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管理现状

城市管理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8 11:5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管理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管理现状

篇(1)

关键词:基层;城市管理;对策研究

一、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现状

1.我国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模式

当前在我国,基层城市的管理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1)市级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市一级人民政府授权成立的,在城市下设针对城市管理综合的执法大队,具有自身独立执法的相关资格,在根据专业领域的各不相同,⑵浠分为每一个小中队,每个小中队有权对一些违法的事件进行处罚。这种模式能够使得行政执法的一些权力向基层城市管理的机构下移,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市级的相关部门针对基层的一些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处于真空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越权的行为发生。(2)区级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每一个区组建成的城市管理的机构,比如:区的综合执法的大队等,在下设置了相应的执法的中队,这些中队是由每一个区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区级的人民政府进行管辖。这种模式的城市管理机构受到市级的人民政府以及区级的人民政府共同进行管辖。这种模式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市级的城市管理部门能够对区级的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监督。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应的机构设置会比较复杂,使得管理城市的成本增加,使得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3)市、区两级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城市管理的机构,但是,区级的人民政府是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的主体,主要是由区级的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一同进行管理、共同领导,区级的城市管理的机构主要是由区级的人民政府派驻的,每一个综合的城市管理的机构都是由所在地的一级人民政府进行领导。这种管理的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综合,具有灵活性、具有更容易进行监督管理的优势。

2.基层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

自从,我国的基层城市管理的一些部门具有处罚权以后,工作的成效是非常的明显的,也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是避免了一些在管理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对违规的行为严加控制;其次是减少了并且合并了一些多余的管理机构,使得一些行政的开支得到了相应的减少,同时,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加强城市的管理,不断的提升城市的形象,使得市民能够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四是审批和处罚的权限进行了分离,更利于监督以及管理。

二、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完善基层城市管理的体制

(1)明确职责,划清相应的权限。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央、省以及市政府行政立法来确定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一些权限,并且要根据已经确定的权限针对相应机构进行调整。减少多余的一些机构,使得一些重复的部门进行合并,这是为了避免职责的不明确、权限不明确而产生的一些矛盾。另外,还要设立具有执法权限的能够解决冲突的机构,主要是代表着本级的人民政府来对每一个职能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进行解决。

(2)新管理模式的建立。在目前已经执行的城市管理的模式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并且建立适合于城市管理的新模式,这才是基层城市能够进行持续发展的最好方式。

2.树立正确的基层城市管理的观念

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落实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须追究的思想观念,另外,还要树立以人为本、时刻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利益为目标,使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必须要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任何人或者是相关的组织都不能够超越于法律之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的民主,意义就是要时刻保护人民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其次,是要建立服务型的政府,这主要是由以往的经济建设型的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进行转变,这是我国进行改革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基层城市的管理工作必须要由以往的管理向服务转变。最后,要树立严格执法、诚信执法的思想观念,严格执法是树立有法必依的精神,诚信执法是执法必严的具体的体现,这两条都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在对基层城市管理的工作中只有在思想上发生了真正的变化,才能够在进行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对人的基本权利给予相应的保障。

3.提高基层城市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城市管理人员业务的培训。提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认识。培养基层城市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对其相关的基层城市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特备是领导干部,使得他们的管理思维能够得到提高,才能够理念向实际行动中转化,将这种思想观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解决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树立非常正确的管理思想、严格的遵守政治的纪律, 才能够把一些行政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贯穿到基层城市管理的过程中。

结论:

基层城市的管理作为我国城市管理的一项非常重的部分,不仅对相关的理论具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实践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本文对目前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基层城市管理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城市管理的发展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康泰.中国政府法制建设30年[J].政府法制,2015,12

篇(2)

