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6:58: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图书规范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首先我们来看图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固然是以医疗卫生活动为主的场所,但是它需要医生、护士乃至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医学不断在发展,人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不断丰富着当前的医学理论体系。诚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资料都能够从计算机上直观地进行了解,但是医生不可能随时翻看计算机进行查看,并且电子设备在医院很多区域会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图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医院还保存着过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绝大多数至今仍然能够使用,并且某些书籍上还有珍贵的笔记,对于医生进行医学研究有巨大的助益。由此我们看出对医院图书进行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
其次我们分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前文所述,图书的管理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医院进行创新和向前发展重要条件,而档案则是医院的基础。档案资料分两种,一种是人事档案,一种是医学档案。人事档案关乎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重要性自不必说。医学档案则是在医院的各种智能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档案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指导性等特点。例如,医生对疑难杂症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临床试验记录的档案,就对医生掌握新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而旧的患者的资料则对患者病患复发时诊治活动提供了依据,使医生的治疗更为科学。
二、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者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当前绝大多数医院只看眼前,以看病救人为主,这本没有问题,但是医院往往仅仅看中看病救人,而忽视内部的管理和对资料的整合与总结,眼下对于医院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医院本身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图书和档案的管理者对此也不重视,这些部门的人往往没有将这项工作当做重要的事情来做,有需要时,才会花费大力气寻找相关资料,浪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医院对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不会专门引进具有先进管理常识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而仅仅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过来。这样以来,档案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所欠缺,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交给年纪较大的不适宜在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无论在知识架构还是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上都远远不够,给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敲响了警钟。
再次是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结构混乱,使用率低、投入低。图书资源还好说,医院往往会统一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各种医疗资料来说,医院一般都各自保存在各个部门与科室,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以来,在医院内部,形成了重复管理的局面,并且部门之间的资料互通产生障碍,不利于医学资源的交流和促进。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医院对档案的使用率很低,档案仅仅起到了记载的作用,没有发挥其真正核心的作用。进而来说,使用率低就导致医院对其的投入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图书档案治疗规范化管理。
最后是与现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接不畅,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存进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和广泛应用,使各个领域的管理和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当前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编排、检索和管理。
三、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措施探讨
首先,实现医院图书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其重视。我们上文中所分析的各种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医院的管理者对这方面的不重视。对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的图书和档案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迟早有一天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图书和档案也会完全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医院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注意到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医院正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展工作。
其次,应当适当地加强相关的软硬件的更新。先进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硬件,需要改变以前无序的管理手段,购置先进的管理器械,并进行分类、检索、借阅和归还登记等软件的设置。另外,要开辟专门的空间进行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存放图书档案的房间应当做到干燥防潮、放火防水、防盗等工作较为完备,为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场所。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收集和传递信息、数据计算较为严谨和迅速的特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扫描系统,将档案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人工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去。
再次,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医院作为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必须将档案的管理工作看做是自身的职责之一,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档案分类归档工作;另外,医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分管的部分以及其职能范围,对图书和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是整个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
然后要对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因为管理人员是直接的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应当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要求图书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的保存管理上能够做到井井有条,在档案的调取和归还上能够做到清清楚楚,并且要让这些图书档案的管理者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开发这项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图书管理模式 规范与创新
一、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的图书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服务观念上,这不仅制约了图书管理模式也更新,同时也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图书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应革新落后的服务观念,并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主要是一对一的方式,这就致使服务工作处于被动性。作为图书馆的员工,应突破传统的服务理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
(一)采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由于文献信息过于分散,这不仅制约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导致读者在查找信息时出现盲目性。因此,为了保证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应采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有效的集中在一起。同时,为了满足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需要,图书馆也应逐步扩大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以便扩大读者获得阅读信息的来源。由此可见,经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满足了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完成。因此,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规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组织信息整理部门。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由于大多数都是以文献管理为核心,所以,图书馆管理部门的设置主要是以文献的类别完成的,这就导致使图书管理部门过于繁杂,而且也不符合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的需要,适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并组织信息整理部门,将分类编目与采购部门结合在一起,以便减少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力与物力。由此可见,为了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必要组织信息整理部门。
(三)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很多馆员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这不仅制约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同时也不利于服务技能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应按时对馆员进行培训,不但要提高馆员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要提高馆员的计算机水平与外语水平。同时,馆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并且还要更新落后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模式。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体制的规范化。由此可见,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规范与创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网络阅读的平台
(一)提高导读的理论与经验。
由于不同学生所需要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有效性,图书馆应提高导读的质量与品位。目前,有些导读由于自身的理论与经验不足,所以导致阅读时没有充分把握好适合学生阅读的信息,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图书馆应提高导读的专业素质,并做好导读的培训工作。作为导读应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出发,推荐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数目。由此可见,提高导读的理论与经验在构建网络阅读平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
