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3 09:24: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基础教育

目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小学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对语文课前预习并不是特别重视,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也被称作心智图、脑图。它以全脑为基础,按照大脑自身运转规律进行思考,能够全面调动大脑右脑在空间、图像、颜色、整体思维、想象等方面的潜在能力,以及左脑在顺序、逻辑、文字、数字、条例等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让人类整个大脑在创造、记忆、精神、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心智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学生进行培养,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充分挖掘。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具有放射性、直观形象性、多元化思维、立体关联性、个性化思维等特点。(1)放射性。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2)直观形象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增强理解和记忆。(3)多元化思维。导图通过包括图片、符号、线条、色彩、数字等不同表现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将思维的延伸和发展表现出来。(4)立体关联性。思维导图强调以立体方式来思考,利用多维度、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将知识体系不断扩展、不断延伸,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5)个性化思维。思维导图强调个人色彩,是具有个性的非固定模式,形式活泼。

二、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模式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预习过程中的应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逐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预习中或者是课堂复习中,也是一个逐步展示并加强理解的过程。思维导图是由教师制作,并在课堂上按照思维方式和逻辑顺序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将课程相关资源整合并展示,学生在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上,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导图以及引导学生思维等工作;而学生则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进行探索知识,提出问题、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这就要求在课堂中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主旨、训练要点及结构安排进行整体把握。例如《春日》一n,这首诗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教师可在教学时运用思维导图,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请用一个词汇来概括这种美”,分别请不同的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蓝天,有的同学回答花,有的同学回答万物,有的同学回答河流。然后教师可以总结为什么景色好,主要是东风吹的原因。然后可以提问《春日》表达的内涵什么,向学生介绍实际上是诗人赞美的春风的内涵。此时,老师可绘制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同时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发挥。此外,应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效率等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觉得作文是最难的。如何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与独特感受倾注于笔端,或者采取其他工具将其表达出来呢?“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语文课程目标又如何实现呢?思维导图对于写作教学同样具有较大的功效。在作文构思阶段,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有关材料。先将作文题目或主题以一合适的图形置于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思考与中心图有关的内容、材料,并对思维结果加以调整,最终形成一张作文的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时,也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共同绘制作文的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思维广度和写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教学,也能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策略。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有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职高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创新能力

G633.3

创新能力是通过在创新思路引导的方式下,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性的分析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思考,以激发其的个人创新能力。职高学校为了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创新,并引入了一种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思维导图主要是以放射性的思考方式为主,其在提升思考能力、扩展创新思维上有着很大的有利作用,因此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引入此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水平。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实际是一种散发思维性的表达,是人们与生俱来自带的一种思维自然能力,其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发人类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思维导图主要是将人们关注的中心点集中到一个图上,并将中心点为中央,以四周分散的模式散开,以使得其能够通过中央点按照层级模式分开。思维导图其是靠着图画和网状的结构来汇聚接受相关信息,其能在其的方法下将这些信息重新整合,以除去不必要的信息,并在整合后将这些信息传输出去。思维导图在实际上就是一种模仿大脑加工信息工作的方式,以使得其能够扩展人们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职高生阅读创新能力意义

职高的语文教材都是汇聚了各种人文知识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老师的教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职高中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阅读教学来培养职高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阅读中有很多丰富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知识来提升个人的修养水平,且在这些语文内容中扩展个人的语文能力,使得其能够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

三、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中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

1.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职高学校较为少数

由于我国知识教育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且在时间限制教师需要授给学生本阶段的知识,因此使得很多老师为了追求传授知识速度,根本不顾及学生是否领悟会就开始进行下一节讲授,使得很多学生受到模式压制而无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有的职高学校的老师本身自我创新能力就不高,且其在创新思维上也比较短缺,使得其在进行阅读授课时,无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锻炼,因此也使得职高学校出现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高的情况。

2.阅读教学时教师较为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际职高学校进行阅读教学时,很多老师比较注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但对这些学生也只是加强重点知识训练,而不是对其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导致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收到限制。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虽然很关键,但只是进行一味的训练,只会降低其的创新能力,违背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有些老师在进行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方式时,也主要是对学生思维思考方式进行相关的训练,使其能够掌握到此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对其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使其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3.阅读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比较传统

在阅读教学时,有些老师为了加快授课速度,设置的问题不等学生回答出,就将答案公布并让学生对答案进行记背,这种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即使有创新的能力,也会被教师进行一定的压制。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多采用的还是授课讲授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少去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知识交流,使得老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师的主管因素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高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多是以教师为主,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会有个人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得其在进行实际授课时,只追求实施教学计划速度,忽视对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高语文阅读教材中有很多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文章,然而职高教师把提问权利交给自己,使得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对其提出,因此一定程度下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职高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是语文阅读课程教学创新的首要原则

