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室内空间设计总结与体会

室内空间设计总结与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5 10:46: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室内空间设计总结与体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室内空间设计总结与体会

篇(1)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教学模式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8-0125-02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也得到不断发展,各高校对学生的自主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填鸭式的室内空间设计的课堂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1教学模式的思路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发展学生自主性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依托,以再发现为学习的动力。重点是要强调学生是自主性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不断地挖掘和激发学生对室内空间设计学习的兴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室内空间设计的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索、去发现规律,并且实施相应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提高设计拓展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结构模式的安排上,能够较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学习的情景环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进行组织、辅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堂自主性学习,从而让学生经历收集方案资料、方案设计、整理分析、实施过程。以便达到有效提高高职室内空间设计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设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火花。

2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2.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

掌握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人终生学习的需要。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课堂中,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产生一种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进行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促使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设计室内空间课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施确定,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进行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方法,传递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技能,提升塑造其人格,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性学习,逐步建起自主性学习的意识观念,直到方案设计学习过程的团队组织、自我反思、方案评价,都是要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因素来进行展开的,这也就反映了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同时,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得到学习与施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至于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2.2进行知识建构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桥梁。

高职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在室内设计方案课题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而分布的,在进行设计课题实施的活动中,每个团队小组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环节,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设计任务角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进行发散式的信息资源的收集、提取与强化。以至于达到合作学习的良性习惯,挖掘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全程性地进行设计方案的体验与感受。在进行实施的活动中,既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建构,也能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发挥。

2.3促使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互走向和谐与融合。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课堂教学不是同一范畴的,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自主性学习却可以基于课堂的表现而存在,调动整体的气氛,也可能会达到一种超越于课堂而存在。把学生引到自主性学习的习惯上来,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促使达到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设计实践能力的人才。不仅拓展自主性学习的外延,而且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得到有效的延伸作用,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保障。

3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3.1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确定课程学习目标是前提性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实施活动起初阶段,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确定一个学习的课程目标,下达设计课题任务,然后让团队小组根据目标来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项目。课题的学习目标的确定,相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所需要学的是什么,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课程标准,如何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能够体现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适合于学生整体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去支配自己的智力,去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室内住宅陈设设计方案时,进行实施废物改造,通过设计美学原则,以人性化设计为依据,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主动地完成任务,并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美化和装饰功能的陈设品。要让团队小组参与到设计方案实施中,不但促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一种认同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动机。因此,学生必须能够强化自己的自主意识,达到获取自主活动的价值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3.2能够创设学习情境

基于课程学习目标,教师要围绕学习知识点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对于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设计与美化,以使达到有利于学生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情境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的课堂学习的场景。在进行中,给学生设定的情境要能够贴近现实与生活化,让学生引起一定的认知感触,达到心灵上的相互共鸣,迸发出意料之外的创造性的思维形态,促使学生感到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享受与乐趣,是进行愉快的身心感受体验。

从内容上来讲,可以进行创设问题式的情境,以至于让学生能够形成相互间的问题行为意识和自主的设计理念思维,让其延伸知识面,引发学生的渴求得到知识的欲望,达到唤醒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要能够创设合作式的情境,让团队小组合作中的学生能够进行方案实施的交流和互动,发挥团队中每个学生的特长,尽自己所能,形成知识点相互碰撞,促使设计出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创设一定探究式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进行一定方案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探究知识的精神。比如:进行小户型室内空间设计时,学生可利用查找图书馆资源与计算机检索资料,分析与整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展示体验式的情境,促使强化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和感悟的综合能力。创设以上的情境,能够达到一种情趣与生动的自主性学习氛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设计思维变得更加流畅、实施自主学习和自我个性的发展得以体现。

3.3进行实施学习引导

在进行高职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学习中,除了教师要确定课程目标和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外,还要以一个帮助者,合作者,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活动,而自主性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地进行学习,是一种体现指导性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师通过对于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散思维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为主导的方式,组织学生实施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采用多角度、多层次,来达到分析方案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定课程实施活动项目,让学生能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个项目活动的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进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不会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更不会有一种负担过重的表现。逐步让兴趣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是教师凭借课堂能够进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探索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设计课题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达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学习,以至于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从而掌握方法与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实施培养学生多渠道的设计信息方案收集,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以便产生陶冶学生的综合技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4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体现

