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0 10:48: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A Research on the Fast-developing We-media-based Marketing Strategy of Zhengzhou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bstract: The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of Zhengzhou. It summarizes 4 types of we-media-based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y including media interactions, integrated marketing, online-offline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customized marketing, which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are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of Zhengzhou. It aims at offering reference to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n central China. Key words: we-media marketing;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纺织产业的优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空间凝聚分区明显。长期以来,服装企业和纺织工厂主要聚集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南方沿海地区,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稍有好转,由珠江三角洲、江浙沪等逐渐向河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转移,这对于国家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及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消费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郑州等中部地区的服装产业转移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服装的功能和消费的便捷性要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出各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手段来适应新形势下服装行业的发展。其中,自媒体营销成为当下消费环境中的一种主流营销方式。
1 自媒体营销概述
自媒体营销是对面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大众或小众群体的人性化、自主化的数字媒体进行的一种营销方式。最早的自媒体开端于博客,现已有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更多的自媒体形式(表 1)。
1.1 我国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4G时代的到来,我国服装行业的消费环境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时展下的产物纷纷出现,终端应用的普及,3G、4G网络的开发,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无线设备。同时网民数量仍在快速增加。截止2016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2亿,比2014年底增加了6 303万人,占全国网民的90.1%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网络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网民访问最多的 3 个领域是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和超载的信息量,不能有效及时地接收信息,抓住商机。未来手机作为第一自媒体载体的地位不会变,而自媒体营销的出现是顺应媒体工具更新换代下的产物。
1.2 自媒体营销的特征
自媒体营销构造了一个良好发展的营销圈体,它的特征显而易见。
(1)特殊载体:它通过自媒体载体 ―― 手机软件、应用、app商城等面向大众群体,将信息流即时、共享和高容量的通过无线网络向移动终端有效传播,为个体用户及社群服务。
(2)可移动性:随时随地将营销服务落实到每个客户的手中,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手段的时间、场地及空间局限性。
(3)互动性:当下,靠社群互动、群体分享,熟人网络发展营销策略的形式层出不穷,很好地利用了自媒体本身交互性和传播互动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和交流至上的原则。
(4)人性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是自媒体时代张扬普通大众个性的一个重要服务,也是更好迎接自媒体时代的营销特点。
2 自媒体时代下郑州纺织服装业发展成果及优势
郑州服装企业和批发市场众多,服装产业园发展成熟稳定,以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批发市场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大型批发市场有二七银基商贸城、天荣时装城、 锦荣商贸城、世贸商城、 恒泰广场等。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也有很多小型的批发市场正萌芽生长。郑州作为传统的纺织业基地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自媒体的发展对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免费+再收费”,开拓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双赢
营销之路
自媒体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特征在于新型传播手段的时效性和免费性。自媒体营销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高容量的信息,从自媒体软件的注册、使用到推广都具有免费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进行服装企业推广、品牌宣传来说,大大降低了广告成本。免费的销售模式对于物价低廉的郑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郑州纺织服装产业附加值不高,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品质得到保证的同时服装零售价和批发价比其他地区价格更低,配合免费的自媒体营销为郑州服装产业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一定的低成本优势。同时,推广打开市场后的“再收费”衍生服务也要容易得多,利用免费自媒体推广的影响力在后方服务获利,开拓了一条适合郑州经济效应的双赢营销之路。
2.2 整合资源,助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走出去”
