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1 15:43: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

篇(1)

[关键词] 围填海;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天津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 X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67-1

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填海造地改变岸形,使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减小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扩散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填海造地意味着海洋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的永久性改变,造成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其他服务。因此,人类必须在填海造地增加的土地价值与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之间进行权衡,以使海洋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一、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渤海湾西岸天津段。地貌属于滨海冲积平原。该岸段是我国典型的泥质海岸,潮间带上界抵人工海堤,总体南宽北窄,宽度2.5~7.0km。滨海新区浅海水域和海滩涂面积约3000km2(至水深5m),海洋生物繁盛,为我国大型洄游鱼类和多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贝类产卵成长的良好场所。通过对渤海湾历次的调查和研究共发现渤海有近432个浮游植物物种,其中主要是近海硅藻类(约占400余种)。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2.6%,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性物种,少数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

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

海洋生态系统的每一项服务都是由其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或生态过程所支持的,都可以找到在生态类型具有不同的服务功能。本文参考陈尚等的研究成果,根据胶州湾海域的实际情况,选定胶州湾围填海造地损害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食品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处理、科研文化、休闲娱乐和物种多样性维持七大功能,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胶州湾填海造地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评估。

三、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

(一)食品供给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的食品损失主要是鱼类。填海造地使原来的海域转化为陆地,损害了海域原来的海水养殖功能。其价值可以根据市场价值法,用被填海域养殖的利润来评估。其中水产养殖的价值损失评估为:

人工养殖水产品价值损失的评估模型为:(1)式中:P11为海水人工养殖的价值损失;R为每年单位面积的产值;C为养殖成本;S为围填海域面积。取利润率为20%,则:(2)天津滨海新区附近海域养殖对象主要为鱼类。据2010年天津渔业统计年鉴可知,天津渔业养殖平均产值为17万元/(hm2・a),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面积为312.78km2,由此可以得出水产养殖价值损失为106345.2万元。

(二)气体调节功能价值损失

气体调节功能主要是指海水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功能。围填海开发破坏了原有的海域,浮游植物完全消失,海洋的气体调节功能受到损害。气体调节功能包括海水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两个方面,因此围填海的气体调节功能的损害价值即为海水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和释放氧气的价值之和。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可以推算出植物每生产1g干物质,需要吸收1.63gCO2,释放1.19gO2。在式中:P2为气体调节功能价值损失,X为初级生产力;S为填海面积;Cl为固定CO2的成本;C2为释放O2的成本;

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碳税率标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国际碳税标准150美元/t(1155元/t)和我国的造林成本250元/t的平均值703元/t作为固碳的单价渤海新区初级生产力为261mg/(m2・d)。根据欧阳志云等的研究,制造氧气的成本为370元/t因此,气体调节功能的价值损失为1292.18万元/a。

(三)废弃物处理价值损失

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系统废弃物处理功能的损害主要通过减少海域面积、影响海域纳潮量,从而减少海域环境容量。此处主要估算COD的环境容量价值。COD去除成本4300元/t,单位面积海水能去除COD的量为:149.52/km2.a。因此,废弃物处理功能价值损失为万元20109.75万元/a。

(四)其他价值损失

参考国内有关研究,我国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文化价值为3.55万元/(km2.a),据此计算胶州湾围填海造成的科研文化功能价值损失为万元1110.37万元/a。

根据Costanza等的研究成果,近海的娱乐文化价值为144美元/(hm2.a),近似为45040.32万元/a

四、结论

从上评估可知,滨海新区填海造地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值为180466.2万元/a。其中,供给功能价值损失最大,其价值损失为106356.45万元/a,占总价值损失的59%, 这也说明海水养殖功能是天津滨海海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次是休闲娱乐,其价值损失占24%,再次是废弃物处理,价值损失占11%,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价值损失所占的比例较小。

参考文献:

[1]刘育,龚凤梅,夏北成.关注填海造陆的生态危害[J].环境科学动态,2003,(4).

