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低碳环保合理化建议

低碳环保合理化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9 15:12: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低碳环保合理化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低碳环保合理化建议

篇(1)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篇(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注重环保技术,降低碳的排放量,阻止气候变暖,以达到保护全球环境的效果。就目前我国企业而言,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而创新技术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前期投资多,规模大,融资链长,资金回收期较长,所以各大企业在这种低碳经济视域下如何进行融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企业;融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低碳经济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他提倡的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论是对于个人、企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光是我们国内,整个全球都认识到了这一情况,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直接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仅要享受现在,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是融资问题,所以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企业的融资路径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实的背景分析,并了解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加大创新力度,践行低碳发展观。

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融资问题

现代企业在走低碳经济的这条路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前期成本投资,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将会更好地发展环保经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良好的成本管理,而成本问题也就涉及到融资问题。然而,我国企业虽然在这几年成本控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融资方面。首先是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直以来,企业都会设立专门的成本会计,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企业一般认为像这些损益类账户都应由企业领导和成本会计直接管理,而普通员工则只是作为生产者,并没有积极的学习成本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控制意识。其次是成本管理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低碳经济需要的是高科技和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大量投资资金研发新技术,而一般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并没有走低碳道路的原因。所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个很棘手的事情。最后是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大多数的企业筹资渠道比较单一,即通过银行贷款或抵押资产。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普遍都是资金不足,规模小,资本少,可抵押的不动产也相对缺乏。所以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比较低,公司存在着风险,银行等金融单位就不愿贷款给他们。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形成。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途径

(一)完善金融市场,增强政府职能在低碳经济市场中,政府作为领导部门,应该多加融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多为企业找融资渠道,提供充足的资金流,加快低碳经济项目发展,最后实现同步增长。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靠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快的实现目标。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而这靠的是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所以,政府作为主导机构,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以担保的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拓展资金市场,加大直接投资企业现在大都采取的是间接融资,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的资本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在资金市场上,可以优先安排技术力量和一定的资金保障,允许低碳企业走绿色通道,对于资金取得放宽限制。在资本市场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基金部,专门支持低碳企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扶持他们进入债券市场。

(三)降低融资风险,规范交易场所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的投资期较长,回收期长,当然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融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增强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对于企业的盈利分析要有特定的评估机构和评分制度,给予尽可能的放宽,为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的融资提供良好的依据,并最终实现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四)全球化经济,走进国际轨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融资走向了国际化轨道,我国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与国外交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融资渠道,始终以低碳减排为宗旨。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采取赤道原则,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是全球性的任务,与国际先进融资机构合作来更好的开发我国融资市场,将市场和政府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特点是耗能少,污染低,排放量小,一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一种环保生态经济模式。但是,短期角度来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前期投资大量的资金,传统的技术耗能高,污染严重,不能适应现代环保经济发展的状况,所以立足企业长远发展,低碳环保才是首选。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创新技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洁,温辉,刘运材.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6期

[2]刘国斌,张令兰.碳金融视角下建立我国乡镇企业融资载体渠道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11期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 竣工 验收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16-01

当前,随着生态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和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已成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后技术把关环节,也是贯彻执行《环评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科学内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即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进行验收监测或现场调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就其实务操作过程而言,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系统性。除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排污状况外,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直至试生产的全过程也都在环保验收监测的检查范围内。

第二,动态性。验收监测应选择在最不利的参数条件下进行,获取详实、可靠、稳定的监测数据,以准确评估环保设施在变化的多维变量中的运行效率。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 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不到位

导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不到位的主要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企业生产量或处理水量低于设计能力的75%,验收监测所得数据不准确。由于部分工业行业生产存在季节性波动规律,生产淡季时生产量往往低于设计规模的75%,这就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并未经受设计水质、水量的全面考验,验收监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其运转效果。第二,忽视了验收监测受气温、试运行时间的影响。尤其是对污水处理生化处理过程中水温20~30℃、10℃以下和35℃以上时的净化效果未作区别检验,无法获取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

2.2 环保设施“三同时”执行不到位

目前,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仍局限于对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及其浓度的监测,在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设计、施工和调试运行还存在有监督缺位、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3 忽视非工业生产型及区域性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

就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低碳经济理念而言,非工业生产型性建设项目类型多样,环境影响复杂,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验收监测局限于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环保配套设施的验收,简单地将工业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内容、技术要求套用在非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工作上,显然是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要求的。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若干建议

