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7:10: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创产业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文创产业
文创产业概念一般指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与文创产业相关的领域有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园区等。由于我国文创产业出现较晚,至今国内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统一界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将文创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一
系列与文化相关联的,具有突出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较大吸引力。区块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一体的
文创产业链。
(二)设计服务
英国设计协会从一个方面对设计服务提出了定义,他们认为设计服务是为人提供有用、可用、有效率的服务以及被需要。
Birgit Mager教授对设计服务有如下概括:他除了阐述了设计服务的作用之外,提到了进行设计服务首先要从用户的方面去考虑可用性问题,其次要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考虑关于他们的可用性问题。如今,关于设计服务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其实概念、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达给我们设计者的一个对生活、对人的一个思维模式。将文创产业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是目前辽宁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一大批高端文创人才队伍,拥有一大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线品牌,孵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批文创设计相关机构和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创产业集聚区和设计服务新平台是目前辽宁文创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新趋势下辽宁文创产业与设计服务发展策略
从辽宁现状看,目前具有发展文创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 ,也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但与之成为核心产业还有很大差距。要变革当前文化产业混乱、柔弱、零散、微小的局面,就要重新规划、重新研究、重新部署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结合本地文化、经济、社会的新的发展形势,规划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任务与目标,由此,给出实施我省文创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等有效保护,助推文创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文创设计和设计服务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省市财政支持。其中涵盖对文化创意园区、文创设计服务机构、企业技术平台建设,文创设计产品开发和相关成果应用转化、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项目、企业引进的产品设计技术、创意企业专利申请的费用,创意类专利设计转化项目等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核心是协调相关机构,加大对文创企业的资金投放规模。利用市场资本进行融资。发展针对文创设计企业投资产品。
(二)着力整合创新平台 ,制定促进创意产业综合发展。
集合有效资源,提升文创产业集约化水平。重点打造与我省特点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区。通过跨专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等重组兼并的方式,做大做强国有文创企业,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很强、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创意领军企业。
(三)为人才创意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
在高端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提升本科及研究生等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由辽宁文化创意领域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和交流平台以及高校与文创企业相结合的导师团队与联合培养基地。在专向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学科设置方面,创新设立一批专业,如民族文化传承,成立创意类指导委员会,指导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学科快速发展。在创意平台建设方面,积极协同推进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一批高层级协同创新中心,支撑我省文创和设计服务领域的发展。在稀缺人才培养方面,要强调选拔一批出色人才进行国际化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及国外高层次创意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激励、用人单位激励和社会鼓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文创设计和设计服务人才激励等政策体系。
(四)壮大创意产业市场主体。
文创设计和设计服务领域的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扶持中小文创企业成长,使其成为我省文化创意设计领域里的重要支柱。同时,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文创企业跨界交流,扩大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高端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文创产品和设计服务出口。
(五)集合有效资源,提升文创产业集约化水平。
重点打造与我省特点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区。通过跨领域、跨区域、跨体制等兼并重组方式,做大做强国有文创企
业,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拥有自主知名品牌及先进技术的文创设计领军企业。
(六)积极扩大文化消费。
一是要增加文创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多角度、多样态的居民文化消费;另外要通过政府资助等方式,引导居民文化消费。
参考文献:
[1]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福建论坛, 2015(06):130-133.
2008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杭州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行动中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010年5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被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由地方战略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早在1997年,英国政府就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组,负责对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指导。以后,无论美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一例外在基础于市场需求的同时,辅以高效的政府引导。――根据本地区的区位特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文化及产业体制转型,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帮助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推进――时值杭州市荣获全球文化产业领军城市“创意示范奖”,《创意设计源》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引导专题采访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运作枢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以下简称“杭州文创办”)。
发展定位 创意天堂
《创意设计源》:一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有特色的发展,往往与这个城市能否正确并有创意地认识本地基础资源、能否以全球眼光打造出令人折服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否科学并有创意地运用相适应的手段推进其产业链的联动发展息息相关。杭州市如何认识本地资源?
《杭州文创办》:要素禀赋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的前提基础。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都以审慎的态度来认识本地资源,从而寻找杭州发展的“新蓝海”。与其他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杭州是一个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港口资源、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杭州城市的环境容量及其性质和定位,也决定了杭州不可能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重化工业。但杭州却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五大优势:
一是文化优势。杭州不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历来是文化人的向往之所、集聚之地。白居易、坡、沈括、丰子恺、黄宾虹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独有的宝贵财富与比较优势。二是人才优势。杭州不仅聚集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更拥有一大批国内外创意领军大师和专业创意人才队伍。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杭州市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45.94万人。丰富的人才资源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活力源泉。三是环境优势。古有“人间天堂”之称、现有“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杭州不仅风景优美,为创意人才提供了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而且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服务环境。优越的环境优势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市场优势。自2008年起,杭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就已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区域消费结构将呈现加快升级趋势,人们将更多地注重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杭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具有强劲的消费需求能力,而杭州自身还拥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充裕的民间资本,这些都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五是产业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010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70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1.8%,荣获“2011两岸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第三名”、“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等称号,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先发的产业优势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所以杭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举全市之力,重点发展。
《创意设计源》:怎样定位杭州的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及后续的开发手段设计?
《杭州文创办》: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这不仅是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杭州的定位,也是杭州在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后做出的抉择。
最新制定的《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4%左右,着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世界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国际休闲旅游中心和中国重要的设计研发基地,全面构建起引领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内容原创基地、设计研发基地、产品(产权)交易基地和信息基地,把杭州打造成为文化、环境、生活、创业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在后续开发手段设计方面,我们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做了整体布局,并确定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重点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五大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通过强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确保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机构设置纲举目张
《创意设计源》:作为杭州市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机构,请重点介绍一下杭州文创办在机构设置、机制改革、融资投资等方面大胆创新,服务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宝贵经验。
《杭州文创办》:杭州是国内较早成立政府职能部门、专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之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于2007年。
文创办成立的目标宗旨是进一步推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根据这一宗旨,文创办的主要职责有:拟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组织和协调推进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承担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指导、策划和组织实施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及其他全市性重大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会展、赛事和节庆活动,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外交流、合作和招商推介活动,推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建立与文化创意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
这几年,文创办通过不断摸索,搭建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的五大平台,即产业集聚平台、投资融资平台、项目引导平台、人才开发平台和展示交易平台。通过五大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文创企业“钱、房、人、市场”四个突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市文创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源》: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刚起步时,都会遇到“做什么事”和“谁来做事”的问题;工作任务明确后,文创办的具体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如何?
