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1:3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西方教育的优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要求子女与学生要绝对尊重听从与孝敬顺从父母师长。虽然时代变迁,观念不断进步,很多父母师长都已改变做法,在许多事情上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待教育过于急躁,出了问题不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
西方的教育观念崇尚宽容,对孩子是YES多于N0,在我们看来似乎太过于放纵,而中国人家教注重的是严以律己,自省自责。中西方的教育方法孰优孰劣,孰利孰弊,不能简单取舍,一概而论。
家教是什么?有的家长把它称之为“管孩子”。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这就误解了教育的使命。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很少、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家教的范围很广,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没了主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拇指教育”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一概地认为“食指教育”百无一利。只有根据教育的不同内容和孩子的不同情况,区别孩子所处的不同场合,选择运用不同的 “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方能奏效。
比方说,甲的孩子平素娇生惯养,宠呵过分,一味迁就。上学之后,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很差,品行不端。碰到这种情况,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惟一应该做的事,就是对孩子更耐心一些,同时要想办法尽快“矫枉”。这时家长就应该多出“食指”,少伸“拇指”,该说“不” 时就说“不”。
孙国森
男,1939年生,海南省屯昌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民族艺术名师,获中国世纪专家,书画艺术名人,中国教育家名人,中国艺术十大领军人物和“国际金马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跟李剑晨教授和著名画家张眉孙学习水彩画。1962年在海口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创种》被广东省群艺术馆收藏,多次参加省、全国美展。作品《海南特产》被中国美协外联部选送美国展销,2014年参赛中国油画作品《丰收在望》荣获第三届全球“风云人物杯艺术成就”金奖。出版有《孙国森美术作品明信片》《孙国森水彩画集》和《孙国森油画集》在全国新华书店销售。
1981年,在海口市创办海南第一家私立琼美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20年中走遍了祖国各地,走访了25个国家,学习了不少绘画知识。现以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相结合的方法探研自己的油画风格――既有水彩画的透明,中国画的情调又有油画的风度。
中国绘画要继承又要创新,同时继承前辈大师的作画方法。中国画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世代评一幅作品的艺术规律。中国画的山水构图有三远――高远、深远和平远,这三远的构图作品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中国画的用笔非常讲究,笔笔有力,浓淡干湿快慢粗细往往一笔而成,这些都是中国画的部分优点;水彩画的部分优点是流畅轻松透明,而油画的部分优点是容易修改,颜料覆盖力强,画树和石头层层加厚的立体感很好,如画石块用各种颜色在油画刀上一刮,石头上各种的颜色效果就出来,石头的棱角和质感表现得很真实。
总之各画种都有各的优点,我就用了它们各自优点集中在我的画面上,形成了我的绘画风格。有人说我用油画颜料画水彩画,有人说我用油画颜料画中国画,又有人说我画的画不像油画,其实这些说法可以说都对,也可以说不对,也许这种集各方优点于一身的创作特点就是我的画风特质。齐白石大师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是说要继承又要创新。徐悲鸿大师提倡“尽精微,改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尽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用者融之”。因此,我吸收了西方绘画和中国画的某些优点成为我的作画方法。我的作品中水画得很透明,河里的沙石和游鱼可数,我画的《下雨》一幅画中的雨如水彩画那样的淋漓。至于西画的透视(消失点)有一个或两个,而中国画的透视点有无数个,可以从上画到下,从左画到右,可以画好多的景区连起来。我的作品《黎寨之梦》和《山河秀色富水流来》等作品用中国画的高远构图法,树用点叶法,水是透明的,石和树用层层加厚的油画颜料而画成。以上是我自己浅谈的一点作画方法,仅此探研我的风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孕育 中西方 教育思想 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0-01
当前,“减负”和“素质教育”无疑已经成了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国内近年来的出国热潮也持续高温不退,针对这些社会现实,我们希望一探其中究竟,将中西方目前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进行一番比较。
一、教育之意义及对当前国内教育现状的反思
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条大河,那么文化便可谓是这条大河的源头以及源源不断注入其中的河水。文化给予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予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学记》中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此可见教育对于国家社稷大业之重要。人生来互有不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及生存状态,教育对于人的积极作用从来都是被肯定的。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愈来愈被社会所关注。教育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一个国家的教育现状也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在我们国内出国热潮持续增温,国人大有一付倾家荡产挤破头也要把子女送出国门的背景下,我们是否应该深思:难道西方的教育就真是如国人所想象之完美?我国现行的教育思想果真难有可取之处吗?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分析,对我国的教育有很多感受和想法,也对其怀有很大希望。
二、中西方学校教育上所存在的差异
(一)我国“素质教育”尚未能真正得以施行
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推广普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提高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在实行素质教育之前,我国历来施行的基本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通俗点说即是“填鸭式”以考试分数为目的的落后教育模式。
表面上看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是一个极大的质的飞跃。但是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目前所施行的素质教育却并不十分满意,学生中普遍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远没有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经深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问题。
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升学率,升学率成为了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唯一看中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大环境下,学校只能是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只会着重去讲解所谓的考试热点知识,不设计考试范围的知识就会被忽视甚至干脆从不在课堂上涉及,这样的做法无疑对于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毫无裨益,长此以往,又谈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
(二)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性操作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纸上谈兵”的理论化训练,却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运用结合教育,如此一来,学生往往掌握了大把的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去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理论,更加难以体会前人是如何得到和积累这些理论知识的。换言之,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操的基本能力,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缺乏科学鉴别力。这种教育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很多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创造力,学生主动性差,心理压力重。子女依赖性强、任性,没有自己的见解。
(三)我国当前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
当然,我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学生要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我国的学校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力集中,洗耳恭听,对书本上的东西记得牢固。这种教育方式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西方国家教育现状及其优势
反观如英美等西方国家,情况则与我国大为不同。学生一星期只要求做一到两次的家庭作业。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也都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英美国家学校从来没有考试排名的做法。学生因随家人旅游缺勤这类现象在英美国家的学校中也是很普遍的,然而这在我国简直可谓是天方夜谭。此外,英美国家的教育中提倡个人的生存能力训练,有意培养学生在特定简陋甚至是恶劣环境下的个人户外生存能力,其意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我们国家的学生中间,这几乎成为仅仅是在电视上才可能出现的事情,多数学生毕生难有这样的实践机会。
