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3 16:02: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

篇(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一直致力于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创伤和缺陷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心理治疗不仅是对创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挖掘;心理学不仅是关于健康或疾病的科学,也是关于教育、爱和成长的科学。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从人的心理问题转为人的积极力量,以人类自身拥有的美德与善作为基本点,从积极的层面深刻理解人性,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帮助每个人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研究个体的积极主观体验、幸福感及生理机制和获得途径;二是个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如爱的能力、创造力、交往技巧、宽容等;三是从群体层面上关注积极组织系统研究。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社团管理

(一)重视成员情绪体验和自我成长

积极心理学注重从情感体验与心态出发来考察人们的心理品质。这要求社团活动的开展要注重个体参加活动的满足感和心理期待,以让社团成员产生主观体验,挖掘积极的力量,从而促进自我成长。一方面,社团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过分注重场面、数量和结果而忽略了成员的个人体验和感悟。而活动是否能做实、做精,关键在于能否在活动设计和操作时从成员出发,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做出积极的认知调整和行为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存在自卑、自我等不同问题的成员往往容易受到忽略甚至排斥,于是他们一直受这些问题的困扰而难以成长。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活动来帮助和鼓励他们学会发现并正确面对问题,学会悦纳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心理社团的教育功能。

(二)树立社团价值观,塑造社团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是由人的内部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把人看成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因此,我们以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特质理念为导向,把社团作为独立个体,以积极人格的形成机制来探究社团的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品质。心理社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成员中树立这个核心价值观,并将之塑造为社团的核心积极品质。成员经过较系统的心理知识学习及心理训练后,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并在互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快乐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积极成长。这样,心理社团为成员提供可以依赖、有归属感的群体环境,在社团内部营造出积极的成长氛围,可发展成为“自我成长团体”。然后,社团成员在得到积极的成长经验之后回到各自班级、院系,使这些团体也产生积极的成长性变化,从而使班级、院系乃至整个学校也都会随之而有所“成长”。社团的积极品质在学生群体中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将有利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引入积极心理学管理理念,营造积极的社团氛围

篇(2)

第一,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策略是教师应把握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高效,很多教师非常喜欢交给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既有针对某一学科的,也有针对某一类题型的,当然也有通用性质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些学习习惯,听课技巧等等。这些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有益总结,对学生是有帮助的,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的千变万化,纷杂繁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教给必要的学习方法,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以及学习对象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后产生的方案和谋划。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把握了学习策略的这两个特点,我们就有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标准,同样学生也有了创建自己的学习方法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再到实践中去的时候,就如鱼得水,就不会盲目。其结果是不仅自己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深入认识和改进,学生也有被动接受学习方法变成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师生在针对具体的学习方法切合中,以学习策略为出发点,总是能够找到师生都满意,学习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导,只有好的学习策略,才能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及时消化吸收老师的教学内容。例如文言文翻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和同学探讨研究之后,我们采取“容忍模糊”(如果某些部分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不要终止,在后文中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猜测”(前后文结合猜测不清楚的字、词、句的含义,并继续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合乎逻辑)“重读较难的段落”(有时候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的策略。当基本策略制定以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修改,其结果是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都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甚至于把学文言文的一些学习策略迁移到了英文阅读上。

