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7 15:20: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篇(1)

一、有利于开发右脑

口才实质是让孩子在用自己的情商和说话的技巧与人交流,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声音的欣赏,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右脑的开发,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二、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能够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话说出来,说清楚,很容易使孩子爱上表达,性格也就随之更加开朗乐观。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口才训练包括辩论、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口才训练,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习惯,这是更好的、高质量的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学习不好的孩子,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会大声朗读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在读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公众表达的胆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五、能激发脑神经

敢说乐说巧说,一次次突破自己,每一次突破都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有益。

六、提高注意力

口才在锻炼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展示口才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有利于速记能力的培养。

七、形成良好的语感

口才的训练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口才注重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口才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朗读,勇敢的表达,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

八、深入思考的能力

口才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运用,是一门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要想实现巧说,就要不断调动脑海里学过的知识,不仅加深了知识点的印象,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九、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口才训练的结果就会使同学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培养?

篇(2)

中国曾流行一个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直至今天,这个说法仍被一些家长奉为圭臬,以至于家教市场上各种与数理化有关的兴趣班方兴未艾,如速算珠算、奥数培训、生物试验课、科学兴趣班等,近年来甚至还出现了幼儿编程班、少儿商学院、思维导图课程等新型幼儿培训。这一现象说明,不少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理科兴趣与逻辑思维能力。那么,除了报各种培训班,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对孩子进行理科方面的启蒙呢? “码农”老爸带娃“玩”理科(王先生,33岁,软件工程师)

我儿子就读的幼儿园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所幼儿园里的孩子,有差不多一半的家长是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俗称“码农”,我也是其中之一。

附近的小学每年都会冒出几个奥数或物理竞赛的尖子生,保送市重点中学。不少家长便“重理科,攻奥数”,不惜花重金送孩子去上与理科有关的培训班。

我试听了周边培训机构的几次公开课后,发现冠以“思维训练”之名的物理课与编程课,使用既定的模型与方法,完全不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认为,数理化要以乐趣与兴趣为老师,让孩子“浸”在其中,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我爱人是资深游戏设计师,她常说:“学理科的精髓是探索精神,专心致志地解决问题,并在屡屡试错中培养创造力。如果玩游戏可以达到这个效果,那又何必搞题海战术呢?”

于是,我们便选择一些开发孩子理性思维的游戏,如“怪物物理”,让孩子通过程序自己“造”玩具,起重机、宇宙飞船、飞机、坦克等,都可以造。孩子利用车轮、火箭、螺旋桨、火炮、磁铁、翅膀等零部件,将金属、木材、塑料、橡胶等合理利用、组装,制造出活生生的动态实体。

陪孩子玩这些游戏,不需要父母精通物理或电脑。家长只要给孩子提问,启发他思考和改进,让他不断钻研就好。

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偶然长按数码相机“回放功能键”,惊喜地发现相机屏幕上的照片“活”了起来。于是,他为乐高积木小人们摆出一个个造型,然后拍摄并回放。就这样,儿子的第一段“乐高机器人视频”诞生了。接着,他找来几个机器人,像导演一样为他们摆造型,然后拍摄、回放,不断改进。随后儿子又编好台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为机器人配音。这种类似于小孩儿“过家家”的玩法,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教他最基础的Keynote和iMovie,让他学习移动、旋转、淡出、淡入、平移等方法。我爱人也积极支持,给儿子寻找素材,把他的动画视频发到朋友圈和微博上。得到大家点赞的儿子很自豪,也对自己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趁机对他说:“我教你代码吧?这样你就可以制作自己的动画片。”儿子欣然接受。于是我教他儿童编程软件Scratch,把代码编成一个个模块,把模块咬合起来,让人物做出唱歌、发怒、跳舞、奔跑等动作。儿子将自己和小伙伴们的配音添加导入,为人物配音,让视频变得有声有色。

做动画的过程,激发了儿子的“理科兴趣”,也让他建构了科学思维。因为动画编程是一个“千锤百炼,屡屡试错”的过程。儿子经常一坐半天,就为了让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顺利衔接。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的思维灵活性,也提升了他的抗挫折能力。