郑州地处我国中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交通便捷,在进行产业的资源承接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足够的优势。郑州的传统纺织服装业基础雄厚,大型服装市场、面料市场、服装企业众多,其中具有郑州特色的女裤产业发展尤为快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长江南、北地均有自己的销售市场。具有特色产品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交通使便利,劳动力密集(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万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郑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的缺点就是市场小,产品大多内销,面临长期走不出去的尴尬局面,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时效、便捷、开放性给传统纺织业提供了“走出去”的契机。自媒体时代下打开郑州市场,无论从空间、人力、地域还是仓储物流都能够及时便捷的给全国各地提供资源,整合销售,实现产业分布均匀化。
2.3 创新品牌推广模式,打开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移动市场
品牌和推广的弱势是限制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自媒体的开放性、多平台、个性化优势催生了新的品牌推广模式,使得品牌推广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立体化,品牌推广从渠道、受众和范围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郑州市场和人才资源在自媒体的推动下打开了僵局,形成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打开了郑州纺织服装行业的移动市场。
3 移动互联网下自媒体营销推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策略
3.1 媒体互动
当微信、微博作为手机用户的代表,微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服装企业或品牌首先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代言人”。对于郑州服装行业的推动,博客、网站作为官方宣传平台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人性化的互动体验代言。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互动、分享、转发可以快速地将郑州中原文化、时装知识、企业公告、品牌理念、服装产品等信息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传递给一定的人群,再由一定的群体分享互动衍生出更多不特定的人群,“强制”植入价值广告,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群体(批发商、消费者、设计师、买手等),从而开展出一种发射的伞状商业模式。
3.2 整合营销
新媒体下的营销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软文推广、热点营销、事件营销、公关传媒等,对于资源丰富但需要资源整合的郑州纺织服装业,将这些营销方式整合,以不同的传播手段来降低使用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的广告宣传作用,是一项快速有效的营销策略。
3.3 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传统的线下营销和新时代的线上营销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这里所说的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具有两层销售模式。
(1)淘宝线上店铺众多,其中IP地址显示城市分区最明显的是广州、杭州等地,这与其城市线下批发市场、服装企业众多有着密切联系。而郑州线下已然有着较多的批发市场和服装企业,利用移动营销手段、自媒体的力量整合郑州线下的资源,联动线上销售,不失为消除库存,发展郑州服装产业链的一种营销策略。同时,新媒体下的“线上”已经不仅仅在于淘宝、天猫、亚马逊等,微营销(微博、微店)等给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才、设备优势以及基础资源庞大的郑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法将郑州现有纺织资源扩大发展成伞状的发射模式,加快郑州等中部地区服装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线下销售线上“购”。“团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提前线上查找信息、定位、预定团购,再去实体店享受服务的高效方法,可以有效自主选择服务、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并确保服务的可实施性,避免货品售空,商家关门的尴尬,还能更多更广泛地将服务提供给使用网络的所有群体。可以就郑州批发企业建立团购产品库,提前在线上预定付款,按时线下拿货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资源,扩大了市场和潜在客户,同时也互补了线上线下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3.4 定制营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人的需求更丰富化和多样化,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的细分发展更快,这就要求一个成熟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尤其对于纺织服装业,一对一的定制服务必不可少。就产品而言,围绕某个特定的客户来开发设计、定制价格、构建关系,为客户量身定做营销活动,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客户的个性差异化需求,将有助于郑州的服装行业朝着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从而提升竞争优势和产业特色。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主流,未来各行各业在媒体销售方面会朝着“自主、自助、便捷、及时、个性”方向发展,针对郑州纺织服装业,应利用优越的地理、空间、人才、资源等优势,及时适应并打开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有效的推广策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略)
[1] 孙淑成.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03(3):20-21.
[2] 沈雷,吴鹏.服装品牌化的消费导向作用探析[J].纺织导报,2010(7):132-133.
[3] 傅志华.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Z1):38-41.
[4] 何军红.移动营销市场的驱动策略[J].企业活力,2008(3):36-37.
[5] 吴爱芝,孙铁山,李国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J].地理学报,2013(6):775-790.
