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1:29: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资本市场的含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会计治理;有效假说;会计准则
1 会计治理中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其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换言之,任何资产的价格都是其均衡价值(内在价值)的真实反映,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蒂尼奇与韦斯特在认定“一个有效资本市场将使得流动性的资本迅速而准确地流向对社会成员有益的部门中去”的基础上,对何种机制实现资本在市场中的有效配置进行了剖析,并区别出两种效率:运作效率,或称内在效率,与定价效率,或称外在效率。其中,运作效率指的是市场中的买卖双方能否在最短时间并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完成交易;定价效率则是指资本资产价格能否充分、及时、准确地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如果市场富有定价效率的话,则证券市场价格就可以充分、迅速、准确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并据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此时的市场价格就成为资本资产的内在价值的最佳估计。有效市场假说主要就是指定价效率,也被称为信息效率。鲁宾斯坦认为信息效率就是指所有市场参与者均可以无成本地获悉现有信息,而且与未来证券价格相关的信息都充分反映在证券的现行价格之中。
2 有效假说理论发展历程
最早系统提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美国经济学家珐玛在1970年推出有效市场的标准化定义,并于1976年进行了修订。马尔基尔对有效资本市场的定义进行了系统整合,概括出它所包括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在于它的基本意义,即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在确定证券价格时充分、正确地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这是对珐玛式定义的重申。第二层含义在于若证券价格并不由于向所有证券交易参与者披露了某个信息集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明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与鲁宾斯坦基于珐玛的扩展式定义雷同。这一层含义在于揭示市场效率可以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并通过衡量证券价格的反应来加以检验。第三层含义是对于某信息集有效意味着根据该信息集进行证券交易不可能赚取经济利润。这一层含义引用的是詹森的提法。它意味着可以通过衡量利用某个信息集进行交易所能赚取的经济利润来判断市场是否有效,从而为市场效率实证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基础。
有效市场假说自推出之后就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追捧,并成为经济学的一个主流意识,同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与挑战,甚至有反对该假说的行为金融学派异军突起,并与之分庭抗礼。抛开学派之争与门户之见,越来越多的人更相信,“价格收敛于价值是一个比以往证据所显示的更为漫长的过程”。而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加速这个收敛过程,促进公平定价,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导致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 市场假说对于会计与信息治理的启示
有效市场假说给会计研究领域指明了方向,也带给会计理论与实践很多重要的启示与警示,特别是对会计治理的现实启示最为重要。
第一,资本市场有效主要指的是信息有效,信息有效是保证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信息的有效性是为了让有效生产与供给的信息充分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中去,而充分披露和充分对信息作出反应的股票价格才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的实现。可见,有效性是相对于大量的信息而定义的,在这个意义上,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市场价格对其的反映效率是衡量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会计治理的有效性首先是保证信息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被高效地生产出来与供给出去,并在被市场高效地理解与吸收方面承担一定的应有责任。而且,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应当通过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而得以验证。股票价格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对价格的形成机制,如果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较高,投资者根据股票信息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就会引导资金及资源向需要融资的公司流动,其实质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意味着会计信息从生成到传播再到被获得的全过程要保持信息完备性、真实性、时效性,并最后有效反映到证券价格上。而这个过程显然需要培育,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这个治理过程可以来取竞争市场的自发机制,也可能需要外在的规制,这是本文随后分析的重点。
第二,有效市场假说存在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悖论。格鲁斯曼与斯蒂格利茨非常精辟地指出,如果股票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所有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的完全的、无偏的反映,即在任何时刻股票市场价格都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那么,一位投资者完全可以不去从事收集、分析信息的工作,而是直接从股票的市场价格推导出市场上所有的关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信息,一方面搜集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不拥有信息的投资者也不会去搜集和分析信息,尽管去搭便车即可。但是如果所有投资者都这样保持着无知的理性而不去搜集与分析信息,股票价格就不能有效地反映其内在的价值。对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学者Lee认为更为合适的表述应该是股票的价格在任何时候都在努力寻求着内在价值,但在任何时候,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冲击着股价,使其偏离内在价值。有效资本市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和结果。所以我们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如何创造条件让价格回归于内在价值,而不是直接假设价格等于价值。
