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08:19: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会计基本技能 点钞 翻打传票
一、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学的招生对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基础知识差,对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知识很贫乏,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缺乏动力。你要是讲课本学习的东西,刚开始时可能有几个同学听,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就不听课了,老师讲课很难进行。但是你要是给学生讲课外的东西或自由聊天,学生很乐意。这些情况表现在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课堂中,就是上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被老师或者视频教学中飞快的点钞速度和翻打传票所吸引,手指翻飞的画面让他们跃跃欲试。当开始练习时,以翻打传票为例,学习盲打百子,学生练习不到20分钟,就开始厌学,不愿意练,觉得枯燥。更有学生认为,学好会计知识就行,没必要学基本技能。因此,让学生明白会计技能教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二、明确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性
珠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计算、教育、启智等功能优势,在我国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目前使用珠算计数使用的比较少,同时会计技能比赛中也取消了珠算技能比赛,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取消了珠算教学。现在会计专业技能包括翻打传票、点钞、会计电算化。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面临着择业,其中很多的毕业生从事着会计文员、出纳或者是银行职员的工作。也就是说,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大量参与的会计事务,越来越多地局限在以熟练的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为处理特征的某些岗位,这类岗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低层化。因此,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是毕业生入职一块必不可少的敲门砖。目前各个省份和全国范围内都举办了会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举得优异的成绩,对毕业生将来的求职和高考成绩都能加分。所以,中职学校不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实训内容上都要按照实际一线岗位人才的需求来开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中职会计基本技能的方法
根据各项会计技能在考试或比赛中的权重及各自的特点,合理进行课时分配。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其次,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如点钞、翻打传票,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给学生教会指法,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完成训练任务,老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指法的纠正,随机组织测试,检查训练结果,并进行点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笔者认为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较好,因为学生经过一年级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学习会计电算化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了会计账务处理中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等账务处理后,学生更能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运用中的便捷。这样,经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会计专业技能也能完全达到考试或者比赛要求。
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高低,一方面看学生的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教师的业务水平。如果一位教师不会教,学生又如何学得好。目前,职业学校的师资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任教。这些教师由学校进入学校,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会计操作的实践经验,不熟悉社会所需的相关业务知识,对各项技能的掌握也不是很全面。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财会专业教师应自主学习,通过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证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财会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会计实践,通过会计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把吸收到的新观点、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此外,各个省份和全国范围还开展了教师会计技能大赛,在大赛开始之前,教师如果想参加,会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必要性的拓展训练,从而在更大范围和平台上提升自我的见识与视野,若在比赛中获取良好的成绩,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下,会激发教师对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参加比赛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教师的工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职业院校可以尝试着将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列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师如果想参加技能大赛,就会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必要性的拓展训练,从而在更大范围和平台上提升自我的见识与视野,若在比赛中获取良好的成绩,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下,会激发教师对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参加比赛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教师的工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技能、新知识和新设备,拓宽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一个比较好的起点,若能取得国赛的好成绩,还可以为高考加分。再着,从学校层面说,优异的会计技能大赛成绩,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为学校打造品牌名校打下了基础,也从而在扩大学校知名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可谓三赢。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对于职校教学的重要影响力和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改革的方向和手段,在推动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技能
一、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方面,除了点钞操作技能、计算机录入技能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进行系统的会计核算流程的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有机的进行结合,并掌握相关核心技能,如会计核算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excel在会计中运用技能等。
二、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来看,中职学生在首次接触并学习这个学科的相关课程时,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而这个适应阶段非常重要,需要专业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配合,如果不能度过这个适应期,学生很容易会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让学生在实训中提升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专业学习的信心。
1.改变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模拟工作中心的技能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理论切入教学,教师将会计原理知识教给学生,这些原理、概念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很难让他们深入进去,应积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建立模拟工作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实际感受到会计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会计的任务和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面,传统的讲练法、讲授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限制。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尝试操作,让学生学习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这样教学有了针对性,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从繁琐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案例练习,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模拟实习、实践等活动把学生引到典型的实际事件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首先应从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入手并进行模拟实习,从中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长理论知识。其次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在校内进行会计模拟活动,进行简单的“证—账—表”的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熟练掌握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三、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践法
在教学中,应将所有的准备资料应尽可能用实际工作中所用的或尽可能靠近实际情况。包括模拟业务、原始凭证、标准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强等特点,对实际的会计业务比较陌生;若教师口述业务,或者用文字表达业务,学生通常对业务的情况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彻,更不用说对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因此,在实作课的准备这一环节,应多花工夫,搜索相关资料用模拟的凭证、资料来代替抽象的文字,可以很好地和实际相联系,给学生的印象也比较生动深刻。
