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5:1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雾霾的影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雾;霾;日照;空气湿度;农田管理;防御建议;陕西铜川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48-02
雾霾是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雾霾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出现雾霾时伴有空气质量变差、能见度降低、光照减弱、湿度增大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对铜川市雾霾污染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铜川市雾、霾、日照的气候规律分析
1.1 地域分布
1964―2013年50年间,铜川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其中,宜君3 294次,1491次,耀州608次;轻雾10 497站次,其中,宜君2181次,3 794次,耀州4 522次;霾1 737站次,宜君693次,424次,耀州620次;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94.5 h,宜君为2 378.9 h,为2 262.9 h,耀州为2 241.8 h。雾霾的地域分布规律显而易见,大雾是宜君最多,次之,耀州最少,宜君是耀州的5.4倍,是的2.2倍,占全市的61.1%;轻雾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耀州是宜君的2.1陪,占全市的43.1%,占36.2%,宜君占20.7%;霾则是耀州仅次于宜君,均在600余次,最少,只有424次,仅占全市的4.1%[1-3],日照时数呈现出自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规律(图1、2)[4]。
1.2 年际变化
50年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年平均107.9站次;轻雾10 497站次,年平均209.9站次;霾1737站次,年平均34.7站次。其中宜君大雾年平均65.9次、29.8次、耀州区12.2次;轻雾年平均宜君43.6次、75.9次、耀州区90.4次;霾年年平均宜君13.9次、8.5次、耀州区12.4次。年际变化显示,宜君大雾最大值出现为1964年的109次与2003年的100次。大雾最多时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耀州区出现较多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00年之后每年出现不足10次,减少较快。50年来的轻雾变化趋势最显著,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尤其是耀州增幅最大,1998―2012年平均值达到133.5次,比50年的年平均值(90.4次)高出43次,可见增幅之大。霾的变化则呈显著减少趋势,宜君的霾在1964―1979年较多,平均42.6次/年,之后仅仅在1981、1986、1991、1992年出现了1~4次,1993―2013年没有出现过霾。出现霾较多时段在1968―1995年,后期的1996―2012年没有霾出现,但在2013年却出现了6次,耀州区在2000―2012年没有出现霾,在2013年出现了10次,与相比没有霾的时段较短,后续出现时间一致[5]。全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基本与轻雾一致,可见轻雾对太阳的透射具有一定的影响(图1)。
1.3 月季变化
1964―2013年各站的雾霾月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雾总计5393站次,秋季出现最多,占了33.9%,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从站点分布来看,全年最多均属于宜君,次之,耀州最少,3站均属于秋季最多,宜君夏季次之,和耀州区冬季次之。轻雾和大雾在季节分布比较相似,但站点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全市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其次是夏季,春季最少;站点分布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且耀州和都是秋季多,春季最少,耀州是夏季次之,是冬季次之;宜君则是夏季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就霾而言,不足雾霾总数的1%,全市50年出现了1737站次,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占了80.9%,夏秋季较少,其中以12月最多,其次是3月,1月位居第三,12月和1月是冬春霾的主要贡献月,夏季霾最少。地域分布是南北多中部少,宜君和耀州是冬春多,是秋冬多。全市日照的月季分布上秋季最少,与雾出现的次数增多相关性较好。南部的耀州日照时数相对中北部偏少,和轻雾出现频次偏多有一定关系(表1)。
2 雾霾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
雾和霾是2种性质不同的现象,雾与水汽有关,霾成分相对较复杂。宜君约在秦岭北侧一个半纬距附近,年降水量700 mm,比周围地区多100 mm以上,受地形爬坡波峰震荡产生的空气凝结影响,易于形成大雾,而中南部的和耀州区位置偏南,有一定的水汽来源,但处在秦岭北侧的波谷处,空气没有抬升的动力条件,不易达到水汽饱和,所以轻雾较多。霾50年总量是南北偏多,近20年几乎没有出现霾,耀州区也是近10年几乎没有出现过霾,说明政府在绿化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成效卓著[5-8]。据气象资料分析,冬季低层大气温度低、不稳定能量偏小、大气层结稳定、大气混合层高度低等原因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易于形成空气污染,这也就是霾在冬春偏多的主要原因[9-10]。秋季连阴雨导致雾增多,影响了湿度增加,日数减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苹果、大枣、核桃等果实需要着色成熟,秋粮需要收割晾晒,雾的出现对收获不利,尤其是连续的雨雾天气导致果实霉烂变质,影响严重。而冬春季霾增多主要静稳天气造成的,虽然大田作物进入休眠状态,但对设施大棚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畅、湿度偏大等不利影响。
3 雾、霾的预测及对农业影响的防御建议
3.1 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2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市气象局把雾霾预报预警和服务作为重点任务,分析了雾霾的气候规律,研究雾霾的天气成因,建立预报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还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雾霾科普知识宣传,提倡环境保护理念。提前预报预警雾霾天气,决策部门可以根据天气形势及预报安排农业生产,降低灾害损失。
3.2 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做好作物管理
秋季持续雾霾天气,苹果、葡萄等一些经济林果园持水量达到饱和,地势低洼园区要及时检查清理果园排水。雾霾结束后果园及时铺设反光膜,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品品质;风对果树生长结果有直接影响,如风媒传粉;也有间接影响,如促进气流交换,改变空气温度、湿度状况。这些影响的大小好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雾霾天气出现时,风力较小,小风可以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碳流动,降低果园温度、湿度,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果树病害;微风可以促进花粉传播,提高坐果率。冬季雾少风大,会刮走果园积雪,加重枝干、花芽冻害。因此,需要趋利避害,根据作物生长时期需求,结合天气背景做好作物的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董亚龙,周晓丽,等.铜川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6(6):20-21.
[2] 王川.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2(5):15-17.
[3] 贺皓,刘子臣,徐虹,等.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 [J].陕西气象,2003(1):7-10.
[4] 张淑敏.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陕西气象,2010(2):35-37.
[5] 雷向杰,胡春娟,田武文,等.陕西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J].气象,2003,29(12):38-41.
[6] 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环境与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7] 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 许秀娟.气象实习指导书[M]西安: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74-75.
