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9 10:40: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

篇(1)

关键词:云计算 网络课堂 交互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正强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网络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采用,其增长速度超过面授课堂。网络教育异军突起,呈爆炸式增长。我国网络教育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海外上市的几大教育机构无一不设有网络课堂。

一、 现代化网络课堂建设要求

网络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采用图像、声音、图形、文字等形式的信息资源来展现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课堂相比传统课堂而言,对于学生,网络课堂具有平等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网络课堂具有开放性特征,更利于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对于教育机构,网络课堂具有共享性,更利于教学资源的整理。因此,网络课堂已是远程课程培训机构较多采用的一种授课形式,但网络课堂还不能真正取代传统课堂。目前,网络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授课模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环境单调,只见授课教师和黑板,偶尔出现几个学生的背影;课堂互动环节缺乏。

我们国家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对于精品课程建议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展现。网络课堂要建设成网络精品课程,不仅需要课堂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化,还应该为学生还原一个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并具备学习过程管理的功能。

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

(一)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简单的说,云计算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只要向“云”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资源。

(二) 云计算应用于网络课堂

云计算具有对用户的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资源共享,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的特点。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正悄然兴起。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网络课堂用户带来不同一般的体验。

1.个性化教学环境

作为网络课堂建设者的机构和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向“云”订制学习计划,索取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协作交互式平台

基于“云”的实时协作,网络课堂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这时的网络课堂好比一个协作交互式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画面进行直接交流,营造出一种虚拟课堂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主体参与深度有所提升。

3.可控制教学进程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依托云学习服务功能,不仅能够按计划开展教学,还能够为学习者记录其学习过程及成果,课程进程可以个性化选择,变得灵活可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来调整课程学时,即可做到因材施教。

(三) 云计算应用于网络课堂的意义

在网络课堂中引入云计算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上述新奇的用户体验。云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教学要素,可以解决教育机构优秀教师匮乏及师资配置良莠不齐的问题。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降低了教师对教学设备的要求,也降低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以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其所提供的教学交互协作平台,具有开发性,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三、结论

在国家政策扶植和高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育板块是目前教育行业各细分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云计算的应用能够为网络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便利,提升教学效果,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将成为网络课堂蓬勃发展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赵兰香, 孙贵珍. “网络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4).

[2]李雯雯,徐柏军. 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初探. 文艺生活,2012,1.

篇(2)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 英语听力教学 课程质量 教学评估

1.发展网络自主英语听力课堂的目的

随着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普及,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之一。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负责态度的教学理念,我校英语本科专业的《英语视听》课程在巩固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特别创建了网络自主英语听力课堂。该课堂以网络多媒体应用为基础,旨在形成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听力教学平台,进而探寻一些解决当前英语听力教学所面对的难点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作为听力教学研究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和探索,如何体现网络课堂的特色,进而充分发挥其效用是该课堂创建以后任课教师所面对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考察网络自主听力课堂一系列特征的基础上,对进行网络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特征考察

2.1发展阶段

网络自主听力课堂可以视为听力教学的“第二课堂”,具有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基本属性,从课程设置(Curriculum design)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三个阶段的划分来描述自主听力课堂的发展过程。

(1)发展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是在权衡传统课堂听力教学得与失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通讯与信息共享的条件,把学生在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期望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此阶段可称之为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抽象的预期(Intended)阶段。

(2)在预期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继而是具体的实现(Implemented)阶段:教师把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及其他客观条件而无法充分展开的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及相关辅助文字资料的形式到网络课堂上,进而布置相关的课外听力练习内容、背景资料阅读等。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的时间、场所及进度等,并通过在线反馈的机制使教师得以把握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3)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后,网络课堂进入了最后的成果(Attained)阶段: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生在听力技能上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步与提高,尚且存在着哪些困难与不足,进而了解他们对于网络课堂的评价如何,是否有兴趣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以后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2.2质量标准

一般说来,通过外语听力获取信息的过程受到记忆力、心理、语言和文化背景、上下文联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某项调查统计显示,当前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词汇量不足、语速跟不上、听力训练策略的欠缺、缺乏足够的听力资料等方面。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都是当前传统课堂听力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所在,尤其是在当前传统听力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整体教学与学生水平差别难以兼顾的情况下。

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创建,被寄希望于寻找到一些克服上述难点问题的途径,其最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如何,可以从课程设置的角度,通过有用性(Validity)、实际性(Practicalit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有用性可以视为与传统课堂的互为强化的效果,联系传统课堂而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际性来自于网络课堂的内容,如网络课件的组织与安排能从最大程度上达到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有效性则体现在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方式的接受和认可,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明确了质量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如何保证网络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3.进行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效用

3.1课程评估的概念

课程评估(Curriculum evaluation)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其基本概念是指对于课程的内在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化调查与研究。“系统化”意味着评估过程须考虑到课程内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调查与研究”则是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收集与课程相关而又有效的事实依据并加以分析。

