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0:10: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麻醉复苏;呼吸道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是患者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在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平稳,部分反射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易产生各种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和血压过高或过低、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或过低、脑出血等,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本次研究中我们就麻醉复苏期的呼吸道并发症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全麻手术者69600例,其中麻醉复苏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者7020例,其中男性为3480例,年龄在3~72岁,女性3540例,年龄在2.5~69岁,患者实行口腔或鼻腔插管,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手术除外。其中呼吸系统手术1200例,包括8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消化系统手术2160例,循环系统手术1620例,泌尿道手术960例,妇科手术1080例。
1.2方法 在手术和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做好应急措施,对并发症积极应对,并对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1.2.1舌后坠 全麻患者由于物的残余作用,患者的咽部肌肉松弛以及意识未完全恢复,舌肌由于重力作用而向后下坠,阻塞患者的呼吸道,气道梗阻导致患者窒息,缺氧,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①术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全面的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并发症,让患者在心理上消除紧张情绪。②在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情况,尤其是肥胖及颈部较粗者,警惕舌后坠的发生,拔出气管插管后,抬起患者的下颚,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舌后坠一旦发生,立即开放气道,进行简易人工通气。
1.2.2呼吸遗忘 主要为患者恢复意识后未能建立自主呼吸反应,对于医护人员,积极巡视患者的什么体征和一般情况,在患者苏醒的过程中,呼唤患者的同时,要做到提醒患者大口呼吸,与其交谈,确保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1.2.3呕吐和误吸 由于手术或者拔管使对咽部的刺激[1],患者可能对发生呕吐及误吸,所以应做好术前的胃肠道准备,严格进食时间,告知其必要性和危险可能,一旦发生呕吐、咳嗽和误吸,及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进行拍背,促进呕吐物的排出,清理气道残留物。
1.2.4喉部痉挛和水肿 是呼吸道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气管插管操作刺激引起,在插管时应避免反复操作和暴力,减少对喉部的刺激。一旦发生喉部痉挛和水肿,应停止操作,开放气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激素或氨茶碱。
1.2.5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 患者由于在麻醉下肌肉松弛,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分泌物较多,如不能及时清理,可导致呼吸的梗阻,应及时做清理工作,如电动吸引等。
2结果
呼吸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例数,见表1
3讨论
麻醉期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2],其中呼吸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在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中除了加强巡视外,在并发症出现时积极有效的开放气道,促进患者呼吸通畅。呕吐和误吸的发生率为0.54%,相对舌后坠和分泌物堆积发生率较小[3],但是由于误吸加大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做到积极预防,对于发生误吸的患者应及时清理气道残留物。部分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和慢性气道炎症等,增加了气道分泌物堆积的可能,术前应多了解患者的病史,对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4]。我院7020例患者成功的度过了复苏期,通过本次探究,我们对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说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合理的护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度过复苏期。
参考文献:
[1]陆雅萍,黄冰,孙利,孙建良.全麻患者达到出恢复室临床标准时血气状态分析及盐酸多沙普仑干预效果[J].浙江医学,2009,31(2):18-19.
[2]王众.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95-96.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49-01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经过积极抢救和科学的护理才能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后遗症,现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旨在为新生儿的抢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窒息患儿136例,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胎龄38.25±1.69周;男85例,女51例;出生体重3.14±1.20kg。窒息情况如下:轻度102例,重度34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98例。
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为Apgar评分,该方法操作简便,即可评价新生儿有无窒息又可评价其直系严重程度。具体操作如下:于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进行评定,窒息严重程度等级: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窒息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况:即出生后评分正常,几分钟后Apgar评分下降至3分以下。
Apgar评分标准包含的内容有:1)皮肤颜色;2)呼吸;3)肌张力;4)喉反射;5)心率等。
3 抢救及护理措施
3.1 复苏评估:准备好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医疗器械。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若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及时处理,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医护人员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如有异常,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新生儿常规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果以上内容有否,则立即进行抢救。
3.2 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措施。胎头娩出后,医护人员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应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异物,断脐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婴儿全身,置复温台保暖。
轻度窒息新生儿取头略后伸,肩部垫高2~3 cm,尽快用婴儿吸痰器吸净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动作轻柔,直到吸干净为止。
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 通气给氧:当清理分泌物,经触觉刺激后,呼吸仍未建立,心率
3.4 胸外心脏按压:经上措施处理,如患儿未建立呼吸,心率
3.5 配合用药复苏:紧急情况下,可配合药物抢救。重度窒息者经用100 %氧适当通气和胸部按压30s后心率<60次/分时,可用1∶10 000肾上腺素(0.1~03)ml/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由于母亲使用镇痛药或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时,可用纳洛酮0.1 mg/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
3.6 维持正常体温:窒息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常出现体温不升,应置于保育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保持患儿中枢体温在36~37℃,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暖。
