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4:55: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规避风险的好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外汇风险;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72 -02
自1972年在国际货币市场开展外汇期货交易以来,外汇金融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利用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已成为市场参与者规避外汇风险的主要手段。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3.45万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4.6%。其中,美元兑欧元仍为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对,占比达24.1%;美元兑人民币交易量占比为2.1%,较上一次2010年报告时的0.8%有所上升。
虽然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不完善,但自2015.8.11汇改以来,随着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越来越大,国家有意建设配套的衍生品市场以对冲风险,企业对使用金融衍生品来进行风险规避的诉求也愈发强烈。2016年4月21日,国家外汇局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时刻考虑开放符合市场需求的衍生品工具,这意味着将加速开放外汇衍生品市场,以给企业的进出口保驾护航。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的价值变动,且以合约的方式存在。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资产交易时间、交易价格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豆粕期货合约。非标准化的合约可以与对手方相互协商而定,灵活方便,如利率互换。
金融衍生品具有零和博弈(交易p方净损益为零)和高杠杆(只需交付一定保证金即可撬动数倍的资产)的主要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和套利者。
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在1994年对金融衍生产品作了具体的定义:衍生产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根据衍生品工具的形态划分,主要分为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四大类。
二、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很多人都认为金融衍生品是罪魁祸首。当然,我们应当承认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用违约互换的爆炸增长推动了信贷繁荣,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并把风暴扩散至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全世界。但是另一方面,信用违约互换也解放了大量的银行资本,推动了美国资本创造和美元的资本输出,巩固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无法对它的好坏作出评价,它仅仅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如果利用得当,自然会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
那么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究竟有哪些好处呢?首先,金融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而诞生,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企业作为套期保值者可以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套利者和投机者。其二,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的特性,可以用很小的资金撬动数倍的资产,不必担心资金的过度占用。其三,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风险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但是,我们在这里也要指出,使用金融衍生品主要应突出转移风险及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而非完全锁定风险的传统套期保值理念。
接下来,我们用四个案例来展示企业如何使用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工具解决汇兑难题。
三、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具体案例
A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国际贸易企业,其主要业务为国内公司进行原材料、设备和商品的买卖,包括一些跨国投融资、国际结算业务。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导致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日益复杂,该公司的业务量与日俱增,也面临着外汇市场的较大波动,由此带来较大的汇兑风险。
起初,该公司并未对汇率风险管理有足够认识,但在人民币汇改开始后,该公司因人民币的升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已经占据其利润约25%,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其汇率方面的风险管理。
(一)使用外汇远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包括远期结售汇和远期买卖业务。
2015年10月30日,A公司与国外某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一笔价值300万美元的先进仪器的进口合同,约定在12月30日付款,由于此前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而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加快及CFETS不断创下新低,人民币如果继续贬值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故企业选择采用外汇远期来转移外汇风险。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6.3200,而银行系统中2个月远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6.3600/6.4000,A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合同,在2个月后以1:6.4000的价格向银行买进300万美元。而时间到达12月30日,人民币现汇价格已贬值到了6.4800,通过此套方案,企业可节约24万元人民币支出(与不进行远期保值相比较)。
(二)使用外汇期货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期货又称货币期货,是一种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利用外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可以确保外币资产或负债免受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外汇套期保值可分为外汇空头套期保值和外汇多头套期保值。我国目前还没有交易所开通外汇期货交易。
在以上案例中,A公司同样可以使用外汇期货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从流动性方面考虑,企业选择了4个月后到期的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以买入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进行操作,成交价为6.3210(即期汇率为1美元=6.3200人民币)。2个月后,人民币即期汇率涨到1美元=6.4800人民币,A公司到期平仓,成交价为6.4830。此时A公司在现汇市场进行兑换会产生亏损48万元,但是通过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A公司又获利了48.6万元,弥补了现汇市场上的亏损,较好实现了规避风险的效果。