在新形势下,针对长期验收监测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治理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理念,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到验收监测工作中来,构建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为环境管理提供扎实、可靠地技术支撑。

3.1 严把竣工验收监测前置条件

要制定验收监测方案,斟酌竣工验收监测的基本条件,确定主体工程及主体工程配套环保设施应建设及实际完成运行情况,待企业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后,再进行正式验收。

工艺流程方面,应现场查看检查企业生产工况、生产运行记录,复核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产品等方面与项目批复的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方面,需要对照环评报告及批复,现场监测设施处理量与设计量、运行负荷,确定其是否符合工况要求;查看外排污水中是否有第一类污染物,等。废气测量方面,要从确定设备运行、生产产量及原辅材料使用量等确定生产负荷,结合设备运行电流、风机风量、设备压力等资料综合判断生产工况。

3.2 严格控制竣工验收监测时机

依照验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点位、频次后,为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在采样、监测时机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对生化处理设施的验收监测,应尽量选择在最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高温工业生产污水采取降温措施,低温污水应采取保温措施,将污水温度控制在20~30℃左右;第二,准确把握采样时间,确保各处理设施单元采样均来自同一水体,准确计算单元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第三,认真抽查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在出具验收监测报告前要进行随机抽测,采样检查主要污染物的浓度,确定企业环保设施运转的稳定性和达标的长效性。

3.3 开展区域性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引进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要从新型工业化的高度,从宏观上检查区域规划项目的合理性、环境承载能力的可靠性、污染集中控制及生态修复措施的可操作性等内容。区域性验收监测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复杂,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就建设项目区界周围是否有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走访检查,对照环评报告逐项落实搬迁、防护距离、生态恢复、绿化措施等,确定监测点位,并在验收完成后加强监督监测,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污染源监督管理得到更好地衔接。对于公众直观的、敏感的环境问题,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等形式主动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整理公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在并在监测报告中汇总,反馈给建设单位及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使各项环保验收监测情况更为准确、全面。

4 结语

在当前总量减排的大形势下,要实现达标验收与总量验收并重发展的环境管理目标,加强落实各项环保指标及减排措施,是验收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因此,监测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通过改进各项监测技术及工作,客观、公正地反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环发(2000)38号文件.关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0.

[2] 张强,商博.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在污染源监管中应用的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行业竞争形势也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而日益激烈,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同时它也是当前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供电企业应该结合创先工作加强线损率指标管理,持续推进节能办公,向员工征集节能合理化建议,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共同节能,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同时,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节能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客户节能诊断以及新增用电项目的能效评价工作有效促进绿色发展。

1 供电企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1.1 节能减排意识不足

虽然国家为了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召开了多次会议,制定了许多政策,但是真正得到电力企业和员工的贯彻实施的情况少之又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很多供电企业和其员工认为只有在发电环节应该重视节能减排,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供电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没有很高的节能减排意识。据统计,只有30%左右的员工认识到供电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员工意识的提高还有极大的空间。

1.2 供电企业节能减排政策不完善

供电企业和别的社会企业不一样,供电企业没有很多的竞争对手,造成竞争机制不完善,供电企业缺少通过降低输电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的动力,并且供电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实施主要靠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和实施,许多政策与当前的供电行业的实际不相吻合,更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供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之忽视调动企业及其员工的积极性,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考核,使节能减排工作遭受到巨大的阻碍。

1.3 科技含量低

目前的供电行业中,在电网的优化上下的功夫不多,电网设备科技含量不高,线损率居高不下,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线损率高达 7.8%,比西方国家高了 1个多百分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这些情况直接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进而直接造成了电网建设水平的低下。

2 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2.1 制定合理政策 提升节能意识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不光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要付诸实践。国家相关部门要根据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监督,确保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的执行;宣传部门应做好工作,提升电力企业特别是供电企业和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只有三管齐下才能确保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推进节能办公降低电量损耗

供电企业应该明确目标,对年度线损指标进行细化,编制节能降耗实施万案,按季度组织召开线损专业会议,实现线损指标工作一体化管理,完成线损四分管理系统、四合一系统连接和两个系统计量点对接,开展线变、户变关系清理,保证线损的正常统计与分析。

节能减排,从降低办公能耗开始。潮州供电局积极推进节能办公,强化办公节能教育与宣传,开展使用环保再生纸等专项活动,坚决执行“限塑令”;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办公设备,组织员土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增强员丁节油、节电、节水、节约办公耗材的自觉性。

