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1:34: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因地制宜,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办实事,逐步实行“以机代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
2.坚持以服务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为主的原则。
3.坚持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发展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 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具体目标是:
1.以蔬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区域机耕机整面积达到85%以上。
2.提高畜牧、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牧草种植、收获打捆,池塘清淤,饲料投饵,保鲜运输,香菇和双孢菇的原料粉碎、拌料、装袋,以及重点奶牛饲养基地的青贮饲料加工和挤奶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引导、扶持机械化插秧并逐步扩大其面积。
4.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的耕整、抗旱、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逐步推广油菜收割机械化。
5.参与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疫区做到“以机代牛”,实现“无牛耕”村。
三、完善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一)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壮大农机产业。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制定农机大户服务公约和章程,不断规范农机服务行为,促进农机大户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将分散的个体农机户引导到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协会中来,形成优势互补或联户购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要用市场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租赁服务机构,尤其要发展专业性较强、单家独户难以购置的大中型农机具租赁服务公司。同时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包括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组织,实行机具租赁与直接作业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大作业服务领域。
(二)积极探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实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区应建立农机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机手及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和推广部门为依托,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结合起来,让有农机的农民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使用技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四、多元投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大户、农场职工、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以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型农机技术。各区应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本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或扶持。同时,在安排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作业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现“无牛耕”村、农机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在农机具研发、制造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及服务设施应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发展地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科技产品科研开发的扶持力度。
五、统筹兼顾,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市、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抓紧修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及参与制定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农机装备零排放、低能耗的需要日益迫切。加上资源越来越紧张,燃油的价格不断上升,我国将重点发展节约水资源、节约能耗、节约肥料、可使农业成本降低的农业机械,我国还要使农机装备的产量增加来适应当今市场环境的需要。农业作业方式自动化与农机装备智能化为发展高效率的农业提供了途径,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只有使农机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才能使自动化和智能化比较高的产业不能对我国的市场进行操控,不能让它们对农机的发展起到制约和阻碍作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便于使用的系统及设备,比如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变速自理设备、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决策支持系统等,可以对这些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或者在这些的基础上对已经得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品进行再次开发,使之促进我国农业系统化水平和农业智能化水平。按照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些经验以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来判断,我国农业装备将会越来越绿色,信息化和自动化将向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1]。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促进措施
2.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协调发展。农机发展的总动力虽然连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要花大力气使农业机械产品更加可靠、更加安全、适用性更强,使农机的使用者能得到更好的体验,使装备的质量不断优化。2)坚持促进农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对研发工作进行加强,才能使农民对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舒适度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才能研究生产出节约成本、增加效率、比较经济的产品,探究出来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符合的农机技术方向,使农民购买更新农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使农民更加喜欢使用农机。建设节约资源、对环境没有害处的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机械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必须以更快的速度研发出节约型的农机[2]。
2.2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1)坚持“引导、扶持、服务、规范”的原则,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进行鼓励,鼓励他们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联合,创办出所有制形式多样的农业机械合作机构,使它们的服务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使它们的服务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使它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对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流转地和闲置的土地进行支持,使农业生产的方式得到转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有关税费减免、作业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落实,使扶持农业服务组织进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来,使工商企业等一些社会资本投入组建农机服务组织的过程中,使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得到不断的增强。2)对创新发展进行引导。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经验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农机服务组织能依法进行经营。3)对服务指导进行强化。把农机的推广、农机培训维修、农机的信息咨询作为支撑的体系,不断为农机组织提供人才方面的培训、技术方面的培训、政策方面的指导、信息方面的咨询。
2.3不断增强农机的公共服务能力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机快速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和安全监理的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1)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推广体系中,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主导部门,农业服务组织是基础部门,其他机构广泛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构建出主体多元化的农机推广体系。2)对农机安全监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强化。努力构建把源头的管理、执法的监控和宣传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长效安全机制。使农机安全装备监控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4]。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国际; 发展; 启示。
