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51: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低碳生活的影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低碳生活;认知;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18-03
一、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界定
低碳生活观是国民对人类践行低碳生活与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影响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行为。如果国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节约各种资源。低碳生活价值观就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有多大好处的判断。它是影响国民是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激励因素。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好处或有较大好处的人,都会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没有好处或好处较小的人,就不会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信念就是自己认为低碳生活是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生活方式的正确看法。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没有信念,就没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低碳生活信念是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心理动能,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就是人们践行低碳生活必须遵循的尽量减少生活能耗,在家庭日常生活领域达到节约能源、从而使生产能源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的根本规则。这是人们必须遵循的生活行为规则,也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根本要求。低碳生活行为规范就是人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有关节约能源、减少生活能耗的各种行为规定。它对引导国民践行低碳生活方面具有强制作用。我国科技部已经于2007年制定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提出了36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行为指标,这些行为指标实际上就是我国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国民必须遵守的低碳生活行为规范。低碳生活知识组合就是国民所拥有的关于低碳生活的知识构成,包括各种家庭电器的知识、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电能生产知识、家用商品生产与有害废物排放关系的知识、工业废物危害的知识、节能减排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知识等。合理的低碳生活知识组合是现代人的必要生存素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低碳生活的知识组合是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低碳生活方法就是国民在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科学的、合理的节能减耗操作程式。这是国民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节能减耗技能,是最能达到家庭节能减耗、使低碳生活收到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这是国民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的缺陷
低碳生活是在家庭生活中尽量节约各种生活资源、重复利用生活物品、回收各种生活废物,从而使能源和生活物品生产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应措施。它的践行是受人们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制约的。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是受其低炭生活认知范式支配的,也就是说,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就是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外在表现。为了了解当代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水平,我们选择长沙市MD中学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70份调查问卷,收回59份有效问卷。按样本性别来看,男生26人,占有效样本的44.1%;女生33人,占有效样本的45.9%。以家庭背景分,其缺失值为9,其余52个样本中来自公务员家庭的学生16人,占有效样本的27.1%;教师家庭的学生6人,占有效样本的10.2%;商人家庭的学生18人,占有效样本的30.5%;工人家庭的学生7人,占有效样本的11.9%;农民家庭的学生5人,占有效样本的8.5%。我们根据自己对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定义,从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7个方面对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然后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存在一定缺陷。
1.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从上文分析来看,低碳生活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要素对人们践行低碳生活都有特殊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完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应该包括这7种制约因素。但是在样本中只有15人认为这7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只占到调查样本的25.4%;17人认为其中6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28.8%;25人认为其中5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42.3%;36人认为其中4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61%;45人认为其中3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76.2%;51人认为其中2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86.4%。从单个制约因素的角度来统计,有30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0.8%;有38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价值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4.4%;有39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信念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6.1%;有44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74.6%;有4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9.1%;有2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知识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35.6%;有3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实践方法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2.5%。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多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建构不完全。