学生自主探究课题是中心环节,是一种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合作互动式的探究,也是学生与教师相互合作的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与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性探究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去锻炼,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问题,提供知识的冲突点,提供一定的机遇,让团队小组学生依据背景材料作为学习线索去商讨,教师引导实施进程中,因学生不同而出现,让学生进行自由地选择,这样就可以弥补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学生差异。进行任务与任务的驱动分层是教师要对学习的项目任务和学生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的课题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通常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倾向性的不同而展开,对其进行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寻找并从中学会自主地进行搜索与辨析知识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达到挖掘其自身的水平能力。

在实施室内空间设计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技能指点,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进行资料调查、探究与互相辩论的方式,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增强其意识,教师在过程实施中可以对于重点进行点拨,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争取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至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且促进学生的综合个性素养得到发展。在此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和探索,可以更好地使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强化。

3.5进行总结评价

课程的总结评价是一个升华的实施过程,要能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主要通过平时表现成绩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的相互结合,平时表现成绩评价是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持续与动态的。期末总结性评价,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综合总评的方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在进行评价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关注学生平时的学,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教师进行评学时,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同学之间互评,并且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知道优点与缺点,也是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收获的成就感与快乐,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2)

关键词:玻璃艺术;环境设计;表现形式

第一章玻璃艺术的概念与应用历史

1.1玻璃艺术

从玻璃悠久的发展历史看,目前玻璃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并且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材料。玻璃艺术是以玻璃材料为载体平台的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范围内都有玻璃艺术发展的历史痕迹。目前应用于各类设计中的玻璃艺术大体可以分为饰面玻璃、节能玻璃、结构玻璃和其他玻璃制品这四大类。饰面玻璃:指的是以玻璃为设计元素,在空间中进行设计。可以是以玻璃为视觉中心点的艺术形式,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也可以是通过玻璃本身具有的颜色,质感,形状等因素,所表达出的美感,进而应用于环境空间之中。例如:哥特式建筑中的彩绘玻璃窗。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组合后,形成五彩缤纷的玻璃窗。节能玻璃:指的是以玻璃为节能材料,通过玻璃自身组织结构的改变或外在的加入某种物质,进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例如:位于沈阳建筑大学的中德被动式节能楼。此节能楼采用真空玻璃,使玻璃的传热系数达到或接近各种形式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结构玻璃:指的是以玻璃材料,作为建筑中某一部分的结构材料出现。(图1)通过玻璃进而架构整个空间。玻璃材料以其通透性和可塑性,在建筑中作为结构材料的出现,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建筑模式。例如:沈阳中街步行街中的,苹果大悦城店。其建筑整体外立面采用,整体玻璃结构,玻璃与玻璃之间无任何任何悬挂或支撑物结构进行交接。从整体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玻璃作为结构材料的使用,将建筑风格变得更加简约,将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风格推向了极致。玻璃制品:指的是各种造型独特,颜色多变的玻璃材质的艺术品。早在春秋末年,越王勾剑的剑格处,就镶嵌玻璃材料。而如今玻璃材料更是应用广泛。例如喝茶所使用的隔热杯。其使用玻璃进行艺术的造型,在满足原来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艺术的造型,进而满足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

1.2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历史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起源与发展,开拓与进取,更有它的应用历史。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掀开了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新篇章。由于工作室玻璃的生产,成功地解决了玻璃用于个人创作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使玻璃艺术成为表达设计师艺术观念的媒介。玻璃被用于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表达情感、以及思想和各种各样社会所反映出的问题。玻璃艺术的形式、情感和意识成为玻璃作品的内涵。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并建造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图2)贝聿铭借鉴了埃及金字塔的结构造型后,根据玻璃制品特有的属性,利用钢架结构为支撑,玻璃为主要填充材料,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为地下展厅提供了良好的光源。从功能上看,采用玻璃材质建造博物馆,解决了展厅的采光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外在美观的角度看,采用玻璃材质创造性的打破了传统宫殿式的博物馆美术馆建筑形式,具有新意。

