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52: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艺术文化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创新思维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性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世界向前发展,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而每一个领域对于创新性的人才,都十分渴求。(二)人口众多的社会分工。人口基数多,社会资源有限,创新思维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人口众多,每个人的社会价值也不同,必然会有革新者出现,推动社会再一次进步。
二、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
(一)何为东北地域文化。东北的北面是辽阔的草原,西北连着广袤的沙地以及无数的游牧民族,东北文化就是在这样独特背景的酝酿下形成了自身的一种文化形式,并在时代的带动下不断发展。(二)文化同化。东北文化有着和中国文化一样的特性,那就是同化。就拿美食为例,全国各地的美食来到东北,即便是最简单的麻辣烫,也有着不一样的创新和改革,融合当地人的口味和审美,这就是同化。自然,各个领域也都有着同化的标准,都在吸收不同的东西发展。
三、创新思维作用
(一)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要素之一,没有文化产业的推动,经济基础也必然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会导致城市的各个层面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而创新思维却能够让文化领域有着非同一般的改变,使它内部存在一个永动的机制。(二)新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在慢慢的改变,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也要不断发展,那么拥有新的观念陈述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就是必然的。而且每一个创新的思路,所带来的都将是巨大的发现,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还有史观的改变,也将是这个地方未来走向的巨大变动。(三)思维方式的改变。创新思维方式带动不仅是一个或两个的具体的变动,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改变。思维形式的改变,思维方法的变革,系统思维的变动,都将是巨大的改变,都会给东北文化领域艺术研究带来良性的改变。(四)重要性。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文化艺术研究上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四、案例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之中,已经有了许多的创新例子,给世界或者一个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一)乔布斯的苹果手机了整个世界。乔布斯即便已经离开,但是他的创新思维还有他的苹果手机却一直留在这个世界上,让人们趋之若鹜,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作用。(二)文化产业化。文化从来都不是作为一种产业营销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化成为了必然。诚然,在文化商业化的同时,却也因为经济的必然性使得它推广甚远,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三)戳出来的发明。日本一位K先生,他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给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的使用10天变成50天。由此可见任何的一种创新都会有不断地进步,而且取得进步都是巨大的。
五、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创新方式。当思维创新融入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思维模式的改变,新思路的产生,都将给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不断地前进、丰富和发展。(二)带领东北文化的变革。东北地域广阔,文化地域广博,其中的历史文化也十分的杂乱,但当新的思维模式融入,便会将不同的思路串联起来,产生新的变化。而且这也将引领东北文化的变革,朝良性的趋势发展。(三)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必然来源于人才的创造,只有培养新时代人们的创新思维,这才能够真正的给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发展。故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将是未来东北地域文化发展的方向。
六、结束语
关键词:实验室波普艺术波普广告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
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二、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
渔船的制作技艺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渔船的装饰艺术中蕴含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技艺。
(一)渔船装饰手法的独特性
作为船体结构来讲,它按照捕捞种类的不同分为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木质渔船。船型从宋代初步成形的浙江帆船型为主。如图1所示的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代表之一,其特征是船头像一只鸟。这种造型是中国舟船史上的四大名船之一“浙江鸟船”。在距今65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上出土一块象牙雕刻,上面用阴线刻着两只飞鸟拱护着中间一个火焰熊熊的火球搏击升空的画面。远古的人们认为太阳是靠神鸟作为飞升天穹的运载工具。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昇日”文化信仰融入至制造舟船的劳动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象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这种诞生于浙江沿海地区的舟船型制的鸟的造型是延伸了6500年中国舟船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渔船装饰的构图形式
