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6 10:4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意义;背景

一、“工学结合”实施的背景分析

现今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技术工人的时候,往往招聘不到令他们满意的,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理论部分偏重,教学死板程式化,学科的实验实训设备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生产状况,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知识结构杂而浅。

1.从学校角度。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由于经费不足往往使得实验实训设备贫瘠、陈旧、满足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和锻炼。虽然他们大多与企业建立了一些合作办学项目,但因为学校单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制定的实习、实践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没有共同的契合点,从而很难保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从企业角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来补充新员工,企业往往希望招聘来的员工能立即上岗适应,从而存在着不重视企业培训,用人而不育人的问题,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经济价值的正确认识。

二、“工学结合”实施的市场前景分析

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通过参与办学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用人者通过工学结合的手段在不需要很大的投资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素质好、能力强、技术过硬、有针对性的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对人的要求。而且这种人才培养过程使得新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缩短磨合期,而员工也能够尽快融入企业生产之中,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学校角度来看,工学结合减轻了学校教育成本的负担,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改变了教育成本单纯由国家和受教育者个人负担的历史,使得用人者也有义务为教育付费。根据笔者的调查,大企业可以独立参与“工学结合”,而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行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参与到“工学结合”中来。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从企业角度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边学习边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企业、行业主体地位”,使它不仅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命题”,更是职业教育发展“本质内涵的具体体现”。如果说企业、行业从前所办的职业学校留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那么,现今职业教育呼唤“企业主体地位”,则更多是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企业、行业主体地位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办学,而无论是功能或是作用范围更为广泛。

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行业的需求和预测,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提升职业教育应对劳动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2.企业、行业在开发制定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颁发证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3.企业、行业在参与国家对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方面,有“雇主”和“劳动力市场裁判或鉴定师”的“双重身份”。

4.企业、行业在培训员工和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提升了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5.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毕业生和受训者的“就业竞争力”方面,企业、行业不仅提供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机会、基本条件,而且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了规划思路。

(二)从学校角度

职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国际社会习惯把“职业教育”理解为“职业和技术的教育与训练”(Vocation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它包括:以在校生为主要对象的“职业准备教育”和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再就业培训”。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职业教育成了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已经和正在实现几个转变:即职业教育从“终结性”转向“阶段性”和“终生性”;职业教育目标从单纯满足“就业需求”走向“就业和创业并举”;从“找工作岗位”到“自主创业”;职业教育内涵从“职业预备教育”延伸拓展为“职业预备教育和升学预备教育”或“人生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生存教育”和“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的手段和途径”,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然就得承担起终身职业教育的重任。

(三)从国家的角度

1.“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帮助社会困难阶级脱贫致富,安置城乡新生劳动力最现实、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2.“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有效减少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成本负担,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办学单位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保障,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3.“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有利于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的养成,同时也有助于在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四、结论

篇(2)

NO.1 教育培训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275.3%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教育培训投资案例数量为13个,比2006年增长44.4%;投资金额为1.7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75.3%。目前中国教育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培训正在走向多元化与实用化,其市场规模的增长潜力巨大。教育培训快速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创投机构竞逐的动力。

此外,由于国内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教育正在由简单技能培训向以用人市场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训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创投机构的关注。

NO.2 电子商务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268.6%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电子商务投资案例数量为26个,比2006年增长333.3%;投资金额为1.88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68.6%。电子商务投资规模爆发式增长,迎来新一轮的投资。电子商务模式和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性融合,具备传统零售丰富经验的创业团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整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是吸引创投机构的主要因素。

另外,B2C仍然是最为活跃的电子商务投资领域。B2C行业在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上都呈快速增长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活跃的投资行业,这不仅与中国B2C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进入门槛不高有关,更与传统的零售行业和B2C电子商务的结合日趋紧密有关。

NO.3 零售连锁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218.0%

投资价值指数:

随着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品牌连锁更能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在消费驱动的市场环境中,餐饮、零售和酒店等连锁经营行业成为创投机构投资的重点领域。其中,2007年零售连锁投资案例数量为6个,比2006年增长20.0%;投资金额为5209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18.0%。尽管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处于整个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但是专注于垂直领域的零售连锁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创投机构对零售连锁的关注程度逐步增加。

NO.4 医药行业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126.2%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医药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4个,比2006年增长27.2%;投资金额为1.47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6.2%。当前中国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和引导,大量资本和技术投入正在推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较高的毛利率、较少的资产负债以及大量自由的现金流是吸引创投机构投资医药行业的主要因素。

2007年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企业ShangPharma引入战略性投资者TPG,融资3000万美元,用以投入研发、购置研究设备、业务拓展等。同年,相同业务模式的药明康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NO.5 软件产业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122.8%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由于互联网投资规模大幅下降和IT行业投资规模增长,导致IT行业投资金额超过互联网。其中,软件产业、数字电视、硬件产业和IT服务的投资金额增长幅度较大。2007年软件产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8个,与2006年基本持平;投资金额为2.1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22.8%。全球软件研发产业分散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软件服务外包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国内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软件服务市场需求巨大,创投机构对软件产业产生持续关注。

NO.6 户外媒体

投资金额增长幅度:16.9%

投资价值指数: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关系;改革建议

一、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在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之前,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体现,也是大学教育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扩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的旨在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技术型(或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情操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既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专门人才。与普通技能人才相比,高级技能人才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能够综合运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现场解决复杂问题;同时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高等职业教育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开放性。

(1)区域性。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始终是“职业定位”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高职教育区域性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说来,各个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始终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2)开放性。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模的主要因素。相较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需灵活办学模式,吸纳社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高职毕业生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及为企业进行实用新技术开发的重要职责。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经济实体,高等职业院校原有的专业类别和数量都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也成为了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1、专业设置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1)内涵。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由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共同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紧随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其社会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2)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市场和学校。具体说来,市场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否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与变化,是否能根据学生生源状况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

(1)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整体分布不协调。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特有的职业性、区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就必须注重市场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为例,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与此同时,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未做出及时调整。

(2)高职教育专业开发具有盲目性。首先,高职院校往往选择增设投入小且短期经济效益明显的专业(例如金融、电子、信息工程),而放弃投入大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造船、钢铁、采矿)。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公共服务的缺乏,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校;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使得学校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其次,专业开发前期调研浅尝辄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跟风,对紧俏专业一哄而上。缺乏对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和自身条件分析,从而造成大量供过于求的专业出现,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社会真正急需的人才得不到满足。

高职教育专业开发的盲目性还体现在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其一,错误的自身定位导致有些高职院校重视“高”,忽视“职”,其专业设置就是本科院校的翻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养;也有的院校重视“职”而忽视“高”,以为高职教育只需要培养会一门手艺的人才就可以了,未能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其二,专业设置忽视高职院校的地域性。以广东省为例,造船、造纸、钢铁行业是广东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据调查显示,该省高职院校热衷于发展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类专业,而鲜少重视与广东支柱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

(3)专业设置基础条件差,人才培养质量低。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技能比较差,在专业发展中出现了不遵循自身客观条件限制而盲目发展的情况。据企业反馈,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改革建议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市场导向与学生本位的结合。本文依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和原则,为未来专业设置的改革方向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从历史上看,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经历了由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过宽、过细、过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放权过程。完全依照市场进行专业设置的后果是,各高职院校对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区域专业结构严重失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当以省市地方为主,将政府宏观调控和学校自有机结合。政府通过行政权力可以消除某些专业潜在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现象,平衡人才市场的供给,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资源,避免专业的重复或空白。

2、学校:主动面向市场,完善内部调节机制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要求其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快速反应。从宏观经济上说,目前全球第三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一、二产业延缓增长,高职院校必须及时发现新兴职业,培养符合新岗位要求的人才;同时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适当缩减传统的旧专业。从微观经济上说,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地方,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一线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还应针对地方经济的特殊要求设置专业,使专业贴近地方,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

