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0:44: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教育中医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是编印健教资料,推广健教处方。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每天免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处方、和各种健教资料。各病区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供患者免费取阅,科室还根据患者需求不断更新内容,满足患者需要。
二是推行全员健康教育。中医医院要将健康教育咨询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在工作时要及时充分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须密切配合,利用查房、巡视病房、护理等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适时向患者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并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
三是开展健教大课堂,推行重点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大课堂是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由医务、科教、防保等科室牵头负责,精心选派各科专家主讲。2012年,我院就举办各种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19场次,听众达四万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6000余份。走访社区居民近700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发放“居民优惠就诊卡”1300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2拓展形式
构建立体化健教网络在实践中,我院创新运用当地报刊、电视、电台和院内电子显示网络、健康教育橱窗等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健教宣传网络。
一是在门珍及病区,因地制宜地设立内容丰富、科学实用与转业业务相应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除介绍中医药基本知识、诊治原理外,还普及药食同源、治未病等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知识、方法和养生保健理念,并确保适用性和安全性,取得了实效。
二是利用内部有线电视网络,在大堂、病区、门诊候诊区及输液观察室等处每天播放中医药健康养生讲座。截止目前已播出400余集,使健康教育宣传在全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
三是为了推动健康教育宣传向纵深推进,在襄阳主流媒体———《襄阳晚报》开办了“中医中药”专版,与襄阳电视台合办了“中医与健康”专题电视栏目。此外,还利用社团报刊,如《襄阳老龄》、《城市客运报》、《主流生活》杂志及院报———《襄阳中医》等,多角度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和百姓的广泛关注。
3强化硬件建设
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环境是开展健康教育和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良好载体。近年来,我院着力将健康教育工作与中医药科普宣传相结合,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房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上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文化,努力塑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外部健康教育环境。医院在门诊楼开设了“国医堂”和“治未病”门诊,由近40位国家级和省市级知名中医专家轮流坐堂应诊。近年来,还不定期引进省内外知名中医专家前来交流、坐诊,运用中医四诊手法为患者一对一把脉问诊,并传授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受到普遍欢迎。
为改善医院内部环境,我院采用仿古木刻、浮雕、画框等多种形式,在门诊大厅和住院楼制作了四季养生知识和古代名中医浮雕文化墙,在门诊和病区内张贴充满温馨和谐,体现人性化关怀的宣传标语和中医药文化对联,并将名医故事、中医故事、中医药科普知识等内容融入文化装饰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健康宣教和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感受、认同和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健康教育效果,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目的]
探索微信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效果,使肝硬化病人随时获得直接有效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通讯工具微信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及病人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应用微信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结论]
微信是帮助和促进护理人员对肝硬化病人进行中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微信;肝硬化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病人的负性心理重,依从性普遍较差,及时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对本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是一个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对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结合微信公共平台的健康宣教方式,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微信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中的作用,探索“简、便、廉、验”的健康教育方法,用于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对症治疗+微信宣教。
1.2.1.1常规护理宣教
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护人员、住院须知、住院环境、陪护制度、作息制度、用药注意事项、饮食宜忌等方面。
1.2.1.2对症治疗
两组病人均根据病人情况给予护肝、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
1.2.1.3微信宣教法
①制定中医健康宣教路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情、疾病不同阶段、中医辨证的护理要点,制定出电子版以中医护理为主,与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路径,肝硬化病人健康教育路径图:在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5天、入院第6天~第10天(深入宣传教育)、出院时(电话或微信随访)。②信号及微信发送时间,病区配置免费无线wifi及科室二维码,护士站配置小平板,每位入院病人(家属)以自愿为原则,加入护理责任组的公共微信圈,所有发送中医宣传教育及个性化辅导资料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均由本科室专家审核通过后统一制作认可,宣教内容措辞严谨、风格轻松、语气和蔼、通俗易懂,由责任护士将电子版宣传资料内容根据宣教路径按时发送。③回复,针对不同病情、个性及其他个人原因回复以私聊状态完成,涉及与病情有关及法律分歧应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生当面解释。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病人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的比较
2.3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45.3d±14.2d,观察组住院时间31.1d±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1)。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同时由于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医疗费用负担重,随着病情的加重,生理机能的损害、社会角色缺失等,导致其心理压力较重,负性心理较明显[1]。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通过中医健康宣教路径让肝硬化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拥有和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2-3]。应用健康教育路径[4]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病人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培养年轻医务工作者等方面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它也是今后医疗改革的趋势所在。
