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

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8 10:1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

篇(1)

关键词:小学 特色 班级文化 学生成长

1特色班级文化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特色班级文化对学生个人影响深远,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规范意识,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及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1培养小学生的规范意识

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规范意识。特色班级文化包含有大量制度文化的内容,而这些制度文化规定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约束规范,比如,学校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班级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等,它们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小学生在参与各种班级活动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规范约束的影响,而各类主题班会、课外娱乐活动的开展,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思想和观念等。另外,特色班级文化也是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影响学生,而学生又会反过来影响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制度规范文化,它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告诉小学生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的原因。对小学生而言,明确的制度文化不仅有较强的约束力,更能帮助小学生培养规范意识,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所允许的范围内。

1.2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主要表现为:一、学会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特色班级文化是小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健康成长的保证,它可以帮助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班级活动的开展需要同学们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都会得到锻炼,在合作中学会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二、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领域。多彩丰富的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这种作用下,他们获取丰富知识的范围扩大,并借此可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领域。三、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特色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而班级中开展的各类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们之间加强交流,让他们学会帮助别人,团结集体等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1.3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首先,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每个学与生俱来便是不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特质和优点缺点,而特色班级文化背景下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可逐步对这种不同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们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正视别人的长处以来发展自身长处,此即为培养个性。其次,特色班级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特长,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疑会与所处班级的特色班级文化有一定的冲撞和摩擦,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发展自己的长处,避除自己的的短处。这样便使得自身在班级特色文化中,某一些因素得到成长成为特长,此即为培养特长。

2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方法

特色班级文化无疑对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是小学生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对小学生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问题是,要如何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呢?

2.1创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班级全体学生的精神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在精神层面上的反应,它更是班级文化的核心部分。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和谐相处、互相帮助,让每一个身处班级文化中的个人既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关爱。这种和谐向上的精神氛围,会使学生心情变好,同时催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特色文化发展做出努力。通过多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出和谐的精神氛围,帮助创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2.2建设鼓舞人心的教室文化

教室文化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体现在班级的教室内部面貌上,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室内学生本人的心里素质,因此有效利用每一份空间,将教室布置的温暖舒适又引人积极向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布置教室,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友好相处,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符合小学生年龄段喜爱的模样。比如,可以定期更新黑板报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动手将作品放在黑板报上展出,而黑板报上的这些作品,或多或少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信息,对学生们有鞭策和提醒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建设鼓舞人心的教室文化,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

2.3健全民主自由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明确规定和约束学生的个人行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与班级制度是紧密相连的,在班级这个壮大的集体中,需要班级制度来保证班级整体的健康发展,它规定班级的公约和纪律,比如,学习纪律,卫生值班,考勤登记,课堂纪律,批评惩罚等等。健全民主自由的班级制度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风气,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推动班级集体和个人的进步。另外,它对学生个人的行为品行进行评定,可以让学生明白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班级群体的发展方向。学生通过民主自由的班级制度可进行自主管理,让学生们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小学生遵守记纪律的自觉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集体,热爱学习。

3总结

小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而班级文化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重要内在标志,而特色班级文化在于采用各种创新建设方式,通过精神环境,教室文化,班级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培养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更培养他们个性和特长。

参考文献

[1]张华.研究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学出版社.2004(9)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环境 管理

我们这里所说的班级物质环境,实际上指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在人生活的环境中,并没有纯粹的物质环境,人生活的物质环境总会打下了人的烙印。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人的状态的物质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是班级组织存在的物质条件,是班级生活的场所,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室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觉舒适。布置教室是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优雅舒适的文化环境,它是加强班集体建设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一个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环境,对小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创设教室环境是从布置教室开始的,教师可通过在教室内贴上学生的照片、展览学生的作品、养植花卉等,使教室布置符合儿童的特点;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把教室创设成学习的乐园。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教室的布置应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特点协调一致,既要体现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教育,又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第二,教室的布置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己的天地,教室环境应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参与设计、参与布置,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把布置教室的过程变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过程。第三,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教室要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特点出发,既要考虑到趣味性,突出“童心”,又要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室的前面布置班风、校训等内容;在教室后面、侧面建“学习专栏”、“比一比”、“智慧角”等。第四,整体设计教室的环境,注重时效性。教室是一个整体性的:教育环境,要整体设计,做到整体结构优美、合理利用空间、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搭配自然。同时,教室布置也应“与时俱进”。考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生也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试既有助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及时调整教育对策,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考试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因为考试也存在诚信问题,反映出人品的考察,对日常教学活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要做好考试的规范管理。要重视思想教育,强调考试的目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考风。人生中正规学校学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学生要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为终身学习做准备,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科学的处理,指导学生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二、座位编排

