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0 10:48: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呼吸道堵塞的原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若护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77岁,因“颅内动脉瘤”先后行“右额颞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伴术后痰多,不易咳出行气管切开术四月于2010-2-04收住我科。入院时神志朦胧左侧瞳孔1.5mm,右侧瞳孔2.0mm,光反应灵敏,颅骨缺如8×9cm2,骨窗压力不高,气管切开,接人工鼻射流吸氧3L/分,带入鼻饲管一根,右股静脉置管,二便失禁,予集尿袋接尿,多功能监测。经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治疗肺部感染明显好转。2010-02-11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红,并渐发紫,心率增快达120次/分,血压升高150/85mmHg,呼吸30次/分,脉氧逐渐下降至78%。予吸痰但吸痰管插入不畅,予加大氧流量8 L/分,汇报医生,放松气囊, 湿化吸痰,吸出大量黏痰。配合医师更换气管套管,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缓解,面色转红,脉氧上升到90%以上,心率96次/分,血压140/80mmHg,呼吸22次/分。拔出的套管内痰痂堵塞,痰痂约5厘米长,质地硬。予持续气道湿化,继续予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于2010-2-25出院。
2 思考
2.1脑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为何容易形成痰痂
脑外科病人气道开放后,由于相对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纤毛运动频率下降或停止,使粘液纤毛系统消除异物的能力减低,如遇痰粘稠者,极易发生痰痂堵塞。
2.2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的原因?
掌握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的原因,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病人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且脓稠,且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至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易结痂,②气管切开后未及时吸痰,③气道形成血痰结痂,④金属质地的内套管取出消毒时,脱离外套管时间长,使痰痂粘附于外套管。
2.3气道湿化的方法及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性?
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湿化非常重要,例如这个病人的痰痂形成,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湿化不足。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气道内持续或间断滴注湿化液,人工鼻湿化法,雾化吸入。掌握了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还要知道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①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②湿化不足:分泌物黏稠(有结痂或黏液块咳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③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
2.4预防痰痂形成的护理措施
(1)加强湿化:
①病室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②正确判断吸痰时间
③持续雾化吸入
④吸痰前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湿化液沿气切套管内壁缓慢注入气滴液3~5ml,引起患者呛咳,然后迅速充分吸出痰液。
(2)规范吸痰操作技术
①吸痰管硬度适中,粗细合适,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1]
②对分泌物粘稠者忌长时间吸引,必要时间隔3分钟以上再吸引,可重复2~3次
③正确掌握吸痰管插入深度,对于咳嗽反射强,能自行将痰咳至气管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应超过气管套管长度。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与气管切开套管的型号来用具体的吸痰方式
3 体会
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部机械性梗阻及因呼吸障碍、咳嗽反射消退而造成呼吸道 分泌物存留且不能自行排出的下呼吸道梗阻。气管套管堵塞是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套管内或套管下方有痰痂或血性结痂,堵塞呼吸道,病人会出 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 下入受阻,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将吸痰管自套管内插入,根据深度大致可判断出阻塞部位。如果短于套管或刚好等于套管长度,可给予换管。如果障塞物位于套管下方,则给予气管内滴药。预防要加强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卫生及湿度。选择适当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满意,及时吸痰,规范吸痰操作技术,防止痰痂形成,避免气管套管堵塞。
【关键词】急性喉梗阻;气管切开术;护理
急性喉梗阻患者入院时,常出现“三凹症”,病情极危重。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道阻塞及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然而,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出现高峰的时间一般在气管切开后的第3天和第7天,气道的管理重在细节,需要每位医护人员严格遵循各项操作流程,防治交叉感染,保持室内整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等。
1 临床资料
我院耳鼻喉科在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住急性喉梗阻患者21例,行气管切开术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在24―56岁,留置时间15天―30天,好转21例。
2 急性喉梗阻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及其禁忌症
(1)各种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如喉水肿、急性喉炎、上呼吸道烧伤、喉部及气管内异物;严重颌面、颈部外伤以及上呼吸道外伤伴软组织肿胀或骨折、异物等。
(2)有明显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异常者要慎重;下呼吸道占位而导致的呼吸道梗阻慎重。
