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40: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母婴护理的主要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全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课程体系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认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1)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明显优于传统黑板式教学,具有网络技术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针对“母婴护理”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比如,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各个生殖器官的图形,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掌握;对于胎心音听诊,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声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胎心音的特点;对于分娩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小动画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分娩机制全过程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教学模型及挂图的运用:在“母婴护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内、外生殖器官模型及挂图、骨盆模型、胎头模型等结合多媒体图片来综合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生理产科的专科知识。
二、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相关知识网络化
目前,我院网站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便捷的数字校园平台,其中完善了各项教学相关内容,包括网络课件、教案、学习指导、自测题、网上答疑、评学、评教等,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课外学习机会。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和自测题可课后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教师课余进行网上答疑,解决了课后学生与老师难以取得联系与沟通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母婴护理”的教学
1.兴趣教学法
要想让学生重视母婴护理,就必须从第一次课开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兴趣中能自主、自发地学习。所以,我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对第一次课进行精心设计,首先对“母婴护理”这门课进行简要的整体介绍,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作用与学生的校内学习、临床实习、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展示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是:各位同学,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吗?这时,大家都会会心地一笑,我会顺势接着讲:你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成长的呢?在座的女同学以后自己也将会做妈妈,应该怎么做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与女性的一生密切相关,也与同学们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每一个同学都会对母婴护理充满兴趣,带着强烈的热情去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
2.情境教学法
(1)创设声音情境:在进行胎心音听诊的教育中,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到胎心音的性质、特点,如果在语言解释的同时借助胎心音听诊模型,现场播放胎心音的录音,以及需要与之区别的脐带杂音、腹主动脉音等各种不同的声音,就能让学生真切地听到胎心音、脐带杂音、腹主动脉音,并对三者进行区别。在听的同时教师辅以解释,使不易讲解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2)创设症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清晰而逼真的疾病症状图片、疾病录像,创设出逼真的疾病情境,使学生能观其症状听其声音,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妊娠期女性腹壁的妊娠纹、发育形成的蒙氏结节、呈菜花型的外生型宫颈癌,将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生理体征和病理体征,而且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方法:回顾2000年至今我科上报的50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例件。新生儿产时锁骨骨拆,产时会阴Ⅲ°裂伤,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为规操作又是主要因素,助产士护工资历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如果加强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年轻助产士,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助产士,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产科不良事件、分析、对策
产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产科助产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产妇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新生儿的骨拆会阴Ⅲ°裂伤以及其他产妇婴儿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1)。产妇的安全是产科护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作已成为当前母婴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国家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就是希望孕产妇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平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产科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对母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协,不仅影响到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医院的荣誉。
因此认真追究每起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2)。针对2010年至今我科50例不良事作进行回顾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如何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母婴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至今产科护理单元全报的不良事件50例。
2、方法:通过科室自查自报和安全小组检查上报获得资料分析找出导致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记录事件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及事件发生时间。
结 果
2010年至今产科呈报不良事件50例,从4个方面归纳分析,第一按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分析,其中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17例占34%,其次发生婴儿生儿锁骨骨拆事件9例占18%,会生会阴Ⅲ°撕裂事件6例占12%,见表1。第二按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按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体项目如下(1)护理人员助产士因素;①护理人员助产士违规操作;②护理人员查房不严,③助产士护理人员评估不足;④护理人员助产士沟通不良;⑤助产士护士知识欠缺,经验不足;(2)设备与设施有关的因素;(3)产妇自身的因素;(4)与医嘱有关的因素,见表2。第三,按发生不良事件护士助产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分析,按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体项目如下:护师、护士占29人占55%,其次助产士14人占27%,其次为主管护师6名占12%,副主任护师和助理护士分别有2人占4%和1人2%,见表3。第四按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析(3)。发生在白班的比例最高,共26例占51%,其次发生在小夜班共15例占31%,发生在大夜班共9例占18%,见表4。
