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1:51: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麻醉学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麻醉学其实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因为早在大约两千年以前,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就已经发明了麻沸散作为麻醉剂,并将其应用于腹腔手术中。现代麻醉学的出现则是以1846年10月16日牙医莫尔顿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用乙醚麻醉病人并成功实施手术为标志,乙醚麻醉的成功是外科手术史的一块里程碑。
从现代麻醉学诞生起至今的不到两百年内,麻醉科医师的职责在于保证病人在无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术医师共同完成手术。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科医师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是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维护者,是手术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守护神”,他担任着手术中突发事件的抢救与处理工作。现代麻醉的技术的完善和监护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病人正常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但由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每个人对耐受和反应不同,就要求麻醉科医师随时采取应急的措施,这也增加了要承担的风险。
现代麻醉学技术传入我国仅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发展也十分缓慢。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研究针刺麻醉,70年代初研究中药麻醉,虽然这些麻醉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镇痛和麻醉作用,但尚达不到现代麻醉的要求,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外许多新的和精密的麻醉设备相继引进我国,进一步提高我国麻醉水平,促进麻醉学科的现代化。70年代末,徐州医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开设了麻醉学专业的医学院校。随后相继有一批医学院校增设麻醉学专业。现如今我国的麻醉学业已发展成为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病治疗、疼痛诊疗的一级临床学科,并在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硕士点,部分医学院校开设有博士点。
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是医学学科的一门分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在本科的前三年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增加一些在麻醉状态下的病理和生理学的相关课程。比如说麻醉专业会在学完《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麻醉解剖学》,相比起临床专业的《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更加强调麻醉过程中的一些体表定位标志,比如髂后上棘和胸锁乳突肌等等。在学完《生理学》和《药理学》后,麻醉专业将会在此基础上学习《麻醉生理学》和《理学》,这两门课是将我们由临床医学引入麻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麻醉生理学》主要是探讨在麻醉状态下,人体的一些生理学变化,比如说:在全麻状态下,潮气量的大小应该维持在什么水平,才能维持人体氧耗;麻醉状态下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为什么会降低,降低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理学》就是在《药理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一些麻醉用药,包括:镇静药物、抢救用药、镇痛用药,以及这些药物的用法和影响等等。
在完成前三年的基础学习后,会进入到临床课程和麻醉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为期一年,主要是在学习临床课程如《内科》、《外科》的基础上加以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参观学习。在此期间,我们会学习如《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麻醉专业课程,并进入手术室参观学习,观看麻醉科医师是如何进行手术麻醉。并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危重症抢救的操作练习。而他们的授课往往在讲解书本的同时,会加入一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甲亢病人代谢较快应选用全麻,但药物在体内半衰期会缩短,因此甲亢病人物用量较其他病人用量大,否则病人术中易出现躁动;胸科手术应密切关注纵膈摆动和反常呼吸,并密切关注其血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随时调整潮气量。在进行理论课的同时会有见习课程,穿上洗手衣进入手术室参观学习,主要就是麻醉科老师在操作的同时向我们介绍操作要点,比如说气管插管时喉镜的置入,插管后应该怎样判断导管位置是否正确,椎管内麻醉的定位和一些步骤让我们对麻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临床见习完成后,我们就会进入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同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我们也会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不同的是我们在麻醉科实习的时间会比较长,为期半年,并在ICU(加强医疗与危重症医疗科)进行一个月的轮转。
在麻醉科实习期间,我们还是有带教老师的,在进入麻醉科的第一个礼拜,我们也只能像见习一样,观看带教老师的麻醉操作,给老师做小助手跟随老师去进行术前访视等等,其实也就是打打下手。一到两周后,老师就会根据平时你掌握知识的程度开始逐步的放手了,比方说:椎管内穿刺的准备步骤,包括麻醉区域的消毒,气管插管喉镜的置入等等。大概入科后的两个月,我们都能够基本的掌握常用的麻醉技术了,比如说:气管插管、椎管内麻醉和臂丛麻醉。当然像中心静脉穿刺这类操作就要看外科手术的安排了。所以如果有中心静脉穿刺的机会,我们一定不能放过,多练习才能熟悉准确的进行穿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完麻醉操作后,外科手术开始时,就要对病人进行术中检测和填写麻醉记录单,在此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手术进程,随时根据手术的进程调整物的用量,以便手术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结束后,我们会在病人神志清醒后,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后,将病人送入病房交给病人的主管医生,这样,一台麻醉从术前访视到送回病房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完成了。
麻醉学专业的实习,比其他临床科室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这也是有我们专业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在麻醉科轮转的时间较长,我们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一些麻醉专业的基本操作,由于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老师当然也很愿意将一些基本的操作机会留给我们去实践。当然第一次麻醉操作手抖也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都会紧张的嘛,我们不用觉得难为情,因为没有人会笑话你的,这是必经的过程。
作为麻醉科医师,我们还需要很好的与外科医师交流合作,因为不同的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是不同的,每一种外科疾病其病人的耐受能力和身体病理生理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对其生理状况的影响。因此,有人称医生是“外科领域里的内科医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业前景光明发展空间巨大