3 急性喉梗阻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讲明气管切开的目的性、安全性及必要性,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3.2 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温度及湿度。温度控制在21℃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定期通风,定期空气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2小时,严格限制探视。设置空气净化装置,以减少空气中病原体对开放气道病人的污染。
3.3 病人
术后取仰卧位,避免头部过度前伸引起伤口紧绷、导管压迫气管壁,经常变换。
3.4 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喉梗阻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及雾化吸入,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管、气管套管未予同一条线上,注意有无皮下气肿、套管脱出、切口出血、纵膈气肿、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及时作出处理。
3.5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
急性喉梗阻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主要的气道分泌物为痰液,及时吸痰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避免咯出的分泌物再次吸入。
(1)评估痰鸣音的位置和性质,以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深部拔出时给予负压。
(2)注意氧储备,根据病情可提高吸氧浓度,4升每分钟,一次吸痰小于15秒,连续吸痰小于3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并向上提拉,边吸边退。
(3)根据病人选取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粗细小于内套管直径的二分之一,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严格无菌操作。
(4)对于不易吸出的黏稠痰液,给予雾化吸入及气管内滴药,到达局部治疗机稀释痰液的作用,同时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胸部叩击,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从肺底到肺尖反复叩击,便于痰液吸出。
3.6 急性喉梗阻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的护理
每日用2%碘伏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更换保护切口的无菌纱布垫2次,分泌物多时应该随时更换,观察有无红肿、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7 湿化气道
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间歇湿化的方法: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糜蛋白酶2支,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毫升,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以间断使用雾化吸入。
3.8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前需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液,若患者配合尚可,建议使用牙刷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细菌感染和肺部的并发症。
4 拔管
待患者病情平稳,能够自行排痰、呼吸肌功能恢复,无心理依赖后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三分之一,第二天塞二分之一,第三天全堵塞。如堵塞24-48小时后屋呼吸困难,无咳嗽,睡眠饮食良好,即可拔管。拔管前2日,将外套管气囊放气,先试用软木塞堵住管口,如患者无任何不适,可考虑拔管。瘘口可用75%酒精消毒,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若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5 体会
急性喉梗阻患者系喉水肿、喉腔肿瘤、异物,阻碍呼吸道通畅,因此急诊气管切开后,若不能及时使呼吸道畅通,导致患者供氧不足,病情加重,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较多,若护理不当,可引起皮下、纵膈气肿、支气管肺部的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降低感染及死亡率。总之,急性喉梗阻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采取及时、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在救助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最大程度的保护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41.
[2]刘成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4,10(9):40.
作者简介
【关键词】 ICU; 人工气道; 痰痂; 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60
一些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经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施予机械通气,常用的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法。一方面,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机体的自然防御功能减弱,表现为上呼吸道丧失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和咳嗽等功能,在管内壁形成痰痂,阻塞管腔,容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1-2]。另一方面,气囊周围积聚的分泌物若下行进入呼吸道,细菌将在肺内滋生,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本文通过分析3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形成痰痂的原因,探讨其处置和预防机制。
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对305例患者施予人工气道方法,男163例,女142例,年龄5~83岁,其中气管切开109例,切开时间3~57 d,平均21.8 d;气管插管196例,保留插管6~23 d,平均13.6 d。形成痰痂共计36例,其中重症胰腺炎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例,ARDS患者4例,心肺复苏术后5例,重症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药物中毒3例,其他2例。
2 痰痂的形成及处理措施
一般认为,当患者施予人工气道后,进入呼吸道的气体因失去鼻部清洁过滤、湿化作用,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异物的能力减低,分泌物水分因蒸发变黏稠而形成痰痂[3]。同时,气管导管细长、置管时间过长、不及时叩背刺激、吸痰不彻底和使用增加痰液黏稠度的药物等因素也是导致痰痂形成的因素[4]。