《杭州文创办》:确实如此。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多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新兴产业,这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由政府、企业、院校和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共同推动,并且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
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建立文创办时非常重视统筹协调能力的加强,首先建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主任,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以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旅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信息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下设市文创办。
《创意设计源》:怎样激励投资方踊跃于文化创意产业?
《杭州文创办》:一方面是发挥政府主导力,建立文创产业投融资扶持政策。如设立市文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2011年达4.11亿元;出台《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培育文创企业改制和上市融资,已有正方软件、思美传媒等10家文创企业被列为上市培育对象,其中华策影视、顺网科技、宋城旅游等5家企业已成功登陆创业板;发行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已先后推出规模6000万元的“宝石流霞”、1亿元的“满陇桂雨”,今年还将推出1亿元的集合债;组建市文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直接参与文化产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
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引导力,鼓励在杭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如与杭州银行等9家在杭金融机构签订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银行加大对文创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创产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文创办则根据一定标准给予合作银行和担保机构适当奖励与补助。2010年,签约合作银行共为杭州文创企业提供了超过45亿元的新增贷款;开展文创产业融资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在此活动的带动下,各银行先后推出了动画片版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融资性保函等多种符合文创企业特点的创新金融产品。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激励更多的投资方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源》:许多媒体报道说,“宝石流霞”和“满陇桂雨”项目是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融资领域的创新之举,请展开谈谈好吗?
《杭州文创办》:“宝石流霞”是2008年12月,由杭州市文创办、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协调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中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的第一期杭州市文创产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基金首期发行规模为6000万元,其中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出资1000万元,委托杭州财开投资集团公司代为认购,其余5000万元产品按一定比例、公开向社会资本和相关机构认购募集。按照浙江大学金融专家金雪军的观点:“‘宝石流霞’是以政府财政作为引导资金,以信托为平台,动员了财政、信贷、信托、社会资金、风险投资等资源,搭建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间四通八达的网络,既保障了政府财政引导资金的安全,又激活了社会资金。”因此被称为杭州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领域的一次创新。“宝石流霞”共为29家文创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其中有15家企业是首次获得信贷融资,有12家企业是通过自身信用获得信贷融资,有25家企业是通过非实物抵押获得信贷融资。经过一年的运营,“宝石流霞”实现了坏帐率为零的目标,贷款企业经营总体成长较快,资金使用成效明显,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银行和风险资金跟进融资。
2009年10月,第二期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顺势推出,与第一期相比,“满陇桂雨”融资成本更低,信贷额度提高,采用动态发行机制,有助于满足不同文创企业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并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风险程度的文创企业“量身定做”了多个信贷子产品,以细分信贷产品的形式优化了产品结构,满足不同个性企业的需求,扩大了受益企业群体。目前,1亿元规模的“满陇桂雨”已为全市63家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2007年,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
同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
2011年3月,杭州市在“2011两岸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评比排名中跻身第三。
新起点
作为首都北京的核心功能性产业,“十二五”的良好发展,使得首都文创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下的核心功能性产业地位提升。“十二五”时期,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与收入增幅呈现较大波动,在初期和中期增速平缓,到2014年,出现新的放量增长拐点,产业规模总量提高到新的历史水平。文创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26.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12.3%提高到2014年的13.2%。2015年1-9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文创产业增加值仍然实现了13%的增长速度。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消费驱动作用增强。“十二五”时期,创新驱动、消费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创业特征显著的软件互联网行业成为主力,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互联网行业实现收入4346.6亿元,占文创产业的39.4%,比2010年收入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消费类行业收入比重不断提高,2014年文化休闲娱乐业实现收入达到972.2亿元,占比达8.8%,比2010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艺术品交易行业实现收入973.6亿元,占比达8.8%,比201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中的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文创产业高端、高效、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特点更加鲜明,成为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的重要领域。2014年,文创产业的产业密度达到1702万元/平方公里,远高于2010年1034万/平方公里的水平。文创产业实现利润从2010年的429.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76.3亿元,年均增长22%。
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构建中的增长动力更加强劲。“十二五”时期,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北京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国家与北京市出台若干高含金量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促进政策,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消费和出口势头良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全面放量,2011年至2014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167.9亿元,2015年文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共计完成投资353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资本投资踊跃,截至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文创企业中,北京辖区达到16家,占全国同行业挂牌企业总数的43%。文化消费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从2010年的1873元增长到2014年的3164元,增幅达70%。文化贸易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文化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达41.8亿元,同比增长18.3%。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推进中集约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向核心区和拓展区集中,截至2013年,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规模以上文创单位数量、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占比全市比重均超过80%以上,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十二五”时期全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至2014年底,20个功能区内共有文创产业法人单位7.4万家,占全市文创法人单位数量的50.8%,全年实现收入9422.4亿元,占全市文创法人单位总收入的67.3%。
新形势
从国际层面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创新和创意作为经济复苏的发动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约3/4的经济体在4.0%~6.5%之间。未来一段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大战略选择,新一轮的国际贸易屏障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国家间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北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一方面,需背负起传承创新东方文化、塑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需积极参与及应对国际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将深入贯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全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力度更大。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文创产业的先导性、融合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将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导、消费贡献的主力,文创产业必将呈现逆常态速度、非常态创新、超常态融合的发展态势。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一方面,必须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对全国文化发展繁荣的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在未来全国持续推进文化大发展繁荣发展进程中,各兄弟省市也将加快其发展步伐,北京也需要积极应对国内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
