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村组道路建设

村组道路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4 16:37: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村组道路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村组道路建设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文明创建和生态家园建设为核心,按照社区布置、村(居)实施的原则,延伸领域、拓展内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下的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层次推进。各村(居)要根据各自村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实现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二、工作目标

坚持村(居)主导、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广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促进社区农村环境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新改善,努力实现农村环境有新的改观、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社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由村部周边分步骤向偏远村组推进,巩固整治成果。

三、实施步骤

(一)重点整治阶段。2014年3月15日前各村(居)完成上报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清理整治结束后将各组纳入农环保洁员日常保洁责任范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底前完成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三)常态维护阶段。自2014年3月起每月对偏远村民组(非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整治。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乱堆放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沟渠(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四)典型培育阶段。3月15日前村(居)在上报的重点整治村民组中选取2至3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向区农环办申报重点改造。改造项目包括房屋刷白、局部硬化、局部绿化、沟渠硬化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考虑到整治清理工作的各种复杂因素,各村(居)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安排专人现场负责,保障整治工作按时高质完成。

篇(2)

村委会窑场自然村,地处环公路旁,依山靠林,农户36户,现有人口110人,现有党员3名。该自然村交通便利,现有耕地179亩,多为水稻田。林地150亩,一村一品发展以饲料加大工为支柱产业。

二、帮扶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通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大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要求的新农村建设,以培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帮助指导农民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将窑场自然村小组建设成产业旺、农民富、环境美、班子强的文明和谐新农村,真正实现“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组织增活力、发展见成效”目标,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帮扶工作目标

重点指导、帮助该村建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依托农村创业有成的能人带头,通过农村能力的现身说教,吸引周边农户发展饲料加工产业,使饲料加工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三年后销售收入48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83.5%,实现人均收入5000元。

2、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着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环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520元以上,达到6250元。

3、按照“风文明”的要求。着力建设文明村落,指导、帮扶村组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成立村组议事议规理事会,由3人组成,积极调处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村组实现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率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00%,农户安装有线电视和电话达95%以上。预计投资10万元筹建1个600㎡休闲广场、宣传栏、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创建和谐家庭,培训新型农民,做到全村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件,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100%。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计划投资10万元筹建环村主干道400米,村路绿化率100%,统一规划自筹资金改水改厕,基础设施配套较全的定居点。

5、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村组建设,村组班子团结,战斗力强,理事会实行组务公开,收支公开,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大会表决制,村民对组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100%,对村组班子满意达到100%。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项目

1、发展主导产业

水稻以种植超级高产水稻品种为主要发展目标,增加农民传统的收入。以发展一村一品饲料加工产业,进行重点培植,经过3年的努力形成初期市场规模化。

2、基础设施建设

①硬化环村主干道400米。资金筹集:一是主要靠村民集资、二是县供销社支持1万元、三是争取上级政府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扶助。

②绿化建设:沿进村道路旁栽种果树或风景树。

3、亮化、美化建设

改水改厕建设:每户投资3000元,预计10月底完成。

4、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①、建设一个80㎡的活动中心及农民夜校,筹资10万元。

②、继续亮化美化休闲广场建设。

总体通过一年的帮扶努力,全村都能用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实现道路交通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山,绿化美化联庭院,技术培训联市场,骨干产业联成片,文化医疗联农民,文化阵地联民心。

五、实施措施

1、坚持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

2、把握重点,循序渐进。一是抓好产业建设,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努力做好公共公益事业。

篇(3)

关键词:农机化 道路 建设 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94-02

2014年达州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有效整合项目资金,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呈现出“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建管机制不断创新”为显著特点的创新模式。

1 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创新模式

该市2014年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如下。

1.1 资金投入大幅增加

2014年度,全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总投入33 668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3.6%,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 717万元、土地整理资金2 641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 574万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资金2 180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资金365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395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 924万元、扶贫开发资金3 55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851万元、其他项目资金156万元、省财政投入983万元(含其他渠道投入)、市财政投入62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1 446万元、群众自筹13 422万元、社会捐资457万元,群众投工16.52万个,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 832.6公里,其中村组道路886.1公里、田间机耕道1 133.2公里、入户便民道813.3公里,农机化生产道路新建里程为省农业厅下达目标任务的113.3% 。市财政局以达市财农240号、231号、216号、189号、138号、130号等文共安排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资金62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22.3%,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5条29公里,改建9条19公里。渠县财政投入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资金达75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51.6%,主要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生产道路建设,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3条31公里,改建14条16公里。