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对被控对象最终输出或中间状态的信息进行采集,经过分析处理,进而反馈至控制者的过程或环节。在教学评估中,控制者的角色往往由教师充当。传统形式上的课堂教学一般遵循着“集体授课学生练习评估反馈”这样的基本教学流程,教学双方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进行交流,评估的应用使得师生双方能够传达各自对于课程传授过程中的看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3.2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存在物理空间上的教室进行集中授课,因此教与学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此外,网络课堂内容的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同时发生,学生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先后之分,所以教与学在时间上也是分离的。这种时空上的分离机制在给予师生双方较大的安排灵活度的同时,也对如何确保网络听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联系课程评估的基本效用,有必要将教学评估的概念引入到自主听力课堂的教学体系中来。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进行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实际上源于上文中对该课堂预期阶段及其质量标准的认识,即建立起一个联系于传统课堂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平台。在缺少了教学评估环节的网络自主听力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或反馈意见无从体现,以致于网络课堂可能演变成为教师布置练习的一个单向渠道而已;或者这些信息只有待到传统课堂上反馈至任课教师,彼时时效性已经被大大打了折扣,这些情形都有悖于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设置的初衷。

由此看来,教学评估的环节对于营造一个具有实效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的平台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看似较抽象,然而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已使得该机制的实现是切实可行的。

4.面向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教学评估方法及途径

4.1评估方法

当前,面向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估方法可主要划分为终结性(Summative)与形成性(Formative)两种。终结性评估通常执行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以后,以提供对于教学成果的最终评价,譬如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尚存哪些不足等,这些总结性结论的获得使得对课程质量的把握成为可能。由于不同的教学活动时间跨度存在差别,在某些情况下等待最终结果的出现再进行评估可能为时已晚甚至会比较困难,于是产生了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形成性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它能够提供关于教学进展的状态信息,譬如教学计划是否安排得当,学生是否跟得上进度,能否及时巩固消化学习内容等,这些同步的信息可以作为及时调整教学的依据和参考,最大可能地保证教学在预期的轨道上进行并达到满意的教学质量。作一个简单的比喻,在饭店里,顾客的品尝行为是终结性评估,而厨师的品尝则是形成性的。

对于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而言,采用何种评估方法取决于评估的目的,以及教学所处的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后,如果意图了解学生在听力方法和技能方面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和提高,是否愿意继续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发起终结性的评估,听取学生们的最终评价。正面的评价将成为继续巩固发展网络听力课堂的实践依据;对于不足或欠缺之处,则成为未来改善的参照点。

如果对网络听力课堂的评估着眼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及时解决,则适合采用形成性评估,即表现在评估与网络课堂发展的紧密结合。比如在创建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初始阶段,学生对于在线听力练习的内容或安排方式提出了意见,经过分析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作出调整,由此,学生通过参与形成性的评估活动作出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判断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培养和发挥,这也契合了发展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主旨。

4.2评估手段

虽然在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但是在具体评估手段的选择上却往往类似甚至相通,其中主要包括:问卷调查(Survey)、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试验(Experiment)及访谈(Interview)等。

网络平台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评估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由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转变成了网络课堂中的人机交互,评估的时效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自主选择听力学习资源和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留言板系统(BBS)提问与回答、在线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的途径评估反馈各自学习的成效,参与课堂的建设和改进,进而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愈发宽松和高效的学习氛围。

5.总结与展望

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情景性、系统性、自由性及趣味性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模式成为可能,人机互动和教学互动的存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估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保证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更能起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效果。

作为我校众多网络课堂之一的自主英语听力教学自实践以来,陆续了丰富的听力学习资源,不仅得到了学生的主动广泛参与,而且收到了许多关于课程内容组织和安排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成为了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理论及实践探索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后续的研究工作将围绕基于网络的具体评估实现手段及途径展开,也希望此项研究工作能为其他外语类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Bloom,B.S.,Hastings,J.T.,& Madaus,G.F.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New York:McGraw-Hill,1971.

[2]Goodlad,J.I.,Klein,M.F.,&Tye,K.A.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y.In J.I.Goodlad and Associates (Eds.),Curriculum Inquiry: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pp.43-76).New York:McGraw-Hill,1979.

[3]Guskey,T.R.New Perspectives on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hington,D.C.:ERIC,1999.

[4]Nieeven,puter Support for Curriculum Developers: A Study on the Potential of Computer Support in the Domain of Form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Enschede: University of Twente,1997.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Harper Collins,1990.

[6]Zhao,Qian.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China.Master Thesis.Enschede:University of Twente.