渔船的装饰艺术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装饰的制作手段。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装饰纹样和雕刻花纹。这些图案,同样也被运用到渔船装饰中。主要的构图形式有折枝纹、缠枝纹、几何纹等,这些造型丰富的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渔船的装饰内容。折枝纹:以数枝花卉对称形式构图,形成交错、均衡、对称的布局,互为呼应。有的渔船装饰的折枝花构图中,有一枝大的花卉,与周围的花卉形成主次关系,十分热闹。缠枝纹:缠枝花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案,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缠枝又称穿枝,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由两个对称的缠枝方向均齐,对称的对向式和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续伸展的顺向式。以二方连续为骨骼,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在船体的装饰部位卷曲伸展。缠枝图案一般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还有牡丹与凤凰组合“凤穿牡丹”,莲花与龙组合的“缠枝龙”等纹样。这种纹样一般装饰在旧时木质船头根部位(船舷两则),或如今机动渔船驾驶台的前壁四周。渔船装饰中的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和陶瓷装饰中的造型进行构图。自然流畅的缠枝曲线,迎合着船体的造型线条,比折枝的装饰更为生动、活跃。丰富的线条加强了渔船的视觉变化,增强了装饰形体线条的节奏感,使得纹路和船体融为一体,体现了渔船装饰图案的艺术化民族风格,如图2所示。几何纹样:有回纹、工纹、三角纹样等,以长、短、横、竖线组成。有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也有连续不断的,几何纹样常用作为主体画面或者船舷两侧的边饰图案,这种装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渔船装饰的典型图案
渔船装饰图案的变化,从古到今,历代都有典型图案纹样传承下来,这些图案中,不仅有大量的太极八卦图案、还有佛教中的八吉祥、暗八仙等典型图案。八吉祥:海螺、圆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既是佛教中“八吉祥”,也是渔船装饰中的传统图案。在佛教中,海螺具有妙引吉祥之意,圆轮是圆转不息,宝伞曲复众生、白盖偏护一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瓶福具圆满、金鱼活泼洒脱、盘长是回环贯彻之象征。在渔船装饰中,一般以轮、螺、盖、伞、花、鱼、瓶的顺序排列,既有以“八吉祥”图案作为主题纹样,也用作边饰图案。暗八仙:八仙手持的法宝—宝扇、宝剑、渔鼓、玉极、葫芦、横笛、花篮、荷花,被称为暗八仙。这也是渔船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装饰过程有时用做主题纹样,有时作为边饰图案。山水图案:把繁杂的山水景物浓缩成一副画面,是今日渔船驾驶台上主要图案。从中国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绿油油的松柏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观赏性极强。
三、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大量的题材来自于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有象征、谐音、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这些在渔船的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归纳渔船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富裕的生活是穷苦劳动人民的向往。人们通过把吉祥图案融入到渔船装饰中来反映内心的愿望。如在船尾勾画牡丹花、八仙和八宝等纹样。牡丹花姹紫千红,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八仙八宝的纹样也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二)对航行顺利的祈求
旧时渔船出海讲究顺风顺水,在旗杆上、船尾等部位雕刻凤凰图案以表虔诚之心。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有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中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处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的意思。
(三)对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
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是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独特的吉祥内容。民间常在船头的正中挡浪板中画一条小鱼和鱼尾,似鱼跳跃之状,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旧时渔船尾部左右两侧,还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相传,神鱼勇猛无比,连大鲨鱼也惧之三分,故称其“猛”。凡画有“猛”的船出海,不会碰上大鲨鱼。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渔民相信鳌足能立四级,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本地的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崇敬,是渔船装饰中绘画中相当普遍的题材。
(四)对生产工具的崇敬
渔民一年四季皆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常与风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所以渔民相信船和人一样具有魂魄和情感。据《舟山博物》记载舟山船饰文化的有一奇特之处就是船有魂灵一说。船魂灵俗称“水魂灵”。它既是一种船饰,也是渔民敬龙崇龙,视船为木龙,期望木龙有灵性,以求庇护的图腾崇拜心理的反映,体现了船饰文化的深刻丰富内涵。渔民造新船时,当船的骨架(俗称“龙骨”)搭成后,即取一小块硬木,在硬木上挖个小小圆孔,将替作船魂灵的铜板(或铜钿、银圆),钉在小木块的圆孔中央,然后定置于渔船或冰鲜船的水舱。船眼睛,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博中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中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中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博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渔民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博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非常广泛的概念,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被当地人感知的文化现象都包含其中。甘肃地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为民间艺术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民间艺术则是当地劳动者为了丰富生活并满足审美需求形成的各类艺术形式,是当地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相比学院艺术,民间艺术虽然未曾在高等教育中设立专业,但是种类更加丰富,并分布在乡村小镇,有着别样的魅力。