3.7 防止感染:严格进行消毒,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病室保持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室温保持25℃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每日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同时,严格督促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进入NICU前及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正确地洗手并加强皮肤、口腔、脐部、臀部的护理,防止感染。
3.8 心理护理: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亲友直接探望,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该症仍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原因虽然多而复杂,但只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孕期保健,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本组136例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及密切合作,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做好保暖工作,使新生儿尽快建立呼吸通道,改善微遁环,纠正缺氧,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使窒息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134例抢救成功,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4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措施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病种,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突发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性休克临床变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过低以及缺氧造成患者人体各个器官正常循环受到阻碍,在体内出现大量的危害物质,在发病早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了13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最小的患者年龄8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7.8岁,在这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是颅脑,1例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2例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3例受伤部位属于肺挫裂伤。7例受伤原因为车祸所致,2例由于爆炸所致,1例由于挤压所致,3例由于高空坠落伤所致。
2急救措施
2.1迅速扩充血容量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两条或者三条静脉通路,给予大量液体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支持,输液部位尽量选在离受伤部位较远的大静脉。
2.2呼吸支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腔通气道,防止患者发生缺氧从而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护理措施
3.1基本护理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物堵塞气管造成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应用,同时抬高患者下肢30度,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保持安静。
3.2吸氧休克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所以要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状况不能得到改善,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包括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吸氧的效果。
3.3保暖由于休克患者皮肤湿冷,而低体温又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对患者进行保暖,如果患者颅脑发生损伤,可以给予冰帽应用对脑细胞进行保护,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3.4建立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严格遵循医嘱给与液体滴入,保证液体的通畅,并且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液体复苏的不良反应。
3.5预防感染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各项操作流程,及时清理患者伤口,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证,需要立刻和手术室联系,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讨论
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非常常见,而且发病早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病情很容易恶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宋红梅,吕秀春.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2):1440.
[2]赵喜梅,陈淑云,胡晓敏.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2):114-115.
[3]乔燕.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2011,9(2):72-7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新生儿窒息40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1]分为轻度21例,重度19例。
1.2 治疗 ①疑宫内窒息者于分娩时做好应急准备,胎儿娩出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黏液、羊水;②窒息儿按ABCDE方案进行复苏,分别是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③复苏后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组织供氧,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加强支持治疗,促进脑细胞代谢,临床上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速尿、胞二磷、脑复康、苯巴比妥等,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 护理
2.1 产前准备 产前积极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WHO强调每位胎儿分娩前都应做好复苏准备,应由产、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执行。
2.2 复苏后患儿要注意保暖,断脐后将新生儿仰卧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台上,维持腹壁温度为36.5℃,并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血迹,减少散热,降低新陈代谢和氧耗,利于复苏和提高成活率,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
2.3 心理护理 选择适当时间向母亲介绍有关新生儿的情况及可能的预后,取得家长的配合。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加重母亲的心理负担。
2.4 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及神经系统情况,密切观察呼吸、神志、瞳孔、肌张力、前囟、意识状态、动脉血氧分压等。若无呕吐,上半身可稍抬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机会,同时也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
2.5 用氧指导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有抽搐、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头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时应注意观察患儿对氧气的反应,观察其呼吸次数、呼吸形态及肤色是否改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给患儿拍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ABCDE复苏方案
