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云计算的可靠性

云计算的可靠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9 10:30: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云计算的可靠性

篇(1)

关键词:云计算;体系架构;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35-02

云计算相关概念早在1961年就有一定的思想雏形,人们预言计算资源可以发展为一种公共设施被人们使用,随后出现的效用计算、服务计算以及网格计算等技术,均是云计算的发展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云计算习惯利用计算机集群构成相应的数据中心,用户通过付费获得相应的服务,具体模式与用水、用电类似。云计算对于服务弹性具有一定的要求,还需综合考虑经济性、可用性、运行可靠性等内容。

1 云计算基本特征分析

云计算具体特征与其实际使用要求关系紧密,具体包含弹、资源池化、可计费服务、按需服务、泛在接入等。

1)弹特征分析

云计算相关服务可依据业务负载实际变化,自动完成相应的快速伸缩变化,具有良好的服务弹性。这种弹可有效增强用户使用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从而避免因服务器性能冗余或过载,造成的资源浪费或服务质量下降问题。

2)资源池化特征分析

云计算所有资源均通过共享资源池模式进行管理,以保障管理的系统性和统一性。这种管理模式借助虚拟化技术,实现不同用户的资源分享,并保障资源的管理、放置以及分配对用户完全透明。

3)可计费服务特征分析

云计算可自动完成用户实际资源使用量的监控,并依据相应的收费标准,对用户使用的服务进行计费。

4)按需服务特征分析

云计算系统可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完成资源的自动分配,以资源服务的形式,为不同用户提供基础设施、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储存等资源。云计算相关服务不需要系统管理员进行干预。

5)泛在接入

云计算系统对于终端设备并无具体要求,在互联网条件允许情况下,用户可使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PC电脑等设备访问云计算服务。

2 云计算体系架构分析

云计算以一系列的服务集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从而满足弹性资源、按需服务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云计算相关研究、应用分析,其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具体包括服务管理、核心服务以及用户访问接口三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核心服务层主要负责间应用程序、硬件基础设施以及软件运行环境抽象为可用性高、可靠性高且规模可伸缩的服务,以充分满足云计算的应用需求;服务管理层负责给予核心服务层相应的支持,以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可用性及可靠性;用户访问接口主要负责实现用户端到云的有效访问。

1)核心服务层

就一般情况而言,核心服务层具有三个子层,分别是平台即服务层(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层(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以及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主要负责提供硬件基础设施相关的部署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虚拟或实体的网络、储存、计算等相关资源。用户在实际使用基础设施即服务层过程中,需将基础设施相应的配置信息提交给IaaS层的提供商,同时包含基础设施运行的程序代码及其他数据。就基础设施即服务层而言,数据中心是基础,其优化及管理问题一向是该部分的研究重c。随着云计算研究不断深入,IaaS层应用了虚拟化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硬件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同时为用户提供规模可扩展、可靠性更高的优质服务。

平台即服务层是指应用程序的具体运行环境,主要负责相关管理服务及程序部署服务的提供。借助平台即服务层的开发语言和相应的软件工具,应用程序开发者通过上传具体数据和程序代码即可获得相应的服务,有效避免了底层操作系统、存储以及网络的管理问题。

软件即服务层是一种在云计算基础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程序,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信息化问题。企业主要通过租赁的形式实现该平台的使用,以GMail为例,企业并不需要对服务器相关的维护、管理问题分心,均有Google数据中心负责。

2)服务管理层

服务管理层主要负责保障核心服务层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用性,具体分为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两部分内容。

云计算用户客观要求其实现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且成本低廉的个性化服务。但云计算本身结构复杂且规模庞大的系统平台,提高了这些要求实现的难度。因袭,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常需围绕服务质量与用户进行有效的协商,并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的形式,名列双方的服务需求,以控制双方需求的一致性。如提供商未能遵照协议提供相应质量的服务,用户可依据协议内容获得赔偿。

安全性也是用户重点关注的问题。采用资源集中式管理模式会导致云计算平台出现单点失效问题,即发生停电、地震等突发事故时,可能导致数据中心的数据丢失问题。因此,云计算平台还需加强个性化安全管理相关探索,利用隐私保护、数据隔离等技术,提高平台使用的安全性。

3)用户访问接口层

用户访问接口层是云计算平台实现泛在接入功能的基础,具体包含Web门户、Web服务以及命令行等形式。其中Web服务和命令行模式,既可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接口,又具备多种服务组合的能力。Web门户则是另一种访问接口形式,借助Web门户,云计算可实现用户桌面至互联网的迁移,完成这种迁移之后,用户可借助浏览器完成相关程序及数据的访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从而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实际工作效率。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其计算接口逐渐趋向统一化标准发展,从而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无缝合作。

3 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平台的最终目标就是低成本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弹性的个性化服务。为全面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云计算广泛应用了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管理技术、QoS保障技术等关键技术。