[7]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篇(3)

关键词:“会计教学资源网络云学习平台”、“共享资源库平台”、“网络课堂教学平台”、“练考中心平台”、“4A”、“SSO”

引 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信息网络不仅涉及面广、影响大和需求广阔,而且还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迅猛的前沿领域,其产品应用与需求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设可共享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库,实现不同区域的院校与知名企业的强强联合,满足多层次和多用户的需求,推动全国各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的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我校会计专业研究并建立“会计教学资源网络云学习平台”,旨在打造一个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教学,学生可在课后、家庭、寝室完成会计课程的预习、温习。

“会计教学资源网络云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共享资源库平台、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及练考中心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并配备资源管理系统、资源查询系统、教师角色应用接口和学生角色应用接口这几大部分构成。公共资源数据库内的数据因其粒度与构成方式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资源、2)集成单元 3)课件。

一、建设目标

“会计教学资源网络云学习平台”的建设将达到以下目标:①通过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订制开发适合学校会计课程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系统平台框架。该平台既具备专业性、特色性,同时兼顾通用性、灵活性。平台建立“云学习”概念,将现有会计系已有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实训软件、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试题库等的资源。②在教学资源系统平台框架建设完毕,积极组织以上四门课程的专业老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丰富。其中包括基本资源的建设和拓展资源的建设。③建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打造“可视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多媒体动画、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试听资料和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多媒体环境中,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中”探索、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④ 将传统的教学课堂移植到“网络课堂”,打造丰富的教学课堂资源,便于学生课余时间回顾、温习课堂知识,实现及时有效的师生互动;同时便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会计专业知识。⑤打造丰富、便捷,与教学完全同步的“练考中心”,教师可在练考中心中按授课进程布置课后作业、练习,也可安排期中、期末、单元测试,开启网络考试模式。

二、总体建设方案

“会计教学资源网络云学习平台”建设主要分五个内容进行开展:(1) 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2)共享资源系统平台建设开发;(3)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发、搭建;(4) 练考平台中心开发、搭建;(5)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

三、方案详述

(一)资源门户开发。本门户网是通往其他功能模块的入口。主要用来展示与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相关的网络课程、新闻与通知等,同时也可呈现系统内的优秀资源,为老师和学生的使用提供指导。前台展示平台对所有用户开放,可以随意浏览、注册、登录、注销教学资源平台门户、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库、个人空间。

(二)共享资源库。共享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子库、专业课程、交流论坛、在线答疑、常见问题等内容,主要帮助了解新闻、最新资源、热点资源、资源搜索、资源库数量统计。

(三)名师空间。创建了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在这里进行自己资源的上传、下载,教学任务的安排、提醒,并设置有留言板,可供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及时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此展现。

(四)后台管理。后台管理便于教师、管理员进行后台操作、维护,包括资源类型的定义、维护,教师、学生、管理员初始数据的设置,角色创建、分配、权限的设置等相关基础参数设置等。

(五)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帮助教师开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按照自己授课需求创建网络课堂,上传网络课堂的教学资源,如大纲、教案、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等,学生通过查询申请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并在线跟老师互动解疑、完成课后作业、试题,完成课堂知识的掌握。

(六)练习和考试中心。分为教师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教师可使用该平台进行题库创建、修改,教师可自由组卷或由系统组卷,并安排网络考试,并可对考试结果进行智能评分、总结。能以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对总结结果进行直观分析,教师可组织练习或考试模式。题库应初始化各会计基本课程的题库,系统能支持自由导入、导出题库及试卷。

(七)课程资源的建设、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的专业定制开发,主要针对教师给出的详细需求进行制作,一般分为以下类别:(1)3D动画;(2)FLASH动画;(3)图片处理;(4)专业课件制作;(5)专业视频剪辑;(6)案例库制作;(7)测试库制作;(8)习题库制作等等。具体硬件使用要求:可依托目前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建立。

四、系统功能架构

图1:系统功能架构图

会计教学资源系统平台建议采用目前通用的多层结构进行构造,其总体架构如上图所示:由网络层、数据层、中间层、应用层、展现层组成。

网络层:为系统提供网络硬件平台,是系统的物质基础。数据层: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等、提供跨平台异构分布数据资源访问及处理服务。中间层:由数据同步服务、数据展现平台、文件服务、数据访问等一系列中间件构建而成,主要是提供数据的统一访问、统一操作接口。应用层:构造会计资源系统平台框架,提供快速构建、部署应用的业务逻辑构件体系。展现层:提供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授权,实现应用整合,为用户界面构建统一展现平台。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网络学习;激励;机制

网络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来说,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更具生动性等特性。网络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能充分体现学员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时代性,网上资源的无限共享性和无冲突性等特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但是网络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缺少辅导教师面对面的评价和监督,学习的完成要靠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等。因此建立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是网络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为广大市民的学习提供服务的重要保证。

激励原本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和目标3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激励机制就是这些有效方法的一个有序集合。网上课堂的建立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了一个基本载体。如何通过这一载体可持续地引导社区居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建立网上课堂的学习激励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愿景激励

愿景是人们心中或头脑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个人愿景是个体对自己未来发展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当一个个体拥有清晰的个人愿景时,便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他去实现这个愿景,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愿景是指当一个组织有了比较一致的共同意象或景象时就可以称之为组织愿景。组织愿景一旦形成就会在组织中形成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一种无可言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创造出人与人互相关联,融为一体的感觉与体验;这种感觉与体验遍布在整个组织的全部活动之中,贯穿于整个组织活动的始终,并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贯通起来。组织的共同愿景对组织中的个体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个体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个体学习充其量只会出现被动的“适应型的学习”。