我知道大家在报考专业时回很看重就业问题。的确,就业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据了解,本科麻醉学专业的就业率在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是很不错的。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会选择进一步深造,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作为一名麻醉专业的毕业生,身边的同学大部分还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我想原因有两点:1.麻醉学在我国起步较临床医学晚,单独开设麻醉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不多,因此麻醉学专业的学生目前还是供小于求的状态2.不少医院认可麻醉本科的毕业生,因为我们在麻醉、急救、重症监护方面的操作能力强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容易进入工作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涿州市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需行清醒气管插管术病人46例;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28~85岁;体重51~110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凝血功能正常,环甲膜附近组织解剖无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2组,每组23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操作方法 2组病人术前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入室后开放静脉,综合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在完成咽喉表面麻醉后,病人取头后仰位,在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摸出环甲膜,在其正中位做穿刺[3]。观察组 应用22号静脉留置针,去掉针尾通气阻液帽,连接5ml注射器,按垂直方向刺过环甲膜,进入气管内0.5cm。经抽吸有气证实针尖位置正确后,一手固定留置针套管,另一手撤出针芯与注射器。将盛有2%利多卡因3ml注射器与套管连接,嘱病人深呼吸,在吸气末、吸气始之际做快速注入表面1.5ml。此时若病人呛咳,注意固定套管位置防止其位移。2分钟后于病人吸气末注入剩余药液后退出套管,并嘱病人咳嗽。对照组 应用盛有2%利多卡因3ml、带有23号注射针头的注射器,按垂直方向刺过环甲膜进入气管内0.5cm。经抽吸有气证实针尖位置正确后,嘱病人深呼吸,在吸气末、吸气始之际做快速注入表面;如遇病人呛咳,为避免刺伤气管粘膜和其后壁,需迅速退针[4]。两组病人均于此操作后约2分钟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插管时间、是否反复插管、插管后病人有无呛咳。
1.3观察指标
2 讨论
观察组较对照组气管插管所有时间少(p
目前临床上环甲膜穿刺麻醉均以普通钢制针头,在注射药物过程中常因病人呛咳或吞咽时使针头移位向后划破气管后壁,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5]。笔者用留置针代替了钢针,解除了操作者的后顾之忧,穿刺过程中医者可分次注入局麻药,使表麻充分完善,既缩短了操作时间,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避免了病人受到不必要的创伤。此法较传统方法更安全,效果更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3
[2] 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31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4
关键词 微博 麻醉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4
Medical Undergraduate Anesthesia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Microblogging Platform
ZHANG Yong, HE Jiaxuan, CAI Yingm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Specialized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hours, less practical, heavy knowledge, clinical difficult 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log for today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We have established a system based 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esthesiology microblogging platfor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icroblogging; Anesthesia; teaching
近年来,几乎没有一所高等院校不在学生教学效果和开展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模式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教育系统中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医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契机。一方面,新的背景向大学生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长期接受被动式、填鸭式学习,他们现在却面临是否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挑战。①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学教育,给医学教育课堂加入了许多新的多媒体辅助学习活动,尤其是一些网上学习项目被证实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而受扩招及传统学习思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医学教育的学习环境无法满足该课程强实践性的需要。
对于医学专业课一线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更为受推崇,因为其在固定学时内完成要求的教学内容,便于操作。医学专业课教师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相应地对于医学本科生学习者来说,传统而保守的课堂教学因为其自身的严肃性在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形地设立起了一个无法沟通的屏障,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与获得的乐趣,学习合作性与自主性也急剧减少。②怎样把严肃的医学教育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为广大医学学习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用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性,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者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是亟待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已成为学生日常使用较为广泛的手机应用之一。而基于微博教育的日臻成熟和相关教学平台应用的成功推广,有关于微博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微博客辅助医学教学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③目前针对微博平台与教育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教育相关微博的使用和调查,教育微博应用于实际案例的策略,教育相关微博客的平台功能以及其于教育教学相关特性研究等。目前教育微博平台在网络学习社区别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的教育中的应用还处在不断进步的起始阶段,目前各高校还没有相对较为成熟的相关案例,查阅检索相关关键字所得的数篇研究论文,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将微博平台自身的传播特质与教育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还可以提出一般意义上可供归纳总结的应用策略和相关模式,而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并没有深入相关学科的本质与核心,在应用领域也缺乏有效广泛的实证研究,研究本身无论是数量还是深度都未能达到预期。④
本研究着眼于教育微博平台和医科大学本科生麻醉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微博平台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从微博的特性及功能可以预测其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广阔的应用前景。⑤