2.3多渠道节能宣传获好评

供电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厂播等媒体平台,及时对“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进行厂泛宣传在营业厅摆放节能宣传资料,播放南网公益厂告,主动向来缴费的客户讲解节能常识,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发放低碳生活的宣传资料,宣传合理用能、提高能效、减少浪费的节约理念,进一步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2.4 建立健全常态管理及节能考核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节能管理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论线损的指导作用,细化线损小指标,实现供电所、线路、台区及管理人员的“四分”管理及考核。除此之外,按照节能企业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从节能目标完成及节能措施方面,对全公司节能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节能机制的常态运行。

2.5 加大节能降损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节能优点,鼓励客户淘汰自有高耗能器具,对新建在建小区推广安装太阳能采暖及变频锅炉。加强对阶梯电价的宣传,鼓励客户积极使用节能用电设施。

2.6 加强需求侧管理,拓展节能降耗途径

通过制定有序用电方案, 做好负荷预测及电力市场预测工作,提前制定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错避峰方案及调荷轮休方案, 使高耗能企业及大工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积极错避峰用电。

2.7 科技应用助力节能减排

通过积极推广应用预付费磁卡表、 大用户及变电站远程抄表,运用调度自动化、检修专业化、运维一体化及农电ERP系统、 营销 SG 186系统及生产MIS 等手段,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器具和节能工艺。通过进一步深化线路无功自动补偿, 使10 kV 线路功率因数一直保持在 0.9 以上。

2.8 加强客户需求管理 提升终端用电效率

作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客户需要用电时,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以及用电设施的技术性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倡客户使用节能环保的用电设备,如采用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同时建议客户合理分布用电负荷,深入了解客户的用电设施以及设施的用电情况,为客户制定真实的、详细的节点诊断分析报告,再通过调整,使供电负荷分布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的利用率。

篇(5)

一、全市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今年市科技局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宏观管理、组织协调,特别在调动社会各届力量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运作,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围绕“市科普工作规划”,认真宣传落实《科普法》,及时做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构的完善健全工作。各成员单位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部门优势,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科普表现的有效形式,呈现出勃勃向上,协调有序的局面,使我市的科普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二、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学科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科学兴趣班的开设,不仅使协会各项工作有了合适的载体,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各学校科技教育的开展,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市科协、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第三届青年创新发明大赛,鼓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和文化创意。开展第三届“市青年创业先锋”评比,树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时代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学习青年先锋、争当青年榜样”的良好风尚。

增强专业组的活动功能,发挥团体会员的作用。积极倡导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丰富和发展学校第二课堂。积极倡导把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列入素质教育的评估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为素质教育服务。

“低碳生活”是今年科普宣传活动的重点内容,为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低碳经济、走近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组、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我的低碳生活——2013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协会组织我市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参与学校安排专门辅导员进行专题辅导,学生结合网上辅导材料和活动手册,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提交实践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市科协、是教育局通过组织青少年“低碳生活征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主动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家庭,进而使整个社会加入到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中。

三、扎实开展农业科普工作

2013年的农业科普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培训方式和技术交流平台,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技术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化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农业科普宣传广场化、电视化、电波化、网络化、短信化、电信化、课堂化和结对化。主要工作有:①推进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完善实施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落实专家帮扶,表彰奖励等措施,推进帮扶结对致富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的新三年规划和建设,引领农民增产致富。充分发挥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科技培训、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使全市“一站一栏一员”覆盖率达100%、科技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②推进农民科学素质,组织“星火人才”、“绿色证书”、专利、网络、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等科技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的新三年规划和建设,引领农民增产致富。充分发挥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科技培训、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使全市“一站一栏一员”覆盖率达100%、科技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建设好科技创新基地——省杂交晚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理工-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开展多方面的水稻育种研究推广工作。③推进“科技下乡”工作。积极参与了2013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既有书画家现场写春联、画年画送村民,又有图书优惠展销;既有健康体检、法律咨询,又有送科普书籍、青年志愿服务,深受农民喜爱。

四、加强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普宣传工作

由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市人才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信委、团市委、市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开展以“促进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市万名职工职业技能操作大赛,共十个工种。开展第四届青年创新发明大赛,鼓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和文化创意。开展第三届“市青年创业先锋”评比,树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时代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学习青年先锋、争当青年榜样”的良好风尚。