[6] 杨君.无线营销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7(2):62-63.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扩大内需;品牌战略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200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虽然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以往稍有减缓,但总的来说比起2008年还是有所回暖的。江苏服装行业的整体情况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基本协调;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亏损额有所上升;出口额增长平稳”,根据2008 年上半年统计,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670 家,从业人员69.4 万人,资产961 亿元,2008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2.3%,增速低于2007 年同期11 个百分点,1-9 月累计产销率98.2%, 同比微升0.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07 年同期增幅回落23.9 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上升63.1% ;服装出口受阻,增速放缓,1-9 月全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 个百分点。
二、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
由于资本项目、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仍在持续,国家外汇储备仍在大幅增加,以及在全球汇率体系下加元,美元,澳元,升值的大方向将无可置疑。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第一次掉到8.00以下,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7.00的大关,再到现在的6.826附近。人民币受国际影响在不断的升值,对于本身已经利润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研究,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将降低二到六个百分点。若人民币升值五到十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像是对出口依存度很高服装行业,损失更大。拿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来说, 2009年服装出公司口额达到8200万美元,利润有靠近1200万美元,但若是人民币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下降近七个百分点。就靠近80万美金。对于江苏省整个服装行业来说损失就更为巨大。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出口退税近期又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盈亏,甚至是存亡。其中服装行业受的影响又尤为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大多企业即使不倒闭也只能勉强生存,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2008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百分之十一提高到十三,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申明,决定从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出口的退税率到百分之十四。而在现在,经济形势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苏,服装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而这可能会带动服装纺织产业链的一系列改变。据了解,有很多公司实质上服装的买卖收益和支出基本出于平衡,利润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所有来源都是来自于退税部分,退税率的降低必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下面就以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为例来证明一下退税对利润的影响问题。
本文将采用弹性系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的影响。
1.指标的选取
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率的弹性dr/r / de/e ,其中dr/r是相应引起利润的变化比率,de/e是出口退税的变化率。
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与利润的变动幅度相等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当dr/r / de/e
2.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本文收集了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出口退税率和服装公司每年的利润,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⑥数据来源: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03-09年工作总结
3.数据分析
从图表中看,服装出口退税率弹性基本为正值,即说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利润率的提高,但有时候出口退税的降低,服装公司整年的利润还是会提高。这其实与整体并不矛盾,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强,而老客户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由于出口退税而使企业造成的利润减少,所以整体来说,年利润还是增长的。从数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都在一以下,但是基本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对利润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巨大,但还是十分可观的。再加上大形式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下调,所以企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填补此块的利润损失。
(三)服装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成本核价包括面料价格,辅料价格,工缴,商检报关,包装,运费等等。而占据大头当然是面辅料价格和工缴,而面辅料价格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工缴也就是工人工资。这两项的价格高低,决定了衣服的成本,也就基本决定了报价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多少。
1.辅料价格上涨
2009年,矿石的价格幅都很大,所以金属辅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至于面料,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由于基于棉花,纱的价格上涨,所以面料价格也一直高居不下。2009年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价格为14022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5元/吨,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950-1050元/吨。这些都使的面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与09年同期相比,苏纺服装公司所购进面料,桃皮绒涨了2元一米,斜纹纱卡涨了1.5元一米,基本每种面料的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2.服装行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工厂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枯燥体力活不能承受。特别在苏南地区,很多工厂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只能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人。从苏纺服装公司来看,基本上下属的两个工厂,铜锦制衣,同泰服饰,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都进一步增加了服装成本。使得服装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利润额都有很大的下降。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很多外国的服装企业都在逐渐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非洲等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成本更低的国家。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则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贸易和技术壁垒
贸易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服装外贸的快速发展,各种规定,条款都将很多服装外贸公司阻挡在了订单之外。下面就介绍四种最常见的贸易技术壁垒。
1.过渡性保障措施(TSM)
目前江苏身省纺织业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服装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加上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很容易被欧美等国家认为对其市场有巨大冲击力。为了保护其本国市场,会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2.技术贸易壁垒(TBT)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受TBT的影响,每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以下几种。
(1)有关的技术法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包括服装有害物质残留量多少的界定,还有标签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2) 合格的评定程序对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ISO9000,ISO14000的权威性认证测试
(3) 服装出口受各个国家不同标准的影响
3.绿色贸易壁垒(GBT)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举个例子:生态标签的限定,包括纺织纤维标准,纺织加工化学标准,以及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五)业务员经验的不足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问题。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业务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再将要出货时,被查验出来,引发争端。
在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和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应对贸易壁垒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四、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进
1.加大,加快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
江苏省纺织企业首先应该加大原材料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实现多元化、环保化,高科技化。其次,对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原有低档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原材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新外观的设计研发。加强印染和后续处理企业的改造,加强服装设备的改造,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层次。
2.加快核心产业的调整
推进结构的优化。拓大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医用、汽车用,军用等产业用的纺织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发展装饰用纺织品,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化纤纤维行业结构处于合理化,大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使得自己能够更多的提供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
3.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创建国际化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服装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高服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的竞争是高级别的竞争,其竞争的意义在于隐藏在品牌内部的科技和文化。能否创造出拥有忠实追随者的国内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培育出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的企业,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
4.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差别化的产品特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相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形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并且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的业务员,用业务员来带动公司业务量的上涨。
总之,推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以高数量,低价格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适应现在服装行业的形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理应对纺织服装业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1.针对TSM对策:
(1)普及TSM的相关知识,对目标市场的结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江苏省的纺织服装出口过程和形式进行跟踪调查,以调节出口节奏的缓急。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减轻TSM对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对实施TSM的国家进行交涉。
2.针对TBT对策:
(1)建立TBT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2)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条款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4)提高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
3.针对GBT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绿色信息的采集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发展生态纺织品
4.打破贸易壁垒的其他对策:
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等等。
(三)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内需
中国国内的需求本身就很大,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所要做的是建立,经营自己品牌,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
四、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形式对纺织服装业来说比较严峻。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江苏省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契机,只要企业能够在巩固核心业务下,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稳步推进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政府,行业协会克服贸易壁垒,培养自己一批优秀的业务员,服装企业肯定可以在以后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统计es Ex2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International, 2005,19 (1) : 57 - 71.
