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4 16:3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

篇(1)

【关键词】电气设备;用电安全;保护

1、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1.1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1.2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

(1)对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安全措施。

2、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3、电气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除原来放置人员或负责的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准移动。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设备的带电部分,特殊许可的工作,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中的有关规定。湿手不准去摸触电灯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外)。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工修好,否则不准使用。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如在高空工作,抢救时必须注意防止高空坠落。

4、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电气火灾通常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接头松动、过载或短路等因素导致过热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场所,上述电气线路隐患危害更大。为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1)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可靠,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2)合理选用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必须密封敷设于钢管内。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选用、安装电器设备。

(3)保持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高温引起火灾,凡能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为控制过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险高温,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5)通风。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运行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其通风系统应符合有关要求。

(6)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接地比一般场所要求高。不论其电压高低,正常不带电装置均应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

篇(2)

关键字:技术经济;电力需求侧;电暖气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使得负荷不断增加导致的峰谷产进一步增大已经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对负荷进行移峰填谷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改善发供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并可使电力用户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因此实施DSM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就吉林省而言探讨如何实施需求侧管理,并就需求侧管理的整体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第一章 需求侧管理的基本理论

1.1需求侧管理基本概念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在电力市场中电能供应方、电能中介者、政府与用户共同协力,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经济激励、技术措施、政策措施等)以改变用户用电方式、减少用电消耗、降低系统负荷峰谷差,从而提高各参。由于需求侧管理减少用电和改变用电方式,从而提供供电资源,有人又把需求侧管理称为“负荷管理”。

1.2 需求侧管理的特点

需求侧管理与电力部门传统用电管理相比本质上不是一回事,是管理方式的一种演变和改革。需求侧管理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用户的参与性,且需求侧的成功实施必须有职能部门或相关法规作为保障

1.3需求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负荷管理,新用电服务项目,战略性节能,电气化,用户自备发电和用电市场调整等内容。目前较为成熟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项目分为两大类:一为提高能效的产品和技术;二为移峰填谷技术。

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 削峰技术、填谷技术、能源替代运行、移峰填谷技术。

第二章 需求侧管理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框架

2.1分析评估的基本要素

分析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DSM措施的确定,用户的接受性和市场分析,用户反映,系统负荷形状的变化以及实施DSM后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这五个方而构成分析评估DSM的主要内容。DSM对负荷形状的改善必须转换成对公司成本效益的分析,并且将DSM措施与供应侧措施相比较。后而还将谈到供应侧与需求侧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在评估DSM时,必须分别考虑电力企业、参加者、政府和全社会四方而各自的成本效益。电力公司一般采用投资回报率、设施可靠性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最小成本等指标来度量DSM的净效益。参加者可等量分摊DSM的效益,以鼓励用户用蓄热式电暖气替代原有的普通采暖,为促使用户参加这项DSM。DSM对整个社会的利益将产生几个方而影响。包括由于电厂运行的改变使空气、水质量的变化。

2.2实施DSM的净效益计算

①发电企业的成本/效益计算

发电企业每年计算可免发电成本如下式:

F净一一可免的净发电成本;F固一一可免的固定成本;F燃一一可免燃料;F维一一可免运行和维修成本;F能一一不被替代的能源成本

②对所有用户的成本/效益分析

所有用户的成本效益的大小是对于给定的DSM的吸引力大小的度量。用户成本/效益计算如下式:

B用一一所有用户的净效益;F总一一公司总的可免成本;F费一一实施DSM的总的费用(包括重复或非重复成本);I减一一实施DSM减少的收入

③对参加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用户角度出发,与参加者有关的成本或效益主要包括用户每年减少的电费支出和用户承担的设备初投资成本。年净效益代表参加者整体的现金流,因此从参加者角度,其成本的效益必须用整个效益流的现值来度量。

⑤DSM的环境效益

作为DSM评估的一部分,应当计算DSM计划在当地和全球的环境保护效益,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专家的研究计算表明,全球温室效应气体的1/2来源于能源利用和消耗,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电力行业。同时,煤灰的存放,酸雨的危害,也与电力行业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章 吉林省电力需求侧的技术评价

3.1 电暖气蓄热技术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

电暖气蓄热技术是国外实施DSM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措施。通过在电网低谷时通电蓄热,在高峰时使用供暖,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这项技术目前己开始进入我国热水器市场。目前我国生产蓄热式电暖气的厂家很少,且产品规格单一,蓄能技术不够耐久。而目前占据占据吉林省的电暖气市场的主要是非蓄热式热水器,而蓄热式的热水器还较少。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国外经验,电暖气蓄热技术能够广泛进入家庭,实现电力公司削峰填谷目标的关键是产品规格齐全,有充足的蓄热能力、居民峰谷电价的出台及适中的产品价格。