为了培养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应指导读者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方向,并要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读者在阅读时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关系着自身阅读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自身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只有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才能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所以说,读者的成功体验在提高阅读质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在构建网络阅读平台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以,为了保证读者阅读的质量,图书馆应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针对于读者的需要,在网上开展一个校园网站,并在上面设置新书介绍与读书咨询等专栏,这不但便利了学生查找信息,而且也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质量。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有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查询,这也防止了学生在网络上迷路。由此可见,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在创设网络阅读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高专图书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与创新化,应逐步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并要加强图书馆员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随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传统的服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与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君武.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及解决机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
[2]陆云芳.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民主管理
1.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意义
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坚持民主管理与科学治馆,维护馆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馆员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氛围,广大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已经成为和谐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内容。培养图书馆员民主意识,在图书馆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民主意识在图书馆员中的渗透,从而唤醒广大图书馆员的民主意识,培养图书馆员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从而提高图书馆员整体政治素质。
图书馆员民主管理有助于架起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员沟通的桥梁,图书馆广泛吸收图书馆员的合理建议,从而推动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促进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良好作用。要避免决策失误,就必须发扬民主,利用群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智慧结合起来,总结馆员的实践经验,形成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这便是图书馆民主决策的价值所在。
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和激发广大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构建和谐图书馆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来源。只有实行民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设和谐图书馆的顺利开展。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推动馆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2.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路径
2.1 建立健全图书馆决策民主化的相关制度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对话制度、馆领导接待日、投诉电话、馆长意见箱等,召开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图书馆员代表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图书馆员与图书馆领导之间的沟通,通过决策项目的预告和重大决策公示等形式,强化民主管理。预告公示重大决策和其它民主管理活动过程,有助于集思广益,使决策获得馆员的认同和理解,防止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失控,权力体系失误,权力主体行为失范。要让普通馆员参与到图书馆民主管理中,并让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建立起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规范图书馆员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为重点,通过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切实解决图书馆员事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与图书馆员关系密切的图书馆管理条例、奖惩制度的修订等问题,举办决策民主,在充分听取图书馆员意见后现场研究并作出决定或暂缓决策。用疏导方式对图书馆员进行教育,用协调协商方式解决纠纷。另外,要实行透明式管理,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让广大图书馆员知晓实际状况,调动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图书馆员工作流程化管理,要坚持把图书馆员关注的图书馆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体内容。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图书馆员重点工作的管理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程序,保证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工作按流程规范化运行。
2.2 提升图书馆员参与民主管理能力
图书馆民主管理需要图书馆员真正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有坚实的基础。馆员有现代法制观念才能正确地保护和行使自己的各种政治权利,才能有序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监督图书馆公共权力的运作,从而保证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转。馆员要参与民主管理,不仅需要有参与的意识要求,而且还要有参与的行为能力。一是了解民主管理的基本知识,比如图书馆有哪些主要部门和机构,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分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参与渠道、方式、程序、规则有哪些等。二是了解民主管理过程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制度的制定。三是熟悉关于馆员权利和义务的知识。
2.3 成立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是加强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组织,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要争取并赢得图书馆员,真正成为图书馆员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宗旨是协助图书馆民主管理开展工作,组织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共建文明图书馆。同时,面对图书馆员发展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图书馆还要重视加强对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干部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图书馆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员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民主意识和对图书馆员领导的工作水平。
2.4 完善图书馆员民主管理立法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必要性;实现途径;误区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它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一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就很难将事情做到极致,创造最大效益。
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关键性因素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细枝末节的完满,而忽略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的误区。
3.要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刚性化”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科学化管理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分别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要求用制度来分解职责,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促使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到位、尽职。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用制度来规范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要提高执行力,需要以管理的刚性来保障每个制度的实施。没有对制度刚性的执行,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制度不可能包罗万象,穷尽一切,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有时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柔性”处理,要“刚柔相济”,规范化与人性化有机统一,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真正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图书情报管理; 知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0-001
高校是教育、科研的主战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图书情报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构建,强调知识型管理模式的准确定位,以适应当前的管理环境与管理需求。本文立足于对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阐述,提出了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构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面临新的环境,网络时代的到来,强调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优化发展的必要性。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有了新发展,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发展,强调管理模式科学定位的同时,优化与调整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内外环境,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