3.2互联网在医疗市场应用的思考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完善,互联网的发展在医疗市场日新月异,如12580的预约就诊;化验检查结果的信息化发送;院内检查结果共享;医院管理信息平台;医院官网等使现在的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新的医院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了依据。医院的发展需要掌握病人及家属对健康的需求,通过组织、人才、思考、战略的调整应用互联网的互动、专注、极致、口碑、快的特点[5-6],使医院的发展逐步成为“我的医院”“我的医生”“我的护士”,今后还应逐步完善视频资料,满足对高智能手机操控能力不足的病人。
3.3微信在肝硬化病人中医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及微信圈具有传播快、易保存、可分享、熟人之间可信度高和社会人群归属感。按照中医健康宣教路径表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更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是达到健康教育根本目的的保证[7-9]。结合微信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的负性心理控制程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病人,使病人更易于接受健康知识,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医疗费用及提高生存质量;有利于丰富护理学的内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谭柳纯 顾春妮 黄雪霞 田丽玲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田丽玲,谭柳纯,黄雪霞,等“治未病”理论干预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8):113.
[2]卢玉梅,胡昌盛,陈丽萍,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4):95-97.
[3]顾春妮,罗岗.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门诊LEEP刀患者中的体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6):135-136.
[4]周保利,英立平.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4.
[5]钟殿舟.互联网思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
[6]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7]靳爱平.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与传统健康教育对肛肠手术病人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3):124-12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保障有了更大的需求。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适用性[2]。
1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中药文化家喻户晓,中医名人经典故事如华佗“刮骨疗伤”、李时珍“遍尝百草”妇孺皆知。中医提倡药物食物不分家,很多保健小常识非常普及,老百姓张口即来。共同的文化背景使老百姓很容易对中医有认同感,亲切感。中医养生方法简单易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简单易学且效果显著。
2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方法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3]。精辟论述了预防保健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西医提出的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中医理念,融入中医的技术和方法,常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人们常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如何使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能在社区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对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工作方法是关键,笔者认为下述方法可以适当应用:
2.1 开展中医药理念的推广; 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与社区居民座谈沟通,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年龄分布,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让群众读懂“中医药语言”的角度着手,开展系列的中医药理念推广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和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养生保健的常识,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讲座和咨询。
2.2 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工作;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制订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并将其融入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使群众学会使用“简、便、效、验”的方法开展自我保健,此外,今年还试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哮喘试点工作,注重运用中医药防治理念,使慢性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2.3 开展特殊人群中医药健康教育。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中医药强调针对人体“生、长、壮、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保障方法,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学生,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对于青春期保健的认识。针对老年人,向他们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方法。针对妇女,孕妇,向她们介绍中医药对女性生理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4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义诊、咨询、单独会谈、集体讨论,利用板报、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等易于推广的形式,开展中医学健康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曾出不穷。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思路,改变工作模式,大力推广中医学在健康教育中应用,惠及更多民众。
参考文献:
[1] 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关键词] 辨证施护;慢性胃炎;自我效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11-03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3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本病临床多见,最易复发,难以根治。中医通过辨证分型施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随着中医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成为护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护士认为,在护理的过程中,健康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健康教育程序不规范(占87.6%)和护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占89.1%)[2]。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健康教育路径,是保证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健康教育路径在20世纪90年代由临床路径派生出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健康教育路径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使护理人员对教育内容具有预见性,成为健康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它的实用性、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均已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认可[4]。