关键词 雾霾;空气污染;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大陆居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0-0168-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22
近年来,以雾霾为代表的严重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Van Donkelaar、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研究成果和报告显示,目前北非、中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空气污染问题。事实表明,雾霾不仅会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还会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旅游业是中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环境质量是决定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染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进而对旅游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对雾霾的旅游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雾霾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频繁遭遇雾霾,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入境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下降8.9%和27.5%。2014年春节后,北京遭遇重度雾霾天气袭击,故宫、天坛等景区游客骤减,北京因严重的雾霾被Wiki Travel列入全球旅游警告目的地行列,国际旅游形象严重受损。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表明,受雾霾影响,2014年1至2月份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减少30%左右,雾霾已成为北京入境旅游市场下滑的重要因素。虽然雾霾对北京的旅游市场需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北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揭示雾霾影响北京旅游市场需求的深层原因。
1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雾霾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关于雾霾的科学研究迅速升温。然而,针对雾霾旅游影响的研究十分匮乏。中国知网的检索表明,从1976年至2016年的40年间,篇名中含有“雾霾”的文献共有2 269篇。研究的重点主要在雾霾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对策等方面。其中,以“雾霾+旅游”z索仅得到6篇文献,可见雾霾的旅游影响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雾霾现象在本质上属于空气污染问题范畴,若将雾霾与旅游放到空气质量与旅游这一更加宽泛的范畴来看,可以检索到更多的研究成果。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旅游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危及旅游者健康、损害旅游资源、降低游客的体验质量、破坏目的地旅游形象,阻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者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是雾霾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问卷或深度访谈等手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张馨方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对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有很大影响,89%的认为雾霾严重影响了自然风景欣赏的质量,83%的认为雾霾会严重影响目的地的旅游形象。Zhang等调查表明,旅游者对雾霾引起的交通和健康安全感知最为强烈,其后依次是旅游心情、观光质量、游憩活动、食宿和购物。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对雾霾影响的感知程度也有所不同,观光游客的感知最强,其次是休闲旅游者,以商务、探亲和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游客对雾霾影响的感知明显要弱一些。程励等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对雾霾影响的感知度较高,对雾霾造成的健康危害和交通风险感知较为强烈,一个城市的雾霾状况影响着其旅游形象,雾霾成为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严重的雾霾天可能会导致旅游者的流失,进而对旅游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李静等研究了中外游客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及其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发现旅游者对雾霾旅游损害的感知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危害健康、破坏情绪、损害照片品质、降低景点吸引力和可游性等方面,外国旅游者对中国雾霾认识、风险感知和忠诚度水平均低于中国游客。程德年等的调查发现,雾霾在行动限制、安全威胁、健康威胁、游憩限制等方面造成了系列旅游风险,构成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负面感知的主要方面。
研究表明,游客对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决策行为。张馨方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会因目的地有雾霾而缩短停留时间甚至调整旅游计划。Zhang等在北京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雾霾对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影响明显,许多受访者将空气污染作为是否决定去北京旅游的首要考虑因素,旅游者会因雾霾而取消或调整旅游计划,以避开空气污染时段,因此在雾霾严重的月份,北京的旅游接待量明显偏低。对雾霾风险的感知会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游客的目的地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凌茜等的深度访谈结果也表明,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感知会影响到其自己的出游意愿和推荐他人出游的行为。程德年等认为,雾霾引发的旅游环境风险感知是近年来造成入境旅游下滑的重要因素。
揭示游客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雾霾对旅游的影响。鉴于雾霾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旅游业在北京乃至其他雾霾严重地区的重要性,可以预见雾霾的旅游影响问题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不少尚待深化和完善的地方。一方面,相关的案例调查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另一方面,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偏低,代表性和说服力有待提高。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感知和态度的测量题项,分别涉及旅游健康风险感知、旅游体验风险感知、旅游形象损害感知和旅游决策行为倾向等4个方面,共包含18个问题。选项均基于5分李克特量表设计,从1分至5分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非常同意。第二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类型、常住地、来京次数以及了解北京雾霾的渠道等方面,共8个题项。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挑选了20名游客试填问卷,根据反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问卷。考虑到研究时段北京处于旅游淡季,且室外温度很低,现场发放问卷难度较大,我们选择在问卷星平台上通过在线问卷收集数据。问卷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在研究小组成员的微信朋友圈里扩散。正式问卷调查从2016年1月2日开始,1月11日结束,此前北京刚刚经历了两次雾霾红色预警。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726份,与传统现场问卷调查相比,通过移动终端填写问卷方便快捷,回收问卷样本数量大、无效问卷少。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可以比较自在放松、客观真实地填写问卷,有助于保障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度旅游者对北京雾霾感知和态度的18个题项的克朗巴哈系数α达到0.950,KMO值达到0.964,说明问卷结果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通过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模块,完成群体差异分析。
3结果分析
3.1受访者人口学特征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基本信息详见表1。2 726位受访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占43.7%和56.3%;18至39岁的青年人居多,其次是40-59岁的中年人,占比分别为72%和25.9%;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总体较高,44.6%的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占24.3%;收入方面,40.4%受访者的税后月收入为2 500至4 999元,其次是5 000至9 999元和2 500元以下的,分别占27.5%和23.8%;职业类型方面,约三分之一的在事业单位工作,21%的为公司职员,大学生占13%,还有3%的为农民(图1)。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常住地分布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大陆所有省区市。其中,来自河北、贵州和山东的受访者分别占了17%、12%和8%(图2)。关于北京雾霾的信息来源方面,媒体报道影响最大,其次是亲戚朋友和亲身经历,三种渠道的占比分别为81.9%、40.6%和36%。
3.2整体感知和行为特征
3.2.1旅游健康风险感知
雾霾天空气中PM2,和PM10等颗粒污染严重超标,吸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因此,到雾霾严重的地区去旅游会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2014年初,北京被Wiki Travel列入警告目的地行业,主要也是考虑到国际旅游者到京旅游可能遭遇的健康风险。问卷调查表明,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造成的健康风险感知十分强烈,超过90%的受访者知道或听说过雾霾。所有受访者中,持否定或中性态度的不足10%(表2)。93.6%同意或非常同意严重雾霾天空气中有害物质多,92.5%同意或非常同意北京的雾霾问题很严重,89.4%认为到北京旅游很有可能遭遇雾霾,而90.8%认为到北京旅游遭遇雾霾会损害健康。