座位编排是指学生日常座位次序的排列方式。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育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编排座位和管理上,既!要科学又要注意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面加以考虑。这就是要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学习状况等方面考虑学生座位的编排。从生理因素方面:小学生的性别意识不强,男女生可同桌,身材高大的可后排,身材矮小的可前排。视力、听力也要考虑进去。从心理因素方面: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结合为同桌,遵守纪律好的与自我约束差的同桌,这样可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制约,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从学习状况方面:学习好、善于思考与学习差、方法掌握不好的!同学排在一起;注意力好的与注意力不好、兴趣爱好相同与不同的合理安排,这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第二,从不同类型课上课需要的角度考虑座位的编排方式。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角度,恰当地选用座位编排的方式。当然,这一点不完全取决于班主任,需要得到任课教师的支持。其中,秧田式排列法是最常见的方式。所有的学生面向教师排列,教师容易控制学生,教学效率高,因而传授知识的效果比较理想。但这种座位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小组式排列法是将桌椅排列成若干小方阵,每一个方阵由4—6桌构成。小组式排列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非常有利。圆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即把课桌椅排成圆型或排成U型。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小班化上课,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越. 给孩子一些空间 他会做的更好[J]. 魅力中国. 2010(12).

[2] 李娟. 小学班主任工作应注重四个原则[J]. 企业家天地. 2010(07).

篇(3)

【关键词】:道德 情感 诚信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文化。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即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一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就什么都能做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任务,不能过分强调文化课的成绩,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功利主义,从而淡漠道德品质。

        教育需要精神的浇灌。“爱”、“宽容”是一切教育力量的源泉,是一切情感文化的桥梁纽带,是绵绵不绝的养料。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从而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师生之间心理动机方向一致。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谐一致时才能顺利地,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班主任教育学生更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疏松的土质能使植物更加茁壮的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心灵更加健康的发展。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在教育教学中,爱是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还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在班级文化活动中,一是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二是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三是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开展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从而让学生自觉恪守诚信的行为——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他人约好了一定不失约;有了错误及时改;诚实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不欺骗他人;放学后按时回家;捡到东西要上交;借人东西及时还;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校中的事情如实告诉家人;独立完成作业等,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追求。

       礼仪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看,礼仪是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交际方式,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看,礼仪是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使礼仪教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以专门制定“小学生在校礼仪规范”,如在每条走廊上都有标语“轻声漫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走”、“静”、“净”……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小学生注意礼仪规范,巩固礼仪教育的成果。其次还要帮助学生习得和养成良好的家庭礼仪习惯、社会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作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各方面成为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老师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如:学生乱扔纸屑、对纸屑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大多数班主任最头疼的,尽管三番五令,但收效甚微。本人就带头捡纸屑,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学生也抢着捡,继而不乱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篇(4)

(一)高规格打造环境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功效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却如此,校园环境对学生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成长。而环境文化则属于形象文化或显性文化,是小学校园的物质形态、物质载体。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将德育能容有机渗透、精心研究、讨论、策划,创设出环境优美、彰显温馨德育内容的校园环境文化。基于这种认识,一方面,校园内应精心设计,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使校园内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呈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在营造这种优美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计划组织学生拔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打扫公共场所。这不仅能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而且在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爱美情趣,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彰显教育的室内环境文化。在教室环境文化建设中,应在教学楼主要干道和走廊里,设置各种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环保、体育等宣传栏,定期进行有关时事的宣传报道。各班教室内正上方悬挂国旗,两侧配置醒目别致的条幅,悬挂中外名人画像和感言,教室后面墙上开辟班级论坛,要有与学校主题文化相呼应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文化展示台,以及学生作品展等。这样,小学生感受到和谐、高雅、清新和优美,耳濡目染,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华,真正做到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目的。