第二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结构形式分析

2.1玻璃艺术应用于地面

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后,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越来越突出。玻璃地面具有简洁抢眼,形成空间领域的突出的视觉焦点,成为整个设计的亮点的作用。在一个日益拥挤的生活空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空间的具有通透性。玻璃地面,尤其是在设计中,有很强的方向性,纵横交错的玻璃带,强调了设计空间划分。

2.2玻璃艺术应用于天棚

玻璃具有通透性好,耐压性高的特点。因此,玻璃常常用于天棚的制作。(图3)从整体上进行观赏,通过玻璃材质制作的天棚,简洁,美观。从功能上看,因为玻璃具有通透性,如果应用于地下停车场中,可以使室外的太阳光引入室内,使原本阴暗,潮湿的室内,变得明亮。减少室内灯光照明,进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从艺术角度上看,利用天棚的高度差,对环境空间进行分割。通过利用高度差的变化对空间进行分割,充分利用了光影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如顶面采用玻璃材料,利用人工光线可设计不同的立体图案,不仅在视觉上将空间划分两个层次,扩大了实际使用空间面积,而且丰富了室内空间的造型效果。

2.3玻璃艺术应用于栏板与外立面

以前老旧居民楼的阳台或建筑外墙设计,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造成了室内采光不足,视野不开阔等弊端。而玻璃的应用解决了混凝土墙不透光,阻隔视线的情况。通体的玻璃幕墙,通透的玻璃栏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通过玻璃与钢结构的结合应用,使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栏板与外立面。

第三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形式分析

3.1玻璃艺术的空间限定

空间是由物体的限定而形成的,可以分为横向的空间分割和纵向的空间分割。前者是通过借助各种材料结构的平面进行空间限定的,而后者是通过地形的起伏和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空间组织。玻璃艺术的质感和肌理的不尽相同,营造出来的空间气氛,形成的空间风格也不尽相同。空间的分割有虚有实,玻璃以其独有的特性,可以使用分景,借景,漏等方法,使风景隐约可见,创造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图4)基于空间的安排组织,统一和变化的节奏和韵律,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3.2玻璃艺术的纵向空间分隔

纵向分割也指的是围合,即是指立面。立面的物体会限制人的行动范围与活动空间。例如日本的北方公寓邻里花园。原本整体的空间形态,却通过玻璃形成了连续的长条空间。并且巧妙地通过玻璃艺术的创作手法,创造了以玻璃围合空间,这种艺术手段所形成的隔间花园。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围合,形成一年四季之色。玻璃其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使得四个独立的空间,都可以自由的延展,就如一年四季的变化。

3.3玻璃艺术的横向空间

分隔玻璃和其他材料一样,都具有横向分隔空间的功能,装饰功能等。但玻璃材料具有透光性,隔而不断成为玻璃与其他材料相区别的地方。用玻璃横向分隔空间,可以使空间有悬浮在空中的奇特感受,自在灵活多变。光影互动中,空中结构时而幻化为朦胧,时而有极具立体感。

3.4玻璃艺术在视觉中形成空间焦点

“点”是作为基本元素,存在于视觉感觉之中,是整个空间形态构成的基础。玻璃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纹理和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态。成为视觉环境的中心点等。玻璃具有色彩斑斓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幻多端的造型。站在阳光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人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风景和含义,吸引人们的视线,成为环境空间中的重点。

3.5玻璃艺术在空间中的延展性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形和有形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使用玻璃艺术是无形的静态表现方式和有形的动态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显示空间的虚实之感。通过玻璃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光的透光性,表现出了玻璃无形虚幻的形式。玻璃的实体形态与玻璃材料本身形成一种虚实对比的形式。利用各种元素进行空间组合,形成的各式各样的造型设计。

第四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4.1玻璃艺术的形与色

形状和颜色是材料来表达自然美丽表现手法,它决定物质的存在形式,影响着材料的组合规则,这也决定了材料的的表达方式。玻璃在融化和凝固的过程中,被塑造而成各种不同形状。玻璃总是不缺乏颜色的支持。玻璃通过本身的颜色形态也好,或是经过加工处理而形成的缤纷多彩的形态也罢,所有的方面都显示出色彩的的丰富表现力。(图5)