1甘肃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
1.1香包。甘肃的香包源于当地农耕文化以及民众的风俗,是甘肃民间的特色工艺品。[1]甘肃香包不同于外表细腻的湘绣和苏绣,其特点在于传统手工所体现出的质朴和宁静。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甘肃香包所体现的实际上是农耕文化。甘肃香包在外形上体现出一种折叠感,看似简单,实际上立体与平面相互折叠。例如,“无毒香包”,其外形扁平,但“五毒”却在主体上表现得十分立体,因此形象非常丰富,也体现了以毒攻毒的独特思想。此外就是甘肃香包体现的一种独特的夸张美,外形更加写意,如动物造型的香包,在香包上的动物往往是双目圆睁,神态十分夸张。甘肃香包体现的是纯真的美好,其灵感源于淳朴的生活与自由的意识。1.2剪纸。剪纸在甘肃地区可以说是妇女群体的智慧,是妇女对自身情感的一种抒发。[2]当地妇女在生活中将现实逐渐转变为艺术作品,从而在不断实践与改良中掌握纯熟的剪纸手法。甘肃剪纸的形式非常多样,与当地民俗传说有关,通常都是寓意吉祥,如生命繁衍、驱灾降幅等,还有一些剪纸则是描绘某种图腾。甘肃剪纸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剪纸艺术,其体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其中由于历史因素,可以从中发现西夏和金的文化特征,很多北方的图腾也是通过剪纸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因此甘肃剪纸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参考历史的“活化石”。
2地域文化对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滋养
2.1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艺术往往体现的是当地人的现实生活,几乎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其中不仅可以看出娱乐性,也能从中感受到当地人在不断使用和把玩这些工艺品时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特色风俗,或者说是基于生活需要才创造出这些艺术形式。例如,甘肃剪纸中的很多纹样代表着吉祥和平安,经常被贴在婚房中,这样就可以对新婚夫妻给予祝福。香包则是当地人在历史发展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工具,是当地人对审美以及生活品质的需求。因此,民间艺术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作艺术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2.2民族民间艺术体现地域审美观念。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处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风格。民间艺术可以说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识,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风格上,与当地民俗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以甘肃剪纸为例,剪纸的题材有动植物、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历史图腾等,这些实际上表达的是当地人在历史中发展出的某种信仰或者对生活的憧憬。香包也是如此,其简单的造型无不体现出甘肃当地人对自由和淳朴的追求,因此民间艺术体现的其实是当地人的审美特点,若是外地人,尽管也是欣赏,但是在态度上总会与当地人有所差别,这是因为不同地域的人,审美观念是存在差异的。
3民族民间艺术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3.1艺术造型质朴。当地人在制作工艺品的时候,通常都是就地取材,用抽象的手法将质朴的面貌表现出来,因此在造型上往往更加夸张。在寓意方面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特色。甘肃当地人的憨厚、质朴的特点决定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也形成了当地文化。而民间艺术本就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例如,甘肃剪纸往往体现的是民众趋利避害的愿望,香包也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皮影则表现出一种诡秘、朦胧的特点,不同造型相互组合,将当地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出来。甘肃皮影造型十分精致,体现出强大的魅力以及当地人的美学趣味,在形式上浑然天成,用绚丽的颜色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3.2色彩艳丽。之所以色彩艳丽,体现的首先是观赏性,无论是剪纸、香包还是皮影,实际上都有自身的观赏性。尤其是剪纸和皮影,剪纸通常被当地人粘贴在房屋各处,本身就是用于装饰的,色彩艳丽则是为了营造出吉祥和幸福的氛围。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剪纸需要尽可能节约材料,这样在形象上就显得简单而抽象。其次就是主观性,民间艺术往往表现出具有饱和度的色彩,如黄、红、紫等,这些颜色十分鲜亮,表现出当地人性格的豁达与憨厚。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色彩往往不是孤立的现象,毕竟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生活在各地的环境中,审美和情趣各有不同。另外就是象征性,不同的色彩往往表达的是不同的含义,黄色在东方往往是尊贵的象征,但在西方则被看成是耻辱的含义;白色在我国一直被看成是哀思,常常被用于丧事,而在西方则以白色装饰婚礼。因此,当地民间艺术形式往往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特点,装饰性体现的是生活情趣,主观性体现的则是民众的向往,而色彩表现的往往是艺术本身的象征意义。
4结语
关键词:文化审美情趣;现代社会;美术艺术
现代化审美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对立的文化现代性,而脱胎于其中的文化审美情趣,则更详细的代表着一部分社会群体在固定的环境中,形成了对美的基础感知与看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现代美术艺术,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影响着审美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文化审美对于美术艺术所引起的变化,更是个性与文化、外观与内在产生的多重对立、多重影响的最直观体现。