中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渡阶段。依靠消耗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药化肥等物质来发展农业已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日渐耗竭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可行。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农业机械是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新时期,中国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农业社会化组织化的实现过程中,农业机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在 20 世纪 40年代后先后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农业机械类型来看,大型农业机械是以美国为代表,中型农业机械是以法国为代表,小型农业机械是以日本为代表。本文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做法,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及经验。
1.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美国自 20 世纪 40 年代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20 世纪 70 年代完成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农业机械市场日趋饱和,销量大幅下降,主要是更新、换代、开发新品种,当前主要是以出口为主。目前,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等高端技术正被美国农业机械的制造、科研部门应用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上,从而实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农业发展模式向精准农业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其农业机械化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业机械化链条分工明确。 目前,美国农业机械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1]。农业机械化链条主要有 3 方: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农业机械销售服务公司或商、农场主。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改进和制造农业机械。在研发方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联合美国农业部和州立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新产品;有实力的企业也可自己研发。一般大型农业机械公司,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其科研和技术推广在农业机械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公司都设有向农场主培训农业机械使用和保养技术的相关部门,各大公司还都办有技术培训学校,辅导本公司出产产品的使用与修理技术。有些制造公司还设有田野服务工程师,分赴各地农场手把手讲授机械技术,以便最及时、最直接地把新技术传递给农民。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各个地区委托经销商销售农业机械,其本身是不零售农机具的。各个经销商除销售产品外,其业务还包括农业机械零配件销售和维修保养;同时,还要示范和推广新式农机具,培训机手,租赁农业机械,建立耕地、播种或其他专业服务公司。
农场主作为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整个的耕种收过程,可以自己购买农业机械自己完成,也可以请农业服务公司。
(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自 1958 年以来,美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以 8%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另外,美国政府对农场主农业机械使用的扶持力度也尤为重要。美国对农用柴油、汽油实行免税。除此之外,许多州还制定了各自的免税政策, 如明尼苏达州的农业机械减免税法令、科罗拉多州农用设备的销售及消费税的免税政策、加利福尼亚州农用设备与农用运输车辆税法案等[2]。
(3) 严格的产品责任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 美国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确定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农业机械制造商要为每台主机购买产品责任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要为机手购买保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机手、保险公司三方需要签订合同,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法院裁判的依据就是三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发生农业机械质量事故,农业机械质量委员会要对事故进行鉴定,并提交报告,交由法院裁定。另外,还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责任法和安全技术标准两者相互配套,这样促进了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大幅提高。
(4) 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 美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比较多,包括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协会、农业机械制造商相关服务部门、农业机械经销商等。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基于对一些大型而又昂贵的农机具的需求,农场主一般都会加入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些合作社的收入主要用于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2.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1950 年前后,法国实现工业化,从而有力地带动农业机械工业的大起步和大发展。政府通过改造小农经济的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土地集中政策,推动农场经营规模扩大,以及出台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农业机械价格补贴、减免税收等法令和政策,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到 1970 年,法国农业实现全面机械化。法国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对农业机械实施补贴和减税政策。 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初期,国家对农场主 (农户) 给予补贴、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以鼓励高效低耗、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化配套机具的推广。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法国政府一直对农用燃料实行减税15%的优惠政策,有些年份该项减免达到了法国整个农业预算的 23%。20 世纪 60 年代,政府又规定,给予购买拖拉机的农场主 20%~30%的补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稳定发展,目前,这些补贴、优惠贷款政策已比较少用。
(2) 推 动共 同 使 用农业 机械 的 合 作 社 的发 展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并解决购买高价格农业机械所面临的资金约束,法国政府鼓励农户建立集体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专门合作社, 这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被称为“居马”,在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社员交纳的会费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费。法国政府在资金上给予这种合作以支持,如通过“居马”购买新农业机械设备,可获得 20%~40%的支持。
(3)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法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农业机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研发成本也就不断增高。这些企业技术研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限度保护机手的安全。另外,制造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控制,每个车间均有质量检测室,严把每道生产工序的质量关。
3.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以水稻机械化为重点,逐渐实现全面机械化。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目标,坚持实行农艺和农业机械相结合、国外引进与本国研制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从恢复走向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面机械化,其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1)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阶段,劳动力开始从农村大量涌入工业领域。同时,食物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是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日本政府于 1953 年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采用有计划地引进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促进适用性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农机具的检验检查制度,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并确保研究经费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推动农业机械的采用,建立农业机械化试点。政府直接指定几个村子,让他们租用一些高效农业机械,诸如大中型拖拉机等(全部为进口机器,因那时尚没有国产品)。从那时开始,用机械化方法从事农业生产达 7 年。每年对机械化生产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总结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另外,为了使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与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相适应,还多次进行修订,并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职责:①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包括购机贷款优惠和无偿援助计划。②引进、试验、推广高性能、高适应性的农业机械。③对农机具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检查。
(2) 对农户购买高效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大。 日本从 1960 年颁布 《农业基本法》 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购买高效机械和设备实行补贴。农户如果购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机械,政府给予 50%的购机补贴,除此之外,政府还给予农户长期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 30%~60%。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了 40 年,直到2004 年终止。
