兼容和信息效率两个问题。

3.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贷后的评价

贷后评价已被很多国家所接受,但是在我国方法仍然处于探索中,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更好地完善风险管理。主要可以从评价指标以及贷后评价的学习模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在此不做赘述。

结语:

我国银行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部竞争激烈,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却仍存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不懈的努力,从而保证银行业更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封闭管理 风险管理 经营管理水平

现在市场环境竞争剧烈,企业应相应地制定战略性的管理方针。只有具备战略的管理方针,才能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大市场里,企业的管理方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一、封闭管理与风险管理联系的共同点和区别

(一)封闭管理与风险管理联系的共同点

在管理目标上,二者有相同之处,都具备防止企业专项资金挪用,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保证企业的效益和资金的综合利用的特点。在风险管理问题上,不单要预防资金的挪用还要紧抓企业发展的盈亏问题,以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在封闭管理问题上,有色金属企业的封闭管理体系如:资源的监管、货币的流通等,都有助于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发挥其较大的运营功能和价值。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资金性质和用途,在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上,出现市场业务并存的大格局局面,在我国有色金属市场行业上,这一问题被扩大化。

(二)封闭管理与风险管理联系的区别

首先,在资金提供方式上有所不同。在封闭体制管理下,我国对于有色金属的收购价是进行保护的,这样就可以以信贷的形式提供资金。但是,信贷资金隐藏了巨大的投资风险,使得有色金属在主观地位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来确定储备量的大小,而银行应在充分考虑贷款者条件的前提下,对有色金属企业的业务进行资金支持。其次,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不同点。封闭管理是把实物为中心作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在内容上强调原材料的开发、收购、储备等活动。货币的投入量与对应的商品价值是相符合的,是一种辅助财政的管理手段。再次,在运行的主要依据上也会有所不同。封闭式管理体制主要是,政策作为信贷运作的主要引导。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把市场作为资金运作的重要依据。最后,风险承担者和责任要求规定上也不同。封闭式管理体制下,关于责任方面的规定是,只要企业不违反相关的政策规定,信贷人员不出现错误,企业是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但是在风险管理体系规定中,如果出现损失,企业、银行和有关的人员要共同承担责任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在企业建设活力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要求银行借贷要具备良好的预防风险措施,对借贷款的公司要全面地综合评价,从而制定出正确的科学发展决策和方针,所以其经营风险是企业和银行共同承担的。

二、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未来几年,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将深入调整,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机遇还要迎接挑战。那么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色金属在几个方面可以寻找突破点。

(一)深化改革和经济管理手段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发展企业的生产力,因为企业的活力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只有不断地在发展的道路上探索,才能深化企业的发展。在混合所有制市场上,要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手抓,从而保证资产的有效流通。在股权方面也可以发展的更加多元化,做到积极努力的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只有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才能建设复合型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制度。封闭管理也有利于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的实现企业的高效率约束机制。在发展问题上更加的集中,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共同提高。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也会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带来提升,让企业内部调整的步伐更加快速,从而实现有色金属企业的总体转型和升级。

(二)促进企业的扩展步伐

企业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能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使有色金属资源得到优化,从而有益于配套系统的开发,促使有色金属企业科研发展和技术推广,为企业的成功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列世界第一,取得的成绩是不菲的。有色金属企业的扩展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只有重视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让有色金属行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使得其在国际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今世界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利用在不断变化,资源不足的矛盾还在不断加剧,所以,在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上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积极有序地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三、企业的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

(一)以封闭管理为核心,严谨管理

就目前有色金属工业这一行业作为例子说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要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相适应。所以这就对封闭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更加深入的挑战。封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把握好企业的严管,实现银行企业的共赢局面。有色金属企业往往大而不强,产业的结构严重失调。首先,要不断发扬企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管理方式上要勇于开拓创新。不仅使得监督和管理改善,而且还要正确地处理经营与政策的关系。在经营上一定要保持资金的有效供应,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企业的文化能有效的运营。在科学的范围内,强化封闭式管理。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从而明确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其次,随着国外大公司的进入和我国省内市场对有色金属原料的竞争和掠夺,使得企业的资金口也较缺乏。投资计划的资金保障还远远不足,资金的缺乏,使得好的项目的投资错失发展良机。对有色金属地质的投入不足,资源勘查和开发就会跟不上步伐。有色金属矿产原料的供应日益紧张,这需要企业具备更高的资源控制和资源调配方面的能力。产业结构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行业的整体优势就不能体现,这就要求企业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只有把资金的问题解决,才能发挥封闭管理的经济效应。再次,要对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出台展开深入的研究。总之,企业要把风险管理作为目标,封闭管理作为手段,将企业矿产资源、资金、人才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培养出这个行业的创新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二)以风险管理为目标,分散决策