3.2 采用电暖气蓄热技术在吉林省调荷节电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吉林省居民使用的电暖气几乎都是普通的非储热式电暖气,如果这种电暖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再加上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指数的不断增加和冬季以电取暖占总负荷的比重上升,那么10年之后,吉林省的电暖气负荷将由现在的8748MW上升到22745MW。从而会进一步加剧高峰电力紧张局而。所幸的是目前市场上己出现可蓄热式的电暖气,这种电暖气是使用夜间(23时至越日7时)电网低谷时段的低价电能,在6-8小时内完成电、热能量转换并贮存,在电网低谷时段,以辐射、对流的格式将贮存的热量开释出来,实现全天室内供暖。也便是说,每天只用通电6-8小时,就能实现全天24小时取暖,达到了节省取暖费用的目的。然而,这种十分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的蓄热式电热水器,在对居民不实行峰谷电价的情况下,对一般家庭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其价格要比普通的电热水器要高一些,而一旦对居民实行了峰谷电价,这种电热水器将会很容易推广,因为它使用的是很便宜的后夜低谷电。蓄热式电采暖的应用和推广,应以电力相对富裕为前提。实际上,电力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峰谷差的不断拉大。如果电采暖系统仅在电力低谷期运行,则会削减电力负荷的峰谷差,有利于电力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使用便宜的谷价电能,使电采暖系统运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而要实现电采暖系统电力低谷运行,则可以推广利用蓄热式电采暖设备。

3.3采用蓄热式电热水器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

居民家中现有的普通电暖器功率为2000W,价格800元,蓄热式电暖气功率3000W,价格2000元,为了倡导谷时用电,如果更换普通电暖气为蓄热式电暖气,政府将提供13%补贴。并提出下列四个条件:

1)方案的确定。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某款2000元蓄热式电暖器取代目前居民普遍使用的国产普通电暖器,参与率100%。

2)居民峰谷电价假设。目前吉林省电网实行的是阶梯电价,对居民尚未实行峰谷电价,考虑到未来几年内居民电价水平将会有所上涨,并且有可能逐步实施峰谷电价,因此参照当前吉林省阶梯电价来实行峰谷电价。具体的电价方案:高峰0.825元/KWH,平段0.575元/KWH,低谷0.525元/KWH。

3)对电暖气负荷的合约式管理。政府提供13%补贴的前提是,居民将普通电暖气更换为蓄热式电暖气后,应在低谷时通电蓄能,而不可以在用电高峰期蓄热,合约期限为11月-来年2月共四个月的时间。合约期为6年,居民不需要为电暖器的更换的一次性支付费用,而将该费用分摊到每天的电费。

4)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时候应考虑到,应峰时用电转向谷时用电而导致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减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虽然我国现在还未征收污染排放税和碳排放税,但现在已经在论证中,且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能会征收,本文在OECD国家污染排放税和碳排放税最低征收标准(澳大利亚)的基础上计算居民在实行波谷用电带来的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① 以普通电暖价格800元,折价300,更换电暖气后

则应电暖器更换居民额外增加1200元的成本

② 以日利率作为内部收益率,计算等年(天)值

则居民每天应支付额外的0.599元

③ :

当居民实行波谷用电后的年收益

④ 火电企业发电成本为0.187元/KWH,由于谷时用电导致的用电量的减少量为:

则发电企业减少收益5051万元,但是由于峰时负荷的减少导致电网安全系数的增加,并直接导致维修和其他成本的减少,再次就不予考虑。

⑤ 当居民实行波谷用电后带来的社会收益

吉林省每发1KWH需要排放0.0083吨SO2,0.0048吨NOX,0.0052吨烟尘,其中每吨SO2征收2.2欧元/吨,每吨NOX征收6.2欧元/吨,烟尘23美元/吨

;;

;;

则由于谷时用电带来的社会效益为4376万,根据科斯定理,同时也可以认为电力生产企业节省了4376万生产成本。

企业在蓄热性电暖气的补贴过程中需要支付2430万的支出。

从居民、社会、政府和发电企业的角度来看,采用蓄热式电暖气实行谷时用电时带来1775万的总效益,即该政策所带来的总效益足以弥补总成本,效益成本比大于1。同时政府补贴普通热水更换为蓄热式热水器还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其内在的影响和效益更加可观。在晚间低谷时段,一般工厂停工、商业场所停业、居民休息,大部分用电设施处于未使用状态,配电变压器几乎处于空转状态。而蓄能式电暖器正好在夜间低谷时段使用,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配电系统的投资成本。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⑴在政府的补贴和支持下更换普通电暖气为蓄热式电暖器在技术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⑵在峰谷比不变的情况下,电价水平越高,居民采用蓄热式电热水器就越合算,当电价水平不变,而峰谷比增大,对采用电热水器蓄热技术的居民也会更为有利;