[2]彭本荣,洪华生,等.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

篇(2)

[关键词]国家海洋公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105-0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2229);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2XJYQ01)。

国家海洋公园是由中央政府指定并受法律严格保护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保持自然状态或适度开发的生态系统和一定面积的地理区域(主要包括海滨、海湾、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该区域是旨在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矿产蕴藏地以及海洋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供国民游憩娱乐、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特定地域空间。

一、我国国家海洋公园的建设背景

(一)国际背景分析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家海洋公园,其中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总面积35万km2,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世界游客,可为澳大利亚带来45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影响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美国的海洋保护区尤其是国家海岸公园对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滨海旅游业已成为仅次于海洋运输的美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平均每年有2亿人前往海滨休闲度假,为当地社区带来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效应。

(二)国内背景分析

我国陆上有众多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但直到2011年5月国家海洋局才正式公布首批国家海洋公园,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形式仍为自然保护区。我国地大物博,从南至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气候差异性较大,且拥有32万km的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320万km2的广阔海洋空间上分布着6961个大小岛屿(未含海南岛、台湾岛及台湾地区224个海岛、香港183个海岛和澳门的3个海岛),还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及各具特色的海洋景观。

从1956年设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至今日我国已建立起庞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据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541个,总面积约147万km2,已达到国土总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

然而,我国对海洋区域的自然保护重视尚有不足。目前我国仅设立各类海洋保护区170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2处,分别占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量的669%和1003%,其中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仅16处,与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相对照,海洋保护区的面积仅占112%,有效覆盖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保护区网络远未形成,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此外,我国的海洋保护区在分布和类型上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已知的32处国家级保护区中,以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约占875%,而其他各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总数之和才占125%。这些已经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中大多以珊瑚礁、红树林、海岛以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为其主要保护对象,却忽略了对生物多样性及非生物资源保护。而且,这些海洋自然保护区多是陆地自然保护区向海洋的自然延伸,远不能代表我国纵跨三个气候带的庞大海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非生物资源等。同时,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选址的聚集现象也不容忽视,在现有的32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仅在渤海海域就分布了9个,广东到海南则分布了10个之多,然而从黄海至东海,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这五个省的一段漫长的海岸线上却只寥寥分布了13个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这种状况导致了海洋保护区的分布不均,促使海洋保护区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如此一来,原本就紧缺的建设经费变得雪上加霜,更为严重的是应该被重点保护的海洋资源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的保护区政策主要关注当地社区生产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少考虑保护区的建立给社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把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游憩娱乐等活动机械地割裂开来,并没有为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提供更多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的进程,从而导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影响了当地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生态保护的效果。

此外,在我国现有的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10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82处国家地质公园中,陆地类所占比重偏大,而海洋类所占比重甚小。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海滨海岛型的只有10个,仅占总量的481%。对海洋区域缺乏系统地旅游开发及利用,无法满足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目前仍是以开展旅游项目为主,而生态保护功能则严重缺失,导致保护与开发失衡,无法起到对自然生态系统有效保护与维持等作用。

二、我国国家海洋公园的建设目的

根据各种类型保护区的性质差异和管理目的不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世界各地种类繁多的保护区归纳为6大类,即:I严格的保护区;II生态保护和休憩区;III自然特征保护区;IV通过活动管理进行保护区;V陆地及海洋景观保护和休憩区;VI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区等。从保护区的分类不难看出:不同的保护区类型有不同的管理目标,有的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主,如Ia/Ib/IV/VI类保护区;有的则结合公众的游憩娱乐活动进行保护,如II/III/V类保护区(见表1)。

在IUCN分类体系中,前面所述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属于I、IV以及V类。这些保护形式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上常常无法得以协调。鉴于此,应统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两大体系,在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的国家海洋公园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完美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利用海洋的新路。通过比较国家海洋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1),可以发现,我国建立集保护和开发于一体的国家海洋公园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未来我国海洋保护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图1国家海洋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

自然保护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民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海洋事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别指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海岛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遗迹保护的需要,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依法批准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海洋特别保护区。”

国家海洋局的《海洋保护区宣言》中也特别指出:“继续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努力实现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使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3%和5%的规划目标;建立起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力、保护有效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使我国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将继续以人类的智慧善待海洋,以人类的情感关爱海洋,全力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永葆蓝色世界生生不息。”

2010年颁布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指出:“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状况、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特别保护区可以分为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资源保护区等类型。为保护海洋生态与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建立海洋公园。”

三、我国国家海洋公园的建设现状

自2011年5月19日国家海洋局公布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单以来,2013年1月7日国家海洋局又批准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海洋公园18处,分别是:广东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广东特呈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江苏连云港海洲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山东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山东日照国家级海洋公园、江苏海门蛎蚜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山东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山东长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江苏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浙江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福瑶列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广东雷州乌石国家级海洋公园、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此外,浙江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加挂国家级海洋公园牌子。至此,我国的国家海洋公园体系已初步建成,成为了我国海洋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建设海洋强国、打造美丽海洋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徐依吉海洋学[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清潮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J Tonge,SAMooreImportance-satisfaction analysis for marine-park hinterlands:A Western Australian casestudy[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768-776