第三,有效市场是证券市场的理想状态,类似于一般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它的存在需要满足以下假设条件:信息对称;信息传递不需要成本;没有伪信息,也无需花费成本去证伪;投资者在智力、知识、个性品质、判断能力等方面没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信息条件下,他们能作出对证券价格相似的判断。显然在现实的市场条件下,这些假设不能被完全满足,强式有效市场只是人们追求的“理想”。虽然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样一种最优状态,但它却为会计治理指明了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具体而言,会计围绕信息的治理过程,充分披露信息,努力减少与尽可能消除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公开与透明机制,尽量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成本,通过保证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不提供伪信息,并通过提高投资者的信任而不再花费成本去证伪,通过会计知识的传播与信息明晰性处理,保证更多的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并据以作出理性的决策,从而达到规范证券市场、提高市场效率并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第四,有效市场假说还引发一个近乎谬论的悖论,即有效资本市场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变得没有意义。其中似乎包含着这样一种逻辑,即会计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促使了资本市场有效,而资本市场完全有效了,价格就包含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于是会计信息就失去了价值与存在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解释,尽管其本意另有所指。就如同蜡烛把房间照亮了,于是我们以为房间已经亮了,所以就不需要蜡烛了。会计通过向资本市场输送充分、相关的信息使资本市场变得有效,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对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作出充分反应,会计政策变化以及会计造假都能够被有效市场所识破,改进会计信息确认计量与报告方式的任何做法也是无用的,我们于不同会计政策之间的选择上的纠缠不清其实是“小题大做”,往往不过是“字面”意义上的差异而无实质性意义,进而会计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似乎告诉大家,我们的会计系统正在从事着“自掘坟墓”的工作,即会计努力推进了资本市场有效,而有效的资本市场却促使了会计的消亡。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有效市场正是因为诸如会计之类的丰富信息系统的存在而有效,即便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不是变得没有用了,而是说会计已经达到高度市场化的自治,并由手段变成了一种环境和氛围,就如同阳光、空气与水,不能因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或作出经济决策时考虑不到它们甚至忽视它们就否认了它们存在的真实意义。
第五,基于第四点,有效资本市场的确给会计一种警示,即会计正在与其他信息渠道,如新闻媒体、信息中介乃至市场价格本身进行着相互竞争,有效资本市场能够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所有可能信息作出反应,而不仅仅是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不能比其他信息渠道传送更相关、更可靠、更及时以及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信息,恐怕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渠道就会被别的信息渠道所取代,会计消亡的可能意义恐怕就在于此了。毕竟,会计人员没有“天生”的权利能在竞争的信息市场中生存下去。就如同上面刚刚作出的比喻,房间被蜡烛照亮了,而明亮的房间可能真的再也不需要蜡烛了,当我们有了电灯等更为有效的照明手段的时候。可见信息不对称给会计的存在提供了理由,而且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彰显了会计存在的重要性,但会计必须证明自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相对更为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固定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 DEA模型
一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Atje与Jovanovic(1993)在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认为,资本市场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分别是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并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资本市场并不是总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这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和资本市场本身发达程度有关。哈里斯(Harris,1997)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认为,在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
我国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证券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上。郑江淮、袁国良(2000)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型有关。谭儒勇(2000)实证表明1994年至1998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提出要重点发展各种金融中介,特别是存款货币银行。佘运久(2001)通过研究资本市场中股权市场和债务市场及各自的内部协调发展和资本市场外部协调问题,力图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发展才能促进经济转轨中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和防范资本市场因不协调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冉茂盛、张卫国(2002)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其规模的扩大已经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微弱的正向作用,然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不明显,股市规模的大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强。张碧琼、付琳(2003)从资本市场筹资与产出的关系和资本市场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两个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和结构变量和经济增长互动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仍然不能取代间接融资方式的主体地位。
尽管经济学家们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经济理论界的主流已经越来越对资本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抱积极肯定的态度。
二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和经济管理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于1978提出的。该方法是用于评价相同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2R模型,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将DMU投影到DEA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
DEA建模机理及应用步骤如下流程图: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DEA模型中C2R模型对2005年江西省11个市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分析,在对数据分析前先来看看其中C2R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当θ=1且S-=S+=0时,称DMU0为DEA有效,即在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产出 Y0已达到最优;当θ=1且S-≠0或S+≠0时,称DMU0为弱DEA有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可通过组合把投入X0减少S-,仍可得到产出 Y0,或是原投入X0不变,原产出Y0可增加S+;当θ
基于该模型所取数据如下:
决策单元:江西省11市
投入指标:内资、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