2.部分青少年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从青少年认知低碳生活认知范式的每个构成要素来考察,不少当代青少年不熟悉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世界观来说,有8.6%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然生态没有影响;10.3%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22.4%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自然生态产生影响;25.9%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24.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不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世界观不正确。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价值观来说,有8.5%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没有价值;6.8%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个人没有价值;13.6%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人类有价值;27.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个人有价值;54.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或者对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来,自然也不会去寻找科学方法来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价值观不正确;多数青少年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知识组合来说,有47.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7.3%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减少粮食和畜产品浪费、饮酒适量、减少吸烟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5.4%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一台节能空调比普通空调每小时少耗电0.24度;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每台空调每年可节电约5度;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电扇的中、低档风速足以满足纳凉需要;32.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1台节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省电约100度;每天减少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1年可省下30度电;有45.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所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知识。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来说,有31%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手洗代替机洗、少使用洗衣粉和选用节能洗衣机来洗衣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2.2%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如下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用液晶电脑屏幕代替传统的CRT屏幕、调低电脑屏幕亮度、不用电器时拔掉电源开关;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合理回收生活垃圾的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或养成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
3.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一定缺陷。从上统计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部分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也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各个影响因素。我们把这种不完善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和不完全了解低碳生活影响因素的认知叫做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这种认知必然造成我国部分青少年对践行低碳生活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也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归纳起来,表现为:不能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愿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
三、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改进措施
我们必须改变当代青少年的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否则会造成新的生活型耗能群体,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青少年的学业任务较重又缺乏自学的自律性;又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没有建立起社区教育机构,因而,目前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的任务只能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的身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工明确的、效果互补的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范式改进教育体系。
1.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是国家来实施,具体措施有:第一,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宣传低碳生活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形成一种全民践行低碳生活的社会舆论、伦理道德和社会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国社会环境里得到践行低碳生活的熏陶。第二,国家还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来推行低碳生活,对违反低碳生活的个人行为进行必要处罚。第三,地方政府可以每年举办践行低碳生活家庭评比活动,对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总之,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践行低碳生活的自觉意识和思想观念,树立低碳生活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从而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2.学校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系统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措施有:第一,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程向青少年学生传输低碳生活知识、教授践行低碳生活方法。第二,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第三,通过举办践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收集、掌握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学校通过这些途径在知识组合和实践方法领域完善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
3.家庭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家庭是青少年践行低炭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家庭主要通过实践途径来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具体措施有:第一,家长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使青少年接受一次低碳生活认知洗礼。第二,父母身体力行,处处时时按照家庭低碳生活原则和规范践行低碳生活,并监督家庭成员执行家庭低碳生活行为规范。第三,家长还可以对家庭青少年实施低碳生活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的教育,也可以向家庭青少年传授低碳生活知识和方法。总之,家庭主要以落实家庭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并辅以低碳生活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教育和传授低碳生活知识、低碳生活方法等措施改进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范式。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认知;低碳行为;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从青岛农业大学抽取不同性别、居住地、专业及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状况。由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样本在不同调研指标之间的数量分布可能存在稍许失衡。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问卷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状况、情感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三方面,共计27道题。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1.75%。
