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3 17:55: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劳动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情感 培养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构建要素之一。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强烈的学习情感、良好的学习情态进行有效支持。情感在学生学习活动有效开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实践证明,情感因素的有效发挥和利用,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丰富、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意志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习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激发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有效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深入参与学习活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激发初中生学习情感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一、挖掘教材丰富情感因素,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能动学习探知的内在特性,但初中生处在人生和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易受自身学习情感的影响,学习活动出现波动性、反复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如果学生保持良好心境、饱满热情,就能够积极行动,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相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习情感培养,作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情感的重要条件,重视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工具等教学要素的有效运用,采用积极、鼓励性的教学语言,设置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情感和状态始终保持兴奋、良好,主动能动学习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增强学生主动探知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学习情感,利用其生活现实运用性,利用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蜻蜓、风筝”等直观、动画画面,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进行主动探知。又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新知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要求学生判定“如果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正确。学生在分析这个命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主动探知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有效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知新知过程中。

二、积淀探析实践劳动成果,激发初中生探究学习情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坚定的学习信念作为思想保障。实践证明,学生探究学习情感缺乏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掌握正确的探究策略,内心“没底”,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和强化对初中生学习探知解答问题策略和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探知新知识、解答新问题,逐步积累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劳动成果”,形成正确有效进行探知问题的有效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增强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情感。

如在“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80°,AE平分∠BAD交BC于点E,CF∥AE交AE于点F,则∠1为多少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增强初中生学习探知的积极情感,将解题策略传授作为重要前提,先让学生进行问题初步探知活动,学生探知后认为:“该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这时,学生结合解题要求,认为该问题解题时需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求∠1的度数即可。”此时,教师对学生得出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学生得出解题方法,其过程如下:

解:AD∥BC,∠B=80°,∠BAD=180°-∠B=100°.

AE平分∠BAD,∠DAE=∠BAD=50°.

∠AEB=∠DAE=50°.

CF∥AE,∠1=∠AEB=50°.

通过对上述问题解答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逐步掌握了解答该类型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进行该类问题进行有效探究的“底气”,学习情感也随之增强,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肯定学生分析思考活动,激发初中生反思学习情感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反思性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69-01

在科学课堂中构建“反思性实践”策略,成了每一个初中科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

一、教学案例反思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我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教学案例反思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教学反思案例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

案例:原来遥控器不对着VCD也有用

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节时,为了自然地从光的直线传播过渡到光的反射,可以进行如下引入:

教师搬了一台VCD进教室,举起手中的遥控器。

师:它为什么能遥控VCD呢?

生:它是通过红外线来控制VCD工作的。

请一位同学上台,在离VCD5米处向同学们示范遥控器是如何对VCD进行控制的。

同学们发现遥控器在控制VCD时是正对VCD的。

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当遥控器不对准VCD,比如说朝相反方向按,它也能控制VCD吗?

一学生尝试几次并且成功了。

……

教师:科学家们发现,光在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现象,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科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学生会感觉枯燥,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挣脱“枯燥的单纯的书本内容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情境,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探索求新知的能力,让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科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景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案例: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师:当你提着细绳吊着的石块慢慢浸入烧杯的水中时,手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手会有一种变轻的了感觉,烧杯中的水面会上升。

师:我们的手为什么会有轻松的感觉?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1:……

生2:手有轻松的感觉是因为吊着的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水面上升是因为石块浸入水中后,占了一部分位置。

师:对,你们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师:你们可以利用台上的实验器材马上定性检验一下你们的猜想。

生:开始实验、讨论……

师:请你们把检验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非常好!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实验过程。

生:描述

师:同学们完成实验测量后,分析一下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

生2:……

师:回答的很好!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生:讨论、交流汇报

反思:

1.演示浮沉条件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实验,但加深学生对浮沉条件的认识,须由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2.实验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准备。鸡蛋应选新鲜的,放在清水中要能下沉;如不新鲜,在清水中也不会下沉。带塞小瓶中的装沙量,课前要称好、核准。盐水的浓度要根据鸡蛋的新鲜程度决定,只要鸡蛋放入盐水中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就可以了,量筒里装的盐水多少也要合适,否则,注入清水,鸡蛋不会下沉。

这节探究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求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之间的规律。教师注重了学生探求未知知识的认知过程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很自然地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避免了照搬结果,死记硬背。

反思性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设计中反思、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后反思。它能帮助我们从压抑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我们教师如果掌握了反思的方法,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

参考文献

[1]Karen F.Osterman,Robert B.Kottkamp.教育者的反思实践――通过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3)

论文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在第一阶段培训初步构建了“五五”模式,即培训内容五模块,培训呈现五特点,初步获得成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一、培训内容的五个模块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因素的核心部分,事关教师培训成功与否,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培训出现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为此在培训前,我们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部分农村中学、内江各个区县部分初中进行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教师开展需求调查,进行了学习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制订了针对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保证三年培训的一贯性。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培训的内容模块:师德素养模块,教学理论模块,教材教法模块,数学软件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等五部分内容。