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职高学生创新能力也有着新的要求,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职高学校一定要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教学,以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不但只需要改变个人的授课方式,也需要活跃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且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而不是给予打击惩罚。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老师应当为授课参与者,而不是一个直接独导者,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置疑意识,引导求异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而置疑则是进行创新的基础,没有对事物进行置疑的意识,一切的创新都是无源的事物。职高语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只有对教学的内容充满置疑,才能扩展其的创新能力对其进行思考,因此职高学校一定要培养学生置疑的意识。对此职高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置疑,并给予学生相关的知识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时,能够提出个人的置疑观点。职高的阅读知识有很多内容,学生对其进行知识置疑也是必然结果,老师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培养学生的置疑意识,使得其能够在置疑中进行创新,从而以提高其的创新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阅读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对知识的阅读思维能力都决定其的创新能力,而问题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基础。职高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设置问题的情境,并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来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设置阅读教学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活跃教学的氛围,也能使学生们参与进来进行阅读思考,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利用思维导图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使得思维导图开始应用于职高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通过其放射性的思考方式来引领学生们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且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力。对此职高语文教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将个人分散的创新思维汇聚并贯通到一个系统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扩展其思维方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职高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方式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很关键的事情,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不但对学习职高语文知识有利,也能提升其的综合学习水平,因此职高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当运用合理的措施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完善,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龙.王倩.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5,(9):66-68.

[2]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36-39.

[3]胡铁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22-25.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概念图;思维导图;应用

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简介

1.概念图

概念图是属于图示法的一种,这种图示法中,概念被节点所代替,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则用连线表示。简单点说,概念图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用科学命题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再加上具体的实例补充说明,最终使得一些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都一起,形成空间网络结构的表述方式。

2.思维导图

在19世纪60年代,思维导图的概念被提出并风靡全球。发散性思维特征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央图形是思维导图应用时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以主题主干为中心,向四周放射联系。易于产生联想的关键词或关键图形是分支的主要构成,与此同时分支也是次级话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属于较高层次分支的附属部分。连接节点由各分支结构组成,并向末端开放。

二、教学设计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

笔者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设计时,就融入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学习思想,并以此为例,说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笔者用inspiration7.5软件绘制出如图1的教学设计主体框架,选用的模板类型为右树型,并将课程教学内容细致划分为认识作者、写作背景、课文解析和课文欣赏五大步骤,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这对于知识网络的组织构建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图1 教学设计主体框架

由于初中语文课程对诗词作者的了解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方便记忆,特意从生平、代表作品以及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并使用具有理顺归纳优点的右树形模板绘制而成,如图2所示。

图2 “认识作者”概念图

政治失意和对弟弟的相思之情是笔者在设计“写作背景”时纳入考虑范围的两大主要因素,作者在这两种略显消极的思想情绪中借酒消愁后“把酒问青天”,于是才有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中秋词。在理清教学思路后,笔者直接采用Inspiration7.5软件进行编辑,并选用因果型模板建立设计模型,整体设计构建如下图3所示。实际课程教学中,笔者还对每个图像内容配备了文字接受,让学生的左右脑能够在背景内容理解同化的过程中同时接受信息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深刻的理解记忆。

图3 写作背景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系统性、浓缩性、思维开放性和直观性是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最大优点,同时也满足了信息化教学对信息科技和课程教学结合的基本要求,为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作出针对性设计。教学实践证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概念图的有效应用,新课程,2012年07期

篇(4)

一、 设置情境,激发创造热情

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首先,我通过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主题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表述教材、活化教材,把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其次,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主导精神。教师要立足于“导”,即学生理解教材要“导”,学生思路受阻要导”,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也要“导”。总而言之,改“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暮江吟》一文时,要求学生弄清《暮江吟》这首诗的内容后,再读课文。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将自己融入美丽的诗境中,并仔细阅读感悟体验每个字的意思。在学生潜心细读后,我打开录音机,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结合书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在夕阳的斜照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一瞬间变化……天空,一弯新月缓缓升起,好像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条精致小巧的小船一样!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我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乐曲,诱导学生尽快入境,通过想象,体验到诗的意境之美。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一改平时教学的呆板、生硬,为学生潜在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空前提高,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 培养“问题”意识,通过争辩激活创造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到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实现创新。

现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语文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因此,我坚持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而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争辩中明辨是非,追求真知。如学习《司马光》一课,我在引导学生弄清司马光是如何救出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时,引发学生广泛讨论,设想出抢救落水儿童的种种办法:找绳子把他拉上来;丢进缸里一块儿木头,先让他浮上来,再去叫人;拿水桶把缸里的水舀干。对这三种办法,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细读课文,看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学生纷纷以课文描述的情境为依据,抓住重点词语,分析这些救法的不可行之处。最后在争辩中大到共识:这三种方法固然可以采用,但不是在千钓一发,救人于为难时的最佳选择。绳子、木头、水桶不可能很快找到,延误抢救时间,落水儿童就会淹死。还是司马光搬石头砸缸来得最快。这堂语文课,通过“问题”的争辩,挖掘了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了学生的求导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焦点问题引发讨论,使学生在不断的肯定或否定中,经历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三、 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创造性的课堂氛围