关键词:城市管理;监察工作;困境难题;解决对策

一、城市管理和监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旧城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持续推进,这些均是新城区得以良好发展的基本助推力,由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总体来说,新城区的规划更为完善,能够充分考虑到人为、自然等方面提出的需求,配套设施更为全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城区居民生活质量。但相比之下,老旧城区在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最为典型的便是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其规划欠缺科学性,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体来说,老城区所建设的道路比较狭窄,适配的公共绿地面积明显不足,生活垃圾处理站点分布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居民的种种生活需求。

(二)城市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同时单位面积人口容量也进一步扩大,这也给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当前的城市管理和监察队伍而言,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相对欠缺,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各部门之间职责模糊,甚至出现了推诿的现象。市政部门未发挥出带头作用,致使管理工作失去了引导。在多数城市中,市政工作虽然已经大量展开,但却忽略了城市环境这一层面,并未引入现代化清洁工具,致使有些城市出现脏、乱、差的问题。

(三)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城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也会对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造成影响。在工业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文明的标志也随之发生了更新,其要求公民具备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对于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而言,虽然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但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具体来说:其一,普遍存在小贩占道经营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日常交通秩序,不仅会引发交通拥挤问题,还会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其二,城市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居民甚至利用门前的空地晾晒谷物,这会对市容市貌造成直接影响。

二、解决城市管理与监察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要想将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深化基础设施体系,此项工作应由市政单位而展开,应当对当前现状做以科学的分析,提升城市管理、监督工作与城建之间的相容性。事实上,城建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城市管理与监察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关于城市管理与监察管理,此项工作需要被列入市政财政预算方案范畴之中,并将其落实到位。

(二)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加大管理人员定期培训

具有针对性的建立专有的部门,同时需要加大力度做好对相关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来说:其一,城市管理与监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走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充分明确它们的实际需求,而后向上级申请经费,具有针对性的展开建设工作,全力改善市容市貌。其二,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及法律意识,由此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队伍。

(三)加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之所以展开城市管理与监察管理工作,其基本夙愿便是提升所有居民的素质水平。对于市政单位而言,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多元化的方式深入到居民群体之中,由此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执法车播放是极为可行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以形象的方式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到城市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可以深入到大街小巷之中,深化“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基本理念,将责任感渗入到每位居民的心中,引导居民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为城市环境建设工作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展开探讨,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到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解决对策,由此深化城市管理与监察工作质量,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展开,打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共管理东莞城市管理对策

1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基本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及其他城市,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城市文化缺失等方方面面。

2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状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城市的核心地位,加强城市的辐射功能,这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主线。我国的城市管理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洗礼,城市管理的职能已十分明确,开始慢慢扭转过往“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旧观念,转而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力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市、区、街道体制上,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格局。

2.2我国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各城市管理职能得到不断深化,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推进了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但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2.2.1政府职能未能发生根本转变

(1)政府管辖过宽,职能膨胀。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一是没有真正做到精简政府职能,抓大放小,遵循以往的面面俱到,导致职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二是城市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依然很多,过于精细。(2)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它的特点:一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市场机制容易产生企业与工人冲突、分配不平等、外部不经济、公共投资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解决,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二是弥补社会主体作用的不足。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主体自己解决,社会主体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帮忙解决。因此,政府只需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即可,在城市管理中,适度放权,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政府职能运行机制不科学。首先,城市公共决策机制不完善。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针对政策而言,真是千真万确。科学城市公共决策应该是在准确、完整、及时掌握主客观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团体作用,凭借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做出的决策。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决策机构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内部的信息处理和调研部门,缺乏城市社会信息的客观性,主观随意性较大,无程序可言。

2.2.2在管理方式上,运行机制落后、呆板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已逐步深入,但其改革的步伐还是明显落后于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并未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政府管理仍旧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政府的社会行为是尽其保姆式的服务,对社会事务事无巨细的一揽子统管,承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使政府无法从日常公共管理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力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执行。

2.2.3缺乏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

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城市管理也不例外,要由传统的管理观念中脱离出来,树立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抛弃以往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狭隘思想,确保城市管理可持续进行。