从区域层面看,“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区域战略导向及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全面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在此阶段,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关键抓手和核心路径。另一方面,也要结合首都总体战略部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从产业层面看,娱乐型、智力型、发展型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未来的文化消费还将持续放量,将带动首都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供给的快速增长。同时,移动网络科技、数字交互技术、电子芯片、大数据、可穿戴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渠道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数字娱乐、移动媒体、动漫游戏、数字设计等为代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理念
未来首都文创产业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首先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强调内涵式增长与跨越式发展。处理好增量与发展的关系,走内涵式增长之路,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以文化符号价值与产业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腾退或培育、转型或升级选择的标准,整体推进产业“瘦身健体”,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模式,以人才、科技、制度等高端要素替代传统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同步实现规模的扩张与质量的提升,同步推进做大做强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产业发展跨越。
强调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引领发展。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把握导向、加强监管、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强调区内梯次分工与外部辐射扩展。推动不同主体功能区形成差异化的分工及梯次化的发展格局,在注重发挥文创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版图上,重新布局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和市场的多向流动。同时,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强调短期调整优化与长期转型升级。短期内着重于调整优化,产业领域必须有进有退、促进手段必须有增有减。长期则着重转型升级,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转型。
新战略
从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看,首都文创产业愈发需要对重点领域的发展分类促进。首当其冲的是形成文化内容领域的“北京观念”。改革创新,优化升级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内容行业。通过鼓励精品和原创制作、完善演艺服务体系,拓展文化演艺消费等手段促进文化艺术领域发展。通过深化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加快数字出版业发展、扩大版权消费等措施推进新闻出版业发展。通过鼓励市场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影视市场消费链环节等策略加快广播影视业发展。通过文化内容行业的优化升级,不断推出文化内容精品,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北京观念”。
塑造创意服务领域的“北京创意”品牌同样关键。北京需要聚焦要素,壮大广告会展、设计创意行业规模,提升创意行业服务能力。通过发展新兴广告业务、吸引行业高端要素汇、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等,提升广告会展发展能级。通过搭建设计创新平、完善设计人才体系、培育设计创意消费需求等,全面提升设计产业水平。在不断壮大广告会展、设计服务领域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基础上,打造广告会展、设计创意领域的“北京创意”、“北京设计”品牌。
在此基础上,还须确立文化交易领域的“北京价格”。着力推进拍卖行业的品牌建设,打造国际艺术品拍卖领域的“北京价格”。规范艺术品交易市场,健全交易服务体系,创新交易模式,推动艺术品交易电商化和金融化,丰富艺术品生产创作,促进艺术品的消费扩张。
进而打造形成“文化创意+”的发展格局。强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化水平。推进文化与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旅游业、都市农业、体育产业、人居环境建设的融合,结合首都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强文化创意与商业、金融、教育培训等首都优势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看,已经到了文创产业动力转换的重要节点。最直接的切入点是提升文化消费的驱动力,建立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供给体系,充分衔接文化产业供需市场,制定实施有效促进文化消费的举措,制造文化消费的“北京热点”,提升消费驱动力。
同步增强社会投资的支撑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增强社会投资推动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北京创业”模式,实现文化领域的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驱动的局面。
并加大外向市场的带动力。搭建文化贸易促进体系,建立通畅的对外贸易渠道,争取更多的文化服务贸易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做大文化服务外包市场,形成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的“北京模式”,增强外向市场带动力。
从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看,文创产业在首都的产业分布中还需要实现错位差异发展。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六区亟需提质增效。立足新时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功能定位,统筹考虑人口疏解及资源承载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提质增效,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整体战略部署,有序引导部分文化资源外迁,更新产业准入标准,严控产业增量,优化资源存量,提升发展水平。
各郊区县则应各自做大做强。立足新时期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有序承接城六区疏解资源,推动通州、顺义、大兴以及昌平、房山平原区域优化产业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推动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以及昌平、房山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功能区作为承载不同文创产业业态的载体,还有待提升能级。通过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基础,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功能区品牌塑造,创新功能区管理机制,完善功能区政策体系,加大社会服务保障,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措施,夯实基础,提升功能,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支撑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跨越。
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惠通时代广场新址、全市首个为动漫企业量身打造的专业楼宇——三间房动漫大厦、北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出版创意产业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面向传媒企业总部办公个性定制的世纪华腾总部公园、吸引传媒人才入驻的传媒精英总部基地、新型连锁式文创园区i工场……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北京文博会朝阳展团获悉,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再添六大文创基地,将新增创意空间75万平方米,吸引文化传媒企业入驻。
2009年,朝阳区在第四届北京文博会上首次建设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简称“传媒走廊”)的规划构想,仅仅过去四年多,这个区域从2009年的30个重点文创基地,到今天6个国家级园区和47个重点基地“扎堆”;从近10000家文创企业,到今天16000家文创企业集聚;从年收入694.3亿元,到2013年预计文创收入突破1600亿元,是2009年的2.3倍。“传媒走廊”以78平方公里的面积实现了北京市七分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都东部一条文化传媒产业高速前行的通衢大道正在崛起。
再添六大文创基地
随着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上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快速涌入“传媒走廊”。为顺应市场需求,朝阳区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和“腾笼换鸟”等方式,积极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丰春秋告诉记者:“传媒走廊新增的六个文创基地除了在空间区位上优势显著外,项目本身的定位也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创意性,非常适合文化传媒类企业入驻办公。”
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惠通时代广场(新址),就是在北京市民政局下属的原福利工厂基础上改建的,位于朝阳区姚家园南路,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将分期改造并陆续投入使用,目前该园区已吸引中国国际广播环球购物频道等一批文化传媒类企业入驻。园区以“人文主义的功能关怀,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自然主义的园林意境,历史主义的工业传承”为设计理念,结合文创企业的个性需求,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园林绿化、山水风光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带来一股“自然之风”,成为“传媒走廊”上又一个地标式精品文创园区。
面向文化传媒企业总部办公定制的华腾世纪总部公园,位于京通快速路四惠地铁站附近。该基地由9栋现代化写字楼组成,并在建筑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文化传媒企业的个性需求,目前一、二期总计9万平方米,主体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三期7万平方米将启动建设,主要吸引广告会展、影视传播、动漫游戏等文化传媒类总部企业入驻。