(三)使用外汇期权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在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有权在协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期权本身具备了权利与义务分离的效果,故而有比较明显的转移风险的“保险”作用。
A公司计划于2016年1月8日收购国外某外贸企业2000万美元股份,但由于被收购企业出现意外因素,无法按时完成收购需延后,双方约定于4月8日再度执行收购并支付相关款项。此时,1月8日的即期汇率为6.6000,若后一步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升值,则A公司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
随着中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经济反弹迹象显现,同时某企业所在国家各项经济数据均表现不佳,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升值的可能性极大,此时若运用期货、远期等工具进行规避风险,则会错失此次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不过从企业角度出发,也需考虑到汇率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意外情况,故A公司采取谨慎思路,以购买美元人民币看涨期权进行规避风险,选择标的为5月底交割的美元/人民币期货合约(合约价格6.5900),最终买入执行价格为6.6000、期权费为0.0013的美元/人民趴凑瞧谌ā
4月8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为1美元=6.46元人民币,汇率如期升值,对A公司有利,故放弃执行期权,损失期权费约113万元人民币,但同时在现汇市场上获得相应收益约280万元人民币,总损益为+167万元人民币。
此方案最终需要支付一定期权费,但A公司成功运用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符合企业运营应以稳定为目标的原则,因此,这仍是一次较为成功的风险规避案例。
(四)使用货币互换规避汇率风险
货币互换是指为降低借款成本或避免远期汇率风险,将一种货币的债务转换成另一种货币的债务的交易。交易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和利率,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汇率和利率,将不同币种、不同利率的债务进行互换。
当企业借有外汇债务,如果收入的货币与支出的货币币种不同,将产生汇率风险,为了规避这种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将一种货币的债务转换成为另一种货币的债务。
A企业从B银行贷款一笔日元,借款总额为10亿日元,期限5年,利率为固定利率6.25%。付息日为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2013年12月20日提款,2018年12月20日到期后一次性归还本金。企业提款后,将日元换成美元,用于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出口后获得美元收入。
从以上情况看,企业这笔日元贷款存在汇率风险。企业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收到的货款也是美元。而在偿付利息和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时,企业都需要将美元换成日元。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那么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美元来换成日元还款,就会面临汇兑损失的风险,直接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
如果企业采取以下货币互换方式,就可以有效锁定汇率风险,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下。
1. 在提款日(2013年12月20日)企业与C银行互换本金。企业从B银行提取贷款本金,同时支付给C银行,C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支付相应的美元。
2. 在付息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企业与C银行互换利息。C银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企业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将日元利息支付给B银行,同时按约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C银行支付美元利息。
3. 在到期日(2018年12月20日)企业与C银行再次互换本金。C银行向企业支付日元本金,企业将日元本金归还给B银行,同时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C银行支付相应的美元。
通过上述操作,由于在期初与期末,企业与B银行均按约定的同一汇率互换本金,且在整个贷款期内企业只需要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又正好可以直接用于归还日元贷款利息,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四、金融衍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目前金融衍生品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运用还不够广泛,一方面是由于外汇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完善和金融衍生工具费用较为昂贵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人民币长期升值造成企业风险意识的淡薄,同时也缺少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行以及汇改不断深入,这些束缚终将会被彻底打破,外汇金融衍生品也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金融衍生产品使得经济主体可以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各类资产风险进行独立管理并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虚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吸纳实体经济过剩资源,也可以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因此,尽管近年来震动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和风波似乎都与金融衍生品有关,但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关键词: 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 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关键词:远期 结售汇 外汇 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55-03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正式推动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又陆续引入了人民币与外币货币掉期及期权等衍生产品,至此除人民币与外币期货外,汇率避险产品品种已基本齐全。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其波动弹性的加大,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等目的,人民币与外币衍生品交易日渐活跃,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 天津市远期结售汇市场发展概况
本文以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为研究时段,剖析天津远期结售汇市场概况。