一、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过去所流行的现实主义更加注重作品的外形与结构的美感与冲击力,作品擅长在第一时间把握人的眼球,使其注视自己的作品。但是过度重视整体的构造与外形的华美,缺乏内在的美感与文化的沉淀。仅仅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与刺激,但是缺乏对内心的冲击,不能触动观赏者的灵魂,再美丽的作品也会在时间的洗涤下显露其空洞、苍白、单薄的本质。在全新时代下,文化审美情趣使得人们对美术设计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整体性上越发重视,对美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在外部整体的华美下,其内在也有着不逊于外在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在设计中着重文化的沉淀与作者心血的凝聚,前者融入文化的厚重,使得作品在外表产生一种多层次的美感;而后者才是一部艺术作品的核心,作者在创作作品之时,将自己凝聚着一切心血、艺术、执着、感情熔作灵魂,赋予作品之中。在观看其作品之时,首先就会看到作者的灵魂所在,这是外表之美所不能掩盖的精神,这是作品内在的最高表现形式。一部作品需要做到的是在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之时,也会对观赏者的灵魂产生颤动。这是美的综合性表现,在双重冲击下,观赏者们会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才是一件美术艺术品的价值最好体现。
二、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简约性”
在艺术设计中,为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简约性,在设计相关作品之时,会限制复杂的表现形式,突出作品本身简约的美观外在形式与简单的核心表达性,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表明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同样融于生活,简约性在生活中最大表现形式就是对家的修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之下,对生活于其中的都市人群产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负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视觉上的简约性,给予人们在一天的劳累下以良好的心理放松与缓解生理上的劳累。整洁、宽广的大厅设计可以使每一名刚结束工作,回到家中的上班一族都得到心理上的舒缓;点缀小物品增加家的气息;房间内部简单的色调可以避免压力增大,减缓心理压力;干净的白色灯光与暖色调的黄色灯光是家庭灯光的主要颜色。来源于生活的美术艺术,会对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都市设计做出合适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的美术艺术设计的实际意义之一。
三、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定的视觉“冲击力”与“大胆性”
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人,产品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而视觉的冲击力就是作品吸引住人的直观感受。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饱和的环境中,大量同类商品与出格的商品设计层出不穷,作品要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与风格的大胆性,也要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过度的内心刺激。涉及的类型不只有单纯的色彩、外形、整体构造等,还应增强设计的创意性与风格化,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设计,在多种措施下,得到有着优秀的创意与风格的作品。作品的核心需要就是要被人们所关注,例如商业化作品,作品的需要就是吸引更多的关注,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是在寻求潜在消费者的更多关注。作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作品的出现就是利用其冲击力与大胆性,震撼每一位消费者的眼球的同时,引起直触内心的震撼,产生消费的需求,最终,从无数的同类中脱颖而出。
四、现代审美艺术设定趋于民族化与全球化
民族化的本质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身在悠久历史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独特文化与艺术风格,这是令每一个民族都引以为傲的文化底蕴。文化审美情趣就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审美观念。西方文化注重寻求自我、大胆奔放的文化理念,而东方文化则表现的更为含蓄与内敛。东方的艺术审美讲究“求全美满,统一和谐”的整体风格,代表如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的布达拉宫等等,服饰如旗袍、唐装、中山装等等。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在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审美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代表着现代工艺与审美的水立方和鸟巢就是其中的代表典型。
五、结语
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经过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引起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相应改变,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每一次突破性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在大变革时代的大环境下,审美情趣与美术设计都在其影响下相互改变着。美术设计外在与内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断改变,形式美与内涵美、个性化与简约化、冲击力与大胆性、民族化与全球化都是其改变后的产物,这是商业性与功能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的大融合。只有以现代文化审美为核心,以改变美术设计的方向为目的,产生更多具有强烈目的性与风格多变化的优秀作品,未来才能在人与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和谐互助下共同改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2]刘畅.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戏剧之家,2014,11.
【关键词】艺术设计 城市文化精神 传承 创新
自20世纪初开始,城市文化以一股无法阻挡的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出现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这无疑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这种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的“顽疾”:如城市建设缺少个性、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形态更是缺少形象性与多样性,城市建设缺乏创造性。观此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创造城市个性、凸显城市特色。这些不仅是专业人士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各级政府的行政目标和城市居民的日常话题。①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随即出现了“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概念,也出现了城市艺术形象、城市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美学等涵盖内容比较宽泛的学科。而在这些学科中,城市文化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文化精神的界定