(二)将德育与建设人性化、科学化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相结合

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标准需要制度的维护,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学校制度文化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师生获得成功,学校得以发展的保障系统。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小学校园内一切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笔者认为这跟中国一句古语“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制度文化的导向性、规范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以鼓励先进、激发进取,鞭策后进,促进进步为出发点,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制定,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只有这样,这种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监督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制度文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功、获得自信,通过“爱”与“法”的力量推动小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与自然和谐、与环境和谐、与人和谐的促进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制度文化。

(三)不断丰富活动文化,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篇(5)

关键词:中小学校;灰空间;建筑设计

1研究中小学校园中灰空间的必要性

1.1中小学校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颁布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中小学面临数量不足,空间不够等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仍然重视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校园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问题,针对如何贴近现代教学模式,校园空间设计需要建筑师多加思考。另外,针对已建成校园,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丰富校园环境,将传统的以在教室教学为主的模式走向新的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提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往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校园建设中需要考虑给予师生互动的空间场所。

1.2灰空间的重要性

灰空间作为以一种联系内外的过度空间,它既能使室内与自然环境恰当融合,又可以给人提供一个交往的空间。灰空间作为校园空间中的一种形式,它的设计优劣会影响到学生、老师和其他校园活动人员的生活。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行,新生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均校园空间不断减少,新校园建设不断增加。另外,现代教育不断发展,为使学生茁壮成长,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灰空间作为联系室内外的媒介,不论是进入校园的空间,进入教学楼的空间,还是进入教室的灰空间,都是良好的媒介,可以拉近人们的关系,增加学生的交流。

1.3中小学校园中的灰空间

灰空间作为室内与室外的中间空间,介于内与外之间,但不同于两者中任何一个。它有顶盖,可被当做内部的空间,有些是开敞的,又可当做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所以它是内外的一个结合点[1]。在中小学校中,灰空间随处可见。校园的入口广场、教学楼入口门厅、会议室外走廊、教学楼连廊、教室外空间、宿舍食堂入口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师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空间。

1.4校园灰空间现存的一些问题

中小学校中的灰空间与室内空间、外界环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衔接外界和内部的空间,是空间的转折点,也是交通流线的节点[2]。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使得人们驻足停留。老旧校园中的灰空间很多仅仅起到基本的连接作用,师生只是匆匆而过,甚至我们仿佛看不到这些灰空间。针对老旧校园的现状,以下总结了其灰空间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①灰空间使用功能过于单一,缺乏使人停驻的活力。②缺少有利师生交往的空间布置。③灰空间及场所的人情昧的缺失。④安全措施尚不完善,使人丧失安全感。⑤场所感和领域感不强烈。尽管总结了一些问题,但是中小学校中的灰空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要正确处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2对中小学校园中灰空间的建筑设计

2.1入口空间

校园建筑的入口空间包括:1.校园大门周边空间;2.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等单独建筑的门厅等空间;3.教学用房的前室等空间。

2.1.1校园入口处

校园大门及周边空间,是整个学校和外界的过度空间,有着至关很重要的作用。校园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校园入口空间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保证学生的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大门可以解决问题的。另外,校园入口是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第一个相遇的空间,处理好入口空间,还可以增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在入口处设置中心广场,布置绿化,在周边设置休息设备,有利于人们的活动和交流。图1为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湾校区入口分析,考虑到中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上学放学需要父母接送,入口处设计为半开放式。上学和放学时,车辆可以进入校园专门的通道中,方便接送孩子,但平时此处封闭,不影响校园的安全性。