3.1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关键技术分析

IaaS层是整合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承担着海量硬件资源提供、按需配置硬件资源以及个性化基础设施服务的重要职能。该层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数据中心关键技术分析

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绝对核心,其运行可靠性及资源规模,关乎于云计算服务的整体质量。该部分内容的技术应用要点主要分为两点,其一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应满足成本经济性、运行可靠性要求,其二加强节能技术研究,以减少环境污染。

就现阶段云计算数据中心而言,通常由近万个计算节点组成,且随着云计算平台不断发展,节点数量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树形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性,包括可靠性地、可扩展性差以及网络宽带有限等。为解决数据中心网络拓扑问题,相关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PortLand、BCube、VL2等网络拓扑结构。这些创新性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类似mesh构造的融入,相同提高了节点间的容错能力和连通性,增强了节点负载的均衡性。此外,这种形式的拓扑结构通过小型交换机即可完成,进一步降低了建设成本。

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普遍规模较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计算机设备、制冷装置、通风系统、不间断电源等多项耗电单元,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因此,加强绿色节能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虚拟化技术分析

数据中心作为大规模资源的提供基础,需满足平台资源按需分配的实际需求,即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包括虚拟机快速部署以及在线迁移两部分技术内容。虚拟机模板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其部署过程、缩短了部署时间;在线迁移技术具体是指保持虚拟机运行状态下,实现不同物理机转移的技术,其应用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增强系统运行可靠性;(2)促进负载均衡;(3)便于节能方案设计。

3.2 平台即服务层关键技术分析

平台即服务层在核心服务层中处于中间位置,需同时满足上层分布式编程框架和下层复杂数据调度管理的双重需求,该层的技术重点在于数据的储存与处理。

1)数据存储技术分析

就云计算平台实际需求而言,其数据存储需综合考虑文件的可用性、可靠性要求,和系统I/O性能要求。以Google公司的数据存储技术GFS(google file system)为例,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大文件被有效分为若干数量的数据块,每块数据块具有统一的标准大小,分布存储于节点对应的本地硬盘中,且每一块数据块均具有多个副本,以确保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数据存储能力强,通过文件分块,GFS可满足PB级的存储要求;二,并行读取模式;三,可有效解决数据块副本同步的简化问题;四,数据存储可靠性提升。

2)数据处理技术分析

除数据存储外,平台即服务层还包括相应的数据处理功能,由于该平台建立在大规模硬件资源上,故而其数据处理要求相应的抽象处理过程,同时要求规模扩展功能。

以Google公司的数据处理技术MapReduce槔,是一种建立在GFS之上运行的数据处理技术。在实际运行阶段,可将完整的作业分解为多个Map任务及Reduce任务,从而通过两个阶段的数据处理过程完整相应的数据处理工作。第一阶段为Map阶段,该阶段主要读取Map任务,并完成相应的处理,其中间结果通常保存在对于的Map节点中;第二阶段为Reduce阶段,读取Reduce任务的同时,完成Map中间结果的合并。

3.3 SaaS层关键技术分析

SaaS层主要面向用户终端服务,负责互联网软件应用服务的提供,在Web服务、Mashup、Ajax等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带动了SaaS应用的迅猛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具有弹、资源池化、可计费服务、按需服务、泛在接入等特性。云计算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具体包括服务管理、核心服务以及用户访问接口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服务功能。同时为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云计算广泛应用了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管理技术、QoS保障技术等关键技术。目前,云计算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针对其运行可靠性、可用性、成本经济性要求,仍需相关人员不断进行探究,以促进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7).

[2] 黄晓雯.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4(13).

[3] 杨通国.云计算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6(25).

篇(2)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

1 引言

如今,云计算技术打破了高端技术“独享”的局面,让每个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享有原先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有的高端技术服务。云计算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

2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

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

通俗地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超乎想像的运算能力,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3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云计算概念及原理,云计算应至少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整体架构是建立在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二是以服务为提供方式,以按需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多层次的服务;三是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基于网络构建的云计算可以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通过网络冗余机制实现高可靠性;四是资源透明化,底层资源(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对用户透明,用户无需了解资源具体实现和地理分布等细节。

为了实现上述特点,云计算采用了如下关键技术:一是数据分布存储技术,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软件可靠性弥补硬件的不可靠,从而提供廉价可靠的系统;二是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将任务自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和分配;三是高效数据管理,通过采用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高效地找到特定数据;四是分布资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在多节点并发执行环境中可以保障关键节点出现故障时的自动迁移及其状态的同步。

4 云计算的服务方式

云计算已在日常网络中随处可见,以各种形式提供服务,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方式有: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种形式,其中IaaS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资源服务,例如虚拟服务器、存储等;PaaS是把分布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可扩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平台能力与资源服务,例如云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用户数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通过浏览器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千万用户,供用户在线使用,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基础架构的应用软件服务,例如CRM、文档编辑,典型的商用代表是Google公司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的Google办公套件,只用浏览器即可访问使用。

5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云计算,不仅仅大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像离不开煤气、水电那样,离不开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从前期的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公司、基础运营商、软硬件IT企业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十二五”将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运营商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云计算解决方案来加速云实施。云计算在企业中正变得无处不在,大多数公司正在尝试云计算。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应用私有云及混合云,而针对小型企业的公有云项目也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中国云计算网..