4.2玻璃艺术的光与影

室内空间设计是对空间界面进行划分、布局的过程。玻璃材料最早应用于建筑领域,既对室内空间的围合。在室内设计中,以玻璃为载体,对空间界面的重新划分。玻璃材质以其透明性在室内空间中进行应用。并且结合自然光线的反射,形成了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此外,玻璃自身色彩的变幻,促进了空间的整合性。使室内空间不再出现棱角分明的界限,使室内空间在玻璃及光线的结合中,极大提升了室内空间的氛围。影的出现,是光作用于具体物体而使之模糊化的展现。

4.3玻璃艺术的质感与肌理

质感是不同的表面纹理,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在人的感觉上,分为触觉的一部分,和感觉上的一部分。肌理是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的纹理,是材料的一种结构元素。按人的知觉感受,以及包括对材料表面特征认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摸材料表面结构的触觉肌理;按材料表面形态的构造特征,分为自然肌理和再造肌理。

第五章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对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各种应该方式。通过各种艺术设计手法,塑造出一个个具有内涵的空间设计。其次,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各种形态变换方式。为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再次,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玻璃艺术作为空间组织结构元素,其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特点。玻璃艺术所组织起的空间,时刻处于变换的状态,新颖独特,引人注目。还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割空间或连接空间。然后,根据玻璃艺术在不同的室内空间位置、作用,分析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对玻璃不同种类的基本性质的分析与归纳,根据使用的情况确定适用与室内空间的种类。

参考文献

[1]孙珺.室内设计中玻璃艺术表现语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徐辰.室内空间界面的木质装饰表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胡道平.玻璃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 日式园林;室内设计;造园手法;融合

1.概述

1.1 日式园林

日式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岛国人民对于周围景物的深刻感悟,加上深厚的文化情结,以及对人生的特殊领悟,透过重重表象,对自然景观的精髓进行挖掘与提炼,创造了高于自然却源于自然的独特境界。日本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由泊来至和化,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日式园林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其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园林的体量形态多以小,巧,精为主。且因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作为铺垫,使得日式园林的意境独特,气息出众。

1.2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并且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倒提升要求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既满足使用价值又是对室内设计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居住型室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日式园林的精髓融入此类室内空间,目的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丰富室内设计方式的多样性。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1.3 造园手法

所谓造园手法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表现自己的造园思想和意境时,通过一种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日式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象,它基于自然,源于自然,是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了解,深入,加之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创造出来的。园林中涉及建筑,山水,池泉,铺路,林木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组织起来的。要使这样的园林产生美感,就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法。

2.日式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与室内起居空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由于人口,经济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复制的高层住宅代替了传统庭园宅邸。但是人们对大自然景观的渴求变得愈来愈强烈。日式园林是自然景观艺术性的再现,它的优雅不仅能让观赏者赏心悦目,更能给予观赏者一种静谧的沉思环境。提高人类精神生活。

2.1 枯山水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由于室内空间的局限性,在狭小的空间以枯山水的手法进行景观配置时,围绕日式园林小,精,巧的特点展开。一地沙砾,几尊石组就是一方净土的诠释。在以活络某个墙角为目的时,内敷白沙、砾石,作海,为水。缀以石组,为山。配以小木,为林。再借以灯光,比起雪白的乳胶墙面或花纹精致高档的墙纸面,更加令人舒适,更有临山傍水的诗情画意和更加贴近自然的人文气息。

或在室内通向卫生间的走道、阳台的空地上用素雅的鹅卵石开辟出似海似水的可以温暖都市人繁忙的足心,不仅丰富了地面铺装的方式,也可愉悦身心。

2.2 池泉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在室内环境中,阳台是一个距离自然最近的区域,在这里,容易塑造较强的排水、给水系统。日式园林中,池泉的造园手法就以精,小,巧的水景系统重现自然。“水在景观中所蕴含的最深刻的意义体现在它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池泉,顾名思意,有池,有泉池泉园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是自然景观的反映,阳台这样特殊的室内空间,可以取传统池泉之精髓,造池泉之精神,不必照搬某一名处,以水为心,树立精巧的石灯笼,再配以相应的松叶小木,便可临近自然,聆听自然。

在客厅,卧室等流动性较大的空间中,装饰手法上不必太多赘述,仅以几粒圆石,几束枯木,几尊钵盂,实木家具、雅致的墙壁就可塑造出一个禅意的世界。

3.日式园林造园手法之精髓是现代室内设计取之不竭的源泉

日式园林,不论使用何种造园手法,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都离不开一个“禅”意。一个静谧不被打扰的世界,是繁忙嘈杂的都市人所追求的。总之,居住空间是人们栖息生养最重要的空间,在实现居住空间设计的合理化,提高使用率的同时,能够做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是室内设计工作者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wenku.省略/.