第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除了学习策略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正是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心理波动剧烈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渴望成熟,心理层次向成年人靠拢;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幼稚和容易冲动又占有很大的成分。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课堂学习。仅以学习动机的激发为例,很多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往往会忽视学习动机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并得以持续和学习效果关系密切。当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效果明显时学习动机会得到加强。当学习内容较难,学习成果并不明显,学生产生挫折感,这时候仅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反而让学习效率降低,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元认知产生焦虑,这个时候教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我采取的方法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那就是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产生原因,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精神上及时疏导不良的情绪。有人说一个合格的教师,是半个心理医生,这话一点都不假。影响学生学习的除了自身心理因素之外,学生的家庭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压力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作为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高效课堂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第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自我,坚定信心,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往往带有主观性,即使是高中生有时也很难准确评估自己学到的知识。实际上这就涉及到“元认知”,“元认知”即自我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支持和控制。教学中经常碰到有学生抱怨,自己感觉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但是考试的时候却发现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实际上是模糊不准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交给学生心理学上“元认知监控”的一些基本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不必讲授烦难的心理学术语,只要交给具体的方法就好。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以及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学生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又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仅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还要求学生说说做这个答案时的解题思路。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这个过程那些可取,那些需要改进,那些错误应该摒弃。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积极自觉地监视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以古文背诵为例,高中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文较多,学生耗费大量精力背诵,其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抱怨背得越多,遗忘越快。这个时候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学生,遗忘是大脑的功能,不必抱怨,应该坦然面对并接受。另一方面我也给学生讲授一些记忆的规律,比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临时记忆,长时记忆等,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特点和习惯,寻找科学合理的背诵方法。同时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背诵过程中的遗忘能够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减少不必要的挫折感。

第四,积累课外阅读,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课外阅读会给学生打开认识广阔世界的窗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生动感悟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课外阅读有着比语文课内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极好的催化剂。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标准,“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积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情趣和感悟能力,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泛读发、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点评法、取舍归纳法,使学生养成了选择读书和精读的好习惯,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资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进行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内牵外联,用课内的精品去牵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课外的营养滋养课内的理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中,先大致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的相关知识,又为学生介绍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更谈到了现在很多大家对此书的评价和理解。在精彩的介绍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第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步伐。

当今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为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高效课堂奠定了硬件基础。比如有效导课采用多媒体手段,就远比教师简单用语言描述来得生动形象,来得高效,对于课堂情境的创造是十分有益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学手段的更新,让课堂学习更加丰富有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声、光、电”的多种作用下,抽象枯燥的内容得以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加快融入到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去。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而言是个特殊的时期,又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在这期间的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人际关系不协调,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多,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回避心理,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就想一切皆自己做主,一切皆自己说了算。于是,盲目地反感正面教育,回避教育的机会和场合。他们遇到矛盾冲突,不能认真思考解决方式,而采取回避的态度。逆反心理,中学阶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中学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主要的阶段。他们在内心上想摆脱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力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自主,但心理仍处于未成熟期。他们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这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这一时期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根据国内外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反思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要确实去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学校与家庭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而做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双方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双方本着一切为孩子好的基本点,相互信任、善意地对待问题,使这种结合成为教育孩子的良好教育方式。这就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先树典型,多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善意地鞭策他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内容要一致,两者要形成一个互补关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和家庭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师生之间,家长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要形成民主、活跃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勇敢的性格,建立起老师、家长、学生和谐的沟通平台。要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勤俭、朴素的风气,这些都能激励学生提高、完善自己。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二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气氛对个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实践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及行为。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并提供形式丰富的交流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一部分差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所有的学生对交往发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有的态度和看法。

三 课后开展个别咨询,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篇(4)

1. 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昕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有一位学生这样给他的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评语:“老师,您应该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带动我们的好心情……,”这句评语代表了我们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每天能够看见老师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试想学生没有好的心情会能对你的政治课感兴趣吗?

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演进程曲线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倒好处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个生动的比喻往往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针砭时弊的顺口溜往往会发人深省。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个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你认为台湾的出路是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

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政治科教材知识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这样一个比喻,效果就会不一样:经济建设好比一部大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大车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2. 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机,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智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篇(5)

"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这一令人感动的表述,大大淡化了差生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但真的不存在差生吗?

