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反思

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5 10:12: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反思

篇(1)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课堂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备课和上课上,往往忽视甚至不管课堂教学反思这个环节,这个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尤其显得突出。在对待初中生物这门课上,由于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生物课的偏见,认为生物课是所谓的“副课”,导致许多人都不重视,因此教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也就不怎么重视,对于教学反思这个环节就更不重视了,甚至干脆就丢掉了“教学反思”的环节。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生物课,重视生物课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不仅对于教师生物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搞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教学目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学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知识、态度等发生变化的说明。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缘起与归宿,它制约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此外,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尺度,因此对这一环节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人的性别决定”一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性别的来历,并正确认识,从而健康地生活,但不应当让学生产生性别歧视的观念。因此只有做好这一环节的反思,教师才能很好地把握这节课的侧重点,找准入手点,同时可以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也可以为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

二、反思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时采用较好的适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生物课教学方法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合每个班级、每节课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八年级《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节,这节课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无性生殖的优点”这个知识点的发散性比较强,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小结,利用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掌握课程的内容,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生男生女的比例”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讲解,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抽取棋子的实验,理解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性质,最后小结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

三、反思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中。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我们可以用达尔文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用遗传病的图片导入,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我们不用导入或用复习导入,都会大大降低导入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学生的精彩回答、独到见解,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精彩处理、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这些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珍惜,记录下来,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思路和提高教学水平。

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反思以外,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生物教师还要加强对自身各种素养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刻刻记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因为在教学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做到“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才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华 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2,(06)。

[2]孙天山 赵勇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1,(08)。

[3]周玲 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下),2011,(12)。

篇(2)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35):47-48.

[2]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8.

[3]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8(2):84-85.

[4]陈锐,姜婷婷.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8):13-14.

[5]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1):103-104.

[6]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3):42-43.

[7]胡卫星,张捧.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120-121.

篇(3)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办学的目标就是“贯彻落实规范,注重过程细节,实施有效教学,培育校园文化”,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重点执行“五严”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学习时间大大被压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抓好课堂45分钟,提高其效率。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教师应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初中教育中,生物课教学未能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所以生物课现在不过是以一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勉强维持低水平状态的学科,再加上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短缺,专业达标率比较低,实验知识、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和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另外学生厌学情绪普遍,所以老师也只有以考试为最终目标,考什么就教什么。如何改变其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都要极力探索的问题。

2.初中生物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2.1 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前提。

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当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例如:虽然现在都是新教材,但教法陈旧;有的教师无创新精神,或者有的教师只注重教,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根据以上种种原因,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来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①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的教育已经与现实需要有所脱节,因此,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对教师自身来说,也应寻求各种继续教育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②教师通过书籍、互联网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③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从而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2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指标:①教学效率;②学习效益;③学习体验,即学生学习的感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教师应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2.2.1 课前的有效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准备包括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其中教学设计是上课准备的核心。

生物学科注重实验和实践,因此课前的准备更应该充分、有效。“四配套”工程实施以来,学校硬件设施一步到位,为实验课的准备、开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讲《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课时,保证了两个学生一台显微镜,课前准备好永久标本,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学案,由于学生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生来说,无形中加深了对生物学科的喜欢。另外,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东临太湖、珍稀植物园、农业示范基地),这就为学生调查、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到了充分放松,这些是课堂教学中无法体会的乐趣。

2.2.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立足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实现有效教学。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设计并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2.2.2.1 激活学生的“动情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好的课取决于课的开始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就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生物学习中的求知欲,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上好第一节课是开启兴趣的大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的效果,决定了以后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取向。例如:在教苏科版第一课《致同学们》时,学生们要了解生物学及生物与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我首先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这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角色扮演、演讲(我曾养过的……动物)等形式来使学生体会到,有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就能了解更多生物的奥秘。

2.2.2.2 突出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1)有效的讲解。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内容要做必要的讲解。生物课以及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来探究,因此教师的精心设问、精讲点拨不可或缺。

(2)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中设置的一些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了也可能不会回答,所以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实验探究,从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

(3)突出生物学科实验、知识应用的特点。

①重视做好演示实验;②上好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③引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识;④重视课外实验,使实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⑤教师要善于用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为学生解惑释疑,最终引导学生养成用实验解惑释疑的习惯;⑥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现代应用技术紧密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