(一)天津市远期结售汇市场的结构与主体
1. 市场结构。
(1)交易币种。调查期间,天津市远期结售汇交易总体上以美元为主,约占交易总额的85%以上,同时也涉及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其他币种,但规模和所占比重均不大。这与跨境资金流动中各币种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2)交易期限。目前远期结售汇的期限选择比较灵活,既可以是标准期限,也可以选择确定的交割日,还可以是择期交易。签约期限从1周到一年不等。调查显示天津市远期结售汇的期限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分化,分布较为均匀。部分银行以短期交易为主,部分银行以中长期交易为主,这主要取决于企业资金的流转周期(销售账期或结算周期)。
(3)交易性质。调查显示,天津远期结售汇交易绝大部分发生在货物贸易项下,但近期与银行推出的汇率避险产品相配合的资本与金融项下偿还国内外汇贷款远期售汇有所增长。此外,收益和其他转移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利息支出以及服务贸易项下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支出也偶有发生,但所占比重不大。
2. 市场主体。
(1)外汇指定银行,即远期产品的供给方。目前在天津共有36家外汇指定银行具备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其中17家具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资格,1家具备人民币与外币期权业务资格。部分未获资格银行也积极与具备资格银行协商合作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但截至目前天津市地方性商业银行未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包括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
(2)涉外企业,即远期产品的主要需求方。调查显示,各类具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均有参与远期结售汇交易。这既包括大型企业,也包括中小型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上看分布较为均匀。但从企业类型上看,远期结售汇市场以贸易型企业为主要参与者,部分制造业企业、能源企业也有较大份额。
(3)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即远期产品的潜在需求方。由于个体工商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仅限于按规定开立的外汇结算账户内个人贸易项下的收付汇资金,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向外汇结算账户划入资金不得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因此个体工商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个人经营者外汇避险意识的提高,已成为远期产品的潜在需求者。
(二)远期结售汇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1. 企业叙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动因。
(1)锁定资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所以对于有未来一段时间收、付外汇业务的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防范汇率风险,进行货币保值的作用,如可对未来到期的负债锁定财务成本,对未来的贸易项下收汇,锁定收益。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深化,汇率变动弹性加大的条件下,规避汇率风险应是企业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推动力。
(2)节省开支,搏取收益。金融危机后,企业对外汇市场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远期结售汇产品的需求也由单一避险到多种产品组合转变。与海外代付、贸易融资等产品匹配,同时与人民币对外币掉期、外汇买卖组合的远期结售汇一揽子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财务成本,搏取收益。
2. 远期结售汇产品的市场供给。
(1)提供单独的远期结售汇合约。
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售汇业务。调查显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辖内主要银行均推出了该类产品,并被企业普遍运用。
(2)提供一篮子产品组合。
配合其它利率、汇率产品,利用外币与人民币的利率差,达到节省本币资金的目的。例如以本币质押贷外汇贷款,同时进行远期购汇,到期偿还外汇贷款本息。
二、外在因素对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影响
远期结售汇交易设立初衷是为涉外经济活动提供汇率风险管理工具,那么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汇率波动预期从逻辑上讲是影响远期结售业务开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此外,企业对风险的认知程度、风险偏好都对远期结售汇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一)跨境资金流动规模
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汇率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与远期结售汇交易的活跃程度应成正相关的关系。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越大,资金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就越强烈,远期结售汇交易就越活跃。反之,则交易低迷。下文用计量的方法,检验天津市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是否对远期结售汇交易产生影响(即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数据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天津市跨境收支数据、货物贸易项下跨境收支数据、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数据,检验使用连续变化率,检验结果如下。
企业在取得跨境收入时不是利用远期结售汇等风险管理工具主动屏蔽汇率风险,而是愿意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来回避由办理远期结汇所产生的即、远期价差而带来的损失(对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时期内,银行远期结汇价格往往要差于即期价格)。跨境资金支出的变动率虽然是远期售汇变动的原因,但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并不是主动规避汇率风险,而是更为看重远期售汇价格优于即期价格所带来的好处(对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时期内,银行远期售汇价格往往要优于即期价格)。
(二)汇率波动预期
汇率波动预期与远期结售汇交易活跃度亦成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弹性越大,汇率风险管理需要越强烈,远期结售汇交易越活跃。调查显示,与其它指标相比,企业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中间价的变动,将其作为判别未来汇率波动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快速升值的势头时,出口企业客户通常有着更加急迫的结汇需求。
2010年6月启动第二轮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弹性明显加大。如图1所示,变化率为负数的时点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10年9月下旬至10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中间价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升值,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认为新的一轮升值周期即将到来。收汇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纷纷与银行签署远期结汇协议。