1.2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2014年该市主要加快了以下4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

(1)加快农建综合示范区生产道路建设。

年初,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市委办〔2014〕4号)文件,要求每个县(市、区)在当年要建设一个农建综合示范区,面积达到3万亩,全市合计达到21万亩,示范区内规划建设生产道路932.9公里。宣汉县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按照“三网配套、三力提升”的要求进行建设,实现了“田成方、土成形、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进、物能运、旱能灌、涝能排”目标。该县农机管理站充分发挥挂靠有乡村机耕道规划设计所暨质量监督站的优势,围绕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采取项目上主动切入、重职能发挥,建设上主体融入、重全程参与,管理上主导介入、重质量监管的建设机制,大力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截至目前,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已建成11条宽3m的生产道2.8公里、30条宽 1.2m的生产道1.58公里,初步形成了农机作业道路网络,极大地提升了示范区农机化水平。

(2)加快农机化示范区生产道路建设。

该市达川、宣汉、大竹、开江被列入全省农机化示范县培育县,近年来,四县重点建设了四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前,示范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致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为切实改善道路条件和解决机具下田难问题,各培育县大力整合项目,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加快建设,2014年度在农机化示范区共建设生产道路80.5公里。大竹县农业局按照《大竹县“十二五”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立足三早,突出三细,创新三制,集中连片建设“月华―石河―二郎―双拱”农机化核心示范区。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整合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4 242.3万元、县财政投入45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 320万元,在月华乡余家村、石河镇玉子铺村、二郎乡二郎村、双拱镇双拱村等4个乡镇22个村,建设村组道路136条146.5公里,其中水泥路65.2公里、泥结碎石路81.3公里;硬化田间作业道525.9公里;硬化入户便民道136公里,实现了“社社通、院院连、田间成路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油生产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大竹县农机化核心示范区内拥有大中型大型拖拉机15台684千瓦,耕整地机械2 150台9 575千瓦,联合收割机12台452千瓦,机电提灌机械392台2 216千瓦,脱粒机械535台1 755千瓦。

(3)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生产道路建设。

近年来,该局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品牌化“六化”要求,重点打造了通川区蒲家―魏兴花卉,达川区管村―九岭蔬菜、黄都―景市脆李,宣汉县南坝―天台水果、天生―七里大球盖菇,开江县宝泉莲藕,万源市固军富硒茶叶,大竹县团坝―城西茶叶、观音―周家蔬菜,渠县三板―岩峰柑桔、有庆―望江黄花等 11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三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着力建设了农机化生产道路。渠县围绕三板―岩峰柑桔、有庆―望江黄花特色农业产业带,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整合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1 1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400万元,合力推进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新建生产道111.2公里,促进了耕地、施肥、植保、除草、采摘、运输、加工等机械作业,由此助推全县发展特色黄花10万亩、柑橘20万亩。开江县整合农业、财政、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580万元,在普安镇万亩莲藕基地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25.2公里,其中新建9.3公里,改建15.9公里。

(4)精心实施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

2013年,省农业厅下达该市达川区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农机作业便道7.9公里。达川区按照“五坚持、一强化”(坚持效益优先、坚持科学设计、坚持评审审计、坚持公开竞争、坚持民主管理、强化组织领导)组织实施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在建设期间,市、区农业部门对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全程监管,要求工程设计、施工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路面宽度、基层面层厚度等指标必须达到《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等技术标准;建设程序和资金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工程竣工后,市农业局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察看和测量了所有路段,审查了设计、预算、评审、审计等资料,认为无论从项目建设或是资金使用管理,都符合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工程质量较好。

1.3 技术服务更加到位

目前,在全市7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成立了农村机耕道路规划设计所和质量监督站,并购置了勘测设计仪器设备,充实、培训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机构都能独立承担机耕道勘测、设计、制图、概预算、组织施工和质量监督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达川、渠县、大竹、宣汉等县(区)运用公路设计软件,设计出的道路资料齐全完整,包揽了设计、预算说明、平面图、横纵断面图和施工图等详实资料。大竹县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设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的田间地头,连片规划,不留死角,做到“一乡(镇)一大图、一村一小图”,既确保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又保证了建设的连续性。宣汉县把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农机下田难等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严格执行《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严把统一规划关、统一设计关、统一质量监督关、统一竣工验收关”。实地勘测、优选线路,解决联网、突出实用、注重前瞻,确保了线路合理,线形优美。为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该县农机管理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蹲点驻守,现场指导,同时与群众组建的质量监管小组一道,严把施工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1.4 建管机制不断创新

