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管理通俗易懂的概念

财务管理通俗易懂的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4 11:53: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管理通俗易懂的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管理通俗易懂的概念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定位;归纳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64-02

在职业院校中担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人结合财务管理课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课的定位

大家都知道,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为学生开设的主修课与选修课也各不相同。在财务管理专业当中,财务管理专业科目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且课程内容也相当充实、丰满,有一定的深度。而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上要相对简单些,应该理解为它是该专业的一项选修内容,但从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专门财会人员来说,较好地掌握该项专业课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专业课教师,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把握和规划本专业的教学思路,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把握适当的度,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合理定位,为今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二、注意财务管理概念的讲解

财务管理这门课,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抽象,在开设本专业课的第一学期,学生在没有掌握任何专业财务知识之前,要理解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当的难度。由于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必须先会看报表,并且还要明白报表之间的关系。因为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直喊枯燥、乏味,普遍反映掌握其概念来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迈入财务管理知识的门槛,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求自己在讲解概念时,要做到细致、耐心,要多用归纳法,多列举与本概念有关的经济现象、例证和案例,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归纳出概念,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并归纳总结。比如说,终值、年金、企业财务活动、资金时间价值等概念,教师都运用以上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比较容易通俗易懂,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逐渐感觉学习起来轻松了许多。

三、融会贯通,注意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衔接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这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既属于部门经济学知识,同宏观经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专业课体系当中,又属于专业类课程,同专业基础类课程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它同基础会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知识相联系、相衔接。因此,在讲述本门课程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同相关知识的联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通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讲解衔接的时候,由于同学没接触过有关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讲解起来比较费心、费时、费力,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既要触类旁通又要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慎重地给学生们架好衔接知识的桥梁,设计好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以来,学生对以前感觉枯燥难懂的知识也不觉得是个拦路虎了。慢慢地对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感兴趣了。

四、抓住章节重点,理清教学思路,做好资料准备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在实践中应用性很强,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外在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前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在每个章节的教学当中,先要理清教学思路,要抓住重点、次重点,只有把问题立住了,才能解决以后怎样分析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到部分财务和会计报表的内容,为了便于理解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使用实际的会计报表,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实物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便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一个比较真实、立体、直观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这样比单纯的教授理论要容易接受的多。比如,在讲解编制现金预算表的内容时,首先要把各项专业预算讲清楚,特别是涉及到现金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现金预算。在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吃透现金预算表中的主要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们学好这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当中,演示各种报表的形成及计算,要求他们不仅要会看报表,还必须会做报表,最后还要会分析报表,这样就必须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并且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演算,编制现金预算表,这样才能学会这部分内容,从而会收到较好的教学

效果。

五、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财务管理的有些章节的内容有时会与学生们正在进行学习的基础会计有关内容相近,对此,学生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造成无新鲜感、索然无味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利用学生注重实践操作的心理,列举实例,与同学一起回顾与基础会计相关的内容,在合适的时机,把学生的思路从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中转移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来,并告诉学生,要从财务管理角度上来学习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逐渐领会到,财务管理专业课不是一门单一存在的课程,它是与一些基础性的课程相连接的,要想学好本门课程,还必须触类旁通,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即能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借助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2)

【关键词】数学课程 职业特色 职业素质 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34-02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并且大多数学生对于理科的学习都是很吃力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感到累

我国目前高中阶段采用的为普职分流模式,主要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淘汰,这样形成的结果就是在初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就进入中等或者以下的各类职业院校进行学习,通过对于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总体成绩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进入职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中,很多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累几乎是所有中职学生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中职的学生对于数学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和厌烦心理。

1.2教师对于数学的教学感到累

有很多就职于中职的数学老师抱怨中职的数学课非常难上,因为很多的中职学生因为上课听不懂,不是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就是在桌子上睡觉,课堂效率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老师课堂制定的课堂目标也没有办法实现。许多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成绩差,对于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往往就造成学习成绩不佳,这些都是造成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也很累的根本原因所在。