[4]王恒,李悦铮,邢娟娟国外国家海洋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1,31(4):673-679

[5]王恒,李悦铮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及建设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3):144-151

[6]韩立民保护海岛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海岛[C]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2007(8)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8]中国三亚门户网站《海洋保护区宣言》在三亚发表[EB/OL]http://wwwsanyagovcn/ news/syaw/data/ t20100927_ 22164shtml, 2010-11-10

[9]丘君,李明杰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4):30-35

[10]万本太建设国家公园,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环境保护,2008,407(21):35-37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2006 年 9 月至 2007 年 8 月期间, 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试验区(水深约 20 m)和核心区(图 1)设点, 按夏、秋、冬、春 4 个季节进行采样, 试验区以定置网作业为主, 核心区以刺网作业为主。除采集鱼类样品外同时兼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藻类等其他重要珊瑚礁栖息种类, 使用浅水 III 型浮游生物网(网口直径为 37 cm, 网长为1.2 m, 国际标准 20 号尼龙筛绢制网, 筛绢孔径为0.077 mm)和 I 型浮游生物网(筛绢孔径为 0.33 mm),采用水平拖网方式采集 0~5 m 水层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船速约为 1~2 节, 每次拖网时间30 min 左右, 一般拖 2~3 网, 直至所采集的样品量足够分析时为止。大型藻类采集固着生长的活体。采集的鱼类样本取适量背部肌肉冷冻干燥后,磨成粉末待用。浮游生物样品在过滤海水中清养1~2 h 后, 过滤在孔径为 0.077 mm 的筛绢上, 再用过滤的海水将样品从筛绢上冲洗到培养皿中,剔除肉眼明显可见的杂质。浮游植物样品在生物显微镜下尽量挑出混杂其中的浮游动物。经挑选后的浮游生物样品在均匀混合后, 用 10% HCl 浸泡 3~4 h 以去除无机碳, 在真空干燥器中脱水干燥后用作同位素分析。底栖大型藻类经过滤海水清洗, 鉴定种属后冻干并磨成粉末用作同位素分析。

1.2 样品分析

将粉末状样品按测试要求的质量范围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于锡杯中, 然后将其压成无棱角圆球状(里面不留空气)。包好的样品依次放入英国SerCon 20-20H 型连续流同位素质谱仪的自动进样器中, 经气化、纯化、电离等一系列的分析直至结果的输出。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用国际通用的 δ 值表示, 分别以 VPDB 国际标准和大气氮作为参考标准。δ13C、δ15N 可按以下公式算出:δ13C(‰)=13 12sample13 12VPDBC C1 1000C C× δ15N(‰)=15 14sample15 14airN N1 1000N N× 式中,13C/12CVPDB为国际标准物 VPDB (ViennaPeedee Belemnite)的碳同位素比值,15N/14Nair为标准大气氮同位素比值。δ13C 值的分析精度为±0.08‰, δ15N 值的分析精度为士 0.04‰。营养层次(trophic level)的确定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L=( δ15Nsample 15Nbaseline)/15N+l其中, δ15Nsample表示鱼类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δ15Nbaseline表示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平均比值,本研究取 10.64‰; Δ15N 表示一个营养级的氮富集度, 本研究取 2.5‰; 初级生产者的营养级定为 0。

2 结果与分析

2.1 徐闻珊瑚礁各种鱼类的 δ13C 值、δ15N 值

本研究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 134 种鱼类进行了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结果表明, δ13C 值和 δ15N 值的跨度都很大 , δ13C 值的范围为–20.98‰( 细鳞 鯻Terapon jarbus)~–9.05‰(黑斑鲱鲤 Upeneus tragula), 相差 11.93‰; δ15N 值的范围为 11.66‰(小燕鳐 Cypselurus brevis)~18.15‰(沙带鱼 Lepturacanthus savala), 差值达 6.49‰。与其他海区相比, 徐闻珊瑚礁鱼类的δ13C 值跨度最大, 而 δ15N 值则呈现出更为富集的特点(表 1, 图 2),整体上两者都比其他海区的更为富集。δ15N 值最 大的沙带鱼的 δ13C 值范 围 为–18.25‰~–14.49‰, 而 δ13C 值最大的黑斑鲱鲤的 δ15N 值范围为 14.97‰~17.02‰, 两个范围都处于整个鱼类 δ 值范围的中间位置左右, δ15N 值没有随着 δ13C 值的增大而增大, δ13C 值亦没有随着 δ15N 值的增大而增大(表 2)。