(三)样本基本信息。从表1可以了解此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就性别来看,男性114人,占总数的30.3%;女性262人,占69.7%。就居住地看,家住城市的学生有119人,占31.6%; 家住农村的学生有257人,占68.4%。就专业划分看,理工科、农学类的学生有137人,占36.4%;文科类的学生有239人,占63.6%。就年级分类看,大一学生85人,占22.6%;大二学生120人,占31.9%;大三学生90人,占23.9%;大四学生81人,占21.5%。(表1)
二、当代大学生低碳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践行状况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认知状况良好。在376份有效问卷中,在“是否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的问题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其基本含义和大体内容,比重达到75.3%;表示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学生比重占17.6%,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是什么”的学生占6.4%;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从未听过这个概念”,比例占0.8%。
从对低碳生活内涵的理解来看(多选),62%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降低CO2排放,67.3%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节约能源消耗,41.5%的学生认为是低碳生活就是提高能源效率,29.8%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发展新能源。
在“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吗”的问题上,有28.2%的学生表示“知道”,43.4%的学生表示“基本知道”,26.6%的学生表示“稍微知道”,只有1.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在“践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61.7%)持否定态度,25.3%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肯定会影响生活质量的学生的比重最少,占总量的6.6%。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及相关概念的认知状态良好,对日常生活与低碳行为的关系也存在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态度表现积极。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大学生低碳情感态度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询问大学生有关低碳生活的问题来获知其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关低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问题中,0.8%的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11.7%的学生认为,有点关系,但只局限于某些方面;36.7%的学生认为关系比较大;50.8%的学生认为关系非常大,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是否应该倡导并践行低碳生活”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83%)持完全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且要从自身做起;9.6%的学生持部分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不过主要应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二是间接方式,即依据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及其表现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来判断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没有考虑您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上,超过85%的学生表示有所考虑,9.3%的同学虽然没有考虑过但是想要了解。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预期结果方面,80.3%的学生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且很有意义和必要;18.9%的学生人认为想法很美好,但实施会很困难。同时,为考察大学生对低碳与环保问题的了解情况,我们列举了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关键词让学生选择(多选),结果显示,知道全球变暖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6.3%;知道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和节能减排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分别是87.8%、81.1%和87%;知道《京都议定书》的人数比例居中,有60.6%;知道碳中和的人最少,仅占14.6%。
(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践行状况表现有待提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实际情况;二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状况良好,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表现积极,但相当一部分同学仍处于是高碳生活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上,只有9%的学生表示非常注意,41.8%的学生表示比较注意,47.9%的学生表示有些注意,但不严格,还有1.3%学生平时从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具体到低碳实践案例的调查中,35%的学生表示不习惯随手关灯,41%的学生经常使电器处于待机状态,18.9%的学生就餐时会经常使用有偿一次性餐具,46.7%的学生存在浪费纸张的现象。
在问及今后是否存在低碳生活践行意愿时,49.7%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并且还会努力带动周边的人一起行动;43.4%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会参与;2.9%的学生则持完全否定态度,表示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从大学生积极的低碳认知和情感表现来看,该群体对低碳生活的理念理解较为良好,情感态度也比较积极,但积极的低碳生活态度与真实的低碳生活行为之间存在着距离。
三、大学生群体低碳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一)专业差异与大学生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根据假设,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理工类、农学类及文科类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的认知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实际检验结果却不能论证上述结论,即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并没有影响其对低碳理念的认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则方差不相等,双侧检验值大于0.05,接受方差不相等,可知理工、农学类和文科类的同学在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差异。(表2)
(二)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于“家庭居住地”与“全球变暖关注程度”都是定类变量,所以选择交叉列联表进行分析,运用λ(Lambda)相关测量法来验证两者的相关性,λ的值为0.003,用家庭居住地来预测全球变暖关注程度可以消减0.3%的误差,表示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对全球变暖关注程度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所以,无论家居农村还是城市的大学生,其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表3)
(三)大学生低碳关注程度与低碳行为践行存在弱相关。根据λ的值为0.062,用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度来预测平时节约用水用电可以消减6.2%的误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弱。0.062更接近于0,所以说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程度与平时节约用水用电的相关程度很弱,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并未与较好的低碳关注程度相一致,对低碳的关注程度并没有较好地转化为行为实践。(表4)