⑶从社会角度来说,使用蓄热式电热水器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⑷从近年的负荷增长情况看,由于东北地区冬冷夏暖,吉林省的年最大负荷大多出现在冬季,这样对用户电热暖器采用蓄热技术就能削减年最大峰荷,从而可以获得可免电力成本效益。如果A地区电暖器负荷按10%增长,五年后采用蓄热技术潜在削峰容量可达6.3万kW,相当于可少装一台10万kW的机组。

第四章 实施方案建议

通过电暖器蓄热技术来削峰填谷的首要前提是对居民实行峰谷电价,一旦实行了峰谷电价(电价水平基本维持现有水平,峰谷比为1.6倍,政府部门和电力公司就非常容易通过宣传教育工作说服居民购买跟换蓄热式电热水器,同时国内电暖器生产厂家也会重新的定位市场,扩大蓄热式电热水器的生产。这时作为政府部门应给与正确的信息引导和经济刺激。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对居民实行峰谷电价以后,蓄热式电暖器对居民、对社会、对电力公司,都不失为一种能够既产生经济效益而又易于实现的DSM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志荣.把DSM推向21世纪.电力需求侧管.2000.N(06).3~5

[2] 黄毅诚.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电力.1999, (2).12~16

[3] 国家电力公司.2002中国电力市场分析与研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 杨志荣.劳德荣.何为DSM.电力需求侧管.1999(1).3~17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求,更注重其美观、实用、方便的使用效果。

1 供配电系统

现代工农业及整个社会生活中电力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建筑采用低压供电,高层建筑通常10kV电压供电。

1.1 电力系统及电力负荷

(1)电力系统概念。在电力系统中,如果每个发电厂孤立地向用户供电,其可靠性不高。如当某个电厂发生故障或停机检修时,该地区将被迫停电,因此为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运行的经济性,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整个地区的总备用容量,常将许多发电厂、电力网和电力用户连成一个整体。这里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我国电网电压等级。电力网的电压等级比较多,从输电的角度来讲,电压越高则输送的距离就越近,传输的容量越大,但电压越高,要求绝缘水平也相应提高,因而造价也越高。目前,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及电机电器制造工业的水平等因素,由国家颁布制定了我国电力网的电压等级主要有0.22、0.38、3、6、10、35、110、220、330、550kV等10级。其中电网电压在1kV及以上的称为高压,1kV以下的电压称为低压。

1.2 10KV 变(配)电所及高压设备

(1)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原则。①接近负荷中心,这样可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输电线用量;②进出线方便;③接近电源侧;④设备吊装、运输方便;⑤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⑥不宜设在多尘、水雾(如大型冷却塔)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如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⑦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⑧变(配)电所为独立建筑物时,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⑨高层建筑地下层变(配)电所的位置,宜选择在通风、散热条件较好的场所。

(2)主结线的方式及特点。变(配)电所的主结线(一次接线)是指由各种开关电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母线、电力电缆、并联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按一定次序连接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它是电气设备选择及确定配电装置安装方式的依据,也是运行人员进行各种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主结线的基本形式有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桥式接线等多种。

(3)变电所的形式和布置。①变电所的形式有独立式、附设式、杆上式或高台式、成套式变电所。附设式又分为内附式和外附式。②10kV变电所一般由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三部分组成。

(4)常用高压设备。常用的高压一次电气设备有: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避雷器和互感器等。

1.3 低电压配电系统及低压设备

(1)低电压配电方式。低电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组成。低电压配电方式是指低电压干线的配电方式。低电压配电方式有放射性、树干式、链式三种形式。

(2)常用低压设备特点及用途。低压电气设备通常是指电压在1000V以下的电气设备,在建筑工程常见的低压电气设备有刀开关、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低压配电柜等。

2 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控制采用的是计算机集散控制,所谓计算机集散控制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它的分散控制器通常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利用上位计算机进行画面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手段是动画、曲线、文本、数据库、脚本、和各种专用控件等。楼宇自动化包括: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3 电气安全

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与不断应用,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现代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电力甚至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便利的同时,由电气设备产生的问题也带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少烦恼与损失,有时甚至表现为灾难。因此,电气安全不仅已成为各国电气操作与维护人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伤亡事故、保障职工健康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电气专业工作者首要面临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3.1 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3.2 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3 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武金山.基于CAN总线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2] 郭英杰.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简介与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2010(5).

篇(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safet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Through careful safety management, th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harmony of people, machine,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 pursued, so that the dangerous elements are always in a controlled state, and ultimately the safety of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nsured and the zero accident is achieved.

