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5 15:47: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

篇(1)

关键词: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工学结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提出“工学结合”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工学结合”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2]笔者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为例,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采用游戏项目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幼儿游戏实训练习中锻炼并提高幼教专业技能,与《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探索

1.结合职业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必修课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幼儿教师职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组织、设计、分析、指导幼儿游戏及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意识与能力。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突出技能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幼儿教师职业与游戏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化为游戏技能、游戏指导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游戏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指引,就容易出现游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或是纯粹的玩耍嬉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方案,明确课程目标,用课程目标指引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学会玩多种游戏,会组织、指导幼儿游戏,还会设计、创编幼儿游戏教育活动,力求把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教学做合一,实施项目教学。

从杜威“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笔者设计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即以不同的游戏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角色游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结构游戏(拼图、拼棒、七巧板游戏)、表演游戏(小兔乖乖、猴吃西瓜、小熊请客、三只小猪、小红帽)、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主题开展项目教学。首先,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确定游戏项目计划、明确学习任务,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到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向学生进行介绍;其次,学生在进行游戏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的实践操作,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方案,进行体育游戏创编和体育游戏的实训练习,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体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团结协作和努力探索创新的主动学习模式。

3.理论联系实践,师生共同成长。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游戏教育实践中主动探索。笔者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项目任务,组织和指导游戏教育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把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实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要求和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及时地给与学生指导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与学生共同总结、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可以这样说,本门课程实施的过程既是将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对《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克服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思想,树立瞄准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需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教育职业技能为基础,将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

1.以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是制定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的有效性,即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要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职业技能和幼儿教育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弹、说、舞、唱、画等艺术表演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从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满足职业需要的内容,又要有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领域的因材施教、定向指导,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幼儿教育的职业要求,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着重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理论联系实践。

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幼教专业技能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应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教育技能,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课程教学上,不但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轻实践学习的倾向,还要克服过分注重实际操作,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不但要加强幼儿教育实践练习,积累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为学生未来的幼儿教育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深化教育理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有机统一。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3.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合一。

幼儿教师职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幼儿教育技能,以及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因此,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创设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就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可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观摩见习、方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从而增强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

一言以蔽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切实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围绕幼儿教师职业岗位任务展开,结合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习实训和模拟练习,实现“教学做合一”,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有利于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承载体,是进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N].2006.11.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美国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别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1]。因此,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保证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意义与价值。

(2)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几乎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具推广空间与开展市场。

(3)多元智能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非常成熟,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现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可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保证了其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儿园里就再不应该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习类型与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儿教师应该承认幼儿智能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摒弃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偏见,透过多元智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教师才能避免消极教育行为,积极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创建多元开放的幼儿教育环境

(1)丰富教学材料: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反复操作与把玩,运用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学习路线与学习方法探索未知,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可以激发单一智能或者多种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大量不同的学习探索机会。比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与模拟汽车跑道,就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学习方式,有的幼儿在车道两边不停跳来跳去,一会单腿跳,一会双腿跳,这表明这类幼儿的动作智能发展良好;而有的幼儿喜欢将汽车玩具按照颜色、型号、大小等进行分类,表明这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良好;还有的幼儿一起玩赛车或者售车游戏,并在共同游戏中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表明这类幼儿的语言智能与交往互动智能良好。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玩法,也会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环境:智能潜能能否被激发,也有赖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潜能。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图书角”,以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兔子,以发展幼儿感官的敏锐性、自然观察力等等。

(三)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1)教育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价,教育也应该在评价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评价理论那样将教育与评价孤立、分离开来。

(2)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幼儿,评价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也要在社区与整个社会中进行,只有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智能评价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家长、社区、社会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多元智能评价的社会化。

(4)多元智能评价应该“以人为本”。每个幼儿都具备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个幼儿身上进行组合,使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特点的智能水平[2]。如果评价方案不考虑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就会阻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其他弱势智能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智能的多元、全面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就必须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探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及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能够科学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深入接触过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变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感到枯燥而空洞,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案例教学,丰富学生的经验,扩大知识面

案例教学是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导向,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分析,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如可以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幼儿园特定的事件和情境中,了解和体验教师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幼儿,了解教师与幼儿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实践迁移,减少理论学习的空洞乏味程度。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主动探索学习