在原北京玻璃瓶厂、北京印染厂等部分厂房基础上改造的新型连锁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i工场,目前已有A、B、C、D四个创意区投入使用,在为入园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为企业搭建一系列孵化、金融、交流、推介的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北京市连锁式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一张新名片。
由北京爱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并携手龙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银行共同打造的i工场文化传媒产业“百园计划”,将利用老旧工厂房转型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未来3-5年时间预计投资10-15亿元,将建成以广告、动漫、影视、摄影、设计、新媒体等文化传媒产业为主导业态的连锁式文创品牌精品园区。
落户三间房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全市首个为动漫产业个性定制的专业楼宇——三间房动漫大厦,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乡,京通快速路南,地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核心区,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2887.25平方米。
“作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内的重点项目,动漫大厦未来将重点汇聚动漫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名企业,打造集动漫形象设计、动画制作、展览、媒体推广、传播和原创动漫版权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动漫企业总部基地。”三间房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动漫之乡”三间房自2006年提出“文化立乡”发展战略以来,全力推进以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了解,目前,三间房乡现已聚集各类文化创意企业608家,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尤其是作为主打业态的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乡域内2012年动画产量25000分钟,占全国动画产量的11.2%,北京市的50%以上。
据三间房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间房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传媒大学为智力支撑,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技术平台、动漫科技企业孵化器、动漫大厦为空间支撑,以万豪天际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集人才培养、内容原创、投资交易、内容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已然成为首都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传媒精英总部位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园东北角,紧邻朝阳路和东五环大黄庄桥,总建筑面积19400平方米,属于中国传媒大学产学研一体化重点项目。依靠中国传媒大学丰厚的师资力量和社会资源,传媒精英总部将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基地,并可将中国传媒大学的技术、学术与研究直接转化为产业和产品。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传媒精英总部的目标入驻对象为传媒领域的知名企业、中央媒体的分支机构和省级卫视的在京联络处、传媒研发机构以及传媒精英人才工作坊等。其规划定位不仅保证了传媒精英总部产业集聚效应的最大化,凸显产业发展的高端化,还能为其业务开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从而将总部打造成传媒巨头的聚集区、传媒文化的思想库、传媒成果的发散地和传媒发展的风向标。
总投资30亿元,建筑规模35万平方米的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选址南磨房乡,位于东四环和化工路交界处的原田华四公司和振兴纸箱厂区的集体产业用地,属于“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辐射区,占地面积18公顷,未来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交易额将突破500亿元,成为北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出版创意产业基地。
作为北京市出版创意产业政策的先行区,基地将通过重点打造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全力助推首都出版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将成为北京市打造出版创意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目前,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项目一期A区工程将于2014年开工建设,B区工程预计2015年启动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
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是朝阳区继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科技孵化基地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内容创新、业态先进、实力雄厚、多种出版资源繁荣发展的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将对产业基地进行产业指导和政策扶持,支持出版业相关改革政策在基地内先行先试。
未来几年,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将打造一条集原创出版产品制作、数字出版孵化、版权交易发行、出版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出版创意产业链,进一步整合首都出版创意产业市场资源,提高产业要素聚集度,吸引优秀的新闻出版项目、企业总部进驻基地,增强首都出版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预计到2015年,基地将引进200家高端出版创意及相关文化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年交易额超500亿元。
“我们相信,通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必将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的大型出版文化产品交易集聚发展区,成为国际知名的原创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基地和文化产品高端、版权交易规范、审批服务便捷、配套功能完善的科技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成为首都出版创意产业的核心承载区,积极促进和服务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南磨房乡书记郑勇满怀信心地说。
三间房动漫大厦、传媒精英总部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创产业基地的陆续投入使用,势必加速各类文化传媒资源要素向“传媒走廊”集聚,引领中国传媒产业升级发展。
全国首个年收入过千亿文创功能区
“从2009年首次建设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规划构想,仅仅过去四年多,这个区域处处弥漫着创意细胞和市场活力,已经聚集了1.6万家文化传媒类企业,2013年预计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是2009年的2.3倍,预计占到全市文创总收入的七分之一,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特征非常显著。”丰春秋说道。
据了解,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西起东二环,东至与通州区交界处,北到姚家园路,南至广渠路,东西长1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由北京CBD商务中心区、定福庄传媒文化产业区两个产业功能区构成。近年来,朝阳区围绕文化传媒核心产业,逐步完善这一区域的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打造一条从人才培养、内容原创、策划设计、节目制作、包装咨询、投资交易到内容传播的传媒产业链条和传媒产业走廊,逐步将“传媒走廊”打造成为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和中国传媒文化产业核心区,引领带动北京乃至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群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传媒产业信息传播中心、产品交易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我们的目标,是将‘传媒走廊’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信息传播枢纽。”丰春秋说。
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重点以信息的传播、交易、创意制作为核心,同时兼顾音乐、动漫、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等多元发展的模式,打造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枢纽。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CBD及东扩区将主要承担展示交易、信息采编、媒介传播以及投融资功能,是传媒产业的商务功能核心区;定福庄地区则主要承担传媒产业人才培养、内容原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制作和商务服务功能,在传媒走廊不同区域之间,实现错位、协同、融合发展的布局,营造良好的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据丰春秋介绍,在历经一年多基础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朝阳区近期相继完成《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空间规划》和《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并按照土地、空间、产业、人口、生态“五规合一”的理念,对“传媒走廊”的产业空间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体规划。“从这次规划研究成果来看,未来,在‘传媒走廊’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东四环以东的定福庄区域,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和腾笼换鸟等方式,将可新增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主要用于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将重点吸引传媒、广告会展、影视、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入驻。”
目前,“传媒走廊”区域集聚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惠通时代广场、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竞园图片产业基地、1919影视传媒产业园、718传媒产业园、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三间房动漫大厦、世纪华腾总部公园、传媒精英总部基地、东方梅地亚中心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专业楼宇;“传媒走廊”区域聚集了新闻出版、影视、广告、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超过了16000家,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200余家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传媒巨头和新闻传播机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1000余家互联网新兴媒体企业以及BBC、美联社等近200家国际知名新闻机构,是中国传媒文化机构最聚集的区域。