(五)西方国家教育思想的弊端
英美国家的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放任于宽松,学校很少强制学生去做一些事情,包括上课的状态,考试成绩,课后的作业等。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勤奋度降低,缺少上进心,有调查数据就表明,西方学生的勤奋程度远远少于中国学生。社会评论家认为美国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至少部分归咎于学校管理不严格。概括地说,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而它的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
三、结束语
有人说:“除非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在的考试制度,否则老师和学生将永远是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也将难以真正得到施行。”这一观点看起来有些偏激,但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要改变中国落后教育现状的最好方式就是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从细节上点滴改变令它更具科学性,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成长。在继承以往优势的同时,取西方教育思想之长,补自己教育模式之短。
参考文献:
[1]王维国.刍议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若干弊端[J]青年与社会.2011年08期
[2]唐丽萍.探讨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有效途径[J]陕西教育.2012年03期
[3]周娜.新课程下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浅谈[J]中学时代.2012年11期
摘 要 网球运动的起源比较早,是在13世纪的法国贵族当中开始流行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运动逐渐的实现了大众化,但是由于其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动作复杂等原因的存在,其推广速度较为缓慢,但是在近几年高校对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开始重视,其发展前景逐渐开阔。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网球运动 发展前景
网球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并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等。所以,面对开展网球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必然十分乐观,本文将从在高校中开展体育网球运动的优点入手,对体育网球在高校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开展网球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网球属于全身各器官共同参与配合的一种运动,它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锻炼,并提高人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灵敏程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网球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在场地通过跑动训练大量的消耗体力,并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在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负面情绪转化成力量,刺激学生全力冲击,从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不仅如此,通过网球体育课程的开展,学校可以进行网球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网球训练项目,并开展网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与负面情绪控制能力。引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鼓励学生增强网球技艺的学习,为未来发展再创佳绩。
其次,在高校的内部推广网球运动,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由于网球运动考验学生的身体协调、反应、模仿、学习、分析等能力,所以在进行网球运动训练时可以通过网球运动技能、手法的学习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虽然网球运动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这种高度却能够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的斗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网球运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毅力,通过在高校不断的深入推广网球运动,必然可以通过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意志、心性进行磨练,让学生养成敢于虚心求教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奠定坚如磐石的心性,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所以其发展前景必然会越来越好。
通过体育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能够有效的将西方体育文化快速的引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为学生填补西方文化空白,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由于网球运动产自西方贵族阶层,所以通过网球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效的了解西方贵族发展文明,了解西方生活面貌以及精神素养,从而为学生树立“绅士”典范。通过大力推广网球运动,有助于学生对西方礼节的摄取以及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以及知识积累含量,借助网球运动的发展了解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丰富自己的见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运动素质、情操、教养的人,提高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涵养,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以及发展,所以其必然受到高校重视。
最后,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明文化差异: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后来相继传到西方各国,直到1885年才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所学习。由于网球运动发展时间悠久,所以其训练的方式也存在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地理环境等之间的差异,东西方网球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差异显著。比如说西方网球运动重在爆发力与接发球力量等,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为苛刻。它还是对于学习网球文化差异的一种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文化也开始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并产生了璀璨的火花,这对于高校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了解外来网球文化、知识、技术的机会,为高校学生学习以及练习网球运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为其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内部进行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必须做好对网球运动的合理定位。由于高校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所以在高校发展体育网球应立足于高校的发展实际需求,通过网球运动的开展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谦让、进取、懂礼仪等的目的,切记不应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竞技成绩。经过上述分析,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必须提高网球运动的师资水平。提升网球教师的业务水平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即:引进专业水平高的网球人才,来带动本校的网球师资水平;二是对本校有潜力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走出去”应加强。只有不断的完善高校的体育网球的发展措施,才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通过对网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各项实际效果,体育网球运动在高校内部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朝向全面推广、普及师生、完善理论及实践技术的方向迈进。由于开展体育网球活动可以锻炼并提升学生心理及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锻炼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力,还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传播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文明差异,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明,使学生能够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快速的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相关专业知识的精华虽在,为学生奠定坚持的文化基础,所以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小视,必然会成为各高校之间热捧的体育专业之一。
总之,面对开展体育网球运动的众多优点,高校势必会将体育网球运动的价值开发到极致,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必然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 向茂娟.西安市业余网球赛事开展现状调查及前景展望[J].内江科技.2015(05).