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在其诞生与发展进程中历经无数年和无数人的努力、积淀,最终形成于该城市的情感与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长期积淀并得以深度呈现的结果。城市文化精神是随着城市进程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形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种城市思想、价值观念、公民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制度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同时也是城市的深层结构,又兼具鲜明的个性色彩。②
在城市文化精神起始和形成的过程中,艺术要素伴随其中,并且艺术设计担当了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形态呈现的责任。在当下,推进城市化进程、彰显城市个性、打造独具风格城市风貌的格局下,重视和研究并深刻认识城市文化精神的内涵,解读文化发展中的诸多新的观念,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精神塑造中的作用,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在科学与理性的指导下获得更迅捷、自由的发展。
二、艺术设计应尽的城市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使命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借助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而付诸实施。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势必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文化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积淀,兼具城市古老生命记忆和语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代表着城市居民普遍心理认同和文化精神传承,代表着城市智慧和城市精神的本土文化。而艺术设计作为一个融合智能、知识与信息的认知传播活动,首先应当加强对本土文化符号精神象征的认知,进而推广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考察、研究、分析影响城市文化精神的因素,其中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等。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构成,担负起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的历史使命。首先,艺术设计强调灵性、悟性、巧性和创新性,同时艺术设计是灵动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其次,艺术设计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渗透性,其审美的特质会对城市居民产生影响。再次,艺术设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一项设计一旦采用,就形成久远的影响力,并且存在于城市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和普及性。因此,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术设计势必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的发展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城市文化精神的发展水平。对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当今比较认可的分类方法包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可以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支柱。城市中积聚了大量的艺术设计资源,艺术设计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艺术设计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艺术设计对城市的宣传起到推介效应,增强城市的识别性、美誉度和知名度。可以说现代城市是现当代艺术的温床。③
艺术设计将创意、文化带入市场,同时,把城市艺术精神带入大众消费世界,艺术设计给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接触艺术的机会,营造城市艺术氛围。艺术设计把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精神价值标准和审美价值取向通过特殊的形式被观赏者接受和推崇,进而达到影响人、教化人的作用④。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而艺术设计所具有的精神,如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城市的识别性、美誉度、认知度所形成的促进作用,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城市规划等设计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精神对城市品质的提升,都对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艺术设计更好地与城市相契合,城市艺术文化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的介入使城市的品质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艺术设计对城市精神的净化提升和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个城市也要对艺术设计行业进行扶持监管和重视。从城市的长远发展看,强化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必将彰显城市的个性;发挥艺术设计的审美性,必将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希望城市与艺术设计行业有更好的合作、更好的监管,营造更好的艺术设计氛围,培养扶持一系列高层次的艺术设计队伍,这必将会实现艺术让城市更美好的城市建设梦想。
(注:本文为成都师范学院科研处2013年度重点项目“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中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13SA02)
注释:
①②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学・艺术与城市:空间与想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74,431.