表1 50例不良事件
表1显示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件,新生儿销骨骨拆,产时会阴Ⅲ°裂伤主要因为护理人员的因素,其次护士助产士资历越低,工作在白班等均是产科护理事件的高发因素。
讨 论
1、分析原因,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的前6位分别是违规操作,查对不严,评估不足与设施设备有关产妇自身因素(4)。主要是年轻护士助产士责任心不强,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对胎儿大小估计不充分,发生肩难产,接生手法不准确,用力不适中,会阴侧切的角度不适合,侧切大小也不适中,婴儿的床号,性别也忘记再次核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对产妇不负责,而造成严重后果,对新分娩转产后的产妇未进行床头交接班,子宫收缩乏力,阴道流血增多不能及时判断通知医生不及时,下床解小便而发生跌倒,甚至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医院近几年发展较快,每年新的助产士、护士多,年轻助产士,护士所占比例重大,低年资的助产士、护士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安全意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没有形成思维方式,缺临床经验不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心理紧张度高,急躁易出错,助产士护士的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产妇整体护理的质量(5)。环境因素对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中白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各项护理操作年轻人员多,交接、干扰大,加上计划分娩,工作量较大出错率高于夜班,而中午分娩人数较多,更是高危时段投诉所占比例大。中午换液体高峰,工作量大,巡视观察不到位,助产士护士疲惫感重,容易出错。夜班环境相对安静,工作量小,护士的注意力集中,差错较少。
表2 50例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表3 发生产科不良事件护理人员职称和工作年限分布
表4 产科50例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2、对策:(1)应关注的人群。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助产士,更是造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培训助产士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同时培训他们的风险意识,工作年限短、职称较低的助产士、护理人员是承担产科临床工作的主体,因此合理的进行产科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调配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课题。护理人员助产士的工作年限以职称结构进行合理搭配,以更好的提高和保障母婴安全性。(2)规范产科护理行为,制定合理流程,注重流程改造(6),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操作流程,通过层次管理,充分发挥科室和医院质控小组的作用,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逐级落实重点监控,各护理单元针对产科的实际情况细化每个制度的流程措施,使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逐步规范化,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事件发生的时段看,产科临床护理工作集中时段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提示护理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产科临床护理工作行为。这是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保证产科护理工作的连结性,优化护理工作的流程。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的重中之重。在采血、输血、婴儿的护理过程中应至少同时使用床号、姓名、性别等2种以上的识别方法,对手术指导无自主能力的重症者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使用“腕带”来识别患者。产科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落实查对制度,查对时可采用“呼唤应答法”(7)既杜绝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使产妇在整体护理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护患合作取得产妇的信任。(3)增加护士人力配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白班产科护理事件发生率最高,可能以白班分娩人数较多人手不足有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新老人员的搭配,医院行政部门加大对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让产科护士、助产士有更多的时间对产妇进行交流沟通,减少产科不良事作的发生,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根本,如何对现有人力资源下改变现状,则是对护理管理者的一项挑战,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3、强化对产妇的管理。产妇也是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不容忽视的群体,产妇自身因素占22%,提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告知要有重点、明确、清晰、安全文化宣传较多,贯穿于医护人员和产妇接触、沟通的整个过程中,(1)入院时教会产妇指导安全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待产妇,产妇突然改变可能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告知产妇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产妇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入院后努力以待产妇达成安全共识,将产科医疗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的要点告诉待产妇,进行潜在危险因素的评估,如压疮的评分,潜在跌倒危险的评估新生儿的安全措施,心理状态等。告知私自离院的潜在危险,介绍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地板滑如何应注意的安全等,并设置警示牌。(3)进行各种操作前告知产妇程序,指导其如何配合医务人员。(4)详细介绍各种不遵医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如待产妇跌倒的发生,引导待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4、有预见性采取措施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服务过程标识的巧用、活用及严格管理,如病人环境区域性标识,警示牌的使用,人员标识,消毒隔离标识,药品标识,护理级别等。总之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母婴的安全,严格执行护理安全措施,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护理人员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态度。
(1)提倡自愿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无惩罚性原则处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不良事件,积极主动发现报告,不良事件采取补报措施把不良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2)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内容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差错或事件发生的背景,人员地点,时间等进行系统的详细的分析,探讨直接原因相关的辅助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根据所占比例更确定各类根源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确认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后列出改善计划,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3)凡是人就会犯错务即使最好机构内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犯错误。因此,对当事人同行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包容、与当事人共同承担学习,分析找出恰当的处理办法,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表明医学发展进入了理性思考阶段,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专科知识的学习。关于观察分析和总结专科护理经验,消毒隐患,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玮琳,叶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学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南方护理学报2003(10):94