关键字:初中 英语教学 新教学 新思路
新的教学必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法才能得到突破,打破传统并不是说完全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传统教学有它的不足之处,但也有它的精华,我们老师要善于去挖掘好的方法,又要敢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打破常规,把教学推向另一个高点。
一、借鉴西方教学法
现在人们得出的传统教学法主要是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角色扮演等。而其中讲授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种,要想教学得到突破,就必须让传统的主要讲授法变成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作为关键,进一步去提升教学质量。西方教学主要的就是上面所说的这种模式,在这一点上,中国教师应该借鉴西方教学的这种好方法,让中国式的教学得到一个新的突破。
在美国,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示意教师,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出来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直到问题解决完为止。在西方课堂上,这是随时都有的情况,学生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且敢于提出来,在这种问与答中,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都很活跃轻松。而在中国在课堂上,教师一般把理论教学讲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把知识重点都帮学生勾勒出来,所遇到的难点疑点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就说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应对考试,可以把课本知识学好,但一旦要延伸知识点或是在现实中解决问题时,学生就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长此下去,降低了或是直接让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的能力,形成死板的学习法,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帮助,对社会今后的进步也起不了任何作用,让他们变成只会学习的优等生而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差生”,中国教师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必须要转变的,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者,老师要积极的汲取西方好的教学法,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向西方学生一样,大胆的说,大胆的提问,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和老师的讨论当中,即便是说错了,也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从教师、学生双方面去突破原有的教学,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二、在中国特色教育教学方法下,实行中西结合教学法
创业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全新理念和新的价值观,创新的前提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一直在老师的思想下走不出来,那么就很难有创新的想法可言。那么如何可以保有中国教育教学的优点而又能突破新的思想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中国的特色基础上,实施中西教学结合。
西方教师追求师生关系平等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希望学生和自己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去交谈去学习,在遇到的问题上也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常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能提出有思考性、有建设性的问题,勇于提出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西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也是特别的,他不同于中国,他是从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是不是有自己的见解,是否敢质疑老师的观点这些来说的。而在中国,老师是希望学生听自己的话,希望学生能安分的在课上聚精会神的听老师授课,做好笔记,把老师说的重点、难点记在本子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中国老师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这个学生解题如何,考试成绩得到多少分来做标准的,两者之间的比较是,前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了解,善于思考,勤于比较,并能在交际中得体地应用所学语言和知识,后者是难点、要点通过强化训练后,记忆和掌握的清楚牢固。好的教学就是要有西方的开放性教学,又有中国自家教学的严谨性,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互取好的教学思路,那么教学就会达到另一个高点。
三、让学生深入生活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教学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在学校得到锻炼,得到知识的淬炼,然后在今后的社会中能独立的生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老师必须在学校的时候就培养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作为以后沟通的一种需求,在教学上更要提倡“现实教学”,要不断的给学生营造那种社会环境,从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比如老师可以经常布置学生阅读新闻版、教育版和其他时事报道,并且要求叙述读报时回答4Ws―Who, What, Where, When或者5Ws和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利用4Ws和5Ws1H的阅读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阅读可以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精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国际时事,让他们对社会的现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以后他们走出社会来说是很有用的。
四、顺应时展,跟上社会潮流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拿来主义;任务型语言教学本土化
国家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这两个《课标》明确提出,应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earning,TBL),也称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任务型(语言)学习,以下同。]的建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应用任务型教学实为实现两个《课标》的必然,是贯彻落实两个《课标》精神的关键。但任务型语言教学毕竟是舶来品,如果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或过于偏激,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生搬硬套或全盘否定,那么学生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和实验品,简直是对两个《课标》最大的摧残。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学者或英语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对待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呢?