篇(5)

关键词:教学观念; 中职学生; 教学中的"导"与"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65-01

语文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角。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文化基础学科教学(包含语文学科)为辅。这就要求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职教特点,把握好职业语文教学中的'导'与"学"。

由于办学性质和指导方向不同,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较普通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受到一些社会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不少在职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授课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有背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良倾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唯我独尊、不甘其次的"主角"心态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展祖国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或晋升考评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主角",稳做"老大"宝座,不愿服务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

2不思进取、脱离实际的"麻木"心态

一些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内心有牢固的"主角"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锐意改进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思维和授课方式,将偏难的或实际用处不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既没有顾及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为职中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特点,也没有结合职中学生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兴趣不浓的实际情况。

3大掀"半桶水"足矣之风,尽现"满腹经纶"的自满之态

职中学生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造成他们对语文知识知之甚少、成绩欠佳。这使得部分语文教师自以为已是"满腹经纶",认为自己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足以满足教学需要。这种自满的心态和行为,既不能合乎职教事业发展之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知识成长、发展之需要,更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影响极大,后果严重。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合乎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实际要求,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2)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篇(6)

  重建课堂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当前课堂教改的形势,是势在必行的。 重建的思考重建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教材与考试的问题。

中学的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就有了先决的诸多限定,由这种种限定而产生了种种弊端。我认为,应把教材、中(高)考考卷、考纲、教学大纲和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等进行整合,把编辑者和教学者一致认为好的文章作为教材课文,再把中(高)考考查的能力层的内容选一部分篇目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打破教材编辑者的个人理解与教学限定,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比较自由的研究性的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创造一种快乐学语文的环境。2.讲解与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课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及思考过程,导以思维;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即教是为了不教。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3.落实与务虚的问题。“落实”,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务虚”,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语言素质、心理素质(最核心部分)、品质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即语文素养的三维结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这些语文素质的培养过程是艰苦的,见效慢,工作难度大。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落实”,但更重要的是要“务虚”。4.有序与无序的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专心听讲是对的,但过分强调这一点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更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人曾做过实验,证明人在无序的状态下更具有创造性。我也认识到,课堂纪律最好的时候,并不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那么,应运用何种教学方式?营造何种课堂气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无疑是教师备课要考虑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应有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要“有序”。有序不是目的,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目的。那么,课堂如何做到“有序而不死,活而不空”,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开放的,发散的,主动的,内容和条理应是清楚的。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当代语文教学观。我认为,语文教师重建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在先进、科学的当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因此,要注重学习语文教学的理论性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就能了解到当代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造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就能明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能和学生在一起,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渐染中,帮助学生找到打开汉语言文学大门钥匙的教师。通过学习,我们就能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念,用极大的耐心和理智的“爱心”,去引导、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语文。2.注重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语文教学环节可以分为: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等环节;学习方法——预习、听课、作业、背记、运用、拓展等环节;传授知识——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评讲作业、检查落实等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各个环节的到位,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要讲究与学生一起研究班级开展“语文环节的监督”的有效措施。3.注重探讨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讲授阅读课文,运用“读——思——积——用”的四步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运用“收录机”的配乐点缀,使学生“眼看、耳听、动脑、手勤”,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读课文运用“自读——拟题——讨论——解答——点拨——积累——运用”的七步教学模式,主要是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或通过开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教读文言文,运用“读读——自译——讲讲——背背——写写”的五步教学模式;教读诗歌,运用“听读(配乐)——试读——会意——悟理——背写”的五步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则运用“欣赏——评讲——思维训练——写作”的教学思路,并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去发表,让学生获取成功感,大大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课堂活动包括:(1)激励性的语文活动,如“优秀语文作业展览活动”、“阅读角中展览优秀作品”、“有奖问答”、“小组语文学习竞赛”等;(2)积累性的语文活动,如“背古诗文比赛活动”、“讲成语故事活动”、“积累优秀作品和古诗文的活动”等;(3)创新性的语文活动,如在“课前三分钟”讲故事、表演课文剧等;(4)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到有关景点进行观察等。开展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带领学生走入第三课堂(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开展“日常生活中常见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的社会调查、以“抗非典”为中心的社会调查等,并指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76-02

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2.1

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

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人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歌曲《阿里山姑娘》,让学生陶醉在欢快美妙的旋律里,对阿里山产生向往之情。这时,教师导人新课《阿里山纪行》的学习就很自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诸如此类的恰当的情境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同时,语文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下降,并不等于失败,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再次表现的机会,直到取得成功,学生就会始终保持必胜的“补偿心理”的做法。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做到层次性和差异性。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