2.1.2门厅

教学楼等独立建筑的门厅,是校园室内外的过度,不仅仅是物理环境上的过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心理上也存在着过度关系。现在教育,师生间不仅仅是古代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教学楼门厅是师生间在校园中除了教室等教学场所,相遇最多的地方。现在很多师生间仅仅是问声好,就各自离开,又想交流的,也往往站着说几句。因此,处理好门厅空间,也将有效拉近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关系。教学楼可架空底层,布置交往空间,或者设置门厅花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消除师生矛盾。

2.1.3前室

教学用房的前室,一般是教室外的走廊等,有些学校单独设计了教室的前室以突出教室,但是往往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学生比较好动,尤其是中小学生,除去上课时间,学生们喜欢到教室外活动,教室外的灰空间是学生们经过次数最多的地方。教室前室空间可以结合走廊布置,加大空间,设计室外休息和活动空间,或布置文化墙,加强文化教育。

2.2各楼层的交通空间

中小学校中的交通空间也是师生必须经过的空间,在中小学校中,楼梯间的使用率很高,这里把楼梯间以及周边的空间当做一个整体看待。所以合理处理楼梯间空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和谐相处。楼梯间环境的设计不必大规模的改变,在现有地形上进行改造就可以满足师生的使用。适当设置座椅,并进行简单的装饰,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匆匆忙忙来回跑动带来的安全问题。另外对楼梯间布置植被,可以使人贴近自然。另外,在楼梯间的墙壁上张贴海报、增加新闻墙,不仅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得了话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3活动平台

活动平台是教学场所与外界的过渡空间。校园中大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广场和操场这样的场所,距离教学场地相对较远,而且完全属于室外,加之小学生好玩爱动,这些空间都不利于学生短时间的活动。在教学楼中合理布置活动平台,可以是低层教学用房的屋顶平台,也可以是独立设计的空间,满足学生不用离开教学楼,也可适当活动的场所。在这种空间的安排上,需要合理布置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徐州市潇湘路小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好动的心理,在各独立教学楼之间设计了一些连廊和活动平台,这些活动空间2.4其他灰空间中小学校中的灰空间还有很多,如教室的阳台、中庭、内院等等。有些学校的布置阳台,这是师生直接沟通外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阳台布置可以使得学生更加贴近自然,心情舒畅。中庭和内院是建筑内部的空间,也是沟通内外的过度区域,利用布置小花园,丰富的植被等等处理手法,都可以改善校园环境。

3江苏师大培栋实验学校中的灰空间设计

3.1项目概况

江苏师大培栋实验学校又称师大附中,拟建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校用地周边辐射1000m范围内拥有东南郡、御景湾、花语城、龙锡庄园等多个中高端小区,2000m范围内为规划的一类和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高等教育用地,周边拥有昆仑大道、迎宾大道、北京路、欣欣路,交通便利,可达性好。师大附中在设计时就充分利用灰空间,有效改善校园环境,同时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重视过度空间的利用,强调内外空间的渗透交流,使学生更好的在课外相互学习,帮助与交流。

3.2入口空间处理

对于入口空间的处理上,有以下几个处理方式:①校园大门入口。师大附中的校园入口处为一个梯形广场,广场中安排座椅等设备,方便学生、老师和家长休憩。另外广场和大门间增加一段矩形的过渡区域,适当布置绿化,迎接学生进入校园。另外,在大门处和过渡区域各设置门卫和安保,这样,校园就有了两重安全措施。②地下车库直通办公楼,在其过渡区域,布置下沉庭院,使得老师与校领导刚进入校园就获得绿色好心情。③教学楼入口空间大,不仅起着走廊的作用,也是学生的活动场地,这种半开放的空间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方便学生活动。