一、应该知道“拿”什么
看一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进步性,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它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认知参与是学习过程最有效,最活跃的因素。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语言和想法都是不受控制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这对于教师的目的语水平,应变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看来,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习者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或解释语言知识,或指望一步到位教会学习者什么。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正是这种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了教学范式的转换,使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其次,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传统课堂受到的最严厉批评是教学与生活脱节。任务型教学则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这首先体现在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完成课堂交际任务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有能力去完成课堂外的类似交际任务。这种真实和相关使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建立了直接联系。其次,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生生间的交互作用,意义协商,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即是将课堂看作了一个“小社会”,视教学为人际交往的过程。
再次,任务型教学的另一明显进步性体现在:它不仅意识到使学习者学会学习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还试图把这一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习,财富蕴含其中》中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正是以这四大目标为宗旨的。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做中学”、“用语言做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其“其意义表达第一性、有交际问题要解决、完成交际任务是首要的考虑”等原则关注语言的运用,强调真实意义上的交际,把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置于语言学习首位。它代表了重视输出的语言学习文化。这种思想在我们建构具有本土化色彩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是应该借鉴的。若运用得当,它将使我国以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得到有效匡正,使外语教学呈现新面貌,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将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应该知道怎样“拿”
第一,要形成正确的拿来主义观。目前国内的教学专家及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争论的焦点是它的实际性问题。由此形成了四派,即保守派、激进派、反对派和本土化派。对于如何拿的问题鲁迅先生在其“拿来主义”一文中指出:“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广大英语教学者应该继承和发扬“拿来主义”,从“拿来主义”的新视角去看待外语教学法。即我们不但要从国外拿,还要从国内拿;不但从城里拿,也从乡下拿;不仅要从现在中拿,还要从过去中拿;拿来的目的是为了送出去。广大英语工作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和能否实现的问题,是结症所在,必须重视!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策略
中外合作院校是由中外的政府、企业、高校或社会力量在院校和学科上开展共同的投资和作何。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的监督和各级高校的努力下,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随着办学项目规模的扩大,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由于中外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教育矛盾,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中外文化的融合,做好跨文化教育的相关工作。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由中外的双方教师共同来实施的教育活动,而教育的对象是中国的公民,这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中西文化差异。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观的差异
在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是将教师尊崇为较高的位置。传道授业解惑也规定了教师的智者,并奠定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在新时期下,这种师生观任然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体系。而在西方的教育中,教师只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西方的教育传统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在现代西方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挑战教师权威。
(二)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教育价值观是指对教育的根本观点和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点。在现代我国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中国与西方的教育价值观仍然具有差异,在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的人性观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解释。
(三)知识观的差异
中外的教育界对于知识的态度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在中国教育观念看来,知识是静态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西方的传统观念上,知识是动态、可以改变的。书本中的知识指是总结和积累了前人的经验,是可以批判和的。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中外办学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开始举办中美经济学培训班,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
三、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识别文化差异,建立相同价值观
为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必须实现文化的融合,而首先需要了解中外文化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处。合作的双方应加强交流、加强沟通,了解双方文化教育中的优点,互相吸收对方的先进思想,研究出对双方都有利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尽量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其次双方需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统一的价值观可以有效的减少内部管理矛盾,统一管理理念,发挥文化优势,从而形成双方优势的共同体。
(二)设置跨文化课程,提高跨文化能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跨文化教育的设置,特别是中方院校应该把跨文化的课程列入合作办学的教育体系当中,鼓励教师开发相关的跨文化知识课程,推荐合适的教师来教授跨文化知识。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设置跨文化教育课程上给予指导。同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外方的课程教育,也就提高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质量。而目前一些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都比较欠缺,学校可以通过开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或出国短期访学活动,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通过实践来得到提高。
(三)构建跨文化环境,加强教育管理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包括了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应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校园文化,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在构建文化环境中应以我国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这种一体多元的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发挥我国文化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吸收和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髓部分,打造出中外文化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环境。中外合作办学中实施的跨文化教育应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从教育管理上加强跨文化教育,将跨文化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的知识。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协调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双方管理人员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会带来跨文化教育管理上的困难,也造成中外文化难以融合,难以进行跨文化教育。因此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实现一个民主高效的共同管理层,有效的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外高校间不断的扩大合作办学规模,由于双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跨文化教育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而中外文化中既有冲突矛盾的一面,也有融汇合作的一面,在合作办学中应注重跨文化教育,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项措施来消除文化矛盾,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寻求双方共同的管理模式,实现跨文化教育的融合。
作者:符巧静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继桥.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