P键词: 本质安全;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Key words: intrinsic safety;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931;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35-04

0 引言

本质安全的原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方法,广泛适用于矿产开采、工程建设、企业生产、旅游管理等各个行业。在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引入本质安全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认真仔细的安全管理,追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机、料、工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危险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终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确保实现安全零事故。本质安全对于交通交通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是通过六大要素来体现的,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细化为管理体系建设、人员教育培训、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费用的投入和实施情况。

1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按照事故致因系统涉及的四个因素,通常称“4M”要素,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四大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规范运作,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闭环运行,是建设工程达到本质安全的基础。

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工之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系统地把项目部、各部门、作业层等各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一一明确,要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确保体系的全覆盖;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负责人,应安排项目部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国家法律、行业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针对安全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且制度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具备基本的三要素即人、时间、内容,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1.2 制定安全工作目标和安全工作计划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工程进度开展情况编制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依据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细化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目标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要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引导和风向标的作用。安全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编写,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要按照总的安全目标按月进行分解,要与安全活动、方案编制、机械设备、经费使用计划与台账相对应。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引导本质安全工作推进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项目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石。

1.3 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

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提高项目部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部应每个月举办一次以上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前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本月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布置以及对上月遗留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对下月安全工作提出相关的计划,对于重大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特殊恶劣天气等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落实;要按照安全检查制度组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要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通报和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立即整改,跟踪检查落实整改情况并附整改回单,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奖优罚劣,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日志要详实记录安全巡查情况,要和项目的安全活动相对应;要根据隐患排查登记和防控制度,对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一般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对于暂时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直至隐患消失;要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举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

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活动,项目部应按照要求开展本项目的专项活动,如“平安工地”、“打非治违”、“四项排查”、“安全月”、“防坍塌事故”、“安康杯”等。

2 人员的培训教育

“4M”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所以将本质安全的概念引入到交通工程建设活动中,有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最终达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2.1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按照三类人员管理要求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及延期教育,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当持B证上岗,并且每5000万合同额需要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并适当增加一些现场管理经验。

2.2 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项目应按照项目部、各作业对,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工种、进出场时间、身体状况等内容,并将身份证复印件附后,按照新进场、转岗、复工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教育方式可采用课堂式教育、平安夜校、民工业余学校等,通过放映电视教育片、发放安全教育卡、创建安全教育长廊,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民工学校发挥“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照,技术上帮助,文化上提高”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安全生产的一些普通知识、安全管理行为的要求、四不放过原则、“三违”现象的处罚、安全事故案例等。

2.3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交通建设工程行业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潜水作业等作业。特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单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特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了解常识性的安全生产知识,也要掌握安全的工作技能获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4 全员开展三级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应按照人员实名登记的花名册,建立三级教育卡,对所有参建人员开展三级教育活动,主要由公司级、项目部级和班组级三个层面的安全教育,公司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级发生过的重大事故教训、发生事故后如何救援等内容;项目部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是现场规章制度和合规性教育,包括项目特点和现场主要危害分布情况,项目制度安全性和安全常识注意事项、技术规范、应急处理措施,使用保护设备的标准和使用保护设备的基本知识;作业班组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工作安全运行和团队安全体系、制度以及本班M的施工特点和安全程序,团队安全活动和纪律,关心和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劳动保险产品,安全事件的安全事件和预防措施,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安全要求。

根据不同的工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临时用电、机械操作规程、工种作业规程等方面,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都应该签字确认,和进出场记录相对应。

3 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

“4M”因素中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因素,设备的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涉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兴衰,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予以控制或消灭,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3.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台账

施工标段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大小进行分类,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完善设备台账,并具有齐全的设备操作规程。大型的设备应建立一机一档,有设备的进场验收记录、设备的型号、合格证书、操作手及证书、维修保养记录、进出场纪录等,对于中型设备如场内机动车辆,需要进行登记或者编号,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无编号视为放弃管理,小型设备如手动机具或者小型机具,需要登记,租赁设备也必须按照上述要求建立相应的台账。

3.2 加强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

交通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和载人设备组装、轮胎起重机、压力容器、龙门、塔式起重机等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与个人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产过程中,特种设备比一般生产设备有更大的潜在风险,更容易造成的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财产损失。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应当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文件包括: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证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安装技术文件和信息、设备、定期检查和自检记录、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相关设备安全附件及辅助设备、日常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也要持证上岗,并和机械设备进出场时间相对应。

3.3 大型设备安装和拆除须编制专项方案

对在工程中使用的大型设备,比如塔吊、钢闸门制作和安装、挂蓝的制作安装、脚手架施工、大型移动模板、大型龙门的安装拆除、架桥机的拆除安装等,不仅要建立设备台账,特种设备还须经过检验检测,还必须编制相对应的安全专项方案并经总监办审批,安排专职人员或队伍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确保运行安全。

3.4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本质安全

通过采用新安全生产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设备意味着什么样的安全形势,这是我们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达成的共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安全、减少使用手册和人类工具来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以确保安全系数增加。对所有的设备实施”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对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安装、使用、储存、维修、报废等生命过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严格落实设备入场审查和定期安全检验制度。

4 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增加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从经验型、探索型的安全管理转向科学型、规范型之路。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一些更危险的子项目的项目准备的特殊的施工程序,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才能实施,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以确保安全技术。