综上可见,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即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影响。而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及低碳践行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说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践行产生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一)认知方面:加强高校低碳教育,加强学生低碳理念认知。学校是大学生获取低碳信息最便捷、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各种低碳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微信、飞信、微博等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营造高校范围内的低碳环境。
(二)情感方面:成立大学生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用实际案例激发正面情感。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低碳行为试点协会,制定低碳行为规则和规范,将低碳行为量化、细化和具体化,让大学生分批次参与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的活动,建立个人低碳档案,找出日常行为与低碳行为在碳排放上存在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践行低碳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正面情感和积极性。同时,低碳行为试点单位教育大学生如何采取“碳中和”措施来抵消生活中的碳排放,如鼓励学生种植绿色植物,回收日常废弃塑料制品,或定期缴纳一定费用成立“生态基金”,从而加强减排意识,在实际的碳排放中培养低碳正面情感。
关键词:低碳生活;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收稿日期:2011-06-21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项目“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编号:101042122)资助
作者简介:陈淑娟(1989―),女,广东广州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学生。
0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201-06
1 引言
由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人类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城市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低碳生活”倡导人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这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碳排放以及保护环境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南昌作为一个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市民低碳生活的现状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南昌居民的日常行为是低碳政策实施效果的体现和依据。因此,市民低碳生活现状是评价低碳政策推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推行低碳生活以来,南昌市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有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对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找出了影响市民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图。
2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分析
荣彩芳认为,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CO2的排放[1]。曹海英认为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CO2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2]。陈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3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3]。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认为,低碳生活是在保证较高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从节电、节气、节水、节油、回收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CO2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健康绿色生活。
在全球低碳和我国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的浪潮中,许多城市都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南昌市也投入到了低碳的行列中。现在南昌在积极推行免费自行车租赁,2009年也正式启动了地铁的修建,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居民购买家电,考虑节能环保;超市购物自觉带购物袋的意识也增强;外出点餐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等。这些都是可喜的现状。
尽管如此,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后,仍然发现影响低碳生活践行方面也存在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与南昌市市民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国家因素,城市发展因素等方面都有关,理清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对进一步培养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高低碳政策的影响力有很大帮助。
3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的步骤
3.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Method,ISM)是美国J.Warfield教授于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而开发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其方法主要是找出有关研究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手段把各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计算机技术计算,逐步提取出各要素之间的间接关系,最终把复杂的要素系统分解成一个层次清晰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它能把模糊不清的关系整理成一个直观的结构关系图,帮助我们分析出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
3.2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的步骤
(1)步骤一。提出问题,找出相关的构成要素。采用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等方法搜集和整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得到系统要素集S,记为S{Sii1,2,…,N },针对讨论的问题设定要素间的二元关系,形成知识模型。
(2)步骤二。根据要素间的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判断要素集中每2个要素间是否存在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A(aij)N×N。邻接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为:
aij1 当Si对Sj有影响时,
0 当Si对Sj无影响时。(1)
邻接矩阵的矩阵元素只能是1和0,它属于布尔矩阵。布尔矩阵的运算主要有逻辑和运算以及逻辑乘运算,即:
0+00,0+11,1+11
1×00,0×10,1×11
(3)步骤三。通过矩阵运算求出该系统的可达矩阵M。根据推移律特性计算可达矩阵R,计算公式为:
(A+I)≠(A+I)2≠…≠(A+I)r(A+I)r+1 (r≤N-1)(2)
R(A+I)r。(3)
式(2)、(3)中矩阵乘法满足布尔代数运算法则(I为单位矩阵)。这一算法的本质是把A加上I后按布尔代数运算法则进行自乘,直到某一幂次后所有乘积都相等为止,相等的乘积成为可达矩阵。
(4)步骤四。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分解,并得出解释结构模型。
(5)步骤五。根据系统涉及的理论和经验等知识,对多级递阶有向图进行解释,得到解释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对系统要素进行多级层次分析。将解释结构模型、多级层次分析结果与己有的意识模型进行比较,若不符,返回步骤1对有关要素及其二元关系和ISM进行修正。
4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南昌市市民进行大量问卷调查的同时,又使用德尔菲法对影响低碳生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从个人,政府,媒体,企业,城市等方面,选择出了构成问题的关键要素。本文将影响南昌市市民低碳生活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为个人生活习惯、技术革新、政策扶持和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个人学历、个人收入、居民素质、个人消费观、个人低碳意识、能源消费结构、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这14个方面。