(3) 建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 日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农林水产省于 1960 年在茨城县新设立了一个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作为直属的机关。此后各道府县逐渐都开始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的各种建设活动经费给予 50%的补贴,这些机构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农民,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主要提供驾驶技术、操作方法、农业机械保养检查等培训。1962 年,日本成立了农业机械研究所,这是一个半官办的合作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提供,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研究、改进和试验工作,是一个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的的权威性机构。
(4)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 为日本农业机械化提供服务保障的主要是日本农协和农业机械企业。农业机械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机具维护和机手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日本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各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一般都专门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设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和升级技术。同时,在制造过程中还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来保障产品的质量。除工厂自检外,农协也对出售给农民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其检验机构主要是自己的农业技术中心。
农业机械各个生产单位都把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各制造企业都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以便农户有效率地操作农业机械。农协经常对其农业机械技术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这些技术指导员再对农户进行指导。另外,各县也有其他各类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农协还负责办理农业机械购机政府补贴的相关事宜。
二、对新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1.政府的大力扶持 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政府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是都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各国无一例外地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此作为政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依据。并且,在内容设置上,从援助资金到安全管理等,事无巨细。同时还制定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如日本的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 等;为了与发展实践相一致,还不断地对《农业机械促进法》 进行修订。其次,政府农业机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等政策。国外对农户购买农业机械都给予比例比较大的补贴,尤其是高效农业机械。中国 2004 年才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时间尚短,个别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也才刚实行不久,补贴的额度和范围还比较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主要以农业机械企业 (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农业合作社 (或农协) 和政府培训机构等为主体,尤其是前两者,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保障。农业机械企业通常都设置有培训、技术指导等部门。这些服务组织沟通农民和企业,以及政府三者之间联系。中国农业机械企业一般重生产 (或销售) 而轻服务,尤其是与农户的沟通和对农户培训更少。中国 2007 年才颁布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较晚,农业机械合作社在法律规范和管理上都存在经验不足、水平低、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3.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外的农业机械科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不仅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农业机械企业更是有自己的科研部门,尤其是大的企业。另外,因地制宜的设计制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是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法国是以中型农业机械为主,以葡萄种植设备著称;日本是以小型为主,尤其是以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著称。中国也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特色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坚固耐用、质量好、操作方便的生产工具。
参考文献。
[1] 杨春君。美国农业机械化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 (6) .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建设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的难题
1.1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局限性
推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必然要立足于对于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推广,但是在当下我国的农业产品机械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定位不准,售价偏高和创新困难难以推广这都是导致农业机械产品存在局限的原因。首先我们知道,在非平原的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主要以小型化的生产为主,然而在农机的推广方面,产品依然是大中型的联合生产和收割的机械设备,这和实际的小型化需求严重不符,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这是传统大型农业机械化从平原走向丘陵和山区地带的主要障碍。再有在价格定位上,山区的农业生产以散户为主,个人实力薄弱,无法负担庞大价格的现代化农业设备,试设想,一个农业机械会直接消耗掉大半年的农业收入,那么其加快生产和收割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散户缺的不是时间,而是资本和规模化的土地,这两点是农业机械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后就是我国的针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研发升级的专业人士严重不足,这让农机产品在更新换代上的步伐十分缓慢,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山村地区对农机的需求,是农机难以走向山区地区的重要原因。
1.2农业机械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机械的推广离不开相关的服务,它包括最基本的农机知识的普及,农机使用和保养的注意事项以及农机的故障维修的保障体系,而在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手严重不足,而且在服务上,山村地区以零散化分部,无论服务费用由卖家或者是买家或者是国家拨款都会是个较大的负担,基层农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让农民在面对先进农机时没有安全感可言,如果政府出面,让基层政府人员兼任农机的服务指导工作,那么将会大大增加基层政府人员的负担,再有就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无法胜任服务工作,由此造成了农机推广计划在山村地区搁浅。
1.3农村地区对机械化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山区的农村地区,很多青壮年都前往城市寻求发展机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传统性,在面对农机推广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反应,缺乏了解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无论是在了解中还是后续的对农机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有这些农民不会从经济角度来计算,如果购买农机是否会切实带来更加方便高效的生产模式,因此他们多会停留在观望状态。
1.4国家政策的补贴方向具有一定偏差
在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中,国家会给予农民进行一定的补助,比如在平原地区,还进行了低首付,分期付款的资金支持,对于燃油消耗也提供补贴,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实现了农机在平原地区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山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中,国家沿袭了这一套补助项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正,因此出现补助方向的偏差。前面已经强调了,在乡村地区的农机生产中,主要以小型化方向为主,而小型化的电动机显然比燃油机更加实用,因此山村地区的农机推广几乎没有享受到对燃油的补贴,而国家还未出台对农机电力的补贴,另外,山村地区饿的农机运输成本相比城市平原地区也更高,但是这一部分额外支出没有得到补贴,几乎都是农民自己负责支出,这影响到农民对农机的积极性。
2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2.1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
农业机械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农业机械的单一型和片面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农机研发和生产中,研发人员不能想当然地针对某一地点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以偏概全的设计。进行实地考察,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实现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是实现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一个要点。另外在由于农村散户的资金力量不足,所以除了在设计上要进行小型化的设计外,在农机的工业生产中,企业也要革新技术,实现低成本的生产,进来那个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最后在推广销售上,要尽量实现农民和企业的对接,尽量减少中间商的插手,让农民以最低的价格拿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
2.2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制