1.3教学评价的不切实际

我们所说的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成果进行测量,评定的过程。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老师、学生、教学目标的整体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包括教师的工作质量。但是作为中职学校来讲,没有面对升学而形成的压力,只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的教学上,学校教学的重点也放在专业的教学上,对于数学考试也仅仅是调研,那些得到的分数也仅仅是作为参考,对于这点,老师们一再的降低教学的难度,对于概念,了解就行;对于公式会带就行。最后的考试也是尽最大的可能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考试,至于课程本身包含的教学目标也都是随风而去。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业的基础不高,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造成了教学双方目标与任务的严重脱节, 这样教与学双方互相相长的目标很难实现。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良好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中职数学教育在坚持够用的基础之上,还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跳出数学学科的课程体系,立足为所教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要杜绝形式上的累赘,强化对于知识的运用。

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不用高中数学的位置来衡量自己的数学教学,数学专业服务。例如,解析几何的内容,对直线和圆的方程,方程和曲线,可以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对一个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例如,坐标轴和坐标轴的旋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概念的掌握,这些都是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工程模块,要满足数控加工的实际需求;角和三角函数初步的了解,半角公式的应用,工程专业模块正弦曲线的应用,有基本的机械类专业计算水平。在实习期间熟练的运用三角函数,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需求。其次,教学内容,需要尽可能简单,通俗易懂;几何,数值表使用易懂的语言解释、说明,那么,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就可以变得生动、详细,易于理解;但这也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刺激了好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也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理解。各种数学概念的介绍,力求从实际问题出发,突出问题的实际背景。可以参照现实,模型,模式和其他活动,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分析,了解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启发、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界定,创新思维的培养。再次,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这当然也需要每一个学校的数学老师学习你所教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至少要让学生专注于我们所用的数学模块、知识点。教师首先要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由于中职没有升学的压力,在一些数学模块,我们可以大胆的尝试。我曾经听过一个会计专业课,我知道他们在第一章第五节“财务管理”――《货币时间价值在资本时代数值计算与知识》这节课上就使用了我们数学上的算术级数、几何级数来让学生更加了解现实问题。

在这一节中我便用财会常用的银行利息来教学,例如选用《财务管理》上的例子:某公司将1000000元资金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9%,求按复利计算的利息额。引用像这样专业书上的例子,既能为他们所学的专业服务,又能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重在应用。 第四,中职学生在基础差,学习知识的困难情况下,我们的数学老师也需要“关注”。在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相对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事实上,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是可能由于接受的水平与其他同学相比稍低,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或者是因为学习有时不在一个临时困难的状态,这些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的课堂实践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吸收的最佳时间,为学生学习状态的个体提供照顾,通过个人护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相同的一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当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性质,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这点上,按这个定位职业院校要在短短的2~3年内完成培养对象从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职业人,必须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施以必要的通识教育,而数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不能要求中职教育面面俱到,把这些知识全面、系统、深入的传授给教育对象。因此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要做到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结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的塑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设计;组织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课程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授课对象为非财会专业学生,我校的《会计学》课程定位为: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对会计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或是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其内容繁杂、会计科目和账户多、学习难度大,尤其是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教材为中心,学生忙着记笔记,被动接受各种理论”的授课方法,探索应用案例教学法,将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财务活动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一、《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即具体事例教学,是MBA授课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训练技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被广泛应用于管理、营销等课程当中,但是在会计学教学中并不普遍。《会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案例,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视野由课本转向复杂的经济世界,课堂由教师的独角戏转为师生的充分互动。

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还处在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于2008~200年第二学期,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07级进行了《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经过实践,笔者认识到决定教学效果有两项基本要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和充分设计组织课堂案例教学。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会计活动具有“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会计处理要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规范,处理过程中又有赖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判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握会计的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出科学、能力与技巧的结合。

(一)引入型会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个章节开始时设计引入型案例,引入新的内容。引入型案例可以设计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或情节,但又必须与所学内容相关。如,第一章总论中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教材中列出的是年代和每个阶段会计的形式,文字相对枯燥。要在第一次课就抓住学生的心,案例的设计尤其重要。因此,笔者以“旧管新收几妆镜”的唐诗引入这个问题,刻板的内容立刻变得活泼。再如,开始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先设计了大学生记流水账的引入型案例,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会计问题,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生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新内容。