[2]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威.绿色壁垒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07.
[4]张燕文.国际绿色竞争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纺织业,2005,(10).
[5]上海纺织科技编辑部.出口退税率回调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纺织科技, 2008, 36 (9) : 61.
[6]惠露露.出口退税若调高能带来多少利好[J].纺织商业周刊,2008,(28) : 34.
[7]俞文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J].开放导报,2008,139(4) : 93~ 95.
[8]谷永芬,吴倩,陈文宗.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年会于6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五次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16家纺织服装企业也同时了社会责任年报。
在总结行业和企业“十一五”时期落实社会责任工作的同时,如何在“十二五”时期新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为此,主办方就事关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组织了“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
责任提升行业竞争力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126%,利润总额增长132%,人均产值增长99%,人均利润增长192%,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中价值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数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84%。
在由大变强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命、路径及规律将发生从“规模经济”到“价值经济”的重大跃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推进,将成为纺织工业实现跃变的‘隐形翅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向世界表明中国业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践行责任的自信。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此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不断取得制度性的突破:2006年,中国与国外的第一个社会责任体系合作协议《CSC9000T与BSCI合作备忘录》签署;2008年,中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体系(CSR-GATES);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十家企业首次集体全部经过独立验证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体系,扩大了试点,丰富了经验,促进了企业和谐和社会和谐,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保护生态环境效应和维护市场秩序效应,增进了国际交流合作,改善了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国际声誉。”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看来,“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过去的五年取得了明显进步。
为了强化中国产业界的社会责任整体战略和国际话语权,朱宏任透露,今年将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经验向电子等行业推广,系统化地将纺织行业积累的社会责任建设经验和相关资源移植于其他行业。
责任伴随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无疑已成为“十一五”时期纺织业发展的鲜明特征。而这对行业社会责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避免重走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为产业的成功转移保驾护航,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现实难题,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论坛上,与会者就产业转移与社会责任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这也是国际范围内首次就此议题召开的专题研讨会。
“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仅是厂房设备等硬件条件转移,更是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软件的转移。企业不但要将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带到西部,更要以人为本、和谐企业的理念带到西部。重视社会责任,这是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莉大声疾呼。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准滨认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基本国情,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应从资源环境、企业管理、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等角度,不断创新方式,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操作空间。
可喜的是,不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2007年起,浙江富丽达集团在新疆投资的两个年产20万吨粘胶短纤项目相继启动。与此同时,总投资2.1亿元的30万吨硫磺加废气制硫酸项目也在第一时间配套,可以一次性收集全部废气。“对我们来说,在新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浙江没有区别。我们不仅会关心环境保护,还会针对少数民族职工的风俗习惯,打造和谐的用工环境。”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钱珏美说。
体系融合:社会责任建设新的里程碑
过去二十年,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或倡议蓬勃发展,这些社会责任体系利用各自的推广和实施机制在不断深化和落实社会责任理念与规范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责任体系信任危机和实施主体的成本与负担。“体系的融合,应当成为社会责任体系本地化与国际化的必由之路”。6月28日,在“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上,孙瑞哲此言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孙瑞哲强调,社会责任体系的进化与融合,使社会责任本身的内涵在发生着显著的扩容。即,以往社会责任的实践,更多将关注的视角停留在内部的劳资关系和谐,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而随着社会责任体系的高度融合与价值交汇,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BSCI(商界倡导社会责任协会)执行董事LorenzBerzau就“加强社会责任标准间的协作”表达了BSCI对体系融合的积极态度,SAI(社会责任国际)中国项目经理刘剑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本土化:SA8000的经验”中介绍了SAS000新的发展理念。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在社会责任体系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2010年,CSC9000T与BSCI两个体系的交叉评估已完成,今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为两个体系之间的融合与互认制定具体的路线图。
八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始终坚持“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倡导”的联动模式,制定了国内产业界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第一个规范化、本土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导体系;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与多家企业联合的形式,共同按照同一个标准社会责任报告,为共同促进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纺织,迈出了坚实步伐。
企业践行 重塑品牌新价值
这是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社会责任报告。此次报告主要从社会责任管理、品牌发展、价值链管理、绿色运营、员工成长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波司登2012年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目标,以及“三年再造一个波司登”的勇气和信心。