3东莞城市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3.1东莞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东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喜的是城市管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东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了提升。(1)逐步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城骤变成如今的大都市,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抓大放小,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东莞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3)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城市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更加注重城市管理中的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城市居民的知情权,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其自身责任感及荣誉感,使其对所居住的城市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城市管理开拓新篇章。

3.2东莞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深化改革,尽管东莞市的城市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荣获了一些国家级荣誉称号,城市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但问题依然存在。(1)人口膨胀,整体素质偏低,影响经济整体向上运行。东莞市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农业县级城市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城市,主要是靠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支撑。在此过程中,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向东莞城区,他们党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大部分人因专业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影响了东莞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阻碍了东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目前东莞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局,明确其管理职责和任务,实行建管分离。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严重阻碍了东莞城市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3)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目前东莞经济转型正处于攻坚阶段,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高素质的人才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文明和责任意识,会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当中去,从而促进城市管理进一步发展。

4公共管理发展及城市管理的运用

4.1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传统的官僚体制己难以应付各类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化、国际冲突、信息革命、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因此,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风格向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显得十分自然,在此背景之下新公共管理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致使政府管理改革的直接原因。当代西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不一而足,但基本是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缩减政府职能,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充分利用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物力、财力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削减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各国政府管理改革浪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定意义上,公共管理理论己经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典范。

4.2公共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1)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组织主体,实现机制共享。积极推进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既有政府组织、准行政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社会民间团体以及企业等。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将公共服务民营化,加强市场竞争,降低经费预算。(2)明确政府城市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城市管理既包括政治经济职能、也包括文化和社会职能,但其主要为社会职能。因此,在其实施管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属性,把精力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积极吸收利用市场经济特点,适度放权,将部公共服务业务让渡给社会团体、企业,甚至是个人,从中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3)改变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城市管理中也是一样,只要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不管是政府部门的还是私人部门的,我们要加以吸收利用。公共管理认为企业管理中实施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都可以为借鉴使用,通过当地城市管理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去伪存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公共管理视域下东莞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5.1树立市场意识

在城市管理中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为此,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管理城市的深层观念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应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和社会营销意识。把城市管理推向市场,以间接的手段,主要通过宏观调控与适量的政府投资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为城市纳税人提供协调与服务。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以一个矛盾协调人、服务者的身份在城市各个企业、团体、市民面前,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5.2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

从公共管理角度,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促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社会化。让一些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及个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为政府提供服务。政府从中进行引导、协调和监督。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且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1984年起有计划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改革,逐步实行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分开,大力发展和培育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社区公众自治组织作用,促进城市管理快速发展。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城市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5.3促进城市城市管理社区化

进行城市管理放权,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了宏观和微观管理结合的体系框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4推进城市行政审批快速化

在过去的五年,东莞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和直接落地改革成效凸显。水陆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减少企业一半以上手续和时间,“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五年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12项,向镇街(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46项,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政策63项。

5.5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

管理技术和手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东莞进一步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组建市政务服务办和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市镇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建设,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进一步深化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承诺制为核心的项目直接落地改革;完善商改“宽进严管”体系;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认,让市民逐渐从“排队办事”变为“手机办事”、从“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腿”,逐步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电子政府,走向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作者:蒋满华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翠玲.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编.对人大换届选举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人大工作,2002(02).

[3]王道平.东莞30年:一个沿海开发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55.

[4]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新莞人融入东莞城市社会研究[R].东莞:东莞市委党校,2008.

[5]姚迈新,谭海波.新公共管理理论视下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一一制度、治理主体与文化视角[J].探求,2010(2).

[6]任裙.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20).

[7]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管理,2012,(10).

[8]孙颖.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实践[J].国家治理,2015(14).

[9]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J].中国发展观察,2015(4).