2.1 气道湿化不足 由于气道湿化不足形成痰痂者共计20例,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5例。行机械通气时,患者呼吸道水分蒸发严重,若不及时补充湿化液,极易形成痰痂,一般应保持气道250~300 ml/d的湿化液注入。当痰痂堵塞气道时,患者血氧饱和度将突然下降,气道压力增高4.9~5.88 kPa,
此时立即行气道灌输液(0.45%氯化钠100 ml内加注射用水100 ml、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 mg、沐舒坦15 mg)5~10 ml冲入气道,加压呼吸2~5 min后给予吸痰,并每隔20 min灌洗1次。经此处理后,从20例患者气道内成功吸出大量硬结性痰块,缓解了阻塞性通气障碍。
2.2 误吸营养液 共计出现9例因误吸营养液而形成痰痂。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其胃肠功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功能,若营养液的一次摄入量过大或输注速度过快,加之营养液渗透压高,可引起营养液反流误吸形成痰痂[5]。针对具体情况,在对患者反复进行肠道灌洗或纤支镜肺泡灌洗后,吸出了大量灰白色痰痂,改善了气道阻塞症状。
2.3 气道出血 共计发生气管黏膜损伤出血1例,气管插管出血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气不足现象,观察发现均有局部出血。对此在气道内滴入0.1%麻黄碱液2 ml,连续3~5次后,或者在气道灌洗液内加入垂体后叶素6 U,吸痰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滴入气道,连续1~2 d后,气道出血均停止。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吸出痰痂后解除了患者气道堵塞。
2.4 技术缺陷 共计出现5例因护理缺陷导致患者痰痂的形成。翻身时人工气管意外松动;叩背时未找准部位,力度把握不够;吸痰时未能有效刺激呼吸道黏膜,深部痰液未能有效咳至大气道位置;吸痰时间过长,负压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出血。
3 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重视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环境舒适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 ℃)与湿度(50%~60%),每日用浸泡消毒液的湿拖布擦地2~3次,通风2次,紫外线照射1次以加强消毒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3.2 加强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吸入的气体经呼吸道过滤后处于饱和湿度状态下,当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的生理结构和纤毛的正常摆动均遭到了破坏,使得气体不再保持适宜呼吸的湿度和温度状态[6]。因此进入人工气道的气体必须经过加温、湿化,以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保证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3.2.1 电热恒温湿化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气体温度可动态调节的优点,并使之稳定的保持在32~36 ℃之间,不仅能使进入呼吸道的气体达到适宜的温度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调节湿度使其达到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且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并及时添加,以防止水蒸干。
3.2.2 气管内滴注法 每次滴注湿化液[0.9%生理盐水(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250 ml+庆大霉素(预防继发感染)8万U+糜蛋白酶4000 U 2~5 ml],速度不易过快,以免诱发患者剧烈咳嗽,影响有效通气[4]。未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
3.2.3 常规雾化 高速氧气射流经过液膜时产生强烈的摩擦作用使药液分裂雾化,雾化液将在氧气的带动下进入气道,且雾化后的药液能进入较小的气道,起到消炎、止咳和祛痰的功效。同时,氧气随雾化液的流动也起到了通气的作用。雾化液的配置采用:生理盐水10 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U+沐舒坦(促进纤毛运动)15 mg+地塞米松(解除支气管痉挛)5 mg,每8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每次10~15 min,在雾化中及雾化后,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7]。雾化吸入器应做到专人专用,每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 加强气道保护 对施予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翻身、叩背等操作,以及患者剧烈咳嗽时都易引起气管导管滑动,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因此在初次插管时,应记录插管深度并对其稳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是固定带保持适宜松紧度,若发现滑管,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管理气囊采用“最小注气量”原则,以防止气囊注气过多、致使气管处于高压力作用下坏死[8];吸痰时,根据病患的年龄和身体特征选择适宜材质、管径和长度的吸痰管,保持动作轻柔、负压适中、抽吸频率适当以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导致出血;在护理气管出血的病患,局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和麻黄碱等血管收缩剂时,应注意其量的把控,避免过度使用引起痰液黏稠,加速痰痂的形成。
3.4 及时吸痰 吸痰前应根据患者年龄、体征及病情等因素选择粗细适宜、柔软的吸痰管,一般选用内径为0.3~0.5 cm,长约30~50 cm以上的吸痰管。在吸痰频率上应注意的是长期频繁的吸痰易导致呼吸道黏膜溃疡出血和黏膜损伤[1],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一般情况下每2小时吸痰一次,吸痰前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胸骨上窝,当听到痰鸣音,听诊闻及肺部有湿啰音时应立即吸痰,既保证吸痰及时,也减小对气道不必要的刺激和损伤。
吸痰时,先将吸痰管自气管插管或内套管中轻轻插入,插入深度以感觉到阻力时为宜,再将吸痰管缓缓回拉1~2 cm后逐渐松开负压开始吸痰。做到“一遵循三禁止”,即遵循边旋转边退管边吸痰的原则,禁止进管时即松开负压;禁止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抽吸;禁止吸痰期间间断施压,否则极易损伤气道黏膜和造成吸痰无效。吸痰过程中,吸引负压应不超过0.5 kPa,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不规则和心率变化严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4]。若痰液不能一次性吸尽,应先对患者吸氧,当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时再进行吸痰操作。吸痰前后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对依靠呼吸机呼吸的患者,应在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时间不宜超过30 s。