"差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痛。"一位执教十几年的老师曾这样告诉我。去年他曾因用尽千方百计却没能转化某个差生而抱头痛哭。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

"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抛弃了陈旧的教育策略,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差生"的行动中,开始赋予差生相当多的关爱和理解。有人还从改善班级教学如进行分组教学实践入手,着力改善差生受教育的状况。理论层面上的研究也不逊色。从对差生现象本质的阐释到提出其科学的诊治之道,从总结先进学校和个人的创造性经验到如何提升教育实践品质等等,都有了相当的建树。

可是,我们准确定义"差生"了吗?我们真的了解差生的心理了吗?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外资料表明,如果没有跨学科──包括教学论、生理学、心理学、缺陷学、医学、咨询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综合研究,要想使差生问题的研究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根本就不可能。教育实践对于人性本身的因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士气等等──的分析的缺席,最终显示出理论的苍白和底气不足。

缺乏理论观照的实践,终究是盲目的实践。正是这一问题促使《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站在科学理论的高度揭示差生概念的现代内涵,展示当代差生理论领域的最新动向和前瞻态势。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心理特征的角度、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方略。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差生"?

普遍的理解是,考试分数长期低于及格线,就是"绝对"的差生;品行差的学生是"相对"差生;两者都差那就是不可救药的"双料"差生了。但这样解释差生是否准确?该如何追究"差生"背后真正的原因?

《差生心理与教育》在"差生"的分析上有不少突破。在"差生的定义和成因"一章中,首先对"差生"的概念做了明确性的定义并进行了现代性意义上的拓展。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是另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业不良)。二者的共同点是: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但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些特点使差生有别于其他特殊教育的对象,诸如弱智生、道德品质差的学生等。

作者认为,形成差生的诸因素如"素质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因素"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差生的总体因素。于是本章第二部分在介绍了日本学者北尾伦彦的"三层级说"和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论"等研究成果后,对"学习失能"和"学业不良"的成因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探寻学业不良和学习失能的因果关系。

差生的定义和成因是本书的一条主线。著者正是以这一定位为理论基石,准确考察了差生的实态,并反思其成因,继而明确提出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法以便产生有效的行动。这也正是解决差生问题的重大前提。

差生的实态,不仅包括差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涵盖差生的性格特点。由此看来,从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侧面,对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差生现象作出多学科考察的"差生的心理特征"与"差生的性格学分析"两章,在本书中就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差生的心理特征与优等生相比有何差异?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就差生的智力、记忆、性格、动机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差生的一般心理特征,为教师洞察差生学业不良的各种心理因素大开方便之门。

为什么差生不能像优等生那样学习呢?差生的学业活动究竟存在哪些障碍呢?内部障碍之一是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这一性格上的缺陷。"法国教育家安德烈·勒·加尔(A·L·Call)倡导的差生性格学分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差生的性格学分析"一章通过学业成绩与学生个性的关系的研究,依据加尔的"性格类型论",揭示出学生的性格类型同学业成败的关系;这一章并非简单罗列国外大量同类问题的研究,而是用文字和图表、案例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删繁就简,总结提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差生问题研究的广阔平台。而案例的介绍则从实践的意义上为读者开拓了可操作的空间,同时又于另一侧面印证了理论的科学性。

今天,学业不良的治疗教育(remedial education)已为人们接受。这是针对难以完成普通学业生活的差生采用的一种治疗法,目的是使他们从不正常的学习状态恢复到正常、健康的状态。"学业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章首先明确学力的含义及它的各方面因素,接着划定了判定学业不良学生的两种标准:绝对判定标准和相对判定标准,继而提出了对学力不良学生的科学诊治方案。结合中国实际对大量案例所作的分析使得本章的理论坚实可靠。

通过补充基础学力,相当多的学业不良学生可以得到补救。但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无论花多大功夫费多少时日都无济于事,这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能力的缺陷及其神经生理学的因素。这类学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中被称为"学习失能"型差生。在"学习失能的诊断与治疗"一章中,学习失能的诊断、治疗的成果与经验得到了有条不紊的梳理与评介。无论是概念的定义、理论的建构还是对于个案的甄选与梳理,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他对差生问题研究的独到之处。需要说明的是,诊断与治疗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应该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扩展了差生教育理论的应用空间,还提供了现实、具体而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教师参考,极有助于教师转化差生工作的实施。