篇(3)

【关键词】 磨牙;全瓷冠;可靠性;有限元;最大咬合力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reliability of ultimate strength allceramic crown of mandibuler first molar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other prosthesis.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of ultimate strength of allceramic crown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 with respect to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normal maximum biting force,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stressstrength inference theory. RESULTS: With the random variable of load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ultimate strength under horizontal loading and vertical loading were 99.65% and 70.5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reliability theory can be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ultimate strength of allceramic crown, which explores a new way of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theory in other oral prosthesis.

【Keywords】 molar; allceramic crown; reliabilit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aximum biting force

0 引言

对于传统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2]的分析结果,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安全系数法进行分析,即将各参数视为定值,直接比较计算应力与材料抗力,凭经验判断结果安全与否. 事实上,口腔修复体的质量和预期寿命是由许多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首次尝试将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的可靠性理论引入到口腔修复体分析的研究中,以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为例,计算其在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以期为今后开展各类修复体的可靠性分析打下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DELL OPTIPL EXGX260 商用台式机; SDSSSTDCⅡ(标准彩色型)扫描仪(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Geomagic Studio 8.0(美国Raindrop 公司); CATIA(V5R16)软件CAD软件 (法国达索飞机公司);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美国Ansys公司).

1.2 方法

1.2.1 实体模型的数字化三维重建 根据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报道[3],选择形态正常、咬合面无明显磨耗的下颌磨牙1个. 通过扫描获取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面、根面及4个轴面6个方位的点云文件,扫描数据导进逆向功能软件Geomagic Studio 8.0中, 将三维表面点云进行减点、去噪及平滑拼接处理,最后精修及细化,最终获得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点云数据. 将点云数据导进CATIA软件, 利用Quick surface reconstruction模块里的Automatic surface命令自动生成曲面, 并对模型进行缺陷修补及曲面优化, 进而获得下颌第一磨牙三维实体模型. 通过BOLEEN运算分别得到聚合角为80°,肩台为90°的基牙和颈缘厚度1.0 mm, 瓷冠轴面及咬合面厚度均为1.5 mm的全瓷冠实体模型,最后以IGES格式保存.

1.2.2 可靠度分析 将所有IGES格式的实体模型坐标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公司, 美国),假设模型中的各材料和组织为连续、均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并对以上实体模型设定材料参数, 各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选自有关文献[4-5](表1). 假设受力时模型各界面均不产生相互滑动,最后采用20节点95面体单元(Solid 95) 对其进行自动网格划分,实体模型共划分78791个单元及155670个节点. 根据参考文献[6],下颌第一磨牙正常最大咬合力为(401.4±185.4)N,假设正常最大咬合力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将其函数均值401.4 N加载于全瓷冠近中颊尖颌面及斜面,加载方向包括垂直向及水平向,约束条件为完全约束于牙槽骨底部. 从计算结果中分别提取全瓷冠上Von Mises应力最大值的单元,此单元即分别为在垂直向与水平向荷载下整个全瓷冠失效概率最大的单元,即可靠度最低的单元. 修复体在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时,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修复体部分或全部完全损毁,对于这样一个随机事件,需通过对各随机因素进行可靠性分析,从而得出确切概率值.

可靠度计算公式如下:

βi =(μr-μs) /(σr2+σs2)1/2 (i=1,2,…,n)

Ri=Ф(βi)

(i=1,2,…,n)

R=Min {Ri}

(i=1,2,…,n)

其中:μr,σr分别为修复体材料i单元许用应力(最大咬合力作用)的均值和均方差;μs,σs分别为在最大咬合力作用下修复体i单元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均值和均方差;β,R 分别为可靠性指标和可靠度, 即每个单元的可靠性指标对应一个可靠度概率值. Ri为i单元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Ф(X)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R为整个修复体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即修复体单元中可靠度最小的单元处的概率值.

表1 有关材料的力学参数(略)

2 结果

2.1 基于ANSYS的全瓷冠应力分析 采用SDSSSTDCⅡ扫描仪,逆向功能软件Geomagic Studio及CATIA软件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比较理想的建立了下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有限元模型(图1,2). 通过ANSYS软件,分别对下颌第一磨牙基牙及全瓷冠在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咬合力下的应力进行分析,垂直向时,应力峰值分布于全瓷冠远中颊侧颈部,Von Mises应力值最大为68.31 Mpa; 水平向时应力峰值分布于荷载施加区域及冠内表面,Von Mises应力值最大为77.49 Mpa.