2.6.1 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的先决条件,在胎头仰伸后不急于娩肩,而应及时用手挤压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将其仰卧在复苏台上,继续用吸痰管或导尿管插入咽部吸出黏液和羊水,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若为重度窒息,则应立即协助医生在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直视下吸净黏液、羊水。
2.6.2 建立呼吸 (1)刺激呼吸:对轻度窒息儿如果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可轻拍或轻弹足底两次,或用手指按压人中,促其啼哭,以期建立呼吸;(2)人工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行人工呼吸。①常用托背法:新生儿平卧,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徐徐举起,使胸部向上挺(吸气),脊柱极度伸展,然后慢慢放平(呼气),每5~10 s重复进行一次,同时给予氧气吸入,直到建立自主呼吸;②儿手压胸人工呼吸;③有条件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选择持续正压呼吸或间歇正压呼吸;④紧急情况下也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3)吸氧。
2.6.3 建立有效循环 经加压给氧后,心率仍在60次/min以下或心跳停止,则应行胸外心脏按摩。新生儿仰卧,用两指法或拇指法均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按压100次/min左右,按压深度以胸廓按下1~2 cm为宜,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有效者可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6.4 药物治疗 心脏按压无效或患儿心率持续
2.6.5 评价 评估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评价时先看呼吸,再查心率,继之观察皮肤颜色。
2.7 复苏后护理 ①给予患儿继续保暖、取侧卧位、安静、给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对刺激的反应、体温、出入量、血气及窒息引起的多器官损伤等,并做好详细地护理记录,若并发症严重,需转运到NICU治疗,转运中需注意保温,监护生命指征和予以必要的治疗;③窒息的新生儿应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家长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症监护;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症监护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此组患者均为重症、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4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1.4结论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5效果评定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6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相关危险因素
2.1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膈肌活动受到局限,肺活量减少,肺底部的肺泡膨胀不全,容易形成肺不张,引起坠积性肺炎。
2.2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昏迷患者因咳嗽能力与吞咽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误吸到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2.3人工气道的建立建立人工气道后原生理性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呼吸道分泌物因湿化不足而结痂,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气道阻塞,加重肺部感染。由于人工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进行频繁吸痰,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均可能使外来细菌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2.4呼吸机的使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易诱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属于严重的肺部感染,由于卧位不当,呼吸机管路蓄积水误入气道等引起。
2.5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对于抗生素的并不合理应用会增加患者的感染机率。
2.6长期卧床致使器官功能衰竭,营养失调也会增加患者的感染几率。
3护理干预
3.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温度在20-22℃,湿度为50%-60%,患者入住层流病房,接受全环境保护治疗护理的场所,定期监测空气及物表菌落数每张病床床尾及治疗车均备有快速消手液,加强洗手。
3.2护理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定时翻身拍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长期卧床的患者,除定时进行翻身、叩背外,保持将床头抬高30°,每天用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对适合引流的病人实施引流。
3.3基础护理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液一般选用洗必泰,而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有特殊感染的患者针对病情选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
3.4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①温湿化作用: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将呼吸机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2-35℃,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②及时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密闭式吸痰管,并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吸痰不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同时注意声门下吸引,防止口腔内分泌物逆流进入气道。③对气管切开患者,有口纱不再定时更换,而是有渗血渗液随时更换。
3.5呼吸机的应用,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保持呼吸道管积水杯处于下方,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⑦呼吸机管道使用一次性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随时更换。
3.6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护理液不能逆流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每日至少更换一次人工气道胶布,若有分泌物则随时更换。
3.7根据细菌培养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4讨论
社会环境污染的加重,吸烟史、呼吸机使用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营养不良、留置胃管、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重症监护患者同时还存在卧床时间增加,活动量减少,因此重症监护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好护理干预,就会延长患者带机时间,不能及时撤机,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应当做到及时、准确、合理恰当、规范化的护理。除了对患者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外,还应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对危重患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景海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医学综述,2008,(12).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对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实施有效的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细心护理,痊愈出院36例,且无并发症发生;好转出院10例;转院5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是否成功取决于快速正确的评估、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分秒必争的抢救和医护紧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有效保。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98-0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生后1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减少窒息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本文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的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复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其中男38例,女30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36例;轻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4-7分)52例,重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0-3分)16例;顺产40例,剖宫产25例,产钳助产3例;产前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者35例。