其次,学校还应完善内部调节机制。一是高等职业院校要在保证专业设置灵活性的基础上,保证专业的稳定性。对市场需求变化小的长线主干专业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对于市场需求波动大、需求数量少的短线专业尽量在相近大专业下开设,做到活中求实。二是专业口径宽窄并存。专业口径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就大,专业口径窄,就业面就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以有限的专业覆盖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市场稳定、人才需求量大的岗位,采取了每个岗位设置一个专业的做法;对于变动性较大,但需求量不大的岗位采取了专业群的做法,这样其毕业生可以在该岗位群内不同岗位之间做出选择。对于窄口专业,有些学校也采用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办法。三是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高等职业教育每一次的专业变革都会带来师资队伍、实训场地、实习设备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校单方面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如果我国高职院校能够与企业很好的合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由企业行业提供培训人员和实习基地,那么这一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社会:完善公共服务,搭建人才供需平台

为了使专业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社会调查,帮助高等职业院校掌握市场信息。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其一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查;其二是当地产业政策调查,明确今后哪些是主要产业,支柱展业;其三是人力资源调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供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 颜莉芝.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聂肇正.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9.

[3] 刘洪一,李建求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4] 李婵娟.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2O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的文献综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2)78-85.

[5] 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5.5.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6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执行者,唯有培养出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才可能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劈风斩浪,真正体现出独特魅力。因此,中职“双师型”教师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中等职业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中职教师队伍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直接为就业市场培养、输送各种合格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职教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中职师资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但有为数较多的职业学校是由不能胜任普高教育的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的,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就相应变身为职业教育教师。这种状况造成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导致中职专业课教师优势不突出。

此外,中职学校理论课教师比例偏高。据相关文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占50%左右,“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20%左右,农村职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足10%。如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玉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其“双师型”教师仅占教师比例的22.1%。重点职校尚且如此,一般农村职校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本来可以通过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定期授课来解决,但受企业和职校现行管理机制的双边制约,导致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2005年,全国中职聘请校外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0%左右。玉林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保证教育质量聘请了30%的专业课教师,但这一举措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农村职业学校不敢也请不起校外专业课教师。显然,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学生的培养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双师型”教师补充困难

目前,“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补充困难。其原因,一是职校教师福利待遇偏低,在聘的中职教师无法安心从教。另外,社会认可度不高,又使得某些中职教师处于缺乏职业效能感的窘境。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不仅无法吸引校外优秀教师,还造成部分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纷纷转行,如报考公务员或流向其他事业单位。目前,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院校相对较少,即使是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学院也鲜有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相关专业,造成了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很稀缺,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学科教师缺编严重,而普通师范毕业生又难以胜任。二是职业学校超编教师缺乏分流渠道,导致新增专业急需的“双师型”教师因编制问题而无法引进。这需要政府部门从中协调,制定出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如玉林市高级技工学校,10年前按在校生1200人的规模,定编教师65名,如今在校生的人数已超过4000人,在编教师却仅86人。这种状况显然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三是缺乏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激励机制。现行的分配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晋升制度难以体现出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专业教师有特殊优惠政策,挫伤了普通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滞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升级和细化,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做到主动调整。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职业学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轮训。此外,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制度化难以实现。部分重点中专、技校由于多年扩招,导致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接受轮训的时间无法保证。以上是导致“双师型”教师补充困难的主要因素。

(三)赝品“双师型”教师现象突出

由于缺乏国家颁布的权威的“双师型”职教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地方性相关标准与程序。但各地的标准在对“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认定实践操作中,在怎样准确把握“双师型”内涵的问题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为便于操作,大多数的认定简化为“双证书”制,即“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了满足上级有关“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的硬性评估指标要求,某些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双师型”教师速成培训法,“批量生产”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如某国家级重点卫生中专学校,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专任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了73.2%,但大部分教师所持的专业技能证书与自己所任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度很低。如护理学专业的专任教师所持的技能等级证书是“推拿按摩师”、“美容师”,具有医生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学人员相当少。我们将这种专业不匹配或者教师职称与技能等级不匹配但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现象称为赝品“双师型”教师现象。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篇(5)