2.2 徐闻珊瑚礁鱼类的营养层次

海洋食物网营养层次的划分标准主要有 2 种,国外学者普遍采用 1–5 级的划分标准[10–12], 而国内学者则大多采用 0–4 级的划分标准[13–15], 其中第 1 营养级是自养营养级(0 级), 海洋植物属于这个营养级。第 2–4 营养级是异养营养级(1.0–4.0级), 海洋动物属于这些营养级。第 2 营养级包括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草食性动物(1.0–1.3级 )主 要 摄 食 海 洋 植 物 和 残 屑 , 杂 食 性 动 物(1.4–1.9 级)主要摄食海洋植物以及草食性动物和残屑。第 3 营养级包括低级肉食性动物(2.0–2.8级)和中级肉食性动物(2.9–3.4 级)。第 4 营养级即高级肉食性动物(3.5–4.0 级, 顶级)。经公式计算出的各营养层次可看出, 徐闻珊瑚礁鱼类分布在两端(杂食性鱼类与高级肉食性鱼类)的只占少数, 绝大多数居于中间的层次, 为低级肉食性鱼类与中级肉食性鱼类(表 2)。由 δ15N 值计算出来的营养层次表明, 徐闻珊瑚 礁 的 134 种 鱼 类 中 大 部 分 是 以 条 尾 鲱 鲤(Upeneus bensasi)、少鳞 (Sillago japonica)为代表的低级肉食性鱼类, 有 70 种, 占鱼类总数的52%; 其次是以细鳞 、龙头鱼 (Harpodon ne-hereus)为代表的中级肉食性鱼类, 有 47 种, 占鱼类总数的 35%;鰶以斑 (Konosirus punctatus)、前鳞骨鲻(Osteomugil ophuyseni)为代表的杂食性鱼类和以宽尾斜齿鲨(Scoliodon laticaudus)、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为代表的高级肉食性鱼类各有 11 种、6 种, 分别占鱼类总数的 8%和 5%。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营养层次模型在其他海域中也普遍存在[16–18]。事实上, 这与一般生态系统的金字塔模型并不矛盾, 因为杂食性鱼类与低级肉食性鱼类共同作为初级消费者构成金字塔的底部, 只是在这个划分标准中把它们分开了。

2.3 本研究鱼类营养层次与其他海区胃含物法分析结果的比较

有相关研究通过胃含物分析法对南海北部湾[19]、南沙岛礁周围水域[16]、厦门东海域[17]、长江口[18]、东山湾[15]等地的鱼类进行分析并确定其营养层次, 为了比较稳定同位素分析法与传统的胃含物法所得结果的差异,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有可比数据的 54 种鱼类进行比较(表 3)。从表 3 中可看出, 稳定同位素分析法与传统的胃含物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所收集到的具有可比较数据的 54 种鱼种而言, 约85%的鱼种采用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在 0.5 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内一致, 只有少数鱼种的差值大于 0.5 个营养级。在相差比较大的几种鱼中, 有些与所采集鱼标本的体长/体质量过小有关, 例如青鰧(Gnathagnus elongatus), 仅采集到 1 条个体仅4.5 cm 长, 2.3 g 重。由于鱼类的稳定碳氮同位素与其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很大的关系, 摄取的食物不同, 幼鱼与成鱼也会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采集样本的季节不同、所在的海域环境不同[20 22], 因此, 可能有比较大的营养位置的跨度。例如, 徐闻珊瑚礁海域的浮游动物的 δ15N 平均值已达到 10.64‰, 而在其他海域[7 8 ]通常比这个值低, 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 到鱼类这一级的时候 δ15N 值就可能会相对高一些, 由此计算出来的营养层次自然也会相应提高。最后,胃含物分析法的数据来自文献, 没有进行营养吸收等校正, 这也有可能造成偏差[7]。

