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5:29: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强旅游安全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导致旅游安全风险的发生的缘由有很多种,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种原因:
一是旅游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旅游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是多方面的: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也未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操作规范未落实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建立健全,并且在具体的落实与执行方面欠力度、在事故发生的处理方式上欠完善;未建立起完善的紧急救援制度;对游客和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没有落实,关于安全教育的思想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宣传程度低。
二是旅游企业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旅游安全管理的现状比较落后,技术不先进,设施不完善,设备配备不足,在很多方面比如交通、饮食、治安、消防等方面有潜在安全威胁,安全管理意识还停留在一次性消费的基础上,从而使得旅游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
二、对策思路
(一)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制度建设旅游企业应当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首先旅游企业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定时安全检查及临时巡查,找出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对安全事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其次旅游企业应当对旅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旅游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抢救预案;最后,加强事故后救援机制建设,确保救援工作能快速有序的开展,做好事故后游客安全保障及后续赔偿事宜。
(二)加强旅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加强旅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开展大型的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各个旅游区入口免费发放安全手册、要求导游们对游客们进行安全解说、对基层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等等,目的是让人人都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三)强化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关系,分担风险旅游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一连串社会连锁反应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多方认真思考,这已经是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旅游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旅游企业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有进一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和充分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能力两种。政府部门在对资源的调节和调度方面要明显强于旅游企业,因为旅游企业属于微观主体,旅游企业应该在以后的发展中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安全经营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化源头管理,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隐患整改,全面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坚持“全市统一部署,县镇政府负责具体实施,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二、整治对象
全市范围内所有渡口渡船、旅游船舶以及与其活动有关的单位、个人。重点是乡镇渡口、渡船和非法从事渡运的渔船、农用自备船等非运输船舶。
三、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六个确保”:明确、落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渡口、渡船、旅游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启动撤渡建桥工程,确保按年度完成建设目标;实施渡运基础设施改造,确保100%渡口安全文明达标;严把检验关,确保渡船、旅游船舶符合适航技术条件;严把考任关,确保渡工、船员符合适任技术条件;严把源头关,确保渔船、农用自备船私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全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
五、整治步骤
目前,我市现有渡口83道,渡船98艘,旅游船舶20艘,年渡运人员、游客总量达4万人次,机动车20万辆次。我市渡口分布为:徐州经济开发区3道、贾汪区15道、铜山县15道、邳州市17道、新沂市15道、睢宁县6道、沛县11道、丰县1道。由于大多地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之处,渡运基础设施较差,渡口安全管理较为薄弱。为此,专项整治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建立组织阶段(*年12月31日前)。
各地、各部门成立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领导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层层发动,贯彻落实全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各地要于*年12月31日前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第二阶段:落实责任阶段(*年1月4日-*年1月27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安监、交通、海事等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全市渡口改造计划》(见附件一)及《*省安全文明渡口标准》(见附件二)要求,制定本地渡口改造及安全文明达标计划。以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目标为主要内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渡口经营人或农用自备船主层层签订责任状。各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各项整治工作责任人,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安全管理责任。*年1月27日前各地将渡口改造及安全文明达标计划及有关责任人名单报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第三阶段:自查整改阶段(*年2月6日-*年12月31日)。
各地、各部门围绕整治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渡运基础设施改造、落实撤渡建桥规划等项工作。