产出指标: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
2005年江西省11市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表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信息网2005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运用电子表格求解得出:11个市的DEA有效性,如下表:
分析:
(1)在2005年里,江西的11个城市中属于DEA有效的只有1个:吉安市;DEA弱有效的有6个:景德镇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非DEA有效的有4个:九江市、南昌市、萍乡市、上饶市。
(2)其中吉安市作为05年唯一一个DEA有效的城市,它有着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地理位置,投资环境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不断的优化,吸引了不少投资商来到吉安进行投资,使得吉安市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弱DEA有效的6个城市尽管没有达到DEA有效,但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正处于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良好阶段,应当增加投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九江市、南昌市、萍乡市、上饶市这4个市的θ值小于1,即非DEA有效。对于这几个城市除了加大投资外,还要提高投资的经济效,即提高资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利用率。
四结论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首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固定资产的增长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江西经济的发展又刺激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另外,从对江西省11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知道:固定资本投资对当期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长率仍然是江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针对弱DEA有效和非DEA有效的情况政府应该多采用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应该积极引导投资结构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西经济增长起到持久的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江西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投资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第一,为保证江西省的经济增长不过度依赖投资的拉动,应大力提高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是否扩大,没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是不会长期持续的;第二,要控制好经济发展和投资的关系,不能盲目的夸大投资,重要的是提高资本的利用率;第三,在强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第四,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促进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谢瑞.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现代财经,2002,(9).
[2]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1).
[3]秦川.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与经济,2006,(5).
[4]李国旺,童威,周侃.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市场杂志,2004,(2).
[5]万寿桥,李小胜.中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财经研究,2004,6(30).
与人们的预期相反,“全流通”改革后“牛”气初现的股市在扩容压力下,8月份以来走出了“九连阴”,甚至连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两周的承诺都未能力挽颓势。
新股闸门重开一个月,12只新股上市,WO(首次公开募股)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已接近正常年份全年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规模,再加上“小非”解禁(小额限售股上市流通)高峰即将到来,8月份解禁股票将达32只,近34亿限售股将要上市,仅从技术面上分析,急剧扩容确实会令股市产生资金饥渴。
可是,技术分析不过是宥于旧眼光,人们期待的是,“全流通”改革后会出现新的局面。按照证监会的想法,新上市的公司均为“全流通”,与过去股权分置的上市公司有本质区别,理应对盘外资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股市扩容,资金也会相应涌入,所以才大开新股发行闸门。
市场表现却远不如人们设想的那样乐观。除了大盘指数回跌,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A股市场IPO第一次出现了认购不足,国航IPO网下配售原计划发行11.75亿股,实际认购却只有4.695亿股。国航不得不修改发行方案,将原定发行27亿股缩为16.39亿股,筹资额减少为45.892亿元人民币。
资金压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居民储蓄总额已经突破14万亿;更多的QFⅡ(境外合格投资者)资金也在源源不断流入股市。7月底,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的1亿美元QFⅡ投资额度获批准。QFⅡ在A股市场的投资额度已达72.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580亿。此外,新基金的发行也建立了新的资金渠道。
为什么“全流通”没能让A股脱胎换骨?关键在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投资股市,本来可以通过两个盈利渠道,一是对企业投资获得回报,一是赚取股票价格差价。A股市场初期设计的股权分置一股独大模式,本意不是让产权在资本市场上流动,而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大众幻想”,一方面刺激投资者在击鼓传花游戏中赚取差价;一方面保证上市公司融到资金。2001年以来的熊市终于让投资者从“大众幻想”中醒来,开始回归常识,认识到股票的本来含义是企业让渡的一份产权,股票的价值建立在对企业的控制权上。
上市公司从股市上拿到资金,要付出失去部分所有权甚至全部所有权的代价。公司经营不善,会遭遇恶意收购,失去控制权,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常态。从目前A股市场公司排队上市的热情看,显然失去控制权的忧虑还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尤其是大秦铁路、国航这样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投资者更没有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其控制权的信心。
只有融资收益,没有恶意收购风险,这样的资本市场,无论是采用审批制还是采用核准制,都会是卖方市场,大家都要挤破脑袋进去。市场一有好转,马上面临扩容压力,根源就在于此。
资本市场建立之前,企业并不乏融资渠道,人们对股市这个新生事物有两方面的期待,一个是看到股市用市场手段调动资金,希望这种融资渠道比行政调配资金更健康;第二个期待在于,希望股市能够解决国企“所有人缺位”问题,通过引进“股东”,加强对上市公司经营的监督。
实现资本市场的这两个正面作用,依赖于产权能不能够真正在市场上流动,投资者“用脚投票”能不能成为现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样要寄希望于产权流通,大机构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会赋予股票一个基本价值,不会让中小投资者遭遇数以千亿计的财富突然“蒸发”的惨剧。