[2]梁梅菊,张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周医学创新,2012,1(9):70—71。
[3]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8,25(8):39—40。
[4]宋慧娟,刘雪琴等,第43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5]苏美云,黄碧清,2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临床护理。2012,4(5):439。
(一)产后访视发展起步晚
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发展的起步较晚,为了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经过近几年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一些中心城市已经意识到社区护理中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并将其建立成为社区产后访视服务中心,通过社区护理,实现一种综合性的社区产妇产后服务模式,为社区的产妇产后提供健康教育、康复和保健。
(二)发展水平不均衡
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服务的开展预示了社区护理的发展,每个社区具有各自不同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模式和护理形式,部分大城市由于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给予的资金投入大,进而促进了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不发达的小城市,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导致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受到阻碍。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不同的城市之间,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三)组织管理不完善
关于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具体文件,卫生部已经发展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文件,可是没有约束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促进发展的具体方案。对于这个新成立的社区护理机构,还没有完善的、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系统的管理。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专业性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教育,所以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和中等学校通常不会开设相关专业的课程,同时,社区护理产后访视需要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也和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不相符,这更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无法适应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在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大部分护士的专业性较低,素质也相对不高。
二、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己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质量息息相关。根据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现状,笔者就如何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提出几点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认知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起步较晚,因此,应加大对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尤其是产妇们认识到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
(二)均衡护理水平
医院应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支援社区的需要,安排相关资历的护理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业务指导和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社区护理人员到医院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一方面政府应从待遇、编制、软硬件建设等各方面对社区护理工作予以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实行公开的全员招聘,竞争上岗,聘用理解并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专业水平、沟通技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护理队伍中,服务社区居民。
(三)健全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的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工作目标和详细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标准和管理规章,定职定岗,互相督促,健全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健康促进意识。
(四)重视访视方法
1、重视在职培训。
针对我国护理人员知识结构的状况,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综合的医疗卫生知识结构,社区护理人员要与社区居民建立持久的服务关系,不因居民的疾病或转移而终止,提供主动性、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2、科学访视方法。
(1)床前访视
床前访视,只是给产妇和社区护理人员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护理人员需要在床前访视过程中,询问产妇的生产情况,收集相关的信息,记录需要帮助的事项、联系电话,建立个人档案。
(2)出院后家庭访视
【关键词】孕产妇;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自然分娩;剖宫产
母婴安全是围生医学永恒的主题,特别在围生期加强保健教育能够大大提高生产过程中母婴的安全性。让产妇的分娩过程回归自然,实行人性化分娩才是国际围产医学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也从传统的模式朝着更佳现代化的模式前进,对生产的护理服务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此,家庭化导乐陪伴分娩成为了当前广泛推广的重要护理魔兽。为寻求一种适合产科特点的整体护理模式,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自2008年1月至今,实施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妇骨盆各径线值均正常,均无妊娠并发症及并存疾病。初产妇1250例,经产妇896例,且临产前均无剖宫产指征。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共收治的854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收治的1288例产妇设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各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助产士只定时做例行检查及处理,不全程陪伴产妇。观察组实施实施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模式。