4.1 个人生活习惯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宪恩说“据测算,1999年到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CO2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4]。因此,居民的个人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对碳的排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就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生活中有许多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自觉做到就能为低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人的生活习惯能以小见大,体现了个人的低碳素质。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觉悟,即从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点滴细节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是在践行低碳生活,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有助于整个城市和社会的低碳事业的发展和低碳生活的推行。
4.2 技术革新
为了响应低碳,许多企业会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推出一些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低碳产品。若企业研发的节能产品是居民购买节能家电的前提。只有鼓励企业多研发新的低碳产品技术,并达到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才有利于达到低碳的消费模式。
4.3 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策具有引导作用,能有效督促人们,保障低碳方式的进行。积极的低碳政策可以有效引导市民的低碳消费理念,提高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本课题调查主要考虑的政策有:政府给予的节能产品的补贴,对低碳企业的优惠政策,推行免费自行车租赁,使用节能环保低排放的产品。
4.4 法律法规
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市民自觉做到低碳并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完善低碳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限塑令、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等。
4.5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能从居民的思想根源方面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自觉加入到低碳行列中并影响周围的人,并且影响范围广,效果比较显著,适合普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宣传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媒体,学校,政府,社会团体与组织,亲友等方面。
4.6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理念,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能源供应系统、交通系统、垃圾处理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这是影响低碳生活推行的因素之一。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产业,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5]。
4.7 个人学历
学历高低代表了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的高低,导致了市民对低碳生活的的不同理解和认同程度的不一,对个人低碳生活的践行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分析低碳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
4.8 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情况决定了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个人的消费观,导致了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别。这些都将从居民的生活行为中予以反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个人低碳意识程度的差异。
4.9 居民素质
要想倡导低碳生活,必须提高个人素质,这个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切身自觉的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列中来,就是看个人的道德原则和自我约束能力,还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推行低碳最终也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因此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居民的低碳生活情况。
4.10 个人消费观
个人消费观包括个人的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观就会导致不同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导不同的发展模式。面子消费和奢侈消费导致了高碳消费行为[6]。目前,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特别注重生活上的享受,这无可厚非。但是,很多的高中低消费都夹杂着一些奢侈和浪费。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再是求实求美,而是更多的追求时尚,追求名利。为了这些不纯正的动机,被抛弃和闲置的物品越来越多,给有限的社会能源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要增强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首先要走出节约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误区[7]。建立以节能低碳为核心的科学消费观,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低碳意识,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真正的低碳。
4.11 个人低碳意识
意识是比较深层面的东西,人的行为被它左右着。正确的意识推动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为。在低碳生活方面,居民的低碳意识能提高个人的低碳素质,影响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城市的低碳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4.12 能源消费结构
人类社会活动排放CO2同人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相关,眼下能源的重要来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8]。而这些化石能源的燃烧会放出大量的CO2。因此说,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CO2的排放量。例如,我国实行的以电代煤、以气代炭的消费模式,就能减少对煤炭的开采量,降低碳素燃料排放的SO2和CO2,这不仅维护了当代人的大气环境安全,还为后人保留了有限的资源,维系了代际公平[9]。
4.13 城市经济结构与经济水平
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一个重要的指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决定能源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10]。从宏观方面讲,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低碳事业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决策等问题。从微观上面讲,影响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这对于低碳问题的研究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4.14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定位
南昌市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这是南昌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定位于生态环保的花园英雄城市。有了这个政策的引导,南昌市民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到低碳的队伍中,并且南昌市也努力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力求把南昌打造南昌市民成低碳环保的绿色家园。良好的发展导向,也直接影响了低碳的发展。