如今在当下社会中,做好后续的服务环节是达成交易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在农业服务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受到阻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将实践操作和农机销售联系起来进行推广,因为农民需求的是实际的使用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农机产品,所以这少不了对农民传授相关操作技术的过程,这也是销售人员本应该具备的素质,另外,销售人员有必要对农机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初最终解释,善于站在农民的立场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利益,包括来自企业中的,来自政策上的,总之,只有让农民体验到安全感,才会让农民加入到机械化生产的队伍中来。此外,政府基层人员也需要对农民的机械化现状进行登记和分析,将农民的机械化生产问题通过基层政府的探讨给出合理的帮扶措施,解决各类政策的限制性问题,向上级提交有效的帮扶补助措施,增加农民进行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让政府也参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后续服务,这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的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四十年。由于采取了大包干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缺少发展的科学规划,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1.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一是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而林果业、经济类作物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就较低;二是作物的主要环节机械水平较高,如在小麦和玉米主产区的耕、种、收、运等环节高达100%,而植保、田间管理、粮食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就较低。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不再仅仅起到替代人力、畜力的作用,而是成为了广大农机从业者致富的工具、手段。农机人员往往是看到别人通过购买使用某种机械挣了钱,立即投资同类机械,这就造成了有的机械需求旺盛,甚至存在严重过剩,而一些领域或环节,农机作业则是空白,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地区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发展高于贫困地区、山区。2.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机化发展要求不协调,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影响农机化的发展,过小的经营单位不适应大中型复式机械推广应用。过多的小型农业机械由于效率不高,增加了农机化发展的成本。3.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研究的脱节,使作物种植模式与农机作业要求不一致,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率下降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不高。很多情况下是农机农艺各说各的话儿,各干各的活儿。4.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研究不足,科技队伍人员缺乏,领军人物少,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不能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农业高等、高职院校偏少,农机化专业更少,基层农机科技人员是凤毛麟角,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缺少对农机化发展的规划研究、技术推广等能力,倒是充分发挥了市场在农机化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使得各种发展不平衡加剧,甚至扭曲发展。近几年拖拉机的超大型化就是一个例子。农机化从业人员文化、科技素质更低(农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高中、中专占7%,初中占48%,小学以下占44%),缺少支持农业农机行业持科技之光续发展、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从业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现象,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中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二、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带领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加以解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新课题。1.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说到底是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不平衡。经济发展,能够部分的解决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根本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靠采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机械,尤其落后地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机械,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农作物机械作业薄弱环节的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科技应用推广中的作用,一是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二是向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倾斜,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2.农机化发展必须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结构要求,但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同样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近几年,各级政府也认识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弊端,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采取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大型机械、复式作业的要求,与集约化经营方式相适应,促进农村土地向农业种植能手和农机户手中流转,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乡镇企业或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集约化生产要求作物各环节的机械应用都得到提高,也使得农机化发展更加科学均衡全面。大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复式作业不单纯是提高效率,还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这几年,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作业公司等农业组织的发展,为各地新兴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作物耕种管收各环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农业机械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种植技术,只有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运用到机械作业上,才是机械应用的最终目的。好的农机技术,能够把好的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设施农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但近几年,很多能够满足蔬菜、林果、经济作物生产技术要求的机械投入使用,提高了这些行业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密集程度。譬如在蔬菜种植方面,机械育种、移植、培土、施肥、喷药、收获等环节,带有新技术的机械都有了很好的应用,灌溉方面发明了滴灌、渗灌、微灌等各种方式,适应不同的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要求,还开发应用了水肥一体机,使农业灌溉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4.乡村振兴靠人才,农机化的进步同样靠人才。农业机械技术研究与其他机械研究有不同之处,就是作业的对象是农作物,还要适应作物的农艺要求,因此必须有专业的农机科技人员从事农机设计制造推广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出意见,反复改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但农机院校、专业偏少。全国现有农业院校四十多所,农业高职院校五十多所,农机专业人员的培养依靠这些学校的农机专业来培养显然不能满足农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全省有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都有一个水平较高的农机专业,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试验、实验能力,为全省农机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依靠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精准农业由10个系统组成:全球定位系统,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施的准确定位,它的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选择不同精度的GPS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手段;精准农业还包括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各项系统、技术依靠互联网来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定制化方案,在今后将会是精准农业的标配,而中国发展精准农业所需的基础正在逐渐完备。发展精准农业,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机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农机农艺矛盾问题、农业生产所需人才培养使用问题;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47
本次研究分别从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度以及各省际间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来完成定量的评价,分析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协调性情况,将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区域协调面临的几点主要矛盾有效的揭示出来,借此寻找到一条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1]。
1 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分析
1.1 加快劳动力转换,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机会