1渡运基础设施改造。全市渡口改造计划分三期实施。*年全市列入改造计划渡口63道,一期40道,上半年完成;二期23道,下半年完成。*年列入三期改造计划20道。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市渡口改造计划》进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确保按时完成改造任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住南水北调河道改造的机遇,兼顾防洪、渡运安全,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外观设计”的原则,会同安监、海事、水利部门,共同拟定码头、防滑坡道和候船亭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工程验收。渡口所在镇政府制订渡口改造和渡船更新计划,并积极筹措改造资金,保障改造计划落实。各级安监部门加强督促协调,推动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交通部门充分利用渡口改造补贴政策,积极争取改造资金。各级地方海事机构协助安监部门,严格按照《*省安全文明渡口标准》监督改造施工,对更新的渡船及时进行登记、检验并办理有关证书。
2推进撤渡建桥。全市规划5年内撤渡32道,建桥24座。*年规划建成邳州徐场桥,撤销徐场渡口;*年规划建成新沂黄甲桥、小河桥、毛林桥,撤销新沂黄甲渡口、小河渡口、吴家渡口、毛林渡口、埝头渡口;*年规划开工建设睢宁陈老庄桥、王楼桥和贾汪阚口桥。撤渡建桥是实现水上交通本质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会同交通、水利等部门按照《**-2010年撤渡建桥规划》(见附件三),结合农村公路网建设,研究制订本地区撤渡建桥计划,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撤渡建桥进程。
3开展旅游船舶安全管理和农用自备船、渔船非法载客专项整治。我市旅游船舶主要集中在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现有水上游乐单位2家,固定台阶式游乐码头11处,主要经营方式为个体挂靠和承包经营。市安监局要会同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商定云龙湖风景旅游区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自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联合审批制度,设立安全审核为经营资质审批前置条件,对现有游乐单位重新进行审批。对审批的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协助、督促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定期组织开展船舶救生、消防演习。交通海事部门加强对旅游船舶、船员适航、适任技术条件把关,定期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源头进一步加大对农用自备船、渔船非法载客的预防控制力度。各镇政府及其设立的船舶管理机构深入开展农用自备船主安全培训教育,切实加强农用自备船舶安全管理;各级渔政部门加强渔船业主安全教育和管理;地方海事部门进一步加大农用自备船非法载客的查处力度,确保农用自备船、渔船非法载客得到有效遏制。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各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
(四)第四阶段:建立长效机制阶段(*年1月1日-*年5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辖区渡口分布图、审批档案和管理、安全检查台帐;兼顾群众出行、渡口改造和撤渡建桥,拟定本地渡口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三期渡口改造计划及撤渡建桥进程。同时,对改造完工的渡口重新进行复核,特别是加强对客渡超范围渡运小型机动车的审核。对确需扩大渡运范围的,由渡口经营人填写《*乡镇渡口渡运小型机动车辆申请表》,村委会、镇政府签署意见报海事机构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渡船、码头设施等进行检验后,经交通部门、安监部门签署意见报当地政府审批。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责任制,每年与镇政府签订一次安全管理责任状,督促镇政府落实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帮助落实管理经费;建立渡口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考核;定期组织安监、交通、海事等部门开展渡口和渡运安全监督检查。镇政府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并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加强渡口、渡船及农用自备船安全管理。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渡口经营人或农用自备船船主每年签订一次安全管理责任状,制订渡船维修保养计划,组织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镇政府对辖区内所有渡口每季度组织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节假日、集会、集市等渡运高峰,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水利部门加强对云龙湖旅游船舶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每年签订一次旅游船舶安全管理责任状,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节假日高峰期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各级安监部门切实加强对渡口、渡船、旅游船舶安全管理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并组织解决。交通部门加强渡通安全的行业管理,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渔业部门切实加大对渔船私自载客行为的查处力度。各级地方海事机构定期组织渡口、渡船、旅游船舶安全检查,对辖区内渡口、渡船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重点渡口及旅游船舶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加强巡查。发现渡口、渡船事故隐患,及时向渡口所在地镇政府和经营人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发现旅游船舶安全隐患,及时向经营单位及其主管单位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各级*部门要严厉打击阻挠、扰乱渡口渡船、旅游船舶安全管理执法行为的现象,确保专项整治及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县(市、区)、镇人民政府建立渡口、渡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水利部门建立旅游船舶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每年组织应急救援演习。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各地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落实情况、安全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抽查评估。
(五)第五阶段:总结评估阶段(*年6月1日-*年7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交通、安监、海事等相关部门,按照《全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标准》(附件四)要求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自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治任务。各地要认真总结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工作,*年7月20日前形成工作总结书面报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整治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HT〗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专项整治的领导机构。各级交通、安监、海事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层层落实责任。*、水利、林牧渔业、旅游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共同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调度工作情况,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做好各地渡口改造方案计划、撤渡建桥规划和渡口安全文明达标计划的审核把关和督促落实,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切实推动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顺利实施。