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5.1 进行系统化调查和分析,提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经过向南昌市居民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以及与相关的专业老师的深入探讨,确定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与以下14个因素相关,分别是居民的生活习惯、企业的技术革新、政策扶持与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学历、个人收入、居民素质、消费观念、居民的低碳意识、南昌市能源消费结构、南昌市经济水平、城市定位于发展方向。
5.2 列举各因素相关性,建立邻接矩阵
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得到9个导致因素,然后经过多次统计、分析、讨论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下面的影响关系式填写因素示意关系图。通过对各个因素间的影晌关系的分析,得到因素关系图,见表1。
表1 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因素示意关系图
判断要素之间的关系,若行要素对列要素有影响的话,则标为1,否则标为0。根据要素之间二元关系建立邻接矩阵A,见表2。
表2 邻接矩阵
求得MA+I,并对M求幂,经计算,n3时可算出可达矩阵,见表3。
表3 可达矩阵
5.3 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
可达集合为与要素SI 有关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 的可达集,用R(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 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 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先行集合为将要素SI 的前因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 的前因集,用Q(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 列中的所有矩阵元素为1 的行所对应的要素组成。最高级要素集为一个多级递阶结构的最高级要素集,是指没有比它再高级别的要素可以到达。其可达集R(SI)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而前因集中,除包含要素SI本身外,还包括可以到达它下一级的要素。若R(SI)R(SI)∩Q(SI),则R(SI)即为最高级要素集。
找出最高级要素集后,即可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继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表4)。
表4 第一级的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
由表4知,满足R(Si)∩Q(Si) R(Si)的,有{1,9,10},故S1、S9、S10为最高要素。找出最高级元素后,把它从可达矩阵中划去S1、S9、S10相应的行与列,从剩下的矩阵中不难发现,满足R(Si)∩Q(Si) R(Si)的是{3,4,5,6,8,11},故{3,4,5,6,8,11}为第二级元素。这时,又把含有S3,S4、S5、S6、S11的行与列从可达矩阵中划去,从剩下的矩阵中继续寻找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直到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
通过该方法,我们找出各级所包含的元素:{2,7,12 }为第三极要素;{13}为第四级元素;{14}为第五级元素。
5.4 绘制多级阶梯有向图,得到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级次划分排列,最终做出的有向图,描述了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5.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具有五级的多层次阶梯结构,这个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又向递阶关系。从这5个层级中,结合南昌市的现状,由深到浅的解释一下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1)第1级影响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居民低碳素质、消费观念。这是最表层的影响因素,说明对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想实现低碳的目标,最根本是从个人开始抓起,只有居民自身有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较高的低碳素质,合理节约的消费观念,才能落实到生活当中,自觉做到低碳。但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有效,不能超过其他深层次影响因素的影响地位。
(2)第2个级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扶持及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个人收入、居民低碳意识,构成了浅层的影响因素。要想将低碳扩大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必须借助许多必要手段和措施,政府、媒体、法制力量、基础设施都能积极提高低碳的影响力度和践行程度。居民低碳意识也直接决定居民个人能否自觉做到低碳。收入因素对居民有极强的限制性与影响力。
(3)第3级的影响因素包括包括城市能源消费结构、技术革新、个人学历。这些是比较中层的影响因素,相互没有链接关系,都共同间接影响其他浅层因素。由于江西拥有的高碳能源并不是主要的资源,这为其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自然环境。而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效能,减少碳排放。学历对居民的低碳素质有一定影响。
(4)第4级的影响因素就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的发达城市相比,南昌算是比较欠发达的城市。城市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南昌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企业技术革新,新能源开发,低碳产品的应用是否跟得上发展的步伐,还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最后都会作用到居民身上,间接的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居民的低碳意识。
(5)第5级的影响因素是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个是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最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南昌作为一个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其发展方向必然是朝着低碳化,生态化前进的,把南昌定位于“森林城乡,花园南昌”这个目标,告诉了南昌市的人们作为这个低碳城市的居民应该有领先的低碳意识,应该自觉从生活出发做到低碳,共同为南昌朝着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会更好的从低碳环保的方面,监督企业努力做到低碳工作,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并且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6 结语
要改善居民的低碳生活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提高居民的低碳素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等途径进一步间接改善低碳生活的现状,同时还应考虑到居民的学历和收入状况。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由此可提出针对性对策,引导和鼓励居民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提高低碳的实行广度和效果。
ISM法只能从定性的角度运用经验和知识分析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影响因素,其在客观的定性上是科学的,可是在定量上确实有不足。要想得到影响因素对其低碳生活的精确的影响程度,还应进行定量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荣彩芳.低碳生活 应然与实现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9(12):160.
[2] 曹海英.“低碳生活”崇尚简单自然[J].工会博览,2010(6):32.
[3] 陈 艳.低碳风下我们该如何生活?[N].山西日报,2010-3-19(7).
[4] 范素平.过低碳生活 做绿色公民[J].商场现代化,2009,8(5):53.
[5] 孙智萍,牟志云.低碳经济呼唤低碳生活方式[J].低碳经济与社会,2010(4):29~30.
[6] 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11):285.
[7] 刘 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5):61.
[8] 陈凌霄.培养低碳生活习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119.
[9] 吴铀生.低碳生活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行为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21):101.