本研究对本院部分患者在慢性胃炎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不同的证型运用相应的辨证施护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符合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通过胃镜检查诊断。纳入标准:(1)年龄:19~65岁。(2)有胃脘痛病史半年以上者,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符合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者。(2)同时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3)不愿或不能配合调查者。(4)研究者认为其他原因不能纳入研究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34.2±5.6)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35.2±5.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且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慢性胃炎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慢性胃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相应的施护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1.2.1 辨证施护路径的制定 (1)参照文献中西医常采用的健康教育路径。(2)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月第2版的《中医内科学》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中医护理学》中胃痛的内容。(3)查阅文献资料,使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更具体。(4)咨询中医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医师,修改、完善辨证施护路径的内容。
1.2.2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 (1)培训中医科的2~3名高级责任护士,掌握辨证施护路径的内容,患者入院后根据医生的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辨证施护路径,严格按照时间框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签名确认、防止漏项。(2)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情况,除检查辨证施护路径的签名外,用问卷的方式检查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情况:(1)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包括:日常生活效能评分、健康行为效能评分、服药依从效能评分和遵医行为等效能评分)。(2)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评分。(3)治疗效果(疼痛评分
)[5]。且对两组患者在1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及疾病复发次数、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采用辨证施护路径后,出院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组采用辨证施护路径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经辨证施护路径后,明显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3。
3 讨论
慢性胃炎病程长、迁延不愈,疾病治疗和恢复过程需要患者掌握疾病发展和转归,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需调节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对胃炎患者的治疗,饮食护理最为重要,一定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对患者的胃进行再刺激,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粗糙、坚硬、纤维较多的食物,尽量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并定时定量,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此时需要对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路径[6]。单纯的常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 能是指人们对自己执行和坚持某一特定行为能力的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7]。一般来说,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尔后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兴趣与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逐渐引用于护理领域,多数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行为策略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期望效能的提高。自我效能是认知和行动的中介变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行为、态度和情绪,最终影响患者的健康功能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效能是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情绪调节、心理社会适应的独立重要指标。
本研究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路径后发现,患者出院后自我效能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刘生梅等[8]报道在甲亢、肝硬化、过敏性紫癜、冠心病、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和糖尿病等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均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满意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辨证施护路径在临床各个科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辨证施护路径,对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对预防疾病的复发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慢性胃炎这种常见的疾病。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仅有7.5%,而对照组达到30.0%。在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是关键,但是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后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辨证施护路径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行之有效,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gao l,weck mn,rothenbacher d,et al. body mass index,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heartburn: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mong 8936 older adultsfrom german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0,32(2):296-302.
[2] 万长秀,周凤,范德兰,等. 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3(19):74-75.
[3] 王晓云,李传惠,郑树梅,等. 高血压健康教育路径的中医特色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40-342.
[4] 李元红. 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3):224-227.
[5] 王才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10(特刊):185-186.
[6] 杨小梅,利惠珍,陈文姿,等
. 慢性胃炎病人辨证施护路径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5):1400-1401.