篇(4)

一、建设需求分析

每个城市面积、所管城市部(事)件、机构设置都有很大区别,要使系统高效运行,就必须分析清楚所在城市管理现状,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状况确定工作流程、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二、创建海量数据库

城市中有大量城市部(事)件信息进入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并且定位这些城市部(事)件是由那些单位管理、具置和其属性。这样可以快速收集城管信息、快速定位、快速指挥责任单位、高效处理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达到建立系统的信息收集、指挥监督的目的。

三、制订制度标准

只有整个城市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评价。立案标准:城市部(事)件,在什么标准下需要立案处置;处置标准:城市部(事)件问题,多长时间处理完毕是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依据每个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所管部(事)件多少、处置结果情况,来综合评价这个单位的工作业绩,供领导、市民监督。同时也可以依据工作情况分析,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

四、法规建设

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由众多部门来实现,既有政府所管的公共部分,也有社会管理部分。如何让城市中所有责任部门协调一致,就要有一个规章来统一协调工作,规定其所涉及部门、部门责任、综合评价和奖罚,让城市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五、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

合理设置机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题条件,而且应有权威。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应参照市长热线、便民中心和目标督办的组建,设在政府办公厅,让管理工作有权威、工作效率更高。

篇(5)

关键词:“智慧城管”;城市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3

一、“智慧城管”研究综述

“智慧城管”是基于“智慧城市”发展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要了解“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情况,就要先知道“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IBM公司最早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其目的在于更加全面的提升政府管理城市的能力。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美国学者从宏观层面出发,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这属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日本学者则建立“指数测评法”,通过将经济、社会和科技进行融合,提升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等欧洲研究机构则联合测评,最早欧洲各城市的“智慧”程度排名。这一系列研究都旨在加快“智慧城市”和“智慧城管”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智慧城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发展也较迅速,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上都有了较多突破,对于如何衡量“智慧城管”建设的指标体系也有较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较为典型的是李胜权等人的观点,他认为“智慧城管”的建设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基础,包括设备和设施等;网络层是运营,包括网络服务和信息交换等;应用层是平台,主要涉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开发和维护。吴坚也认为,“智慧城管”可以让“小城管”发展成为“大城管”,这是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智慧城管”首先需要技术上的突破,由技术上的突破带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变革。张才明教授则认为“智慧城管”的兴起源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革的主体是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变化。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信息装备服务中心主任宋刚认为,技术手段仅是“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变化之一,对象、理念、主体和参与方式的改变才是更为核心的东西。

综上所述,不少学者和机构都提出了有关“智慧城管”的发展理念,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却都一带而过,缺少系统科学的研究。而作为“智慧城管”发展前提的智慧城市而言,其绩效测评体系却较为成熟。因此,我们应当在解读“智慧城管”发展理念的同时,综合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争取将两者结合,整理出一套依附于“智慧城管”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智慧城市”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

(一)“智慧城管”的界定

“智慧城管”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互联网+”模式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城管,拥有新一代时时通信技术的支撑,将对知识社会的演进、民主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府服务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随着“智慧城管”的发展,新一代管理模式也将反作用于当代社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创新2.0的推动产生一定影响。

(二)“智慧城管”的特征

智慧城市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新一代传感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中的综合监测;第二,智能融合的应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通、互联、互动都得以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技术得以实现,这为城市管理的实时应用提供了可行基础。第三,宽带泛在的互联。由于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信息的者,这大大增加了数据的量,使城市管理成为开放而复杂的巨系统。最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重新解读用户、应用与协作,重新评估群众的力量,技术社会重塑知识社会,知识社会产生人本理念。

(三)“智慧城市”的驱动力

“智慧城管”的驱动力有二,一是城市创新生态下的知识社会,既当前政府所推行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另一个则是以与计算、移动互联和实时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既政府所推行的“互联网+”模式,这两者共同促使“智慧城管”的逐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三、我国“智慧城管”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

(一)“智慧城管”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开始着手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解决了部分城市管理难题,但离真正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大距离。因而有必要借助于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构建新型的城市管理体系,以便可以快速自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和决策,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真正构造“数字城管”、“自动城管”、“智慧城管”。