需要有效的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以及教育,我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激励不充分、培训手段缺乏以及培训资金不足等。国家以及企业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进一步促使第三产业的壮大,促使小城镇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主要反映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还直接象征着现代化经济。想要有效的强化农业生产的后劲就需要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深入工业、农业的生产社会化以及专业化质量。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相应的产业结构,还可以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促使其充分的发育,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的、快速的以及健康的发展下去。
1.2 运用新制度,实现生产规模最大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我国地大物博,在农地流转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不一致的地域特点、土地资源条件以及目前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实施相应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开展多主体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农民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并且也欢迎其他性质的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促使能够有效的吸收资金或者是吸收技术雄厚的经营组织积极的参与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中去[2]。与此同时,土地能够有效的实现农户跟农户之间的流转,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农户跟经营组织之间的流转。采取分阶段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
1.3 加强局部农业机械化发展
需要有效的强化区域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形成一个连接区域的信息通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化管理服务、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以及农机创新服务,并且为他们时刻提供农机市场需求信息。省与省之间的合作,强化区域内的农机具制造能力以及开发能力,强化区域跟区域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还要有效的强化省与省之间的合作。实现农机生产、科研方面以及协作作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共同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是严格按照农业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不仅需要有效的强化国家级农机技术研发机构的资金投入额,还要有效的强化农机推广的力度以及研发的力度[3]。不一致的区域,其农机的发展也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有效的结合区域的实际特点来有效的推广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的农机具类型,这样才可以促使区域农机协作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不仅需要严格的做好上述提供的几点,还需要有效的根据实际特点来制定适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线。
1.4 运用政府扶持政策,确保农业发展有序开展
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应的农机法律法规建设力度,转变其发展的基本理念,各级政府需要强化对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关注,分析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法规法律,转变其发展理念。各级政府能够适应通过电视的方法以及发放宣传册的方法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2 结束语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来有效的加快我国农业经济法方式的转变,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农业机械化系统,按照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科技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基本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上述的研究成果能够将我国过去 20 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真实的反应出来,还能够正确的指导以及帮助管理部门开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进,陈敏.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机,2010,09(5):133-135.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9:256-279.
关键词:农机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5-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标志,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由农业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决定的。助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社会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
1.1 农业结构调整主要着眼于品种调整、提高效益,从而达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
依靠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农机节本增效工程,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加农机科技含量,能够加快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进程。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出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瞄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农业提供新品种的机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机械,使农民增加效益的机械。
1.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要加速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优化农机技术结构,改善农机作业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增长速度。就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运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从技术和生产手段上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从结构上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走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路子,促进农业的整体发展。
1.3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优化,应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以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升级。
2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2.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互相促进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30多年改革经验证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快的地方,生产要素就能得到合理配置,就能促进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农机服务实体出发,对农机服务实体实行区域布局,实现农机服务规模化、专业化,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和组织程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2 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要求更加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如果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那么农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产业化。产业化不仅要求深化传统农机服务的内涵,更要求扩展现代农机服务的外延。促进自身服务和对外服务的协调发展,在服务中探索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完善农机为农业服务的功能。
2.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农业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基础调节作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个体等多种形式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3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3.1 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这种竞争愈发尖锐和激烈。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都在加紧调整其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在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后,大力培养科技人员,不断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3.2 科技仍然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针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缺乏、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必须要以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把农业的增长速度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走扩大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想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至关重要。
3.3 科教兴农发展战略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必须要以机械设备为载体,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