“治未病”理论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健康观,是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随着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中医“治未病”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健康医学模式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医学模式,而中医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治未病”理论,却涵盖了健康医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即“未病先防”的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治未病”理论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将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理念传递给患者,使患者主动、积极地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不仅仅重视疾病的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变革。本文将对将“治未病”理论纳入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及作用进行探讨。
1 “治未病”理论是一种健康观
“治未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此学说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所谓中医“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突出着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以及病后防复。其重点是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完全发生前进行干预、调节,以达到未病状态或保持未病状态的目的。古人不仅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而且提出了达到未病的原则,即顺时节、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治未病”理论其实质是一种防治结合、重在防的疾病防控体系、是一种防治结合的健康观。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健康教育是门涉及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营养学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护理的干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热门话题,无论是在医院或是社区,健康对患者乃至全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一、疾病知识介绍,使患者熟悉所患疾病名称、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主要护理措施、治疗方法、避免疾病复发的方法;检查方面使患者掌握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目的及意义;用药方面则使患者熟悉用药方法、药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时间、服药目的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速度调节。二、出入院相关知识:对新人院病人宣讲人院须知,热情介绍医院环境,使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出院指导出院带药的名称、服药注意事项、疾病复发的早期发现、复查时间、出现何症状时需要就医,并留下随访的电话号码。三、指导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预防保健知识,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处于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医学照顾的需求将不再仅仅是医疗服务,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渴望预防保健知识和追求预防保健措施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随着医疗模式及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及理念也在发展,而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从“整体护理”、“纽曼系统”等护理模式可以看出,现代护理更多的是要求患者参与至医疗护理活动中来,要求患者由被动接受医疗护理,到主动参与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中来,护理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现在则以防治疾病,维持及达到健康为目的。
要让患者主动参与到维护健康的活动中来,就必须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传递健康的理念,同时让患者学习维护健康的形式。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时要注意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而且要使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健康教育需要向患者传递健康理念及健康形式。而“治未病”理论正是一种健康模式,是一种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治未病”理论之所以在当今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治未病”理论,是一个系统化的健康理论,他强调未病的重要性,其重点是未病,即阴平阳秘的未病状态,另一方面他强调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重点不在治而防;再一方面该理论也提出未病先防的形式,如调摄情志、节制饮食、起居有常、避风寒等。这些理论正符合现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从可行性看,这些理论无论是医务人员也好,还是患者也好,均能接受与掌握;“纽曼系统”也是一种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但其形式复杂,语言表述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而“治未病”理论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抗治疾病,维护健康的智慧结晶,更便于教育、推广。因此在我国以“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及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治未病”理论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们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住院病人的,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使住院病人科普水平普遍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缩短了病程,病情恢复加快。而我国目前的医疗模式在逐渐发生变化,社区医疗在维持居民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卫生的预防和护理是和居民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防护方式,社区卫生防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对住院病人及社区居民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有益的,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健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前磊,栗彦芳,蒋士卿,浅论“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中医学报,2010;25(1):74~76
[关键词]外科门诊;中医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布氏舒适评分;满意度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提倡为患者提供最佳、最详细和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护理目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卫生部自2010年提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以来,为患者提供持续、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是临床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2]。外科门诊患者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紧急情况,为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本院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健康教育应用于外科门诊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无其他脏器系统病变者;③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收治范畴。
1.2排除标准
①无法配合临床护理患者;②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外科门诊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7.56±4.71)岁;消化系统疾病26例,脊柱疾病22例,腹膜炎、肝胆管结石、腹外疝等疾病18例,甲状腺疾病4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7.63±4.62)岁;消化系统疾病25例,脊柱疾病21例,腹膜炎、肝胆管结石、腹外疝等疾病20例,甲状腺疾病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优质护理。①组织门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有关文件,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明确贯彻护理示范工程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服务患者的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服务意识,将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积极的合作模式。②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各环节的工作。配合医院预约诊疗,提供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微信预约等多种预约渠道,开通现场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从接诊到帮助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到护送患者接受治疗。③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维持门诊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更换检查室的衣服和床单,保持医疗环境清洁。