(4)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学校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兰文化,学生通过亲手种兰、养兰等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培育了兰之精神,又丰富了生物的知识,更加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2.2.3 有效设计(或筛选)练习题。

(1)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我利用空余时间,网上寻找习题,经过筛选,自己编辑了一课一练,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前准备好预习的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一些基础知识。

(2)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关注测查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作业布置分层结合,视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难度,具体包括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

例如:在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课练习时,整体水平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液循环的组成等基础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整体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如:静脉输液时,舌尖为什么感觉甜的,葡萄糖是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舌尖的?以加强对知识的强化,少做一些重复性机械题,同时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发散性题目。

(3)练习题设计要有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置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2.2.4 加强教后反思,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篇(4)

一、背景资料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阵地,要在限时内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在对课堂练习题的选择、时间的掌握、练习上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

(2)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自主练习和和实际学习时间明显不足。

(3)在课堂练习上面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都不太理想。,每堂课都有不带练习册和作业的学生。

二、课题界定

1.“初中生物课堂”

指对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生物学教学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2.“有效练习”

指能实现预期目的,达到教学要求,有效果的练习。

三、研究内容

1.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调查

利用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法,从“认真完成”、“能够完成”、“不完成”三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练习不完成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认真完成”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并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认真完成练习提供借鉴。

2.学生课堂无效、低效练习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课堂无效、低效练习的原因:知识的缺少,能力的缺乏,习惯的缺欠,还是惰性导致。

3.制定“有效练习”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是科学解决学生练习的时间与教师讲授的时间的搭配。二是练习的设计和有效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课堂练习题设计、课堂练习时间的控制、课堂练习的反馈和矫正等策略。三是学生优质高效完成练习的方法。学生课前练习的准备、自测自正式练习法。

4.引导学生有效练习的个案研究

选择数个“从不完成课堂练习”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完成课堂练习”的原因,有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引导这些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无效、低效练习”的原因,制定相关的对策。

四、研究意义

针对课堂练习环节的问题,而这些课堂练习环节上的问题必将导致课堂练习低效甚至无效。这种低效、无效的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所以我决定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有效练习策略的研究》,寻找课堂有效练习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发展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做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五、理论依据

1.教学过程优化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激励教育理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到四倍。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3.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生物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降低要求,注意引导,提供平台和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使学困生可以逐步跟上来。教师尽可能选一些基础性的题目来复习,这让大部分学生得到一次知识巩固的作用,让差生又经历一次知识的提高巩固过程。太难的题目,差生往往会直接放弃思考。

六、研究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教师本身的日常教学工作出发,观察学生的课堂实际反映、调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切身看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针对观察了解到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具体实验,把实验结果纳入结论范畴,同时要注意经验的交流和资料的收集。

(1)观察研究法。

(2)从大问题的具体细节出发,即把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面,分层面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

(3)坚持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在大量参考相关资料和吸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创新性强的理论。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学校各项研究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且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2)课题研究者一直都在超课时工作,这学期,研究者担任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和初二年级三个教学班的生物课教学,周课时为16课时,这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足够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

(3)研究者时刻关注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学习的变化,善于反思。在学校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明确和对策具有操作性)。

篇(5)

一、生物复习中的常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生物在中考科目中由于实行等级制,学校、家长、学生明显不如以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生物记忆性的东西多一点,只要考前记记背背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此,在平时学习下的功夫不够,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因为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态度决定一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成绩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升学和发展方向。因此,学生要充分重视,认真学习,不要枉丢一分。

(2)目标不明确,复习方法不当。今年的生物中考考试要求,对考试的性质、范围、形式、题型示例和考试内容等做了说明。有的学生在复习时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个要求,复习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以看书为主,训练较少,不善于反思学习。再加上生物的每周课时数较少,导致复习效果较差。

由于近几年中考考试说明变化不大,试题结构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约为7∶2∶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70%左右。在复习时要紧扣考试要求,合理划分专题,结合我市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明确要求、降低难度、重在基础、体现能力、着眼未来的原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制定翔实的复习计划,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怎么做,如何安排时间,用什么教辅资料,甚至在心理辅导方面,都要有计划。要做到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提高复习的效果。