比如在讲述购买原材料的业务之前,事先准备好模拟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支票、材料入库单等。有了这些凭证或资料,我们就不仅仅讲解分录的编制,还可以牵涉到:①合同能不能做原始凭证;②如何看增值税发票和看待进项税;③运费在怎样的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计增值税;④库管怎样编制材料入库单;⑤支付方式的选择、支票如何使用等相关的问题。这也就告诉了学生,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碰到同样的业务时,应该主动搜集哪些资料。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它在教育上的特点,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育就其自身规律来看,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上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普通音乐教育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
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开设该课程绝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又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悟性内容。从教材四部分的内容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教师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传承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音乐知识教学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了解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的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并非小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主要的认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服务,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就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能力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特别是教学评估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验室接受严格的训练和培养[1]。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临床技能教学的问题与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我校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出重大改革。
1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现状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每学期教研室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教学信息量很大,而由于多种因素如教室空间大、人数多,加之板书、图示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操作步骤、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张冠李戴”,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医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动手能力下降:在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临床见习和实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了很大难度。主要的原因如下:(1)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与实施,实习生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这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地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和正常的医疗活动,增加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在当前乃至今后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2)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居高不下,导致教学经费投入、教师数量、人均管床数等教学资源相对减少,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资源进一步减少,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2 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
2.1 以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大纲,系统整合全新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在2004年对临床技能教学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了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技能教学,建立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临床技能课程体系《临床基本技能教程》。新课程涵盖了临床各科所有临床基本技能,使技能教学从授课为主转变为理论应用和技能培养为主;体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与重组。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把临床技能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对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结合我校注重医学生全科技能和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办学特点,更突出的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
2.2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近3年来,我校进行了资源重组,在软硬件两方面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1)大力投资使临床技能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拥有教学用房约500 ,下设有13个重量极的科室、儿科操作室、儿科营养室、新生儿科诊疗室、耳鼻喉科诊疗室等,购置了各种进口医学模型30余套,国产腹部模型及婴幼儿及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各10套。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示教提供了优良的环境。(2)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体系,建全开放式、资源丰富的临床技能教学网站,我校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教程》于200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立项,是开展网络教学、学生自学和进行创新学习的平台,得到学生和区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许。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管理学生严格的人员担负临床技能学训练教学任务。另外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从临床学院抽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参与教学。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个临床实训中心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了教师的带教质量。
2.4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全新模式,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采用模拟人操作与电子设备虚拟训练,标准化病人(SP)及病人进行训练与考试,网络教学,多媒体授课,临床见习等交互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规范操作动作,学生互练和SP查体训练体格检查,师生互动和SP问诊训练问诊和病历书写,模型操作训练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离体和动物手术训练外科手术基木操作等。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分小组进行训练,每6个学生配备1名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动手训练机会,实践训练时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为增加同学们课后复习及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生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还建立了每天晚上开放实验室及课后答疑制度。另外指导学生建立临床技能社团,提供一定经费,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及临床技能多媒体课件比赛;同时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见习,丰富了课外学习内容,对正常教学提供有力的补充,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完善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是《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中重要的环节,起到检验其教学效果,督促和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的作用。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方法,我们制定了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笔试和电脑机试及现场操作考试三部分。笔试内容主要有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及给出一个主诉如何问诊等;电脑机试主要是考核听诊、心电图、X线片、医德医风等;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的操作项目及标准进行操作,并讲述操作要领,主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口述及医德医风规范情况等,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并当面向学生讲明扣分的依据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三个部分中抽取一定数量、搭配合理的操作题目,制成题卡,令学生从100张考题卡中随机抽取1张题卡,然后按照题卡上的题目进行考核,其中笔试成绩占30%,电脑机试占20%,操作考试成绩占50%。同时此次考试也是初赛,在实习前将成绩前50名同学进行决赛,邀请参加职业助理医师的主考官进行考核,对获奖的同学进行奖励及颁发证书。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经过对2004级、2005级、2006级三届学生考核进行分析,结果考核成绩无论从达标率,优秀率等方面每届都比上一届有显著的提高。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此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使之顺利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临床医学毕业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岗位能力;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操作技能;教学效果
0、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以小组协助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1、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的现状