3.2.2旅游体验风险感知
雾霾天不但有毒物质多,而且空气能见度大大降低,会损害风景欣赏和旅游照片的品质。因此,对于在雾霾严重地区的旅游者,其旅游品质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由于北京的雾霾发生频率高、程度重、范围广,大陆居民对到京旅游可能遭遇的体验风险感知也比较强烈。本彭建等: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次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表3可以看出,94.8%的受访者认为严重雾霾会影响在京旅游的观光效果,94.1%认为严重雾霾会损害旅游摄影质量,85.4%认为雾霾天空气有异味,92.4%的认为严重雾霾会造成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关闭和车辆限行等,造成旅游交通不便,93%的认为雾霾天到北京旅游会影响旅游的兴致。
3.2.3旅游形象损害感知
基于对北京雾霾造成的旅游健康风险感知和体验风险感知,绝大多数大陆居民认槲眦灿跋炝吮本┑穆糜涡蜗蟆K有受访者中,同意或非常同意雾霾损害北京旅游形象的分别占34.7%和56.1%,二者合计高达90.8%。近年来,随着北京雾霾问题的挥之不去和频繁的媒体报道,北京“霾都”的称号不胫而走。问卷表明,受访者对北京“霾都”的旅游形象感知也是比较强烈的,80.4%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北京已成名符其实的“霾都”,其中非常同意者几近一半(表4)。
3.2.4旅游决策行为倾向
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强烈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旅游决策行为?问卷调查表明,当北京出现雾霾时,大多数受访者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89.7%的受访者外出旅游时会选择避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81.3%表示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不会来京旅游,87.2%表示在京旅游期间若遭遇重度雾霾会采取防护措施,77.1%的表示会因北京严重的雾霾而取消或调整旅游行程计划,86.3%的在遭遇严重雾霾时更愿意去室内或郊区的景区旅游,79.3%的表示在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会劝阻亲友别来北京旅游(表5)。
3.3群体差异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在性别、年龄方面的统计差异不是很明显。男性和女性对雾霾的感知都比较强烈,虽然在大多数题项上统计性差异不明显,但女性的均值普遍高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加在乎北京的空气质量,对空气环境质量要求要高一些。而在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职业类型以及常住地等方面,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统计差异较为显著。
3.3.1受教育程度差异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在大多数题项上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1)。总体来说,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越强烈,旅游决策行为倾向也越明显。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18个问题的总体均值,小学程度的受访者略高于3.6,往上越高,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近4.4。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和了解也越多,他们对雾霾也更加关注,因而对北京雾霾的负面旅游影响感知也更加强烈。
3.3.2收入水平差异
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也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5)。总体来说,虽然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北京的雾霾感知度都比较强烈,但经济收入水平高的较之收入水平低的更加强烈。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整体感知强度也趋于增大。可见,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和旅游的品质更加重视,对雾霾的旅游影响反应也更加强烈。
3.3.3职业类型差异
在显著性系数低于0.01水平下,不同职业类型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差别明显。从图5可以看出,公司职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私营业主和离退休人员对北京雾霾反应强烈,均值都在4.3以上,而农民和军人则明显要一些。尤其农民的均值仅3.8左右,这可能和农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有关,说明北京雾霾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指出的是,来京次数不同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也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总体来说,来京次数越多的受访者对雾霾影响的感知度越高(图6)。
3.3.4地域差异
来自不同省区市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1)。我们将问卷样本量相对较大,但雾霾程度有显著差异的两组省区市进行了比较。前者为雾霾相对较重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和广东等6省市,后者为雾霾问题相对较轻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等6省区。结果表明雾霾较重省份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雾霾问题较轻省份的受访者,前者统计均值一般在4.3以上,后者则在4.2以下(图7)。这可能是除了媒体报道外,雾霾较重省份的居民对严重雾霾有亲身的体验,对雾霾的认知度更高,其躲避雾霾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些。而雾霾问题不突出省份的居民对于雾霾的了解更多是来自媒体报告和亲友口耳相传,亲身体验不多,因而对北京的雾霾感知度要弱一些,相对而言不及前者排斥雾霾。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四J
4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雾霾问题的日渐严峻,公众对雾霾的健康危害有很强的认知。程励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济南等21个重点旅游城市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地居民对雾霾造成的健康风险感知比较强烈,大多数受访者(49.3%-94%)觉得严重雾霾可能会引发或加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事实上,雾霾的存在不但会损害目的地居民的健康,也会增加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的健康风险。虽然游客在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短期行为,雾霾对游客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及当地居民。然而,游客对前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旅游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也有着很强的感知。本次调查表明,尽管北京不是我国雾霾问题最为严重的目的地城市,但在媒体报道、亲友口耳相传以及亲身经历的综合影响下,大陆居民对北京的雾霾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感知是十分强烈的。Zhang等和李静等的调查也表明,虽然来京游客对雾霾的概念和成因不是很了解,但绝大多数都认为雾霾对人体健康有害,来京旅游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不少游客会采取佩戴口罩等措施以保护自身健康。
由于PM2.5和PM10等颗粒物的大量存在,雾霾天的空气能见度大大降低,会对旅游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造成旅游体验质量受损。李静等的调查表明,雾霾会降低来京游客的景点游览乐趣、损害旅游照片品质、破坏旅游情绪和损害整体旅游质量。交通的便捷和安全对于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质量是不可或缺的,程励等的研究发现,雾霾通过影响旅游交通进而影响旅游体验质量,70%以上的居民认为雾霾使能见度降低、影响出行,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关闭,城市交通拥堵,引发交通事故。Zhang等的研究也表明,雾霾对来京旅游者的观光质量、交通安全、旅游心情以及游览、食宿和购物等活动等相关旅游体验要素均有较强的感知影响。张馨方也有类似发现,游客对严重雾霾造成的旅游风景欣赏不佳和交通不畅有很高的感知度,且对露天景区的影响明显高于室内景区。本次调查也充分表明,受访者对前往雾霾严重目的地可能面临的旅游体验质量风险感知较强。其中,感知最强的是雾霾对观光效果和摄影质量的影响,其次是游览兴致和旅游交通的便利性。
雾霾对目的地旅游形象影响感知方面,大多数游客认为雾霾会给目的地造成负面旅游形象。对北京来说,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受L者表示雾霾损害了北京的旅游形象,认为北京是名符其实的“霾都”。目的地负面的旅游形象会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需求,事实上游客通常会对雾霾严重的目的地采取回避态度。例如,调整前往时间、缩短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或者选择去没有雾霾的目的地。本研究表明,至少7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外出旅游时会选择避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不会来京旅游,可能的话会因北京严重的雾霾而取消或调整赴京旅游计划,在京旅游期间若遭遇重度雾霾会采取防护措施,戴口罩或去室内或郊区的景区旅游,在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会劝阻亲友别来北京旅游。
凌茜等认为,雾霾对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影响与其旅游吸引力有关,吸引力大的城市受到的冲击小。Zhang等认为,虽然北京的雾霾比较严重,但由于北京的旅游吸引力很强,人们关心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去。因此,在雾霾严重的6、9月及11至次年2月份,旅游接待量明显偏少,而在3-5、7-8及10等月份,旅游接待量出现峰值。需要指出的是,北京旅游接待量的这种峰谷波动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旅游本身的季节性和现行的休假制度,雾霾本身的季节性恰好强化了这种变化特征。实际上,雾霾不仅强化了北京旅游的季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市场对北京的旅游需求。由于雾霾带来的旅游形象损害,北京的国内旅游市场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图8可以看出,从2009年至2015年,虽然北京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而这一时期恰好也是PM2.5被纳入空气质量检测范畴,北京雾霾被国内外广泛报道,旅游形象严重受挫的时期。