③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2008:385.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艺术;教学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整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以及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要结合时代的新面貌,注入时代的血液。在当代,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成为艺术发展的土壤。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渗透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淡薄
当今高校中,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以为然。有很多学生不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2)平时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较少,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3)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入侵,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崇尚西方节日;(4)学校教育没有对传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学生学习艺术时,他们过多地重视了外国的教育文本,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他们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对国外的一些文化却能侃侃而谈。此外,他们在学习中,也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不熟悉民族文化,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此外,一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的原因之一。中国自清朝以来,民族生命的意识开始淡化,以后,中国开始慢慢衰落。前人们学习西方的措施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摒弃,在那个时候开始,传统文化受到了冷遇。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不了解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只学习艺术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注重皮毛,不注重本质,对于自身艺术的发展是欠缺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在讲解艺术的时候,要融合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艺术的土壤,艺术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学生也应该对文化有足够的重视。知道只学习绘画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和他的民族是离不开的,要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艺术作品赋予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样自己的作品才能有更高的层次,不会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2.学生设计理念表现空洞
很多学生进入高校的艺术学习之前,是通过高中的强化与突击通过考试的。有些考生没有学习系统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只是学习了片面的绘画方法。这导致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以后,缺乏自己的设计理念,没有自己设计作品的思想。导致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比较空洞,没有思想上的价值,只有技巧和方法上的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是学生艺术创作的根源。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数的创作大家,这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我国古代,中国文化是领先于世界的,自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学生研究学习的典范。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中汲取营养,弥补自己的思想理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设计理念。所以,在高校的艺术教学中,要渗透进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
3.学生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都是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大多都注重绘画的模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缺少自己创新的意识。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对知识没有形成体系之前,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缺少自己的观点。设计不是借鉴别人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想法形成的,而是自己需要努力观察,有创新的想法,立足于生活,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设计作品。高校艺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教导学生去模仿他人。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大量的信息能够被查询和借鉴,往往很多学生不去自己设计,大多借鉴互联网上的内容,稍作修改,形成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设计水平不高的因素。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利于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在《功夫熊猫》中,国外就利用了中国的“熊猫”和中国的“功夫”,结合了国外的制作技术,形成了一部水平很高的艺术作品。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的。融合了现代技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对于学生的设计水平有很大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够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为以后的毕业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渗透的措施
1.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的高校艺术教学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国古典艺术时,体现的是遵循自然和谐之美,尊重大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可以设计出很多的优秀作品。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就是遵循这样的规律。高校应该开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课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学生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文字和图画之间找到灵感,对学生艺术设计能够有所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创作的故事,让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还可以展示优秀的作品,讲述作品创作的历程,为学生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和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当地的艺术资源,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地方特色,到群众中去,要知道,所有的创作都是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创作的作品不空泛,富有生活气息。
2.丰富艺术教学手段
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注重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成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研究成为教学和实际的联结,实践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艺术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不断地促进学生创作水平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采用互动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主要是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向教师表达自己创作的目标,然后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提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发展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课题,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则起着引导和指导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艺术的创作。
在进行高校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色与现代艺术相统一,要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要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文化的传承。这对于高校艺术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也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青年,促进我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飞.艺术设计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2014(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