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6 09:11: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设计优秀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

篇(1)

2015年7月7日,《中国医院》杂志社与北京百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优秀医院建筑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合作签约仪式。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各级各类医院日益重视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和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利好,使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迅速增加,对医院规划设计的需求也呈增多态势。医院建筑规划设计部门的优秀案例及其设计思想、理念需要通过一个行业媒体平台,传输给医院决策者及管理人员。

为此,《中国医院》杂志与北京百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决定于2016年开展优秀医院建筑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发挥行业媒体资源优势,在杂志最醒目位置推介优秀医院建筑设计案例及其设计思想、理念,提升我国医院建筑设计整体水平。

篇(2)

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对建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对策,以适应我国建筑学现行教育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学;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室内设计课程是我国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课程的学习以空间处理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室内设计要紧紧依靠建筑专业的要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建筑学专业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建筑学本身的教学内涵。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和最具体的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入,[1]在这种意义上,室内设计可看作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处理也是建筑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今的建筑设计,建筑师更多考虑建筑外部的因素,比如建筑物的体积感和立面效果、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关系,这些研究是必需的,但这样厚此薄彼的做法对于完整的建筑教育来说非常不利。通过学习,让学生跳出建筑学本身的局限,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建筑学,使其设计的建筑空间更深入、细致,更具感染力,使室内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逐渐提高中国建筑整体质量和艺术品位。[2]同时,能更全面具体地认识建筑设计,建立起环境设计的整体观,提出综合能力更强、更有价值的建筑设计方案。(2)建筑学专业扩大就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对于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室内设计人才市场素质参差不齐,这对优秀室内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建筑学发展到现在其教学体系已相对成熟,如果室内设计能依靠这些有利因素,从而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变换和改造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大批室内设计人才,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及就业方向,缓解近年建筑行业就业紧张的局面。

2.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难以达到其本来的教学目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出现各自分离,具体表现如下:(1)在教学教法上,沿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用美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没有从建筑学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导致所授课程内容对建筑设计的帮助不大。(2)学生对室内设计课程不重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分离,让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建筑和室内之间的密切关系,做方案时仅仅片面地追求建筑造型的艺术性和立面的美观性,有的学生甚至把室内设计理解为装修,从而导致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完成作业应付老师,而没有真正的感受该课程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3.对策与措施

对于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把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作为核心问题,分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与区别。改革措施具体如下:(1)授课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首先,将学生先修课程中与本课程授课内容中相重叠的部分进行排查,然后适当地简化处理。如之前开设的《住宅设计原理》课程就与《室内设计》课程中讲授的针对不同人群分别进行的室内设计知识点相重叠,而《室内设计》课程所讲授的空间的组织与序列等知识点又包含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内,这些重叠部分我们大可点到即止。

其次,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和建筑设计相比,室内设计是对内部空间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因此,授课中应该从他们擅长的理性思维入手,把室内空间、室内界面、室内造型元素及部件的装饰设计等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概括,形成清晰又有条理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掌握。(2)深化“空间”、“尺度”概念的理解“空间”是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教育时,要从专业优势出发,不断强调、深化“空间”概念,要求学生从人体功能学出发,分别感受室内外空间的差异,并对空间细部进行深刻研究。建筑设计多用1:500-1:200的比例,而室内设计比例增大至1:50,以便能进行更细致的功能空间设计,考验学生在细部上的把握及处理能力,这个“尺度”的转换是做好室内设计的关键。在这项教学上,可通过让学生测绘学生宿舍或教室,近距离感受宿舍和教室空间,强化学生不同空间尺度的感受,形成正确的室内“尺度”概念。(3)合理地运用多样的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大量建筑室内设计经典案例的图片和视频更加直观的介绍给学生,如经典案例的设计图纸及现场照片、室内设计相关的纪录片、《梦想改造家》、《交换空间》等轻松且实用的节目录像等。通过观看这些案例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室内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汲取经验,更好的展现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指导意义。(4)加强实践教学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建筑设计相比较,两者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室内设计更为细致,与人的生活更加紧密。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建材、家居展览及施工现场,教师现场授课,让学生了解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发展动向。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找出教学中的特色与不足,关注室内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的建筑学人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与文献:

[1]许丽,隋杰礼.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篇(3)