3 讨论

蔡德陵等[9]对崂山湾的水体生态系统食物网进行了13C/12C 值的研究, 发现从处于食物网底部的浮游植物到最高级的肉食性鱼类存在重要的13C 富集作用, 由同位素推断的生物营养层次位置与食性分析的结果也基本上一致。然而, δ13C 值最小的细鳞 (–20.98‰)与 δ13C 值最大的黑斑鲱鲤(–9.05‰)营养层次(平均值)只相差 0.14 级,两种鱼都属于中级肉食性鱼类, 因此, 本研究不能由 δ13C 值计算各鱼类的营养层次。数据反映出徐闻珊瑚礁鱼类的 δ1 3C 值并没有随营养层次的升高而递增,祎这与万 等[8]在渤海、郭卫东等[23]在南沙渚碧礁及 Hobson 等[24]在北冰洋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均认为 δ13C 值在研究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并没有稳定的富集作用。

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应用于确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营养位置, 已经得到公认。理论上, 确定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属的营养位置, 应该以浮游植物为基准, 因为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 其营养层次通常被定为 0。但是浮游植物的稳定氮同位素值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范围很大, 在计算营养层次时并不采用浮游植物的同位素值进行计算。一般采用生态系统中常年存在、食性简单的浮游动物或底栖动物等消费者作为基线生物[25]。本研究选择作为初级捕食者的浮游动物作为参考, 实验测得浮游动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的平均值为 10.64‰,以此作为计算营养层次的基线值(baseline)。关于基线 δ15N 值的选择, Vander 等[26]和 Cabana 等[27]建议用珠蚌这一类初级消费者的同位素值进行基线校正, 原因是这些植食动物的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蔡德陵等[7]选择贻贝进行基线校正, 其氮同位素测定值为 6.05‰, 与李海燕[28]选择的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这种食植浮游动物的同位素值[测定平均值为(6.95±0.28) ‰]大致接近。然而, 可能是由于地域差异性或徐闻珊瑚礁生态系的特殊性,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从低等的浮 游 植 物 (δ15N 值 为 8.27‰) 、 藻 类 (δ15N 值6.62‰~9.02‰)到高等的鱼类都含有较高的 δ15N值, 如果采用以上建议值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而本实验测得浮游动物的 δ15N 平均值处于浮游植物与鱼类的中间, 所以可以认为采用浮游动物的氮同位素平均值作为计算营养位置的基线值是合理的。

篇(4)

【关键词】海洋浮游病毒;研究方法;丰度;生产力;多样性;分离培养

海洋浮游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大的生物实体[1]。海洋浮游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宿主的侵染和裂解作用,介导着大约20% 的宿主死亡率,大大加快了物质循环的速度[1],并且调节着宿主群落结构的组成。与此同时,病毒也扮演着介导水平基因转移,促进宿主类群进化的重要角色[1]。除此之外,海洋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海洋浮游病毒类群有着巨大的多样性,并且包含着大量未知的基因[1, 2]。海洋浮游病毒重要的生态作用必然使海洋浮游病毒生态学的研究成为热点。

目前,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学研究主要从丰度,多样性,病毒介导的宿主死亡率,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而目前在各方面生态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可总结如下。

1. 海洋浮游病毒丰度的检测方法

目前用于水生生态环境中浮游病毒丰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EFM) 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技术(FCM)[3, 4]。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早期海洋病毒学研究中病毒定量最常用的方法。使用这项技术时,要求浓缩海水中的病毒,把浓缩液滴置于铜网上,负染后镜检观察。这项技术在检测病毒丰度的同时还能获取病毒形态方面的信息[5]。但该项技术的检测的下限高,涉及到海水浓缩,染色,观察等诸多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并且步骤繁琐,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仪器的要求都较高[6]。

1.2 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 (EFM)

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目前检测病毒丰度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其测定操作的步骤为: 将水样浓缩过滤于孔径为0.02 μm的滤膜上,然后用荧光染料染色固定,再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EFM比TEM检测更加精确,快速和节约成本。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无法识别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感染能力;无法区分大的病毒颗粒和细菌[1];在计数时是否会把一些被染色的非病毒颗粒计算上也存在着疑问。

1.3 流式细胞计数法 (FCM)

FCM是一种高度灵敏的检测病毒丰度的手段,能够对样品进行快速精确的分析。FCM对于环境样品的检测不存在一个检测限的问题,而且能够基于病毒颗粒体积大小和荧光强度区分自然水样中不同的病毒类群。FCM分析也存在和EFM相似的缺点[1]。

2.病毒生产力的估算方法

由病毒介导的宿主死亡率可以通过病毒生产力的测定来估算。目前为止使用过的病毒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7]。