4.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该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识别、方案编制计划、编制要求、报批流程、过程管理要求等;安全专项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编制,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识别本标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清单报总监办审批;安全专项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项目部应按照施工组织安排,及时准备的安全专家的论证计划,不需要论证特殊项目,应报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为了对特殊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进行专家论证。在演示环节3天之前,这个特殊的程序应该被发送给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专家论证人员包括:专家组(5个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专家);现场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项目经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可以邀请施工单位的相关单位参加。项目经理应根据专家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和改进安全专项计划,并由技术负责人确认。提交总工程师的批准后,现龉芾砘构应当提交审批后,和安全特别程序,应该重新准备程序并再次执行审计、专家论证、审批和报告程序。未经批准的安全专项计划,不得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特殊安全计划组织施工,不得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如有需要修改的,项目经理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专职安全人员应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实施计划,应在更危险的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明确安全风险。

4.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应当制定临时安全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临时电力建设组织的设计批准、安装、验收、检查和维护以及相关的强制性规定。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JGJ46-2005)在建筑工地,组织电气工程和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实施。施工现场临时电应由全职电气工人进行认证,实施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协助和工作中做好工作。安装完成后,应根据总布局和局部布局要求,对分配箱和开关箱进行编号。现场临时安装的电力,应该准备的项目,审计人员,相关人员的项目经理,办公室主任委员和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之前。临时电力项目的项目经理应按照部门划分,项目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安全风险必须及时处理,并应执行审查和验收程序。电力工人应该是一个临时检查临时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检查将被记录在“电气检查维修记录”,每周由项目经理批准。非专业电工、无证人员不得从事临时用电的安装和检查工作。

4.3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编制综合应急救援计划和专项应急救援计划。如果有多种类型的风险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事故,应该为该项目制定一个综合的应急计划。综合计划应包括的基本要素:①一般:包括准备的目的、基础准备,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系统,紧急工作原理;②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项目概况、危害和风险分析;③预防和早期警告:包括风险监测、预警行动,信息报告和处理;④应急响应:包括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应急响应;⑤组织和职责: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组织和责任;⑥保障措施:包括通信和信息安全,应急小组保护、应急物资和设备保护、资金保护,其他安全;⑦培训和培训:培训、锻炼;⑧奖惩。

项目经理部门对于各种风险,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特殊应急救援计划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程度,应急处理基本原则,组织责任,预防和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应急用品和设备安全。项目经理应按照计划要求组织运动,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紧急救援演习程序应包括运动准备、运动实施、三个阶段的练结以及训练材料的分类。应急救援计划的具体要求应参照《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实施。

5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4M”因素中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起重、钢筋、模板、支架、脚手架、焊接等作业中的主要危险点,对高空、临边、洞口、水上、水下、拆除等工程危险作业场所及边通车边施工、边通航边施工等施工危险区域应当设置符合相关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项目部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的规则和标准提供劳动保护产品的状态以及有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产品。安全防护设施应当符合投资计划的安全、实际情况的建设、先进管理的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必须在相应的施工和操作之前,建立起相应的防护设施。由于施工需求,临时取消或变更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由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应立即恢复。项目部应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对检查中发现已损坏或缺失的防护设施必须及时更新和完善,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施工现场需设置警戒区时,警戒线距作业区须保持安全距离。警戒区应采用移动式防护栏杆、拉警戒带等方式,并设置警示警告标志。

6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成本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计划、使用范围、资金管理。项目经理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开始之前准备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体规划,作为开始的一部分报告,连同办公室主任批准,根据总体规划的每月25日前向总监办报告下个月安全费用的使用计划,项目经理应按照现场管理机构或上级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安全审计费由专职安全人员签署,项目经理应当进行审核,安全监督工程师应当签署批准。报告附件包括:安全生产成本使用记录表、发票的细节、转让订单、照片等。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指定和协调,项目经理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项目经理部门的实际生产费用超过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办理。项目经理应当依法分包工程,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和支付的规定。

7 结语

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地是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每一个工程建设人不懈的追求目标。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坚持不懈地加强设备管理,完善优化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经费的管理,推行本质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型”工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勇.本质安全在项目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0).

篇(5)

关键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和设计;影响

现如今社会在高效的发展,电力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在电力资源输送的过程中,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的缺陷逐渐暴露,电力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因此,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和设计基础进行控制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中低压配电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国内配电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内的中低压配电网在发展的过程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有一定的试点工程,在实行的过程中有些理论还是明显不足,从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不仅无法满足谷内的需求,更无法迅速地和国际电力企业接轨,具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变电站的分布不均衡,中低压10kV线路的但辐射线路比较多,环网效率相对较低。供电的范围较大,很多线路存在着重复的现象。另外,供电站的能力相对较差,网架的复杂性也相对较强。

1.2 在低压0.4千伏的变电站中,偏远地区的变压器参数不达标,而且电压相对较低。

1.3 从中低压配电网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其和城市建设的进程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协调程度明显不够。

从以上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影响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因素众多,而且配电规划和设计工作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进行解决,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配电网建设工作的进程,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基本的原则