3.5 防止误吸 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应保持营养液的温度在37 ℃;患者处于卧位、头高45°;每隔6小时左右冲洗胃管一次。密切监视患者体征,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营养液的输入,并进行胃肠减压操作,必要时可辅助胃肠动力药的摄入,以防气道堵塞,降低误吸率,需要注意的时在行营养液时应先行彻底吸痰。
3.6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监测患者水电解质水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水分补充,每日保证摄入水量在1000 ml以上[9]。防止因体液流失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滞留在气管内形成痰痂,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
3.7 增强心理护理意识 行人工气道的患者病情一般较重,且活动受限,加之对自身病情的过度关注,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和病患的沟通,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建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在行各种操作时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他们的配合。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按照要求固定好气管套管,防止吸痰时患者因躁动而导致气管套管移位或者脱出气管插管[10]。同时,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意外后果,并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早日康复为己任做好护理工作。
4 结论
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中,常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患者呼吸,而预防痰痂的形成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导致痰痂形成的因素众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工气道患者痰痂堵管的原因及危害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细致周到的呼吸道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对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傅丽桑,周秀花,陈敏敏.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17-18.
[2]郑佩君.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护理,2011,49(30):80-81.
[3]覃丽娟.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0):1867-1868.
[4]周宁.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7,15(11):74-75.
[5]章可谓,陈晓波,蒋晓琴,等.人工气道患者痰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8,17(4):623-624.
[6]姚燕红,吴立峰,苏红霞,等.人工气道患者痰痂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846-847.
[7]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1.
关键词:耳鼻喉科;急性喉梗阻;临床观察;护理对策
耳鼻喉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急性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及时解除引起急性喉梗阻的危急不安全因素,及时诊断和抢救患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共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3岁~80岁,平均52岁,其中呼吸道异物16例,鼻出血25例;急性会厌炎31例,喉癌,咽旁及颈部肿物行气管切开后并发脱管阻塞24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均抢救成功。
2方法
急性喉梗阻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解痉药物等达到抗感染、消除水肿、缓解呼吸困难。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气管切开包、喉镜、呼吸机、吸引器等急救用品。护理人员根据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喉阻塞分度,1~2度明确病因,密切观察病情,3度应及早行气管切开,4度应立即气管切开,分秒必争抢救患者,密切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常见的引起呼吸道阻塞原因包括气管切开,急性会厌炎,呼吸道异物,鼻腔大出血等疾病,现做如下原因分析和防范。
2.1气管切开后套管脱出及内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的气体吸收了呼吸道水分,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同时气管切开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状态,不能产生有效效咳嗽,因失水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如患者活动后护理不当引起气管套管系带过松,患者颈部过伸,颈部皮下气肿等可导致套管脱出形成气道堵塞。 护理措施: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旁备有配套的消毒内套管,以防紧急情况下置入不合适的内套管而影响机械通气,2次/d清洗消毒内套管,加强气管套管的护理,采用雾化吸入加强气道的湿化,给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如痰液较稠,可增加雾化次数,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气管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2指为度,并且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避免颈部过屈或过伸,不过度扭转颈部。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在清洗气管套管后,要检查套管内确无异物存留方可放回套管。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时.要首先判断套管是否在位,若套管固定在位,拔除内套管,给予吸痰;若为内套管阻塞,则症状缓解,如症状不缓解,则考虑外套管阻塞,需拔除外套管芯重新置管。