门诊配备轮椅、座椅、饮水机等,门诊咨询台增加老花镜和遮阳伞,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从细节反映优质护理的质量。所有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当天。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成立中医门诊护理小组,根据中医学护理原则,从平衡膳食、运动保健、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进行指导,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将其制成手册和配套情志调理音乐光盘。健康教育内容为以下3部分。①饮食:根据外科门诊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阴症疮疡患者不必忌口,宜食营养之品;痔疮患者忌食荤腥,应清淡;疾病患者宜食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忌辛辣刺激食物;皮肤病患者忌鱼虾蟹、酒类;急腹症患者宜流食或半流食,忌甜或油腻。②畅情志、调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向患者解释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减少负面情绪的方法,应用医学知识解释出现的各种症状。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了解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③运动康复: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疗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等。所有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当天。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护理前后进行评价,两种评分满分均100分,分数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②术后疼痛及舒适程度: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AS满分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舒适度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CS),BCS评分满分4分,分数与舒适度呈正比。③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价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该表满分100分,大于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4.12组护理前后VAS评分、BCS评分比较见表1。护理前,2组VAS评分、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A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BCS评分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4.22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见表2。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SDS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
4.32组满意度比较见表3。观察组满意度为98.57%,高于对照组90.00%(P<0.05)。
5讨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住院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治疗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①治疗组痊愈率[77.8%(35/45)]及总有效率[100.0%(45/4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4.4%(20/45)、86.7%(3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2.1±1.5)d]、住院费用[(4523.0±185.0)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2.5)d、(6450.8±267.4)元],患者总满意度[100.0%(45/45)]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43/45)]较对照组提高[48.9%(22/45)、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缩短其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24-04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YAN Qi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Xiaoshan District in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3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Xiaoshan District in Hangzhou City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patient satisfaction,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were observed 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①Recover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77.8% (35/45), 100.0% (45/45)]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4.4% (20/45), 86.7% (39/4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②Average length of stay,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treatment group [(12.1±1.5) d, (4523.0±185.0) yuan]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15.3±2.5) d, (6450.8±267.4) yuan]; the total satisfaction,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45/45), 95.6% (43/45)]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8.9% (22/45), 44.4% (20/4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僻,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1]。本病起病急骤,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d内达到高峰,如治疗不当或未掌握好治疗时机或护理不当会导致疾病迁延难愈,从而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能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1年4月起根据医院的要求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8.9)岁,发病就诊时间12 h~14 d,平均(7.5±4.9)d,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43.5±9.5)岁,发病就诊时间1~15 d,平均(8.1±5.2)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②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但在本次住院治疗期间既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也不需特殊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因格林巴利综合症、耳源性疾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等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有严重的其他疾病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③拒绝或不配合按照本诊疗方案实施及评估者。
1.3 治疗方法及分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包括:面部局部及眼部护理、生活护理等,介绍特发性面神经相关知识、康复训练、预防指导等。
1.3.2 治疗组
1.3.2.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订 由我院相关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组长等5人组成特发性面神经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通过进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设计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具体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入院评估、检查、用药护理、中医疗法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制定成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编制统一的路径记录表格。
1.3.2.2 护理人员培训 邀请我院医教科科长授课,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熟悉路径的概念、流程、特点,了解实施路径的目的、意义及方法,使每位护士积极配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
1.3.2.3 护理路径实施方法 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路径的内容及程序,以取得支持,然后根据科室制定的标准化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责任组长每日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1.3.2.4 中医情志护理 有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特发性面神经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该病的情志护理尤为重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多因起病突然,外观形象受损,同时伴有饮食、语言的障碍,又担心预后,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配以神门、皮质下穴耳穴埋豆以利气血平和,同时分别进行说理开导、节制郁怒或疏泄法等情志调护[5],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2.5 生活起居护理 急性期注意充分休息,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受风寒再次加重病情。注意气候变化,外出戴口罩,禁止用冷水洗脸,避免吹对流风。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防止患侧食物残留。眼睑闭合不全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睡前涂红霉素软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发生。