(3)习题选择不精,训练不扎实。在一轮复习时,有的人认为做题多效果就好,搞题海战术,盲目地拓宽拔高,丢掉了基础,弱化了能力。《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在选题训练时要紧扣考点,做到“知识点习题化”“习题知识点化”,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落点要低、要求要高,夯实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要学会用最精练的专业术语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原理。要学会对错题重新整理和反思,要查漏补缺,以免再错。做题时采用联系方法,包括组成、结构与生理功能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环境相统一的关系等,加强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尤其是与当前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联系(如环境污染、艾滋病等),与最新科研(如诺贝尔奖)的联系,找出解题规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生物复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生物复习主要是加深和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包括学会审题的能力、新知识情境下知识探究能力、识图绘图分析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等。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要提高习题训练的质量,就必须筛选出针对性强的题目,坚决摒弃偏题、怪题,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 细心审题,找出出题者的考查主旨。要明确出题人意图,重视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包括对题干的分析能力、知识落点的认定能力、答案的组织能力。

识图(见下图)分析:观赏鱼水族箱是类似生态瓶的人工生态系统,水族箱至少有一面是用透明材料制成,请试着分析:

(4分)

①水族箱应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___。

②水族箱一般在较长时间内不需喂食和通氧,其原因是: ___。

③水族箱中的所有动物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者。

④为什么水族箱至少有一面是用透明材料制成的?___。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微缩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知识体系,出题者选取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观赏水族箱,取材贴近生活,考点明确清晰,就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善于总结,建立复习错题库。总结解题方法,对相关题型进行归类,找出规律,进行变式训练,建立错题集。其实生物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般试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一些经常出错的试题要集中起来,复习的时候重点对待,对于常错、易错的问题要重点训练。

篇(6)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的生物教学方式已悄然萌动。要使这一教学方式能够继续很好地向前发展,就必须过好备课这一关。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整个教学活动应善于营造一种使学生“生疑”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由此产生探究和解决疑问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能提出的疑问;再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备课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最后,要善于培养和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关键词 生物备课;主动学习;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67-01

一、解读生物新课标

生物新课标是生物备课的一个基础的内容,课改后,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并对许多内容作了重新规定和要求。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中学生物的基本要求,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备课的最终目的是达成生物课标的要求。学习课标时,首先要把握各章节的“标准”要求,并进行认真研读与思考,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并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也能轻易接受。其次,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教材里建议中的活动,或者重新设计活动、补充活动,以符合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要求。此外,还应该从“能力”出发,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组合,这对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钻研生物教材

教材是生物备课中的一个基础性内容,备生物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课程框架结构。细读教材后,要能确定“六点”:①知识点,即教材中生物知识的要点;②重点,指教材里最核心、最关键、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③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容易出错、混淆或思想难以接受的内容;④热点,与教材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考题中常出现的内容;⑤能力点,指教材中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部分;⑥思想点,指教材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能提高思想认识、扩展学生思维、升华价值的内容。

总之,教师在备生物教材时,既要细读教材,又要精读教材,更要钻研教材,超越教材,最终能驾驭教材,灵活应用。同时,还要及时关注时展的新方向,运用生活中鲜活、直接的素材,并及时加以整理,将之融合到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更加轻松、熟练、主动地去学习。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备学生是备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现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备课时,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思考:①学生在本堂课教学前已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②学生在本堂课中对生物学习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和“渴求”?③知识与技能要进行组合,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能来配合,看是否具备?④如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上来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动机?⑤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⑥学生在对待生物学习上现已具备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⑦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⑧学生对哪些生物热点、前沿问题有兴趣?