本研究为本校大学本科生麻醉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拓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微博平台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介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例,并取得理论和实际的操作经验。
全新学习体系的建立: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体系。(2)实现学习环境个别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为学习者构建出多种学习途径,营造了非闭合型的相关学习环境可供利用,学习者可借助影音、图文、操作系统模拟等多媒体技术能动性地自我学习,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还可以凭自己的兴趣、接受程度、认知风格和专业侧重来选择相关的学习软件。(3)实现情景化学习。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声音、画面等直观形象相结合的学习情景。既有传统教学具有的描述性语语言、表述性的定义文字,也有新媒体才有的演示类的图像,甚至虚拟动画的场景重现,富有感染力的配音更是将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形象,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可以投入情感以及付诸实际行动。(4)在大学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助手和合作者的角色。
微博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区中有三种主要的交互形式包括:学习者与平台的交互;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学习者相互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2)建立学习资源库。负责平台内容维护的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相关麻醉学习资源库:①通过关注相关麻醉学领域的专家或是专业麻醉学学习网站或机构的微博,然后可以将重要的麻醉学学习信息转发给相应学习者;②也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运用相关技术分析学生的专业知识兴趣点和难点,自己信息提供给学习资源。一段时间的微博平台顺畅运行以后,即可建立一个麻醉学领域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权威专家的引导和讨论的开放性学习资源库;③建立专家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反馈机制。
(3)微博系统框架设计主要包括用户层、表示层、网络层、接口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等几个层次。
总之,教育微博平台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整合了IM、LMS、SMS、MMS、RSS、WIKI、Blog、Tag、Email 各种服务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跨域时空的一体化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建立以微博为主体的交互式学习体系。以微博为平台的交互式学习体系符合大学麻醉学实践性的特点。医学生在学习麻醉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专业操作技术层面上进行反复训练,在专业知识领域则要不断复习和深化,才能达到对麻醉学课程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而麻醉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本身重操作、重联想、与临床病例联系紧密、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课互为基础的特点,也决定了仅凭课堂教学和有限的见习学时无法达到熟练掌握的教学效果。
将以微博为主体的交互式学习体系应用于大学麻醉学教学环境的建立。微博灵巧便捷的通信优势为传统医学专业学习插上了翅膀,将微博平台这一信息化新技术引入到大学生的医学学习中可弥补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多种不足,这一点也和医学学科强实践性的特点不谋而合。采用教育心理学评价手段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促进方法对微博平台引入医学教学的数据来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教学评价手段对我们实验建立的数据库中的多媒体网络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和内容调整,使之更符合现代国际教学理念和中国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特质。本研究为新兴媒介与传统教学法在交叉领域的互相借鉴和发展做出实验性和关键性的一步。为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微博平台在医学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之道,为新兴媒介引入教学法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使其成为有准则有可行性并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
以微博为平台的交互式学习体系符合麻醉学教学的特点,它的知识的碎片化,实践性,交互性的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较为单一、呆板的单维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的固有模式,它创新性地运用自身的多维、多形式、多角度的优点,高效准确地将麻醉学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复杂的操作技能这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全面展现,对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传统教学从未具备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医学生学习麻醉学专业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集形象、直观、生动、便模仿、可重复、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迅速、反馈快、效率高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也为大学本科生医学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探索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
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实施学习社区与网络资源数据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与学生传统学习模式的整合和平衡。下一步我们的研究将在省内部分高校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对试点学生随机抽取与传统教学对类似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并以教学评价手段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教育心理学评价手段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促进方法,对微博平台引入麻醉学教学的数据来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了实施本研究,课题组将选取部分高校,不同专业进行调研。调研以问卷和面谈,查阅相关资料库的方式进行,同时辅以利用网络和通讯工具的手段,利用手机,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数据调研对象清晰,路径可行,操作性强。采用教学评价手段对我们实验建立的数据库中的多媒体网络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和内容调整,使之更符合现代国际教学理念和中国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特质。
*蔡英敏:通讯作者
注释
① 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② 冀鹏飞,江玲.基于Twitter 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9.
③ Micro-blogging, Baike [EB/OL]. ,2010 -09-13/2010-10-02.
教学内容和形式探索