全市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和“尊重群众意愿,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原则,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再掀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热潮。大竹县金鸡乡红光村把硬化生产道路作为村民“一事一议”的重要内容,采取“五自主、一公开”的办法建设生产道路。自主筹资即根据硬化里程、质量等要求预算出所需资金,然后由受益群众按预算资金进行自筹;自主理财即由受益群众通过民主推选,组建道路建设理财小组,村、组干部不经手财务,只负责组织协调;自主采购即由民主推选的群众自主购买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自主监管即通过村民民主推选,自主成立监管小组,由有威望的村民代表任组长,由坚持原则的群众代表任质量监督员;自主施工即通过观看其他村组硬化道路的经验,并集思广益,逐渐掌握了砂、石、水泥的最佳比例和施工技能;一公开即施工结束后,把所用的原材料、施工费用以及群众自筹资金公布上墙,让筹资村民人人知晓,个个明白,群众满意,干部少操心。实行“五自主一公开”后,不仅工程建设质量好,而且每公里节约资金5万余元。全村现已硬化生产道路8.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田田通生产道。

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修建是基础,畅通是目的,养护是保障。近年来,农机化生产道路的养护管理逐步从“重建设,轻养护”的模式转变到“建养并重”和“村建村养村管”的新模式,养护管理责任得到强化,确保了道路建设一条、养护一条、畅通一条,确保了道路的完好使用。宣汉县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了日常管护制度,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即移交当地乡镇及村社管护。重点养护好路沟、路面、边坡,清除杂草,清除淤泥,切实保障农机化生产道路通行能力,真正做到路有所修、路有所养、路有所管。大竹县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进一步落实了农机化生产道路管护经费,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责任,道路管护工作迈入常态化,制度化。

2 结语

该市在2014年度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中的采用了创新模式“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建管机制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2014年度达州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目标任务,为提高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发展达州市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白人朴.我国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农业机械化研究,2006(1).

[2] 徐红.机耕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4).

篇(4)

**铺镇党委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片的“三包”措施,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11名党政领导,22个站所、部门,125名机关干部职工分别与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和片区联合结对,多管齐下共同抓好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强队伍,建保障。针对村“两委”换届后新任的部分村组干部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综合素质急需提高的实际,挂钩领导、站所以及机关干部职工按照承包区域,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对新当选的村组干部进行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培训,切实增强了村组干部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他们想事、干事、管事的能力,更好地担负起优化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的重任。

抓投入,解急难。各镇领导、各站所、部门和全镇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加大对包干村、组和片区的资金帮扶力度,按照上级争取一点、镇财政拨一点、站所筹一点、干部职工捐一点的办法,为所联系村、组和片区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镇干部职工累计为各村组筹措资金6.8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发展难的问题。

找路子,促增收。各挂点领导和站所、干部职工按照包干范围,定期到包干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了同各村、组和干部群众的联系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状况,协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和生产发展目标。一是引导群众按照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帮助所帮扶的村确定和规划好主导产业,通过结构调整调出优势,调出特色,调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优质梨产业和灯盏花产业,加快开发绿色和特色产业,全面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组织和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

创十星,建文明。各挂点领导和站所、干部职工按照包干范围,围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选与各村、组和片区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村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倡导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法纪观念,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创平安村庄;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清除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堆”,绿化主要村间道路,构建优美和谐的文明村庄。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何庄村地处华容区华容镇南大门,紧邻五分村、武黄铁路、周汤村、金熊村、胡铺村。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总户数1112户,人口3678人。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5人,占人口总数1.2‰。

2、基层组织

何庄村现有党员122人,占全村总人数的3.31%,其中外出党员39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33%,30岁以下党员5人,占3.1%,60岁以上党员78人,占65.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90人,占7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9人,占24%,女党员6人,占5%。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况

