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9 15:0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教育随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篇(1)

认真执行体艺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五认真”和全面提高音乐教师业余素质为重点,抓实,抓好音乐教育工作,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以进一步提升我校音乐工作质量。全面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为提升本校的体艺活动品位出力。

具体工作:

1、本学期全体音乐教师将认真学习,研究,探索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落实,注重儿童哲学思想的渗透与提升。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对音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教师多交流,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多写教学随笔。改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切实担当起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重任。

2、以课堂教学五认真严格要求各音乐教师。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是知识要正确,教学内容要精讲精练,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音乐教师带好各兴趣小组

4、音乐教研活动安排:

1、xxxx、9调整各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2、xxxx、10开始常规音乐工作。

篇(2)

针对以上所述,要改变这种音乐教学的窘态,就要重视音乐“双基”教学,重视“四大领域”的均衡发展。音乐课在初中学段为每周一节,授课周期长,给音乐教学的持续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前提下,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做好两件事:一要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音乐的“双基”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定的“双基”积累,音乐学习、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双基”学习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的,所以音乐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音乐课堂进行“双基”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作品相结合。例如,在学唱《阳关三叠》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声调式。结合作品感受音乐力度变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等等。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感受音乐知识在音乐作品中的实践应用,并起到提高学生表现音乐能力的作用。“双基”教学应该是滚动循环式的,只有引领学生不断的学与练,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

(二)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校中,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中学生是否有情感的认同,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变成他们乐于去接受的?如何把他们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纵观世界上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等,它们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关注音乐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质量,创造出许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体系。在音乐课堂上灵活的运用、借鉴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在二声部合唱歌曲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柯达伊手势学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很多,而且在二声部合唱练习过程中,两个声部的音准更为准确、稳定。歌曲中的节奏,我尝试借鉴柯达伊教学中的一些节奏游戏去解决,学生同样表现的兴趣盎然。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受课时安排影响,音乐课课时少,间隔周期长,从而导致学生对作品只能“初步了解”,并存在记忆断层。其实通过我们自己的体验可以感受到,要想真正了解并体验到作品的内涵,需要经过反复的聆听。而音乐课上能做到的只有初步聆听和初步的引领体验。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有做音乐笔记的习惯。笔记内容分三类:一是对音乐知识的归纳记录;二是自己对所学作品的感受随笔;三是按老师要求搜集资料的整理。通过要求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初步的信息储备,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学生自主吸收的这些信息更能够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对作曲家的生平、音乐作品创作背景、音乐创作手法及特点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的重点,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篇(3)

关键词:丰子恺;儿童;漫画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9-01

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他兴味昂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观剧者”,观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在画儿童的时候,丰子恺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仁爱的父亲和宽厚的长者。

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一、丰子恺的儿童绘画

《阿宝赤膊》(图1)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丰子恺第一个女儿,大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

这女孩大约才三岁吧,可已经懂得害羞。妈妈为她洗完澡,在她的下身套上一条小裙子,便忙着去收拾脚盆了。她打着赤膊,还没有穿衣服,不由得双手交叉在胸前,怕人看她的上身。她是谁?她就是阿宝.

你看,她没有脸。难怪有人写文章戏称“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父亲作漫画,时常是意到笔不到。别看孩子的头只画一绺头发,头发下面一片空白,可是看上去却同有脸一样,我们甚至还可以想像出她的表情来呢!如果你想用笔去补画一张小脸,把眉、眼、鼻、嘴都画出来,请你试试看,你就会觉得画出来反而不好,还是空着更美!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这是“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

《瞻瞻底车(二)脚踏车》(图2)

这是丰子恺广为流传的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华瞻。面中,年幼的瞻瞻一手拿一个蒲扇,一个骑在胯下,一个立在双腿前面,就好像骑着一辆脚踏车,表现出了很强的想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礼堂上就悬挂着这张画片 。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图3)

画中的人物体态自然,感情丰富,充满母子之爱和人间真情。由此可见画家的心地善良、情感纯真和对儿童心理的了解。画家有多方面的修养,艺术创作是其心血的凝聚。寥寥数笔,真实而传情,看后使人感动,以教导和感化的方法,打动读者的心弦。

二、从文学角度

《缘缘堂随笔》的作者丰子恺先生,把孩子放到“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他创作的叙事方式是初始融入孩子们进行沟通,当孩子们心情放松时,静静走上讲台谈自己的体悟,引起孩子们的警醒。

篇(4)

1988年,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郊区的一所职业中专的幼师班任教。但没过多久,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方便,我调进城里教小学。从教大孩子改教小孩子,巨大的落差让我很不适应,半年多中午都吃不下饭。孩子们唧唧喳喳,闹得我头疼。

我趁课余时间钻进学校的阅览室,躲个清静。阅读室在当年英国人盖的小楼的地下室里,很阴暗,借着窗外斑驳的阳光,我一本本翻着藏书,饶有兴致地看灰尘在太阳的光影下曼妙地舞蹈,像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打到荧屏的光柱。看够了,再翻书。找到了一本很陈旧的书——《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师范时学教育学就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但没有读过他的书,我心想,翻一下吧。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一看这些题目就诗意沛然。再看文字:“学习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书中的这些文字让我兴趣盎然。“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天哪!这话如同照进我心空的斑斓阳光,猛然唤醒了我的灵魂。我开始仔细地读这本书,才发现很多教学上的困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很多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的源头都在这里,只是旧酒换了新瓶。我马上去书店为自己买了本《给教师的建议》,放在案头,经常翻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都会怦然心动。真的如歌中唱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再以后,我开始学着在教育博客上写教育日记,参照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怎样写教育日记》,刚开始写文笔生涩、凝重,我迫切地去找教育经典的书来读。《教育漫话》《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夏山学校》《陶行知名篇》等书都是那时开始读的,这些“补钙”的书如陈年佳酿,需要静心品味,真有醍醐灌顶之效。经典书目慢慢地读得多了,我的随笔写起来也驾轻就熟,还有了变成铅字的喜悦,出书的梦想也接连实现了。