关键词: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99-03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行业、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是从专业设置开始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招生人数是否与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石产业在资源、区位、市场、品牌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在云南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差距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培养石产业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数量少,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石产业即“三石”产业:包括珠宝玉石产业、观赏石产业、建筑材料石产业。

珠宝玉石、观赏石、建筑材料石都是选用天然石为原料,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经加工而形成的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产品。

一、石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

石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有了新和要求和需求。

1.我国石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珠宝玉石开采、饰用历史悠久,玉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珠宝产业呈现出了明显的规模化、国际化等现代产业特征,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规模化批量生产与传统手工单件生产共存的发展局面。目前,生产加工企业突破2万家,从业人员达170多万,已形成19个特色产地,年销售额2000多亿,出口创汇近100亿美元;赏石热潮的升温,使观赏石成为投资收藏的首选,观赏石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中国是世界石材生产和消费大国,石材年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基本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

2.云南省石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珠宝产业市场繁荣,品牌优势明显。云南玉文化底蕴深厚,“玉出云南”的市场口碑效应蜚声海内外,涌现了昆百大珠宝、七彩云南、地矿珠宝等一批名牌企业。由于历史文化的认同,广东加工的翡翠玉器60%以上要回流到云南市场销售。2009年,云南珠宝企业已达10000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年销售珠宝玉石达184亿元。

云南观赏石市场发展迅速,观赏石展示展销活动日趋活跃,已形成一批有云南特色的观赏石展示展销中心,目前云南全省观赏石会馆、商店已达3000多家,观赏石从业人员10余万人,年销售额10亿元;云南观赏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有400余个品种。

云南石材加工应用历史悠久,石材市场前景广阔,石材产业发展处于振兴阶段。云南石材资源丰富,主要石材中的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位;石材资源类别覆盖了全球已发现的所有品种,其中大理石、火山石、木纹石等为云南的特色品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有各类石材企业1000多家,年出口创汇突破300万美元。

3.石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与云南乃至国内石产业市场蓬勃发展所不相适应的是,从原料及成品鉴别、产品设计制作,到成品销售、品牌推广、品质分级、价值评估、石材改性、石材养护等环节的石产业专业人才全面匮乏,而对其需求有增无减,其中又以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或)较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甚。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是,除满足人们对珠宝首饰的佩戴欣赏需求外,在公用民用建筑建设、标志性建筑装饰、高档酒店装饰、公用景观场所规划设计、殡葬墓碑设计等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建筑石材、装饰石材及观赏石材需求,在这种需求的催生下,石产业已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人才需求巨大。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对石产业专业人才从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专业院校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石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石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出现了断层,因此,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是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石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市场,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产业的发展却与人才培养极不相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石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石产业专业人才教育体系,解决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问题。随着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技能性和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人才将更加稀缺,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高职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技术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产业、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关键,拥有人才就拥有了产业的未来。

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研究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首先要解决目前高职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的,企业能用、好用、愿用的人才。通过对产业、市场和部分学院相关专业设置的了解和分析,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专业数量少。难以涵盖石产业各行业领域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珠宝玉石类专业数量相对多,且基本涵盖珠宝玉石鉴定检测、设计加工、营销行业领域。如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雕刻艺术与工艺(玉石雕刻方向)专业。但是,观赏石、建筑石材相关专业却几乎空白,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10年申报批准招生“石材开发与应用”专业,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开设的唯一一个石材类专业,但难以涵盖产业行业相关领域。

专业数量少,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石产业的发展,人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各院校要根据实际,增设石产业类相关专业,并使之能基本涵盖石产业各行业领域,满足社会需求。

2.现有专业名称不规范。导致专业培养目标的偏差

在高职(含本科)三石产业的专业设置中,观赏石和石材类专业几近空白,现主要就珠宝类专业名称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在现有的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珠宝专业中,专业名称各不相同,这些专业都是为珠宝行业鉴定检测、设计加工、营销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也就是说,这些不同名称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是相同和相近的,不同的是各个学校的专业对培养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有所侧重而已。但是,有些学校为了招揽学生,不在专业内涵上下工夫,而只是在专业名