“全流通”之后,股市能否在更高层次上活跃起来,取决于投资者能不能真正在市场上买到企业控制权。没有产权流通,投资者就会对监管者的政策产生疑虑,比如对发审会暂停新股上市两周,主要证券媒体的分析都认为,管理层调整新股发行节奏,目的是为了保证国航顺利上市。
[关键词] 创业板市场 创业投资 融资渠道
早在2000年,深交所就正式公布过《创业板市场规则咨询文件》,但报告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市场定位、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修订。因此,2004年在深交所推出了从主板向创业板过渡的中间产物――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板无论从资金供应者角度,还是从融资效率、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成长等角度来看,都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中小成长型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尤其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股市资金供给相对充足,开设创业板市场,形成一个运用资本市场激活创新企业的机制,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业板市场的含义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创业板市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与针对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场相对应,面向中小公司的股票市场,包括科技板、创新板、另类股票市场、新市场、增长性股票市场、店头和备案市场等市场类型;狭义是指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筹资的市场。就其性质而言,创业板市场是具有前沿性的市场,即对企业的盈利及规模没有更高的要求,上市标准比较低的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市场,主要吸纳那些能够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或者是运行有创意和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公司,其中相对较多的是高新技术公司;创业板市场是比主板市场风险更高的一个市场。
二、当前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
1.为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它们在科技成果吸纳上展现了惊人的能力,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据科技部统计显示,2006年末,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3万户,在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4万多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就有3千多家公司。然而融资问题却成为这部分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末的调查显示,能够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左右,企业的融资总额中直接融资仅占1.3%。我国虽于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设了中小企业板,但到目前为止,上市的中小企业只有160多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
这种状况阻碍了我国科技产业和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为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上市资源。据前不久证监会对全国20多家有主承销资格的券商所作的摸底调查,有意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达2000家以上。雄厚的上市资源不仅能保证我国创业板市场在短期内即可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更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
2.实现高新技术和中小成长型企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和中小成长型企业来说,仍习惯采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距离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模式相差较远,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可以帮助这部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当分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企业管理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同时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能使企业时刻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促进这部分企业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3.为创业投资提供完善的退出机制
我国政府一贯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主动承担风险,在创业资本的支持下吸纳和发展新技术。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而这种高风险投资是需要完备的市场退出机制将股权即时变现的。而在创业投资退出方式中,产权市场的退出方式又占了很大比重,不管股权的转让退出、股权回购还是破产清算等都需要建立一个创业板市场来完成创业投资的退出。不能形成循环流动也是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创业资本也已看好中国市场,不少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已经登陆中国或准备参与中国创业企业的投资活动,它们对资本撤出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的稳定性有着强烈的心理期望。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推出创业板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4.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成绩卓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金融资产已达相当规模,金融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投资者投资热情日益提高,A股市场的新增开户数不断增加。中小板市场更是成为稀缺资源,不管一级市场上新股申购冻结资金总量,还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近期都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因此创立创业板市场一方面可以缓解主板及中小企业板供求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为包括个人和机构在内的财务投资者,更多地提供获取投资回报的股权手段。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
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
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 资本市场 重庆 经济发展
一、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一)改变资产流动性,实现投资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风险的存在很大部分来自信息不对称、不完备或者搜索信息的成本极高。证券市场的作用之一是转移和分散风险,Levine[1]着重指出流动性风险和异质性风险可以由金融体系化解。流动性是以自愿价格将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难易和快速程度,流动性风险就是指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异质性风险是指投资于不同项目、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特质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的成本减弱了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加剧了流动性风险。而证券市场通过稳定、透明的交易制度和低廉的交易成本提供资产的流动性,激励投资和经济增长。