马太福音上说过: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如果把教育真谛比做永生,那么唤醒我灵魂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我阅读必须经过的那道窄门。

别把孩子培育“乖乖兔”

前一阵我迷上了读台湾同行写的教育随笔,《希望教室》《种子学苑手记》《好老师在这里》《没有围墙的学校》《一闪一闪亮晶晶》等让我读得如沐春风,台湾同行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是那样情真意切,鲜活生动。他们还在书中深度探讨回到教育的原点,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的方式、方法。

其中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觉得沉重,我读出了自己的悲哀——原来我就是一个乖孩子。从小我就因为想争得父母的宠爱而好好学习,用每次考第一名来赢得他们的喜欢;工作后也一直是个循规蹈矩的老师,疲于应付、迎合领导、家长的各种要求和喜好,有时都没有了自我。这样反思自己,我觉得很伤感。

朋友的女儿源尘曾经创作一幅漫画《兔子老师的爱好》,获得第六届“回澜杯”全国中小学漫画二等奖。画的主题便是:老师是长耳朵的兔子,所以要把猴子、猪、老鼠,全部教育成兔子,全都揪出了长耳朵。这画出自一个孩子之手,令人震撼!在这样聪慧的孩子眼里,我们有些老师就如兔子老师一样,“千辛万苦”把不同个性的孩子全都培育成了“乖乖兔”。

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在培育“乖乖兔”?我心里确实有一个乖孩子的幻影。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无论情商和智商;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上课都能随着我的思路走,强制他们朝着我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仍不肯放松要求。孩子累,自己更累。

蓦地想起瑞典的童话外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那个著名的童话形象——长袜子皮皮,一个典型的“不乖的孩子”。她长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海盗,她古灵精怪、特立独行,不爱上学,敢和警察开玩笑,甚至还会为了拯救男生去打架,和蟒蛇搏斗。

掩卷长思,我应该向林格伦学习。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不用古板的教育体制、规则去干涉孩子们的生活,而是创造出颠覆传统的形象,打破常规,解放儿童,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让孩子们能拥有自由的天性。我要放弃心目中理想孩子的幻影,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我要让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专属于他的应世智慧,最终做命运的主人。

半帘明月半床书

记得2008年初,拜读着《中国教育报》评出的十大读书人物的读书感言,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虚度年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凌晨三点到书房里拿出读书笔记,把这些读书感言认认真真地抄在笔记本上,把他们读过的书目都详细罗列下来,才发现只有极少部分自己读过,大部分都没有读。

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读书目标,许下一个心愿: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那些教育大家的理论精髓书。十大读书人物的读书感言如蝴蝶效应引发了我读书的风暴。

我请北京的朋友帮我在王府井图书大厦买了近两千元的教育书籍和一些经典文学书籍。后来我学会了网上购书,更方便。我家的两个书柜都满满的,床头、沙发等也堆满了书。老公戏称这是半帘明月半床书,娶了个书女做老婆。

教师应该像蜜蜂一样,要多从不同的花间采蜜,我们不能只看教育类的书。因为读书提升自我是个“慢”过程,需要积淀,需要在读中反思,需要多读、博读,盐在汤中嘛。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灰谷健次郎的《兔之眼》,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读铁凝的小说《一千张糖纸》,我更是反思良多。小说描述了表姑对两个童稚女孩的欺骗,竟使一个天真的孩童受到了最深重的伤害,以至于在长大后见了“欺骗”而联想到的代名词竟然就是“表姑”。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四句话:“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指责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因为欺骗是最深的伤害!”联想到自己听过的音乐优质课,有很多同行为了课堂设计的需要,给孩子开了一些“空头支票”,说了一些善意的谎言。为此,我写了杂文《童心勿欺》发在《中国音乐教育》上,以期引导同行反思在教育生活中对待孩子的诚信问题。

其实,不管是闲适性阅读,还是功利性阅读,只要读起来,就会开卷有益。读书写作让我的人生平添了一些沉甸甸的收获——近几年我共写了一百余万字,在教育报刊发表了五百余篇文章,出版了三本专著。

有人说,40岁以前的容颜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的容颜是自己给的。人到中年,我愈发觉得外表的装扮已经不是最重要,读书才是保持美丽的秘方。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也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做一件让世界美丽的事情

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喜欢课间小憩时给我的孩子们读书,我深深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童年是一生的根基与核心——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岁月被记录在年轮的最核心处。童年时代赋予的东西,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让孩子的生命底色健康和美丽。我读过《朗读手册》,书的封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都能自豪地说:“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有许多读书给我听的老师。”

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故事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庆祝他们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为他们推荐一本书,再请他们推荐给别的小伙伴自己觉得最棒的书;课间小憩时,我喜欢给他们讲经典的童话和绘本。我们分享过《住在蔷薇别墅里的小老鼠》《小王子》《夏洛的网》《阁楼上的光》《吹小号的天鹅》《我有友情要出租》《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种子》《花婆婆》《犟龟》等很多经典故事。

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