责任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究竟有多大,也许从企业的发展中可以找到答案。2012年,波司登在管理中引入了CSC9000T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此来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价值链方面的能力建设,增进对社会、行业、员工、合作伙伴、环境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推动了企业和谐发展的新步伐。公司连续18年蝉联中国羽绒服市场销量冠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8亿元,纳税13.53亿元。同时,公司还在英国设立了欧洲总部伦敦的旗舰店,探索出了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国际化道路。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联系着广大消费者的美丽生活,对内承担着两千多万从业人员的人生梦想。波司登作为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企业,用责任书写着辉煌,用行动实践着一个令世人尊敬的、世界知名的综合服装品牌运营商的承诺。仅2012年,公司就投入940多万元用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除此之外,公司还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社会更新投入,切实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
社会责任成就了企业的新价值。2012年,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正如波司登总经理高晓东所说:“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波司登今后还将继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明晰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丰富社会责任行动内容,建设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快速反应为活力、以社会责任为实现过程的优势服装品牌。”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构建美丽纺织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绿色纺织的基础。随着纺织经济的转型升级,今后如何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组织建设,推进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将环境、社会等融入到企业运营当中,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是企业自主品牌实现价值成长,追求质量效应,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供应和谐的新品牌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会上,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纺织服装企业联合了其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从2006年至此,我国纺织业已先后有近300家企业实施了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社会管理体系,近50家纺织服装企业了超过180份社会责任报告,这使得纺织服装行业成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的制造业行业。
集群发力 构筑竞争新优势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主要围绕市场要素集聚,形成了以县镇区域为主、块状区域发展的格局,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超过190个,预计纺织经济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作为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自主力量,产业集群的社会责任展现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我国纺织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可以说产业集群履行社会责任大有可为。产业集群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更好地锻造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有800多家纺织企业,主要生产高档服装面料,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因为靠近广东省最大的水源地——西江,西樵镇的环保压力特别大。随着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如何实现企业、行业的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摆在了当地政府的面前。集群中的企业大小不一,管理起来困难可想而知。
“改变监管方式,将集群内部环境问题统一管理,对于环境保护、提升企业效率、开拓产业外部市场都大有裨益。”西樵镇副镇长关海权透露,按照我国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城市污水的COD值不得超过100mg/L,但是广东省给西樵的“硬性指标”是不超过60mg/L。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西樵镇在纺织园区内建起了中央污水处理厂,将所有纺织企业的污水统一汇入该厂进行处理。“这个处理厂的效果非常好,”关海权骄傲地说,“一方面,园区内所有的污水排放实现了100%的达标;另一方面,企业的后顾之忧解除了,生产经营的压力减轻了。”
如今,不光西樵本地的企业希望推行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就连他们的合作方、客户也有类似的要求。“许多国际大客户在合作项目的谈判阶段要求考察工厂的生产环境,或者中方提供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因此,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履行社会责任。”关海权表示,集群社会责任的推进,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政府,还有当地群众。因为产业集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反哺当地群众,几乎是每个产业集群的共识。
“为了让职工和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幸福生活,我们园区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每年都举办文化节;园区还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杜绝事故隐患;为了服务新居民,专门开放了一些公共服务的平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范浩毅表示,集群履行社会责任为营造和谐的园区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上,纺织产业集群地政府的代表们互相交流,就集群地政府如何引领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达成了不少共识:政府可以在政策层面制定措施,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加强监督;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土地集约利用,鼓励企业用地向高层空间发展;为了保护水资源,可以对实行中水再利用的企业进行奖励等。
“这次七个产业集群的社会责任报告,是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一次新探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全球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品质的核心要素,只有形成社会责任与行业进步两者相生相长的良性循环,企业、行业才能在新时期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方联动 锻造美丽纺织
我国纺织行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前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但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需求低迷、内外棉价差过大等不利因素给劳动用工较多、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消费升级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对纺织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发展,特别是企业加快社会责任建设,实现和谐共融,成为行业今后发展的关键。
通过“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倡导”的多方联动,不仅有效的实现了资源节约、污染治理、保护环境,还增强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创造出了更绿色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到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之中,建立了规范化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通过持续开展企业履责活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了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的科学发展。
“社会责任建设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纺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持续推进,促进了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了我国在纺织国际贸易和产业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我国纺织品服装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密不可分,共生互荣。”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持续八年推进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呼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今后要引导更多的纺织企业投身到社会责任建设中去,使其常态化、科学化、规模化。