1.模拟教学

创设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学生或是扮演教师,或是扮演幼儿,或是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去做、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能体会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关注教育现场中随时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加深对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状态的认识。

2.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很多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要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就需要在课堂上收集更多的幼儿园实际问题,结合书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在学习“幼儿社会性教育”时,向学生提出幼儿在小班阶段特别喜欢说“不要”“不给”“打你”,甚至暴力粗俗的语言,教师应如何去看待和理解。在“学习方法和迁移”的章节中,提出针对幼儿好动、爱思考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提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扬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之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乐意学。

三、引入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在向学生介绍“环境创设”时,可以将在幼儿园搜集到的环境创设主题图片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环境创设的理论、原则和意义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起了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其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趣味化

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表格、视频等信息处理功能,能将“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趣味化。例如:在讲授“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的表格形式把学习的发生及其规律、有效学习的方法等相关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有关内容按分类、名称、观点、代表人物、实验对象等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同时辅之以有关专家研究实验的动画演示讲解,使知识进一步形象、直观、趣味化,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情境再现,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通过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真正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理论源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学习是无水之源,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立足于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探讨问题的自觉性。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学习心理以及教师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教学心理行为,为今后到幼儿园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日渐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层次也大为提高。同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课程方面对课程进行细致化,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在教材方面,倡导专业教师自编高水平教材,以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总之,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幼儿师范钢琴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当前幼儿师范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全国高考生,仅以高考成绩为参照标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为零。而学习任务繁重,练习时间更被减少。学生的音乐热爱程度、乐感、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欠缺。因此,要让他们达到较高的可以进行教育幼儿学生的标准,需要极大的努力。

(二)学生对课程认识的不足

由于当前的教育局限以及学校的硬件配置限制。主要的教育形式仍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学习为辅。很多学生都以为听懂了理论课程就掌握了技能。大部分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对练琴有着极大的热情,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学习更加枯燥,技能训练愈加繁重。学生逐渐把弹钢琴变成了机械的作业,应付了事。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缺陷

首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与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和要求脱轨,当前采用的课程方式大多以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为主流。尤以小组课和集体课为重,没有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基础。教师与学生双方缺少积极性,沟通严重不足。其次,课程设置缺少创新,教学形式缺乏实用性。“重艺轻技”的观念仍然存在,仅让学生为了考级而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既没有专业院校学生的演奏技艺,又缺乏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性要求。

三、幼儿师范钢琴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教育观念

改变职业教育观念,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纠正教师教育思想中的误区,不要为学生设立过高的技能目标,由于学前教育的时间和显示限制,演奏技艺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重要,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的弹奏状态和姿势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钢琴学习,热爱学习和幼儿音乐。要让学生树立起反复练习、勤加练习的学习观念和幼儿教育离不开音乐和钢琴,钢琴不仅是自己的教学工具,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伙伴。同时要树立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并重的观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因材施教,设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都是重要的,是教学工作的指向标。由于学前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同,钢琴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一个能够根据他们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符合的教学大纲尤为重要。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突出钢琴分级教学的特点,明确各个教学阶段的目标。也要规定出各级钢琴演奏技能的重点难点。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

(三)突出特色,完善钢琴教学形势

建设新型课堂,综合集体课、小组课等课堂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以达到优势互补,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又可以顾及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师生间资源共享的机会。

(四)科学选取,丰富完善学前教育教材

篇(5)

如何让教师更好地专业成长呢?

斯腾意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一、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二、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在活动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一、加强系统理论学习,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创造优良的环境

1、通过向教师推荐优秀书刊,我园根据老师的需要给老师配备了大量的学习工具书,像《幼儿教师优秀教案》、《园本化课程方案与实施》、《学前教育》、《幼教园地》、《班主任工作管理优秀案例》等书籍。让老师们在工作之余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填充自己的不足之处。组织聆听专家讲座、封闭式培训、轮流外出学习等形式为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条件。而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是理论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吸收外界不同的信息来源,并不断反思实践检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促使自己的理论得以提高。

2、加强教师之间的理论知识的交流

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间的理论水平差异很大,组织教师间的互动切磋很有必要,使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做到专业老师幼教化,幼教老师全面化。通过交流教师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加工拉练,教师们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论经验,使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渐加高。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更好地帮助。