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别。课堂学习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即使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内部诱因,也能从外部获得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由于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固定的外在激励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主要依靠学习者的个体特质、个人素养来激发与维持,因此更有必要对学习者实施愿景激励。对于网络学习群体而言,个人学习愿景就是提高技能、丰富生活,完善人生。共同愿景则强调团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激发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可以通过在网上开展学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等举措来帮助学习者形成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参与活动的学习者会认真思考学习的需要和目标,从而在头脑中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景象,逐渐树立起个人学习的愿景和组织学习的共同愿景。学习口号一旦征集成功并在网上公布以后,由于这是学习者自己提出的学习口号,必将会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弘扬区域传统特色文化为实现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打下必要的思想基础。

愿景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斯洛与罗杰斯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系统论。网络学习中的个人学习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网络学习中的个人学习是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中最佳实践。网络个人学习能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网络个人学习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们实施愿景激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唤起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复苏,激发起人之潜能,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原景激励的作用。

作为现代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系统论,在网络组织学习中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网络学习中的组织学习,除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外,还渗透了系统论的指导思想。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人和事物都可以归纳在一定的系统之中,从某种意义上,组织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系统行为,系统行为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在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互动效应、连锁反应,从而有的方矢地推进愿景激励的实施。

二、兴趣激励

兴趣激励是诱发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探究的心理特点。网络学习环境的图、文、音、视等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开放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创意、高效便捷、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课件和辅导,都能给网络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极大的兴趣。但是一旦网络学习者对这些模块熟悉之后,他们的兴趣也随之慢慢减弱了。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网络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一次性地整体改变,而且还要不定期地改进网络学习环境的某一部分,以此来吸引网络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是激励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网络学习内容应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的需要,对于中心城区的白领阶层,可设置一些适合职场需要的学习内容,比如英语学习,职场技能,科技情报和专业电子期刊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则可设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课外辅导等内容,以吸引他们经常上网学习。网络学习的形式应是生动有趣的,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励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知识竞答室,测试学员在网络学到的知识,可以向通过测试的学员授予相应的称号,只要坚持学习参与测试,就可以获取从小学生一直到博士的头衔;此外,还可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设置一些弹出式礼包,里面的礼品是随机获取的,可以是金额不等的学习币,也可以是免费学习券,还可以是实物兑换券等。 

兴趣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追求本我。从弗洛伊德观点看来,兴趣就是人追求自己潜在的本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着区别与他人的自我与本我,我们实施兴趣激励,其实则就是唤起潜在的本我,从而激发起人的学习潜能。兴趣激励是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其思想内涵就是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追求潜在的本我,兴趣激励的过程,也就是追寻潜在本我的过程。兴趣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通过满足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征服感,从而充实自我,追求本我。这里既有人类无意识感知外部世界的动物属性,也包括人类主动追求对外部世界认知的社会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激励就是通过追求潜在的本我,从而达到提高对外部世界认识的目的。

三、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学习者授权,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的认可,公平、公开的奖励制度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对网络学习群体的精神激励可以包括采纳他们的建议。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智,但究竟如何激发他们,则需要动一番脑筋。实践证明,让学习参与者提建议就是一个好方法。网络学习的群体可以就网上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他们的建议;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则根据学员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对网上课堂进行定期调整。网络学习群体一旦发现他们的建议被采纳,则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精神激励还包括让网络学习者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在学习平台上开设网上展示厅,学员可以上传个人满意的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和手工艺作品等。对于作品点击率高的学员,网络平台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学员在网上开设个人展厅,集中展示某一主题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设置学员学习积分排行榜,对于积分排名在前的学员可以评选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学习之星,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于坚持学习并通过测试的学员,则分别授予从小学生到博士的头衔,。对于多次获取荣誉的网络学习者,还予以奖励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精神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各种需求是有一定层次性的。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激励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通过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即通过满足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来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精神激励正是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精神需求,从而为个人学习引来源头活水,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这就是精神激励最大的优点与特点。

四、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奖金、奖品等,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

参加网络学习的学员可以获取一定的学习积分,学员学习积分是指学员(市民)完成网络课堂的学习内容,经学习过程量化考核,从而反映个人学习成果的情况。学习积分的获得一方面通过经常登陆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则通过学习、测试和参加论坛的讨论获取学习积分。获得学习积分的同时就获取了学习币。一个学习积分可以兑换一个学习币。具体的积分获取途径如下所述:

(一)课程学习积分。每完成1学时课程学习获得1学分,单门课程最高学分不超过3分,单门课程少于1学时超过0.5学时,获得0.5学分,不足0.5学时课程不计分。课程进度为100%,完成80%进度即给学分,达不到则不给学分。

(二)课程测试积分。采用答对率进行计分,学员在完成某门课程测试或者完成某门指定测试,达到60%的答对率(即合格),就可以获得该门测试的学分,每门测试的学分设定根据具体测试内容随机设置。一般情况下为1学分。

(三)论坛讨论积分。该积分主要包括发贴、回帖等方法讨论内容。

学习币可以参加在线抽奖活动,也可以进行实物兑换。在线抽奖可以随机获取各种金额不等的奖品。50个以上的学习币起就可以参加网络课堂的在线抽奖,每参加一次抽奖要扣去10个学习币,奖品为5-100元人民币价值的奖品。年底学习币将进行归零处理,也可以按照50%比例留存到下一年度。每100个学习币可以兑换1元人民币价值的实物。网络课堂管理平台的管理者每年在预算中留出专门的经费用于物质奖励。