当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能够加强资产的流动性和降低流动性风险,但是就银行而言,区别就在于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银行在考虑贷款的时候总愿意选择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项目,而资本市场融资的项目的流动性要求则可以降低,尤其是股票市场上筹集的资金在项目选择的时候基本上不用考虑项目的流动性,考虑的主要是风险性和收益性。
(二)良好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供了有效的机制,在促进管理和生产的专业化同时,又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这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机制来实现,即股东投票机制、并购监管机制及股权激励机制。
股东投票机制就是股东用投票的方式对长期经营不好的公司的管理层发出警告,具体又可以划分为“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用手投票就是指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向管理层发出警告,并在必要时动用否决权撤换高层管理人员,从而对管理层构成直接约束。但用手投票机制的实行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股东的持股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二是要具有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管的能力和时间。而对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中小股东而言,则通过“用脚投票机制”向管理层施加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股东抛售股票会导致股价下跌,形成对管理层的负面评价,降低管理者在经理人市场的价格,并对其职业生涯产生影响;其次来自于主要股东的退出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灾难性后果。比如一些大股东的退出,会恶化公司的融资环境,甚至导致公司被恶意收购。
资本市场具有的并购接管机制和股权激励机制也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祁斌[2]比较了二战以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了美国资本市场在促进美国产业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提出金融体系效率和金融结构的差别是形成各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主要因素,认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体系比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体系更有利于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万书彦,梁伟坚(2001)[3]认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源的合理流动,导致资源不能实现合理配置,通过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促筹集西部地区发展所需资金并流向那些在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行业,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四)资本市场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交易的发展进而促使分工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分工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则有利于技术创新,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用了三章的篇幅来讨论分工的问题,斯密认为分工从三个方面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工人熟练程度上的进步,二是时间上的节约,三是机器(新技术)的应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还可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持有技术的人由于缺乏资本而不能使其迅速有效地利用技术,而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使这些适用的技术转化为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就推动了技术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
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各层次的市场的功能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创业板和风险投资市场更明显的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资本市场对于创新的促进非常典型地体现在风险投资的运作上。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以入股形式投向高科技企业,并提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一整套服务,促使其迅速成长,最后通过将其上市或出售的办法变现,以获取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高科技企业失败机率很高,然而一旦成功,回报也非常可观,一般产业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但风险投资者引入金融资产投资领域中“投资组合”的思想,将资金同时投向几个甚至十几个企业,尽管失败的不少,但综合回报率还是很高的。
(五)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会产生对规模经济利益的追求,便进入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即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战略,即内部成长战略和外部成长战略。所谓内部成长是指企业现有项目的继续和扩展,而外部成长是指以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或者混合兼并等形式出现的企业扩张。两种方式都要依赖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尤其外部成长更需要一个股权形式的资本市场。李善民,周小春(2007)[4]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总体上效果较好,非关联并购的效果要好于关联并购,相关并购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正效应。非关联并购效果较好,说明随着资本市场全流通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推进,企业的并购效果会有更好的表现。
二、重庆资本市场对重庆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使用数据说明
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直接融资数据主要选取了股票融资额、企业债券融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间接融资采用了中长期贷款量为代表。股票融资额和企业债券融资额作为直接融资没有什么争议。实际利用外资作为直接融资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按照我国的统计方法,实际利用外资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对外借款,一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另外一部分是外商其他投资。在外商其他投资里从1997年开始有包含了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视为直接融资,其他融资里也有绝大部分是直接融资,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占了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多数。外商直接投资起到的功能和股票发行相当,都可以分散股权,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中长期贷款又可称为项目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考虑重庆民间借贷等其他形式的融资方式还比较滞后,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额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检验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本品价格对GDP的作用时,本文选择了重庆是上市公司数量和流通股加权的价格指数分别作为资本市场规模指标和资本品价格指标,流通股加权的价格指数通过大智慧的自定义指数得到,以1997年7月1日为1000的基数点。