上小学二年级后,儿子被选进奥数队。我推荐他一些锻炼逻辑性和组织性的游戏与软件,比如老师教到三维图形时,我就带儿子玩一款SketchUp的画图软件,正方形、正方体、四面体……这些抽象概念,儿子通过玩这款游戏,理解得十分透彻,还能举一反三。

低年级时,儿子在科学竞赛中成绩很好。老师说:“解决一个拓展性的理科题目,需要提问、探索,你家孩子特别主动!但是,学任何一样东西,时间久了都会遇到瓶颈期,会感到枯燥。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果然,到了四年级,儿子一度感到学奥数很吃力。他在编程方面也缺乏动力,缺乏毅力。针对他的问题,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学业成功的实用手册》的书。书中有一个章节,叫“帮助学生掌握数、理、化知识”。作者说:“最令人不安的是学生往往产生数理化课程与现实生活无关的印象,这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他们在解题时丧失应用普通生活常识的意识。”

我曾用书中的数学题目来考儿子:4块2.5米长的木板,可分割为多少块1米长的木板?儿子不假思索地说:“10块。”

儿子显然是用“4乘以2.5除以1”得到的答案。他没考虑边角料问题。仔细想想,儿子这代人比我们当年缺少动手机会和家务操作。于是,我将书中学到的一些具体方法实践于儿子的学习中。

首先,借鉴管理学“以图代文”的办法,培养他的视觉空间技能。我教他遇到题目时先将所有条件标明在“图形”上,无法标注时可以用注释的方式。解题前,要他先画示意图,将题目复述,把题目转化为一张显而易见的图。很多时候,儿子在简图完成之后,立刻回忆起类似的题目,就会有思路。

其次,重新认识定理。对基础的定理、公式,我让儿子演算推导一番,并讲解出来。这种“自己的运算――定理记忆――重新认识定理――用定理指导运算”的过程,能帮助他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与化学。我常利用常见的资源带他做实验,教他使用工具箱里的多种工具。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他的空间思考能力也随之提高。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儿子渐渐突破瓶颈,对奥数有了更大的信心与兴趣。 手指速算好就等于数学好吗?(陈女士,34岁,公务员)

我女儿王聪慧就读于我们县城的一所私立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幼儿园开设了“手指速算”课程,并以此为特色吸引生源。乍一看,手指速算很神奇,五六岁的孩子,能快速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少家长将孩子转到这所“特色幼儿园”,期望孩子的大脑得到开发,赢在起跑线上。

女儿从小对数字不敏感,读幼儿园小班时还数不清20以内的数。她一直是“速算课堂”上的差生。为了不影响班级的公开课与速算表演,老师找我们沟通,希望我们在家里给孩子补课。没想到,我们越补,女儿越反感。我经常教她教到崩溃,她又哭又闹,连幼儿园都不想去了。

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道题,101-30=?

我问聪慧:“100-30等于几?”她摇头表示不会。

我又问:“10-3呢?”她仍然表示不会。

我伸出手指头比画着问她:“2-1等于几?”她居然还是摇头!

我不免疑惑:老师布置的题目,跟聪慧的能力相差太大了吧?这种速算方法对她数学的理解力会有帮助吗?在没有弄明白10以内数的概念的时候,就让她用手指速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是不是揠苗助长?

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在我县重点中学教数学的朋友,他说:“速算就像背加减法表一样,是一种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数学。我建议等孩子上了小学,理解了运算规则之后再学不迟!”