对于网络学习的积极分子,要定期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评选出来的学习之星,除了给予精神奖励之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给学习者颁发一些学习用品,如鼠标、键盘或者u盘等作为奖品。也可以奖励学员免费参加社区开设的收费面授课程班,还可以直接奖励奖金。这里必须阐明的一点是:在目前我国所有的成人网络学习中,物质激励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它只是精神激励的一种物化形态。网络学习中物质激励还具有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当我们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更正确地运用物质激励这个基本举措,达到促进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竞争激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其潜在心理都希望自己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积极成长,努力向前。当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与特定的竞争对象发生碰撞时,其个人的超越意识就会油然而生。不服输的竞争心理人人都有,强弱则因人而异。即使一个人的竞争心很弱,但他的心中也总会潜伏着一份竞争意识。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为网络学习群体找到或设立一个竞争的对象,让对方知道竞争对象的存在,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主动展开竞争,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竞争激励包括个人学习竞争,街道学习竞争和单位集体学习竞争等。个人学习竞争包括个人学习积分排名,获取学习之星的荣誉称号和奖励,网上展示厅的点击率,论坛的跟贴率,获取各种学位头衔,升级为志愿者等等。除了开展个人的学习竞争之外,还可以在网络课堂开设街道学习排名竞争,定期在网上公布各个街道参加网络课堂学习的总人数和总的点击率,每年都对排名在前的街道进行奖励,可以通过授予学习型街道先进集体称号并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此外,还可以开展单位集体的学习竞争,定期在网上公布各单位集体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总人数和总的点击率。对于每年排名在前的单位集体,可以授予学习型单位称号,并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重要指标等。 

竞争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用生存,不适者亡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竞争激励顺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相互竞争,从而激发起机体自身的活力,达到推进事物发展的最终目的。

竞争激励能激发各种机体自身的内在潜力,产生一种超越、战胜对手的欲望与行动,在这样一种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互相超越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产生1+1>2的互动效应,从而达到推进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竞争激励是推进网络学习重要手段,正确地把握与运用竞争激励,能有效地促进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积极性与持久性。

六、合作激励

合作激励是指力图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改善网络学习者的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网络学习的合作激励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学习者与学习者的合作;专项志愿者与学习者的合作;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与学习者的合作。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合作包括学习者之间开设的各种论坛。网络学习者可以在论坛讨论各种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者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对于跟贴较多的论坛,网络平台管理者可以将这些论坛设置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也是对学习者积极讨论的一种激励。对于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分子或者学习骨干,可以发展他们成为网络课程的专项志愿者。他们定期到网络课堂开展在线服务,志愿者在线服务每小时折算一个服务学分,计入志愿者服务学分,不足一小时的计入累积。如果志愿者每年在线服务时间未满2小时,登陆查询时,显示提醒级别为公益人士。如果已经超出2小时服务时间,显示提醒级别为热心公益人士。如果服务时间满20小时,升级为爱心大使。通过专项志愿者的在线服务,帮助网络学习者解答各种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学员和志愿者都无法解答,那么网络学习者还可以通过与网络平台管理者的合作来寻求帮助。

网络课程学习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成人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网络学习爱好者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激励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群团效应、协同说。合作激励是通过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产生一种群团效应,达到以强带弱,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根据协同说的观点,在整个合作机制的系统中,系统内部的合作与协同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个系统中,只有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才不会破坏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才可能产生有效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整个系统有序、健康的发展,才能达到系统整体推进的目的。一个系统内部如果没有合作,没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孤军突出,单打独斗其实并不是好现象,没有合作,就不能达到系统内部的相对稳定,就不能有效地推进系统的整体发展。

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生态化 ;探究式;协同进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 ecology)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 r e m i 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 u b l i 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我国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一门学科,是教育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的结果。

按照生物学的理论,生态平衡是指系统保持一种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组成、结构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协调一致,有机体与环境和谐共处。

如果网络课堂是一个池塘,那么在这个池塘里,生活的生物就是教师和学生。要保持池塘的生态平衡,首先学校构建一个和谐、愉悦的网络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即池塘的流入和流出能量要均衡。同时,作为池塘的主要生物的教师和学生就要遵守生态和平法则。即教师和学生在追求协同进化的同时,也要遵守网络生态规则,让网络课堂处于一个的动态的、开放的、有机的循环状态。

一、构建和谐、愉悦的网络教学环境

(一)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网络技术平台

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建立专门的网络课程学习网站,提供明确清晰地导航说明和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和链接功能。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张一卡通,就能在网上轻松找到所学的内容。同时,网络技术部门应及时更新页面,监管和维护网络的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提供全面、规范、多维的教学内容

针对网络教学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的学生层次,科学、规范设计教学内容。首先,课程的内容要全面,信息量要大。其次,课程内容设计要规范、合理。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演示形式,有静态的PPT、WORD说明、板书设计、教案,图片;动态的有视频、音频、动画等等。此外还应设有问题吧、留言板、讨论专区等多种交流形式,把多向演示和现场模拟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多维、开放式的网络课堂。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依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