(三)企业风险认知程度及风险偏好
企业风险认知程度及风险偏好是交易主体影响远期结售汇的主观原因。
1. 企业风险认知度。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提前锁定成本或收益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选择远期结汇来规避市场风险,而一部分对汇率不敏锐的客户就不能看到这一点而选择即期结售汇。客户对汇率的敏锐性直接影响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
2. 企业风险偏好。调查显示,企业总是过于关注保值交易之后的盈亏,而忽略了外汇市场“不确定性”这一最大风险。表现为风险偏好型,过于依赖对市场的判断,不主动规避风险。在人民币升值通道中,更应选择结汇远期规避风险,而市场却以远期售汇为主。公司高管不愿承担避险成本,不愿通过远期业务规避风险,怀有侥幸心理,更倾向于叙做即期结售汇业务。
三、天津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策略
以远期结售汇为代表的外汇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和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营销方向。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上两方面引导,引导企业善于利用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并获得收益;也要使更多的银行参与到远期市场上来,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
(一)培育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稳健经营的财务观念
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弹性的加大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建议从多种途径加大汇率避险产品的应用宣传,降低企业汇兑损失。银行可定期举办银企联席会,一方面银行可通过为企业做外汇形势分析,产品介绍培育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风险规避手段;另一方面也拉近了银企距离,切实了解企业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贴近企业需要的,个性化的汇率避险产品。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套期保值 规避风险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情况
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必然日益加深,发展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形成工业类、农产品类和能源类三大主流的衍生交易产品。随着交易品种和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国内期货市场去年成交额达40.97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95%,年成交额首次超过了GDP(国际上在40倍左右)。因此,我国的衍生品市场将会在市场规模和市场参与者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
二、套期保值定义与效果
套期保值是以规避价格风险进行为目的的交易行为。即在买进或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现货买卖上出现盈亏时,由期货市场的盈亏冲抵或弥补。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期货价格合约价格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基差变化对套期保值操作效果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三、企业套期保值案例
假设某A企业为金属包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铝锭,由于铝锭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因此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锁定原材料成本,这与该公司和客户签定合同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A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对所需要的铝材产生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与A企业的客户,在签订供货合同时会敲定一个铝的成本价格。另一种是在与A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之间产生一种定价方式,该种方式通常是每月的16日至下月的15日之间的报价的平均价。如果A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即将所需要的铝材一次性采购完成,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如采用分批采购的这种采购方式将无法控制成本,对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根据A企业的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的保值方案:
在与A企业的客户签订合同时,敲定一个A企业可以接受的成本价以及一个最终的交货日期,然后以这个价格和最终的交货日期在SHFE的远期合约进行买入保值,保值的数量为签订这个合同所需要的铝材的数量。
在执行生产合同的过程中,A企业每天都在向供应商采购所需要的铝材,供应商的报价为每日现货月合约的结算价加一定的升贴水。A企业每与供应商完成一次交易后,将SHFE的持仓平掉相应数量的头寸。因为现货的采购价与期货价格相关联,所以也就有效的锁定了生产成本,无论现货价格如何变动,生产成本始终是与客户签订合同时所敲定的成本价。
举例说明:A企业在与一个客户签订生产合同时,敲定的铝的成本价是19000元,供货期是三个月,所需要的铝材数量为5000吨。在签订了合同后马上在SHFE三月期合约上进行保值操作,在19000元的价位买入三月后到期的铝合约5000吨。在三个月的生产过程中约66个工作日,5000吨铝每日约需要75吨左右。每日向供应商采购75吨铝后,相应的在SHFE平仓75吨,平仓时按交易时间平均分配数量,最后得到的平均价格大致与当日的结算价格相等,也就是与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对冲。在生产期间中,无论铝价如何波动,最终原材料成本始终锁定在19000元RMB的位置,从而有效的规避了因为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小结
1.企业通过实施卖出套期保值方案后,规避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保证销售计划及营业目标,锁定预期成本和利润。并为企业扩大生产抢占市场份额,加快资金及库存周转速率,拓展、维护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带来诸多好处。
2.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够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在于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一致,由于套期保值在两个市场上进行的操作刚好相反,在一个市场出现盈利而另一个市场出现亏损,两者相互抵消。但是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可能不完全一致,带来的风险就是基差风险,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套保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价格行情,如价格出现不利变动,应下调套保比例或甚至停止不做套保。
参考文献:
[1]马 重:衍生品风险管理系统[J].中国经济周刊,2008~2:16