2.2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是发生在声门上区的急性水肿伴有急性化脓性蜂窝织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是耳鼻喉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接诊患者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有无呼吸困难,入院时护士应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的配合支持,该病可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突然阻塞上呼吸道而危及生命,常在夜间发作,病情发展快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行会厌脓肿切开,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病有病情反复的可能,在未经喉镜检查证实炎症明显减轻之前,仍应严密观察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以防不测。对行会厌脓肿切开的患者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防止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
2.3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取出异物,预防并发症。接诊后将患儿安排在抢救室。视患儿缺氧程度面罩给氧,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物。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面色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可将患儿抱起,叩击后背使异物改变位置,以暂缓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高流量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配合医生行环甲膜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按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对术中取碎片的异物,特别要警惕残余性异物的可能。
2.4鼻腔大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许多患者起病急,出血量大,止血困难,病情反复.短时问大量出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患者常表现为恐慌,焦虑。护士接诊时要先安慰患者稳定情绪,使其信任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吐出血液,判断出血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抬高,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同时有利于改善呼吸状况,鼻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冰敷患者头颈部,反射性地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时,应补充血容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鼻出血患者,针对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加强预防也很重要。
3体会
急性喉梗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易出现Ⅲ~Ⅳ度呼吸困难[1],急性喉梗阻病情发展迅速,引起窒息缺氧,严重很快发展为呼吸心跳停止,缺氧时间长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害以及全身重要脏器缺氧,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2]。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常见危急不安全隐患一定要有预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备好急救物品,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能,正确的处理和救治是抢救急性喉梗阻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55例。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3~59岁,平均30岁;置管时间6~72 h,平均22 h。
1.2方法 对55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患者在临床观察中如发现有吸痰指证时,首先吸痰1次,然后沿气管导管的管壁缓慢向气道内注入大剂量气道湿化液5 mL~10 mL,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或让气管插管患者在气管导管内吸氧下自行呼吸1 min~2 mim,然后再吸痰.吸痰过程中观察痰液性质,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吸净痰液。无吸痰指证时1 h~2 h吸痰1次,先湿化后吸痰,方法同上。湿化液为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如气管插管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代替湿化液。
1.3结果 55例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气道不完全阻塞并有临床症状者3例,其中2例气管插管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注入湿化液反复吸痰,吸出敷个成闭小痰痂后,症状渐缓解。
2原因
2.1湿化不足长时间机械通气,使水分蒸发和丧失,造成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结痂,不易咳出或吸出,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人工气道阻塞的原因多为吸入气湿化不够和吸痰不及时。形成痰痂或血块堵塞导管端,甚至形成活瓣样痴片。由于湿化不足致气道阻塞共3例,均发生在已停用呼吸机观察待拔管的气管插管患者。
2.2气管导管不完全阻塞时表现为呼吸浅快,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指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呈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气管导管完全阻塞气管插管患者自主呼吸时胸廓或腹壁有起伏,但听诊两肺未闻及呼吸音,出现呼吸困难、大汗、口唇发绀。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观察导管处有无气流通过,判断是否为气管导管阻塞,如为不完全阻塞可反复湿化吸痰,如为完全阻塞,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拔出气管导管。使用简易呼吸器行辅助呼复,拔管后胃内容物、口腔内渗血及分泌物误人气道所致。
2.3气道损伤吸痰过于频繁.吸痰管过硬,负压吸引力过大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导致黏膜出血,导管滑动或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过大可压迫气管壁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坏死出血阻塞气道。