在多年的实训教学以及教学交流中,发现在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⑴.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训的脱节,如理论教师“光说不练”,而实训教师“能做不擅言”。
⑵.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心不在焉,缺乏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把实训时间当作是平时课堂教学外的“假期”。
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跟随教师的步伐,而缺少提问,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或行动。
⑷.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和理解力的差异,而教师在电工实训整个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所传授的技能知识面和技能的深度却是一致的。
⑸.实训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使有些学生在吃大锅饭,学生们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有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而能力差的个别学生有时也能混个及格。
⑺.通过几周专用周的时间实训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所欠缺。
⑺.一部分学生即使考取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证书,在面临生产实习或定岗实习时,仍不能将应用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2、项目+团队教学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针对以前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及所在教研室的同事设计了项目+团队的实训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综合各方面信息,认清专业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趋势,电工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因而企业急需大量的熟练操作人员和检验及设计人才。但是目前高职在校生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迫切要求专业教师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针对职校生的就业特点,科学分解岗位能力。在此前提下以项目教学法为实践教学的主线,对电工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把课程目标定位于能够熟悉基本的电工技术理论,掌握相关的工艺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重点掌握电工技术的操作技能,以取得电工上岗证、电工中级工为中期目标,最终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了“项目+团队”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项目任务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出一些项目设想。项目任务的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将电工专业中的各模块知识进行交叉综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根据电工技术的教学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向,教学中确立了常用电工工具与仪表的使用、低压电器的选择与应用、常用导线的连接、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接线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涉及到电工技术的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包含了安装、检测和维护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将使学生能够熟悉电工专业的综合技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2.3进行项目细化,实施项目计划
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在介绍项目任务的内容,进行项目细化时,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讨论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点,面向全体学生规范做好每个操作动作,明确每个工艺的操作要领。关注学生对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2.4设计评价方式,得到多层收获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出现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的两极分化,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给学生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评价。我们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评价。理论知识包括每一个项目的电路控制原理图、动作原理、检查方法和故障分析的书面完成情况;技能操作包括每个项目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的工艺、是否通电成功和回答问题,工作态度包括学生的出勤、实训中的纪律、是否帮助同学、是否节约材料等。创新能力包括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是否在教师未教授的情况下能把下一个项目试接线通电成功以及能否向老师提出富有创新的想法。此外学生还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团队小组成员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随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在每个阶段项目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再由指导教师检查评价,通过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估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有所收获。
3、项目+团队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查漏补缺,其重点和难点根据项目进行的效果进行调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完全符合目前的教学理念。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项目实施内容,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互换,建构出个人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求知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加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进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4、项目+团队教学法实施注意点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各个部分强化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指导教师的任务就未必减轻。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信息加工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正确回答学生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
项目+团队教学法其实在实施过程中是与研究性学习分不开的,要求学校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选好实施项目,并适当开发出一些校本课程。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由于采取团队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其分组的原则、组员搭配、内容分工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有些学生往往存在依赖思想,无所事事,因此必须分工明确,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素芳,张迎辉,常江.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关键词:电工基本技能;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工基本技能》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电工职业岗位日常操作中经常应用到的基本技能,重点介绍电工在日常作业中应具体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现象。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具有聪明的头脑,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打球、画画、唱歌等特长,那么,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会差、厌学情绪严重呢?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兴趣、动机、信心、意志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学生缺乏信心,没有刻苦钻研精神;有的学生意志薄弱,抗干扰能力弱。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恢复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
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情感、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爱迪生有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
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培养学习兴趣,为求知引路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总结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触电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和财产的安全。电被人称之为“无牙老虎”,使人对电产生惧怕,对电在日常应用和使用过度小心谨慎,心理上产生抗拒,更加不用说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抓好第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争取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书本第一节的内容是触电急救,触电危及人身安全。只有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气作业,才能有效地防止触电。掌握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掌握根据触电者不同的症状进行抢救,也是电气作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先讲述电的应用,继而用图片、投影等方法演示由用电不慎、不按规范操作、安全意识不强、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事故例子,说明触电事故产生的危害,接着教师在做好绝缘的前提下,单手接触带电的导体,而教师却没有被电击倒,教师还可以在带电的情况下把断开的导线接好。通过演示使学生感觉到“新鲜、好奇”,既明白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触电的危害,同时产生疑问教师为什么接触带电体而安然无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觉到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接触带电体不一定就会触电。教师接下来讲解触电的定义、形式、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学生们都十分认真地听,激发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促使人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2.培养学习动机,引导主动学习