我与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家长们沟通,他们反映说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很多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又需要去外面补课,不少人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

我猜测,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这些孩子可以用速算的方法照猫画虎,得到答案。进入高年级后,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这让我更加认定,所谓的手指速算,从长远看,对孩子并无益处。但我们没有转园,只是跟老师申请不做速算作业,也不参加所谓的公开课或表演。我还与家人达成一致,不以幼儿园的标准要求聪慧,而是注重生活化的数学启蒙。

聪慧只会机械地数数,却不懂每个数的音、形、义。所以,我经常问她:“洋娃娃有几件衣服啊?”她一会儿说“5件”,一会儿又说“7件”,我就陪着她一件一件地数。我还经常用扑克牌、围棋子或小玩偶充当教具,用过家家的方式给她强化数字概念。

她搞清楚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后,我陪她每天饭后散步,从最简单的“1+1=2”起步,有意识地自编应用题,训练她的数学思维,比如:1条黄毛狗旁边还有1条京巴狗,一共有几条狗?游乐场里有2条小狗,又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狗?我没提“加”这个词,但暗含加法的思维。再比如,我们刚才走过1个垃圾桶,然后又走过2个垃圾桶,我们一共走过了几个垃圾桶?

聪慧对5以内数字的加法比较有概念。数字一大,她就糊涂。借助一些实物,聪慧渐渐列出了“1+2”“2+2”的表达式,数学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然后,我鼓励聪慧自编题目。我给她一个“2+3=5”的等式,让她编类似的题目。这不仅能锻炼她的数学思维,还能锻炼她的语言能力,这个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

反复练习加法以后,我们又练习减法。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丰富,以“5-3”为例,我设计题目:我有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你有3支笔,我有5支笔,你比我少几支笔?车上有5个座位,已经坐了3个人,还能坐几个人?咱家离车站5里路,我走了3里路,还要走几里路……

第一个题目聪慧听得懂,越往后她就越不理解。少、多、还能、还要等词语背后体现的就是“思维”。我跟聪慧沟通时,很容易看出她是不是能够理解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

如今,聪慧已升入小学二年级。由于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介入了她的数学学习,所以她现在能够跟得上,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做得非常好。 花钱报班不如“就地取材”(周老师,国家特级物理教师)

面对“理科培训日趋低龄化”现象,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有所反思,前文的两个案例就很有代表性。

王先生结合自身实际,带孩子远离题海战术,进行编程与思维的训练。当然,大多数家长没有他的条件,但咱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载体比如某种游戏或某种方法,持续不断地启发孩子,效果同样会比绝大多数兴趣班要好。

第二个案例涉及揠苗助长式的速算训练。我认为许多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存在“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家长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平衡。毕竟,语文能力与理科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家长能够像陈女士一样坚持给孩子进行以应用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会提升,入学以后对各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

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一种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生活事件来培养孩子的“反思力”与“归纳力”,为将来的理科学习打好基础。许多发达国家的幼儿园与小学课堂上,都有思维导图的内容,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甚至将其列入了小学的必修科目。

“思维导图”的概念听起来很玄,其实非常简单易行。生活中,家长可解释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带着孩子反思事件的流程,训练孩子思维的逻辑性。比如说:“你每天早上从起床到进入学校之间都要做哪些事呢?试着画出来。”

很多孩子在第一次画的时候,会漏掉许多要点;不少孩子一画而不可收拾,事无巨细,画得杂乱无章。家长可以在次日孩子起床到上学之间提醒他:“这些事件,如何用一幅图画来表达呢?哪些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再比如:“妈妈煎荷包蛋,有哪些步骤?你能画(写)出来吗?”“我从上车到把车开出车库,有哪些动作?你能讲一讲吗?”

在美国的不少幼儿园,老师会布置类似的作业:“苹果派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若画(说)“是超市买的”,老师一定会启发他们继续思考,直到他们画(说)出植物的生命周期,领会到“苹果种子开花结果苹果长得又大又红被摘下来放篮子里做成香喷喷的苹果派”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图。

这是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更是孩子锻炼大脑、理清思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

此外,有一种“画泡泡”的思维导图,可训练幼儿的“提炼与概括”能力。

家长可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白雪公主有哪些特点?每种特点用一个气泡来表达。”这样的结构图,只蕴含一层逻辑,帮助孩子多维度地思考问题,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再比如:“你的周末要如何度过?每个事件用一个气泡来表达。”“水有哪些特点?冰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一边跟孩子讨论,一边写写画画。孩子的思路慢慢理清,他虽然不会画和写,但一定看得懂你的“作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以学习“双重气泡图”和“多重气泡图”来厘清两种或者多种事物的差别与相同之处,比如韭菜和蒜苗的异同等。