根据社会表征理论,通过媒体传播、社会互动和亲身经历等渠道获得的信息是旅游形象建构的基础。本次调查表明,大陆居民关于北京雾霾的感知主要来自于媒体报道、亲戚朋友和亲身经历,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及地域来源的受访者在这些信息来源方面存在的差异,是产生雾霾感知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多的居民对北京雾霾的认知度高,雾霾严重地区居民在接触雾霾的媒体报道、亲友间的社会互动及对雾霾的亲身经历等方面都强于雾霾相对不严重地区的居民,因而前者较之后者对雾霾感知度更高,躲避雾霾的旅游决策行为倾向也更明显。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入境旅游者对北京雾霾及其旅游风险的感知明显低于中国游客。
5结论
环境质量是决定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空气质量是目的地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雾霾问题的日渐严峻,雾霾对目的地的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研究公众对目的地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深入揭示雾霾的旅游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北京为例,通过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旅游决策行为倾向,根调查结果,对比其他相关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亲友的口耳相传以及亲身经历等综合影响下,大陆居民对北京的雾霾及其旅游健康风险、旅游体验风险均有十分强烈的感知。大多数居民认为雾霾天空气中有毒物质多,到北京这样雾霾严重的地方去旅游,可能会招致健康受损。同时,雾霾天人们普遍认为雾霾天去北京旅游体验质量不高,空气能见度低,空气有异味,观光和摄影效果会受影响,而且可能遭遇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关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等风险。
(2)雾霾减缓北京旅游市场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剧了北京旅游市场的季节波动。雾霾造成的高感知风险损害了北京的旅游形象,进而对旅游市场产生一种斥力,大多数游客会在严重雾霾期间对北京采取回避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京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市场需求。然而,北京又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有着极高的旅游知名度和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绝大多数人愿意在雾霾不严重的季节前往北京旅游,雾霾与当前休假制度的叠合加剧了北京旅游市场的季节性,使得北京出现旺季过旺的情形,对北京的旅游食宿、景区等接待服务设施产生过大的压力。
关键词:雾霾污染 城市居民 消费支出 影响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到2013年,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持续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央气象台曾在本年度了最高级别的雾霾黄色预警,“雾霾天气”也成为了这一年媒体、百姓热议,政府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的雾霾污染源种类和数量繁多,使得治理难度极大,往往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而在雾霾污染持续期内,广大城市居民不得不面对雾霾污染给其日常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较为突出之处,就是雾霾污染从客观上增加了居民的日常消费支出。长久以来,由于水污染,人们对于矿泉水、纯净水以及净水设备的消费早已习以为常。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清洁空气的需要与对清洁的饮用水的需要相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雾霾天气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要比正常天气高出15%左右,而肺癌致死率和霾粒子浓度也呈现出高度相关。这些无疑会增加居民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支出以及过早死亡带来的损失时等。面对严重的雾霾污染,出于自保和防护,迫使人们要为“雾霾买单”。据淘宝数据显示,2013年淘友们在对抗雾霾的用品上,共花掉了8.7亿元。在淘宝网上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也多了131%[1]。此外,雾霾污染还会增加城市居民的各种隐形消费。例如,雾霾天气得空气中的粉尘大量增加,暴露在室外的一些设施会遭受灰垢污染,粉尘还会使得个人的衣物和身体更容易变脏。这些又增加了人们的清理费用,如用水、用电、洗涤剂等。毋庸置疑,城市居民由于雾霾污染而产生的消费支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1.由雾霾污染造成的城市居民消费主要支出
为了得到城市居民在雾霾污染中支出的变化,针对雾霾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具体方面,通过对一些长时间、大范围雾霾污染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及访谈,最终得出由雾霾污染造成的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变化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防护费用的增加、清洁费用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加,见表1。
表1 居民可能增加的相关费用支出调查
表1显示,防护费用是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支出。如购买防霾面罩的费用、购买空气净化器或净化植物的费用,甚至是购买雾霾保险(中国平安与人保财险推出的“雾霾险”)。防护费用还包括据称有防霾作用的护肤品,防护服等。而清洁费用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由雾霾而导致的清洁费用的增加。
其次是清洁费用。在北京等一些受雾霾影响较严重的城市居民认为,雾霾天气使衣服换洗的频率有所提高,且房屋玻璃窗较以前正常天气更容易变脏,这就导致了以雾霾为间接后果的购买洗涤用品的费用、人工费、水电费用的增加。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认为雾霾产生医疗费用的居民只占很少一部分。原因之一是,雾霾污染造成的疾病并非能够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尤其是很多慢性疾病,可能会在许多年后才能够显现出来。第二个原因是,有些患者低估了雾霾的影响,不清楚自身的疾病与雾霾是否有关。就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提供了可信论据。据2013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关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尘浓度研究显示[2],由于有供暖燃煤,淮河以北的预期寿命短了5.52年。该研究得出结论,降尘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0个微克,预期寿命短3年,主要引发的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绿皮书》[3],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治疗费用的产生,同时由于疾病造成的误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如果这些由于雾霾产生或增加的费用没有被计入消费者的预算,一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可能就此陷入贫困,生活水平下降,尤其一些因雾霾患病的消费者可能会因病致贫,甚至家中主要劳动力患病后可能会导致其子女无钱上学。这些现象无疑应该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焦点,弱势群体的增加会导致整个社会福祉的降低,也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相悖。
2.雾霾污染造对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难点问题
2.1雾霾污染与城市居民家庭支出之间的关系具有波动性
由于雾霾的污染程度、持续时间、污染范围会受到人为、自然地理环境及气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雾霾污染对于家庭支出的作用也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面对这种诸多因素的作用关系而产生的波动性,很难从理论的角度来建立机理模型。此类问题基本属于“黑箱问题”。研究者只能在缺乏对原有客体内部结构、要素和机制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观察黑箱中“输入”、“输出”的变量,得出关于黑箱内部情况的推理,寻找、发现其内部的隐秩序,实现对其的预测和控制。而采用一般的多元统计计量分析手段来解决此类黑箱问题,往往会遇到选择哪一种形式的拟合模型建立回归分析的难题(当内生变量超过三维时,将无法绘制数据分布的散点图。因此,在观察不到数据分布规律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只好应用多元线性统计分析。但许多数据分布都是非线性的并带有很强的波动性,这就导致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多元线性模型拟合优度一般都很低,解释力不够强。)
2.2 城市居民的不同群体支付意愿差异可能会很大
在支付意愿的调查过程中,要求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调查和收集。由于受到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以及敏感人群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对于雾霾污染危害性的认知和支付能力会有很大差别。以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例,相对贫困的阶层,尽管知道雾霾污染对人体有害,但由于支付能力的问题,可能不会去商店购买任何的防护用品;而对于那些相对富裕阶层的人群,在知晓雾霾污染的危害性的情况下,可能至少去商店买个口罩做个简单的预防,也可能有人愿意出钱买防毒面具或购买较为昂贵的空气净化器(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2.3基于雾霾污染的医疗费用核算问题
污染导致医疗费用的核算,一般采用的是疾病成本法,见公式(1)和人力资本法,
见公式(2)
(1)
其中,Ie――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失成本;Le――第i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资损失;Me――第i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治疗费、检查费等)。
(2)
其中,V――收入损失折现值;Pt+i――年龄为t的人活到t+i岁的概率;Et+i――在年龄为t+i时的预期收入; is――折现率;T――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退休的年龄。