对储备矿产可以采用收购的方式,这样就能保证资金的运营。可以实行“以销定贷”的方式,达到封闭运营的目的。要积极地利用国家推动有色金属体制的改革、关于有色金属企业的调整政策,正确地理解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经营理念上,做到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手抓。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作为发展的核心问题,积极广泛地进行宣传。从企业本身改革方面,确保准确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改革方案。在推动有色金属改革的同时,也要落实企业的债务,防止逃避债务的现象发生。可以依法采用资产的保全措施,让贷款等资金运作具有有效的保全手续,比如有色金属的资源可以作为抵押方式。做好信贷资产的保护,在账目上杜绝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一定要发挥好财务的监督和控制手段,促使防范工作逐步的走向正规。

(三)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完善制度

有色市场的未来结构不单单是各产业环节的竞争,也是在相同市场条件下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竞争的方法呈现多种样式,范围和区域也将不断的扩大,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要求公司做的更大、更强、更精、更专业。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把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更健全,因此转变观念十分的重要,只有加强和巩固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性质区别上要分开考核和明确责任,推行综合管理的措施,把风险问题降到最低。还有在违规问题的查处上,要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严肃性,对于违规问题的处理要深究。确保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并制定相应的对应措施。

(四)加大违规处理,加强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

对于管理内部的违规行为,要针对其情节做出合理有效的惩罚措施。确保企业的经营规范和内部秩序,把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全面贯彻落实、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银行信贷方面要严格的按照正规的手续流程,不能做出违法违纪的腐败贿赂的行为。还有资金流程要有相应的信贷措施,对有色金属的采购加工到库存工作流程,严格的控制监督。

四、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有色金属企业要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变传统观念,将封闭管理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前提,封闭管理为手段的管理方针,从而全面提高有色金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斌.坚持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手抓 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2,(3):31.

[2]创新文化体系引领企业发展[C].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论文集.2012:205-228.

[3]张卓群.降不良、防案件、抓管理、促发展 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与经济,2004,(4):4-5.DOI:10.

[4]黄卫国,宣国良.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发展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7,(1):98-102.DOI:10.

篇(6)

近年的经济危机等因素加强了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有效应对风险则为企业的管理者们,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对风险进行管理也是近年央企非常重视的课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曾多次强调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在这方面中化的经验可圈可点,足以为鉴。

意识的确立

近代的风险管理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比如保险就是集中风险并有效加以控制,继而从中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也是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后形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风险管理更集中于国家层面,而非具体的企业层面。

与大部分企业一样,中化在这方面也走过弯路,由于疏于认识与管理,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甚至出现过支付危机。吃一堑长一智的中化在现实教训面前具备了应对风险的意识,并逐步建立起相关的机制,对此加以识别与控制。

体系的完善

想控制风险,机制与体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中化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建立集团直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常设风险管理部,并开创性地及按业务板块设置风险监控小组,实施“窗口”管理,形成一张“网”,把风险置于网中加以识别和控制。此外,培训起一支近二千人的风险管理队伍则是为了真正能做到“全面与到位”,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变成全公司所有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以上种种方式最终能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三早”,即能够对风险进行早发现、早识别、早应对,真正做到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完善的组织体系保障了全面风险管理具备充足的资源,从而可以把工作落到实处。

系统性制衡

纵观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中化集团针对此种情况制定了具有系统性的制衡策略,把前台、、后台进行严格分开就是其中之一。前台负责业务、责任风险管理、后台负责财务,各自独立运行并相互进行监督,如此则降低了交易中的重大风险。对员工进行考核也做得十分到位,比如对经理进行360度评估,保证了相关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在满足现有要求的同时,有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动力。

中化集团在消化央企相关《指引》之后,针对贸易行业的特点编制了相应的手册,让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有据可依。在实际工作中,反复自查与互查也让风险管理更加稳定与长效。

以上措施让中化拥有了灵活、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堵住了企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综上所述,中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让企业拥有了稳定赢利和发展的可能。借用某部电影里的台词“风险无处不在”,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也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回到从前的体制以消灭不确定性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有自己行业与企业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也许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篇(7)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美国“水门事件”调查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开始对内部控制问题给以高度重视。为了制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国外腐败实务法案(1977)”。该法案除了反腐败条款外,还包含了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条款。该法案成为美国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第一个法案。1978年,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Cohen Commission)提出报告,一是建议公司管理层在披露财务报表时,提交一份关于内控系统的报告;二是建议外部独立审计师对管理者内控报告提出审计报告。1980年后,内部控制审计的职业标准逐渐成形。而且,这些标准逐渐得到了监管者和立法者的认可。

    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首先强调的是内部控制目标。因为COSO认为,没有预定的目标,谈控制就没有任何意义。早期的内控制度一般有两项目标,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二是合规性目标。COSO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需要,而管理层的职责是制定本单位的各项目标,并配置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达到这些目标,因此,除了以上两项目标以外,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合理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二、全面风险管理

    多年来,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然而,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但是对全面风险管理有清晰理解的却不多,已经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则更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COSO从2001年起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于2003年7月完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下称ERM框架),并公开向业界征求意见。

    根据ERM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ERM框架有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第一维企业的目标有四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