[10] 冯周卓,袁宝龙.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困境与政策引领[J].城市管理,2010(5):71~7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Low-carbon Life by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aking NanChang City as a Case Study
Chen Shujuan,Yin Qianliang,Li Qi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 330032,China)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XX.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团,XX.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
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 XX.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XX.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仅有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水电:仅有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XX.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1次盆浴与5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XX.43%的同学家里的照明工具选择节能灯可见莆田地区推行节能灯已有成效,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仅有XX.13%的同学选择夏季空调温度设定27度及以上。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经试验测得空调设置在27℃左右,人体的感觉为舒适,而空调的温度调控到27℃可比20℃时节省电能约30%。
食物: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使得中国人的饮食和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30%~50% 。调查显示:18.25%的同学选择学校订饭,XX.32%的同学选择外卖,XX.43%的同学自带或者回家;XX.05%的同学选择自带餐具,73.02%的同学选择使用餐厅提供的消毒餐具,XX.94%的同学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XX.38%的同学选择偶尔会有剩饭剩菜,14.29%的同学选择经常有剩饭剩菜。XX.35%的同学点菜时会注意分量,XX.44%的同学有意识减少肉食多吃蔬菜。可见学生对于食品碳足迹观念比较单薄,食品的二氧化碳总释放量取决于其产地、原材料、翻耕、播种、化肥和农药制造、收获、运输到加工厂、再到用电力清洗、加工和包装、运到商店的每一个步骤;再加上当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汇损失。购买本地食品、将红肉和乳品改为鸡、鱼、蛋或蔬菜都能减少碳排放。美国经济学家肖尔茨创建了一个碳计算器。按照这个计算器,一个煮熟的鸡蛋会排放XXX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224克——相当于驾驶一辆SUV车6公里的碳排放。
穿戴:XX.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
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育将低碳生活教育纳入当前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程或者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改进学生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关键词】楚州中学 低碳 必要性 误区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36-02
一、低碳理念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学习用的多媒体设备、照明日光灯、电风扇,如果不及时关闭就会浪费电能,而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近几年就产生了一个新鲜词“低碳”。“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从身边小事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是 “低碳生活”。因此了解和理解低碳理念是引导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关键。
二、校园低碳减排的必要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从中学生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化石能源企业整天整月的向空气中排放一团团黑烟,它们是罪魁祸首吗?有谁想过这些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到了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学校里的空调,电扇,电灯,教室里的电脑,学生老师用的手机.....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些升入空中的二氧化碳,学生“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学生必需参与的行动。为了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树立节能低碳环保的意识,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全校倡导低碳减排,让学生学会低碳生活,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生对低碳生活,绿色校园认识的误区分析
学生对低碳校园建设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学校“绿之光”低碳生活社团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社团共发放了100张问卷,回收100张,有效问卷95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低碳生活”,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实践上,做得还不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环保
实际上环保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任何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保持和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的措施都可以称作是环保。而低碳生活是环保的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生活习惯来控制个人的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二)认为低碳生活离自己很遥远,现有的条件无法实现低碳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开车、用电、吃肉、装修等都会增加碳排放。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三)言行不一是目前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现状
如今学生通过媒体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理念,也能够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但真正地把这些科学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并作为良好习惯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我们知道水、电、衣、食、住、行构成每个人每天的碳足迹,学生也不例外,但在这些方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对校园低碳行动调查建议
低碳生活虽然被广大师生认可,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多。这样怎么才能创建绿色校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校园更是我们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坚持养成一种低碳习惯,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时时刻刻都非常“绿色”并且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校园。因此,我们希望广大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一)倡导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
让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节约用电:如光线明亮时不开灯,离开时随手关灯;手机充电器在充电后及时拔掉,手机屏幕亮度调到省电模式;学校所有的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空调开时门窗风扇关闭。节约用水,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现在供水还是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节水就是节电。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用品如旧的报刊,不用的书籍建议集中回收或捐献给图书馆。
(二)爱护花草树木,多多植树种草,少攀折花木
花草树木不仅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还能装饰校园,给我们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年的植树节是植树的绝佳机会,学校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师生到郊外种树。或许大多时候学生没有条件去户外植树,但至少我们能够做到少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身边的花草树木因为我们的爱护而变得更加茁壮成长,从而为低碳贡献一份力。
(三)举办一系列以校园为空间的低碳宣传活动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时代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72-02