尽管采用公式(1)、(2)能够进行一些定量的计算,但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4,5]。
(1)无法评估那些没有生产能力或不参加生产活动人的损害。对于那些诸如儿童、家庭妇女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无工作的人群而言,公式(1)无法估计其工资损失。
(2)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公式(2)隐含的推论是人的生命价值等于其创造的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就会得出富人的生命要比穷人更有价值、富国居民的生命要比穷国居民更有价值的结论。
3.应对雾霾污染造成的消费支出思考
3.1 居民角度
严重的雾霾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消费支出是毋容置疑的。比起农村居民,由于没有土地等不动产作为支撑,城市居民在承受雾霾污染时可能更容易因病致贫。面对客观存在的雾霾污染,城市居民应当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准备。在雾霾污染短期内不能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消除和减少雾霾污染的危害合理的支出一些资金来购买防霾产品,如空气净化器,防霾口罩等还是必要的。而对于雾霾污染使得居民增加的清洁费用和医疗费用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的居民而言,更应当考虑这些费用的增加对今后生活的影响。
3.2 厂商角度
对于制造和销售防霾产品的企业来说,居民的消费变化应该对他们带来相应的启示。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 [6]于1956年提出市场细分的概念,即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因规模过大导致企业难以服务的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处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群被称为目标消费群。供应商应当根据地理因素、人口统计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等做好市场细分,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出更多更适合广大消费者的雾霾防护产品,如市场上先后出现了适合爱美女性的防霾护肤品,儿童及孕妇专用的防霾口罩,为信中医的人群开发的防霾中药等,为长期办公者研发的空气净化器,都体现了厂商对其产品的细分。同时,商品供应者应当遵纪守法,避免生产有损消费者权益的商品。
另外,现阶段防霾产品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产品良莠不齐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统一标准,比如空气净化器,除了价格较高的飞利浦等国外品牌,中国自主品牌较少,且往往价格比较低廉,质量通常不高,中国国产品牌还远远没有发挥出优势。像防霾口罩,护肤品,甚至中药、保健品等更是频频被查封和被媒体曝光无效甚至对人体具有伤害性,坑害消费者事件屡屡发生。中国厂商应当树立品牌意识,为企业做好长远发展的打算,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对其有利的形象认知。
3.3 政府角度
由于雾霾污染的特殊性,很难找到雾霾的直接责任者,低收入群体在遭受到水污染损害后,往往得不到任何应有的补偿。由于他们受到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精力和能力的制约,很难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由于得不到必要的损害补偿,使得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下滑严重,威胁到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总体偏高(2012年回落到0.474,仍高于国际警戒水平)的情况下,雾霾污染甚至可能成为导火索,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更大,其结果是竞争博弈均衡点远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祉降低,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府针对雾霾现象,首先要从源头上查出雾霾的产生的原因,并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使其停止侵害,并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责任。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政府应当对其进行适当补贴。另外,政府应当针对雾霾现象从税收角度解决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税收重点仍放在流转税上,现阶段应适度加大能源环境税的比重,通过税收政策的变化限制企业的排污行为。根据庇古的资源配置最优论,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政府对承受雾霾污染的行业的员工进行补贴有利于维持社会总体福利,关乎社会的稳定。
同时,为了更加有效的对雾霾受害者进行补贴,可以引入商业保险制度,对一些与雾霾与直接关联单位的员工进行政府责任商业保险,即政府为与雾霾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补贴(补贴规定专门用于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以因其职业原因,易受影响的工作人员作为受益人,以保障其在受到健康损害后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就医。从企业角度来说,合理的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了雾霾污染后的赔偿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工业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雾霾受害者进行赔偿,也恢复了污染企业在当地的名誉,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条件。除了工业企业,保险公司也因为污染受害者的投保而有一定的收益。从政府角度来说,合理补偿机制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政府预算,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使得政府能够节省下来更多财政资金来扶植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缓解了企业、政府和污染受害者三方的矛盾。当然,为了保护低收入群体的环境权益,也有必要发挥新闻媒体和第三部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雾霾污染事件对弱势群体产生的影响。也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使低收入群体了解到国家的环境政策,增强其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帮助村民行使针对水污染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针对赔偿事宜的参与权、表达权,通过合理、合法、有效的途径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韩元佳.网友为雾霾买单8.7亿[N].北京晨报,2013-12-13(1)
[2]Chen Y,Ebenstein A,Greenstone M,Li H.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J]. Proc Natl Acad Sci .2013,110(32): 12936-41. doi: 10.1073
[3]王伟光,郑国光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雾霾天气的产生就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从雾霾的形成原因来看,雾霾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几个方面组成的,要想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治理效果。从目前雾霾的出现来看,雾霾天气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产生了现实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雾霾治理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霾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为;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数量猛增,同时机动车数量、工矿企业数量和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加,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影响。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工矿企业数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废气的排放,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城市空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在这一情况下,一旦遇到大雾天气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就容易产生雾霾,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目前城市雾霾的产生来看,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和冬季取暖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有准确的认识。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从雾霾的形成过程来看,缺少大风天气是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没有大风天气将雾气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浊空气来不及交换排走,在特定情况下就容易形成雾霾,其中的颗粒可以被认定为烟尘等污染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最近几年的雾霾来看,雾霾的形成主要以雾为载体,污染物借助雾这个载体附着在雾上面,加重了雾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扩散不利的情况,很容易形成重度雾霾。因此,在雾霾原因分析过程中,扩散条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细颗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来源于工业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设项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气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标,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较过去有了显著增加,使得雾霾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气循环中,随着大气流通,城市间的空气污染会逐渐流动,由本地污染变成区域污染。同时,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会产生叠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云团,一旦遇到大雾,就会与大雾附着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中,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雾霾天气的具体影响和危害