篇(3)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指导

引  言: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幼儿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年纪后自然会形成,无需后天进行特殊的培训与教育。当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优于过去,所以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要比过去聪慧。这是因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令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理念得到提升,大多数家长均十分注重后天教育的培养。所以在幼儿成长时期,应当及时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丰富活动,自主阅读

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则需让孩子爱上书。如此则需让幼儿拥有快乐的阅读经历。

1、加强集体教学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展现绘本阅读教学活动,需使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先要对幼儿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对所有幼儿在活动中的体会给予尊重,激励幼儿融入到活动当中。比如在阅读《是你在想我吗》中,可以让幼儿把自己想象为一只小熊,之后他们则会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当中,体会故事,思索自己应当如何做。并且还应激励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互动,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注重其他活动形式的补充性

幼儿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除却集体阅读之外,区域活动也成为幼儿进行阅读的一个有效方式。阅读范围的活动也是正规阅读活动,可是不同的是在区域中参与的孩子仅仅是一部分,这些孩子通常对阅读十分感兴趣,老师可以进行重点指导。在指导当中,老师可以试着通过孩子的角度阅读绘本读物,由于孩子的观察点、思维形式与大人并不相同,大人看书看的是文字,而孩子看书看的是画面,每个孩子看到的画面感受也不相同,他们对画面具有自身的看法[1]。比如在阅读《小老虎的大屁股》时,幼儿所阅读到的内容也让老师具有不同的收获,比如有的孩子打开书的第一个画面,则看到了左下角的两只小猫用手指着画面笑着跑向画外,而有一只还用手捂住嘴。他马上会笑着说:“快看啊,小猫在笑话小老虎呢!”

还可以进行一些其它活动令幼儿的阅读活动更加丰富,让孩子积极投入到阅读当中。比如可以进行阅读日活动、阅读比赛、编故事活动、小剧场活动、故事情节表演、故事大王精选、制作小人书等,让幼儿主动看书、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

二、建立支持性阅读氛围,让幼儿畅游绘本世界

1、准备图书。给予充分的自主阅读材料,对幼儿十分重要。阅读内容的更新、形式的改变也可以加快孩子引发对阅读的兴趣。

2、轻松的阅读氛围

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绘本均会受到幼儿的喜爱,正文必须是孩子精读的方面,由于绘本是透过优美的语言与图画进行展现,在老师或家长将绘本通过自己的声音与感受进行讲述时,这样的欢乐与美感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来,绘本的体会才会真正深入孩子的记忆当中。老师或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中,必须注重不可急于说教,也不可不断提问和说明,需要给孩子预留出看书、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可以真正感受故事,让孩子的感受经由时间的沉淀,逐渐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老师为学生进行图画阅读时,也需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所有孩子均为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通过图画进行传达,就能够被孩子发现。他们可以找出画家未发觉的错漏,可以读到大人想象不到的内容[2]。

三、细心导入,注重阅读

老师需变成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绘本阅读教学当中,老师进行导读时,可以巧妙进行提问,以便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精彩的导读能够激发孩子阅读的乐趣,对阅读图画书产生激情。精炼的提问可以让孩子激发思想,具有揭开谜底的强烈想法。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阅读,这一策略可以有效让孩子们主动关注画面细微处,自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通过多媒体提高指导效果

多媒体不但能够展现文字与图画,并且还可以播放视频与声音,通过丰富的表现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幼儿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足,若想让幼儿更为准确的理解绘本内容,则需老师通过多媒体方式帮助幼儿进行了解。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对于幼儿无法理解的阅读难点及重点,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让孩子进行理解[3]。

 

结束语:总而言之,绘本阅读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则需老师从整体了解目前绘本阅读指导内具有的问题,且通过不同措施进行解决,以便提高指导效果,令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冯莉.如何引领儿童走进英文绘本世界——以广州图书馆“爱绘本爱阅读”亲子读书会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5):166-168.