因此,加强中国纺织企业与国际纺织界品牌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把握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变化,提高在全球纺织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建设水平,是今后企业创造新时期纺织竞争的新优势。
生态文明 责任正当时
为了使社会责任在行业、企业中扎实推进,2012年,中国纺织联合会通过“负责任”生产工作机制向全球供应链推介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引导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认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表现,持续推进了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政策和管理建议。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还就“企业沟通与申诉机制”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开展了专项调研,并了调研报告;与国际劳工组织、BSCI以及江西省和山西省的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了多次社会责任培训;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包括BSCI、SA8000、WRAP和Solidaridad等社会责任体系开展了促进体系间合作的多利益相关方咨议项目,以及社会责任跨行业共建等,有力实现了社会责任的“软着陆”和“强渗透”。
“‘美丽纺织’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美丽纺织’也必须是负责任的纺织,对于行业而言,负责任的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美丽中国’正当其时,社会责任各有其所,‘中国梦’必将实现。”
会上,为了分享优秀报告企业的先进经验,鼓励更多企业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形成“管理出报告、报告促管理”的良性循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对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评测的基础上,决定授予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五年典范奖”;江苏丹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7家连续三年以上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进取奖”;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示范奖”和“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优秀奖”。
关键词:碳关税 纺织服装业 竞争力 出口环境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生态系统的改变,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更是让全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全球温度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譬如海平面上升。目前在碳排放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众所周知,我国纺织服装业以化工产业为支撑,劳力丰富为特点,这样导致我国服装行业的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后果。如果碳关税一旦普及,那就会极大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压缩国内纺织行业产业利润,进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面临可能普遍化的碳关税征收,研究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出口影响和应对措施极为必要。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碳排放现状分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状况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体是纺织品。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服装纺织的出口中纱线、面料和相关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比超过86%。当关税配额取消,服装产品在纺织经理迅速发现,远超纺织品之上。2012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将近63%,同比提高3.75%。相比纺织品出口总额950亿美元,同比提高仅0.95%。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分析
目前己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家,GDP总值已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根据大多数学者相关文献的测算,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工业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我国2008-2014年的碳消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但碳消耗却没有下降在2014年已经达到251754.65万吨标准煤。虽然通过分析得到我国的能源使用率逐步提高,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人民币需要消耗0.6468万吨标准煤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亿元消耗0.3956万吨标准煤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高的原因分析
尽管在纺织服装方面,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国,同时也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端纺织服装进口的较多,而出口的大都是中低端的纺织服装。
其次,伴随着纺织服装贸易的迅猛崛起,一波又一波的企业争前恐后的加入到该的行列中。面对诱人的巨大经济利益,这些企业一味的进口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设备,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加工厂。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额利润被国外企业家收入囊中,而企业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
三、应对碳关税征收的策略与建议
(一)尽快建立国内的碳税机制
碳税的征收不仅控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优化国内环境、保护资源。目前多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执行碳税征收,但WTO体制中则规定国家不可征收双重税。而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尽可吸取欧美国家征收碳税经验,这样不仅对于环境和国家资源有益,也能直接促进国内低碳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国际市场碳关税壁垒。达成环境、科技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
碳关税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的必点发然选择。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大量的资源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投入。以优化行业结构的产业链为指导,导入先进技术。结合国家制定颁布的产业政策,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掌握各种科技,这样纺织服装才能神的消费者青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讲资源的消耗,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整合纺织行业上下游资源,掌控对服装产品、原材料的控制,从供应链角度降低各原材料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着力改革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提高生产率和运营回报。从根本降低碳关税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影响,并从多角度提高纺织行业营收。
(三)积极开展公司科技创新
从长远来看,碳关税的实施不仅直接提高了产品的出口量,更会间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革新和创新,但从短期来看,它的实施会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利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纺织品技术上面的创新,教导企业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进而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行业模式。在公司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借鉴国外的生产模式的同时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模式,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宠妃利用国家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制造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模式,促进纺织服装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郭毅,张硕. 碳关税:责任督促还是贸易壁垒[J].WTO经济导刊,2009.