(二)“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有关“智慧城管”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有关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却一直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科学的、定量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此外,随着“十三五”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很多还不适合发展“智慧城管”的城市开始盲目启动相关项目,“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在缺乏监督与测评的情况下,多数项目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本文通过对“智慧城管”的相关解读加以理解,融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有关经验,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整个指标体系的制定。主要步骤包括:

(一)确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本文将“智慧城管”的基础维度划分为:体制顺畅、机制高效、社会认同、服务过硬。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实用型的“智慧城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设定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认同、服务质量四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若干个二级指标相对应。其中,管理体制包括:体制健全、责任落实、基层建设3个指标;运行机制包括:法治化、高效率、可持续3个指标;社会认同包括:公众参与、社会监督2个指标;服务质量包括:便民性、创新性、公正性3个指标。总的二级指标共有11个。具体指标如下:

(二)指标选取原则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客观评价“智慧城管”建设的实际效果,城管的智慧化程度较为清晰,并且能够简练地表现如今的发展状况。此外,该体系还应该体现“智慧城管”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不足,以便为期之后的发展提供建议。根据以上要求,本文借鉴国内外构建指标体系的经验,确立一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普适性原则。③可获取性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

(三)确定指标选取范围

该研究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有关“智慧城管”的资料,从城市管理和市民感知的角度出发,确立出指标选取的范围。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作为我国“智慧城管”建设起步较早的城市,已经先后颁布了各自的“智慧城管”建设规划纲要,这对于其他城市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计划的开局阶段,相关规划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数字城管”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四)指标选取

指标选取的过程主要包括:①指标初选。由于缺乏“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经验,本文只能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相关成果,将已有的指标按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认同和服务质量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指标提出,同时也融合重复或者相近的指标,最终完成数据库的构建。②指标精选。同过实际调研与专家沟通,将初选指标进一步精华,最终获得24个三级指标。

表二、“智慧城管”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管理体制 体制健全 在线服务机构的建设与运作

相应的组织体系建设

责任落实 对横向上责任到位的推进

对纵向上有机衔接的推进

基层建设 基层街居终端建设

基层管理机构建设

运行机制 法治化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程度

对专业规划的宣传效果

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普及

高效率 时效性

应急事件的处理速度

可持续 资金人才保障

“智慧城管”能力建设水平

社会认同 公众参与 行业开放度

公众参与率

社会监督 政务公开水平

绩效评估与奖罚机制

服务质量 便民性 为弱势群体服务水平

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建设水平

创新性 更新速度

理论研究与实践革新

公正性 执法规范程度

监管的有效程度

廉洁勤政提升程度

五、“智慧城管”评价指标解释

(一)管理体制

1.体制健全

市委市政府有高层次的城市综合协调机构、在线服务平台和网络保障体系,并长期规范的运作;有科学合理的在线城市管理体系,与“智慧城管”相配套的组织结构健全,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相关部门的单位性质、规格级别、人员编制与“智慧城管”的工作任务基本适应。

2.责任落实

纵向上,城市居民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门店和街道的管理得以落实之余,使“门前三包”的责任制度得到完善和拓展;横向上,明确“智慧城管”服务部门的具体职责,引导社会组织的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城市管理任务,积极高效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3.基层建设

城市基层街居能够且拥有有效的在线终端,基层居民积极的在上面建言献策,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基层管理机构对上对下都可以方便联络,工作效果显著。

(二)运行机制

1.法治化

完善与“智慧城管”有关的规章制度,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在民众可见的平台上;此外,还应积极宣传这些规范标准,多维度地开展普法活动,运用各项技术,尤其是新一代实时通信技术,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提供法律援助。

2.高效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正常运行,能够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甚至能解决问,自动进行任务分配、评估和其他及时有效的活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相互交流,案件调查、新闻宣传、社会活动等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实践、修改和测试,及时锁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及时地做出响应。

3.可持续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长远发展有明确规划,在合理运作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引进齐全、先进的的设备,并及时更新,做到最低损耗,最大回报。改善资本、人才、技术、设备和其他机制使“智慧城管”项目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提升“智慧城管”各职能部门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认同