在进行具体的配电网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规范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连接。满足电网规划和设计的总体需求。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主要是以给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为重点,所以说,按照基本的规划原则来进行更加重要。

3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

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是对城市建设和电力市场完善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实际的问题:

3.1 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配电网所涉及到的区域都很难进行把握,无论是从其密集程度还是负荷程度都无法进行直接预测。

3.2 城市中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需要完整的规划方案,涉及到的业务部门数量较多,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在工作中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城市的高效发展。另外,电力系统的规划工作还需要和城市规划的工作相协调,在充分考虑不同因素的前提下做好防范工作,以免造成工作职能的重复使用,甚至造成电力线路的浪费现象。

4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思路

衡量一个城市的配电网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三项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长期规划、网络规划和施工设计。长期规划是对城市配电网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适合城市发展的投资项目和符合城市用电量需求的结构架的规划预测;网络规划也是短期规划,它是对近期城市产生的投资项目的处理而产生的规划;而施工设计用于衡量这个方案的可行程度,以及考虑各个因素结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获取等因素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长期规划是这个城市中供电企业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它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配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则是确定适合城市的最佳的网络接线形式。

在实施规划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对这个城市供电安全性和协调性等各种突发的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地降低配电网的寿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的消耗。所以说为了达到最佳的网络接线形式这个目标,供电部门必须考虑所有的费用因素,不仅要考虑这个城市在投资额方而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城市在对于投资这个项目的时间安排,还要考虑到这个投资项目每年所需消耗的费用,例如:维护费用、损坏费用等等。

当前我国现有的配电网对规划未来的网络结构提供了一个好的开始,对于城市中用电的投资需求应负荷的增长,还要及时更换电网中己到寿命的设备。通过制定这个配电规划,合情合理的地完善现有的配电网。我们除了要提倡安全,以降低费用为中心,还要随时代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解决电网的问题,不仅仅要考虑是设备更新的问题,还应认真考虑费用的怎样支出,并及时针对现存问题更改规划方案。

4.1 考虑负荷预测对规划的影响

要尽可能掌握所要规划区域内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负荷增长相关信息,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对这个区域内的负荷增长作出精确的计算。

负荷预测是针对确定区域的密集度及负荷分布的程度,之后对各个配电网变电站的供电区域进行合理分布,并且必须及时和上一级配电网的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以确定这个城市配电线路的整体走向,配电网的接线形式,以及各个变电站之间联系方式等。

对于负荷预测的合理使用,它可以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出发,了解城市的资源以及城市人口的相关信息,还要与这个城市配电网规划预测的信息相匹配,不能有太大的差异,也不能硬拿来一些计算方式对这个城市的负荷进行预测;另外,负荷预测可以与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将配电网规划所涉及的用地和站址落到实际规划中来,这样才能节约这个城市的资源,满足市民对电力的需求,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对于负荷预测的合理使用,是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共同发展的关键,也是这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4.2 充分考虑现有配电网对规划的影响

无论做怎样的规划,都要对规划中所涉及到任何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利与弊,如果预测结果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就不能评估配电网整体的能力,也就不会发现配电网中存在的哪些不足之处,也不可能及时对规划进行更改,进而得到适合城市发展的解决办法。所以要充分考虑现有配电网对规划的影响,为做好城市发展配电规划做好提前的准备,进而有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供配电线路进行规划和设计。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电力工作人员的重任越来越大。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配电网设计和规划的因素,进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进行解决。以提升人们的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用电需求。可见,进行配电网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洁.中低压配电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袁海.康巴什新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建筑安全;防范系统;报警联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报警联动技术在建筑安全中应用广泛,加强对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在技术层面对我国“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提供现实支持。

一.报警系统联动实现的方法

1.报警系统的联动实现方法包括“硬”联动和“软”联动集成方式――

① “ 硬”联动方式。传统报警系统通过增加报警继电器,驱动视频矩阵主机报警接口模块。发生警情时报警接口模块采集继电器联动信号, 由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信号处理。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联动,进行视频切换、触发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等动作, 并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实时显示。

② “ 软”联动方式。新形式的联动手段为串口指令的“ 软”联动方式。各子系统之间都采用指令文件的形式进行互控。

2.继电器“ 硬”联动和“ 软”联动方法的对比――

① 传统联动方式采取继电器的“ 硬”联动方式。该联动方式虽然有稳定可靠、易于实现的优点,但是其自身的联动要求在较大系统使用当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一方面综合安防系统联动需要子系统提供大量的报警输入和继电器输出接口,从而需要配置大量的报警输入输出扩展器,加大了系统投资;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中, 需要使用大量的线缆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对应关系, 从而提高了线缆的费用,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再者加果用户希望改变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对应关系,则需要进行繁重的线缆排查工作。