从雾霾天气的形成来看,雾霾天气除了具有较强的毒性之外,对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通事故。在雾霾天气下,交通运输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雾霾天气出现之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能见度低使得航班停运,铁路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给运输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对运输时限有较高的要求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交通运输有自身的时效性要求,受到雾霾影响而滞留的民航、铁路和公路旅客,会给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带来较大的压力,不但无法实现快速运送人流的目的,同时影响了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正常秩序,使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面临严重的工作压力。在雾霾天气下,交通事故的发生频次和数量也较正常天气有大幅增加,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雾霾天气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降低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2、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
从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来看,不但对城市供电设施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长距离输电线路也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对输电线路了解后发现,雾霾天气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危害输电安全性。由于雾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颗粒物组成的,因此在雾霾中的输电线路上的水滴和颗粒物必然增多,会给输电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电力传输。
(2)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增加输电线路质量,对输电效果产生影响。由于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因此会加重输电线路的质量,使输电线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输电线路支架的负担,存在安全隐患。
(3)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减弱输电线路的绝缘性,使其绝缘性变差
对于输电线路来讲,水滴和颗粒物的增多会使输电线路处于潮湿状态,难以保持理想的绝缘性,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变差,影响整体输电效果。
3、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
时间减少。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保证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遮蔽了阳光,使阳关难以直射植物,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缩短,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量,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从目前雾霾天气的出现来看,由于雾霾中的颗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对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也给农作物带来了现实影响,使农作物难以取得丰产丰收的效果。在我国容易爆发雾霾天气的地方,农作物产量普遍要低于气候正常地区的产量。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但使农作物减产,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应在雾霾天气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产量上和作物生长上满足实际要求,做到不因为雾霾而减产,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全面消除雾霾影响。
三、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及时解决雾霾问题,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在这些危害之外,雾霾天气还对经济产生的了现实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雾霾天气产生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增速的加快却成为了雾霾天气的诱因,使工业发展成果大打折扣。从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来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数量依然很多,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大,如果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这雾霾天气的现实影响下,只有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和改造,才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所以,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对我国的工业结构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2、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绿色环保经济成为主要发展理念
雾霾天气的出现,无论是给决策者还是给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课。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发展传统工业,最终的结局是短期的效益却带来了长期的隐患,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破坏性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国外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后发现,绿色环保经济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必须从过去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利用环保经济理念,确立现代化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思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努力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最终达到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为此,我们应从雾霾天气的出现,引发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积极建立绿色环保经济理念,保证绿色环境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3、雾霾天气的产生,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
雾霾天气的出现,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要发生变化。首先,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绿色环保发展目标,将环境保护写到经济发展目标中,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经济发展内容上,我们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和体系,保证经济发展中能够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正确运用环境保护手段,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使经济发展符合环境保护需求,最终达到减少雾霾天气及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4、雾霾天气的出现,成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发展模式为主的。这一发展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曾经的优势及发展效果已经被恶劣的天气所取代,经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从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绿色环保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以及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只有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轻工业,努力发展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做到加快经济转型,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而减少雾霾天气,加快经济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同时,雾霾天气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刻,不但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理念产生了具体影响,还对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以及经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做到根据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发展思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达到有效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明.环保牵手发展才能冲破雾霾[J].学周刊,2012(5).
[2]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2009(2).
[3]王文林.试论中国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绿色科技,2013(4).
[4]吴庆梅,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1).