1.公众参与

行业开放水平高。“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这种参与不仅体现在信息获取的速度上,更体现在政府主动沟通的态度上。在这方面,城市管理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学习商业运作模式,为百姓提供各类简洁有效的沟通方法。此外,还应对这群众的诉求做出及时反馈,营造良好的“政府―群众”关系,让每个市民都积极参与到“智慧城管”的建设中,对其未来的发展谏言献策。

2.社会监督

政务公开,全程监督。借助电子政务发展的契机,主动公开各项城市管理活动,尤其是并联审批、行政程序、法务活动及案件处理等。接受群众和媒体的外部监督,做好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主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及人员调整安排等。召开经常性的群众座谈会、听证会,定期向社会各界通报“智慧城管”工作进展,主动和外部对接。

(四)服务质量

1.便民性

真正为人民群众考虑,以人为本,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真正发挥出“智慧城管”的便民效果。此外,更应该就爱强队弱势群体的服务和保护,让“智慧城管”体系为群众办实事,而不仅仅作为摆设。最后,还需要主动探索服务新模式、便民新方法,学习其他城市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2.创新性

主动探索新型电子政务模式,结合“一站式服务”、“在线服务”、“上门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推进“智慧城管”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以自身为案例,资助“智慧城管”的理论研究,做到“有方案有理论,有理念有创新”。最后,加强各类宣传,树立典型,借助舆论的力量,为“智慧城管”的建设和发展造势。

3.公正性

公平、公正、公开,对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不同活动一视同仁,对各类焦点问题实行有效监管和公正处置,保证公民的心态平和及利益安全。对于城市管理部门做错的事,主动公开相关细节,承认错误,保证不良行为不再发生。

六、结语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智慧城管”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上日程。互联网时代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体现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当前政府职能发展的方向是扩展公共服务职能,而“智慧城管”的建设恰恰有利于拓展城市管理部门职能范围。与此相对应,“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也应加快脚步,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传统城市综合治理的不足,也能根据评价体系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建立一套科学、完备、可操作的“智慧城管”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准确的评价不同城市指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各地区城市管理的发展做出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美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日本)DanKoh.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建筑,2014(2).

[3]荣文戈,熊璋,COOPERDave,李超,盛浩.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和设计挑战(英文)[J].中国通信,2014(03).

[4]迈克尔・巴蒂.未来的智慧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14(6).

[5]沈健等.智慧城市:城市品质新思维[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6]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 [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7]李圣权,齐韬河江.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探究[J].智能处理与应用,2013(9).

[8]吴坚.基于数字城管的智慧城管建设初探[J].产学研互动与科技创新,2014(1).

[9]陈观林.基于智慧城市视角的浙江省智慧城管推进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3).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 问题 解决方案

在社会管理手段日趋高科技化、网络化、电子化的今天,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毋庸置疑,它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还能够整合各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各种社会信息流通,使得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快捷有效。不过,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还存在整合资源、技术利用、流程再造等方面的漏洞和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以在较高层次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路径,要从分析现存的重要问题、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入手。笔者认为,从目前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突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信息搜集和处理量大,牵涉到小到私企大到政府各个主体、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问题。目前,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件建设速度快而软件平台建设疲软,两者速度和质量不协调;行业、部门数字化建设速度较快,整体整合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规范不统一、各自为政,管理存在一定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将对城市数字化管理造成诸多障碍,也必然会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

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政府一家独大,主体不够丰富。目前的信息搜集来源和处理机构主要还是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并没有深入介入到数字城管这一新生事物中去,政府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意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还秉承着以“管理”代替“服务”的工作意识,官民、公私之间的互动不够,信息搜集渠道不够、利用率也不够。必须要充分依靠市民、社区、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三是资金匮乏,数字化建设后劲不足。数字化城市建设是一个繁杂、多主体配合的系统工程,对人、物、资金的需求较大,尤其是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建设,因此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最关键的,也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也正是因为经济因素,国内除了一些大城市有初具规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外,一般都在初步探索、建设阶段,很多都只能先做硬件基础建设,而能够真正发挥管理作用的软投入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这就造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现状。