01.德国大客户破产“拖累”大连纺企400万美元
6月10日,德国零售巨头ARCANDOR集团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提供的信息,该集团在中国目前共有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大连有超过10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被卷入了这场破产风暴之中,出口金额累计将超过400万美元,其中出口未收回金额最多的超过100万美元,最少的也有10万美元。据了解,受ARCANDOR集团破产波及的大连纺织出口企业中,有4家出口企业约170万美元左右的出口业务已经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获得80%以上的赔偿,剩余部分若追偿成功,有望全额追回。
ARCANDOR集团,成立于1881年,雇员人数超过5.4万人,2008财年集团合计销售额204.7亿欧元。正是由于该集团悠久历史和在服装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都以能够拿到ARCANDOR集团下属的广利(OUELLE)和加斯达(KARSTADT)的订单为荣,并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该集团提出的出运后120天付款的苛刻条件。
高端
02.十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联合社会责任报告
6月2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会上铜牛、大进、华孚、红豆、经纬、乔顿、海天、如意、报喜鸟、天圣等十家纺织服装企业面向全世界首次公开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均依照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的要求编制,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验证。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三次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启动实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宣布实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目标为:至2011年底,全行业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达500家,按照CSR―GATEs《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达100家。
政策
03.9月1日将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正多实施
我国运动服装行业产品的术语、安全、试验方法等项目的标准基本空白,迫切需要一部行业标准来规范运动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据悉,已经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专家审查,并将于9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包括《鞋类术语》、《鞋类帮面试验方法可绷帮性》等。此外,由泉州各品牌鞋企参与的《篮排球专业运动鞋》、《胶鞋、运动鞋外底不留痕试验方法》、《工矿靴》、《布面童胶鞋》和《胶鞋健康安全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也进人预审阶段。
04.福建省纤检所与国际检验机构牵手检测合作
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6月16日,福建省纤检所与法国BV国际检验集团上海申美商品检测有限公司签署了检测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纺织品检测、技术提升、标准制定、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这标志着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迈出了与国际检测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第一步。双方的合作将为福建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冲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协会
05.中产协编写行业发展战略报告
近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多方专家齐聚北京,为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召开首次工作会议。为提升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层次,进一步具体落实规划要求,做大做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特委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重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方向,并在此工作会议中分为8组,重点从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概况、趋势和意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措施和建议,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洁净布,土工布、农业用纺织品、安全防护纺织品,复合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膜,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工作以及原料和装备问题和发展方向、任务等方向作专题讨论。据悉,此研究报告还将作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指导意见》的参考内容。
06.中纺协将首次承办2009ITMF年会
6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北京会见了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哈里特・那林一行,双方就2009年10月23―25日在上海举办的2009年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HF)年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磋商。
2008年7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含会,成为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在该组织的唯一正式代表,正式参与ITHF的各项活动并履行国家代表职责,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纺织业对世界的开放程度。同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参加了在毛里求斯举办的2Da8 ITHF年会,并邀请全体会议代表参加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ITMF年会,据悉,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ITMF年会。2009ITHF年会的主题被定为“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业界代表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产经
07.中国纺织品在欧召回量增多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4月,欧盟累计召回74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幅为270%。其中,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为52项,同比增幅高达64.3%。欧盟召回的产品中,有17项为婴幼儿服装及制成品,其中12项产地为中国,占70.6%。召回原因以勒颈窒息危险为主的共14项,其中产地力中国的共12项,占中国全部被通报产品的92.3%。2009年4月,欧盟共宣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19项,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7.5%。其中13项产地为中国,占全部召回纺织服装产品的68.4%。