据了解,从2009年11月在第四届北京文博会上首次建设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规划构想以来,仅仅过去四年多,“传媒走廊”就成为全国首个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文化传媒产业功能区。“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到2015年,‘传媒走廊’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丰春秋对传媒走廊的发展充满信心。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
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传媒精英总部、华腾世纪总部基地、惠通时代广场新址、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751时尚设计广场、动漫大厦、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创功能区和基地成为本届文博会朝阳展团的展示重点。
丰春秋介绍:“希望通过系列展览展示、信息交流、项目洽谈等活动,实现‘展览展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相结合的目标,吸引更多的功能性和平台性项目落户朝阳,吸引更多的文化传媒、广告会展、软件网络、旅游休闲、影视动漫、时尚设计、艺术品交易、新媒体等类型的文化企业入驻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文博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朝阳区重点项目签约总额达147.5亿元,再现区域吸金实力。其中,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重点文创金融服务项目签约达130.5亿元。
项目主要包括与与中国民生银行共同打造“版贷通”金融服务产品,涉及签约金额20亿元;与中国平安银行签订为文创企业版权融资专项服务的合作协议,涉及金额高达80亿元;与雅昌文化集团、财富传媒集团就艺术品评估、交易及新媒体专项服务等签约额分别为10亿元和20亿元,着力于从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环节建设助推其快速、健康发展。
据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创建国内第一支“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融资基金”,为众多中小文创企业提供版权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版权评估、版权交易及版权投融资等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场的发展。
参加本次朝阳区代表团签约的还有凤凰新媒体总部基地,将落户朝阳区电子城北扩区建设发展。总部基地致力于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媒体产业,将带动朝阳区数字文化技术、互联网文化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强大的吸金实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朝阳区注册文创企业已超过4.5万家,预计全年收入突破2300亿元,而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等重点区域已成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朝阳区根据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要求,依托区域“国际化资源丰富、资本市场发达、消费市场活跃、科技实力雄厚、人才汇聚”的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繁荣文化事业、促进功能区协同发展、提升区域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呈现出“一快、二大、三高”的产业发展特点。
“一快”:发展速度快。截至目前,在朝阳工商注册的文创企业达到45000家,年均新增注册文创企业5000家;今年1-8月,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约1400亿元,预计全年收入突破2300亿元,是2005年的近5倍。尤其是以新一代移动网络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业务,同比增速达到了30%以上。
“二大”:占全市比重大、区级财力贡献大。目前,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数、收入、从业人员数等主要指标均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中,朝阳区广告会展业,艺术品交易业,旅游、休闲娱乐业、其他辅助服务业四大行业年收入排全市第一,其它5大行业也都位居前三甲,综合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1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今年1-9月,文化产业形成区级财政收入66.3亿元,约占全区总量的23%,预计全年将超过90亿元。
“三高”:发展质量高、聚集程度高、国际化水平高。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企业结构、投资结构日趋优化,驱动力量更加多元、稳固。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文化传媒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文化传媒业收入、资产、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均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量的50%以上。目前,文化企业主要聚集在奥运、CBD、电子城三大功能区。国际化特色鲜明,港澳台及外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利润、税收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47.2%、30.7%、52.2%和33.1%。
经过几年的培育与发展,朝阳区由单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而发展到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战略,通过促进相关资源与产业链的整合,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据透露,目前朝阳区已形成了以CBD为核心、以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主轴,以三环会展商务产业带、四环文化旅游产业带、五环新兴文化产业带为纽带,以奥林匹克公园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圈、大山子艺术和设计产业圈、三里屯时尚文化消费产业圈、潘家园古玩及艺术品交易产业圈、温榆河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圈、垡头休闲文化产业圈为支撑,点、线、面相结合的“一横”、“三纵”、“六圈”的产业空间布局,错位、协同、融合的集群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在营造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产业政策促进体系构建方面,几年来,朝阳区不断健全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包括园区建设、人才培养、融资担保、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专项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版权登记交易、企业上市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体系。
“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复合型产业政策体系,非常受文创企业的欢迎。几年来,朝阳区投入财政资金近10亿元,支持300余个文化项目和技术,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撬动作用。”丰春秋介绍说。
在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朝阳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业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点,提供分众式服务,打造了行政审批服务、公共技术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内容原创服务、孵化创新服务、版权保护服务、投融资服务、宣传推介服务等八个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
朝阳区已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最聚集、资源最丰富、市场最活跃、产业发展综合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区域,成为国内外文化企业落户北京的首选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涌入朝阳。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交互体验设计;体验经济;市场竞争力
1 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时期,相关经济领域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从政策层面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开辟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2006年起,江苏各地相继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与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南京为例: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GDP比重5.1%,成为全省第一个超过5%的城市,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2013年增值达450亿,占GDP5。61%。在亚太文创产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度两岸城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位列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名列第五。2014年文化产业增值已达GDP9%,全市文产企业由2012年的9678家增加到200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在国家“十一五”纲要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显然已成为突破相关经济瓶颈的新突破口,其中相应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业已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信息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以文化传播为内容与服务的创新形式构成了传统产品设计的新兴应用领域。数字交互体验式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即科技产品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新需求与增长点。
2 研究范畴
当前文创产业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市场领域中:第一,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以地方性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基本元素的再设计;第二,历史人文领域中,以地方性文化、习俗、节日等活动为主题,以此为内容,设计以民俗服务活动模式,及其活动衍生品的产品和服务设计;第三,自然、环境资源文创领域, 以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物质资源,结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现代人文主题概念所策划的文化主题活动和服务模式设计和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第四,动漫影视文化领域,以原创动漫及影视作品建立起的地方特有形象作为为商业推广元素,以此衍生出主题式的旅游资源、娱乐体验产品服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第五,文博、科技场馆、展览展示成列品的衍生文创产品及文化传播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上所列举的五个范畴在笔者《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论文中有详细表述。