2.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体来看,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路径有三:一是改变思路,二是改革体制,三是改进技术。

改变思路是第一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改变作秀、应付的工作态度,在建用为民的理念下开展建设、服务工作,还要求改变从上到下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平等关系的服务观念。

改革相关体制是第二重要的。目前的体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笔者认为,要建立监管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双“轴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技术手段是第三重要的。从目前的城市管理系统看,集成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等数字化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必须从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出发,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解决现代城市复杂部件、事件管理难题,有效整合现有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资源,构建网络化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精确、迅捷、高效、全天后、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

另外,从微观角度出发,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部门应该树立灵活应对现实需求的科学态度,及时、积极的协同配合,以最优化城市管理资源,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应该利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开展合作,而对象,就是市民、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体制内力量。只有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是多途径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管理的核心不是技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服务于一体的新管理体系时,必须要从人出发,将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素质,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善于、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开展协调服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和使用技巧的宣讲,创造出更多亲民、耐用、易用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和工具,提高市民的参与和好感,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工具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J].新经济导刊.2011(Z1)

[2]杨瑞霞,王韩波,张莉.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02)

[3]刘涛,周达.建立监管分离新模式 注重系统功能特色化——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见成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1)

[4]龙海奎,张超,李群林.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探讨[J].城市勘测. 2010(02)

篇(7)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人成立大会,目的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运作机制,整合城管资源,动员全县人民和各个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上去,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城管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⒈加强城市管理,是推进我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大好机遇,我县正面临着赢得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各个丘陵大县都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因此,招商引资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依靠优惠政策为主的招商引资优势,有弱化的趋势,而通过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正成为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新亮点,只有努力创造更加宽松、更加理想、更具优惠的投资环境,才能引来投资者,留住投资者。由此可见,城市环境作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强城市管理正是改善我县投资发展环境的一项举措,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⒉加强城市管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大增强,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渴望兴建美好家园,渴望拥有“蓝天、碧水、绿地”的人居环境。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他们有义务创造,也有权利享受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城市管理的现状与老百姓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脏乱差的问题依然严重,噪声扰民、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吐乱扔、乱倒乱堆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次保先教育征求意见时,群众反映强烈。作为党委、政府,我们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丰富高雅的文化氛围,建立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这次保先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之一。

⒊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弊端使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为必然。之所上存在目前这种管理现状,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城市管理工作常常陷入多头管理的怪圈,“十几顶大盖帽管不过一顶破草帽”,就是所有问题的生动体现。作为城市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管理机制始终处于探索的状态。虽然建设局下面设有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管理职能上只是城市管理的部分职能,难以承担城市整体管理职能,一些管理城市资源还分散在相关部门,大量的工作需要部门之间配合,因此就造成了有利的事情争着上,无利的难管的事情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层出不穷。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又互不通气,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脱节。管理见成效靠突击整顿,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迅速回潮,风头一过就滑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这些管理体系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办法加以解决。为此,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采取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的集中管理综合执法这样一种管理模式,这也是周边市、县正在运行的成熟做法。以城市管理相关乡镇、职能部门为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并横向纵向地将部分任务分解到居委会、非责任单位,形成专门执法队伍重点抓、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二、集中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运作机制

集中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运作机制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有抽调人员的相关单位,必须坚决服从这一决定,不要在源头为城市埋下隐患。

版权所有⒈集中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基本保障。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被抽调人员的管理上,抽调人员其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工作量化考核及个人年度考核由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管理,工资、奖金等福利在原单位领取,年终目标奖由所在单位划拨到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进行考核。