市总工会组织和动员职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操作比赛等活动,重点抓好数控机床大赛;在吸收、消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改进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能工巧匠的积极作用;发挥劳动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职工书屋建设,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五、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为科学普及宣传的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办好科普节目和科普栏目,宣传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科普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提高公民科技素质中的作用。①市文广新局在镇场广电站广播自办节目中开设科普宣传专栏,增加科普宣传时间;在“午间风”等名牌节目中增加科普内容,定期邀请专家进电台直播室讲解、答疑。②市报社发挥《日报》的党报宣传喉舌作用,及时报道我市科普工作动态,适时登载科技知识,办好“科技”、“环保”、“卫生园地”、“养生保健”、“科技创新”等科技、卫生、农业、环保等专版和专题科普栏目。③市环保局、科技局、科协、农委等开展以“节能减排除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印制了宣传材料3万份,借用科协布置在社区的厨窗多处、张挂宣传标语等进行科普环保宣传。建设和更新改版“科普网”、“启明星虞城科普网”、“文化网”、“农业信息网”、“公众环境信息网站-环保”等一批精品科普网站。继续办好部门自办的《生态》、《科普新视窗》、《农林信息》等刊物,增加科普内容的比例。

六、不断加强了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2013年的科普工作按照“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广泛的科普组织网络,集思广益,为我市的科普规划和科普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推动科普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优势,积极做好不同人群的科普工作;争取财政部门的协作和支持,对我市的科普项目加大了资金投入,使我市的科普事业有了健康、有序地发展。

篇(6)

一、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

1.英国:全面推行碳审计,打造零碳社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和“低碳审计”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是低碳审计起源地。隶属于英国下议院的环境审计委员在 2009 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与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碳审计框架。报告认为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1)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实施过程的适当性和遵循性;(2)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3)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4)低碳财税减免的合法性、 真实性和效果性;(5)加强对低碳交易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对低碳问题进行全面审计的报告,为其他国家低碳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在碳审计取得的成果中, 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上。通过碳审计,英国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社区每一个建造和运行环节的碳排放量,并综合考虑了降低这些碳排放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美国:抓碳审计重点,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美国对环境的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美国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从《京都议定书》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环境审计的侧重点转向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监督,美国也不例外。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在国际市场上,如果碳关税得到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将面临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 21%。

美国在进行碳审计时确认其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为二氧化碳,将碳审计界定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通过对一系列排放因素的考核和比较后,美国最终将审计重点确定在三个方面:汽车、房产和生活方式。根据美国碳审计公布的数据显示,约一半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因此,美国碳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上,无疑具有针对性, 这也使美国民众提高了低碳意识,从小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减少碳排放量。

3.香港: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香港是我国率先实行碳审计的地区。香港的经济体系以服务业为主导,建筑物用电占全港用电量89%。香港整体的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的13%是来自能源(发电方面),而79%来自建筑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8年7月推出了香港首部建筑物 “碳审计”指引,适用于商业或住宅用途的建筑物,也适用于大部分作公共用途的建筑物,包括学校、社区中心、运动场馆等等。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审计,并最终通过乘以相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以得出定量的碳审计结果。以此来协助建筑物用户及管理人员提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量度其温室气体排放表现,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运动中来。政府在碳审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多个政府部门投入到碳审计中。在 2010年的碳审计活动中,政府产业署管理的楼宇,已新增44幢大型建筑加入了碳审计活动,还有更多的团体加入进来,必将进一步完善碳审计在香港的实施。

二、国外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与举措

1.创造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提升公众碳审计意识。我国低碳审计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社会各界对碳审计的认知度不高,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能源消耗和碳的高排放。为了推动碳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审计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碳审计的舆论宣传导向,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尤其是对企业碳审计的宣传与倡导,要求企业履行社会公共责任,深刻认识碳排放的危害性及碳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碳审计工作,为碳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奠定了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碳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碳审计属于新生事物,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准备,在初次执行碳审计时,必须有章可循。为此,要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结合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更为具体的碳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对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进行详细规范,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碳审计工作。

3.培养和储备碳审计技术人才。开展碳审计工作,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项目审计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并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用能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尚缺乏开展大规模碳审计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将是开展碳审计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美国的审计人员不仅包括会计师,还包括律师、工程师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人员。结合我国审计人员的现状,政府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接触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业务时,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4.明确碳审计的重点内容。 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提高低碳审计效率的关键策略,如何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合理的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二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应确定碳审计的重点,只有先在重点项目上大力推行,才能积累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并量身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标准。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全国全部碳排放的将近一半,因此,碳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能耗最大的建筑业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实行碳审计系列活动,这样就能够分析出现有的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找到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