动机是激励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具有唤起个体的行为,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努力,维持、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强度的作用。在《电工基本技能》讲授到电能的计量设备时,讲解有功电度表的作用时,有一学生举手提问怎样才能使里的电度表转慢一点。随着这位学生讲完,立即就有其他学生附和。教师停止讲课说:“把家里的电度表拆开不用,直接接上电网,就不用交电费了”。这位学生立即说:“不行,这样是违法的。”教师又说:“在电度表上作弊,和偷东西有什么区别?也同样是违法行为;假若将来你是供电局的员工,每家的电度表都转慢了你允许吗?”全班学生都静了下来。通过这个小插曲,教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学好知识,又同时给同学上了一节职业道德课。只有确立正确的电工基本技能学习动机,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工基本技能学习中去,才能从学习电工基本技能中不断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的体验又促使他们对电工基本技能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电工素养和规范学生行为。
3.培养学习信心,铺砌理想求职路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缺乏自主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在智力方面,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中考受挫,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心理上产生较强自卑感,对学习和动手实操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重点利用实训、实习课来树立。例如,在安装双联开关控制电路实训中,当学生成功安装电路以后,一盏灯可以在两地任意开与关,这时学生倍有成功感,学习的自信心自然会树立起来。《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在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会中,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并不比大学生差,职校学生求职战胜大学生的例子很多。在云浮市,有许多全国著名的石材企业,与其相关行业也相当发达,例如石材机械制造,其中机电工种大部分是我校的毕业生,他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实操能力,很快成为这方面的能手,一部分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各种例子,树立学生学好电工基本技能的自信心,也为求职、创业树立自信心。
4.培养学习意志,成就职业人材
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意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以苦锻志,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没有困难,就没有意志,只有经历不断的挫折考验,不断地增强耐挫力,我们的意志才会提高。重大的学习和工作都是磨炼意志的机会。所以在《电工基本技能》的理论教学中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在实训教学中允许学生在安全范围内出现错误,受到一定的挫折,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以苦锻志,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在经历不断的挫折考验,并总结经验,而培养出来的意志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
总之,在《电工基本技能》课程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种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并有机结合学生的智力,中职学生的能力在专业技术上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少光.电工基本技能(第2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革勋.电工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评价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09(2).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技能 培养
目前,小学生在汉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应用方面问题频出。具体而言,说话方音土语浓重,写文章错字连篇、言不达意、不会使用标点、普遍使用病句,朗读难以做到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等等。小学生语文技能较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与学生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关系的现代汉语基础教学,又让学生感到不切实际,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摆在中小学现代汉语基础教学面前的一个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面对现代汉语教与学的现实问题,教学应该进行课程教学的根本性改革。以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应用为基点,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切实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
一、加强预习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生在学前班时学过一些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相对来说,小学的现代汉语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零散,不够系统。对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比较熟悉,因而容易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如果加强预习指导,学生就能提高分辨率,积极摄取知识。学生学习主动了,就能自觉选我所需要的,取我有用的。在预习指导上,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目录、掌握重点内容。现代汉语知识整体上较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知识的外现形态上零碎不整,学生感觉知识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像抓在手里的沙子,到最后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预习,把教材的知识序列列出纲目,提纲挈领,这样就能够把握教材的条理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剥离出未知的与深化的内容来,做到课前心中有数,以便课上有效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提出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发现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学习经常处在让老师设问、提问的状态,学生不会提问或不敢提出问题。所以,当学生离开老师时,或者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一看感觉都会,而一应用则错误不断;或者到处是问题,感觉什么都不会,望而却步,只等老师来指点迷津。
(三)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只满足于发现问题是万万不可的,要善于提出问题,还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问题不是提给老师或提给别人的,而是给自己的,学生应尽可能地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预习指导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
二、改变授课观念、变主讲为主导、调整汉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
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学习。语言的便捷性使语言教学实例随时可取可用,课上不必非拿死板的没有现实生活感的例子来讲,尤其是小学的现代汉语课,因其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更不必在理论与经典上大做文章,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语言应用的实际上。开展一些课前汉语口语训练活动,改革教学形式、由课堂走向社会,采取调查实践、研究式学习等方式,采用创设问题情境、造成知识冲突、制造悬念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使训练落到实处。
三、把握好基本技能训练的着眼点、落脚点
现代汉语课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因而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往进行训练时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够贴近或与学生日常语言问题相差甚远,学生有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也使其学习兴趣减弱。现代汉语教学应努力让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建构贴近生活的能力训练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进行贴近生活、解决周边实际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突出现代汉语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化语言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将复习、导入、展开、巩固、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融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使教学整体优化,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现代汉语》课贴近生活的语文技能训练设计:
1.说说家乡话,听听普通话:了解方言、普通话。
2.把默写出的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手写体仔细对照,把不规范的写法改过来: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写法。
3.用名称音、呼读音领读字母表:掌握字母表的读法。
4.边说话边摸喉头数音节数:掌握音节的划分。
5.向同学示范声母的本音、呼读音:掌握声母的发音。
6.说说家乡话的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不同:声母辨正。
7.听同学发音,说明其韵母的发音是否有误,有错误的怎样予以纠正:掌握韵母的发音。
8.说说家乡话的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的不同:韵母辨正。
9.说说家乡话的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不同:声母辨正。
10.给一宣传板的标题拼音: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
11.介绍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方法;编写普通话归类训练的顺口溜:声韵调综合训练。
12.听音后说明有哪些音变情况:掌握音变现象。
13.朗读比赛活动:掌握朗读的要求、技巧。
14.调查社会用字中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15.给自己或他人写的字修修边幅:掌握汉字的书写要求。
16.天天练写十个不同的现代汉语常用字:掌握3500常用字的字形。
17.尽可能多地说一个词的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18.成语接龙练习:掌握成语。
19.分析一语言片断中的短语:说明短语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