二、培训模式五个特点

(一)专家引领,理念领先

所谓的“专家学者”,既包括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包括来自中学一线的有独特见解、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还有来自无声的“专家”——优秀的书本以及文章,作为培训的“专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宏观的理论虽然指导性很强,但是缺乏实践性的智慧,不能引发学员的深度反思,再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内化为学员内在的智慧。有声的专家引导下的无声的专家的辅助是必备的,也是必需的。

(二)问题驱动,经验分享

问题作为数学的灵魂,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这里所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前,主要有学科教育专家、优秀教研员和部分一线特级教师组成的培训指导教师小组根据培训对象的性质和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横向思维作用,列出部分问题;二是参训教师在报到时,提供的教学问题或困惑;三是在理论培训后,教师要对照专家讲座,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后,从中筛选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讲座、对话、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把问题看作是培训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培训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生成问题,把培训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形成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三)主体参与,形式多样

在研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真正实现了在研讨中发现问题,互相启发,相互交流体会和看法,研究探索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过程的收获是其他形式的培训所难以达到的。在交流对话中,注重了过程,注重了教师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形成人人主动介绍经验、学习经验的良好局面。使得参培学员教师在研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引领者,此时培训主持人起着在研讨中引导、从研讨中提炼、从研讨中综合总结的任务,以听众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比较适宜,不能以“权威者、引导者”自居,湮没了本来属于学员们自己的声音。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新理论与旧知识(教学经验)之

间的联系,使教师们能批判地分析自己的“原有经验”,加快了对新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提高了教师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设有“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交流”“学员论文交流”等互动讨论专题,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反思提炼,自主研修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大受限制。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骨干教师的反思与研究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专家、同行还是学生都不断地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剖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的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培训不是为发展画句号,而是为新的发展打基础。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解决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增强,教育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正如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成长程度。

(五)理论提升,实践检验

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研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数学课堂,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来提升自己。参培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点滴地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培训应该学到的。由于本次参培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学习和了解的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数学教育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以检验,给他们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新问题。通过他们具体的研究来提升其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培训从培训单位迁移下放到基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最大魅力在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在于他们对于各种问题、现象以及知识(包括公共知识)的独特意义的建构。学员们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材料,来书写论文报告。写作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帮助他们梳理思想,使思想更富有理性,思维丰富富又逻辑性,行为更富有目的性。教师应该自觉以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对自己主体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真正途径。

三、培训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管理上,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质量保证。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潘超,赵思林.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11-112.

[2]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活动;问题;表现;对策

一、引言

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的本质,需要人类通过深入而又艰辛的实践探求。教育实践学认为,动手探索,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利“助力”之一。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对象探索技能,是学科讲解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之一。在教师有序指导下,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得到深入开展,数学实践技能切实提升。但在数学探究中,初中生受到学习素养、智力水平以及探析能力等方面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让初中生消除数学探究活动“缺陷”,开展深入、高效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等待初中数学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

二、正文

1.数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表现

1.1互动特征不明显。众所周知,教学是具有双边特性的互动活动。学生的探究实践,表面看似个体的自主实践,实际是教学结合的协作“劳动”。有不少初中生探究活动习惯于个体自身“单打独斗”,不能听从于教师的有序引导,游离于教师的指导“活动圈”以外,固守己见,跟着自己“感觉走”,与教师交流沟通少,与学生讨论互动少,容易导致初中生探究“偏离”航线,事倍功半。

1.2探究主动意识不强。探究活动需要学生主体身与心的深度“参与”。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意识薄弱,面对教师所设置的探究任务、提出的探究要求“毫无兴趣”,不能实时的做出积极反应,并落实于实际行动上。同时,在探究活动教学中,经常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身”在数学探究活动之中,而“心”却在探究活动之外。此种不良现象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应足够重视。

1.3探究方法技能较低下。笔者发现,有部分初中生对探究解决数学知识或问题的方法内涵及其本质,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其自身探究数学素养较为低下。同时,在运用和实施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灵活的使用,导致出现探究方法使用“张冠李戴”,运用不恰当,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效能。

2.有效解决的教学对策

2.1搭建生动探究教学情境。情感是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在积极情感下开展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要注重初中生适宜探究教学情景的营造,利用数学教材所具有的现实应用美、数学发展美以及生动趣味性等显著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器材,为初中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动态生动、声色兼备的教学场景,让初中生在积极情感的“包围“下,产生主动探究欲望,提高探究数学的主动意识。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讲解中,教师为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深度,抓住轴对称图形应用之美,利用教学软件、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教学器材,将电脑和电视进行连接,播放“一个小朋友照一面镜子”的场景,并用特写镜头,显示“镜子中有一面钟表此时表示的时间”,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钟表现在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在形象生动的场景中,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初中生的探究精神。