在医学上有"治疗"与"预防"之说,使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谓之"治疗",而使健康者不致患病谓之"预防"。教学实践中的差生教育也应如此,治疗教育与预防教育应该齐头并进。不过治疗教育仅仅指向差生,而预防教育则涵盖了所有的学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支持差生教育的新理论,如曾风靡一时的程序学习理论、情境处置交互作用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差生预防教育"以这些理论为依托,围绕差生预防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确立旨在发展个性的教学系统,展开富有深度的理论论述。读到本章,读者也许会发现,它的主旨思想与"多元智能理论"有相通之处。可谓"智者同谋"、"英雄所见略同"。

这样看来,该书体现的是一种深厚的、内敛的视角,它不随波逐流迎合当前的教育热点,而充分彰显差生理论的深刻理论内涵与借鉴价值。它并不囊括各类所有理论,而如同一个优秀的导引者,在各种理论的碰撞与融合中思考、启迪读者理解、选择。对于我国目前方兴未艾的差生问题研究来说,它如同一杯镇静剂,引导着研究者从盲目的实践热情、从浅层的理论平台走向理论本身的深处,重新审视差生问题。差生需要关爱,需要理解。这已是被大家认同了的真理。然而,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差生,让关爱结出累累硕果,还需要一种治疗差生的教育智慧,站在理论高台上的教育智慧。

篇(6)

一、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是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有一位学生这样给他的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评语:“老师,您应该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带动我们的好心情……”这句评语代表了我们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声——他们希望每天能够看见老师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试想学生没有好的心情会能对你所推销的商品——政治课感兴趣吗?

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幽默是一种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领域,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论,有些政治理论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上缺乏生动性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演进程曲线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这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要恰倒好处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政治科很多教材知识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这样一个比喻,效果就会不一样:经济建设好比一部大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大车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政治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试一试”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比如在教授“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课题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意志坚强作用的认识,我们教师可以穿插并用好教材中的“查找有关张海迪和保尔的资料。想一想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这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会具有较强的诱惑力。穿插这样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它将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忽略了这些环节,而应相应地加以引导、因地制宜。

二、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有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键,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观察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也许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她确确实实地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总结出某些规律。这时再让学生将所发现的规律、结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评、改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反馈,做好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7)

一、说课的概念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是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是1987年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推出的。当时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众评说,确定改进意见,再由教师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现在已经广泛使用。

说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手段。说课活动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上课的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呈现教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呈现教学设计的依据。二是参加说课活动的专家和同行进行评议和讨论,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三是由任教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前,一般都要事先写说课教案。写说课教案的过程也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说课教案的主要内容不但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说课教案与课堂教学教案的根本区别,写说课教案和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要说讲授的内容所处的知识地位、思想地位、教学要求是什么、重点、难点;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途径、练习的形式;如何启发,如何指导自学,时间怎样安排、分割、布置哪能些作业等。

说课应该着重体现:(1)如何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即所教的课程、具体的章节、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要说说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的。要说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2)如何体现育人意识。不管哪一门功课,都有育人的任务。思想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寓于课文之中,也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地结合课文,渗透思想教育。(3)如何开头和结尾。上课象写文章一样,讲究开头、结尾。开头,要象“风头”;结尾,要象“豹尾”。意思是:头,要开得漂亮,吸引学生;尾,要收得有力,让学生回味无穷。要做到这样,就必须精心设计。语言要简洁、生动,紧扣讲课中心,抓住学生。结尾要总结所教的内容,概括要点,给学生以深省,不平庸,也不节外生枝。好的结尾,还应承前启后,为后面所教的内容过渡、蓄势。(4)如何分类推进。说课应体现“特殊性”,是说你这个班“这样讲”,充分体现班级特点。班上的同学又是分层次的。如何“分类推进”,包括设计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台阶难度的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饭吃”,吃得饱,吃得香,都有向更高程度奋斗的希望。除此以外,还可说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如何坚持综合性,典型引路。实施精讲教法的,特别是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如何在平行班级中,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有侧重点,有学法指导,体现“三主”原则和素质教育的措施。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说教材