1.2.1.1准备工作①成立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研究小组。由科室主任领头,分管护士长和分管主任任组员,主要负责全面落实,而家庭化导乐陪伴分娩所有助产士均为已婚人员。②在开展护理前,对所有参与到此项护理模式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重视度和专业知识。由接受过专业导乐陪伴分娩培训的医护人员来进行。在培训中,主要涉及内容为:家庭化导乐陪伴分娩的主要工作,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专业的工作要求,此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当前的实施现状,对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的优劣进行分析等方面。所有担任家庭化导乐陪伴分娩的助产士均必须接受上述培训,并完成掌握上述内容,通过口试、笔试等多种方式经过考核合格,获得了认才能够参与护理服务中。
1.2.1.2服务过程对产妇进行密切,当宫口开大3cm后必须及时迅速安排其进入到待产室等待,此时,必须安排为其安排一名专业助产士为产妇提供一对一服务,选择一名身心健康的家人在完成专业着装后陪伴在产妇身旁。在陪产时,必须第一时间详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涉及分娩的各项知识,并及时转告她们产程进展,使产妇能够清楚地掌握各项情况,使其自信心越来越高,此外,还应给产妇饮食、下床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对产妇的第一产程进行观察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医疗设备。但当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必须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好相应处理工作。
1.2.2评价标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母婴产后并发症、经济效益等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91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56例(6.2%)行阴道助产;对照组57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98例(17.0%)行阴道助产,两组引导助产率比较,x2=4.93,P
2.2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对照组854例产妇中,246例出现产后出血,占17.10%,94例新生儿窒息,占11.01%;观察组1288例产妇中,127例出现产后出血,占9.86%,73例新生儿窒息,占5.67%。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527例对服务满意,满意度为61.71%。而观察组中1106例对服务满意,满意度为85.87%。结果比较住院病人满意度逐年有明显上升。
2.4科室连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并获得本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西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3讨论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剖宫产帮助不宜阴道分娩的产妇娩出胎儿,挽救了许多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但剖宫产作为一项外科手术,仍需在麻醉下进行。近年来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使母婴安全和健康受到影响。剖宫产的弊端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近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子宫撕裂、邻近器官受损、麻醉并发症、感染等;剖宫产时由于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未经产道挤压排出,因此新生儿发生湿肺(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透明膜病)的概率比自然分娩高。如何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是围生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的应用,由专职助产士对孕产妇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孕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为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孕产妇的不良情绪,使产妇掌握分娩过程中必须的放松和呼吸等方面技巧,使产妇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进而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同时还能够有效消除家属的紧张感,对帮助子宫收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避免产后出血和剖宫产,使更多地产妇乐于接受自然分娩,避免了剖宫产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均P
综上所述,家庭化的导乐陪伴分娩能够大大降低剖宫产率,促使更多地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在降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上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所有实施家庭化导乐陪伴分娩助产士均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陪伴的过程中,助产士还不断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在该方面不断提高相关认识,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进而更加乐于配合工作,在提高满意度的同时,也有效突进了优质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得到升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荷,张瑜,陈淑芳.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09.
[2]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0.
【关键词】 糖尿病产妇;全程助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77-01
糖尿病为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产妇为产科常见产妇,主要可分为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是指产妇在妊娠期才首次发现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而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产妇在妊娠前已经确诊有糖尿病。不管是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还是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都为高危产妇,她们在分娩前可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进食量减少[1],而且她们在分娩中容易消耗糖原,导致分娩中血糖控制障碍,进行影响胎儿的娩出,甚至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产妇分娩中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母婴安全。全程助产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在产妇分娩时,由专门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并提供安全,综合,科学的系统护理服务,以保障产妇分娩顺利进行。本文对在我院分娩的糖尿病产妇实施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均为糖尿病产妇,纳入标准,(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即糖耐量试验血糖超过11.1mmol/L,而且空腹血糖超过5.8mmol/L,或口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血浆葡萄糖含量超过7.8mmol/L;(2)所有产妇无合并其它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3)无合并妊娠并发症。将所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31岁,平均(26.9±3.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1.2)周,初产妇46例,经产妇2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34例,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3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1岁,平均(26.2±3.