称上做文章。专业名称的混乱,使专业界限不清,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难以得到保证,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无法凸现,从而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因此要规范专业名称、规范专业内涵,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3.现有专业无法适应石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石产业类专业的院校较少,尤其是观赏石和石材类专业是空白,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石产业类专业太少,而有的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增设石产业类开采、加工、设计、工艺、美术、鉴定等相关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培养行业领域急需专业人才,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三、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依据和原则

通过调整和科学的设置专业,使石产业类专业逐渐与石产业发展相适应,使产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协调。在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中,为避免和防止以上问题的出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依据

培养行业、企业有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紧跟市场、紧跟行业。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职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能力的特点,以此确定开设的专业。

石产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无论是用于建筑装饰的石材,还是装点生活的珠宝首饰或观赏石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日益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热点和收藏重点。中国作为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对石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展现出诱人的内部市场前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我国石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外部市场空间。

专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专业人才的不足将制约产业的发展。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责任,其主要职责和功能就是培养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能用的、好用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目前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各相关高职院校应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加大对石产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以满足石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原则

在专业设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市场需求原则。培养什么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如何确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市场说了算。因此,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置什么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必须通过大量的行业、市场调查和分析,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备就业竞争能力,才能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才能被企业所接纳和认可,学校才可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专业名称规范原则。专业名称不规范,会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偏差,各校专业特色和专业核心能力难以凸现。

独立渗透原则。现有的一些专业中,由于专业界限不清,导致学生在择业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类岗位好像也可以,那类岗位好像也适合;用人单位很难界定其专业是否与所要招聘岗位对口;培养目标不明确或大而全,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什么都不会。个人认为,这是专业设置中独立渗透原则没有把握好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的原因造成的。由于相近专业就业岗位是可以相互延伸的,但专业核心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专业设置中,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专业既要有独立性(即一要有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二要有切合专业实际的其他相似专业不可替代的专业核心能力),又要有渗透性(即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相关专业,以保证就业岗位的延伸)。

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的设置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专业设置要解决行业目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要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设置专业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并考虑专业的外延。

四、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体系构架

石产业类专业体系的构建和设置是优化石产业类相关专业及高职教育结构的核心内容,紧贴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在挖掘专业内涵的同时,努力拓宽专业的外延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学校实际及发展,科学合理地构建和设置专业,构建高职石产业类专业体系,调整和改造专业的服务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通过对珠宝市场、行业调查和分析,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体系分为四类专业:珠宝玉石类专业、观赏石类专业、建筑石材类专业、珠宝玉石观赏石建筑石材(简称三石)综合专业。

珠宝玉石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鉴定检测方向专业

设计加工类专业

物流及管理类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

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类专业

珠宝首饰评估、管理类专业

观赏石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园林观赏石工程技术类专业

观赏石鉴别类专业

观赏石开发与制作类专业

观赏石评估、管理类专业

建筑石材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石材开发与应用类专业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类专业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磨料模具制造类专业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

三石综合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石产品包装技术与设计类专业

石产品设备管理类专业

石产品设备仪器检测技术及运用类专业

石产业企业管理类专业

石产品广告与会展类专业

石资源勘查类专业

篇(6)

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最为显著。现阶段,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再加上人们对其认可程度越来越重视,致使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以及学生的数量空前增长。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以及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在中小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分配的改革,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我国所有事业单位都要进行分配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是淡化纯理论科研,加强工学结合和操作技能。相应地,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也有自己的特点。高校为了全面掌握各教师的德才表现、工作业绩以及岗位职责的履行实际状况,对高校教师实行绩效评价,在客观、公正以及实事求是的良好评价环境之下,通过实施绩效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公正积极性与自主性,确保充实自身应有才能,为学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有效贡献。教师绩效评价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实现对高校教师工作检查、指导、评价以及督促的过程,总结来说,开展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助于高职院校领导充分把握高职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工作效果,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评价能够全面的挖掘出教师的优点和缺点,并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并继续发扬自身优点,不断改善自身缺点,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篇(7)