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众多设计课程中,建筑结构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具有基本的结构件逻辑与体系概念,增强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设计。一座建筑物能够得以实现,结构往往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计师往往需要具备相当深入全面的结构知识。所以,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结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建筑结构课程自身的定位。在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类课程是核心课程,技能类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则是建筑设计的支撑。在实际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理论类课程的部分。过分的强调设计表现或者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在工作后很难掌握建筑设计工程性的本质。在具体的教学定位中,只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与实践结合,这样首先单纯的理论教学容易导致枯燥的教学氛围,其次过分强调力学计算等内容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错误地形成了“结构无用”的认知。

2.课程内容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具体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结构制图有专门的结构设计师负责。作为建筑师,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有良好的结构逻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结构设计专业有效配合,在施工阶段能够及时与结构设计师一起解决现场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结构教学主要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的教学,忽视了结构构造、结构体系、结构比选的内容,缺少结构专业、结构图纸及结构配合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不必要的学习难度,而且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实际应用不足的普遍现象。

3.课程教材

现有建筑结构教材大多数都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教材加以简单的删减和改写而成,没有考虑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计算,让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愿读。在现有教材中,大多数是内容过多,还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构件,和土木专业的课本区别不大。同时,教材版本没有及时改版更新也是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产生往往先于教材的更新,很多结构设计非常优秀的建筑案例应该被采用到建筑设计专业的结构教材里来,与时俱进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思考

1.兼顾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专业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而高职院校学习年限为3年,想要充分完成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整体课程体系,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与设计类课程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和延续性。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建筑结构课程应相对靠前,在学生经过一定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后,这时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和设计需求,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对后续建筑设计课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面向职业需求的授课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有其职业需求的特殊性,建筑结构的授课内容也应紧密面向具体工作。从建筑设计的工作实际出发,建筑设计师所需要的结构知识主要在于结构设计、结构配合和注册考试等方面。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助理建筑师、建筑绘图员等工作,结构配合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授课内容应该以此为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纸阅读、结构专业图纸对接、建筑结构协同优化等能力。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适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筑设计本身是强调实践的工作,建筑结构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实际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一定的实训操作、工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结构认知。

3.观念取代概念的授课理念

篇(4)

1.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建筑师目前在建筑设计上一般采取拼接不同设计模板的方式,在空间设计上形式较为单一,并未根据用户要求以及空间建筑空间条件进行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这种设计现状对建筑空间面积浪费极大,与现代建筑设计人性化的要求相背离。基于这种状况,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空间时,应积极创新新建筑空间设计手段,不断丰富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使建筑空间设计向多样化转变。其次,我国小户型房屋不断增多,建筑空间面积和居民居住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状况下,建筑师在设计空间时应将空间面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使设计空间工作向人性化转变。最后,从宏观角度看,设计科学性、高效性、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不仅有利于推进建筑设计事业的创新和转型,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节约型社会的建设[1]。

2.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技术的应用

2.1建筑表层空间节能技术

首先,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环境两方面,我国目前最主要使用的外部处理手段是将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在实际使用中,建筑外部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限制着建筑物功能性的实现,选择合适的建筑表皮不仅能帮助建筑物实现物理功能,更有利于气候的调节。其次,在设计建筑外表上充分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在具体操作中,使用拓宽表层空间面积的办法,放大外部空间结构,通过不同的办法应对不同的空间环境结构,使得用户需求和室内空间设计达到统一。例如,通过改进气候管理模式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或使用创新型表皮空腔技术,使建筑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2.2建筑内空间节能技术

除建筑表层空间设计外,设计师还应充分结合建筑空间节能角度设计方案。一般说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方面,通过调查建筑周边气候,掌握区域气候条件,综合太阳运动规律,建筑区风向等不同因素,不断改进空间位置,完善空间设计方案,通过调整位置、距离等方法,使设计方案更加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关注当下气候问题热点,参考当代建筑发展规律,学习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经验,正确认识建筑空间节能的立足点,以期从根本上改进当前空间上设计方案,使其更为合理化、人性化。

2.3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

2.3.1选址的合理设计

在规划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选址地点的土壤、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因素,更要结合建筑设计的体量、间距、朝向、体型、绿化等相关因素。在朝向选择上,最佳方案为坐北朝南,保证建筑在冬季能有阳光照射,改善结构散热缺陷;夏季凉爽,通风情况佳,保证建筑在环境变换中保持宜人适居的气温,同时不改变自然环境,发挥建筑的节能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2外部环境的合理设计