(二)严格责任,加强督查。对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凡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各地也要针对不同时期活动的特点组织检查,研究解决专项整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开展旅游包车专项整治,促使我区涉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旅游包车客运管理进一步规范,
包车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减少,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行车事故,不发生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
二、工作安排(即日起至12月30日)
(一)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建全旅游包车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应急预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进行修订;二是按时召开行业内部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同时做好会议记录;三是落实企业内部旅游包车岗位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四是按照安全、消防等部门的要求对旅游包车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建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五是做好旅游包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二)开展强化旅游包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落实驾驶员的安全责任工作。一是把好旅游包车驾驶员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录用条件和程序,审核新聘旅游包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条件和安全行车经历,按驾驶员培训管理制度进行岗前素质培训、跟车体验实习、操作培训。二加强旅游包车驾驶员安全教育,提升驾驶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技能、训练、应急事件的处置的培训,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技能水平。三是合理安排旅游包车出行任务,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不按运行规定行驶。
(三)开展加强旅游包车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认真排查车辆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包车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一是完善旅游包车车辆技术档案,做到“一车一档”建立规范的单车技术档案;二是与有资质的维修单位签订协议,定点做好对旅游包车车辆的维护保养。
(四)开展加强旅游包车经营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旅游包车管理制度、落实旅游车辆定点停放规定,严禁超范围经营或者一车多用行为发生。二是做好派车单制度、加强旅游包车标志牌管理,完善包车标志牌的申领。三是不得承接有安全隐患的旅游包车任务,严格核实包车旅客身份、目的等。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XX区各旅行社要认真学习《XX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包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把开展旅游包车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统一思想认识,落实责任。
根据南旅发[2016]82号关于转发《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2016年xx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局于今年6月1日-6月30日在旅游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各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为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市、县“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班子组织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各旅游企业相应研究制定活动月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由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条不紊,效果良好。
二、广泛宣传,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
为推动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行为,营造“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活动主题氛围,各旅游企业根据县旅游局的要求,在经营场所张贴标语,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大造活动声势。在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各旅游企业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广西壮
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和开展“六个一”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和开展“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意识,增强了从业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面排查和消除行业的安全隐患
在活动月期间,我们还结合汛期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不定期对龙虎山风景区、定典生态园进行了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6处,整治6处。通过整治,基本消除了景区的安全事故隐患,保证了旅客的旅游安全。
四、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规范旅游行业的安全管理
为规范旅游安全管理,在活动中,我们还着重检查了《旅游安全工作职责》、《旅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旅游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使xx县旅游行业的安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之,自旅游“安全生产活动月”以来,我们按照市县《方案》部署和要求,经过精心组织、积极发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许多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但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时时刻刻讲安全、抓安全,我们决心以这次活动月为契机,全面落实上
8月3日—6日,市旅游局根据市旅游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暑期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旅行社用车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派出两个检查组,对三市三区和市直的部分旅游企业进行了旅游安全专项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的基本情况
期间,检查组共检查旅行社21家,星级饭店19家,旅游景区10家,旅游车队7家。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市区旅游管理部门能够严格落实旅游安全领导责任制,按照年初市旅游局的要求,分别与辖区内旅游企业签订了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各旅游企业普遍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安全制度较为健全,工作责任落实基本到位。具体情况如下:
(二)景区点的检查情况。检查组重点对*景区、**休闲度假区、**度假区、**风景区、*城景区、*国际海水浴场、*游轮等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景区安全意识普遍增强,都成立了安全机构,制订了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各项安全制度。尤其是在危险路段和区域普遍加设了警示牌和告知牌。完善了监控系统,做到监控无死角。各海水浴场和有海上游乐项目的景区,在旺季到来之前,均加大了投入,并对设施设备等均进行了检查和维护。如**风景区投入十多万元,改换了隔离带材质,全部换成玻璃钢,增强了安全系数;华夏城景区定期邀请质监部门对景区内的游乐设施进行测试、验收;国际海水浴场加大了投入,投资数十万元新安装了大型防鲨网等。检查组还重点对景区内的停车场和电瓶车进行了检查。多数景区的停车场都能按章停车、发车,有条件的景区还把自驾游和旅游大巴分区域停放,确保旅游车辆安全通行。**风景区内的电瓶车管理十分到位,驾驶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度假区的动力小火车,每个车厢都有独立的制动刹车系统,保障了车辆行车安全。
(三)星级饭店的检查情况:被检查的19家星级饭店安全意识较强。许多饭店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进行了消防演练。饭店电源、火源安全管理到位。各类消防器材均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店内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无杂物堆放,保证畅通无阻。星级饭店普遍加强了食品卫生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厨房安全管理制度,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和食品加工流程,采取制作程序、留样检查、卫生教育、饮食常识提示等措施,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旅游企业安全制度、员工安全培训制度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个别景区警示标志不齐全,有的景区安全管理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存在安全监管死角;个别涉水区域没有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景区内设置的应急救护中心设备不齐全,发生事故时难以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个别星级饭店对员工预防火灾教育不到位,客房内缺少火灾救护常识手册;食品卫生有制度,但落实不彻底,不能开展经常性检查,无检查记录。个别饭店管理混乱,卫生制度形成虚设,存在较大隐患。
(二)旅行社租使用车辆存在手续不全现象。检查中发现,有个别的旅行社在租用旅游车辆时手续不全,有的只是通过电话沟通确认,没有合同约定。部分旅行社一团一租,通过传真确认的内容只限于车辆型号、价格、路线等,缺少对司机驾驶技能要求、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理赔偿办法等合同细节和条款,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旅行社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关键词:旅游安全因素;旅游安全制度;旅游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88-0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屡见报端,一幕幕旅游不安全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旅游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旅游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旅游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安全问题已成为进行旅游安全研究的现实根源。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安全问题是目前旅游中比较突出、影响决策、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旅游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根据旅游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旅游安全可以分为社会性的安全问题、自然性的安全问题和管理性问题。其中社会性的安全问题包括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荡、旅游犯罪以及安全管理失误等对旅游业整个环节和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在这些社会性的旅游安全问题中,抢劫、凶杀等旅游犯罪影响深远。自然性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变异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即所谓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洪水、暴雨、沙尘暴、干旱和海啸等气象水文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凡是能够影响到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和旅游接待地等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管理性安全问题是指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还有旅游环境的污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等都直接危害到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而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大多与旅游业的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二、我国旅游安全制度分析
旅游业被列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隐患,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障碍。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职责定位不明确。政府在旅游安全中的职责首先是监管,但现实情况是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政府制定的规章、文件又往往与法律法规相抵触,造成政府及其行政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定位权责不明.二、部门职责交叉,职能分散造成了监管队伍不稳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三、管理责任与管理角色错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四、旅游安全法规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快了安全立法工作进程,但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旅游法律。五、旅游安全缺乏资金投入机制。旅游安全投入不足是制约旅游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其根本问题是旅游安全生产管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投入制度和机制,安全资金投入既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也没有专门的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没有保障,旅游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体系和事故预警体系也就难以完善。
三、旅游安全管理对策
1.健全完善旅游安全法规: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