相关部门建议,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要严格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特别是输欧儿童服装上绳带和小部件的安全项目要求,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要进行评估,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降低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及时与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联系,合力突破技术难关。
08.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有回暖迹象
虽然在今年头4个月,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但3月份纺织品出口同比降幅收窄,服装出口呈正增长。4月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比增长2.7%。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的最坏时期
已经过去,市场出现复苏回暖迹象。
美国纺织服装贸易办公室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但是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衫、化纤针织衫和内衣裤等产品,同比增长最高达两倍多,显示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强劲。
09.重庆将打造万州最大服装产业群
兰雁是全球最大的牛仔生产商,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包括为LEE和李维斯等牛仔品牌代工。金融危机后,兰雁近八成的出口订单受到波及,从而转向内需市场,将在重庆万州“特星工业园”中设立工厂。与此同时,福建道崎运动鞋厂、浙江温岭运动鞋厂、青岛制带厂等一批企业也确定落户,这将成为重庆万州最大的服装、鞋业集群。
与青岛双星彻底决裂、自立门户的运动鞋服连锁企业特星,其集团总部已正式藩户重庆万州,将牵头这些企业,建成“库区纺织产业园”、“库区鞋业产业园”,并携手一批东部沿海,以鞋服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抱团”投资三峡库区,打造集纺织、服装、制鞋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这也是重庆市最大的集服装、鞋业于一体的产业群。
调查
10.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前明未现好转
6月11日,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4%,与前4个月10%的增速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5.5%和-8.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5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21.29亿美元,同比增速-14.75岩。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1%,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产经
11.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为毛织业鼓劲
6月19日,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会,宣布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将于2009年11月1日~4日在广东东莞大朗举行。各主办、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的相关领导及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等约100人参会。本次新闻会以“展示大朗毛织业崭新形象,提振中国毛织业发展信心”为主旨,广邀行业领导、业界专家、生产企业、行业媒体参加,切实深入分析了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毛织产业发展问题,并为一年一度的毛织商贸盛会加油鼓劲。
12.温州服装发展平台7月投入使用
6月16日,温州服装发展平台推进工作恳谈会在腾旭工业园举行,该平台将从中选择优秀中小企业入驻,引领全市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率先突围。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由温州市服装商会和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目前,市经贸委已提请市政府将该平台列为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项目,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平台发展。温州服装发展平台虽然于7月中旬才投用,但签订意向协议的企业已有200多家,届时服务于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的温州服装发展大厦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13.海南省筹建服装工业园
6月17日,从海南省服装行业发展大会上获悉,海南省正在筹建海南旅游休闲服装工业园,在现有以岛服为代表的服饰基础上,该工业园将着重发展旅游休闲品牌,加快服装加工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海南省服装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1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去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省服装行业工业产值仍有14.22亿元,服装出口额达4800万美元。据透露,海南省还将建立具有海南服饰文化特色的服装展示中心和批发市场。
国际
14.耐克下半年订单减10亿美元
6月24日,耐克公布了2008/2009财年第四季度和整个财年的经营业绩报告。截至今年5月31日,耐克第四季度收入47亿美元,同比下降7%;扣除汇率因素,收入与上半年持平。整个2008/2009财年,耐克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口各增3%,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4%。欧美市场的疲软从今年下半年的订单金额变化可以看出一丝端倪。按地区分布,今年下半年美国市场订单金额减少4%,欧州、中东和非洲市场则减少24%。耐克公司表示,2009年6月到11月,该公司主打的“耐克”运动鞋、服装产品订单金额只有78亿美元,同比减少12%,约减少10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订单金额也将同比减少5%。
科技
15.英国公司研发出均匀裸晒不留“痕”的神奇泳衣
英国斯塔福德郡Kiniki公司研发出了一系列由专利材料制成的泳衣泳裤,穿上这种泳衣泳裤,不用也一样可以晒出均匀的健康肤色。Kiniki推出的泳衣系列Tan Through,其专利布料上有数千个微孔,能让80%阳光穿过泳衣照射进肌肤。物料本身是透明的,一旦Tan Through泳衣表面特别印上动物斑纹和抽象图案,制造扰乱人类视力的假象,因此旁1人只会看到实色衣料。
奖评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服装业 中小企业
0 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 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 政策环境分析
3.1 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 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 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 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 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 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 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 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 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 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 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
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 rees,jon 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