② 新形式的联动手段――串口指令的“ 软”联动方式。各子系统之间都采用指令文件的形式进行互控。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无须增加任何硬件设备,也不需要进行任何二次开发工作, 即可构建一个完整的防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实现防区内各应用子系统的联动。当然,这种形式的联动对于各子系统的开放性要求很高。

二.楼宇智能型消防报警联动技术研究

系统主要是作为智能建筑的一部分而进行设计的智能型消防报警联动系统。 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提高整个楼宇的消防能力和报警的可靠性,使得报警联动系统具有24小时监控能力, 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发出声光信号进行报警,并准确定位出报警位置,自动对探测到的险情通过控制联动设备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排除措施。使得整个消防报警和消防联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并可在任何一个楼层的显示节点上显示整个大楼的消防装置及联动装置的状态等信息,使楼宇内的人员对整个大楼内的消防状态了如指掌。

1.可靠性要求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 每一层均有智能节点, 各种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分别由各个智能节点完成, 它们应分别具有独立完成所安排任务的能力。

2.实时性要求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火灾信息及控制信息的采集周期

3.安全性要求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应保证控制信息中的个别错误不会导致系统出现破坏性的故障。系统应对每个功能操作提供安全检查和校核,当发生误操作时,系统可以自动禁止误操作输出并报警提示。任何自动或手动操作,应提供事件的顺序记录,并可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在人机对话中,系统设置不同级别的操作口令, 分别设置系统维护权口令、系统操作控制权口令等。系统按控制层次实现操作闭锁。

4.先进性要求

在满足消防报警联动系统运行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系统的设备配置与选型, 应符合消防报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设备应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 以保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需更新换代。

5.开放性要求

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硬件、软件平台,系统互联接口,数据库结构应采用计算机国际开放系统的标准, 保证系统选用不同计算机和控制设备时的互连性, 系统扩展和设备更新时软件的可移植性。

三.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研究

1.电量参数及数字滤波分析早期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组成,而现在的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是将这两部分整合在一起,除了少数设备采用多线制连接外,绝大多数设备采用总线制连接,火灾探测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关键部件,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和其他多个探测器及计算机组成完整的监控系统。因此,探测器在工作时,为了确保在无失真状态下正常工作,其自身的电压、电流应满足周期性连续函数有效值的定义。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状态失真,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应采用了加权平滑的滤波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波动和扰动的影响。

2.火灾探测控制器信号分析。火灾探测信号是一种随机信号,所以应对火灾探测信号建立自回归模型,从而判断火灾位置。火灾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经过采样后得到的时间序列信号 x(n) ,可以是一对连续的火灾探测信号 X(t)进行采样的结果,即x(n) X(nT),其中 T 为采样周期。

3.火灾探测系统中的模糊神经网络。火灾探测器将采集到的信号经数字滤波器、归一化和特征化提取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系统神经网络对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输出阴燃火和明火的概率,然后再根据隶属函数关系进行模糊化处理和控制规则推理判断,把所得的信号经过去模糊化处理后,最终输出非火灾信号或火灾报警信号。

4.消防水系统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室内消火栓是建筑物中基本的消防设备, 消火栓系统的正常使用是确保灭火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按《高规》7.4.6.7 条规定和《建规》8.4.3.8 条规定, 消火栓箱内均应设置消火栓按钮用于启动消火栓泵。按住宅小区内的建筑单体内有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体内有火灾报警系统的情况。消火栓按钮直接选用系统配套提供的专用消火栓按钮,其信号通过报警总线直接接入区域报警控制器。另外也可选用消火栓箱自带的控制按钮, 通过输入模块接入区域报警控制器。根据《民规》13.4.4.1 条规定,消火栓按钮工作电压应在50V 以下(一般为24V)。

四.加强火灾报警联动技术的建议

1.集中供电方式

集中供电方式的设计系统结构比较简单、清晰,适合中小型系统,消防联动系统要求各消防设备的运行必须稳定可靠。火灾报警联动系统供电电源的质量对其系统设备的运行影响很大,该系统供电电源的电压、电流等基本要素必须满足火灾报警联动控制设备用电的需求。根据GB 50116-98中9.0.2条规定:“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当直流备用电源采用消防系统集中设置的蓄电池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应采用单独的回路供电,并应保证在消防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状态下不影响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2.正确、合理地配置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的供电方式,可以采取分散供电的方式。采取分时控制的方式,减少同一时间内需要控制的设备数量。分时控制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消防控制器的软件编程来延时、顺序输出启动信号; 二是采取硬件连锁控制方法,排烟阀的“接力控制”方法。

3.选用优质铜芯导线,以减小导线电阻; 尽量较少导线的接头,且接头都要焊锡。在计算出配电导线的截面积基础上适当增大导线截面积。 根据实际情况多敷设几路电源总线,可以减少同一线路中控制设备的数量,从而减小接点电阻,有助于减少线路长度。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着重对报警联动系统加以合理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报警联动网络可以使建筑物更具安全性,其精准的发现火灾及其他灾难的能力,可以为灾难的控制和营救提供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李祚平.住宅小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探讨.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31-01