对数据的取值时间段,由于重庆是1997年直辖的,1997年之前的很多数据统计范围不一致,本文在计量分析时一般没有考虑1997年之前的数据。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找全官方公布的重庆市的月度或者季度数据①,迫不得已使用了年度数据,从1997年2006年共有十组数据,由于数据较少,对研究造成一些限制,如较长滞后期的因果检验就由于自由度损失太多而不能得出有效结论。
最后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股票融资stock和债券融资bonds两组数据在1997-2006年间分别有两年和四年为0,且都是政策因素造成的,2005年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全国基本上没有新股发行。企业债没有发行也是因为之前企业债发行出了问题以后,把审核权由央行转交给发改委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由于数据缺失,不能把它们单独的加入到模型中,本文将两者与实际利用外资相加之和作为一个变量加入模型。
(二)资本市场融资额对GDP作用的实证检验结果
本文实证采用取对数的模型来检验直接融资额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入中长期贷款作为比较变量。
其中Zj代表直接融资,loan代表中长期贷款。
用Eviews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
模型的拟合效果仍然比较好,代表直接融资的变量LOG(zj)和代表间接融资的LOG(LOAN)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Durbin-Watson统计量也有很大的改善。直接融资的系数为0.106,间接融资的系数为0.412,其含义为直接融资增加1%,GDP就将增加0.106%,间接融资增加1%,GDP将增加0.412%。从结果来看,似乎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但是,如果考虑到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基数的差别,就可以消除这种误解。考虑2006年间接融资的量为85.67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已经经过汇率换算),直接融资的量为2932亿元人民币,要使GDP增长0.412%,需增加间接融资29.32亿元,如果要增加直接融资达到同样效果则只需增加3.33亿元。这就是说当前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比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要高,即增加1元人民币直接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高于每增加1元人民币间接融资带来的经济增长。
(三)资本市场规模和价格指数对GDP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对模型GDP=C(0)+C(1)*VALUE+C(2)*NO使用eviews软件回归检验发现常数项的T统计量没有通过检验,去掉常数项后的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value和no的T统计量都通过了检验,两者都不显著为0,可决系数R2为0.806,调整后为0.78,重庆股票流通市值指数和上市公司数量对重庆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从回归系数来看,上市公司数量对重庆国民生产总值有正向作用,而上市公司市价指数对重庆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具有负面作用。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正面作用比较好理解,上市公司市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何在不太好理解,笔者认为,这与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是一个投机市和政策市,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它以往也是一个资金推动型股市,通常流入股市的资金充裕,表现为流动性过剩时,当然2006到2007这次还不能下定论。这种情况一般是股票市场的高额收益吸纳了本该投资在实业上的资金,使得经济增长乏力。当然要验证这种假设,可以把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滞后一期加入到模型中,如果滞后一期的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这种假定是可信的。
加入滞后一期的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滞后一期的流通市值指数的系数显著为负,且比同期的流通市值指数的系数负得更多,且更为显著,可决系数也有所提高,模型的回归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证实我们之前的假设,即股票市场下跌时,更多的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入到实体经济,扩大了实体资本投资,推动当期及下期的经济增长,当股票市场上涨时,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入股票市场,影响重庆地区经济的增长。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股票、企业债券和实际利用外资构成的直接融额资对重庆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显著。由股票、企业债券和利用外资额之和构成的直接融资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要高于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
上市公司数量与GDP的关系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是上市公司市值与GDP却是反向的关系。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可能有正向作用,但是上市公司市值指数对GDP的作用却显著为负。表面上看似乎矛盾,实际上说明我国股市的投机性质非常明显,当股票市场高涨时,重庆企业有很多本该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造成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根据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和利用重庆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当前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要大于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重庆应大力发展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注释
①2005年1月1日实行《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由国家统计局联审后统一公布季度GDP数据,并以此作为法定数据。在此之前没有统一的权威的省市季度GDP数据。
参考文献
[1]Levine R.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M].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Macroeconomics and Growth,1999.
[2]祁斌.建立资本市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6(8).
[3]万书彦,梁伟坚.运用证券市场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