(三)学校管理者摒弃权威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全局意识,必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有机主体,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和谐共进,学校才能长远发展。

为此,必须创造多方面有利条件,优化整合教学和服务资源,给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管理者应摒弃以往的权威理念,树立服务师生的意识。一方面积极主动征询师生关于网络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组织力量更新和研发现代先进网络技术,提高网络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管理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实行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

结合网络这种远程学习的特点,在网络教学中,要利用网络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台,最大可能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式发展。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模拟教学情境,提出假设,激发动机

网络教学是一种虚拟的教学。教师有时不“在场”。教师依据这一情形,模拟现场教学场景,再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重点内容细化,设计成几个问题,提出假设。设置问题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二)分析学生水平,确定学习目标,进行多方位演示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针对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提供多方位的内容演示。比如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尽量要模拟现场教学情境。不仅要演示重点内容的授课视频,还应配有图片、动画展示,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课后设计相应的练习。而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只需指出所掌握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展示PPT和WORD说明就可以了。而教学内容的不同,演示的形式也不同。例如,现代汉语语音这一章中,发音方法是难点。教师就必须一方面演示发音口型图片,配以关于发音方法的文字说明,同时要提供相似发音音素的图片,以进行区别。此外,还要提示相应的发音要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必须提供发音方法的视频和音频,给学生亲临现场的视听结合的直观感受,并提供相应的发音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掌握发音方法。而语法和词汇部分只要演示静态的PPT、WORD文档或者教师教案、板书,并结合练习即可。

(三)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激发灵感,开展探究性学习

尽管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教学演示方式,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就把这些常出现问题放到一个问题论坛,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要提倡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在论坛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容易思维碰撞,激发灵感,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认识。作为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关注问题论坛的内容,发现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境,教师就应适时去启发引导。比如,研究可重叠动词的范围时,学生感到一时无从下手,应该引导学生收集大量的动词重叠的例句,然后从例句中归纳、总结出可重叠的动词,让他们有一个整体的感悟和认识。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动词有什么语义方面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在相互研究讨论中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这不是最后的结论,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延伸问题。比如,名词的重叠形式,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他们和动词重叠形式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没有交叉形式,为什么?等等。教师把这些问题分别分为几个方面,给学生分工,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互相交流心得,互相借鉴方法,这样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同学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加强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增进了情感,也和谐了师生关系。

(四)建立多维、动态的、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在经过前期的探究式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要搭建动态、开放式的信息反馈平台。即要提供留言板、论坛等形式,鼓励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设计科学的网络学习评价和建议表,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评价包括对授课内容、形式设计评价以及自我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内容包括:授课内容准确性,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形式方面包括:网站点击的便利度,软件的更新度,对软件的满意度等。自我评价是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时间利用度、学习效果等。建议就是针对以上方面提出建议。教师要针对这些评价和建议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为以后的网络教与学提供经验。

(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网络远程教育可以提供给学生无限的网络资源,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但与此同时,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社会上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个体。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困境,又不能感受教师亲临现场的指导。所以,往往会出现被忽视、甚至身份疏离的迷惘,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表露出不自信,甚至极端的情绪。生态化的网络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身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分析他们的心理,积极干预。首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清晰而又耐心细致地讲解,使学生体验被重视感。其次,提供留言板、BBS、邮箱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理或情绪的减压带。而对正面言论应提出表扬,使学生获得一种被认同感。对负面的情绪或言论要及时疏导,循循善诱。用积极上进的案例教育学生,鼓励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再次,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明确的归属感。最后,教师要换位思考,聆听学生的倾诉,真切感受学生的心理压力,用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体味被信任感。

在网络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其在学习生活中流露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进行积极的干预,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和心理进行指导的时候,也能折射出自身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有目的地去更新专业知识和心理知识,学习和提高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使教师获得极大发展。

三、生态化网络教学遵守的原则

(一)平等互利原则

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的知识诉求和情感诉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网络这个教与学的场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互利共赢。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学会和学生积极沟通,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伙人。同时,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发现自身的弱点,激发双方学习和研究的动机和兴趣,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二)移情原则

所谓移情原则,按照心理学的理解,即“将心比心”。就是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包括情感、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困惑。进而要采取人性化的方法,热心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同时,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

(三)适度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遵循适度原则,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太易达不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太难,学生就难以驾驭,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其次,课程内容设计要适度。即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性不同的演示形式。内容浅显的,只需要文字说明;内容复杂难懂的,不仅要有文字说明,还要有图示,甚至动画、视频、音频等。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科学设计问题。真正做到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四、结语

本文以生态学的角度对网络教学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我们把网络课堂当做一个微观的生物池塘。在这个池塘里生活的主要物种就是教师和学生。要想让这个池塘保持生态平衡,即池塘的能量流入与流出均衡。那么,作为网络教学这一环节来说,流入的能量即是教师所提供的网络课程,以及教师的真诚和热心。流出的能量则是学生对这些网络课程内容的消化和吸收。要确保教师与学生协同进化,作为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大容量的课程内容,设计科学、规范的问题,提供多样化、动态化、开放的形式演示。尽量满足各类不同层次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包括心理方面的需求。