1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充分利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设备,通过引入临床真实病例,展示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腰穿等与穿刺有关的操作流程,同时采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实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模拟教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融知识性、趣味性、场景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标准化性,可作为考评的方法[2]。将气管插管、复苏等内容及技能操作,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逐一演练,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点评成功或失误原因,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临床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错误,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程度,为培养合格的麻醉医生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过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由于理论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跨度大,而麻醉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较为庞杂,学生在实习开始阶段容易出现操作失败或失误,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等情况[3]。为此,我科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麻醉工作中较常用的操作技术。如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让学生反复观看带教教师的正规基本操作,然后由专人带教指导学生穿脱隔离衣等,增强无菌意识。经过分阶段培训,使麻醉学专业实习生逐渐掌握实践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在工作中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临床实际操作进行深刻的讲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印象。通过采用预设问题、实际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等逐层深入的方法,使实习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
3理论结合实际,认真带教麻醉学专业实习阶段是让实习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如椎管内麻醉、气管内全麻及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术,尽快熟悉和掌握术中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低年资住院医师水平。为促使学生对病人负责,要求其认真掌握病情,对每位拟施手术病人做到术前访视,并及时向带教教师汇报病情,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写好麻醉实施方案。带教教师注重结合实际,培养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实习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已经掌握的麻醉学理论,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奋苦练,学生一般能单独处理ASAⅠ—Ⅱ级手术病人的各类麻醉。实习后期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其参加一些危重症、疑难症病人的麻醉,特别是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的麻醉,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
4实习期间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内容经所有带教教师的集体讨论,根据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实践重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讲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即不由教师决定讲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麻醉学基础理论及麻醉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拟定专题进行讲解。由带教教师进行小讲课,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实习阶段小讲课是理论课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要求有一定综合性,并能紧密结合临床,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专题讲座主要针对专业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做集中训练,加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同时适当增强对医学英语的学习。
多阶段、多形式考核
1多阶段考核在临床麻醉实习阶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根据考核成绩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再学习,注重形成性考核,弱化终结性考核。
2互动式病例报告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实习期间选择自己参加的麻醉病例写出一份分析报告,包括术前访视、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方法选择、麻醉计划、手术中麻醉管理要点、麻醉恢复期管理,并以幻灯片形式报告,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最后由带教教师、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作点评和进一步讲解。具体步骤可归纳为:回忆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分析具体问题—综合概括—作出评价和判断,增强学生的系统化麻醉管理能力。
3规范出科考试形式出科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出科考试形式,加大考试力度,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以往理论考试均为问答题,学生只要熟记笔记内容就能得高分,这种考试形式不利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将理论题全部改为以病例分析为主的选择题,内容涵盖各专业病种的麻醉,并突出实践性特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常用操作,如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等。出科考试不及格者不予出科,要求在完成一定时间的补实习后参加补考,补考及格方可出科,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完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PBL教学;麻醉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69-02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过去强调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现在还要增加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高等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麻醉学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本科理论教学期间由于课时有限,对麻醉学的教学多采取传统的LBL模式教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教师的传授、知识的单向流动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在麻醉学实践教学中,继续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