当建筑地址确定后,要结合当地气候微特点,充分考虑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因素,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同时,治理完善周围环境微气候。丰富建筑周围绿化配置,种植绿色植被如树木、花草等,不仅能绿化区域环境,更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防沙防尘,进入夏季,植被的绿荫也能避免阳光直射,缓解高温环境吸收周边噪音;此外,才可通过建造具有功能性的环境,如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南边修建游泳池,调节气温;进入冬季,游泳池里的水可以吸收白天多余的热量,增加气温;在夏季,池水的自然蒸发能使空气更湿润,通过利用水份的自然循环达到节能目的。

2.3.3体型的设计和合理规划

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规划与建筑体型,更要充分考虑建筑光照、体量、整体形体搭配及朝向问题。要使建筑建造后,能充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能应对所有天气条件下的恶劣情况。以沿海地区为例,沿海地区温度与湿度较高,节能措施的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利用建筑结构的背阴面及向阳面,形成高低气压,促进自然风的流通,并在建筑中循环,即使在无风天气也能实现自然通风,起到节能效果[2]。

3.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实现途径

现代建筑空间上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节能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建筑空间的节能功能的手段十分多元,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基础条件,更要求设计师从根本上具备节能观,使建筑设计能从根本上发生创新和转型。一般看来,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性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3.1建立健全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引进节能技术时间短,实际应用经验不足,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理论体系的缺失制约着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建筑空间节能化技术:一方面,引导更多的专家级学者对优秀的节能性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的外部;建筑内空间和气候的关系着手,完善建筑空间设计在节能技术上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在节能化设计上的优秀经验,总结失败案例的教训,联系本地区的气候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开展建筑空间设计工作,不断扩宽思路。

3.2树立建筑空间设计节能意识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发展缓慢,从根本上来说,部分设计师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设计观念,忽略了对资源的节约,习惯性使用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思路。因此,加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观念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加强对于节能化意识的宣传与理论灌输,使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观念深入每一位设计师心中,并将节能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另一方面,将先进的节能理念融入建筑空间设计,结合仿生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使建筑空间理论能开阔视野,为更多优秀的节能设计方案作好充足的准备。

3.3构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体系

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方案必须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节能化方案的环保性能,必须从下列工作入手:一方面,积极发挥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及空间管理部门在方案设计应用中的作用,为设计方案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切勿生硬照搬优秀案例模板,拓宽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3]。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意识;共生;融合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成熟和文明的现代社会。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批量崛起,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也日益拓展,呈现出多彩却又混乱的面貌。其中不乏少数建筑的诞生被视为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这就引起景观界、建筑界的深度反思――建筑设计应当与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

就目前建筑与景观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家在创造设计的过程中多数以建筑为第一要素,追求建筑外形的独一无二,常常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氛围是否统一。事实上,如果建筑无法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那么建筑最终也将失去其特有的生命力及意义。将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建筑与景观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建筑与景观的最佳契合点。

一、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相关概论

1.1建筑与景观的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作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应兼备实用、坚固、美观的特点[1]。而此处主要研究的建筑则是architecture,是在building的基础上,带有了一定意义的美学设计。

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2]。该文章中的“景观”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能够是观察者具有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美的感受;从精神角度来看,是能够影响和调节人类精神状态、促进人类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事物。

1.2建筑景观意识及景观建筑意识

本文试图探讨城市中建筑与景观在设计观上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筑的景观意识及景观的建筑意识两个概念。建筑景观意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建立建筑与景观互为参照的体系。而景观建筑意识则是探求在景观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以建筑的理性来要求景观建造的严谨性、功能性,以技术性来把握景观生成及设计创意的实现[3]。

二、植入正确的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

2.1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在完成主体设计的同时,对景观环境的规划更应优先。而在如今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亦或被当做建筑设计的附属品,这就导致设计出的作品往往都是建筑比例大于景观比例。如果设计前,将现场景观当做建筑设计的前提,使建筑成为景观的一个因素,作品就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埃罗・沙里宁曾说过:“如果把建筑史中最漂亮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果只是靠漂亮的建筑就能组成美丽的街景,那么这条街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可是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因为这条街道将成为许多互不相关的房屋所组成的大杂烩。[4]”无论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如果放在与之不相适应的环境之中,那它也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的建筑。