2.1 间接的方法—计算病毒死亡率

由于海水中的病毒的数量是稳定不变的,那么病毒的生产力应该和死亡率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病毒的死亡率来估算病毒的生产力。计算病毒的死亡率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首先,在自然海水样品中加入抑制宿主活动的药剂来抑制新的病毒的产生,进而计算自然海水中病毒群落的变化,进一步计算死亡率[8]。其次,向海水中加入某种特定的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该种病毒的效价的变化,进而估算整体病毒的数量变化[9]。再次,向海水中加入荧光标记的病毒,黑暗培养,检测荧光病毒的数量及病毒总体数量的变化,从而计算病毒群落的死亡率[10]。

2.2 TEM 检测宿主死亡率

用TEM 检测受感染细胞是估算由病毒引起的宿主死亡率和病毒生产力最早的方法之一[11]。具体为在TEM上观察细胞中有明显可见的病毒颗粒的细胞出现的频率,从而计算宿主的死亡率,并根据估计的每个细胞病毒裂解量大小来估算病毒生产能力。

2.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该种方法是在海水样品中把病毒分离出来后,加入3H, 32P 或 14C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或亮氨酸进行培养,然后通过闪烁计数计算结合到病毒核酸或蛋白上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进而估算病毒生产力[12]。这种方法会因细菌的存在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和不稳定性。

2.4 稀释法

稀释法是目前最为推崇的病毒生产力的估算方法[7]。具体方法是使用切向过滤系统分离细菌和病毒,最终稀释海水中的病毒,避免或减少这一时刻的细胞在释放病毒之前受到新的侵染,分时取样,检测病毒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计算病毒的生产力及病毒介导的宿主的死亡率[7, 13]。

3. 海洋浮游病毒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病毒被认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物实体之一。目前人们对病毒多样性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不像细菌中存在如16S rRNA基因通用的分子标记那样,病毒中没有十分保守通用的基因,所以其多样性研究的难度较大[1]。目前应用于病毒多样性研究的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基于PCR的保守基因的分析

尽管整个病毒群落没有通用的保守分子标记,但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比对分析时,在一些感染相关宿主的病毒类群中发现有一些基因具有保守性。例如真核藻类病毒的DNA聚合酶基因,蓝细菌病毒的衣壳组装蛋白基因g20,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基因等基因[14-16]。通过针对这些基因设计简并引物,并用其扩增环境样品,从而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中某些类群病毒的多样性特征。

3.2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由于海洋浮游病毒基因组大小分布范围广,从几kb到几百kb不等,因此病毒基因组大小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 是一项基因组指纹图谱分析技术,把不同大小的基因组以不同的条带分离开来,根据可识别的条带,揭示从海洋样品中提取出来的病毒在基因组大小组成上的多样性。并且条带的深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类群病毒的丰度[17]。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病毒可能会有相同或相近的基因组大小,所以PFGE只能提供病毒多样性分析的最小估计。把条带从胶上切割回收,用特异探针进行杂交分析或PCR分析,可以增加PFGE分析的分辨率[18]。

3.3 病毒宏基因组分析

虽然自然环境中的病毒群落很大,但因其基因组小,相对于细菌和古菌,建立病毒群落的宏基因组分析要容易很多。病毒宏基因组的方法是用鸟枪法建立环境病毒基因组文库,然后通过测序来分析多样性。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使环境中病毒的总类群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成为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病毒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当然这个方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游离的DNA,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病毒中存在能杀死克隆宿主的基因,不能克隆的基因以及修饰过的DNA,并且RNA和单链DNA 病毒的检测在此方法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19]。

4.海洋浮游病毒纯株的分离及其基本特征的测定

海洋浮游病毒纯株的分离是在个体细胞及种群水平上研究病毒生态作用的基础, 可以为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病毒的基因组学分析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从而更深入地探究病毒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进化历程中的作用[20]。

4.1 病毒的分离

病毒分离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富集,主要通过分离样品与宿主的共培养来实现。对于病毒浓度比较低的样品,可在培养前进行浓缩,已提高侵染成功与富集的可能性。其次是侵染实验,这部分可以根据宿主是否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而分为双层平板法和液体法。双层平板法通过是否有噬菌斑的出现来判定,而液体法通过重复侵染后宿主细胞培养液是否被裂解来判定,如果现象不明显则可通过计数,看病毒量是否增加。再次是纯化,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宿主可以通过双层平板法每次挖单斑实现,而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宿主则通过梯度稀释法来实现纯化[20]。经过3-5次的纯化,即可认为得到的病毒为纯株。

4.2 病毒基本特征的鉴定

纯化后的病毒可以通过一步生长曲线来测定在特定宿主中的潜伏期与单细胞裂解量的大小;通过氯仿敏感实验来判断病毒粒子中是否含有脂类物质;通过透射电镜判定病毒的形态;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分析来了解其基因和蛋白组成等。从而从个体水平上细致深入的了解病毒,并为其他生态学研究提供详细的信息与基础。

参考文献:

[1] Suttle, C.A. Viruses in the sea [J]. Nature, 2005, 437(15): 356-361.