二、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

1、分析别人的教案及教育案例

借鉴别人的经验,是我们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看到优秀的教案或案例,就会组织教师观摩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不断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研究,启发教师回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同样的情境,对号入座。然后,进行借鉴,反思,加工,创新。

2、教研活动中的相互交流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初是全园大教研,可是这种集体学习讨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渴求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因为大教研时教师太多,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机会相对减少,时间短,发言的教师则不能深入阐述,这样所享受的互动机会也相对减少,因此,园内教研改为级部教研活动,这样人数相对减少,

教师表现的机会增多,并能轮流发言,充分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观摩活动后的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观摩课中以教师的自评为主,主要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应,反思活动设计目标选择内容是否合适,反思每个环节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适宜,反思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等。通过分析评价老师们对活动中的很多闪光点,共同借鉴学习,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入分析,最后有业务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的业务院长,将商讨的教育经验进行有效地梳理,提供改进教学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檢验已有的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善于进行教育反思,让他们借助自己的活动方案,记录教育笔记,回顾片段等,分析自身的教育的教育行为,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实践—在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大谦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大谦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大谦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大谦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大谦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大谦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大谦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大谦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大谦,小朋友们对你真好!”大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2、从幼儿的表现中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特别关注,观察幼儿活动中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策略,这也是提高教师洞察力的关键。

3、验证同事的教育经验,重构扩展自己的教育经验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师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个大的智慧库,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把钥匙,随时可以提取精华,并验证是否适合本班幼儿。老师们会经常把这些问题带到教研活动中讨论互相介绍自己的做法,从中借鉴适合本班实际的策略。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的理论学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的过程逐渐形成的。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参与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才能不断分析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检验自身已有的专业理论,调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构建,扩展自身的教育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目标。

篇(6)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幼儿教育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发展至今有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对幼儿课程进行概述,并探讨幼儿课程的制定与成效。

关键词:幼儿 教师 课程 制定

一、幼儿课程概述

关于幼儿教育的课程,每一所幼儿园都有不同的设计观点和教育模式。现可将幼儿课程分为三大类:

⑴自由的教学

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有的幼儿教育机构本着遵循自然生长的本性和要求,为了使幼儿拥有自由活动的条件,培养成为自由活动的自由人。该教育目的是使幼儿的创造性、自信心、实效性和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环境让幼儿进行自由游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个人兴趣选择活动内容,自由开展活动,无需受到任何束缚。

⑵文化传递的教学

这一模式主要是将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输给幼儿。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经验进行教学。幼儿就幼儿教师的语言知识、数学知识进行模仿学习。其教育目的是促进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幼儿学习的技能。幼儿教师主要通过幼儿教学大纲和课本对知识和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视语言教学,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是幼儿发展的基础。以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传递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反复的让他们进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⑶进步型的教学

幼儿教育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将重心放在儿童身上。消除儿童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从教科书中彻底解放出来,做到在“做中学”。幼儿教师应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教学,避免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掌握方法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或在“做中学”,简而言之,就是让幼儿观察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该教育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手段就是要求幼儿在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学习材料,让幼儿个人或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思维的进步。

二、幼儿课程制定

⑴课程制定标准

这是每一学科的性质、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导准则。对幼儿进行教育前,认真分析幼儿的特点和基础,建立培养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课程。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一般幼儿课程制定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以实践为主,让幼儿容易掌握的。

⑵课程内容

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在不同领域、不同综合结构得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完成教学课程。

①以时间为线索

幼儿课程可以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教学模块,从单一领域的课程到多领域的课程整合设计,最后到综合性主题课程。

②将课程内容具体化

在单一领域课程里就课程主题选择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教案,可以分为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教学课程。多领域的课程是在单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安排上体现多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在综合性主题课程里根据课程主题目标和内容安排教学课程,整体学习难度较大,且综合性强,这是高年级幼儿班的关键课程。

⑶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在标准课程中,传统的幼儿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仅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中进行课程教学。这将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①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基础教育时,要将“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把实践活动安排在幼儿课程中。实践活动不仅仅属于教室外,而且属于课程教育的教学情境中。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把独立的课程目标交给幼儿去发现、解决,幼儿教师主要提供材料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将“教材为中心”转化为“课程项目为中心”,按照某种思路建立独立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可以由子项目组成。