(二)分析型会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确定的理论,可以向学生布置问题,安排学生分析并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例如,讲到发出存货计价和制造费用分配的内容时,介绍了具体方法后,由学生讨论其适用的企业类型以及对期末利润的影响,最后教师以图表做出总结。在学习了专业理论后,通过对此类案例的剖析,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存货计价、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区别和具体操作,将所学会计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型会计案例。当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掌握了相对完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后,可以设计讨论型会计案例。此类案例通常没有唯一确定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集思广益,做出最佳决策。例如,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在凭证、账簿和会计组织方面有什么区别,给出一个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要求学生结组讨论,确定最适合的会计核算程序。

(四)操作型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以设计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包括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一个完整会计周期的综合案例。在期末结课前,还可以给出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和业务资料,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的日常处理、月末结账和编制财务报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收集大量案例,并且筛选、修改和重新组织,使其适应授课要求和学生特点。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主角,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学习和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教师成为串起珍珠的丝线,设计案例、组织讨论、把握课堂气氛、进行点评,做出总结。

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前期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案例分析相关理论;后期增大案例的比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理论。前面各章知识点讲授占到近50%,在最后两章,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程序中,知识点讲授所占比重不超过20%,以讨论型和操作型案例为主,并适当引入引导型、分析型案例。

四、《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检查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主要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实质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书本知识,但是无法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为了得到高分,部分学生会在考前突击背诵书上概念,对日常学习和灵活运用重视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案例教学过程中加大考核力度,将分析、讨论和实际操作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并且在期末试卷中增加实际操作题目的比重,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入了案例教学,2007级同学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过对07级信管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23%的同学考试成绩为优秀、26%为良好、35%为中等、16%为及格,及格率100%。

《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案例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将继续深入实践,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实践案例教学法,弥补现有教育手段的单调和不足。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研究生院;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维宾.对开发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18.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篇(4)

会计电算化又叫计算机会计,是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知,辅助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浅谈改革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存在问题;改革设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日益趋向实践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提高了会计教育的质量。但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像教材编撰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校内教育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等。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从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校企合作工作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改革设想。

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现状问题

1.1教材编撰不合理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难懂,而且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精读会计电算化课本。如果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必须细化校本,做好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撰工作。

1.2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软件也相对落后,大多数中职学校依然使用Windows2003教学技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发展要求。而且,Windows2003早已不适用于企业会计管理,中职学校却依然使用该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必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很难为职场会计管理工作打造高素质的队伍。

1.3教学方法不完善

从总体上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依然“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外,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也须待提升,部分教师不能娴熟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1.4校内教育活动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主要教育场所是在校内,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职业训练平台还有待扩展,校内教育活动和职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裂痕,学生对职业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缺乏全面的认知。

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设想

2.1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

教师应该配合教育机构,根据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改革教材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编制科学合理、便于学生理解的会计电算化教程。

2.2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

教师应协同学校不断提高教学技术,加大对Win-dows的开发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提升计算机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建立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和ERP管理思想的了解与灵活应用。

2.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知。会计电算化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这些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析会计电算化操作步骤,为学生组织各种虚拟活动,像“核算工资”、“制作报表”等,通过虚拟会计管理教学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创作“月工资核算表”、“资金流动报表”、“虚拟金融产品”等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另外,教师应告知学生会计电算化又叫计算机会计,是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然后,指导学生深刻认知将来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告诉学生: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同,会计管理包括计划会计、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其中,决策会计是计划会计的基础,它可以辅助企业选取最佳计划方案;执行会计侧重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进度、过程和收益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会分解、落实企业年度预算的各项指标,并建立明确的责任会计体系。会计体系由企业制度决定,会计体系也反作用于企业的制度的建立,影响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模式,从而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约束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决策机构。建立简介管理型的会计宏观管理模式,促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成熟化、科学化。