[2] Rohwer, F., Thurber, R.V. Viruses manipulate the marine enviro nment [J]. Nature, 2009, 459: 207-212.

[3] Suttle, C.A. Marine viruses-major players in the global ecosystem [J]. Nature Review, 5: 801-812.

[4] 焦念志等.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5] Borsheim, K.Y., Bratbak, G. & Heldal, M. Enumeration and biomass estimation of planktonic bacteria and viruses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0, 56(2): 352-356.

[6] Weinbauer, M.G., Suttle C.A. Comparison of epifl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counting viruses in natural marine waters [J]. Aquat. Microb. Ecol., 1997, 13: 225-232.

[7] Weinbauer M.G., Rowe J.M., and Wilhelm S.W.. Determining rates of virus production in aquatic systems by the virus reduction approach [J]. MAVE Chapter 1 2010: 1-8.

[8] Heldal, M., and Bratbak, G. Production and decay of viruses in aquatic enviro nments [J]. Mar. Ecol. Progr. Ser., 1991, 72: 205-212.

[9] Garza, D.R., and Suttle, C.A. The effect of cyanophages on the mortality of Synechococcus spp. and selection for UV resistant viral communities [J]. Microb. Ecol., 1998, 36(3): 281-292.

[10] Noble, R.T., and Fuhrman J.A. Rapid virus productionand removal as measured with fluorescently labeled viruses as tracer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0, 66(9): 3790-3797.

[11] Proctor, L.M., Okubo, A. and Fuhrman, J.A. Calibrating estimates of phage-induced mortality in marine bacteria: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marine bacteriophage development from one-step growth experiments [J]. Microb. Ecol., 1993, 25(2): 161-182.

[12] Steward, G. F., Wikner, J., Cochlan, W. P., Smith, D. C., and Azam, F. Estimation of virus production in the sea: 2. Field results [J]. Mar. Microb. Food Webs., 1992a, 6(2): 79-90.

[13] Wilhelm, S.W., Brigden, S.M., and Suttle, C.A. A dilution technique for 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viral production: a comparison in stratified and tidally mixed coastal waters [J]. Microb. Ecol., 2002, 43(1): 168-173.

[14] Chen F., Suttle C.A., Short S.M. Genetic diversity in marine algal virus communities as revealed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polymerase gene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6, 62: 2869-2874.

[15] Fuller N.J., Wilson, W.H., Joint, I., Mann, N.H. Occurrence of a sequence in marine cyanophages similar to that of T4 g20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CR-base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8, 64: 2051-2060.

[16] Culley, A.I., Steward, G.F. New genera of RNA viruses in subtropical seawater, inferred from polymerase gene sequence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7, 73: 5937-5944.

[17] Weinbauer M.G. Ecology of prokaryotic viruses [J]. FEMS Microbiol. Rev., 2004, 28, 127-181.

[18] Wommack, K.E., Ravel, J., Hill, R.T. and Colwell, R.R. Hybridization analysis of Chesapeake Bay virioplankton.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9, 65: 241-250.

篇(5)

大熊猫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生物,因顽强繁衍至今而被称为地球上的“活化石”,也成为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战线的旗舰和标志。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标志和“旗舰”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不仅是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域,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的典型区域,是自然景观、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最终获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大熊猫专家认为,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中国四川省境内的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地跨成都市所辖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雅安市所辖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汶川县、小金县、理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辖康定县等12个县或县级市。

自然保护区(共7处)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宝兴县境内,成立于1975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小金县境内,成立于1996年,主要保护野生动物及高山生态系统。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全县境内,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牛羚等珍稀动物。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位于芦山县和大邑县境内,成立于199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位于康定县境内,成立于1995年,主要保护珍稀动物及生态环境。

草坡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成立于2000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生态环境。

风景名胜区(共9处)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成立于1982年。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邛崃市境内,成立于1989年。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小金县境内,成立于1994年。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邑县境内,成立于1994年。

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崇州市境内,成立于1986年。

夹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宝兴县境内,成立于1995年。

米亚罗风景名胜区:位于理县境内,成立于1995年。

篇(6)