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1.3)周,初产妇45例,经产妇2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36例,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3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体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产科基础护理,主要有,(1)产前心理护理。无论是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还是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对即将来临的分娩难免存在一定的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消极等负面情绪,或多或少的担心自身的糖尿病及糖尿病治疗药物对即将诞生的婴儿产生巨大影响,担心出现发育不良,畸形婴儿。而且产妇的情绪波动可能进一步导致血糖控制的障碍,从而加重产妇生理及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前需多于产妇进行沟通[2],向其介绍成功案例,并支持及鼓励产妇,使产妇树立积极乐观的情绪以面对即将来临的分娩。(2)饮食护理。血糖较好产妇需严格控制饮食,故护理人员需为产妇设计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主要目的即为保证母婴营养及维持产妇正常血糖水平。一般来说产妇摄入的蛋白含量在20%-30%之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0%-50%之间,而脂肪摄入量一般为30%-55%。(3)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在病床上进行一定的四肢伸展运动,对与体力允许产妇,护理人员也可陪同产妇下床散步等,主要目的即为控制产妇血糖,但运动量不宜过大。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时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全程陪同,在宫缩间隙提醒产妇放松肌肉,在宫缩时指导产妇用力及呼吸,并对产妇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
1.3 效果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分娩疼痛,总产程及新生儿质量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 ±s表示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123.4±13.2)ml,总产程(487.4±42.3)min,VAS评分(6.1±0.4)分;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164.3±14.6)ml,总产程(573.5±47.6)min,VAS评分(8.2±0.6)分。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总产程及VAS评分总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质量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4%(1/70),巨大儿2.8%(2/70),胎儿宫内窘迫1.4%(1/70),低血糖1.4%(1/7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11.4%(8/70),巨大儿12.8%(9/70),胎儿宫内窘迫8.5%(6/70),低血糖11.4%(8/70)。观察组各新生儿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果
糖尿病产妇分娩期可发生较多并发症,并对母婴可产生较大影响,不仅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风险,也可对产妇妊娠及分娩产生较大影响,如导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感染及胎膜早破等,而且糖尿病也可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等。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产妇进行重点护理。
本文对两组产妇均实施了常规产科基础护理,如产前心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等,通过产前心理护理来消除或减轻产妇产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通过饮食护理对产妇饮食做合理的计划,以控制其血糖,通过运动护理增加产妇能量消耗以进一步控制血糖。观察组产妇又实施了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即在产妇分娩期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进行一对一护理,帮助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如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当产妇在分娩失去信心时鼓励和支持产妇,助产护士也可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用力,调整呼吸等。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分娩疼痛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新生儿质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这说明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时具有较满意应用效果。
总之,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在糖尿病产妇分娩时具有满意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及新生儿质量。
参考文献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其发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多数孕妇因对GDM相关知识不了解,不加以重视,导致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对GDM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对提高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GDM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5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的GDM诊断标准[2]。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1±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至大专63例,本科及以上47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18~40岁;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免疫性疾病者;孕前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者;合并其他严重妊娠期合并症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无法正常交流者;文盲。
1.2方法 系统性健康教育:采取一对一宣教方式,由GDM专科护士进行,患者每次复诊时进行,每次30min,2次/w。教育前对所有患者认知需求做准确评估,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宣教、运动教育及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健康行为等。GDM知识宣教主要由专科护士讲解GDM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使患者了解GDM相关基本知识,GDM危险因素,可能对胎儿、孕妇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孕妇的孕期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孕期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体重及妊娠时间、血糖水平等计算每日热量摄入量,饮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多摄入粗粮、低糖水果及豆类等,少食多餐,孕期体重增长控制为12 kg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血糖满意标准,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时监测血糖动态值,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进一步开展胰岛素治疗;建议患者每日餐后需散步1 h左右;向家属及患者讲述GDM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足部护理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与护理方法,孕期保持健康心态,远离烟酒,规律作息。系统性健康教育直至妊娠结束。