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室内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是以营造室内二次空间及环境为中心,将建筑设计的一次空间及环境进一步升华的学科[1]。而家具设计是创造二次空间及环境的载体,是室内设计的主要构成者和体现者,故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室内设计水平与家具设计的水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国家具设计教育起步较晚,1997 年国家教育部调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家具设计专业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木材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三个专业中[2],我国各大高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借鉴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故培养的人才或偏理工科或偏艺术类,普遍存在学科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 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现状

我校的室内设计是归属于艺术系的一门专业学科,课程设计基本偏重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学习家具设计与工艺之前,学校主要开设了包括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建筑识图、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等基础学科,学生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基础。该专业课程安排72课时集中教学,基本以“多媒体PPT+黑板板书+课本教材”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适当布置课间及课外手绘作业,加强学生对设计草图的理解及掌握,最后安排市场调研及制作模型课程,扩大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我校“家具设计与工艺”这门学科开设在艺术专业大类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点。

①家具设计被视为一门独立专业课程

家具设计从课程名称看,可以理解为独立的一门专业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将其与室内设计独立开来,专业地讲授家具的设计,材料,工艺等专业内容,而学生也只被动地接受这些专业知识,纯粹设计家具单品,忽略该学科服务于室内设计专业这一大前提。

②学科知识点缺少衔接,产生明显断层现象

虽已学习了较多基础性学科,但在家具设计授课中发现,学生缺乏知识点衔接能力,不能将基础设计理念融汇到新的学科,课程之间的断层现象明显,课程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得不到共鸣。

③重设计轻工艺

本课程为“家具设计与工艺”,从课程名称上即可知道主要包含两大部分,设计和工艺,但因师资力量及生源关系,我校的该课程偏重艺术设计,在家具的材料及工艺知识点上远不及该学科要求的掌握程度。

④缺乏原创热情,热衷模仿

虽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提倡设计原创,但学生普遍缺乏设计热情,作业基本采取临摹形式,从造型到色彩,甚至构图角度,照单全搬。

⑤与社会需求脱节

从目前教学模式分析,从理论到实践,包含了理论知识讲解,草图设计,效果图表现,市场调研,模型制作等众多环节,看似完整的结构模式却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过时单一,设计理念与家具发展趋势脱节;材料及工艺知识面狭窄,设计表现局限性较大;模型制作较之实际社会生产实践过程相对简单,未能完整体现家具设计制造流程。

二 教学模式改善探索

(1)强调家具设计在室内空间环境的地位及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

在改课程开设之前,需先讲解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具设计对于室内环境表现的地位及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将该学科跟专业充分衔接,理解其重要性。家具设计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升华阶段,家具需要根据实际空间进行设计,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功能特点,构造特点及加工工艺,还要考虑家具的尺度跟室内空间的比例关系,色彩及造型对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是否统一呼应。

(2)保持家具设计与室内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并突出其独特性

我校的家具设计课程设置目的是为室内设计专业服务,需保持与室内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与关联,基础课程应能服务于家具设计课程,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应与家具设计相辅相成。家具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虽然在我校该课程从属于室内设计,但家具设计师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之一,该课程的设置同样为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了选择。

(3)强化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家具的造型设计能力

设计基础知识是家具设计的强有力的基础铺垫,构成学(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为家具审美提供理论依据,为造型提供美学知识。人体工程学为家具设计提供人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数据, 将人体工程学知识能够使家具设计更科学更舒适。在授课时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加入到家具的造型设计知识中去,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项目化教学,加强材料及构造知识的学习,增强家具结构设计能力

对材料及家具构造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深入企业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扩大视野,了解并认识目前较为流行的设计趋势,又能接触多样的家具材料及构造知识。

(5)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及实践机会,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其创作热情