【关键词】ArcEngine 生态服务价值 渤海海岸带 模型构建

GIS应用系统在陆地上的使用已经日渐成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广泛。针对海洋信息复杂性、多边形、动态性等特点,已有的陆地生态GIS系统不能够单纯的套用在海洋GIS领域上,所以面向海洋GIS的发展应该有独特之处。GIS技术的发展迎合了区域性海洋生态数据的地理特征,为海洋生态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从简单的数据查询、现状制图、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与分析的应用。本文以ArcEngine开发平台为研究基础,重点是对渤海海岸带信息的管理,数据的显示与分析等应用系统的开发。

一、基于组件技术的GIS开发

(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空间数据库组成的,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建模和显示功能,并可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信息系统。[1]GIS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公共设施管理、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GIS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专业的应用模型。由于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GIS软件平台提供的基本处理和分析功能已经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以,用户可以根据各类模型的需求,开发基于组件技术的各种GIS应用系统。

(二)组件式GIS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统的GIS在功能上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系统开发属于独立封闭的开发系统,阻碍了GIS的发展。为解决传统GIS面临的各种瓶颈,厂家开始提供组件由用户自己开发所需要的系统。这种组件式的GIS是基于组件技术开发的GIS系统,是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在GIS上的应用。组件式GIS的思想是把GIS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空间,每个空间完成不同的功能。与传统的GIS相比,组件式GIS具有如下的优点:

1.不需要专门的GIS语言,开发便捷:传统的GIS在开发上都提供了独立的二次开发语言,如ArcInfo的AML、MapInfo的MapBasic等,但对于GIS的基础软件开发者来讲存在着语言学习上的负担,但是组件式GIS只需要熟悉基于是Windows平台的通用开发环境以及GIS各个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2.小巧灵活、性价比高、周期短:由于传统GIS结构相对封闭,开发难度较大。组件式GIS开发完全封装了GIS的全部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需控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者的经济负担,并且使得系统表现得小巧灵活。

(三)ArcEngine二次开发

ArcEngine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用于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平台,是基于Microsoft的COM技术开发的一套COM组件产品。ArcEngine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基于组件技术开发,可以用于大量开发框架中,对于ARCGIS所提供的功能,ArcEngine都能够实现。它能够提供一套符号库系统,通过这套系统,用户可以制定所需要的地图符号和专题符号。ArcEngine有强大的数据编辑组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组件对数据进行修改。此外,ArcEngine还有丰富的空间分析组件,例如:空间查询、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

二、生态服务价值数据库的建立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环渤海区域及渤海海域,以GIS技术为手段,按照生态分类的一级学科进行环渤海区域的生态分类,并且在分析渤海海洋经济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海洋区划。

(二)数据库建立流程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思想。海洋数据信息量大而且复杂多变,目前使用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DBMS)缺乏空间实体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的查询功能,无法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本文研究的渤海海区服务价值系统是以ArcEngine为开发平台和C#为二次开发语言,框架底层选用先进的。面向管理和决策层的实用地理信息系统. 它能比较全面地收集管理渤海海域信息,直观地显示、查询、统计和分析信息的结果;并结合遥感(R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调查海洋环境现状并进行评价为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四)系统实现

1.系统的功能。渤海海岸带生态价值服务系统主要是为从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人员提供海洋数据的浏览和查询,管理分析以及评价。系统的主要基本的功能,包括:文件导入、图层控制、地图浏览、地图编辑、图层查询、专题地图的制作、空间查询、模型计算等。

2.地图浏览与编辑功能。常规操作。包括点选、放大、缩小、自由缩放、漫游、全图显示、地图刷新、图层控制、背景设置、手工标注、清除手工标注、鹰眼、图例等功能。

3.查询功能。双向查询。通过属性查询按钮, 任意选择图层空间对象, 以列表形式显示该对象的属性信息,也可以通过属性匹配查询对应的空间对象, 即条件查询, 所查空间对象高亮显示。专题图显示。通过专题图配置工具, 将图层空间数据与数据库属性数据进行绑定, 并对相关在地图上直观地将评价结果显示出来。可以直接输出, 并有制图功能。

GIS 系统中既包括空间数据,又包括与其相关联的属性数据。可以通过属性数据查找空间数据,反过来也可以通过空间数据查找属性数据,还可通过一个空间数据查找另外的空间数据,甚至还可用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来进行复杂限制条件的查询

篇(7)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要知识点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