关键词:颗粒物;雾霾;形成;防治
引言
雾霾这种空气污染现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而是自古就有,但当时的雾霾或者说过去的雾霾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刀耕火种及火山喷发等,少见而且也能够自然消散。雾霾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在进入到工业化时代开始的,尤其是成产生活中不停产生的颗粒物,导致雾霾逐渐严重起来。对于PM2.5(颗粒物的粒径小于2.5微米),也就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治理是关键。
1 雾霾的形成与颗粒物间的关系
1.1 形成背景
雾霾污染之所以近年来逐渐加重,是因为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能源利用率低且排污能力差,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这是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通病。另外,城市雾霾加重也有人均汽车拥有量增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是主要污染源。另外,北方冬季雾霾严重,还因为冬季燃煤取暖和工业燃煤引起。这些是雾霾形成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1.2 形成条件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雾是大气中的因悬浮而出现的水汽凝结,且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而霾是空气中的大量的悬浮微粒与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出现的现象[1]。雾和霾共同作用导致天气阴沉、空气质量差且能见度非常低。
1.3 雾霾和颗粒物的关系
雾霾当中的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空气中大量悬浮的颗粒物和灰尘是霾的主要组成元素,小冰晶、小液滴及微小的颗粒物与空气形成了气溶胶,气溶胶的分散形态为液体的小质点以及固体两种,分散质为空气[2]。气溶胶当中的一部分颗粒物由大气中已经存在的颗粒物由物理或化学作用间接形成,另一部分则直接排放至空气中。
颗粒物因为其直径(d)变化较大,从纳米到毫米不等变化,因此,颗粒物的形成、传播和危害都及极为不同,导致了雾霾的治理非常难,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伤害。d小于10μm(微米)的颗粒物均可以被人体吸入进入肺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致人产生疾病。而常说的PM2.5就更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了。PM2.5这种细颗粒物是很难用肉眼看到的,但却危害最大,通常是煤烟、汽车尾气、工业扬尘、二次无机气溶胶(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转化后产生)。而直径介于2.5-10μm间的粗颗粒物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比较常产生的,例如,道路扬尘、施工灰尘等。可见颗粒物的成因和成分都比较复杂,最终形成雾霾是必然的,雾霾的治理之重还应该首推颗粒物防治。
2 治理雾霾的措施
雾霾是一种天气污染现象,必然会对人体和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各种疾病的多发,而且恶化的空气质量和灰蒙蒙的天气状况,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航空、航运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很多生产环节都会受此影响。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和惩治力度。雾霾在国外的发生情况要早于我国,他们的治理措施就是从立法和技术等角度出发。我国政府近年来积极加强了环保立法,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要求工厂、企业和地方注重雾霾的产生。各级各地政府更要将雾霾治理严格立法,加强惩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技术不到位的工厂、企业进行惩戒,对绿色环保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严明规范,从上至下一条心,务必将雾霾清理干净。
英国的伦敦作为雾都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因为雾霾污染严重,甚至造成了一些人的死亡。1968年开始,英国出台防控法案,对废弃排放等进行了严格约束和处罚,此后经过几十年的立法和对交通、私家车治理,雾霾逐渐减少。
其次,企业要革新生产技术,形成绿色环保的产业链条。雾霾成因很多情况下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厂和企业造成的,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技术改造急为重要,借助政府改造工程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节约能源,为减少雾霾形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新型能源的推广和利用。雾霾的形成来自于空气中大量悬浮的颗粒物,而颗粒物的产生又来自于很多化石能源的使用,如煤炭、石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型能源利用率能够降低颗粒物的产生。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绿色环保的能源,不会产生污染和颗粒物等。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能够循环利用而且非常清洁。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开发新型能源,并加强推广和利用,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各行业给予辅助和认可,积极使用新型能源,减少污染和消耗。
最后,汽车使用数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势必只会增加,汽车尾气是城市当中最为广泛和数量巨大的空气污染源。汽车尾气是PM2.5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治理汽车尾气,也是迫在眉睫。汽车尾气的产生,来自于当前多半汽车的发动机是燃烧石油的。很多城市在治理汽车尾气的方法上不尽相同,有的限号,有的为车装上“三元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的污染气体经过装置转换为无污染的气体,但是成本高且寿命短,效果不佳[3]。有的城市制定政策淘汰落后老旧机动车,加强检查监督,但是人力物力投放量都比较大,效果也未见好转。
最为合理的解决办法,还得从源头做起,也就是逐渐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不仅节能环保,还非常实用美观,但这要保证城市当中有足够充足的充电站和充电设备。现在可知的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清洁化工技术GARDES,可以在达到国家IV/V标准的前提下生产清洁汽油,这种清洁汽油在汽车使用中能够降低污染物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的排放[4]。相信在未来的不久,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会让更多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使用上。
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都是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进行参与,全面治理,全民参与,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3 结束语
一到冬季,雾霾就成为很多人心中和口中挥之不去的难题,尤其是很多北方燃煤取暖的城市。一方面生产生活必须用到煤炭、汽油,一方面这些又是制造颗粒物产生的最大源头,颗粒物是雾霾当中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了治理的关键。根据颗粒物的成分和成因,在治理上要从污染源、空气质量把控、政府调控和技术革新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从立法角度、政策角度、新型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等方面着手,减少或降低颗粒物的产生,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胡旭莹.天津市灰霾污染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12.
[2]王勤波,肖文娟,安勇,等.雾霾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法[J].科技世界,2014,23(07):256-257.
[3]张兴坤,张吉光.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而与管理,2015,8(41):82-84.
关键词:雾霾;成因;经济;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88-02
1 前言
雾、霾均属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常见的视程障碍现象[1]。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2-3];当空气中大量存在的极细微干尘粒能见度小于10km时称为霾。目前,国内外多用相对湿度来界定雾和霾,相对湿度大于90%是雾,低于90%是霾[4]。由于雾和霾的本质均是气溶胶,其具有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作用,导致大气透明度和水平能见度下降。因此,高浓度的二次气溶胶积累有利于形成雾霾污染。当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受雾霾污染的范围急剧扩增,污染程度加剧,偏北地区尤为突出,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颗粒物污染维持在较高稳定水平[5]。
2 雾霾的形成因素
2.1 环境要素 雾霾污染的实质是大气污染,是高浓度的二次气溶胶积累对可见光的散射消光作用,使得能见度下降,形成视觉障碍以及危害人体健康的粒状物污染。因此,环境要素可归纳为对气溶胶即颗粒物的影响条件,即:(1)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现象是指高空气温高于低空气温,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的垂直扩散受限制,空气中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扩散,易在低空和近地面大量积聚。(2)水平方向上静风现象增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楼房建筑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阻挡和摩擦作用不断增强,使得城区的风速明显削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扩散稀释,易造成颗粒物大量积聚在城区周边。(3)当冷空气活动较弱时,风速减小,地区静稳天气出现频率较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导致雾霾天气频发。反之,雾霾天气使得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加剧雾霾污染。(4)城市的热岛效应。由于大量的人工发热及绿地减少等因素形成的城市“高温化”现象。当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后,近地面温度升高,大气做上升运动,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低压气旋,大量大气污染物在此聚集,雾霾天气出现概率增加。
2.2 气象要素 (1)风对雾霾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水平搬运作用和稀释作用。风速与雾霾的发生次数呈负相关,即雾霾天气发生的次数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少。(2)在低压辐合、高压中心或均压场的控制下,区域静稳天气的形成会阻碍空气的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造成集聚效应,形成高浓度的二次气溶胶进而造成大气污染。(3)降水形成条件之一是需要大量的凝结核,雾霾天气期间大量的悬浮颗粒物有利于形成降水。但当降雨量较少时,尤其是绵绵细雨,会使得大气的相对湿度增加但却没有超出60%会进一步加重雾霾的形成。(4)逆温层的持续存在,有利于水汽和大气颗粒物在近地层积聚,从而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和持续[6]。
2.3 人类活动 (1)机动车辆迅速增加,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2)大规模的工厂建设,工业废气和燃煤等颗粒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大量二次无机气溶胶。(3)冬季北方烧煤供暖设施的废气排放。(4)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阻碍气流流通,风速减小,影响热量扩散,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加重雾霾污染。(5)大量的房地产工程开发建设与建筑物装修产生的大量扬尘粉尘。