图1 基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略)

2.2 全瓷冠强度可靠度计算 进入后处理,分别提取水平向及垂直向荷载时,全瓷冠上Von Mises应力值最大点处的应力值,即此时的工作应力. 通过正常最大咬合力函数分布可求得变异系数γ为0.06. 垂直向加载时,根据均方差公式σs=γ.μs, 求得此时工作应力均方差σs为4.10 Mpa;水平向加载时,根据均方差公式σs=γ.μs, 求得此时工作应力均方差σs为4.64 Mpa;选取日本松风株式会社的Shofu Vintage全瓷冠(松风株式会社,日本)为研究对象, 假设其材料极限强度为正态分布,根据“3σ”则有材料极限强度均方差σr =(μmax-μmin)/6,查表得材料极限强度为(80.11±4.61 Mpa),则σr=1.53 Mpa. 将导致修复体损坏的两个主要因素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作为随机变量. 假设应力(最大咬合力)与强度(材料许用应力)均为正态分布函数,通过建立正态-正态模型,应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7],可以计算修复体的可靠度指标,并通过正态分布函数表找到对应的概率值(图3). 将以上各值带入可靠度计算公式β=(μr-μs) /(σr2+σs2)1/2,分别得到水平向及垂直向时全瓷冠极限强度的可靠度指标以及对应的可靠度概率. 垂直向荷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可靠度指标为2.7,查表得其对应的可靠度,即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99.65%. 水平向荷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可靠度指标0.54,查表得其对应的可靠度,即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70.54%.

转贴于

3 讨论

可靠性定义为:使用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为可靠性的数学量度[8]. 在可靠性研究中,结构的一系列基本变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可靠性设计理论正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失效模式及机制的分析,根据重要度分析及敏感性试验筛选出影响因子较大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对可靠性影响较大因素的改进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8]. 采用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可靠性理论对修复体进行研究,使针对义齿的分析更为精确,更符合实际. 因此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对口腔修复体进行研究是较为理想的方法,量化了口腔修复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评估,从而有助于口腔修复体的寿命预测及优化设计.

图2 全瓷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略)

图3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略)

我们将修复体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作为随机变量,计算出在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分别进行垂直向及水平向加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可靠度分别为99.65%和70.54%,即在制作出的所有SHOFU全瓷冠[9]中,在某一次正常咬合状态下,其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99.65%和70.54%. 陶瓷材料虽具有很高硬度,但由于其为脆性材料,因而在受到侧向力时,易发生崩裂.

临床固定修复体口内服役寿命的离散度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修复体在口内的破坏受到很多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例如口腔唾液的浸泡以及其它一些腐蚀性的环境因素使得修复体瓷强度下降;或者在功能状态下,循环咀嚼应力引起材料疲劳[10];此外,外力创伤和进食咀嚼过程中的意外应力[11]也是导致修复体破坏的因素. 要准确预测全瓷冠寿命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疲劳、环境腐蚀等诸多因素才能较为准确地计算修复体可靠度. 我们从导致修复体损坏的两个主要因素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角度对全瓷冠的可靠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学军. 口腔生物力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411-419.

[2] 段媛媛.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10): 48-50.

[3]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6-77.

[4] Fischer H, Weber M, Marx R. Lifetime prediction of allceramic bridges by computational methods [J]. J Dent Res, 2003, 82(3): 238-242.

[5] 于海洋,周仲荣,何立弘. 表面处理工艺对长石质牙科陶瓷摩擦学特性的影响[J]. 摩擦学学报, 2004, 24(3):207-211.

[6] 赵云凤. 不同年龄正常牙合力值的测定[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5(4):414-417.

[7] 靳 慧,周奇才,张其林.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4):438-442.

[8] 吕震宙, 冯蕴雯. 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J]. 力学进展, 2000, 30(1): 21-28.

[9] 禹智涛, 韩大建. 基于可靠度的桥梁结构优化设计[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2, 19(3):50-55.

[10]Ozcan M. Fracture reasons in ceramicfusedtometa1 restorations [J]. J Oral Rehabilit, 2003, 30:265-269.

篇(4)

【关键词】网格单元 接线模式 负荷密度

目前,城市配电网逐渐向网格化形式发展,网格化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规划模式,是在城市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作为发展目标,经过网格化这一改造内容后,配电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网格之间及网格内也会产生定向的转供能力,使下级电网能够更好地支撑上级电网。网格形式的配电网布局有利于接入的便利化,确保配电网的安全供电,引导配电网的健康发展,因此网格化配电网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的配电网分析计算平台是以网格式配电网为基础,不仅消除了网格规模大小配置的问题,还解决了网格间及内部联络和供电可靠性问题。通过“联络组合”这一理念的充分应用,使网格内部各分段、网格与其上级变电站组成定向联络,对现有电网的联络进行恰当的梳理,结合重要客户的所在区域和负荷大小,有效提升高峰用电时期的转供能力和可靠性,用电低谷时期的设备闲置问题也迎刃而解,为之后的配电自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网格化研究模型