(一)“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推进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有了新要求。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大量信息的搜集、有效信息的提取,这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强调“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一方面,“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强化了专业知识人士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人才的培育,为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服务于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人士的有效参与,积极推进“专业型”知识管理模式,就是在人才培育、管理建设并重发展的前提下,助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二)“业务集成型”知识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业务集成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定位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业务集成型”知识管理模式,旨在基于业务集成的方式,实现对相关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图书情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情报的管理成本,这对于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知识规范型”知识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具有特殊性,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的核心知识,这是确保图书情报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首先,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应建立在规范化的行为框架之下,员工的行为要规范化,并且专业知识也要系统化;其次,新时期下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强调在满足图书情报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应强化知识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成本的最优化。“知识规范型”管理模式,就是基于这些,所定位的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现实应用价值。
二、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是集科研、教育于一体的机构,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以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有序开展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首先,强化领导对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工作开展与宣传等方面,要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环境;其次,优化现有的图书情报管理制度,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个人的职责,确保责任到部门、到个人,全面部署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工作;再次,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师生,良好的服务质量,强调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建立,责任的细化;管理细则的实施,对于规范管理行为,创造良好的内外管理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方式,满足现代管理需求
在信息科技时代,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依托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强化现代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1)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搜索系统,在优化管理方式的同时,构建现代化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2)实现图书分类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电子屏幕,读者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在方便广大师生读者的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维护,为良好的图书借阅及管理环境的营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3)强化资金等的投入力度,为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发展夯实基础。一方面,新的管理环境,强调高校要在信息现代化建设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确保人员配置,满足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需求。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优化,应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属性,从本质上优化与调整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准确定位的发展要求,对于提高图书情报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方式,满足现代管理需求,都是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方静.人本管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新思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6)
[2]黄晓燕.高校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分析――以上海机电学院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0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组织文化建设 管理创新 解读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
组织文化又称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文化理论源自企业管理理论创新,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后,引发了学者的持续关注,对于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不同学者存在不同认识。但总体来说,都更加注重思想精神因素的建设,而不是在过去一味的偏重物质文化建设。因此,组织文化可以理解为: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适应外部环境和维持内部整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组织所特有的并由组织成员所认同的目标、传统、信念、价值、意识、规则、思想与行动的综合体。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将图书馆组织文化理解为:图书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全体馆员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形象意识以及精神风貌等多种文化要素综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对于图书馆管理的作用.
(一)导向功能 在以前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来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下,已经不适合引领馆员的工作的开展开。组织文化是利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工作人员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这样每个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都有一种归属感。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可以把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化为具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工作人员可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凝聚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只有上下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团队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的知识程度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个人修养不同,对于图书馆的团队的工作影响较大。而组织文化是一种“粘合剂”,他可以很好的把工作人员团结在图书馆的工作周围,把图书馆当做是一个”家”,把自己的头脑和时间精力奉献给图书馆。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作的效率,树立起团结一致,上心一心的图书馆形象。
(三)激励功能. 组织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活动和工作的”催化剂”。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形成了一种人人受到重视和尊敬的文化氛围,体现出每个人的工作价值,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关注工作人员的情况,以人为本。工作人员受到鼓舞,会有非常大的荣誉感。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工作潜能。
(四)规范功能 组织文化建设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他可以减少因为各种规章制度带来的反感心理。更能够创造出团体的奋斗氛围。比起硬性的规章制度,这种软性的文化规范的效果更加明显。规章制度倾向于“管”,组织文化更加重视控制人的内心,管理能够约束工作人员表面的规矩,不能够约束人的心理。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创新遇到的难题。
1.过于求稳 图书馆的历史悠久,现在阶段的图书馆都已经是稳定的阶段了,大部分都有着固定的工作方法,工作规范,工作条例。管理创新意味着要去掉现在的规范,创新就是否定以前的。现在的图书馆从根本上拒绝创新,思想上就没有做好准备。
2.业务没有标准规定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图书馆都已经使用高科技方法,在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方面效果表现明显。但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带来工作的热情的减退和工作积极的减少。工作人员不能够主动能够的整理信息,走在信息的前面,而是走在信息的后面。更由于网络的流行,读者大量流失而没有解决的办法。
3.谨慎的心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着很强的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但是由于经验充足,工作人员很少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创新。而且图书馆的工作稳定,流程性质强,不断的进行重复。工作人员常常具有谨慎,胆小的心理。
(二)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1.制定出图书馆的发展目标 俗话说的好: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组织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找出组织的目标。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图书馆的性质,和图书馆的优劣情况,全面了解之后再制定出合适的目标。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这三方便着手,形成自身图书馆的特色和以图书馆组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2.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永远是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并通过图书馆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来体现,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同时,开发出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够充分的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工作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本着“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3.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建设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环境的感官程度也是吸引读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图书馆增加绿化,装饰名人标语,摆放雕塑,悬挂馆徽、馆旗、馆训等,来赋予高校图书馆文化性格,凸显文化特色,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幽静、舒适之感,做到让读者心中有图书馆,脚步迈进图书馆,舍不得离开图书馆。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组织文化建设于管理创新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组织文化是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崭新管理方式。他可以导向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规范工作行为,激励工作热情,凝聚工作氛围。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革,这种变革不仅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及时的把先进的组织文化建设运用到图书馆管理去,实现图书馆与时俱进的脚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