2 复苏与护理
2.1 复苏原则
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复苏方案。A(畅通呼吸道),B(建立有效呼吸),C(建立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其中,清理呼吸道,建立充分的通气是首要问题。
2.2 复苏时的护理
2.2.1 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事先预热的红外线辐射台上,擦干全身皮肤,产房的温度一般在20℃~30℃。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3]。
2.2.2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胎儿娩出后迅速挤出口鼻内的羊水和黏液,这是防止吸入羊水的有效方法。胎儿全部娩出断脐后,第一次呼吸前迅速擦干头部和身上的羊水,新生儿取仰卧位,头略后仰,颈部伸展,可在肩胛下垫一块毛巾,将肩抬高2cm-2.5cm,使婴儿鼻孔朝向天花板,也可将头转向一侧,这样可使液体积聚在口腔,而不是咽后部,再次用吸球吸净口腔、鼻咽部的黏液和羊水,先口后鼻,以免刺激患儿呼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羊水混有胎粪的、胎身污染的,出生后数秒内,一名护士双手环压胸廓,防止新生儿呼吸,另一名护士快速清理呼吸道,必要时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用胎粪吸引管吸净羊水、黏液、胎粪,边退气管导管,边吸引,3-5s将气管导管撤出,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粘膜。
2.2.3 建立呼吸 擦干全身、吸黏液清理呼吸道的刺激,大多数患儿足以诱发呼吸,如新生儿呼吸仍不足,可给予额外触觉刺激,如:可轻拍或弹足底、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躯体或四肢。对原发性呼吸暂停通常1-2次刺激,足够刺激呼吸,如仍处于暂停状态,应立即行复苏气囊面罩或气囊连接气管插管后加压给氧,通气频率30~40次/min,呼吸比1∶2,压力20~30cmH2O。对早产儿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度,以防颅内出血。自主呼吸建立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面罩或鼻管给氧。
2.2.4 维持正常循环 30s有效人工呼吸后,如心率持续60次/分,停止按压,以更快的节律(40-60次/分)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如心率>100次/分,自主呼吸建立,慢慢撤除正压人工呼吸。
2.2.5 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新生儿出现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此时最重要的步骤是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在至少30s的充分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如心率持续
2.2.6 评价、观察自主呼吸情况 皮肤颜色是否转红,颈动脉博动情况,以及股动脉搏动情况。
2.3 复苏后的护理
2.3.1 继续保暖 维持合理的热平衡状态是新生儿医疗、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4]。患儿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在36.5~37℃,以免体温过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并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室温应控制在26-28度,相对湿度50%左右,WHO将皮肤温度保持在36.5-37.5度左右定为新生儿正常温度,称最佳体温[ 5 ]。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右侧卧位,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呕吐物,防止再度窒息和并发吸入性肺炎。吸痰以低负压[6]。一般情况下,2小时吸痰一次,每次操作不低于15s,操作过频,时间过长必将影响患儿通气,对患儿造成损害,吸痰前后给高浓度的氧气。
2.3.3 合理给氧 原则是间断、低浓度吸氧,新生儿一转红,逐渐停止给氧,直到呼吸室内空气仍能保持红润。无论何种给氧,均应注意氧气湿化;吸氧时,一定注意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影响吸氧效果。
2.3.4 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除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外,还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前囟门张力、肌张力、是否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肤颜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血糖水平等。
2.3.5 合理喂养 患儿脱离危险后,要注意营养供给,因窒息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应适当延迟喂奶时间,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吸吮力弱,宜用鼻饲管喂养,不能接受胃管者应静脉补液,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母乳喂养。
2.3.6 保持安静 避免刺激患儿,各种护理操作要轻柔。
2.3.7 药物预防 给维生素K1预防出血,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肌注鲁米那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7]。
2.3.8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能充分刺激脑细胞发育,对改善患儿智力状况,挖掘智力潜力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多抚摸患儿,定期改变姿势及活动四肢。
3 结果
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36例轻症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痊愈出院,且没有缺氧缺性脑病发生;16例重度窒息患儿中,10例好转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1例放弃治疗死亡。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与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8],是围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因素,产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如有异常做好剖宫产及阴道助产准备。估计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最关键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严谨的作风、默契的配合能力,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能快速地作出正确的评估、有效的护理措施,娴熟地实施复苏技术。
本组有8例复苏后4~5 h后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减慢(
本组重度窒息复苏新生儿有8例在复苏后4~12 h内仍处于低体温状态,尤其是早产儿,6例早产儿合并硬肿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注意严密监测患儿体温,防止低体温对患儿造成二次损害,复苏后的新生儿第一天环境温度须比正常高。
病情变化是协助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预见性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重要保证。同时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Chee -Awei RA, Chandhoke PS, Koyle MA.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n children. Semin Laparosc Surg, 2003,5:47.
[2] Black RE,Morris SS,Bruce J,et al.Where and why are 10 million children dying every year.Lancet,2003,361(9376):2226-2234.
[3] 刘陶,王以新,王惠.新生儿复苏进展.中国医刊,2002,37(5):29 31.
[4] 魏克伦,陈克正.新生儿临床手册[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8:9.
[5] 徐素珍.新生儿体温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20.