5.加强与低碳收支相关的财政资金监督。低碳收支的审计监督指的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而提供资金运用情况审计。这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也是我国低碳审计急需建设的机制之一。低碳收支的监督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审查资金的符合性,低碳资金是针对低碳项目或产品而划拨的,审计中要严格检查项目或产品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②低碳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对低碳资金截留、挪用等现象,以保证低碳资金的真实有效的使用。③低碳资金的使用效果,主要审计低碳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问题。

篇(7)

呼和浩特市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质量和服务环境,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抓手

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呼和浩特市不仅能够彰显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型旅游资源优势,而且可以推动以运动休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动力。

(二)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契机

低碳旅游包括旅游生产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的低碳化两个部分,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将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效能优化,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

(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途径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各区、县、旗的低碳旅游发展也参差不齐。因此,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作为一项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进一步深化旅游经济的低碳内涵和生态特征,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基本条件

旅游城市是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低碳旅游也成为城市功能再开发、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路径。2004年,呼和浩特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治理,呼和浩特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构成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础。呼和浩特市的风电草原、大青山沟谷、黄河湿地、哈素海、哈达门高山牧场等资源地域特色鲜明,具备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较好优势。同时,这些资源类型也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原生态环境的旅游需求,有助于低碳旅游市场的形成与拓展。

(二)城市经济基础扎实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领先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连年递增,不断夯实的经济基础是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能够为开发各类低碳旅游设施和产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更有助于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之间形成共识,合力推进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旅游市场拓展迅速

“十一五”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市场规模扩大迅速,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良好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成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保证。随着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拓展,呼和浩特市以草原为代表的原生态环境将具有越来越强的旅游吸引力,绿色、低碳、环保型的旅游产品也更加符合当前旅游市场的核心需求。同时,低碳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天堂草原”这一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形象也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

三、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路径

低碳旅游城市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全新定位,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全面整合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推动下,通过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全行业共建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反哺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

(一)试点“低碳旅游实验区”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景区的低碳化发展

旅游景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载体,在创建低碳旅游城市过程中,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呼和浩特市应通过“低碳旅游试验区”的试点发展,培育一批低碳旅游发展的示范性企业,加快景区在规划设计、接待设施、旅游交通、产品开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低碳化改造和技术更新。同时,以生态型旅游景区为主体,营造具有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低碳旅游环境。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建设的大青山生态旅游休闲带便可以成为首批“低碳旅游试验区”。大青山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态屏障,不仅形成了众多绿色农业园区的空间集聚,而且依托沟谷纵横的地形特点,开发了许多以自然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点)。已经开发和规划开发的生态绿道、森林木屋住宿、田园风味餐饮、山地自行车运动等低碳旅游产品,都将有力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生态品质。

(二)完善“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机制,推进全市饭店行业的低碳竞争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力量之一。通过推行并完善呼和浩特市“绿色旅游饭店”的评定标准,将使旅游饭店在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成为实施主体,并营造饭店业低碳发展的良性竞争环境。

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形成绿色旅游饭店创建的发展态势,相关的行业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针对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全面落实“绿色旅游饭店”的行业标准和创建活动:1.实体建设方面,提高饭店建设的节能意识,提高在隔热、照明等具体环节的节能水平,积极推广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对中央空调、风机、水泵等进行信息化动态控制;2.饭店运营服务方面,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倡导住店宾客实践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开展诸如“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等激励性体验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扩大低碳旅游住宿的影响力度。

(三)建立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随着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实现便利、快捷、舒适、完善的旅游交通成为低碳旅游城市创建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市内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较低,中心城区与周边旗县区之间的旅游专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景点的可达性较差。在旅游交通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

结合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交通发展现状,低碳旅游交通系统应当至少覆盖三个层次:1.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专用道,实现天然气能源公交车的全覆盖。开辟城市旅游观光环线,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引导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2.景区外部交通。通过开辟旅游集散中心与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公交专线,实现各旗县区旅游景区外部交通的公共化与集约化,降低节假日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3.景区内部交通。通过合理规划,使游客能够采用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开展游览活动。在山地、森林、河湖、湿地等旅游景区内,可建设风景绿道,倡导低碳休闲旅行。

(四)健全低碳旅游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低碳发展的政策保障

纵观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基于这一情况,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必须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制定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立低碳发展的行业标准,并积极调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参与的广泛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