2.4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平台,指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会计师,理应熟悉本企业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全面了解财务部的工作内容,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工作;准确收付现金,妥善保管现金及有价证券,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坚持每天盘点现金,及时核对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禁止签发空头支票。财务与会计必须一分为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处理财务工作,促使财务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会计只有提供综合性财务信息的权力和职能,无权干涉财务。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职业会计工作中熟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岗工作流程,在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需要运用会计电算化流程来审核付款,接着,监督报账工作,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审核固定资产调拨单与发票,然后查询付款状况,并编制凭证。在核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工作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查询上月新增或减少固定资产,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对应固定资产原值及公司使用的折旧政策计算增减变动的累计折旧,编制完善的折旧计算表,做好记账凭证。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清理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年中、年末组织行政事务部、生产部等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然后整理固定资产明细表,做好盘点报告。而且,要注意定期组织行政事务部及生产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监督处理并认真核算已报废及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ERP管理思想核实报废或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原值、已使用年限及折旧提取情况,审核固定资产清理转出报告,并分类编制记账凭证。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本职工作的全面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教材编撰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校内教育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配合教育机构,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指导学生在职业会计工作中熟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岗工作流程,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推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

作者:闻秀丽 单位:辽源市工商学校

参考文献

[1]梅荣.《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2).

[2]韦素琴.浅析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2014,(01).

篇(5)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1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国际金融》课程在我院开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课程在农经系农经专业开设,后在贸易经济和经济学专业开设。随着1996年石河子大学并校成立,农经系发展为经贸学院,下设经贸系、管理系、会计系,《国际金融》课程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课程在我院各专业都有开设,授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在大学及院系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下,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善了课程体系、改革了教学方法、改进了教学手段,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目前,课程组有5名教师组成,80%教师是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有3人,在读博士生2人。学院有四个专业开设此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时为32或48,年听课人数平均在200人左右。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1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近两年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实施,按照学院一人两门课和二人一门课来配置教师队伍的话,《国际金融》课程组所在的财政与金融教研室师资力量相对学院各专业开设的财政与金融类的课程相对有些欠缺,鉴于此,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将课程组师资队伍成员由原来的4名调整为5名,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以优化。

2.2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就教学中涉及到的某些理论与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扩展视野;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提高教学质量;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教学科研课题,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和科研学术会议,提高教学和学术水平。

3在教学内容方面

3.1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国际金融》课程内容既涉及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如外汇市场及外汇交易等),也包含有纯理论(如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同时也有基于理论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如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等),由于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是重基础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因此,课程模块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是课程的重点。而课程的难点有:一是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模拟环境,亲自动手操作;二是对于抽象的理论,需要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三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必须给学生交待清楚其产生的背景环境和来龙去脉。

3.2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

课程组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一是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补充最新国际金融理论成果,二是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增加实践教学。借助金融模拟实习、院组织的金融投资模拟大赛等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运用案例教学以及观看专题录像来增强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有了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能力增强了,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被挖掘出来。

4在教学条件方面

4.1选用优秀教材,拓展扩充性资料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二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二部教材的突出点是实时跟进当代国际金融发展的热点问题,不断修订教材,而且都是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优秀教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组编写、设计了与教学相关的扩充性资料,具体包括:国际金融教学案例集、国际金融教学辅助音像资料、与各章教学相配套的国际金融习题集、与各章教学相配套的国际金融教学阅读书目与参考资料。

4.2网络教学环境优良,实践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依托大学校园局域网资源和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课程组教师于2012年上半年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网上课程信息、网上批改作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集等,实现了课程组教学资源共享和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国际金融》实践性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践性教学环境。从硬件方面来看,我院已建`成2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实验室,配备计算机300余台,均能上网,可方便供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另建有证券投资与金融模拟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在软件方面,我院购买了多套证券投资与金融模拟软件,实验室有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二是校外实习教学实践环境。从2008年开始,为经济学专业开设了金融模拟实习课程,2012年,又为国贸专业开设了此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对金融领域的现实认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方法方面

我们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模拟教学+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其它为辅。

5.1课堂讲授方法

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并逐步推进教学内容前沿化,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与理论,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近进展与发展态势。

5.2模拟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参加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来实现。学生参加金融业务的实践,可以有效地解决书本上的疑惑,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组织学生到本地的证券公司、 期货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观与调研,了解金融机构的组织构成、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树立直观的印象,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建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购进金融教学软件,在专业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金融业务的模拟。或利用某些证券网站提供的在线模拟炒股、炒汇交易等免费资源,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5.3课堂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能够得以相互补充,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准确。

5.4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国际金融》课程中大量繁杂、关联性很强的专业名词和概念是通过描述性语言介绍的,对于学生来讲不宜理解。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康华,卢豫.非金融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