1.3.2.6 饮食调护 注意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多食瘦肉﹑豆类﹑骨肉汤等,主食尽量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食疗方可选防风白芷粥或选川穹白芷炖鱼头。风寒袭络证者宜热饮食,忌吃生冷食物及瓜果,如苦瓜、绿豆等;风热犯络证者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萝卜、绿豆汤、茶、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6]。
1.3.2.7 用药护理 风邪入络证选大秦艽汤加减以祛散风邪;风寒袭络证选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以祛风散寒;风热犯络证选银翘合牵正散加减以疏风散热;风痰阻络证选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以祛风散邪;气虚血瘀证可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痉。嘱患者饭后1~2 h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厚味食物,服用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1.3.2.8 中医疗法的护理 ①耳穴埋豆法取穴:神门、皮质下、三焦、面颊、口、目、肝。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以0.5 cm×0.5 cm胶布固定,每周贴2次,每天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按压100下,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至局部或耳朵充血发热发胀。10次为1个疗程。注意交待患者勿揉搓耳穴处皮肤,以免皮肤破损。②穴位贴敷:取白附子粉0.3~0.6 mg,撒于胶布上贴于患侧翳风穴,隔日更换。贴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③艾条温和灸治疗取穴:患侧攒竹、阳白、翳风、瞳子髎、合谷穴,每个穴位灸10 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以灸后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疗程之间间隔1 d或2 d。注意防止烫伤。
1.3.2.9 中医康复护理 ①入院第1天,每个患者发放一本本科室自行制作的面瘫操手册,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患侧面部穴位(上关、下关、翳风、大迎、阳白、迎香穴)环形顺时针按摩,取揉法或摩法,指力由轻到重,以微酸为度[7]。②入院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面肌运动训练:四指并拢,双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由下往上推,至额部后两手分开,再从耳前轻轻滑下。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分别按在左右太阳穴,食指弯曲刮上下眼睑肌肉。四指并拢,用力从下颌沿嘴角往耳前方推。食指、无名指在鼻翼两旁按揉迎香穴。每天做2次,5~15 min/次,以面部微热为度。③入院第3天,指导患者做抬额闭眼﹑皱眉﹑鼓腮﹑撅嘴、示齿等主动面肌运动训练。④入院第4天起,每日让患者主动做以上训练,责任护士随时指导纠正患者不规范动作,直到患者掌握。
1.4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标准 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ehmmm面神经瘫痪分极标准[8]。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分级。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H-B分级Ⅰ级。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运动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无效:无明显变化和(或)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③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设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④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科室自行制定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测试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75分及以上为掌握,75分以下为不掌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2.1±1.5)d]、住院费用[(4523.0±185.0)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2.5)d、(6450.8±267.4)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总满意度[100.0%(45/45)]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43/45)]较对照组提高[48.9%(22/45)、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提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程度。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满意度
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热、痰、瘀等邪侵犯阳明、太阳、少阳等经络以致经气失常、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研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发病特点,路径中规定入院当天即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艾条温和灸治疗,通过耳穴刺激后对经络的调整,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9];翳风穴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采用白附子粉敷贴在翳风穴,通过经络穴位刺激,改善面部微循环,缓解了面神经在茎乳孔内的受压情况;艾灸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通过以上中医特色护理项目,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及患者治病的信心。而常规护理中没有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与规范化流程,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2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整体观念,根据辨证分型从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康复锻炼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注重畅情志、饮食调护、保健等方面指导,使患者在精神、生理上达到平衡,保持良好状态并配合治疗、护理[10]。通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执行,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医疗护理活动都按路径进行,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使患者得到最佳照顾,在最短的时间内病情达到康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3.3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程度
临床路径的实施,培养了护士的自律性[11],使护士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统一的路径记录表,减少了护理书写,增加护患沟通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由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特殊性,面肌功能锻炼较难准确掌握,从而影响疾病的痊愈,因此,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制作了患者版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教育内容,放在病房方便患者阅览。同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特点制作面瘫操手册,入院当天发给患者,让其按照手册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面肌功能锻炼,使患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地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能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承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和控制[12]。而常规健康教育则缺乏标准化的流程,也没有及时了解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4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要注意血压、血糖的监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由于本科室低年资护士较多,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督导作用,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护理质量。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我国当前医疗形势下,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开展,可以缓解患者看病贵问题,减少医患矛盾,同时随着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也促使护士主动地去学习相关中医专科护理疾病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0.
[2] 郎黎薇,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3]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120.
[4] 吕小霞.面神经护理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28-129.
[5] 吴胜菊,杨海燕,童彩玲,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7):61-63.
[6] 殷黎,赵静.特发性面神经中医治疗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4):79-81.
[7] 彭程.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2,(10):98-99.
[8] 付冰梅,张文浩.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55.
[9] 李伯群.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58-59.
[10] 姜淑贞,陈金娥,张凤华.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 17(14):1746-1748.
[11] 王佳薇,覃竞燕,张艳,等.临床路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6):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