由于文化因素本身的非物质属性、使其在文创产品设计表现方式上局限,而在文化内涵的表达及设计实践中,以传统的产品设计方式往往无法表达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物质层面局限于外观属性或者视觉艺术模仿创新上;而对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内涵也只停留在文化语义学层面的挖掘和产品服务实践的创新上。这并不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及互联网产业背景下的市场需要和用户的真实的体验需求。以文化内涵为体验核心的产品创新更需要借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式,重塑其文化内涵的服务性体验并以体验经济的方式提升其商业价值。
3 文创产品与体验经济
文创产品区别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价值意外,更具备情感层面的体验功能价值,满足用户的基本本能层面的需求外,更注重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情感层面甚至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例如一本相册,从使用角度来说,可以满足用户分类与存储相片的需求,而当它放满相片后对于用户来所已不仅仅是本影集这么简单了,它承载可用户不同时期的各种回忆。每一张照片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故事。由例如一杯廉价的咖啡更多认同为是消费饮品,而当出现在“星巴克”连锁店里,当用户购买消费时,出了消费饮品,更多的消费的是品牌与品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价值认同感。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即更多的是以物质产品为基本载体承载的价值认同、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民间智慧及特定背景语境等核心内容体验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创意产品的这些非物质体验特征如何变为具有价值的产品,用户可以为此心甘情愿的买单,从而创造市场价值? 举个例子,自己冲泡咖啡的成本约5元。但在经典的咖啡屋里,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亲眼看着一杯手工咖啡从磨制到冲泡,在弥漫着浓郁咖啡香味的吧台前与专业咖啡师的互动,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30元,出门前也许你会外带一些咖啡豆100元,为了自助体验一回这样的乐趣,回去后还会购买各种冲泡工具100元。这种体验你也会认为物有所值。手工咖啡体验的例子说明,一个简单的需求行为,在通过不断提升该需求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了同时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价值。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体验本身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像其他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但当我们通过一种特定的设计方法――交互设计,把体验变成产品或者产品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平台上交易时。那么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变成了经济行为。 产生了价值。 因此就有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
4 信息交互设计的竞争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背景下,用信息交互设计方法,以信息化和数字技术手段设计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是科技发展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经济模式创新,是文化产业市场提升竞争力。区别于传统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形式,其竞争能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互动参与体验的竞争力。利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法设计以体验特征为核心的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度。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加以设计,并以互动性的体验方式,让用户在过程中身心体智状态完全沉浸与满足于与文创产品提供的内涵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中,并全程参与其中。
差异化体验的竞争力,文化创意类产品的价值输出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每个用户的个性化感受,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行业背景、认知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每个用户的体验感的不可替代性,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映像化体验的竞争力,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用户留下印象深刻及记忆和映像,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数字化虚拟现实(VR)体验的主题公园之旅、一次增强现实(AR)的与文物亲密接触、通过跨平台的终端设备在家体验环球探险等,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科技驱动体验的竞争力,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用户体验的方式依据信息内容特征,分析目标用户在此特征影响下的认知与交互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具体的用户体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实现文化内涵的数字化互动体验,更加能吸引年轻用户对于非物质化文化内容的注意力,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延续及传承。
互动参与体验、差异化体验、映像化体验、科技驱动体验构成了信息交互设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的主要竞争力。这一范畴内的产品涵盖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xi文博、科技场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的解决方案、
5 设计作品实践
实例1――秦淮灯彩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1)。
南京秦淮灯彩因此也被列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东吴一直传承至今。很少人知晓其精致玲珑,粉嫩绚丽的背后所凝聚的千年间的民间智慧与民俗内涵,一盏花灯需经过劈蔑、染纸、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装等多道复杂的工序,历经一年的制作。才能成纸到灯彩的蜕变。
该作品以灯彩手工艺和互动体验,以信息交互体验设计的方式,通过数字化的记录和采集,概述了灯彩艺术的发展历史、工艺、寓意,并结合文化和民俗内涵,用户通过亲自体验操作的形式了解了灯彩从选材到制作的工艺、从历史延续关系了解了今天的各式灯样的历史传承及文化寓意及内涵。从灯彩文化了解了民俗文化及历史传承的地域性生活习俗。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找到了对灯彩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提升了体验者的兴趣,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逐渐缓解文化传承问题,以及挖掘灯彩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为灯彩手工艺提炼新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从文化价值体验的角度解决灯彩手工艺的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大众传播与代际传承的问题。增加灯彩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媒体之间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从体检经济角度,利用现在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实现一种体验式的文化的推广,除了用户对灯彩手工艺的认知以外,从而产生了市场的经济价值。为秦淮灯彩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实例2――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2)。
该设计实践以古琴的非物质文化属性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切入点,选择以“天工斫韵”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记谱发及指法技巧等非物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交互体验装置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的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该例详见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实例3 ――南都六朝汇景图(图3)。
六朝古都南京,自汉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在此建都。此外明朝、民国也建都于此。朝代的繁荣与兴衰,都留在南京这座古城的记忆中。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南壬[1]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在六朝宫阙城垣遗址挖掘原址上设计建造的,自2014 年开馆以来,展陈的核心主题就是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然而由于近两千年的侵蚀及战乱等原因,历代地面历史遗迹大多无迹可寻,可用于陈列展示的文物类实物展品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大量的具有非物质属性的历史人文内容,无法用实物的形式呈现。以数字交互展示方式更为合适。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突破陈设的局限,丰富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成为了该馆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的实际需求,笔者团队与该馆合作,实验性的尝试在分析、整合展示内容、准确定位参观者需求与行为、合理规划用户体验方式后,利用位置反馈的数字交互设计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展示内容的交互设计与设计呈现,增加了参观者与展示内容的互动体验性。
从现今所熟知的南京市区地图入手。首先看到六朝博物馆目前位置及周边情况,接着,用户通过“视窗”看到该位置古代的宫阙城墙东西角的建筑特征。地理位置重合,古今建筑比较,并与周边空间位置信息相互参照,信息之间产生关联性,会明显的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度。