篇(4)

1、舞蹈/跆拳道。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身体,有好的形体。跆拳道和舞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让孩子修炼形体,所以常常会成为妈妈们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3岁及3岁之前的孩子并不适合舞蹈和跆拳道。过度的运动很容易让孩子受伤。

2、象棋/围棋。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象棋、围棋让孩子去学习。棋类确实是一种开拓思维的课程。不过也并一定要去培训机构学习。孩子在家下棋也可以得到不错的锻炼。要是想学习象棋/围棋。建议学龄之后再让孩子尝试,学龄之前可能并没有办法很好的领悟围棋的奥秘。

3、乐器。钢琴、小提琴等等乐器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兴趣班。孩子能够多一门技艺其实也不错。不过家长们要注意,孩子是否适合学,还是得看孩子对乐器的兴趣如何。不可让孩子觉得是一种任务是压力。乐器可以不学,但是学会了肯定会让孩子受益。乐器建议5岁以上的孩子学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 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3 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1、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篇(6)

我家窗户正对小区的游泳池。一到暑假,游泳池就会热闹起来。来游泳的人孩子居多,游泳教练也一年比一年多,大多是一个教练带几个孩子,游泳池常常就像个训练池一样。

学游泳的孩子大多六七岁,家长们通常站在游泳池边观看,所以我偶尔也能听到家长之间的一些对话。很多家长说,让孩子学游泳不错,既锻炼了他的身体,又增添了他的勇气,还让他多掌握了一项技能。

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中,孩子的早教越来越受家长重视了。很多孩子不仅在参加数学、拼音、乐器、美术等“兴趣班”的学习,还在一本正经地找老师学游泳、打球、跳舞之类的技能。

是的,正规地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不会画画的很快就可能画得有模有样了,不会打球的也能打出几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招式了,不会跳舞的也许不久就可以参加演出了。正是为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家长们乐此不疲地送孩子去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学习班。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失去了什么呢?

从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看,个体最早的思维模式是具象化的,也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来了解自身和外在的种种。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但当孩子过早地被教时,他的具象思维便可能会过早地被抽象思维所代替,也就是具体感知过早地被抽象认知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的头脑便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感知、情绪、运动能力等却越来越弱,结果导致整体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可能被教得确实很早就会认字、弹琴、做算术,也会规范地打球、跳舞、游泳等,却失去了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探索这个世界的能力。要知道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孩子们会以更强的好奇心和更大的勇气经历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最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过早被教的孩子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与自身的联结,而一个失去了与自身联结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找不到自己,更谈不上做好自己、活出自己。只要看看大学校园里有多少好不容易过了高考读研这些难关,却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只能继续听命于父母、被社会左右的学生,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点。

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是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需要被教怎么玩,只需要被允许。在尽情的游戏中,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感知和探索自身和周遭的世界。比如游泳,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可能会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接触、感知、亲近水,不应该只是被规范地教动作,更不是要孩子与水对抗,想要孩子战胜水,更快地学会游泳,而应该让孩子去和水做朋友,在和水的玩耍中体会水的浮力,运用水的浮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学得比较慢,动作可能一下子到不了位,但他们学会了体验和感受,这时他们与自我和周遭世界都有深度的交流和联结。这就是说,成人的指导重点不在于怎么教孩子尽快学会游泳,而在于启发孩子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孩子通过游泳这个媒介加深体验,增强自身的感知能力,而这个感知能力恰好是孩子与自身及外部世界进行联结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才能真正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将让孩子受益终身。又如,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时,成人只需提供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和必需的规则,孩子们的各种潜能就能在自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比如,如何协调身体,如何遵守规则,如何解决冲突,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还有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发挥。在这个不断经历释放、冲突、变化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将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无为无不为。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成人要去权威意识,改变总想要“教”的想法。其实教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理念及其原理。