1.1模型构建功能结构

本次研究利用计算机程序来设计并建立基础分析平台,并植入匹配结果、计算模块、负荷密度设置、边界参数设置、配电网组网模型、网格化供电单元模型、高压电源点模型等功能。配电网基础参数的设置包含环网结构设置、供电能力、高中压设备参数、位置、面积、负荷、定为坐标等,将6至40MW/ 作为负荷密度的范围。基础参数不同时,研究对象也会发生变化,分析平台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模块,这种层次结构设计具有应变能力较强的优点,其计算结果也会更贴近实际电网。

1.2高压电源点分布建模

高压电源点在分布建模时必须符合一个前提,即上级高压电源点符合下级的出现要求,首先35kV和110kV变电站的高压电源点分布建模时会采用同样的空间坐标,这是为后续研究作基础;其次,一个圆形区域即一个高压电源点的供电范围,必须均匀出线,四个同规模的高压电源点正好形成一个正方形的供电区域。

1.3网格化供电单元

将正方形供电区域网格化划分成更小的供电网格,将其作为最小的供电单元进行研究;供电网格一般会根据普通街道的形成方式或小区变电器的供电距离来划分,网格的单元边距一般在0.5至1km以内;供电网格划分完成后,每个网格会依据所在的空间位置,配备面积、负荷、定位编号这三个基本参数;网格面积和负荷密度的关系可进行统一设置,也可单独修改,具有较好的拓展性。

1.4可靠性计算单元

在分析基础平台页面上有可靠性计算参数设置,用户可以结合管理特征或区域电网设备进行设置,设置参数不同,其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接线方式、负荷密度与可靠性计算单元关系密切,接线模式从最初的架空线到四联络,从单环网的电缆到双环网,组成不同的分段数,构成接线方式的不同,负荷密度也从0.6至40MW/ 不等。

2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2.1可靠性分析方法

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式包括近似法、网络简化法、状态空间图评估法、可靠度预测分析法、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目前较常用也最符合实际的就是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反应配电系统的运行特征和系统结构。本文依据《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技术原则》,采取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先计算网格单元在负荷密度不同情况下的区域面积,依照不同的接线模式,最后计算网格单元的供电可靠率。

2.2可靠性分析计算

计算分析可靠率时,需要提取若干线路组合的环状结构,在系统中输入采集的运行数据后方可进行可靠率计算,将环状供电和典型线路作为基础,以概率分析的方法推算出整体样本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正常运行的指标之一就是供电可靠性的计算结果,试验将会反复核实校验模块参数和计算结果,并与实际电网进行对比,依次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但鉴于不同地区的运行时间、设备检修时间有所出入,因此计算可靠率时加入了人工输入端的设置,使计算结果能够更加贴近于实际地区特点。

3配电网可靠性分布研究

3.1模型匹配可靠性计算结果

中压配网组网模式的关键指标是分段和联络,本试验从这两者入手,逐渐导入有关模型来匹配分析,汇总对比试验结果后,在负荷密度确定的区间内,无联络和无分段的情况下,改变分段数量和组网联络,获得的匹配计算结果将用于基础材料分析。

3.2架空网接线方式下的可靠性

架空网线路的联络和分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十分深远,分段不同、接线模式相同的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停电的用户数量是不同的,线路分段数的增加可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由线路故障引发的停电损失。

试验结果表明,负荷密度增大时,供电半径会随之减小,供电可靠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在单辐射、单联络、二联络、三联络、四联络这四种接线模式中,单辐射的供电可靠性最低,而四联络的供电可靠性最高;负荷密度小于12MW/ ,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2个以内;负荷密度大于32MW/ ,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3个以内;在网格单元中,可通过局部联络点的增加或采取“三双”接线来满足用户的高可靠性需求;增加联络数或分段数,基本不会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产生作用,甚至还会增加对设备机械的保养维修费用。

3.3电缆网接线方式下的可靠性

电缆网络的环网单元作用和规模和架空网络存在差异,因此另作单独分析,供电方式会以中心环网和复杂双环网作为代表来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证明,由电缆网组成的电网模型拥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在单环网、双环网和中心环网站这三种组网模式中,双环网的供电可靠性最高,单环网的供电可靠性最低;负荷密度逐渐上升时,单环网和双环网的供电可靠率曲线增长几乎一致,待上升到20MW/ ,单环网的中心环网站的供电可靠率已经十分接近了;中心环网站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简便的优势,但一旦负荷密度增加,用户数量提升,供电可靠率的增长速度也会趋于缓慢;组网模式采取中心环网站后,供电可靠率与负荷密度成正比例关系,指标变化率渐渐趋于平均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6至1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4至1.98 时,单元负荷约为1.5至30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单环网、双环网、二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83%至99.9989%,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75%至99.989%,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2个以内。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12至2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1.98至1.08 时,单元负荷约为3至55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单环网、双环网、二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83%至99.9990%,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81%至99.990%,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3个以内。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22至3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1.08至0.74 时,单元负荷约为5.5至8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双环网、“三双”接线方式、三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90%至99.9991%,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0%至99.991%。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32至40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0.74至0.59 时,单元负荷约为8至10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双环网、“三双”接线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是99.9991%,架空接线的可靠率是99.991%。

参考文献:

[1]王成山,王赛一,葛少云,等.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6(24):34-39.