②采用五步教学法

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可以实施五步教学法,即案例学习、方案设计、模拟试教、基地实训、反思提升。幼儿教师在课堂的作用仅仅只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并且为幼儿提供课堂教学案例和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理论上的“够用、必需”的基础,重视实践课程的分量。幼儿在课程实践与理论学习内容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

三、幼儿课程制定成效

⑴改变幼儿教学的传统观念

课程制定的变化促使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幼儿教师从“主角”转变成“配角”,并指导和支持幼儿进行学习。随着课程制定越来越标准,幼儿教师的教学也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参加培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分析,适当的调整幼儿教学课程。常与家长、幼儿进行沟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断进行总结、反思。

⑵幼儿身心得到发展

随着幼儿课程制定规范化后,幼儿拥有了很多欢笑的面容,在学习的过程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让身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受益。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自主观察、探究获得知识和经验。当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幼儿和幼儿之间就会增加联系,从而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同步发展

当幼儿园的课程的转变影响了许多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儿课程对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当幼儿园对课程进行规范化标准的同时,家庭的教育观念也随着更新,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幼儿园应多提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机会,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加沟通,相互理解,促进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100-103.

[2]陈晓蓓.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早期教育――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综述[N]. 中国教育报,2001-11-20(3).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将学前教育纳为重要之事,《国务院关于指导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也已表明学前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地方响应国家的号召,分别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随着“计划”的制定实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不得不重新提到台面上来。因此,重新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与方式。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2.1重技能轻理论

我国幼儿园大多重视教师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如舞蹈、音乐、美术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幼儿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的缺乏。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起步晚,幼儿教师学历以本专科为主,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甚至有些不是幼教专业的人员。因此,大多数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下,理论素养偏低,对儿童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在幼儿园只要带着儿童玩、保证儿童的安全、儿童听话就可以了。因此我国幼儿教育师资整体现状是:教师在教学技能、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但却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教师常常凌驾于幼儿之上,忽视儿童的发展潜能和需要。

2.2缺乏足够的环境支持

幼儿园教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机会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如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幼儿园通常都会采取集体教研、公开课、参与式培训、合作学习、听报告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帮助教师成长,但是由于安排不当或者过于形式,导致幼儿教师在有限的活动中收获平平。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身财力物力有限,国家财政投入不多甚至没有,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发展的机会更少。另外,大多幼儿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总的来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持不够,主要表现在培训学习的形式有待改进;培训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国家财政投入不够;缺乏互助合作、发展自我的文化环境等。

2.3幼儿教师自身潜能挖掘不够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幼儿园利用检查、评价、定级等手段对幼儿教师进行外部督促与管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收到短时的积极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教师职业的倦怠等各种因素,会使教师对各种奖惩条例视若无睹,慢慢懈怠。幼儿教师习惯了外部的约束与管制,其自身内部的动机和自我发展反思意识并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利用,这导致专业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仿佛是外在于他们之外的事情,而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的需要。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注重幼儿教师儿童教育观念的更新

卢梭主张教育应顺从人的“自然天性”,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地位,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2];杜威认为教育儿童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应该调整自己,按照儿童的特性来帮助儿童发展,他认为纯粹从外部直接指导儿童是不可能的,指导儿童的基础是儿童自身已有的某些本能或者一种潜在的倾向[3];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理,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发展自我[4];还有皮亚杰、陶行知、陈鹤琴等一些教育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儿童。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全面。这需要他们学习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并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指导儿童的发展。否则,教师对儿童的教育依然出自于成人的视角和需要。理论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对技能的忽视,面对目前幼儿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我们需要更加强调理论的学习,转变儿童教育观念,唤起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

3.2创造良好的环境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心理环境也有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如教育管理部门给幼儿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压力过大;教师教育者给教师培训的内容不符合需求、培训内容不能连续、没有后续的指导等;幼儿园缺乏尊重、理解、合作、平等的人文气息等。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教师的工资待遇、国家财政的投入等各种因素。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需要与国家、社区配合,给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这首先需要国家和幼儿园财政的支持,保证幼儿园物质环境的质量;其次,还需要教师培训者能够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盲区,针对盲区进行教育培训,并能持续的指导直到幼儿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还需要幼儿园多一些培训的形式,给幼儿教师多提供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最后,幼儿园应该形成一个教师之间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3激发幼儿教师的内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