2.4技术缺陷吸痰是一门技术性操作.对保持气道通畅非常重要,吸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痰痴的形成与否,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操作,不仅吸出一些表浅的聚集在一起的痰液,还应吸出管道周围和底部可能已经附着聚集的痰液。本组病例中使用呼吸机期间气管插管患者很少发生气道阻塞,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护人员对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呼吸道管理放松警惕,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3预防及护理
3.1加强气道湿化为防止痰液黏稠,需定时向气管导管内滴湿化液,通过允分湿化,可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从而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吸痰时如感觉气道干涩或分泌物黏稠。肺部听诊有干湿哕音,提示湿化不足,如果痰液过分稀薄,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提示湿化过度[1]。
3.2适时吸痰吸痰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定时查看气管插管患者.1 h~2 h听诊呼吸音1次,掌握吸痰指证,发现气管插管患者有痰鸣音或呼吸机高压报警,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降低,即为气管插管患者吸痰,避免痰液在肺内或气管内长时问存留,防止分泌物呛至口腔、鼻腔。当吸痰管长度不够时可在距门齿5 cm处剪去顶端气管导管,以便吸尽气道深部的痰液,吸痰时注意避免吸痰管小7L贴于气管黏膜,减少气管黏膜损伤。
3.3防止反流误吸气管插管期间护士应经常查看气管插管患者气管导管深度、气囊压力,呼吸机管路积水情况,定时清理呼吸机管路中的积水。
3.4加强气道护理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蔚技术操作,选用的吸痰管不可过硬,负压吸引不宜过大,吸痰时应先吸气管内痰液。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吸痰动作轻柔,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问反复提插式吸痰,每次吸痰、翻身、叩背后评估气管导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准确记录,防止气管插管患者在吸痰、翻身、咳嗽时气管导管移位,为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可用无菌液状石蜡吸痰管,减小吸痰时的阻力[2]。
3.5监测氧饱和度使用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患者应使用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氧饱和度,以了解气管插管患者缺氧情况,及早发现尚未出现症状的低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气管切开管 拔管 堵管试验
气管切开是医院常用的抢救治疗措施。随着气管切开管的改进,气管切开管拔除方法也随之更新。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塞住1/3,第2天塞住1/2,第3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传统的试行分次堵管24~48小时拔管的方法存在不足。2006年以来我们试行堵管试验阳性后立刻拔管的方法,并与前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气管切开病人40例,原发病包括头颅外伤10例,脑卒中8例,心肺复苏后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12例,肺部感染9例,顽固性心功能不全4例,淹溺4例。病人均使用无内套管的一次性带气囊硅胶管。堵管试验结果为阳性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为C组,即更换较细金属气管切开管并进行堵管,观察24~48小时无异常后进行拔管。观察组为Ⅰ组,即病人立即拔管。
气管切开管拔除指征:①神志清楚,或基本清楚;②营养状况可;③脱离呼吸机,血气分析正常;④呼吸道保护性反射恢复;⑤呼吸道分泌物少;⑥肺部感染已基本控制。
方法:满足拔管指征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充分吸氧,并准备气道开放的应急设备。堵管后嘱病人发声或用听诊器听颈部气流声,如能发声或有气流从上呼吸道排出,则为堵管试验阳性。C组病人更换较细金属气管切开管并进行堵管,至少观察24~48小时无异常后进行拔管。Ⅰ组病人立即拔除气管切开管,并用蝶形胶布拉紧粘贴漏口周围皮肤,密切观察24小时。24小时内未重新进行气道开放视为拔管成功。
结 果
两组年龄、体重及性别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Ⅰ组留管时间短于C组(P
讨 论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因此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气道开放可破坏呼吸道加温、加湿等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病人语言交流、吞咽或引发切口感染、出血、水肿,甚至使气管切开管气囊压迫处气管软化、瘢痕形成等。因此气管切开病人满足拔管条件后,应尽快拔管。而长期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狭窄是拔管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切开管引发气管软化、瘢痕形成等。本研究中即有3例病人因鼾症和气管软化而进行了二次插管。
手术时,若节开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切口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均可造成气管狭窄,导致拔管困难。此外,插入的气管套管型号偏大,亦不能顺利拔管。有个别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害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当堵管时可能自觉呼吸不畅,应逐步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行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原因,行X线拍片或CT检查、直达喉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酌情处理。
传统拔管法为试行分次堵管24~48小时后拔管。其不足主要有:①堵管后,病人仅能利用气囊排气后切开管与气管间的间隙通气,这增加了呼吸困难和拔管失败的可能性,尤其对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②增加了留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在本试验中,传统拔管法组的留管时间显著延长;③增加病人痛苦。
在堵管试验阳性后,病人立即拔管同样可保证病人安全。本研究中,立即拔管组的成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有明显降低。但该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失败后可增加开放气道后的多种并发症。因此拔管前需谨慎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并需备好抢救措施。
综上所述,堵管试验阳性后立即拔管,减少了留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淼,乔小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方法改良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60.