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特征体现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3个方面。本教研团队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实践教学的尝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临床专业2010、2011级学生共计60名。上述学生均已完成临床课程理论学习,考核合格进入麻醉科实习轮转,所有学生之前从未接受过PBL教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每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生源地、前期课程成绩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教材:两组均选用《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以及临床本科其他基础教材。
2.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培训。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的熟稔,还要求对PBL教学法有全面的认知。因此在开展PBL教学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教师对PBL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了解PBL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方法。
参加教学实施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带教经验,认真研读PBL教学的教案,多查阅文献资料。将《摩根临床麻醉学》、《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教材。对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杂志上的相关动态也应该予以关注。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在涉及到其他专业和学科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按照拟定教案进行一次预演,由一名有PBL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由年轻教师扮演学生,其他参与教学的教师观摩,逐一排除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复杂问题。
(2)教学方法。①观察组:30名学生分为5组开展PBL教学,课程安排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骤为期一周,共12学时就麻醉学基础理论进行培训;第二步骤共20学时,针对10个病例进行PBL教学。每组学生推荐1名组长,负责教学期间的沟通联络与讨论组织工作。每次PBL教学之前,将病例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课前通过查阅教材、图书馆查阅资料或网上查阅文献等方式做好相应准备。每次教学历时2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第1个学时为学生自主讨论,由各组长担任主持与记录、总结工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避免讨论过程中学生偏离主题;第2个学时,首先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意见(15分钟),其次由教师就讨论进行评价、总结(15分钟);再次为答疑时间(10分钟),由学生提出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仍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解答;最后就本次教学学生提出相关建议(5分钟)。②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模式。课程安排仍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一周共12学时,就麻醉学基础理论进行培训;第二阶段针对10个病例进行LBL教学。
(3)效果评价。采用笔试(满分100分,记忆性内容占40%,理解性内容占60%)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客观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二、结果
1.笔试成绩分析。将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观察组学生笔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学生对PBL教学的方法、步骤及各教学环节及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有较高的评价。8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86.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自学能力;7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90%的学生愿意再次接受其他课程的PBL教学。
三、讨论
由笔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发现,PBL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教学,且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
传统的LBL教学法以讲授传递知识为主,强调的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PBL教学法则注重知识的双向流动,在学习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予了学生更为宽松、平等、自由的环境。PBL教学于1969年首创于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1]。它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来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解答这些问题为目的,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具体病例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起主导作用,锻炼了他们分析、判断、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训练一定的临床思维逻辑。
麻醉学科是一门高风险学科,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灵活应用知识及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麻醉医学人才是我们麻醉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而在麻醉实践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然而,在PBL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其核心为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以及熟悉临床思维方式,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目的合理的设置病例及问题是今后开展此类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选取的10个病例,每个病例设置了5个小问题,均是根据实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选取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继续开展PBL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完善。
2.教师问题。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麻醉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PBL的基本教学法,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起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同时,在开展PBL教学时,教师的培训也应该得到重视。在本研究过程中,参与PBL教学的教师都进行了前期的培训与观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与学生不断磨合才能对教学过程做到合理引导,全局把控。
3.学生问题。参与本研究的学生,在之前的理论学习或实践学习中都从未接触过PBL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觉得初期无所适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之前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递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学习是被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扼制。另外,由于部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协助能力方面的欠缺,这些都对PBL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先易后难,使学生逐步适应。