3.3平台空间处理

在整个校园的设计中,合理安排了很多活动平台:①利用低层的屋顶作为活动平台。②在沟通教学楼的连廊处局部加宽廊道,形成活动平台。利用屋顶平台作为活动空间,可以获得大面积的活动空间,这样既不增加使用面积,也方便了学生活动。3.4其他灰空间处理楼梯间入口处加大空间,周边布置展板展示处,设置休息座椅等等设施,方便学生、老师交流,同时美化校园环境。局部加宽连廊的空间,虽然增加了一部分面积,但是使得学生获得了距离教学空间较近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方便老师与学生交流,也可在室外进行部分教学活动。整个校园布置多处下沉庭院,不仅使得校园环境丰富多彩,也加强了教学楼之间的联系,形成独立院落。因为用地紧张,利用了部分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庭院也解决了部分采光问题,同时,处于地下的综合教室和实验室,因周边的庭院,获得了良好的环境,也方便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交流。

4结语

中小学中的灰空间形式多样,设计灵活,不仅能够改善校园环境,更加会影响到到学生的心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生活,通过系统的整理灰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于以后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本案只是初步设计了校园中突出的灰空间,运用了一些设计手法以达到增进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目的。校园中还有很多灰空间值得人们思考和改进,希望通过本文使得设计师更加注意校园中的灰空间,共同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韩方奇 季翔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聂丹,郑革委.浅议设计中“灰空间”的应用,大众文艺[J].2009.24.56.

[2]陈奕光.浅谈灰空间的作业和营造方式,城市建筑理论研究[J].2013.15.87.

[3]王晗.高校教学楼灰空间交往功能及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林余铭.当代中国城市小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汤成明.现代居住建筑灰空间研究.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10.

[6]王淑坤.浅谈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

篇(6)

实力在整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海门教育的均衡和优质得益于其作为新教育实验区,能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制订区域性实验的整体方案,并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扎实地实施。他们找到了一条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新课程标准实施有效的途径,实现了素质发展和教学质量优异的双赢。

新教育实验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念,它树立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宗旨;努力实现了四个改变,即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他们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策略;并积极实施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的新教育儿童课程。

用心在文化: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显性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面子工程,是学校的名片,也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气质。走进海门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弥漫在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强烈的文化气息。它来自于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

一是新教育的思想(行为)理念文化。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激励与赞赏是教育的灵魂,竖起你的拇指一定比伸出你的食指更容易改变现实”;“课堂上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只要你敢想、敢问、敢发言,你就是最棒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真正明白”:“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二是独特的校本文化。如海门实验小学通过校史整理,挖掘深化“能仁”文化,并在“能仁”文化引领下实施校本管理。同时,校门口巨大的红色的“心”字形雕塑。对于注重塑造孩子心灵的学校和教师而言,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三是多彩的学校建筑文化。海门的许多小学校舍的外墙,都涂上了各种色彩。如代表海洋的蓝色,象征渊博、开阔:代表阳光的橙色,象征乐观、上进;代表大自然的绿色,象征生命、生机和活力。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靠围墙一侧的一排香樟树下,安放着各式的公园桌椅凳,可学习可休闲可歇息,配以围墙上丰富的书画长廊,文化休闲气息非常浓厚。应该说,鲜明而又活泼的校园色彩、休闲设施。将会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童年的记忆。

四是丰富的主题文化。“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是一所学校对于文化建设的追求。走进海门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该校丰富的校园文化让人目不暇接:校门口的“钟磬齐鸣”是历史和艺术的象征:广场上的“棋如人生”则是人生智慧的启蒙:围墙上的“书画长廊”如同一部中国书画史。图文并茂,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们的儿童中心,相当于学校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场所,每一个教室都是根据社团活动的要求、功能来布置的,每一个教室的文化布置都是从社团的特点出发的。我们除了赞叹学校的敢于投入外,更佩服学校管理者们的精心设计和创意。

魅力在教学:打造“简约、高效、有情趣”的课堂

“老师,我有一道题搞不懂,想请大家帮忙”:“老师,我第2题做错了,主要原因一是我粗心、算错了,二是我把这个数学的概念混淆了”……这样的学生话语在课堂上习以为常。对于公开课来说。这不是出“洋相”,恰恰是课堂魅力的体现,它体现的是“课堂是允许孩子出错的地方,是见证孩子们成长的地方!”课堂魅力正是在于“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这一核心思想理念。