2 邱海波,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1-237.
3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手术学全集-耳鼻咽喉科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83-485.
4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16-1117.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清除;治疗;护理
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脑出血患者88例,在CT定位下行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35岁~74岁,平均年龄52岁。入院时血压180~240/110~150 mm Hg,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评分,≥8分者64例,≤8分者24例。经头颅CT检查,基底节外侧型出血63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6例,出血量超过40 ml者58例,出血量少于40 ml者30例,出血量均超过30 ml,实施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实施微创清除术前,病房环境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告知家属并说明微创清除术的方法、疗效,必要性及安全性,从而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遵医嘱给予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防止术中呕吐。
2.2 术后的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特别是微创清除术后及时准确地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对控制病情尤为重要。微创清除术后患者意识状态会逐渐好转,病变侧的瞳孔也应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瞳孔再出现散大,意识障碍加深,说明颅内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抢救。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 mm Hg之间。脑出血患者呼吸深而慢,频率无明显规律。当出现中枢性高热时呼吸频率增快,处于30~40次/min;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形成,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可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降低脑细胞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1 昏迷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积聚在咽喉部而发生上呼吸道堵塞。应将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排出。抽吸时动作要轻柔,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一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 s。注意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粘稠度[1],如痰中带血丝,提示有呼吸道黏膜损伤,应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痰液稠厚不易吸出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发现患者呼吸道有痰鸣音或排痰困难,随时抽吸。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以防误吸或食物堵塞上呼吸道。
2.2.2.2 气管切开的护理 ①气管切开后每日更换切口及导管口敷料2次,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感染及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瘘的发生。吸痰时发现有血性痰,应寻找原因,如果是肉芽引起应及时处理。②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每8 h更换内套管一次,取出清洁内套管,检查有无痰痂堵塞管腔,再行消毒灭菌。内套管取出每次不超过30 min,以免痰痂将外套管堵塞。③气道湿化。上呼吸道吸入气体有加温和加湿作用[2],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后,咳嗽能力丧失,呼吸道失水增加,采用生理盐水500 ml+α,糜蛋白酶8000 u+地塞米松5 mg以每6~8滴/min速度向内套管内持续滴注湿化,每日雾化二次。④拨管。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气管拨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除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先用医用胶布封住内套管口1/2处,使患者逐渐适应,直至完全封管,3~5 d无呼吸困难时将套管拨出。
2.2.3 尿管的护理
尿管要注意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避免牵拉、损伤尿道,尿袋不可高于膀胱的位置,以防尿液逆流造成感染。要保持外的清洁,男性患者每日用0.05%络合碘消毒尿道口2次,女性患者每日进行会冲洗2次,尿袋每日更换一次。观察尿液有无结晶、浑浊、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每日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针12万u膀胱冲洗两次,为了保持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定期夹管定时排尿,锻炼膀胱功能。一般夹管时间约为2~3 h,应用利尿剂、脱水剂时酌情。
2.2.4 脑部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袋悬挂在床头,引流袋的入口高于脑部引流口8~10 cm,使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引流管定时开放,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血柱波动情况,如无波动说明引流管堵塞,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要及时更换,翻身时要注意引流管不能扭曲,防止脱出。微创术后患者头部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以免压迫引流口及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在血肿内注入尿激酶2万u,每6~8 h一次,促使血肿溶解引流到颅外,直至复查CT证实血肿清除完毕。拨管前观察有无头痛,颅内压有无增高症状,拔管后严密包扎伤口观察有无渗液现象。
2.2.5 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每日口腔护理2~3次,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牙齿有无松动,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特别是使用抗生素注意黏膜上有无真菌斑点,有溃疡者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再出血。
2.2.6 心理护理
微创术后患者因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常常产生恐惧、焦虑、抑郁、自卑、悲观厌世等心理,可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 根据患者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和心理特点,及时进行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遵医嘱用药,使患者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 讨论
脑出血是内科急症,致残率、病死率高,最大的危害是水肿及水肿组织的“占位效应”[3],短时间内可使病情发展至高峰甚至危及生命。微创清除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好,能短时间内迅速清除血肿,减少脑损害。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急性脑积液,高颅压综合征,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治愈率,同时也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