日本轻井泽的贝壳别墅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对于贝壳别墅,第一次看到时会觉得它似一个天外来客,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可当你越深入了解便越会感受到设计师地用心。贝壳别墅围绕中心的一棵树设计而成,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别墅也融合在树林中。这里的植物并非依照建筑划分人工种植的,而是在自然状态下,依照景观环境的需求构成建筑,充分展现出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结合。

2.2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意识的重要性

与建筑设计所不同的是景观是跟随建筑功能而逐步发展的。因此,景观设计中需要理性的态度和系统化的思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打破城市规划、园林学与建筑学的界限,互相交叉,互为渗透。

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中融入了建筑意识的成功案例。首先,在景观立意上面借鉴了建筑理念,运用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态度,最终提出“大广场、小庭院”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城市客厅”的立意相符合[5]。用“大广场”的概念表达城市客厅的外部形态,在符合场地特征的同时展现了建筑设计理念的精髓。对于广场以外的景观空间则采用“小庭院”的设计手法,赋予庭院不同的文化内涵来突出景观的地方性。另外,在景观细部处理方面也提炼了建筑语言。比如在铺装上沿用建筑的铺砌手法,用以营造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相对于展品而言,建筑只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对于建筑来说,景观只不过是一个配景。当游客面对首都博物馆欣赏文物、品味建筑的时候,已经分不清谁是主景,谁是配景了,因为自己本身已成为其中一员。这也许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注入建筑意识的终极目标。

2.3借鉴与反思

优秀的设计总是会促使人们不断的思考,无论是日本贝壳别墅的建筑设计还是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它们在处理建筑与景观方面的手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将建筑意识贯穿整个景观设计,以建筑的严谨性及科学性实现景观意象。建立建筑与景观的互为参照体系,消除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人为界限,注重学科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共生

3.1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建筑设计上,一个完美的成功的建筑物,应该是建立在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其实也就是做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意识。景观意识并非将大自然的自然景观、人类文明的人文景观同建筑设计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建筑和景观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味和价值。

3.2加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契合,只是单单提高景观在建筑中的地位还不够。一味的提高可能会导致技术的不完善、资金的不足,甚至是景观与建筑的相冲等现象,因此,在现实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同时,还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只有抓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才能改善建筑在实际建造中面临的所有困难。

四、总结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单靠建筑设计,已经完全不能刺激人们的情感,少了景观的配合,建筑也将慢慢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通过以上对于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的探究,了解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把遗失的景观从建筑中寻回。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建筑意识,以建筑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技法挖掘景观设计的深度,两者互相依存、走向融合,缔造城市之美。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古罗马]. 建筑十书[M]. 陈平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俞孔坚.论景观[J]景观,2004(02):34-41.

[3]刘谯.试论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J]城市建筑,2008(05).

篇(6)

作业缺乏趣味,学生缺乏创新思想.平面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训练课,在理论部分讲述完成之后往往是围绕这一理论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动手练习,但这些作业与建筑学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案例联系较少,只是单纯地布置有关点构成、线构成、面构成的训练,且大多情况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训练的技法,特别看重作业的工整程度和精细度等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培养的关注.学生对这些大量的作业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创作的兴趣,倍感枯燥无味.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作业训练,便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的图书,但这些图书内容和形式相差无几,导致作业雷同现象严重.还有学生利用现今网络技术发达的便利条件,在网上搜索与布置作业主题相似的现成图案进行模仿,甚至无修改地完全抄袭.作业的思维方式单一,既无益于学生的创意思维,也失去了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使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最后,材质的局限.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不仅包括图案的形态构成,也包括使用材质的创新.而传统的作业训练,通常会以毛笔、墨汁、卡纸为工具,采用平涂、打点、勾线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更不能很好地诠释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展现作品的最终效果.

对建筑学专业在平面构成教学时的几点建议

1使学生明确建筑与平面构成的紧密联系

平面构成是设计类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但由于每个专业的学科特色和侧重点不同,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在建筑学专业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建筑与平面构成之间不是孤立的两个个体,而是密不可分的.在进行构成理论的讲解时,应加入对一些优秀建筑实例的构成解析,使学生了解这些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是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训练题目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一些与建筑结合紧密的练习.例如,在做点、线、面的平面训练时,能够把建筑平面、立面的设计直接联系在一起.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平面中的每个构成元素与建筑立面中的门、窗、柱等构件抽象成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综合考虑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进行建筑平面、立面设计的过程中掌握点、线、面、体的构成原理.