近些年来,能源紧张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电力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电能,建设智能电网是必然选择。

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合理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的节能环保、保证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对智能电网建设水平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智能电网的概述

智能电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的,其本质上是由多个配电和输电体系构成的电力体系,其最为主要的特征是供电过程的自动化,既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所有用户、节点的情况,也能够对发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节点的电流、信息进行双向控制。智能电网的其它特征还有经济环保、电网架构可靠、资源优化利用、交互性等[1]。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情况

从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模块来看,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电源部分、智能发电过程以及供电过程中,具体是指:

首先,应用于电源部分中。在电力供应的实现过程中,首先要将电能传输到智能电力网络当中,也就是电源部分,这需要依赖电力工程技术来实现。

智能电网连接的电能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交流电和直流电,其中交流电又包括恒频交流和变频交流,两种电能均可以应用于变电所的操作当中,高频开关电源在所有计算机中都可以被运用。

其次,应用于发电过程中。发电是智能电网十分重要的功能,在近些年来,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其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发电过程中,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电能转换、管控水平,减少机电设施运用,从而有效降低电量耗费,提高电网发电工作效率。

第三,应用于供电过程当中。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电能品质、电网运行状态都是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智能电网的供电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运用以先进电力工程技术为基础的设施,比如超导无功补偿设施、薄型交流变换器等,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无功补偿和谐波管控水平,从而提高智能电网供电过程运行的平稳,提升电能品质[2]。

3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措施

3.1 能源转换接入技术

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紧张,低碳环保型能源将成为智能电网主要电能来源,应用能源转换接入技术,保证电力的规模接入,实现电能的远距离输出,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要求。

就能源类型来看,接入智能电网的能源主要有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种,其中,分布式能源又有分布式储能和分布式发电两种形式,前者有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和超导储能等多种技术,后者有潮汐能发电、风能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多种技术;可再生能源由于本身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点,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不足,加上可再生能源本身的环保性,十分符合智能电网绿色环保的要求,可以优先降低污染和消耗,常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通过电网并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智能电网中。

3.2 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由于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做好电能质量的优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合理划分电能的级别,结合科学的评估判定方法,就可以构建完善的电能质量体系。同时,根据电网运行经济化的要求,确定供用电的接口方式,形成电能质量评估与客户评估的综合体系,为智能电网的电能优化提供保障。此外,在建设智能电网时,还需要对电力工程技术相关的规章、制度等进行改进与完善,提升智能电网运行的经济与智能水平。

3.3 电网结构架构技术

在我国配电网络中,存在许多影响电网运行可靠的不良因素,降低电网运行水平。为预防这些问题,在建设智能电网时,需要采取合适的电网结构,比如对于生产力分布失衡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采取点对点送电、直流联网送电或者特高压联网送电等方式,来提高智能电网的适用性,保证电网结构的可靠。

3.4 电力通信系统技术

通信系统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建设的电力通信系统技术运用当中,除了要做到实时监控智能电网运行状态外,还需要能够对电网运行环境的相关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预测潜在的风险、及时响应实时干扰、排查电力系统运行故障,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提高电网运行平稳性。此外,还需要构建更为立体、全面的通信系统,来增大监控的电网范围,为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保障[3]。

3.5 柔流输电技术

柔流输电技术可以对交流供电过程进行更为高效、便捷和准确的控制,对智能电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柔流输电技术是在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还与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有密切联系,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柔流输电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压电输变电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电损,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也可以将环境污染低的能源融合进智能电网体系中,实现智能电力网络相关参数的控制与调整,做好能源的分隔,保证智能电网体系运行的平稳可靠。

3.6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在智能电网的直流运送电体系中,交流电依然是许多环节使用的电能类型,降低了直流电运送体系的可靠性与电能运送效果。因此,在智能电网中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充分发挥换流器的作用,良好地完成换流或逆变环节的电能转换,可以有效提高直流电运送体系的水平。此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除了对长距离直流运送中有着重要作用外,也可以将其应用于短距离直流运送当中,比如海岛、边远地区等,提高智能电网电流运送的经济性与平稳性。最后,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智能电网更大容量、更长距离运送电中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3.7 智能调度技术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调度控制的智能化是其必然要求,是智能电网高效、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在智能调度技术的运用中,需要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效增加调度系统控制的电网规模,并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做好电网运行参数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水平,提高电网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此外,在广域同步信息基础上,结合智能调度技术,形成了集网络保护与紧急控制于一体的电力工程技术,将其运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对电力系统元件的控制水平,更加快捷、准确地处理电网运行发生的紧急情况,快速解决电网故障实现电网复原,从而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稳定性能和安全防御性能。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电力行业当中,智能电网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保证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是电网建设的基本要求。电力工程技术作为电网建设的基本要素,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将其正确地运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电力企业应当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徐亚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与企业,

2015,(1).

[2] 朱明轩.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