“学程预设”、“导学要点”、“学习菜单”,这些在老师的教学预案(备课纸)中再常见不过的文字,体现了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充分演绎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而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先学、顺导、实练、精讲”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或“目标导向一任务驱动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导学一检测反思”的“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或“预习先行,先学后教一学情人手,设置环节一生生(生本)互动,小组评价一当堂训练,及时矫正(反馈)”的教学策略等无不在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在范式。

“任务要求细细看,合理分工明事项。合作之前独立想,你说我说一起干。组内发言定先后,控制音量不嚷嚷。我要发言先举手,自信大胆把话讲。学会倾听细思量,不同观点记在旁,全班交流共讨论,同伴互助共发展。”——这首张贴在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每个班级黑板旁边的《小组合作童谣》见证的是海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把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作为提升课堂效益的重要抓手这一举措。

“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学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无自主先学的课、无学生展示的课、无课堂检测的课、无反馈矫正的课、课堂作业大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均为不合格课。”这是海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底线要求”。看似有些矫枉过正的课堂评价。恰恰有力地促进了“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要发挥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提升质量的主战场”。课堂是永恒的教育话题,探索、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五堂课的课堂观察,通过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海门打造优质教学的奠基工程是在新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吸取了发源于江苏省内而又闻名全国的以邱学华的“尝试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景教学”两大教学流派精华,探索构建了以“先学、顺导、实练、精讲”为核心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它以精确到“秒”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的课堂预设、字字玑珠的教师讲解和充分的课堂练习,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理想中“简约、高效、有情趣”的课堂教学。它有利于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并且其确保课堂教学底线的作用更加明显。

大美在教室: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

“海门教育人”对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

他们懂得:理解儿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完美教室”的每一位老师当从童心出发,学会用儿童的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不“成人化”、不“平均主义”、不“分数至上”地伤害孩子,同时也不让自己陷入失望沮丧的教育绝境。

他们的做法:一是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让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自己的班训、班徽、班级标识、图腾等,有丰富的班级活动、班级节日,有温馨的班级环境、人文的班级制度、积极的班级管理等。

二是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师生、亲子共读共写,共同实践、共同运动、共同表演、共同旅行,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在共同的旅程中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们主张要有“雷夫+克拉克”的教室风格,有卓越的班级课程体系,有诸多优秀的细节文化组合成的共同的行为方式;他们主张要有师生乃至家长共同经营的班级博客或通讯平台,师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有周期性的师生与家长共同的活动。

三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课程。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建有自己的班级博客或论坛专题帖。使之成为师生和家长共同编织的精神家园。他们认为阅读经典是师生精神富有与精神成长的不竭源泉。“完美教室”的师生将以阅读作为生活的主旋律,同时,要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四是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每月一事”项目,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聚焦在共同穿越的课程上。

五是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生活为根本任务。海门教育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外地务工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学生、残疾儿童等,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层次的教育服务,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决胜于阅读:书籍垫起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24-03

[作者简介]胡才伟(1961―),男,广东茂名人,专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八小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应该齐头并进,通过物质文化的有效建设,达到物质育人、环境育人、潜移默化的目的,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这些是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育人的物质基础。幽雅洁净、充满文化气息和儿童趣味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使学生在美中生活,在乐中求知,在愉悦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HTH]一、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HT]

(一)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载体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是承载学校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更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的体现。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校园能让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良好体验,更是精神上的愉悦感与自豪感。

(二)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氛围

构建和谐向上、健康快乐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可塑性强,而学校的校园环境往往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能体现出学校的育人方向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学生集体的精神感染和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力量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当校园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氛围,那么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都会成为学生无声的好伙伴,都会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弥补人为教育的不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赋予学生积极上进的力量,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

[HTH]二、校园环境建设的几个方面[HT]

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小学校园环境建设除了应体现学校应有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之外,还应体现儿童性,这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校园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化,让校园成为“花园”