[2]肖 林:金融衍生品市场政策与建议[J].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8(2):6~7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注重融资风险规避对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融资风险规避的意义出发,在分析各种融资方式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的融资风险规避策略,以期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融资 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筹资活动中由于规划而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融资风险规避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管理层经营决策时把融资风险控制和防范作为考虑的关键点,。
一、融资风险规避在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消费、储蓄、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的基本动力,而高速公路建设又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筹资方式,在融资方式、规模、期限及费用等方面影响着高速公路建设的稳定增长,如企业刚与银行签署了固定利率的长期贷款合同,银行就调低了贷款利率,借款企业就遭受财务成本增加的风险。合理规避融资风险,可提高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二、融资方式及其风险
目前,除被称为“砍腿换车”的股权融资外,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工程保理等债务融资。
(一)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无到期日,不需归还,且股利的支付与否及支付多少视公司经营状况而定,因此没有固定的支付负担,但资金成本较高,还存在控制权稀释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手续简易、速度快、成本低,企业能享受财务杠杆作用等因素带来的好处,但企业如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就会变成财务危机,处理不当,企业便有破产的危险。
三、融资风险规避涉及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产业,间接影响着建设管理水平
随着融资风险逐年扩大的趋势,对高速公路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还间接影响着相关产业,如金融业、债券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等,都与融资风险规避息息相关。
(一)金融业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通过提高储蓄率、实现资本的有效流通、优化资源配置、设计多种理财产品、技术创新、有效转化投资方向,促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融资风险规避与金融发展关系密切,为确保信贷安全,有效激活银行资金流动。目前,随着国家银根紧缩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融资风险规避领域不断拓展,其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债券业
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展迅猛,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发行了债券,但债券发行价格、票面利率、还款方式和期限、通货膨胀等都影响到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的投资风险,随着政府调控力度持续加大,融资风险规避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其保驾护航下,债券业务将对高速公路建设增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
高速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部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工程完工、经营维护等风险。如工程设备、人工或者变更方案等因素导致无法按时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这就意味着利息支出增加,贷款偿还期延长,预期收入无法实现,最终影响项目的获利能力,使融资风险加大。这就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建设费用、配套优惠政策上严格把关,加强建设管理,促进行业稳定、快速运行。
四、化解融资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融资机制
为了缓解融资难的现状,企业必须完善内部融资机制,加强监督,将融资风险防范落实在企业生产各环节中,加强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建设;没有董事会的批准,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
风险控制的前提是准确估计投资风险,一是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估计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工具选择和日后规避风险的主要依据。所以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使风险评估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必须对市场融资环境和自身融资能力进行判断,保证融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企业应制定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事件涉及的部门在辨识各类重大风险时,应及时报告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再上报董事会。
(三)规范合理的融资程序
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活动从项目可行性调查、融资工具选择、融资对象选择、融资成本、资金需求量、资金投放时间、风险管理、到还本付息计划的执行等,都应置于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之下。
首先,董事会须在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确立一个资本结构,通过预算安排现金流入与流出,确保融资金额与投资需求相匹配。
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本市场上可实现的金融工具,从资金成本、时间周期、现金流影响等角度进行工具选择或组合,从而实现较宽裕的现金流状况、较低的成本和相对优化的资本结构。
第三,融资过程中,应由专门机构与人员将融资进度、资金到位和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向董事会汇报。
第四,资金到位后,须及时拨付用资单位投入既定项目,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将使用情况报告董事会,未经董事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改变资金用途; 对于未纳入预算的项目,用资单位须以书面形式呈报董事会审批后使用资金。
(四)加强信用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信用管理重视不够,企业应合理安排还本付息计划,完善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提高信用品质,恪守财务信誉。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融资风险规避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作用,有效规避融资风险,确保融资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晴辉.融资发展、储蓄结构变化与高速公路建设增长.当代经济科学.2008(11).
[2]饶晓辉,钟正生.融资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5(12).
大家好!