崛起在三湘大地中部的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个方阵的一个缩影。短短3年时间,娄底职院就完成了由初创到腾飞的转变,了解她发展历史的人们,无不为她迅猛发展的成果所惊叹:3 年时间,学院面积由不足200亩扩大到近800亩,学生由3000人增加到近7000人,现在平均每天建设投入达10万元。经省教育厅专家考核评估,娄底职院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3年达到90%以上。

窥一斑以知全豹,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和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崭新的办学理念,也为仍在探索期中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高职教育,需要一流的大楼,更要有一流的思想,新兴高职院校不能盲目攀比本科大学的硬件,重在用有限的投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娄底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是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的土壤,而地方财力有限又是新兴院校发展的瓶颈所在。“盲目与老牌本科院校比校园、比图书馆、比博士,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要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必须紧贴职业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面对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院领导班子充满信心地将特色建设做为脱颖而出的突破口。

职院初建,百业待兴。院党委确定了“以发展凝聚人心,靠发展解决问题,借鉴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学院”的办学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3年来,学院按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进行了全新规划,通过原有土地的市场转换,在有限的投入之内,迅速扩大了校园,基本满足了学院中短期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学院积极主动争取省、市政府政策支持和信贷资金,千方百计进行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的改善,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亿元。科学投入带来了教学条件的根本改观,特别是带来了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实训条件的根本改观。3年来,学院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实训设备上,仅添置的实验设备价值就达1500多万元,学院建有计算机室、CAD/CAM实验室、PLC实训室以及工程制图、家电维修、财会模拟、数控仿真等实验实训室80多个,各类教学、办公用电脑1200余台。与一些本科学校比起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楼也许没有那么高,校舍面积也许没有那么大,图书资料也许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娄底职院的实训设备却超过了一些本科院校。一个既考虑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动手条件的改善的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平台正在快速搭建。

办一流的职院,需要一流的师资,职院师资队伍的打造,要看重博士硕士资历,更要看重实践资历。

高等职院培养的学生,要既可以坐在设计室里画图纸,又可以挽起袖子开车床,既懂管理,又懂操作,是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是具有极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复合型的师资建设。近年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紧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重点大学本科生和硕、博士生来学院任教的同时,更重视从大型企业中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中物色教师,或者聘请来院担任兼职教授,同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培训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管理专家、工程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院还制定了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引进办法,对既有教师资格,又有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税务师、造价师、技师、律师资格的双职称人员加大引进力度,设立了人才引进基金和科研启动基金。学院连续3年有教师成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5年有2人进入全省“121”人才工程名单,全校教师队伍中拥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双重资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一批从涟钢、江南机器厂、湖南锻造厂等知名企业引进的实践型教师,已日益成为教学岗位上的骨干。上讲台是教授副教授,下车间是高级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形成这样一支独具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正代表了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

专业设置直接与市场接轨,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既有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有专业技能的要求,一个学生毕业,既是大专毕业,也是职业资格毕业。

娄底职院把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做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学院现有26个大专专业中,每个专业都请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既制定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要求,也负责评估本专业的市场前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专业的取舍和规模。例如动漫设计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便及时与一些广告公司和电视台合作,申报设立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重点发展了电子技术类、信息技术类、能源技术类、制造技术类和经营技术类等应用型专业,其中会计和电子技术两个专业已成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两个专业已成为省级IT课程改革试点专业。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院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并重,学生毕业时既有大专毕业证,又有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从业资格证,如秘书系毕业生有秘书资格证,财经系的学生有会计证,其他专业的分别拥有车、钳工资格证等等,仅去年一年全院就有1100多名学生拿到了各种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把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娄底职院独创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

要给学生以岗位,先给学生以能力,课堂向工厂延伸,学龄同时也是工龄,形成学校与企业间的零距离,职业教育的目的,要落在为毕业生成就良好职业。

职院毕业生是职院的产品,产品怎样才能与市场对路?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产品的培养阶段,就直接与市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