2.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已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建立旅游应急救助系统: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应以一个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地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普及旅游安全宣传教育、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带动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旅游安全培训、免费发放旅游安全手册、及时旅游安全警示、在各类旅游宣传手册和广告中强制推行安全提示内容等措施,增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游客遵纪守法;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礼貌谦让,避免各类旅游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与时空特征间析[J].桂林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2]张丽梅.旅游安全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旅游,安全现状,问题:成因,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王存(200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生,从事旅游安全、生态旅游研究;;孙宏斌(197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安全、生态旅游研究。;
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旅游景区导游及安全预警APP"(201910222061);
一、我国旅游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力量推进和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可预见、不可预见因素会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的发展[1].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同样对我国以及全球的旅游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家不能出行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这引起我们的深思。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让游客尽早地认知旅游安全有利于旅游业的良好发展。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兴旅游形式被开发出来,让大家想要去体验,从而又带来旅行新潮。但是在我们享受新旅游带来的快乐时,更应注意旅游安全,这对旅游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导致旅游产业的管理意识减弱。旅游业以其带动力大、就业岗位需求多、综合效益较高的特点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进入蓬勃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对从业人员的招聘标准不断降低,旅游行业在旅游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意识上存在着失职现象;随着游客出游次数的增加和旅行经验的积累,游客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而降低风险防范意识。而旅游安全服务供给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有些旅游目的地客流量大,规模庞大,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明显供不应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安全信息供给、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服务保障明显出现漏洞。
二、旅游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旅游行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一系列的旅游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都会有可能成为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
1. 旅游过程中的自然因素和突发状况。
旅游过程中有许多不安全的状况都是来自于自然灾害产生的危险,比如某些地方发生了地震可能就导致游客不能前往该地区。或者游客在观海时发生涨潮、海啸,还有一些火山不定期的喷发、沙尘暴现象,前往目的地可能赶上下雨天还会遭遇大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包括航空事故、水难事故、交通事故、缆车等景点景区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2].社会因素还会导致一些管理灾害,比如战争、恐怖事件、社会动乱、犯罪抢劫、火灾等突发事件。这已经不仅仅是旅游造成的安全事故,更是关乎社会、政治、战争等国家问题,对旅游的发展会是致命打击。
2. 旅游设施问题。
2011年上海欢乐谷一台游艺设备突然着火,设备全部烧毁,幸好没有游客受伤。辽宁本溪桓仁虎谷峡景区玻璃栈道发生事故,多名游客受伤被送往医院,近年来游乐场设施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对于这些旅游设施老化、不牢固、检修不及时所造成的事故,应加强对设施安全的管理。景区缺乏监督,施工缺乏技术和安全监测,后期缺乏维修维护设施,再加上旅游服务人员的安全知识缺乏,都会导致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
3. 游客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致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由于游客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追求廉价的服务,一些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不听从导游人员安排,不遵守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不在指定地点吸烟或禁火区乱扔烟头,不顾各种景区的安全警告牌子随意翻越安全栏、攀爬禁止景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追求刺激,做出高风险旅游行为。游客对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不重视,当然也有一部分因为素质问题,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很低,不听他人劝阻尝试刺激行为,致使旅游安全事故频发,酿成惨剧。而且当事故发生后,游客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和意识应对自己的失误,从而扩大了旅游安全事故的伤害和损失。
4. 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很多的旅游安全事故在一定区域、活动中反反复复地出现和发生,有偶然性的也有必然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旅游安全系统机制的缺失,同时监督力度不够,也会增加旅游安全发生的可能性。而且有些景区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管理机构不够专业和完善,景区为了节省经济,所聘请的管理人员没有专业意识,素质层次低,可能随便检修一下就结束了,这样的态度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5. 旅游业之间的利益摩擦。
旅游企业较多竞争激烈,使得很多企业产品趋同化,差别小,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很多从业机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还会利用虚假信息引诱消费者,欺诈游客消费,诱导购物等等,这些行为都会降低服务质量。为了追求高利润,安排低档住宿、低档设施,这些都会给游客埋下安全隐患。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旅游安全知识宣传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应大力宣传旅游安全知识,全面增强广大从业人员和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旅游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应对的意识,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对急救、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有一定的了解。企业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开展旅游安全活动让大家参与进来,开展安全旅游知识网络直播。