2.2重视探究过程有效引导。由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解题技能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教者的有序、科学指导。教师在初中学习对象探究数学知识点、推导数学问题的进程中,要发挥自身指导功效,做好对他们探求推理进程的指导。要做到“收放有度”,既要相信初中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自主推导的时间和机会,又要在初中生自主探究进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点拨,针对出现的探究困难或难题,进行实时的讲解和引导,提出合理化探究建议,推动初中生深入探究实践。如“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AB,EGAD,AB=6,AE∶EC=2∶1,求S四边形AFEG。”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学教合一教学方式,初中生阅读案例条件,分析问题条件关系后,指出:“需要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以及等量替换思想”,然后再引导初中生思考探究:“我们已经对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了一定掌握和理解,面对这一解题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什么途径,抓住什么重点内容解答?”初中生针对教师的所提问题和要求,开展师与生之间的合作分析推导解题的思路活动,在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活动下,明晰该问题的解题途径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教者对学生的所探思路进行评讲,明确指出:“要根据相似比的性质,构建相似三角形”。在推导思路中,教者“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条件,同时,有序“指教”推动学生群体探究实践进程。

2.3强化探究活动反思辨析。反思是学生所必备的良好学习素养之一。学生应养成“主动回顾”和“深刻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探究活动进程进行“回看”和“梳理”,认真反思自身在探究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和过程,特别是在探究方法的运用、探究过程的表现以及探究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深刻检查、深入剖析,并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和素养。

三、结束语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初中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及不足,不可避免。只要初中生正确认知、及时改正、深刻反思,其数学探究活动一定能够深入推进,探究技能及素养一定能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自然下班化 科学学习指导 反思性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3-01

随着本地区经济逐年的高速发展,伴随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其子女进入本校就读人数也逐年增长,而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2012学年本校人数统计显示外来学生在占本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达70%左右。今年我校只有5个班级数,其中七年级两个班仅60人。这样,场地、教室也宽裕了,小班化教育也就顺应生源锐减而自然形成。对原本相对封闭的农村学校来说,带来了质的变化,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文化底蕴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若仍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即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同评价标准等做法,很难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致使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潜质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

面对以上的问题和困境,依托农村初中自然小班化,现就我们在初中科学学习指导方面的感悟进行探讨。

1.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指导学生快乐学习。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其中科学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源,如田野、河流、各种动植物等。在学习花的结构一课时,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在校周围的田野中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的结构,比较花的异同,并在桃花园里就地观察并解剖桃花,使自然环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对生态农业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利用大隐镇正在积极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组织学生参观市亿信畜禽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并系相关负责人组织学生劳动和服务,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2.情感渗透,强化学生反思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反思性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方法及推理过程、语言表述进行反思,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在课堂中,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相应的自学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结果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从而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在课堂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听取别人意见,同时发表自己意见,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和团体合作精神。

(3)强化学生课后巩固和复习中的反思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的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与评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可将科学课程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小组讨论,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考虑到班级学生人数的特点,将学生分成7小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对于,7小组的小班级来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能让每小组成员有机会交流,并开展小组竞争。例如,在学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中,利用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和盛满水的水槽,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的性质。不仅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拓宽思维,激发创新,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互教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采取四人小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题,能在共同努力下教会基础差的同学,鼓励每位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快速及时地写在草稿中,小组评价中在注重正确与否的同时,关注答题规范性。在小组讨论后,请基础差的同学上台投影小组结果并作汇报,暗示其上台是种榜样,要更规范答题,同时也能鼓励一批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这个活动中发现学生更能接受来自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大大提高主动性,但也有可能整组学生都不能很好解答,这就需要作为引导者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争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让学生纠错,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前一天,召集“小老师”,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课上,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两位“小老师”讲解,“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学生讨论仍有疑点再交给老师解决。

以上几种学习指导策略并不是学习指导方法的全部,也不能完全运用到所有知识的学习。我们将任重道远,继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学习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杜英英 《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中学教学参考 2013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单元评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篇(7)

【关键词】备课;课前预习;教学反思;探索方法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怎样围绕新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怎样开展化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现在已然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我而言,现在我想就如何高效备课、高效课堂及教学反思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认识。

1 教师及学子都该做的高效备课:现在的教案都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构思,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想策划一份优秀教案是作为一名策划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高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1创新性:现今大部分学校都由备课组集体备课,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结合每个班级总体状况及学生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绝对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最后的集体偷懒。

1.2科学性: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那些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虚而空洞的教案是不科学的。

1.3加强“预习”:高效备课不光是老师的备课,学生也应该“备课”。 学生的备课即课前预习。这样可以提前预防听课中的“拦路虎”,提高听讲水平,提高笔记水平。学生想要高效预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其一是做到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新课,这样印象较深。如果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倘若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其次要明确任务。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导学案,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不能把预习作为新课的前置,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太高的要求。要将预习定位在扫清基本障碍,疏通知识脉络的层面上,如果太难,会让学生的预习兴趣降低。最后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成为一节好课的开始。

2 高效课堂的浅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讨论学习,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而且比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有时又组织组与组之间或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当前的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使自己尽快向合格的毕业班教师迈进!

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当然,开展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习题的选择及讲评,概念课的探究等等。总之,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显成效。

3 教学目标上的反思-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知识作为一切教学的载体,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了解,知道或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必备或必须达到的实验技能目标。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许不少,其结果却不会用它。

在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一方面是突出了化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另一方面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倡导用“教材教”新课程理念设定教学目标要注意:

第一、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注意目标的教体性,注意在知识的教学载体上有机结合观念和方法教学,即三维目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