[2]肖峻,高海霞,葛少云 等.城市中压配电网评估方法与实例研究[J].电网技术,2014, 29(20).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56-02

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

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指的是网络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如性能要求、时效性要求)达到一定标准的功能特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成为信息系统最为基本的要求保障,是信息系统提供可靠服务必须遵守的设计与运行原则。根据业界标准,度量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生存能力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要求。

具体而言,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指的是信息系统在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出现部分网络节点或者线路失效后,信息系统有效供给能力以及提供持续的能力,其主要侧重点在于破坏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保障。简言之,提高网络信息系统抗毁能力能有效的应对网络大面积瘫痪事件。而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的生存能力则是在随机破坏条件下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障。随机性的破坏主要是指由于网络设备瘫痪或者损坏以及网络线路的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从而造成的信息系统存在持续不足。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更多的是侧重于具体网路业务方面的要求。以常见的网络数据为例,网络数据延时、数据的通达性都是具体的表现。

通常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人员将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归结为各种设备的硬件保障,而忽视了人员可靠性、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保障,因此,可靠性保障不仅仅关乎于硬件设备,对于人员管理以及软件平台管理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今后的系统优化升级以及平台保障方面应予以综合性考虑。

2 研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意义

1)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和抗破坏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就计算机网络自身而言,有效保障了其网路服务的持续性要求以及抗破坏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本质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段以及优化设计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和应对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设备损坏、软硬件平台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带来的信息系统网络数据交付处理能力以及各种基于网络的数据服务持续性保障。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在生存性、抗毁性方面的要求,还是在有效性方面的要求,都是以网络基础作用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的,由此可见,探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意义首先要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网络服务以及抗破坏能力。

2)应对当前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手段

信息安全已成为当前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重要威胁,从横行网络世界的木马病毒、到令世人瞠目结舌“棱镜门”事件,再到现如今每年数以亿计的信息数据损失,网络信息安全无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网络可靠性研究,可以在两个方面应对当前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从物理支撑方面,通过一定的冗余设备等设计手段,能够为各种网络设备提供相对安全的电磁环境保护,有效地避免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带给信息系统的破坏性;另一方面,网络可靠性研究还通过整合软硬件平台来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尤其是针对软件平台的一些措施,对于增强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保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加强网络可靠性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当前十分流行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为例,首先应架设一定的主机集群,集群中的主机数据交换基于必要的物理网络支持,再通过必要的软件处理手段屏蔽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性以此来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以及计算服务,可见,网络有效性保障、数据的可靠付都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基础;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需要可靠的网络支撑。因此,从新技术发展应用方面而言,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理支撑。

3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和优化策略实施原则

1)突出“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遵循网络体系模型,实现网络各种异构设施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以及优化策略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实际运行的TCP/IP网络模型,还是国际化标准组织的OSI网络模型,其都遵循了标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标准化设计能够使得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以及可拓展性,新技术、新设备只要符合标准化的网络接口即可进行标准化的应用,这是计算机网络不断成熟的必然要求,更是网络不断发展的前提保障。鉴于上述原因,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实施首先应遵循标准化的设计实施原则,以达到系统在通用性、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2)提升网络“互通”能力

互联互通优化设计也是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两个方面),应保障其数据的可达性和畅通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应做到较好的支持。除此之外,还应使得各种物理设备具有较强的一定容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互通不代表任意设备都必须实现可达性,有时候为了数据安全或者是数据传输效率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硬件设计人为的阻断了不同网络层次的可访问性,常见的设计如不同部门之间利用交换机设备进行VLAN的划分。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原则是网络信息平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网络交付能力,保障网络运行稳定性重要实施设计原则。

3)提升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性保障

网络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不仅仅是对各种物理设备的要求保障,同时对于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也应做好相应的设计。一方面,应保障主干网络的带宽要求,将常见的FTP服务或者访问数据较大的WEB服务进行单独带宽供应,以实现其高度的响应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线路设计、各种网络设备设计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性、可服务性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地提升网络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实施的时候应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原有线路改造等手段提升整个优化过程的性价比。

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原则还应在先进性与通用性、链路的截止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不一一的进行论述了。总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原则,应从可拓展性、安全性、通达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平台高度可靠性的要求。