一句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改后的备课过程中,应真正做到每一环节都考虑学生的发展,洞悉学生的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真正体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变化。

四、开发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充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1.媒体资源。媒体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图书馆等方面。备课之前,教师可以提供符合教学内容的节目名单、书刊和网站名称,让学生事先收看、搜索。

2.社区生活信息。教师可利用学校所在地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结合教学目标,开展野外考察、调查实践活动,也可以利用社区里的各种生物图文资料来充实备课素材。

3.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用具。教具能给学生一种直观、易懂的感觉,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包括多媒体光盘、课件、生物挂图、模型、实物等。

4.人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②学生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属于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主体和生物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参与备课,为自身的主动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综合运用多种生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利用是生物备课的重要环节。

1.方法的选择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学生生物思维的激活,有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2.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备课时应做到:引导学生学(相信学生),诱导学生学(迁移类比),指导学生学(探究分析),互相帮助学(小组合作)。同时,教师要重视生物学习方法自身的特点和内容,充分体现、突出生物思维方式,根据具体的生物学习任务,正确选择、合理搭配、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3.教学方法要灵活开放。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教师应根据需要,贴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恰当、适时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同时,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考虑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师生积极互动地学习,最终发挥出创造性来。

由此可见,要上出一堂出色的生物课,备课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实现新课程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只有让学生的主动性完全发挥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出生物课程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因此,生物教师必须过好备课这一关。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欧阳芬,张厚刚.有效教学的基本功[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4]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常态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直观的信息内容,构建动态的过程,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并且信息量大、传递方便,逐渐成为每个生物教师所必需掌握并能够使用的现代教学技术。

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了一节常态化多媒体教学课优劣的关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通过我的课例《细菌》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获取乐学动力。

一节课好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的活跃程度,尝试从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将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深入了解的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例如在《细菌》本课教学中,我就利用一段《列文虎克怎样发现细菌》的Flash视频来创设情境,展示了显微镜的发明以及与现在使用的光学显微镜结构的对比。由于内容是动画形式,学生非常喜欢,容易接受,而且有很好的声音效果,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随后引导同学们对视频所展现的科学史进行了思考,一下子就将本课的主题引出,而且印象也更加的深刻,大家的反应也都很热烈。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因为教学内容形式单一,体会不到乐趣,没有学习动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图像声音文字有机结合于一体,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视听信息,优化了教学氛围,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能给学生提供许多直观形象的情景,一些常态课下难以讲清楚的过程,反应原理都能在多媒体中展示,让学生建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教学中让学生探索了解微观世界,许多现象无法通过传统教学直接观察获得经验,学生往往因为无法形成整体和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一知半解,也导致她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本节课中的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大部分学生对鹅颈瓶到底起什么作用不理解,更无法顺利了解这个实验成功之处,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整地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现在出来,让学生很明确的知道鹅颈瓶的功能,体会到这个实验仪器对于这个经典实验的重要作用,很自然的接受对照实验的结果得出最终的结论,细菌不是凭空出现的。

学生对于细菌大小没有相应的概念,根本不知道细菌到底有多小。如果直接说细菌很小,直径多少,学生也许当时可以接受,但没有整体的印象同样很快就遗忘了。因此我准备了一颗图钉尖头的电镜照片,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纷纷思考这是什么?接着再将放大倍数逐级加大的图片放出,上面的细菌越来越明显,直到看清楚它们的形状。这样既让学生对于细菌的大小有了实质性认识,从而对于细菌大小的数值有了准确的概念,还让他们真正亲眼看到了细菌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学生们对后面复杂的细菌结构学习也有了劲头。多媒体的合理应用避免了传统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的缺点,扩大了教学容量,浓缩了教材的精华,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了学生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师生交互,营造轻松课堂。

多媒体技术采用具有亲和力的画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平时怕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师生在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互动更加有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是能将知识分解成许多相关的知识体系,逐步展开,逐步深入,并能重复同一内容的教学,每一步为他提供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学习很适度,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的余地,使他们有机会参与。这堂课学生在学习完细菌分裂生殖的特点,完成课内习题的计算发现细菌增殖的速度非常惊人后,引入到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上,为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特地准备了一个《如何正确的洗手》的视频,直观地展示洗手的正确过程,并且能强调大家平时没有注意的一些细节,最后大家一起来做,让他们都有了一个切身的体验,真正学以致用,这些都是平时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1、多媒体课件不能当做简单的添加一些图片声音的幻灯片,要做到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制作需要大量素材的收集和积累,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收集和挑选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的信息资料,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制作。这样合理应用多媒体表现形式,才能避免出现课件花哨不实用,学生看不懂无法理解反而影响教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