感谢行领导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锻炼的平台。以下是我对营业主管工作的认识,以及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从事柜员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我总结了四个方面:
一、扎实的业务功底
营业主管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入行以来,我一直在储蓄所工作,虽然接触的都是对私业务,却经常碰到各种“疑难杂症”。经过储蓄所领导的指正和帮助,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我积累了一定的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营业主管只有在全面精通各项业务的情况下,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之,我认为思考力是万力之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做善于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开拓视野,突破自己。我深深了解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营业主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我相信有压力才有动力!
二、全面的风险管理
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并存,营业主管是网点防范和控制前台操作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纯洁的职业道德,不仅要熟悉银行所有的规章制度,更要依法合规办理各项业务。“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全面的风险管理既要控制外部风险,又要重视自己内心的风险。当然,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行里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营业主管及时掌握员工心理,提高员工的品质,控制和规避风险的发生。
三、发挥桥梁作用
这里的桥梁作用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做沟通上下级关系的桥梁。利用晨会或者其他途径为柜员讲解新业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上级政策得到充分有效的执行;向上级反馈柜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拉近领导干部和基层员工之间的距离。二是重视员工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敬业乐群,大家共同进步,提高团队的效率。
四、以服务赢得发展
客户的数量和价值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原则。前台是银行的门面,前台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像赴约一样的最佳形象,真诚微笑,给客户留下舒心美好的印象。我认为服务也是一种营销,服务的好坏在于营销策略的选择。我们要主动走到客户心理去,了解客户的需求,识别客户的身份,以便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对待老客户要讲诚信,新客户要热情,急客户要速度,大客户要品味,小客户要利益。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解
一般来说,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的融资水平,换句话说,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在全面利率市场化后,跟传统的利率相比较,它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对市场利率水平的调控力度。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是将金融利率的多少交由金融机构来决定,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给予金融机构极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根据自身资金的状况与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动向的判断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调节。并且,还进一步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一)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金融业务、证券交易与贷款等项目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的。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对金融市场来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力度。对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利率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银行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来进行利率的调控,能够进一步达到刺激金融消费、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资力度的目的,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利润。其中,利率市场化主要是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决定的,把市场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将市场的变化作为利率调节的一个参照值,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构建金融监督的管理体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还能够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的掌握市场供需变化的信息与动向,把握市场变化的普遍规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金融领域的革新,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对银行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实行全面利率化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逐渐的白热化,商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下,取得一定的发展与利润,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改变的背景下,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完善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将会阻碍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从改变金融业务单一的现状,提高金融的服务质量等等手段入手,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
三、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挑战与不足
(一)存贷款业务的减少
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与贷款是其传统的主要业务,也是获取利润的来源之一。但是,基于市场利率变化的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为了进一步做到规避风险,就会相应的减少投资力度,这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业务减少,降低了银行的利润,长久以此,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益与安全保障。在现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面对业务减少的问题,会被迫的发行银行的债券,来获取相应的资金。而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并且资金的进一步流动也会加大银行存贷比。这样,存贷款业务的减少,使得银行失去了传统的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
在市场利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竞争加剧,市场的波动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可以说,利率的波动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直接挂钩。而市场利率在金融市场的变化下,会一直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越大,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旦,利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银行的可控程度,就会使银行的发展陷入到巨大的经济危机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压力与挑战。
(三)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益,规避风险,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银行的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缺乏对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以便加强人员自身的素质,进一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带来的挑战。
四、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一步加大的问题,在完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手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提高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要全方面的收集市场利率的波动的信息,并做好风险预防的方案,协调好商业银行利率与市场需求利率之间的关系,从事前就做好处理风险的准备工作。另外,风险利率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着手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的分析方法,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这样,全面的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不足,并进一步的做好规避风险的工作,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
(二)创新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
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它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实行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到顾客的利益,以人为本,提高金融的服务质量。创新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才的素质,提升人员服务的能力,从而使顾客获得最满意的服务,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另外,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的培训课程,使人员掌握利率定价的定理,提高管理人员风险预测与识别的能力。并且,要提高商业银行管理的水平,就要相应的建立各种考核评价的机制,设立相应的人员管理监督机制,薪酬制度,创新管理的理念,善于利用激励的手段,提高对人员的管理力度,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获得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