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编者意图及本书课与其他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地位。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对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教材的知识价值,是由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教材的能力价值,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知识的能力价值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即使掌握了知识,也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是可以发现的,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同一知识,不同结构能力价值也不同,优化知识结构,实际上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价值,主要在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及学科的发展史等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以及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等。

说教材,即说明所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某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依据。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确定该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才能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对学生各种能力达到的层次预设等奠定基础。

2.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和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常常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一般的情况下,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本源性知识常常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识一般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说教法,即说明该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依据。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中方法的使用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取舍。恰当的教学方法,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说课中,教师应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说出来。

说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或技巧,亦即学法指导。因此,教师在制定教给学生知识的方案时,更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观察和思考问题,并提出观点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恰当的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结论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概念和培养的能力,给学生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即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等。

教学程序,也是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说教学程序,对于新授课教学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一般的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新课的引入,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说教学程序,它是说课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说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明组织实施这一课的方案,如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等。说课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素质,所以,说课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切实处理好各教学环节的关系,进行精练、简捷的概述。

4.说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测试题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媒体如挂图、幻灯、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段、新闻图片等引进课堂。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实用性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因此,教师的说课应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准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手段的好处。当然,切勿为手段而手段,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和效果出发,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也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学习评价测试题一般是教师根据该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编制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巩固已学知识和运用已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它也应该是说课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编制的题目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要求。说目标测试题,就是说明教师想编制哪些题目和想要达到的“目标”等,不过,教师在说题目时,应简明扼要,毋须面面俱到,应选择主要的讲述。

说课的内容通常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说课的模式通常可采用:①说教材,包括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章节),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②说教法,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③说学法,包括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根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④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检测训练、总结巩固。⑤说板书设计,包括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说课内容要全面、严谨,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科学性。说教材要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知识技能的要求;说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说教法要说出所选教法及其理论根据;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方法。说学法要说出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说教学程序要说出各环节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教态、语言、板书设计以及教具的使用。说课要结合实际,以实用为原则。

三、说课的好处

1.说课给教研活动注入了活力。为了说好课,教师加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的研究,主动翻资料、查依据、寻教法、制教具,与同行商讨,向老教师学习。这样,由被动的教到主动的教。

2.说与评相结合,共同提高。它是说课者与听课者的双边活动。说课者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述说课堂教学的材料处理,教法选择和教学理论,努力说出高水平。听课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说者的现身说法,从中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又要给还说者做出恰当的评价。

3.说课丰富了备课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凭借自己巳有的经验或直觉去思考,这种思考是隐性的。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基本形式。而说课则要求教师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使这些隐性的东西外现出来。同时,也暴露出备课中不易发现的问题。经过同行补充、修改、加工,说课源于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熟练掌握教材的教师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

5.说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好形式。

四、说课与教法和学法的改革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主体性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的教育,它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与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进行的不同活动,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新创举的说课活动,其课堂教学的设计因素中就包含着教师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训练。说课教师依据教学方法的理论说教法,依据学习论说学法,不但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教的道理,因而,说课具有了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从理性上认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使人既能听懂又能学会,从而使教法、学法信息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因此,说课能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

1.说课和教法改革

教法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所使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有不同的分类。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说课时,教师要说好一节课,必须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途径和手段问题,即教法。教师说教法,不仅要说选择哪些教法,还要说清为什么,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说好课,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探索教法的改革和创新。

教法具体规定的标准是:①选择恰当、多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②准备合适、多样的教具、学具;③结合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贴切具体地说出所选教法的理论依据。