四、结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在麻醉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将继续在PBL教学中分析总结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其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胃管;全身麻醉诱导;胆囊;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02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isual nasogastric tube under the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in the gallbladder laparoscopic surgery.Methods 90 case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45 cases.The success rate and the spending-time of catheteriz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al index changes of before and after tube-setting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setting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89%),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Gastric tube;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ic surgery
为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压力及胃肠胀气,临床常规安置胃管。传统的置胃管方法是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手术室之前进行的。清醒插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惧和身体痛苦,且临床实践结果也显示[1-3],该方法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低。为减轻患者插胃管造成的身体痛苦和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临床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如咽喉部喷局部插胃管等,但效果仍不显著。为减轻插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本院针对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喉镜在可视前提下引导胃管置入,现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年本院接诊的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35.26±11.03)岁;体重50~76 kg,平均(62.56±5.86)kg。观察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21~64岁,平均(36.02±10.01)岁;体重55~79 kg,平均(61.79±6.24)kg。排除标准:术前各项指标检查异常者;患有心血管、呼吸道疾病者;患有咽喉肿痛者;严重肥胖者[4-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2版置胃管操作流程进行置胃管。方法:平卧,颌下铺治疗巾,置弯盘,检查清洁鼻腔,测量并标记鼻胃管置入长度,胃管,进行插胃管,插胃管至会咽部稍停,嘱患者吞咽,随吞咽动作送管至预订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胃管于鼻翼。
观察组:插胃管之前准备阶段的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待麻醉诱导后,在患者无痛知觉的状态下,由护士先将胃管从患者一侧鼻孔缓慢插至咽喉部,然后,麻醉医生协助打开口腔,置入喉镜观看胃管头端在咽部走向:①当头端朝食道口方向时,嘱护士继续送胃管,直至胃部;②当胃管头端扭曲朝向口腔时,麻醉医生用长弯血管钳夹住胃管头端往食道方向引导,然后,嘱护士继续送胃管至胃部,并确认胃管插入深度后固定胃管于鼻翼。
术毕,两组患者均立即拔除胃管。
1.3观察指标
1.3.1置管成功标准 顺利置管,操作过程中未出现往返操作即为置管成功。
1.3.2一般指标 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7-8]。
1.3.3不良反应 置胃管时常见不良反应有反流、误吸、呛咳、咽部不适等。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置管前后一般指标的比较
置管前后,观察组的HR、SPO2、MA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对照组的HR、MAP与置管前相比明显升高,且高于观察组置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置胃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45例对照组患者中,反流患者1例,误吸患者2例,呛咳患者1例,咽部不适患者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45)。45例观察组患者中未出现置管常见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置胃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腹腔镜胆囊术术前置胃管的必要性
腹部手术术前置胃管可将胃内容物抽空,空置胃部,有助于手术中的探查工作,避免术中呕吐,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保持呼吸通道通畅及术后胃肠道减压的顺利进行,常需要留置胃管[9-12]。因此在腹部手术中预防性术前置胃管已经是一个常规操作项目。
3.2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喉镜在可视前提下置胃管的应用和意义
①传统置胃管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的,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咽喉部刺激症状和心血管反应等。咽喉部刺激症状易导致置胃管失败,而反复插管易对患者黏膜产生损害,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13-14]。心血管反应会使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置胃管时的这种反应虽然短暂,但有时也很强烈,一般患者能耐受,但对高血压、心脏病、高颅压和动脉瘤等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15]。②有临床研究者提出全身麻醉后置胃管的新思想[16-18]。在患者完全进入麻醉状态后实施操作,改善了患者不适,提高了置管成功率。③本研究结果显示,a.45例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的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8.89%;45例采用可视喉镜辅助置入胃管的患者,43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高达95.56%,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方法置管的患者。b.常规方法置胃管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4.26±0.58)min;采用可视喉镜辅助置入胃管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3.40±0.38)min,置管时间明显缩短,与相关报道一致[19]。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患者的HR、MAP与置管前相比升高;采用可视喉镜辅助置入胃管的患者一般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c.咽喉部刺激症状,45例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45);45例采用可视喉镜辅助置入胃管的患者未出现置胃管常见不良反应。可见采用可视喉镜辅助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喉镜可视置胃管也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一种人文关怀,减少了在清醒状态下插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我院对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喉镜可视辅助下置胃管,通过2年多的疗效观察,置管成功率显著提升,置胃管时不良反应减少,安全性提高,且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志丹.探讨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287-289.