分析市场调研图片及合作企业实物,从造型、色彩、尺寸、材质及构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对家具的审美观,并潜移默化传授设计要素,增强学生对家具设计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从中吸取精华用作创新元素。尽量多地将学生的草图实物化,在实物制作过程中加深构造知识的理解,并迸发出新的设计灵感,从而激发其创新热情。

三 总结

家具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室内效果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衔接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强化家具设计知识点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摆脱一味临摹的设计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室内设计师的同时也为学生增加家具设计师的就业选择。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刘春杰.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批判[J]. 河池学院学报,2007(12)

[2] 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篇(6)

摘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为基点,记录了理论学习到现场实践的应用过程,总结并分析关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实践

笔者作为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参与了“高校教师公寓设计”这一创新实践项目课题,以本校教职工为课题对象展开。该项目背景内容与专业实践的同步性、契合度,使团队和每个参与者受益匪浅。本文从项目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创新项目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与启发

1项目背景

该项目的开展以本校教师公寓为基地,以刚需中小户型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本团队的环境设计专业背景,进行教师公寓的室内空间设计。把实用性空间功能作为研究的落脚点,教师家庭的需求性与美观性为设计中心,综合运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研、讨论、分工协作等方法展开课题研究。本项目的核心主要分为功能规划和美学审美两大部分,并且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师的生活需求来开展不同的设计。

2项目难点

本团队主要负责110m2的教师公寓空间设计,首先面对的是实地考察。由于基地当时还没有完成施工,没有电梯设备,因此要经常爬小高层,这只是体力上的考验;在丈量房间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工具,还要尽量保持空间尺寸的精确等问题;而且基地的一些土木框架中会碰到专业的管道问题,要经常查阅资料并与项目导师进行沟通和学习。这些困难使团队体会到了做设计的艰辛,但也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多地了解专业涉及的领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师们的工作性质,空间规划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为设计系和音乐系教师所作的设计规划,设计系老师的工作区域要有思考的空间、相对安静的环境来完成专业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储藏和展示空间能摆放作品和书籍;而音乐系老师的工作区域则不只是一个书房空间来满足,还需要类似琴房这样的专业练习空间。因此,项目中的这些细节就增加了项目的可变性,也为从专业理论到设计实施增加了难度,但更多的是挑战和实践的机会。

最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同一专业的队员都会有分歧,加上其他设计专业的同学,使设计方向和细节都充满了各种疑问和思考。因此在项目过程中,这部分的经验也为大家预先揭示了社会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思路和方法。

二、创新项目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1优化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

本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以常规教学授课的专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跨出了从理论教学迈向实践领域的关键一步,让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对于考察、设计、预算、施工等专业流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操作经验,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对象的背景资料,运用不同专业的设计理论,在项目操作中寻求实践创新的方法,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也许只是理论到实践的一步之遥,但作为项目参与的第一线成员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与汗水,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眼界,拓宽了专业思路。

2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篇(7)

1、担任的工作岗位:

主要担任工程监理,兼设计师和客户代表。

2、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与客户洽谈业务,设计师助理,工程施工现场监理。

3、实习任务与重点:

任务:通过实习了解家庭装饰的施工工艺,对材料的价格清楚、明朗,了解新型材料在实际装饰中的运用,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快的解决办法,学习公司设计师的设计特长,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重点: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融入公司的环境,为项目的团队合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

4、参与的项目、工作量、效果:

参与工程:江山名居98平方米家装工程。

a:业务洽谈与设计部分

工作量:这是我到公司参与的第一个家庭装饰工程,所以不论在制图或者是在现场监理的过程中,我都非常的用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大好机会,是对我几年来学习成绩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陪同设计师和业务员一起量房,把最初的平面图徒手画下来,在量房的过程中我学习到:测量时尽量注意墙体的厚度,哪些是承重墙哪些是非承重墙,各个梁的尺寸位置,管道的位置,以及窗户、阳台的位置和尺寸都是方案设计必不可少的资料。然后就是主设计师和客户的交流了,交谈中我知道客户是一个私人企业的经理,这是他初次购房,在我们量房之前已经与几家装饰公司联系过,应该对装饰有一定了解,因此对设计这一块有很高的要求,再了解客户的的交谈中,我发现这个客户对住房的要求很高,不怕花钱,就怕做不出理想的环境,后来我和主设计师根据业主的一些兴趣爱好,简单的帮房子的功能和用途做了一个划分,这样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可是最后业主还是要我们先出了图在说,我知道这是对我们水平的一次考验。之后根据业主的想法一连做了两套方案,以增加方案的成功性,打掉了一些非承重墙使空间更加合理通透,接下来就等客户看方案了,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方案几经修改,最后客户一眼就看重了其中的一套方案,业主很满意,并且要我把报价做出来,这个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以前在学校从没接触到这样的东西,最后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一份清晰的报价单就清晰可见了,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例如:施工工艺,新材料,报价的计算等等。