2教学方式多样化,活跃学习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板书授课与多媒体配合使用,利用幻灯片、多媒体等手段更直观更形象地解析实际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到平面构成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选题、设计思路对老师讲述分析,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想法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作业讲评时,采用先学生互评,后教师讲评的方式.这个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督促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能够更加用心,同时作业的讲评过程也为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增加了一个机会,使他们在欣赏对方的创作过程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对于不合适的地方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然后老师讲评引导,使学生的作业成果和教学效果同时得到提升.

3丰富作业形式,培养学生以专业的视觉观察事物

在建筑学专业的平面构成训练中,可以丰富作业形式,以主题性设计创作为主,结合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提高研究的兴趣和创作欲望,达到作业训练与教学内容的高度一致.摒除照本宣科,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大家以专业的视觉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得设计灵感.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材质肌理、色彩景象、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等.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界中的鸟巢,有孕育、摇篮的意思.体育场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物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构架,就像用树枝编织的鸟巢.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4鼓励大家尝试使用新材质

以往平面构成实践训练作业都是依靠传统的工具,表现手法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要改变原来这种在卡纸上填色的传统训练方式,就需要老师能够熟悉地掌握多种材料的表现效果,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新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新的创意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启发;挖掘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所呈现出的天然美感,使材料的选取和制作方法能够与设计意图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设计成果.

5提高艺术修养

建筑学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但目前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惯于逻辑思维和数字运算的高中理科学生,再加上现在很多高校取消了本专业入学的美术加试,造成了学生到大学之后才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认识的局面.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授课中,还要加大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的授课比重,强化设计与艺术的联系.例如,和学生一起分析大师的绘画作品和优秀建筑案例中美的构成关系,提升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建筑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篇(7)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感悟;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的建设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新建大型商业建筑,而商业发展的主力模式,我认为目前是以市中心为基点,向各个居住区组团扩展,这样对城市的建设和人性化发展都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一、大型商业建筑的概念

大型商业建筑是用于满足购物者消费、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或开展促销等商业行为的场所,它通常将商业、办公、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其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商业体系。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在遵循整体化原则、人性化原则和风格化原则的基础上完成对商业综合体整体空间、界面和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同时它又提供了一定的消费社交空间,发挥一定的城市功能。

由目前我个人参与设计的几个商业综合体的一点经验来总结,设计出成功的商业建筑,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尤其需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开发商对自己拿到的这块商业用地进行综合理性的市场评估,了解受众群体,评估周边竞争情况,找到合理市场定位。

(2)设计院和开发商共同制定准确的商业业态组合模式,推敲出合理的商业布局,并借助合理的出入口布置,形成闭合人流,不留死角商铺,同时做好无障碍设计,保证室内路线通畅,做好防火和排烟设计,保证人员安全。

(3)物业功能设计合理:把握好垂直交通设计需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位置和交通,有效连接物业交通与城市交通。

(4)专业公司按照每个区域不同业态,对商业内外的灯光,绿化进行设计。

二、大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对大型商业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消费者要求大型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除了要具有开放性、文化性、舒适性以及娱乐性这些基础要求,在现在越发需要注重消费者感性诉求。这样,可通过提高商业空间的舒适度和互动性来提高消费者停留时间和消费次数,从而大致提高人流量和销售量的目的。

现就大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类型进行归类说明:

(1)聚合性空间。聚合性空间是以一个空间为主导,其它空间在其周围聚集、向其靠拢。主导空间在形式上应当突出,如中庭空间、中央大厅等。

(2)线性组合空间。线性组合空间主要采用一条路径将各个空间组合在一起。路径通常是直线式、曲线式或者拆线式的,当然也可以是明显的街道式。通过直线、曲线或拆线对空间内的各区域进行组合贯通。这种组合适用于空间小的结构,能有效利用空间。

(3)辐射性空间。辐射性空间以大型建筑中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展开,这种辐射性空间不受建筑形式的影响,辐射路线可长可短,有效节约了人们在建筑内步行的距离;形成以某一区域为中心的、可根据需求进行具体划分的空间。