经济、生活、文化是一组互相影响的变量,经济的转型、变革意味着生活的变革,生活的变革将沉淀为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又将推动生活与经济的转型、变革。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低碳文化三者也具有同样的关联。正是三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一、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引发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意味着人协调与自然之间关系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以低碳的方式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产品,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碳排放降低,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两个具体目标,低碳科技创新与低碳协议、法案、政策的签订与实施是基本保证。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率先发展低碳科技并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由低效向高效转型。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即通过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经济的新增长,推动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必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此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系列协议、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协议、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才能有力实现“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双重目标。
二、倡导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转型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我们改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生活模式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致的,按萨伊定律所言,“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生产创造需求,需求也推动生产。生产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会引导什么样的大众生活方式;同样,大众需求也会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会推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从某个角度说,改变生产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改变生活方式则是民众的责任。高碳经济提供的高碳产品,如不为大众消费,高碳生产就无法维系,生产将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因此,不仅要改变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转变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树立理性消费观是关键。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断增长的特点,人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现状的要求。在消费领域,民众容易过度消费,沉浸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之中。韦伯认为,“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会导致人们逃避职业劳动”[1]。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观指导下,人通过无节制地占有物质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而出现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性消费,而过度性消费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国内有学者指出,“碳排放分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费性的碳排放”[2],应在国际气候制度中,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用个人消费排放的“碳预算”来规范约束消费行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为出发点,有利于告别冲动式的生活享乐,形成理性生产、生活、消费习惯,使人类自觉选择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力量,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和批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已经习惯了已有的生活,习惯了已有的高碳。转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参与。日本学者茅阳一的“卡亚公式”揭示出,碳排放量取决于四个因素:碳排放量=人口×(GDP/人口)×(能源用量/GDP)×(碳排放量/能源用量)[3]。卡亚公式中的后两个因素与生产直接相关,前两个因素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人多,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人们生活水平高,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旧”的高碳方式继续运转,地球将难以为继。转变“高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地球人个个有责。
三、塑造低碳文化
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倡导将课本知识变为实际生活中的技能。当前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为民众所熟知和重视,通过学校的教育将这种理念从一种口号变为实施操作层面的措施很重要,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活动,使低碳生活进入学校,走进家庭,培养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自然的深奥与神奇,了解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对低碳生活理念与生物教学的结合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几点改进生物教学的建议。
2、将生物学科教学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相融合的改进方法
2.1将低碳生活理念与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上看,教材原有的各类动物、植物的知识已经涵盖了一部分低碳生活的要素,教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适当突出含有低碳生活知识的部分、紧跟新闻时事,根据学生的兴趣使生物教学更加系统化与层次化。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章节融入环境对生物物种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影响、生态环境危机及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在现代生物技术等题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在直观见证现代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应用的同时培养其节能节水的低碳行为。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搜集低碳素材,设计低碳生活闷卷并在校园一定区域内进行问卷调查社会实践。同时,制作低碳牛活宣课件进行校吲内低碳宣教。这些低碳教程的合理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让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困难,为今后更深一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重视环保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让学生领会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的同时还要了解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而且还要让他们理解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了解人类的索取会给自己和其他生物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生物世界是很奇妙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知识在教材中都有详细的讲解。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已及与它们生存的环境形成了现在这个高耗能经济,这种经济发展造成无序的抛弃、污染、垃圾、核废料正成为地球生态向前延续的巨大障碍。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多与实践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试着给它们分类,了解它们的习性,收集标本都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和身边的生物相处,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保护地球。
2.3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技术平台提高教学水平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将计算机多媒体平台作为生物知识的教学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平台拥有的动画、声音、图片等媒介能让生物学知识呈现出更生动立体的面貌。这些媒介都有助于让生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生物学课件的制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大纲上的知识难点深入浅出地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挂图、板书等教育手段减少了众多弊端。如基础理论的很多微观知识点晦涩难解,因此这部分知识尤其注重动画、声像、影视等多媒体技术及资源的利用。实践证明,通过动画显示显微镜下的中期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声像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快捷,轻易地掌握理论知识,还恰好切合了低碳环保的教学理念,有效降低教学资源的浪费。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