4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实施方案

1)提升网络设备的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实施方案主要是通过增加设备以及线路的数量来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设计实施手段。冗余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比较多,无论是供电设备、核心层的网络数据交换设备、还是数据处理终端的主机设备等都可以进行冗余处理,以常见的备用电源设备和服务器磁盘阵列为例,通过故障时供电系统的及时切换以及数据磁盘多层次备份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网络设备以及线路的冗余设计,可以在一条线路或者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启用其他通信线路,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通过冗余性实施,对于提升处理端的数据容错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随着各种设备冗余度的提升,处理好可靠性保障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性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

2)做好网络系统分层设计

分层处理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处理以及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是基于网络模型,依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物理层对应了各种物理接口、电气化标准的数据要求,数据链路层则是将网络传输层的IP数据报进行数据帧的包装过程,并对下实现数据帧进行01代码的转换过程,网络传输层则重点是进行IP数据的传输过程(UDP以及TCP传输),应用层则是通过将不同的应用数据进行分装的过程。不同的网络层次对于数据可靠性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且每个层次关注的重点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具体的网络系统优化实施的时候按照网络模型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检测,使得每个层次都能达到预先的设计目的也是实现网络可靠性保障的重要手段。

3)加强网络体系结构性设计

网络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也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而言,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如常见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Unix操作系统平台,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提供了网络管理的一些功能,是整个内部网络控制的中心;网络控制设备,如常见的路由设备、交换机设备,这类设备拓展了网络结构,实现了不同区域的主机互联互通性,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管理例如访问控制管理,内外网数据交换等等;网络主机,这是最终用户工作的平台,用户利用各种软件完成各类办公任务;网络服务器,如各种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实现网络服务的各类功能。优化这四类设备设计结构,将服务器设备以及网络操作系统放置带宽资源相对充足的网络节点中,并且合理的配置路由、防火墙设备可以提升网络可靠性保障。

4)合理的运用“试凑”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试凑是通过在诸多可行方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比较,选择综合优势较高的的一种优化方案。试凑是一种常见的优化实施手段,再加之当前先进的软件模拟工具,能够较快的进行费用、可用性、可靠性方面的比较,通过综合权衡比较以实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平台优化注重试凑方法的合理运用。

5 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提供可靠用户服务、应对信息安全以及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介绍可靠性相关概念,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以及实施保障的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分层设计、网络体系设计、冗余设计以及试凑方法的有效利用实现网络信息平台的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佳音, 余子伟, 赵典.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9): 46.

[2] 王应邦, 孔春丽. 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分析[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12): 26,28.

篇(6)

关键词:云存储 安全架构 分散式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079-02

1 前言

2013“第五届云计算中国峰会”聚焦云计算商业模式与业务发展表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好。随着网络从IPV4逐步向IPV6的过渡,网络的复杂化程度日益增强,而当前云计算服务商的数量越来越多,云盘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云计算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数据服务的提供和安全保障对改善用户的云计算服务体验和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云存储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多层云存储系统结构

云存储技术的本质是将网络中原来已经存在的数据存储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管理和提供访问服务。对内则实现各个存储系统的分工与协调,对外则通过统一的接口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访问。借助软件开发的分层思想,将云存储设计成一个四层架构的体系,从数据访问的角度来看外到内分为访问层、接口层、管理层和存储层。云存储系统需要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接口等各个系统相互协作。

2.2 云存储系统安全性分析

云计算服务系统的优势在于共享和易于访问,但是互联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云计算的云存储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由于云存储依赖网络作为数据的IO通道,网络中的数据窃听、篡改和非法访问的威胁同样存在,网络渗透、拒绝服务攻击可能造成云存储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数据在存储层保存后,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可用性等问题也需要一一解决。由于云存储系统建设是阶段性,随着用户的访问量的增加,存储的容量需要逐步扩大,存储层需要不断投入硬件设备,设备和子系统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数据管理难度的增加,数据之间的逻辑卷管理、虚拟化管理等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否则将带来无法继续保持数据的高速访问与传输服务,导致云存储系统的性能下降。

3 云存储安全架构设计

针对该问题,本文将采用分段存储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云存储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根据云存储的结构模型可知,不同的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来保障数据在本层的安全性,同时要需要考虑层与层之间的数据安全传输问题。

3.1 访问层到应用接口层的安全加固

访问层是访问云计算服务系统的入口。主要目标是提供便捷、透明的服务。本层主要面向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技术,认证技术采用双向认证,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数字签名和证书甄别技术。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认证后,采用安全通信通道进行数据访问与存储操作。接口层是访问程序访问云存储的接口,访问程序根据统一的协议和接口参数进行编程。接口层的存在让访问程序的访问实现了跨平台性。