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应。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进而学会热爱美,创造美。因此,学校在美化校园时,应和绿化、净化相结合,体现学校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例如,有的学校着力搞好校园的绿化,进行整体设计布局,栽花种草,花坛、校道两旁、走廊、窗台都种满花草,一年四季,满目青翠,花香怡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发现美,欣赏美,从物美、景美、境美进而熏陶到人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玩耍,怎能不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有的学校布局彰显内涵,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布置除了与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搭配之外,还隐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有的学校在小花坛中央用红色花围圆,象征太阳。旁边两条绿色观赏植物塑造成双手托举之势,象征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求知,让校园成为“学园”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这是很多学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的着眼点之一。通过对校园环境中的墙体进行“高品位、儿童化”的文化包装,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创新科技的知识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点面结合,全面铺展。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都能透过眼睛渗入心灵,让学生有所看、有所想、有所积、有所悟。

例如,有的学校在教学楼的墙体上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每个教室张贴名人画像及名言,使师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有的学校则在楼道的墙上张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别具一格;天花板的横梁上、柱子上都可以充分利用,把一些常用的词句、诗句、名言、励志故事等,通过儿童化的设计展示出来;或者绘制多幅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充分体现墙壁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橱窗,是学校的宣传阵地之一。橱窗内容可以布置校务公开、团队宣传、公开栏、师生作品、卫生公布、安全宣传等板块,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特色。定期举办橱窗文化展示活动,还可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包括 “校赋”“师德铭”“习惯养成”“安全教育”“学生文明礼仪”“书香校园”“手抄报”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橱窗展示,能够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淀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童化,让校园成为“乐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进行校园环境布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化,即应充满童真、童趣、童乐。只有身在童化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保持一份珍贵的童心。一幅充满童趣的画、一句充满童心的语言、一首充满童真的诗,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他们的心弦,感染他们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

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学楼就像一座童话中的城堡,教学设施的装点也用一些儿童化的图画、语言,让人赏心悦目又不禁莞尔;有的学校板报设计别出心裁,用童话故事的人物点缀,张贴有趣的儿童画来表现主题;还有的学校班级环境的装饰采用色彩鲜艳的图案设计、夸张的人物形象、儿童化的语言或适合该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色语言,既生动活泼又不失文雅,营造了宽松的班级氛围,彰显了班级的个性。

(四)温馨,让校园成为“家园”

班级,是一个班的学生共同的家。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的教室,能让学生被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深深地感染,使他们爱班如家。这样的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能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对班级进行各具特色的布置,创造特有的班级环境和氛围。例如,除了学校整体统一规划的黑板、讲台、教室后板报、教室桌椅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门前张贴班训、班规、教师赠言等。班内前墙张贴课表、班级规章或文化知识介绍,还有班级特色和奋斗目标等,激励学生们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奋斗。后墙黑板应根据不同阶段以及相关的节日和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得体、大方的布局:内容要富有新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上要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它既可以作为作品张贴栏,用于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和绘画作品,还可以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相关活动期间用来办专刊黑板报。

此外,在班级小图书角,要发动学生自愿捐赠图书,如中外名著、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散文诗歌、作文选、杂志等。图书摆放整齐有序,供学生在课间、阅读课和课外活动时自由借阅,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开阔视野。

另外,优美励志的警语也能够形成浓厚的、立体的校园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这也是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因素。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学校应精心设计校园标语,构建独特的警语文化。学校可以在教室、各种功能室、办公室、运动场地等不同的地点,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恰当的标语,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也是一种可以品尝的佳肴,是一种可以享受的乐趣。例如,学校可以在花园、活动场所等处设置外观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温馨提示牌,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美丽校园鸟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等,号召师生爱护校园环境。这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蕴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环境造就人,校园环境的建设举足轻重。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拓展育人途径,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这需要上级部门给予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师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群体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出既有深刻内涵又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发展,这样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这样的校园,才是学生真正快乐健康成长的花园、学园、乐园和家园!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