移动与位置的反馈,即位移产生动态变化的位置信息,从而控制反馈。以鼠标的设计为例:操作鼠标在桌面的移动,产生距离、速度、频率等的变化,很自然会建立起与屏幕上光标位置变化的关联和隐射性,沉浸于这样的隐射关系中,进而准确操作电脑。这是在人机(HCI)关系中,所建立的基本的认知关系。基于此规则,当用户推移“视窗”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移动,“视窗”内显示虚拟地图的局部画面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会产生自然的沉浸感,建立“视窗移动到哪里,即可以看见哪里”的沉浸感。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基于用户的认知行为特点、具备很强的交互体验性,从而提升了《南都六朝绘景图》设计作品的用户体验。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即增加参观者了解六朝人文地貌内容的互动体验性。该例详见论《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为例》。
6 结语
文化产业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的一种,而信息交互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全新的交互体验产品设计思路与方法。其核心目标即是开发具有良好用户(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体验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经济时代满足用户文化精神体验需求的具体形式,是应该具备交互体验特征的产品。能够与用户或观众形成交互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文化环境设计(展览)、文创服务的创新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入的用户体参与度与良好的用户体验感,形成与用户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这有利于文化信息迅速有效的传播。
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所具有的交互与体验性,可基于信息科学与技术手段实现体验性,也可基于传统的使用方式和用户的认知行为过程实现这一体验,既自然方式的或人文背景的互动过程设计。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科技与文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户体验结合的信息设计实践研究,对于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具有创新性的。以历史文化、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为内容,加以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开发,符合文创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传统社会文化、艺术、民间智慧的传播。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方向,有利于迅速高效、大面积普及性的被广大百姓主动接受和主动消费。 通过市场行为主动的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彦.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南都六朝汇景图》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65):121-125.
[2] 刘彦.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J].工业设计,2015(12):088-089.
【关键词】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正面临从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集约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以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选择。本文试从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入手,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促进我国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n dustry Creative Economy)或译为“创造性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的关联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创意,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工艺品相关,其主导趋向是使创意市场化、产业化;数字高科技创意,与新兴的产业门类相关,其主导趋向是科技的文化化,走向内容产业市场;工业技术设计创意,与制造业各产业门类相关,其主导趋向是二、三产的融合提升,增加高附加值。
1、从产业的定位来看。创意产业的根本理念是通过“交融”促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总体服务业中,通过交融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
2、从产业的主导方式来看。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创造性取代了劳动力的简单累积,成了左右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创造性是创意产业的生命线。
3、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不断地策划市场、激发市场。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侧重基本的物质性,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和娱乐性,这种不确性使得创意产业成为风险产业。
二、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创意产业的萌芽出现在2002年。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创意事业目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限制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职业结构存在缺陷、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城市发展规划思维定势、知识产权缺有效保护、传统教育无法提供创意土壤、缺乏创意产品消费需求、创意人才流失、技术工人素质低下和发达国家制造技术壁垒等。
2、存在的主要误区。⑴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创意强调个性化,如果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只能导致事与愿违。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特征,是规模经济。即只有通过做大规模、降低成本、细化产业分工,才能提高效益;二是交叉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能够为创意的产生提供独特的发展环境,但仅形成规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意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和交叉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我国目前最缺乏的是能把自己的创意转化成多元产品、多次实现价值的意识和能力。
可见,只有将“规模经济”与“定制经济”相结合,才能从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中获取个性化价值。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只有通过政府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健全法律体系,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起互接产业链条和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交易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而不仅仅是“创意集聚化”。
⑵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技术的竞争最重要,而技术竞争的重点是产品的创造与设计。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理念,中国的产品很难赋予品牌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全球有很多畅销产品是“Made in China”,却不是“Created in China”,因为中国缺乏赖以成名的创造性设计。就其内涵来说,创意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原创,第二是创新。今天,已有一些中国企业以创新为经营理念,但大多数企业依旧在创新缺位的低端竞争中挣扎,原创性设计更是缺乏。只有革新全社会的理念,实现由制造到创造的思维跨越,中国企业才能走向“中国创造”。
⑶创意经济=创酷经济。就在中国大批创意公司高呼创意立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创酷经济将“眼球经济”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酷”俨然成了时尚发展的代名词,强烈地昭示着中国设计的觉醒。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消费人群日益个体化、行为“酷”化,创酷经济是创意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要加入这场世界“酷”战中,首先必须具备实力,包括:发展战略研究、产品制造以及市场推广费用、独具特色的创意性人力资本和技术等。从创新、创意到创酷,是创意经济的潜在发展脉络。而创意经济的发展是多元要素有机结合和支撑的结果,创酷并非简单地使创意成为时尚,创意也并非简单地进行“酷”战。创意经济作为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其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其文化内涵。因而要真正使中国变成“创意集中营”,就必须在全民中树立正确的创意意识,而不是只刮“创酷旋风”。
创意产业需要把价值创造的环节和程序完全整合为产业结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容和渠道。尽管中国的创意产业刚起步,但已出现渠道过剩、内容短缺等问题。创意产业有几个核心的链条,第一个链条就是要拥有创意资源;第二个环节就是要有创作;第三个环节是创意制作;第四个环节就是渠道,包括媒介、流通、发行、包装、演出、会展、文化场馆,这些是创意产品实现价值的场所。在这四个产业链条中,内容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意不仅是手段和工具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响应。应该赋予创意产品真正的创新内涵,而不是简单的包装上市。
三、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
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所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及发展环境等,创意产业基地的规模要有独特定位。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现分析如下。
1、政府应积极推动。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责任营造适宜产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我国应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引导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政府首先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还需给予投身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同时,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强院校专门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应是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一个产业要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政府一定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支持。