1.3观察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知晓,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知晓,知晓率=(一般+知晓)×100%。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糖尿病态度量表(DAS-3)、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估,DAS-3评分包括专业培训必要性(0~25分)、严格控制血糖价值(0~35分)、GDM严重性(0~35分)、GDM的心理影响(0~30分)、患者的自主权(0~40分)[3];SDSCA有6项内容,总分78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率(%)表示,P
2结果
2.1疾病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20%,同干预前71.20%比较有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6044,P
2.2糖尿病防治态度 干预后孕妇DAS-3量表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自我管理行为 干预后孕妇SDSCA评分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GDM为高危妊娠,若未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孕期加强血糖管理,提高GDM孕妇知信行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经相关研究显示[5],GDM控制与孕妇信念、健康知识及遵医行为呈密切相关性。可见,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是产科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干预前高(P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7月收治的280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40例。在对照组中, 年龄为20~36岁, 平均年龄(24.7±4.2)岁, 孕周36.2~42.0周, 平均(38.3±2.1)周, 其中经产妇24例, 初产妇116例;生产方式:顺产41例, 剖宫产9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7例, 初中、中专及以下83例。实验组中, 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28.2±2.3)岁, 孕周37.5~42.2周, 平均(38.9±2.2)周, 其中经产妇32例, 初产妇108例;生产方式:顺产52例, 剖宫产8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9例, 中专及初中9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经初产妇比例、生产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认为两组产妇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为产褥期一般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方法、产后的恢复方法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 即对产妇入院至出院期间所执行的每一个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行相应的宣教, 宣教由1名护理组长负责对产妇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并关注产妇对于宣教的反应, 并根据其反应随时调整宣教方案, 另外, 由2名资历深的责任护士具体实施, 在实施宣教的过程中应反复强调, 并对产妇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以便加强产妇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宣教过程中, 要注意让产妇感受到真切的关怀, 达到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母婴的护理效果的目的。其具体操作如下。
1. 2. 1入院时全程护理
1. 2. 1. 1告知病区基本环境、医院管理制度等, 为产妇介绍其主治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 减轻产妇入院时的陌生感。
1. 2. 1. 2为孕妇及家属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 告知孕妇数胎动的方法, 方便孕妇及时掌握胎儿情况;告知其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 告知其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告知孕妇和家属应观察孕妇腹痛的情况、有无出血等, 如出现不要慌张, 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 2. 2产时全程护理
1. 2. 2. 1产妇进入产房待产时, 提前告知其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 同时及时为产妇提供补充能量的流质食物, 保存体力;生产过程中耐心详细地解答产妇的各种疑问, 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各项操作应温柔娴熟, 鼓励产妇, 让其对分娩有信心;分娩结束后及时做好基本护理。
1. 2. 3产后全程护理护士首先应做好护理评估, 并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及颜色、大小便情况等;嘱咐产妇使用母乳喂养, 提高婴儿免疫力并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辅导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1. 2. 4出院后告知
1. 2. 4. 1对产褥期保健知识进行反复宣教, 嘱咐产妇经常清洗会阴、乳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事件的发生;调整饮食, 休息合理,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1. 2. 4. 2嘱咐产妇在出院第42天回医院复诊, 以了解产妇及婴儿的情况, 并适当进行指导。
1. 2. 5评价方法通过自性设计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健康教育的达标率, 问卷的内容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方法、新生儿及婴儿护理方法、康复锻炼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25个问题, 每个问题的选项分为:A、B、C, 3个等级, 分别代表的得分值为:4分、2分、0分, 满分100分。其中:A选项表示掌握、B表示了解、C表示未掌握;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调查:A选项为满意、B为一般、C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在出院当天发放问卷调查表, 得分85分及以上者评为优良, 60~84分评为一般, 60分以下评为较差, 产褥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评为优良者, 视为达标, 对两组各项指标达标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1. 2. 6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软件, 对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生产方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故采用χ2检验, 当P
2结果
2. 1两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组别 n 伤口护理 用药方法 婴儿护理 康复锻炼
实验组 140 130 127 134 128
对照组 140 101 98 112 104
P
2. 2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n, %)
组别 n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140 126 11 3 97.86
对照组 140 109 23 8 94.29
P
3讨论
告知是医、护、患沟通的纽带, 是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 是减少护患矛盾, 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3]。产妇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不仅面临着机体康复的问题, 同时面临着角色转换等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以使其接受正规、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 而全程护理告知作为临床护理的新型模式, 旨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在产科健康教育里应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 对产妇及其家属在产褥期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