3 雾霾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3.1 雾霾对经济的影响 (1)严重的雾霾污染促使政府对大型工业的节能减排管理更加严格,进一步影响产业的生产成本,其环保成本比例会不断增加。(2)雾霾天气的出现会带动一些产业的发展,例如环保产业的崛起,包括环保技术研发、环保项目的施工建设等;促进医药产业发展,雾霾天气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此与此相关的大量药品销量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尤其是口罩的销售状况,口罩不仅种类愈发多样,而且价格昂贵。(3)农作物的产量与环境密切相关,雾霾天气对于农业生产有着较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农作物光照时间减少以及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其大幅度削减了农作物的产量,导致农作物供不应求,物价抬升,影响农民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带动餐饮业价格的上涨。(4)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旅游业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占据主要地位。在雾霾天气期间,由于大气透明度和水平能见度下降,交通运输受到影响,给游客出行造成不便的同时对旅游观景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业的经济利益受损的同时,进一步导致与旅游相关的购物、饮食等产业也受到相应影响。(5)为解决雾霾污染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是治理雾霾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研发能源领域中会带动大量资本投入,也会成为许多公司的竞争资源,而高效的新能源会带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3.2 经济对雾霾的影响 (1)根据近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及结构变化,虽然天然气和清洁能源例如核电、风电等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煤炭仍占据主导地位,在燃煤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易于形成雾霾污染。(2)为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但产业转移以污染型、高耗能的产业为主[7],会加剧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雾霾污染。(3)我国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会使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也迅速上升,造成严重的雾霾污染。(4)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不断加快发展,除去生活污染外,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易于形成雾霾污染。
3.3 对“雾霾经济”的具体认识 “雾霾经济”是雾霾催生出的一种畸形经济现象。它产生于在严重雾霾污染下人们开始意识到雾霾已存在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危及到人们财产与生命健康的社会背景下,是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慌心理和极端思想衍生出的一种不健康的经济现象。例如,一些打着高效防霾的幌子的防霾产品层出不穷,利用“雾霾经济”卖得热火朝天,其功效名称闻所未闻,不良商家则从中获取暴利;此外,还有些人以担心雾霾危害身体为借口不出门、不工作、不上学,并将网络作为主要消费渠道等。总之,我们必须意识到“雾霾经济”狂热的危害,遏制其生长。
4 结语
F霾的形成发展条件主要包括环境要素、气象要素、人类活动,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时,雾霾与经济发展也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雾霾污染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雾霾污染的加剧,社会对治理雾霾的不断重视,促使新型产业崛起和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以及能源消费结构有着重大影响,对于我国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危害,影响农业的产量,使人们经济利益受损。从长远角度来说,雾霾问题将占据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地位,人们需要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雾霾污染,国家政府也应提高对雾霾污染的重视程度,贯彻科学创新的观念,将雾霾治理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张运英,黄菲,杜鹃,等.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J].热带地理,2009,29(4):324-328.
[2]叶光营,吴毅伟,刘必桔.福州区域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10):114-119.
[3]吴兑.雾与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4):1-4.
[4]吴兑,毕雪岩,邓雪娇,等.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4):510-517.
[5]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20.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公共产品;雾霾
改革开发的30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社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是雾霾天气也逐渐增多,对人类的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雾霾治理刻不容缓。
一、我国雾霾治理现状
雾霾有两层意思,雾和霾。雾是水蒸汽的凝结,对出现在秋冬两季,雾主要是对能见度的影响比较大;霾是各种小颗粒的混合,主要包括有机小分子和金属颗粒,霾对于空气能见度构成影响。今年来,将霾并列到雾中,合成雾霾。2012年之后,雾霾现象从华北地区一直蔓延到整个国家,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2013年,雾霾现象加重,政府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开始重视雾霾现象。雾霾治理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一直雾霾治理的“主力军”,雾霾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现阶段的雾霾治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鲜少有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做为利益追求者的企业更是不会参与到雾霾治理中。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对于雾霾治理的必要性
雾霾治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的供给可以以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为指导。多中心治理理论上西方学术界最新的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对于雾霾的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公共物品的精确定义是保罗・萨米尔森界定的,公共产品有两个维度决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公共产品,它应该完全由政府提供;具有部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都有其特殊性,显然区别于私人物品。受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政府一直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政府已经不能满足公共产品的供给。于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其主张打造“企业家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引入私人企业,使得私人企业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却对的私有化和国有化都会失效,这是多中心治理理论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多中心治理理论主场在市场和政府之间还存在“另一只手”,公众也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可以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在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还存在另一种治理模式,那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通力合作。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雾霾这种灾害天气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企业和公众。雾霾来源于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低等级的煤炭含有较多的不可燃烧成分,燃烧之后产生大量的小颗粒,这就是雾霾的组成部分;石油的燃烧,产生较少的颗粒,但是我国的柴汽油国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柴汽油燃烧是产生大量的小颗粒,这同样是雾霾的组要组成部分。煤的燃烧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参与工业生产的主体是企业,监管者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是利益追求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可能会违背公共利益,追求经济利益,这时政府就要发挥自己的相应的监管作用,对于企业生产所使用的煤进行监管,更要严格控制企业的排放物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柴油和汽油产生颗粒物,主要是因为车辆的低速行驶,车辆低速行驶时,汽油和柴油得不到有效地燃烧,从而产生大量的颗粒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日益增多,城市拥堵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雾霾的治理,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雾霾治理。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雾霾治理对策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参与到行政机关(主要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活动中,对环境治理的相关决策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产生影响,以期实现环境的良好治理。雾霾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一部分,在治理的过程中应集合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公民的力量,共同推进雾霾治理,提高雾霾治理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政府建立雾霾治理的参与机制和问责机制。第一,建立相应的参与机制。首先,对相关的雾霾治理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为社会组合和公民参与到雾霾治理夯实基础,这是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第一步。其次,政府需要建立公民参与雾霾治理法律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公民的参与权利和明确公民参与的程序和内容。第二,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个体,极易做出危害公众利益的选择,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首先,制定相应的小颗粒排放标准,大力推行相应标准,确保制度有力。其次,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对排放物不合格的企业实施严格惩罚,使企业的排放物达标。
依据多中心治理理论,政府、企业和公众建立合作机制,一定会实现雾霾的良好治理。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米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9
[2]樊明勇,杜丽.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