3.2 管理层安全设计

该层可以采用目前已经相当成熟的集群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等。该层还可以具有数据加密、备份、容灾和压缩等数据的可靠。本层主要借鉴Rabin提出的信息扩散法(Information Dispersal Algorithms,IDA),将一个文件进行分段,分段可由分配器完成,或者直接使用网络协议中的网络层ip数据分组格式,使数据由于扩散后不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而无法被第三方识别。相对于非对称加密,该方法具有实现容易,速度快,计算压力较小等特点。分段后的数据也是保存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中,攻击方即时能获得某个存储设备中全部的数据也无法从部分分段数据中还原出其他部分的数据。采用分散存储的方式也能使数据存储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分然后利用分段进行文件重组。虽然数据进行了分段,当用户访问的时候,分段器将根据分段算法的恢复算法将分散的各段数据进行恢复,整个过程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

3.3 存储层安全设计

存储层是最低层,该层主要是具体的数据存储设备,同时还包括不同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系统。存储层的安全问题主要在数据保存的可靠性,云存储中的数据不断增加,存储层需要不断扩容。也会导致存储操作出现错误。本文将采用Reed-Solomon码来提高容错和恢复性能。采用此技术同样能满足异地存储数据容错的需要,如果数据出现了错误或者损坏,本层能迅速发现并能将错误迅速消除,从而将差错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了整个云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整个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4 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用户使用云计算系统的数据存储服务时,首先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在此处可以阻挡大多数非法用户的越权访问。在此过程中,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是通过非对称加密的,拦截者无法获得有效的认证信息。当数据进入管理层后,数据进行分段或者重组。由于数据来自存储层不同的存储系统,分段后的数据经过信息扩散处理,信息段之间的关联性不明显,窃听者一方面无法获取全部分段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通过有限的分段还原整个信息。从而避免了数据的泄露。数据通过管理分段后,根据相应的调度算法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存储设备中。保证了数据在存储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层次模型,在各层内部、层与层之间运用相应安全保障技术,建立了相应保障措施实现了数据的全方位保护。

5 结语

云计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云存储主要存在数据间分开存放?数据恢复?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保护等问题。本文提出的层次架构和安全技术解决方法基于内容保存的数据存储方式具有较好适用性,同时本系统模型还具有较好的数据备份、容灾恢复能力。当然该实现技术是需要消耗系统较多的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需要较为强大的硬件设备支持,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存储方式、提升数据的分散与组合效率等软件优化的措施来提升本架构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冯丹.网络存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进展[J].移动通信,2009,33(11):35-39.

篇(7)

【关键词】云计算运营商技术应用

云计算是将大量的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计算、存储以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构建一个有序、高效的资源池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计算、存储和信息资源。与其他计算机计算技术相比,云计算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资源共享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多重优势。正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一、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应用按照其应用模式以及实际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资源共享、弹性计算以及终端管理等方面。云计算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资源虚拟化基础之上,因此云计算应用最基础的过程是对数据信息虚拟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对内存、CPU以及网络存储等资源的虚拟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云计算应用另一个重要的特性是自动化,资源的收集与调度全部是由自动资源调度系统实现,既能保证计算运行的准确性也能提升计算安全性。除此之外,多样化的终端管理服务也是云计算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云计算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在网络的服务器内实现,并且通过简单、标准化的接口对用户终端开放,对用户接入终端的要求较低,一般的智能终端设备都可以成为云计算的输出设备[1]。

弹性计算以及扩展存储是针对传统操作平台中的计算或存储扩展能力不足、灵活性差的问题进行的升级。云计算的存储与计算方式为横向拓展,在计算存储扩展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从资源池中调用其他的虚拟设备,弹性计算和存储拓展能力在处理突发需求状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运营商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共享、使用便捷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推动了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各大运营商从试验阶段走向大规模应用阶段。下面就运营商云计算技术应用领域进行详细分析。

1、应用于运营商内部业务管理系统。运营商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内部业务管理系统中,包括内部支撑系统、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之上的运营商内部业务管理系统能够快速的部署,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内部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实现内部业务的集中化、重点化管理。借助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可以构建多个物理资源整合的资源池。由资源池向使用者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和信息数据资源比传统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各种类型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升。云计算能够准确的识别和调配不同类型的需求指令,以资源池的方式形成内部系统供应资源,根据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资源灵活分配。自动化调度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故障或性能不足时,会自动安排另一台设备进行接手或参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使用资源的便利性与可靠性。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也推进了验证计算、储存以及服务自动化、安全管理等技术的推广与使用[2]。

2、应用于运营商外部业务管理系统。云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运营商的外部业务管理系统是提升运营商业务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能够推动运营商业务范围的扩展。特别是客户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升级与完善,使得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外部业务管理系统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来说,对于中小型客户,运营商主要以计算、存储能力的出租为主,推出成本低、弹性高的计算和存储虚拟化资源服务,在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同时,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起来的综合性外部业务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对资源进行统一分配管理。借助于运营商独特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以及强大的技术优势,积极的与外部采取技术合作,大力开展云计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云计算技术自出现以来,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获得了迅速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运营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不断扩展,已经成为运营商重点竞争的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