而作为学生,一方面在网络课堂自由汲取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互助合作的学习中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迎接新挑战。在教师和学生沟通学习中,互相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迫使双方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和提高自己,从而获得共同发展。当然,作为学校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好各部门,做好宏观管理工作,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2]钟勇为.冲突与调谐: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论——改进大学教学改革的理论构想[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篇(6)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加之我国经济结构体制不合理、教育改革滞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当代大学生就业矛盾突显。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快速增加,但社会需求减缓;培养学校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重要。

二、2010-2012年川北医学院医学生就业状况

以川北医学院2010届、2011届和2012届医学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240名毕业生做相关调研。

1.川北医学院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川北医学院医学类大学生就业特点:第一,就业地区以基层为主。三届毕业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选了县级以下的基层工作单位。这完全符合川北医学院“努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方针。

2.毕业生中未就业学生情况调查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的近三年未就业毕业生中,53%以上的人是因为就业的态度、想法问题造成未就业,有30%的毕业生因为全力投入公招、研究生考试复习准备而放弃就业,剩余13%的毕业生因为结婚等个人原因放弃就业。在这15名未就业人员当中,因为个人学习和技术能力未能实现就业的为零。

三、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建议

1.医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基础知识教育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不光有老课,也要结合当下医疗卫生行业现状,向同学们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等新情况、新问题。

2.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迂腐的“陈词滥调”,可以适当邀请医疗行业相关人士、本校毕业生等走进课程,亲身讲述自己的求职、工作经历。

3.构建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方面、多渠道、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服务。比如我校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网络课堂,该网络课堂内容覆盖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能提高、就业政策介绍等。

4.强化大学生自我评估测评等教学内容。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它对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立,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环节及其连续过程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旷宇.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探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3):309-312.

篇(7)

关键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学习模式;学习焦虑;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66-03

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因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到所学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这些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性格等。其中学习焦虑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复杂的心理现象。Horwitz等(1986)指出外语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现象。外语焦虑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以及情感。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交际畏惧、测试焦虑以及负评价恐惧。Horwitz等在“外语课堂焦虑”(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一文中设计了用以测量外语学习焦虑程度的焦虑量表,即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简称FLCAS。量表中设计了33个问题,涵盖了外语学习课堂焦虑的三个方面。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外语学习焦虑对于在传统的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学生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学习者掌心出汗,心跳加快;语音变调;站起来回答问题有‘冻僵’的感觉”(Young,1992)。在中国本科生大学英语传统教学课堂上,英语学习焦虑同样对学生习得英语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雷霄(2004)对华南理工大学2001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焦虑比较普遍地存在于这些学生当中,而且成绩差的学生焦虑比成绩好的要更严重。然而,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优秀的教师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新的计算机网络课堂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较之传统教学模式下是否会有所减轻?是否会产生出不同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新的学习焦虑?本文试图就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进行对比,以观察新的课堂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所起的作用,并使在新的课堂模式下组织教学的教师得到启示。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者为地方性重点建设“211”学校2010级和2011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人数分别为73人和70人。2010级学生为化学、木材科学专业一级起点班学生,学学英语三级课程。2011级学生为轻工、能化专业一级起点班学生,学学英语一级课程。

2.研究工具。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了顺应《课程要求》,我校大学英语改革实行“教师面授课堂+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面授的读写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语言交际的氛围和创造更多的语言交际的机会。而听说课程的学习主要由学生在网络学习系统中进行,课堂模式为每隔一周一个单元时间有教师在场的自主学习和每隔一周一个单元时间教师不在场,学生完全自主的网络学习。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参考Horwitz等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问卷题目进行改编,分别涉及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两个方面,以便进行对比分析。问卷题目量分别压缩至15题。涉及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下的焦虑问卷题目主要针对课堂上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设计;涉及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焦虑问卷题目除涵盖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外,还包括了调查新的教学模式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其他焦虑以及与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相比较的题目。全部问卷由任课教师发放,并强调务必完成有关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题目。问卷当场回收,全部有效。

二、研究结果分析

1.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McCroskey(1978)指出交际畏惧是指个人对于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其行为模式是交际回避或退缩。(王银泉、万玉书,2001)。正如许多研究已证实的一样,在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下,本研究被试学生在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都显现明显焦虑。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70名2011级新生中,有58%的学生表示在英语课堂上讲英语时,对自己感到把握不大。有40%的学生很担心在英语课堂上出错。40%的学生担心害怕会被叫起来发言。63%的学生表示在英语课堂上没有准备但不得不开口讲英语时就很惊慌。64%的学生则认为即使做了充分准备,单独发言时还是感到紧张。40%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结果汇报时总是将发言机会推给别人。而这种焦虑不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延续而有所减轻。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73名2010级(二年级)学生中,有73%的学生在自己英语课堂上讲英语把握不大。41%的学生担心害怕会被叫起来发言。59%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没有准备但不得不开口讲英语时感到很惊慌。57%的学生则认为即使做了充分准备,单独发言时还是感到紧张。53%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结果汇报时总是将发言机会推给别人。由此可见,在传统教师面授课堂上,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焦虑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上课不敢发言,讲英语担心出错,会被老师否定或被同学笑话。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于所学的知识上,无法对老师的启发做出及时的反应,无法对老师引导性的提问进行积极的思考,无法与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有效交流和发表个人见解。这种焦虑使学生缺乏自信,在课堂上失去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动力,勉强应付或尽量回避与他人用英语交际,极大妨碍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内化和输出。