效果:最终报价定51200元,现在已施工。

b:现场管理部分

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中,能够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和知道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特别的事发生或是有机会学到新鲜的事物与知识的。大部分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是将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深化巩固并使其实用化的学习实践过程。是将我所已经掌握的建筑装饰技术的相关知识用于实践,在施工现场体验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与组织者的现场实际经验。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为了达到项目目标,对项目的策划(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的总称。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其在整个建筑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面对装饰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面对市场准入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装饰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我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近十几天的实习体验也让我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体制、系统和人才。便关系到建筑装饰企业团队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效益还有能否按期交付使用等问题。

(二)、概述

1、实习时间:

2008年3月2日-2008年3月19日

2、实习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

3、实习单位:

河南和成欣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单位性质与概况:

该公司位处郑州市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凯旋门商务楼9层,属私人企业,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家装、工装、景观、园林工程,兼平面广告业务。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是郑州市中型装饰有限公司,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装饰公司”。

(三)、实习过程对知识能力的综合验证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经理和同事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

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四)实习内容对毕业设计课题的意义与启示

我在公司实习期间所做的就是室内设计这一方面,这正好和我的毕业设计课题相吻合,也为我做毕业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毕业设计是对我的又一次大的考验,我会通过毕业设计做一套真正完美的家庭装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水平。

调研部分

(一)、调研课题

我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温馨家园四室两厅空间设计”,所以这次我调研的课题是:室内空间的分隔和新型装饰材料的运用及室内视觉效果的营造。

(二)、调研的手法

世纪豫花园楼盘实地考察与测量,图书馆,书店资料查阅与分析,网上资料的搜索。

(三)、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通过对世纪豫花园的实地考察和测量,使我对该小区的整体规划、楼盘价位、基本户型和主要客户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样板房进行了查看,并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查阅了大量有关室内设计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按照理论类和施工工艺与材料类做如下归类:

关于室内设计理论类:

刘飘远,庄荣的《当代装饰》,从装饰艺术的特性推断到21世纪家庭装饰的发展方向,列举大量商业空间、居室空间和办公空间的实例,理论方面涉及:装饰艺术的构造性,装饰艺术的方位性,装饰艺术作品的空间性,装饰艺术的形态性,从灯光的运用到室内家具的选择,以及室内环境的绿化都有深刻的讲述,并拌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这样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理论知识对现实设计的重要性。

熊建新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一书,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一本融理论、知识性、科学性、前瞻性为一体的专业理论书籍。该书重点阐述了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室内设计案例加以引导、剖析,在解析现代室内环境设计要点的同时,以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作品等展示了宽广的思维空间。

韩巍,刘谯的《室内装饰设计师》,本书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室内装饰设计师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著的。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总论、室内装饰设计创意与空间设计、室内装饰设计表达、室内装饰设计实施、室内装饰设计管理,并附有设计实例。

邹寅,李引的《室内设计基本原理》,本书属于“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十一个部分:绪论;室内设计的方法及程序;室内空间的处理方法;室内的形式美与色彩;室内采光与照明;室内家具、陈设与绿化;室内设计中的材料与运用;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住宅室内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全书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特点,全面总结室内实际的规律与经验,以实例讲解理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的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施工工艺与材料类:

奇亚南的《现代建筑装修工程常用材料与工程施工》,本书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设计、工程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书中阐述了室内装饰材料、材料与材料的连接构造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使我了解掌握了材料的使用类别及构造方式。

向仕龙,张秋梅,张求慧的《室内装饰材料》,全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装饰材料的发展概况、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内在性能、装饰特定及其应用等内容。

以上这些书从理论上启发着我的大脑,刷新着我的设计思维,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