何庄村现有耕地3296亩,其中水田1779亩,旱地1517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通菜、芹菜梗、绿苹果、辣椒、欧洲萝卜、莴苣、青豆等,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850元。村办企业有何庄一砖厂、二砖厂。现有五保户28人,村级债务100万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区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4台(套),改造当家塘3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湘莲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投资8万元,将方家湾建设成为全镇的示范湾。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3180人,占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3028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590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74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1%,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何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着。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何庄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因汉鄂快速通道项目征用土地,何庄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XX年制定了《鄂州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XX年,将重点塘堰的清淤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当年的10件实事之一,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何庄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20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方家湾急需配置新电机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区、镇以及村组一起,针对何庄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何庄村对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篇(6)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张帖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号召大家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征得群众的广泛共识,激发干群的建设热情,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常抓不懈

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的稳步推进,我村着重在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宣主任任组长的西河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实行定岗、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二是投入机制。村上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会,并通过在全村开展“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大讨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民意保障。三是管理机制。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引导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对普通群众开展“三学三争”评选活动,培养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在妇女中开展“十佳媳妇”评选活动,激发她们积极向上创造新生活。

三、点面结合,有序推进

一是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和群众基础,区分对待,因地制宜整治,尊重民情建设。在村庄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整治四个方面整体考虑,争创一流;二是要求道路安全畅通,村容村貌干净整治,做到下水道、沿路绿化、路灯安装、前店后院规划四个方面统筹安排;三是突出抓好村委会、学校周围、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点、线、面结合,保障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篇(7)

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底数。嵩阳街道经管站、“三资”中心于2009年10月和2013年3月,分别对街道各居委会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理。在清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采取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再资产、后资源的方式,对照账册和实物全面清理金额、数量、规格、型号、发生时间等事项,查清来源、去向和使用管理情况,逐项核实登记,摸清了“三资”家底。二是及时公开,接受监督。清理结束后,各居委会及时在社区公示栏及时向群众公示清理情况,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情、放心。三是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公示结束后,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签字确认,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并将台账上报街道“三资”中心。同时,对“三资”账务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账物相符、运行安全。

2抓机制健全,做好全程监督

一是开展事前立项民主议事。村级在发展公益事业时,无论是建盖村组办公楼、小组公益事业园、硬化村内道路、修缮沟渠,必须先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组织召开党员会或村民代表会对所建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充分听取党员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经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后向街道新农办等项目管理对口部门提出立项申请。村组在对外出租或处置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山、水面、矿产、砖厂、房产等资源的经营使用权时,必须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进行民主决策,表决通过后,方可对外出租或处置;遇重大事项时,必须报街道同意方可对外出租或处置。二是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项目审核,在村组向街道申报立项申请后,首先由新农办等项目对口管理部门对项目选址、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技术设计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经审核后再报县级部门申报立项。做好公开招投标,村级项目工程确定后,通过报刊、网络、交易中心平台、社区公开栏等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强化合同会审,街道纪工委全程参与项目公开招投标,大项目还邀请县纪委派人参与监督,中标方确定后,再由纪工委、司法所、农经站等部门对施工合同进行会审,确保合同内容规范。加强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行居委会、监理方、群众代表的三方监管,加强对进场材料和隐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合同要求实施。三是严格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的监管。对涉及工程造价增减的变更设计或增加工程量的,严禁村组干部随意决策,要求必须重新召开党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研究,加强对工程量的监管,严防虚增工程量。四是严格工程验收结算。工程项目竣工时,要求村组及时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专业部门对工程质量、工程量进行验收、结算,并把结果进行公示。五是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村组在拨付工程款时,必须把工程合同、结算清单等相关材料备齐后,并经纪检小组审核签字盖章,方可到“三资”中心办理工程款项拨付。属于上级立项项目的,项目补助资金由财政所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工程进度、专项使用要求进行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管。六是规范采购管理。村组在采购重要设备和大宗办公用品时,报居委会、街道办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在采购中,根据情况采取竞争性谈判或公开询价等方式,当事主体互相监督,确保采购过程规范有序。七是做好信息公开。在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严格按工作程序操作,要求事前立项议事、事中招投标和施工管理、事后竣工结算等事项都要做到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落实。在招投标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街道纪工委、农经站、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部门全程监督,保证农村集体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建设管理的公开透明。5)抓监督检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纪检、农经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深入村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村组工程项目建设及集体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的问题。街道纪工委始终把查办工程建设领域及集体公共资源违纪违法案件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积极拓宽案源渠道,健全办案责任制和重点案件督办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办案合力。严肃查处在工程项目建设及集体公共资源交易中、,或者、弄虚作假,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等违法违纪案件。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