2.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新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下把课堂学习交给学生自主掌控。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课程要求》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是进行任务设计、针对性指导和课堂监控。新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焦虑在新的学习模式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师面授课堂模式相比,在新的网络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下,被试学生在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的焦虑明显降低。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70名2011级新生中,有68%的学生表示,在需要录音的环节,虽然担心发音不准,但还是敢大声念出来。51%的学生表示在网络自主学习时不用担心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57%的学生表示网络自主学习时不必为课堂上要单独发言而感到紧张了。81%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自主学习时感到很放松。7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可以随意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感觉很好。54%的学生感觉上网络课比上老师面授课轻松得多。70%的学生感觉在网络系统中做测试比在老师面授课堂上做测试会轻松自如得多。50%的学生表示经常想到网络教室学习。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73名2010级(二年级)学生中也显现同样明显的焦虑下降情况。涉及两种课堂模式比较的问题,有57%的学生感觉上网络课比上老师面授课轻松得多。46%的学生感觉在网络系统中做测试比在老师面授课堂上做测试会轻松自如得多。调查结果表明,在新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更有利于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然而,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也产生出一些新的网络课堂特有的焦虑因子,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新的焦虑和不安。例如,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70名2011级新生中,有62%的学生表示,自主听力训练时听力材料中有些地方听不懂,心里很害怕。61%的学生表示,网络学习系统里学习资源很多,究竟该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感到很茫然。另有57%的学生表示,在网络系统中自主进行了听、读等语言学习训练,但效果如何心里却没底。同时,类似于传统课堂上产生的交际畏惧时有存在。如果监控教师抽查学生,让他们单独把听力材料的内容复述出来,有58%的学生表示还是会感到心跳加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的网络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从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新的学习模式又使学生产生了新的焦虑。随着网络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这一新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三、对教学的启示

新的《课程要求》提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采用课堂面授和计算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在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新模式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师有责任,并要着力于降低学生在面授课堂上的学习焦虑。针对学生的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心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在课前准备阶段对课堂教学安排要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尽量减少学生的焦虑源。例如,最为常见的英语课堂提问。郑佩芸(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提问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手段,然而问题的难易度应适当把握。本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单独被教师点名发言普遍感到紧张,害怕回答出错。鉴于此,教师不妨减少单独点名的方式,改用全班集体回答,或小组讨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课堂活动形式。学生独自站立回答问题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放低姿态,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还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讨论问题的方式,教师也参与其中,师生一起对问题畅所欲言。这种平等、友好、自由的形式更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感。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也会成为学生的课堂焦虑源。应该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评价学生,教师课前应做周全的考虑,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帮助学生降低害怕出错的焦虑的方法是,教师可对某一学生的回答先不做评价,而是多让几个学生发表见解,然后肯定一个最佳的答案。或者当学生的话语中有错,教师不要立刻打断学生纠错。而是先让学生讲完,然后用正确的表述对其错误的表达进行修正性重述。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重述中意识到自己刚才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并知道了该如何正确表达。尽管在新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在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的焦虑明显降低,但在新的特定模式下学生又产生新的学习焦虑。网络自主学习并非等同于放羊式的自由学习。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有序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上。教师要预见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因子,并着力帮助学生将学习焦虑降至最低。因此,在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下教师的导学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对所布置任务中相关材料的难点要有所预测,并予以适当的解释;对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的重点要事先提出来,并配以适当的展开训练;对网络系统中繁多的学习资料要事先进行梳理,并就如何利用好相关资源给学生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他们自主训练的成效,每次网络课结束前可让学生做几分钟的检测,以书面回答形式代替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的单独面对老师的口头复述。或是在下次教师面授课堂上,以两人对话或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听力训练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总之,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精心导学是帮助学生降低新的学习焦虑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面授课堂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等焦虑情绪。新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宽松氛围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在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方面的学习焦虑,但又使学生产生出新的焦虑。教师的作用在于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同焦虑源作出有效的应对,以帮助学生尽可能降低英语学习焦虑,从而更有效地习得英语语言。

参考文献:

[1]Horwitz,E.,M. Horwitz,& J. Cop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2]McCroskey,J. Validity of the PRCA as a Index of O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J]. Communication Monograph,1978,(45):192-203

[3]Young,D.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Perspective:Interviews with Krashen,Omaggio Hadley,Terrell,and Rardin[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2,(25):157-17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雷霄.本科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2004,(1):46-51.

[6]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7]王守仁,王海啸,等.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1.

[8]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