2. 定期检查,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管理。
景区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关乎每一位游客的人身安全。首先,对于旅游景区里危险道路、拥挤的路口和险峻的路段应定期地检查,及时排除危险容易滑落的岩石、险石和其他不安全因素,景区在必要位置应放置消防器材、紧急通道等安全设施。定时维修建筑,定期检查高空索道、蹦极、游览车。做好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有的景区设施已经老化了需要及时更换,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次,应加强景区的安全监控,对一些应用设备,比如游乐园里面的游乐设施,如过山车、摩天轮等加强维修和维护工作,保证游乐景区的各个设备可以正常地运转,这样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后,应加强景区的通讯信号,既可以解决支付快慢问题,使游客使用导航、通讯也能够方便快捷。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也要设置一些监控设备用来监测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开发旅游辅助软件。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包括网络软件开发产业,越来越多的旅游软件出现在市场,目前已有各种APP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中的景区找寻和住宿方便,但是其目前并不具有安全预警功能。没有实时语音等导游功能的软件出现或者没有完全适应当今旅游形式的软件APP出现,所以人们出行旅游存在对安全方面的担忧,还有对景区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地了解等问题。我们的这款APP刚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语音智能服务帮助人们导航方向防止迷路,并且介绍游客当时所在的景区,天气更新提醒人们最近目的地当天及近几天天气情况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发生造成安全问题。软件根据个人需要会自动调整页面格式及播报方式,比如老人可能视力或听力不好,软件会自动放大字体并增大音量等等,这样人性化服务更贴心更方便。将我们的软件投入试用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安全始终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导游也不能根据每个人的需要都进行讲解,我们所研究的这款在市场上被需要的APP在制作方面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 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我国目前对于突发旅游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很多集中在事后处理,以促进游客多元化,刺激旅游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等为主,一般都是在事件发生后才进行处理,虽然这些措施可以恢复产业的发展,但是无法预测和防范下一次的危机[3].因此,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变得十分重要,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专家科学地分析各种因素,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固定的旅游区域内可能发生的旅游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引导,尽早地防范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4].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用来搜集、分析旅游安全事故,所以应加强对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视,增加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能够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
5. 加大旅游保险投入。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自然灾害、意外发生的事故、发生旅游事故处理法律的风险和旅游部门违约的责任等风险越来越多。旅游保险这一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游客和旅游经营者对于旅游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是很强;旅游保险的效率低,市场之间的竞争管理不是很规范;旅游产品种类少,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做好旅游保险工作,是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应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使旅游保险产品多样化,着力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等。对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兴旅游业,在开发新产业的同时,做好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提前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好风险管控工作。还可以深入研究老年旅游的特点、运动滑雪的危险程度、探险的必要性以及漂流的危险性等,积极开发相关的保险产品,维护游客旅游安全,可以让游客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保障,加强对旅游保险经营企业的监督,加强对旅行社责任险的监督和检查,合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6. 完善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从我国的旅游现状来看,对于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的系统还未完全形成,服务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也不算很好,使得应急救援工作效率不高,这样就无法很好地发挥它的效果。旅游业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救援团队和意识,例如旅游汽车公司需要成立一个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专门应对旅游汽车在旅行中出现的突发事故,旅游景区(点)、游乐场所、演艺剧场、购物点应该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旅游景区领导小组要有抢救的小组,有警戒小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和引导组等组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旅游安全管理现状有好有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探索旅游不安全的因素,形成科学的应对方案。旅游环境存在不稳定性,游客的安全意识薄弱,旅游安全机制也有所缺失,还有救援的不专业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人们往往想在进行美好旅游的同时拥有更好的安全保障,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在游客们加强自身保护意识的同时,各级旅游监管部门、旅游从业机构也要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避免互相推脱责任,加强旅游安全教育的宣传,加强旅游安全法规体系的规范,将景区设施设备完善牢固,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大旅游保险投入,同时把我们的旅游应用软件开发得更细致全面,真正地让人们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休闲方式。
参考文献
[1]邹永广。旅游安全评价:研究现状与述评[J]旅游学刊2020,(7):133-146.
[2]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分析[J]创新,2010,(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