所以,被教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教。现实中,成人普遍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教孩子,这样被教出的孩子也许会有丰富的知识,会做规范的动作,也可能学得快、学得标准,但可能会逐渐丧失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生命本身和外部世界的勇气和能力,因为他们的生命活力、好奇心已被早早地掐断了。原本,属于每个人的生命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意识到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到研究孩子的“学”上,即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规律,设法保持孩子的灵性,从而让孩子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篇(7)

早教跟风

宁宁妈看到表姐的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上智力开发课了,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在宁宁10个月时,宁宁妈就赶紧在一家早教机构为她报了《智力开发》、《想象力开发》、《幼儿语言开发》三门课……

近几年来,早期教育机构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不同的早教中心各有自己的主打特色,课程设置也是五花八门:亲子课程、音乐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有些机构甚至提出了技能培训。大家看到别的孩子上,自己也不甘落后。于是,参加培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不满周岁的婴儿开始“上学”成为一种时尚。

其实,这是一种盲目跟进。

盲目跟风会违背宝宝自然发展的规律,牺牲他的率性、纯真、童心。对学前的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早教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育,更不是说非要让宝宝上“早教班”。

我们该怎么做?

早期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宝宝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读书识字的分学科教育,因此早教最好的途径是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而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具有很强的个人属性,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不能同一而论,也就是说每个宝宝都要有适合自身个性的早教。

感官经验是促进智力发育的基石,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就要引导他多看、多摸、多碰、多闻、多听、多动,去获得户外活动、玩水、玩沙、玩泥巴、追赶小动物的体验。同时,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对于4~6岁的孩子而言,除了继续拓展孩子的认知范围外,还需培养孩子的相应能力。比如: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可玩些折纸、叠衣服、拣豆子、穿珠等动手类游戏。另外,推理、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虽然看似抽象、高深,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同样能够做到。比如:外面下小雨了,出门要带什么呢?(推理)妈妈买了苹果、桃子、香蕉,这些都属于什么呢?(总结、概括)……此外,还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才艺跟冈

才艺跟风

很多家长看到别家的小孩儿跳舞了,弹琴了,画画了……也开始琢磨自己孩子的素养也不能差了,加上培训学校都会打出“眼花缭乱”的招生广告令很多家长怦然心动,他们开始全力以赴地将孩子送进“艺术之门”,难免不盲目跟风。

我们该怎么做?

让孩子学各种才艺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天资条件优越,自己也非常喜欢,不妨带他去专业机构学或者请专业老师教。同时,父母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中间很可能会出现感觉枯燥而退缩的情况,需要您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如果孩子条件一般,自己很喜欢玩,也不妨上个兴趣班,但您就不必提过高要求,比如考级、参加比赛等。只要他乐子参与进去,也是一种收获。

拿舞蹈来说,如果孩子天资条件突出,很喜爱舞蹈,愿意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的话,建议等到4周岁以上再学为佳。报舞蹈特长班的孩子需要进行一些测试,比如节奏感、身材方面要挑选,但一般只要孩子有兴趣,都可以学习。4岁虽然是孩子学习舞蹈的最好时间段,不过晚点也没关系,只要在10岁之前进行舞蹈班的学习都是有效果的。

再比如学钢琴,既可以提高修养、陶:台情操、促进孩子手眼协调和大脑发育,又助于培养毅力、锻炼性格,可谓一举多得,也因此不断有孩子加入“琴童”的大军。但该不该把钢琴搬回家,可得考虑好了。孩子的先天条件是否满足,比如手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了,这就具备了学琴的最基本的条件。还有音乐记忆力如何,是不是能在听过之后清楚、准确地记住不忘?是否能辨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微小差异……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跟风学钢琴只能是花钱又受累。因此,学钢琴,除了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还要搭进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没有韧性与执着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物质跟风

幼儿园的孩子会听mp3、用iPhone、玩iPad已经不稀奇,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玩,觉得自己也不能缺,于是跟风购买。殊不知,这里隐藏着一些弊端呢!眼科医生多次“抱怨”,电子产品的普及成了儿童近视曰渐低龄化的罪魁祸首。此外,孩子玩iPad多是自己独自玩,减少了与同伴交往、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不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