⒉综合执法是加强城市管理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方向。需要明确的是,被抽调人员是代表本部们行使法律法规授与该部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的职责,而不是相关的城市管理责任部门,委托授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使处罚权,因此,现在的综合只是相对的,下一步还要创造条件向完全的行政综合执法过渡。这就要求相关的责任部门在法律处罚文书的发放上要依法给予大力支持,具体来说,就是由本单位在原单位领取文书,罚没收入统一由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直接交入金库,票据领取人员凭入库收据回原单位核销票据,再由原单位与财政统一核销票据。

版权所有⒊部门负责是加强城市管理行使处罚权中行政执法主体的实际承担者。被抽调人员在行使城市管理职能时,若遇自身不能处理的,这就要求所在的部门必须全力具体负责进行处理。一句话,就是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以在城市执法大队有抽调人员为借口,推诿扯皮。

三、各尽其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⒈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首先,建设局要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与相关乡镇及社区居委会一道落实辖区环境卫生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解决好主次干道卫生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门前三包合同签约率达到。第二要解决好居民小区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问题,协调和监督相关乡镇、居委会及地区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的清扫保洁工作,确保不留任何死角。第三,采取措施和相关乡镇一道解决城效结合部垃圾收集转运问题,拒绝积存暴露垃圾。

⒉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一是由公路巡逻警察大队城区中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交通运输管理所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以整治黄面的、公交车为重点的城区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和乱停乱放。二是由城管大队牵头,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配合,城区内坚决取缔营运动三轮车,根据低步入轨、平稳过渡的思路尽快完成营运机动三轮车更换人力三轮车和营运人力三轮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工作。三是由交通运管部门牵头,坚决打击以残疾车为重点的非法营运行为。

⒊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一是执法大队配合工商部门强化对现有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以街为市现象,坚持疏堵结合,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无证摊点和店外店取消的原则,合理规划,集中规范。二是执法大队要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加大对噪声、油烟扰民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噪声扰民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执法大队还要抓好广告设置的管理上下功夫,维护城区建筑里面景观,力求达到整齐划一、协调统一,特别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集中时间对牛皮癣广告进行一次专项整治。

四、明确任务,逗硬考核,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城市管理纳入目标管理,具体由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被考核单位是纳入县委、政府年终目标管理的县级所有单位及涉及到的四个镇,这里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承担城市管理目标的目标责任单位,另一部分是其他参与目标管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二者考核的目标任务已下发,请各个单位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在考核的方式上,每月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责任单位每月考核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布,年终进行折算,实行倒扣分制,最高扣分不超过分。

五、加强内部管理,创建一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依法行政、务求实效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城管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这项改革成效的大小,要把队伍建设始终如一地抓好,要常抓不懈,这是重中之重。

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各项有关业务的培训,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形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意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这个队伍建成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要伴随着新体制的建立尽快形成一整套管用的规章制度,围绕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约束保障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第一次亮黄牌警告,第二次再警告,第三次就地坚决退回原单位。

⒊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依事实办案,依法办案,依程序办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执法大队要与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多沟通,多配合,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有效办法,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好局面。

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要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做到防范在前,警钟长鸣,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观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执法不公,坚决摒弃吃、拿、卡、要的坏作风。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切实建设成为开拓、务实、廉洁、公正、团结的领导集体,班子搞好了,就有了带好队伍的本钱,就有了说服力,就掌握了搞好队伍建设的主动权。

六、积极宣传,广泛发动,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城市管理上既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又要依靠群众的参与。群众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对《城市管理办法》的宣传。一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城管专栏“百姓之声”等栏目作为宣传平台,不断提高市民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大局意识。

要坚持把城市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无论是制定计划、开展工作还是评估检查,都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群众的呼声作为城市管理的第一信号,真抓实干,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城市管理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让群众既是城市管理主体,又是受益主体,从而使群众主动关心城市管理,自觉地参与城市管理,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同志们,今天这个授牌仪式,标志着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希望通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成立以及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整治向长效化管理转变、由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转变、由强制性管理向与引导服务型并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