(4)环绕性空间。环线性空间通常是指大型商业建筑的路径在空间外形成一个环形路,商业空间沿此环形路布置,也可设计同时多个环形路,这样就是多环形商业路线,能有效利用空间。

(5)并列性空间。并列性空间是指将空间并行排列,组合成的一种建筑风格,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别,将各空间均匀分布在建筑中,形成很多独立的小空间。

三、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

1、整体尺度原则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的整体尺度原则是指建筑各组成主体间的有机联系及产生的视觉效果。整体尺度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建筑物整体性,在大型商业建筑整体性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主体、裙房以及屋面三个主要因素,将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统一的内部尺度及外部设计风格进行设计,而不是将三者单独地按照各自的参数体系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协调统一,打造形态美感与功能设施合理兼备的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作品。

2、近人尺度的原则

近人尺度原则在城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是建筑物的进出口以及底层部分的尺寸大小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又能方便人们使用。其中,建筑物进出 口是用户每天都要使用的部分,进出口设计质量对能否吸引消费者,带给他们愉悦感有很大的能动性。所以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要将近人尺度设计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设计思路中,合理地划分建筑物入口处的细节把控,指定设计风格,符合当地的文化和审美诉求,使每一部分都能在满足用户对建筑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又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

3、细部尺度的原则

细部尺度是指大型商业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材料的质感,是更为细腻的建筑尺度划分。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应透彻地了解人们对建筑材质的标准要求及喜好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通过眼观以及手摸的方式去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然后从主、客观角度对该项事物做出综合性评价,所以消费者不仅对大型商业的设计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和体验,对细部设计的成熟度,美观度,舒适度也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设计人员应遵循细部尺度原则,采用人们能够接受的喜爱的建筑材质,色彩塑造建筑工程作品。

四、大型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DD主题商业

主题式商业中心,是将商业中心细分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教育,社交,商务等多元化消费场所,可以让消费者有广泛的选择,感受到便捷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和文化方面需求的目的。从经营角度解释,就是让消费者在目标主题区完成一个消费目的,所以也称之为“一站式消费”。主题式购物中心有着传统商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成为21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流。

1、文化主题购物中心

代表案例:东京维纳斯城堡、台北诚品书店、香港青衣城及首尔乐天乐园。

成功要点:独树一帜的空间设计与业态布置,精准诠释主题特色,让顾客在购物中心营造的特定氛围中感受除购物外的惊喜。女性主题如东京维纳斯城堡、阅读主题如诚品书店、海洋主题如香港青衣城,青少年互动性主题如首尔乐天乐园等都极具特色,在整体商业运营中也极好的运用了各自主题的特点,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代表。

2、特色主题购物中心

代表案例:Dream Mall

成功要点:特色主题与空间业态的全面整合。Dream Mall以水、花卉、自然、宇宙为四大主题概念,以鱼形建筑和主题建筑构成,融合了自然与海洋概念。其汇集了全台湾独特商店,并规划举办各种文艺展览活动会馆,结合奇美博物馆、时尚故宫等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欢乐时尚、建筑美学与文化艺术品位于一身的完美体验空间。

3、艺术类主题购物中心

代表案例:上海K11

成功要点:当地艺术文化与购物体验的无缝对接。上海K11破解同质化、实现差异化的成功范本。K11定位为购物艺术中心和艺术舞台,其独特的主题性购物中心定位、浓重的小资情调吸纳了众多上海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它不仅是一座购物中心,更是一间艺术博物馆、环保体验中心、主题旅游景点和展示人文历史的绝佳场所。

4、家庭式主题购物中心

代表案例:上海正大广场

成功要点:“家庭娱乐消费中心”的精准定位。上海正大广场作为中国知名的购物中心,刚开业时由于定位的失误,运营困难,后经过几轮人事及运营思路的调整,后提出“家庭娱乐消费中心”的定位概念后,在调整后取得巨大的成功。

5、休闲主题购物中心

代表案例:深圳COCOPARK

成功要点:多功能公园情景式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公园版情景式购物中心,COCOPARK以公园为主题,集中文化、艺术、餐饮、购物、娱乐、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自然光中庭,增加消费者的娱乐休验。

结束语

目前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还存在某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型商业建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建设单位要从各个方面对其设计进行进一步的诗水蛇山神庙研究,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使用效率提高,促进城市的商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第10期

[2]张天衡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5期

[3]马晨霞树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