2、积极培养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制约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发。创造性的教育与开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相对于全球创意产业大国,我国的创意教育十分落后,僵化的学科体制束缚了创意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此外,创意阶层、创团队的崛起,也给新的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除了大批量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意人才以外,如何组织成熟的创意团队,最大功效地发挥团队实力和凝聚团队精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充分认识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产业的发展,有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高科技产业园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例如,韩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战略是,2001-2010年的10年期间,在全国建设1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1至2个综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官、学、研的联合协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的“集合体”。建设方针一般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国内许多地区都有自己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产业,如苏州以刺绣闻名、景德镇以瓷器知名等,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提供就业、吸引居民与观光、提高房地产价值、吸引高端人才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产品利润,促进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在特色之下,自然会有产业集群化的显现。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地方政府应该对其地区的人文、自然、产业等资源进行全盘性的调查,再由地方政府统一对外宣传。地方政府在对资源与特色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可以从宏观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发展等全方面做出规划。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金融;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02
文化产业范畴是和第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文化可以渗透到各个产业,从而提升其价值,引领潮流,带动发展。在当前全球化红利衰退形势下,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整体经济上升。当前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意同质化严重等现实矛盾。如何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快风,撑托起文化产业发展之帆,对于解决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期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成都市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年来,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表现在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占全区GDP的比重不断扩大,对地区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贡献作用越来越显著。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10.42亿,提高到2015年的约1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约19.4%。文化产业规模壮大,经济战略地位的逐步攀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1.2 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稳定发展
文化产业按行业门类主要分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两大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是最大的领域,属于锦江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据2014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锦江区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共有699家,占全区文化产业单位的73.50%,营业收入为1683亿元,占比达88.44%。而以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业设计等为主体的设计产业正加速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
1.3 文化产业新兴领域发展不断提高
工艺美术品的销售是锦江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工艺美术品销售单位达59家,营业收入达到17.2亿元,占文化创意总收的8.81%。该领域主要涉及黄金及珠宝工艺品销售。同时,锦江区是商贸区,人流、物流较为集中,文化休闲娱乐业在近几年里得到迅速发展,总体规模日益壮大,2013年文化休闲娱乐业共有单位有1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
2 成都市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经济贡献不足
与北、上、广、深的文化发达城区相比,锦江区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散、小、弱”的特点,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大的龙头企业偏少,4A广告企业数量停留在个位数。以北京朝阳区为例,共有41574家文化企业,2012年地方经济贡献达80亿元,单体企业地方贡献为19.24万元;而全区单体企业地方贡献仅为6.7万元。
2.2 品牌效应不足
从事文化创意领域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竞争力薄弱,开发模式过于单一,重点打造以商贸业和休闲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尚未对旅游纪念产品、知名品牌构建全产业链,资源有效利用率不足,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难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3 互联网金融下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3.1 解决文创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协助文创企业抵御风险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进入高速发展期,有效缓解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为文创企业融资迎来了“春天”。在互联网金融中,P2P和众筹掀起了一场新的融资模式风暴。从2013年中国网贷公司地区分布数据来看,四川省网贷公司所占比率为4.21%,相比广东(2331%)、浙江(19.66%)等地而言比较低。由于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加之政府投资力度难以维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资金缺口,就造成了锦江区文创企业难以抵抗资金断裂带来的风险。故政府应扶持P2P来扶持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在保证网贷安全性的同时,为文创企业提供P2P网贷绿色通道,以构建文化产业资金风险抵抗的防线。而众筹模式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资金的来源者不再局限于银行等渠道,而是来源于大众,开创了人人皆可成为投资人的新模式。在2015年最受欢迎的10种众筹活动中,社会事业(274%)、商业和企业(16.9%)居前两位,这比较符合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通过众筹模式,既能降低文化产业融资成本,又能降低由于投资周期长、市场前景不确定而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3.2 打造文化品牌大项目――互联网金融传播巴蜀特色创意产业文化
互联网金融具有的跨地域特点有助于传播巴蜀特色文化。无孔不入的广告等传播媒介遍布于地铁、街道、商超、通讯设备等日常生活之中。互联网中衍生的口碑效应、品牌放大镜效应,可以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巴蜀特色创意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品牌。具体而言,一是以区内各大旅游点为支撑,如三圣花乡、塔子山公园等,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来开发产品;二是利用锦江区丰富的次生文化,诸如茶馆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集传统和现代改造,赋予其新内涵;三是打造文化工艺设计品牌,结合四川传统的川绣、蜀瓷、蜀竹等手工艺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
3.3 激发文化消费需求――互联网金融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泛,对刺激文化消费需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壮大了消费者队伍。互联网金融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广大消费者能够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创新的金融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降低了消费者获得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其次,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加消费需求。互联网金融通过便利化的支付方式和消费信贷等方式,增加消费的便利性和即时性,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最后,增加消费者的财产收益,并通过财富效应扩大消费需求。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服务主要是针对收入较高人群,门槛较高;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一种低门槛、标准化并且具有规模效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财富收益,还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解决锦江区文化产业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修炼文化产业的内功。在互联网金融下,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找准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契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突出人的主体价值,多思维、全方位开发消费者的内生性需要,忽视人的价值的文化产业只能是空洞的市侩娱乐,而不是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创新,突出人的主体向度也就成了未来锦江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欧阳神州.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J].学习与探索,2014,(06):2526.
[2]孙铁柱,刘谭.“互联网思维”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0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