[2]丁娴,陈肖,邹军.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 27(3):245-247.
[3]彭清雄,唐芳,苏艳萍,等.预计困难插管患者使用Airtraq喉镜、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541-543.
[4]刘明远,李爱民,张瑞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SLIPA喉罩、普通喉罩与气管导管临床应用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823-824.
[5]丰浩荣,张群英,王祥和,等.普通喉镜与视可尼硬质喉镜联用在外伤性颈椎手术气管插管中的效果[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1):1124-1127.
[6]赵国胜,安洁.HC可视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4, 20(7):772-774.
[7]蔡玉红,程志军,尤新民,等.双腔美迪斯喉罩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手术的通气效果[J].上海医学,2014, 37(6):491-494.
[8]安宁,陈敏,刘萍,等.HC可视喉镜、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05-408.
[9]王义桥,王立奎,陈珂,等.喉镜辅助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59-761.
[10]王俊安,汪春英.超声引导与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6):573-575.
[11]郑膨,何勤威.HC视频喉镜在全身麻醉手术儿童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9):948-951.
[12]程志军,尤新民,季惠,等.双腔Supreme喉罩在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3,36(10):855-858.
[13]查俊,杨晓斌,朱家明,等.辅用右美托咪定全麻诱导对麻黄碱升压效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199-1201.
[14]陈合钦,王玲.预氧非正压通气诱导插管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3):2237-2238.
[15]Ovassapian A,Yelich SJ,Dykes MH,et al.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changes during awake fiberoptic nasotracheal intubation[J].Anesth Analg,1983,62(10):951-954.
[16]吴倩,王嘉锋,倪文,等.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34(1):50-52.
[17]唐爱平,陈金保.三代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诱导期对循环和BIS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61-63.
【关键词】 椎管麻醉; 穿刺针斜面; 脊柱平行法; 垂直法; 腰背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17
腰背疼痛是椎管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与穿刺的器具和穿刺技术有关。正中直入法是硬膜外穿刺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穿刺时穿刺针斜面多朝向头侧,即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垂直。笔者采用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法行硬膜外穿刺,并与传统的与脊柱垂直法相比较,观察其减少麻醉后腰背疼痛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拟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300例,ASAⅠ~Ⅲ级,年龄18~86岁,体重45~83 kg,女147例,男153例,排除既往有腰背痛病史、脊柱畸形、脊柱外伤及有椎管麻醉禁忌者。穿刺间隙取L2~3或L3~4间隙。所有患者都穿刺顺利,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法(P组)150例和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垂直法(C组)150例。
1.2 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均开放外周静脉,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患者取左侧卧位,确定穿刺点位置后,打开麻醉穿刺包(所有患者均应用山东洁瑞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用2%碘酒一遍皮肤消毒,75%酒精两遍脱碘,铺巾后用带6 针头的5 ml注射器在选定穿刺的椎间隙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导针穿刺皮肤,然后用16 G硬膜外穿刺针沿导针导刺点行硬膜外腔穿刺。