教师说教法时,应按照要求说清楚以上三点内容,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说教课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教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其优势特点以及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明确各种教法的特点和作用,有的放矢合理优选是成功说课的必要环节。不同的教学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也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根据各阶段教学活动的目的,对各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使用不同的教法交替进行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富有生气、不单调、不枯燥,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2)说教法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师对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以启发式的观点为指导,否则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说教法时,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要准确、具体、针对性强。

说明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课者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选择教法的理由。选择教法的依据常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①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④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选择相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方方面面的要求正是教法改革的关键。

教法的改革须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目前,反映教学规律性的教学特征有教育性、发展性、简约性、适应性、双主体性等等。这些已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教学特征,是古今中外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果,教师的教法只有适应这些特征,教学才能成功。

2.说课和学法改革

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的方法的总和。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的学法也必须改革。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作为说课内容的一项,旨在突出学法指导的地位,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促使他们深入研究学法指导,并在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

学法这项指标所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是:①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恰当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②结合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贴切并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这里“学法"的阐述是对本节课所要进行学法指导的总说明,即简要地说明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学法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而学生掌握学法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掌握独立探求新知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这些正是说课时教师所反映出来的学法指导水平,因此,说课有助于学法改革。

3.说课和正确认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

说课时,不仅要说出采用什么教法,还要讲出准备引导学生运用或教给学生什么学法。教法的应用、学法的指导都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因而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学”的方面,但教学方法决不是教法加学法的机械之和,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调活动的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矛盾的统一体。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法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因而学法对教法有制约作用。只有当教师采取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即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实现了从“教”到“学”的教学过程。

说课时,教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要进行分析估计,说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什么困难,以及怎样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自我调整和准备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为“从教到学”这一转化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说课使教法、学法的改革成为必然,并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教法、学法的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五、说课形式

目前,说课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形式更加多样。一般形式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是教师个体更深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在专家评议后进一步作修改,成为集体备课的结晶。

1.备课以后的说课

备课以后的说课,是目前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说课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供专家们评说。内容包括:

(1)说教材

重点说明本课题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或本单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本课题涉及主要知识点及其与前后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附件(如图片、资料等)处理要点;确定课题重点难点及理由。执教者本人进行教材处理的打算以及进行修改、增减的理由和依据。

(2)说学情

说明任教学生的基础,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习方法,由此说明对重点难点知识决定采取的教学起点。

(3)说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明确说出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所有举例说明,都必须体现目标的知识点、情感教育点、能力训练点。

(4)说构思

说清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设想,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教学内容的详略安排和教学板块的时间分配。说出主要环节的教学设计,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化简。

(5)说学法

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怎样针对这些障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出重点突破口,难点理解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解题、应用以及使用课本的能力等。

(6)说教法

说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在战术上介绍导入新课、难点突破设计、课堂提问设计、例题设计、课后小结和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说明不同层次学生如何实行分层教学,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目标。

(7)说媒体

说明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技术手段,包括教具、演示、板书、投影和其它教学媒体的设计和使用准备。教具、演示包括投影要简明,有利于突出呈现重点,操作简便。板书内容准确、精练,形式便于比较对照和理解。

以上是常见的说课内容,不难看出,就是备课涉及的基本内容。与备课不同的是,执教者要把上课的意图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讲给专家和老师们听。因此,具体说课过程中,也可以把说教材和说目标、说学情和说学法、说构思和说教法分别结合在一起,成为说目标、说学法、说教法、说媒体,使说课条理更清晰更简明,重点更加突出。

2.上课以后的说课

如果说课是在上课之后进行的,由于已经有了课堂实践的检验,可以在前述说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进行说课。

这时,说课的内容包括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和教学中实际是怎样处理的,侧重面有所变化。结合上述要点,重点说明上课过程哪些方面体现了备课意图,包括对学生达标情况的分析,说明自己作了哪些改变和调整,作调整的意图和效果,包括对自己上课的效果和感受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