[6] 徐继君.吸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12.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喉头痉挛。
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
肺部湿性罗音,喉头痰鸣音。
体温升高(高热)。
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
保证充足的摄入量,每天2000mL以上,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
病人抽搐时,先解开病人领扣,取出活动性假牙,使用舌钳,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同时取平卧头侧位,防止窒息。
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1次。
及时吸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给予低流量输氧。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音及其节律、频率是否得到改善;观察有无痰液潴留,呼吸道是否通畅。
气体交换受阻
相关因素
癫痫发作时间长,导致误吸。
喉头肌肉痉挛,导致换气减少。
主要表现
病人呼吸困难、气促。
紫绀或SaO2降低。
护理目标
病人保持或恢复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表现为呼吸平稳,无紫绀。
护理措施
癫痫发作时守在病人身边,解开领扣领带,保持平卧头侧或侧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
必要时利用负压吸痰,给予吸氧。
遵医嘱予以解痉药物。
必要时监测SaO2和血气分析或者急做心电图检查。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恢复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呼吸是否平稳,紫绀是否消失。
癫痫发作时及发作后的呼吸状态。
有外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
突然意识丧失。
抽搐、惊厥。
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
头晕、突然倒地致跌伤。
舌被咬伤。
抽搐导致骨折。
护理目标
病人身体不发生受伤。
病人及其家属能采取癫痫发作时受伤的防护措施。
护理措施
嘱病人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
癫痫发作时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
癫痫发作时用纱布包着压舌板,然后将包着纱布的压舌板塞入臼齿处,防止咬伤舌。
尽量使病人平卧、移开可能伤害病人的一切物品。
遵医嘱予以抗惊厥药物。
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者使用的床加护栏,躁动病人必要时约束肢体。
发作后及恢复期病人应有人陪伴并且让病人充分休息。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舌咬伤、骨折、脱臼等意外伤。
病人及家属能否掌握癫痫发作的前驱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有误吸的危险
相关因素
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
痰液粘稠,不易或一涌有效排出。
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泡沫。
呼吸伴痰鸣音。
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误解。
护理措施
昏迷病人保持平卧头侧或侧卧位;不能由口喂食者给予鼻饲流汁。
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以备抢救时使用。
及时帮助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呼吸情况。
每天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
重点评价
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误吸。
生活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
病人卧床,不能自我照料生活,需要他人照顾。
护理目标
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能够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帮助。
护理措施
定时定量给予病人鼻饲,保证充足的营养素和水分摄入,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掌握病人排便排尿规律,及时给予便器或者留置导尿管。
着宽松肥大的棉布衣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保持会清洁干燥,出汗或尿湿后有及时更换衣服、被褥,及时擦洗身体,按时翻身、按摩。
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注意提供隐蔽和舒适的环境,并注意保暖,避免过久或过分暴露,防止感冒。
重点评价
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病人进食、起居、卫生、入厕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缺乏信息。
误解信息。
主要表现
对疾病知识及其治疗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有效地配合和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活动。
不能有效地预防或者有效地应对癫痫发作,不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病人出现自卑、忧郁等心理障碍,疏于与人交往,不能服从或盲目服从治疗。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了解疾病过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病人了解并且能够采取有关安全防护措施。
病人能避免诱因,有效地预防发作,且主动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与病人一起讨论疾病过程,共同制定治疗康复工作计划。
告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更改或停药。
解释维持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重要性,告诉病人定期复查。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等等。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包含习惯,避免过饱.饥饿,食物以清淡为宜,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培养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活动与工作。
指导病人注意安全,如出现癫痫前驱状时要立即平卧,外出要有人陪行,平时不宜从事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惊吓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随时携带疾病治疗卡和急救盒。
重点评价
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程度是否加深。
病人对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是否增强。
七、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1.癫痫发作。
2.药物依赖或长期服药。
主要表现
1.不配合治疗护理活动。
2.病人精神不振,消极倦怠,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完善。
3.疏于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流,感情淡漠,心情沮丧,被动处世生活。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注意完善自我形象。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认真倾听。
2.鼓励病人与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3.帮助病人与家属认识疾病发作的原因、诱因,告知其遵医嘱长期准确用药能减少发作的次数。
4.耐心解释病情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多关心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消除病人及家属的孤独恐惧心理,使其树立信心。
重点评价
病人自我感觉及异常表现的程度如何,能否正确对待疾病。
八、排便失禁
相关因素
1.高级中枢抑制作用减弱。
2.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
1.病人不自主排尿,尿床。
2.大便次数增加,不能自控。
护理目标
1.病人尿床次数减少。
2.病人肛周皮肤完整,不发生褥疮。
护理措施
1.每次抽搐发作后,检查有无尿床及大便排出,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
2.做好会清洁卫生工作:用温热水擦洗,涂肤疾散;热毛巾擦洗肛周皮肤,有大便失控者可涂鞣酸软膏或四环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3.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1次,训练膀胱功能,同时每天更换引流袋,预防泌尿系感染。
重点评价
1.病人尿床次数是否减少。
2.病人肛周皮肤是否完整。
3.是否发生褥疮。
关于癫痫病人2009年护理工作计划已详述,本年度将会接计划执行,相信在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工作做得更好。
阅读本资料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