P组采用穿刺针斜面朝上(即与脊柱方向平行),依次穿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有落空感后以5 ml玻璃注射器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确定穿刺针位置进入硬脊膜外腔,后穿刺针位置保持不变,针体顺时针方向旋转90°,使穿刺针斜面朝向头侧,以注射器回吸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后可确定穿刺针位置仍在硬脊膜外腔,从硬膜处穿刺针中置入26 G脊麻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刺破脊膜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脊麻药物。脊麻成功后拨去脊麻针,行硬膜外导管置管术。置管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痕或残缺,经穿刺针将导管插入到硬膜外腔,导管穿过针口3~5 cm时,一手顶住导管,另一手将穿刺针退出。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以3~4 cm为宜[1]。固定导管,嘱患者取平卧位,操作完成。导管固定完好后可根据手术需要注入局麻药,施行腰-硬联合麻醉。
C组穿刺时针尖斜面朝向头侧(即与脊柱垂直),穿刺针经过层次与P组相同,穿过黄韧带确认进入硬脊膜外腔后,行脊麻及硬膜外置管术,脊麻方法及硬膜外置管方法与P组相同。所有病例术后均拔出硬膜外导管,不行硬膜外镇痛。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操作完成时间、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时穿破脊膜例数,并于麻醉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随访观察记录腰背部疼痛情况。所有患者为同一操作者,以同一部位穿刺三次以上及穿破脊膜情况视为穿刺不成功。腰背痛患者除外神经损伤和硬膜外血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操作完成时间、穿刺成功例数、穿破脊膜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后腰背部疼痛情况 P组与C组麻醉后腰背部疼痛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椎管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腰背疼痛是该麻醉方法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操作不熟练、同一部位反复操作者更易发生。腰背痛发生于腰穿之后,因为当针头穿过深部组织时,该处即发生充血、局部组织刺激及反射性痉挛。硬膜外穿刺时损伤腰背部韧带也是发生腰背痛的原因之一[2]。现多认为,穿刺时骨膜损伤、肌肉血肿、韧带损伤及反射性肌肉痉挛均可导致腰背痛。截石位手术因肌肉松弛可能导致腰部韧带劳损。门诊年轻患者脊麻后背痛的发生率高达32%~55%,其中约有3%患者诉背痛剧烈,所以脊麻不宜在门诊患者中应用。脊麻后发生背痛须排除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处理方法包括休息、局部理疗及口服止痛药,如背痛由肌肉痉挛所致,可在痛点行局麻药注射封闭治疗。通常脊麻后背痛较短暂,经保守治疗48 h可缓解。如何改进临床麻醉穿刺技术和器具,使临床麻醉安全、无痛、舒适、微创,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之一。1985年国外学者就有用小型号脊麻针采用穿刺针斜面与脊膜平行穿刺法减少脊麻后头痛的报道[3]。
位于上下两棘突之间的间隙是椎管内麻醉的必经之路,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外向内的顺序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是连接自第7颈椎到骶骨棘突的圆柱形质地坚实的纤维束,宽约1.3 cm,腰部最宽。棘间韧带是比较薄弱的韧带,连接上下两棘间,前面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黄韧带几乎全部由弹力纤维构成,上面附着于椎板的前下缘,下迄下一椎板的后上部,外侧连接于关节突的关节囊,宽度约等于椎管后壁的1/2,腰部最坚韧厚实。
由于棘上韧带、黄韧带的纤维走向为上下与脊柱呈平行走向,棘间韧带的纤维走向为上下与脊柱呈斜行走向[4],故采用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正中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时,穿刺针斜面与韧带纤维呈平行关系,穿刺针可只分开、挤开韧带纤维,不切断韧带纤维,穿刺损伤小。26 G脊麻针对脊膜的损伤也很小。由于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愈合快,愈合效果好,故腰背疼痛发生率低。相反,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垂直法,穿刺针斜面与韧带纤维呈垂直关系,穿刺时穿刺针切断、分开、挤开韧带纤维,故损伤大,腰背疼痛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正中直入穿刺法,不失为硬膜外穿刺的一种有所改进、值得推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爱伦,吴新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17.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5.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98-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