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0:02: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动物疾病预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国的野生动物数量相对较多,自古以来我国就开始针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工作。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野生动物圈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野生动物圈养情况来说,我国有关的野生动物圈养技术并不完备,而且生产的效率也相对较为低下,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的过程中,很多的野生动物都因为疾病而出现了死亡的问题,疾病的出现是野生动物圈养水平提升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提升野生动物圈养的质量,就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疾病预防工作,来保障野生动物圈养的质量。
1 野生动物的饲养工作
其实,野生动物与其他的动物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其在圈养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的阶段,在圈养的过程中,也需要为野生动物提供必要的营养食物,以保障野生动物身体中营养的均衡,使得野生动物可以健康的成长。野生动物在发育成长的进程中,需要根据其各个阶段对不同物质的需求,来合理的配置野生动物的膳食,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微量元素的补充,使得其能够具有较好的体质,这对于其增值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体质进行有效的提升,以保障其本身的抗病能力可以得到增强,这样就可以使得其可以正常的进行繁殖,从而提高其产量。而在对其进行食物营养提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体质的变化为其合理的进行饮食的安排,保证其每个阶段都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般来说,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的过程中,饲料是影响野生动物体质的关键,要想有效的提高野生动物的抗病能力,就需要对野生动物的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提供给野生动物相对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并保障供给的充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野生动物可以正常的发育和生长,值得注意的是,饲料的提供也要依据气候的变化条件以及野生动物生长的阶段需求,针对不同的野生动物生长阶段的需求以及气候的变化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饲料对野生动物进行喂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野生动物的体质,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保障野生动物可以正常的成长。
2 野生动物的管理工作
野生动物在现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是采用圈养的方式,而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时,需要对其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控,不同的野生动物对于生长的环境也会有所需求,只有在相适应的环境中,野生动物才能够正常的发育和生长。野生动物的饲养人员要注意对野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的调配,为其提供适宜的阳光光照,保障野生动物的圈养的区间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并且湿度和温度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圈养环境的卫生性,只有做到了上述的几点要求,才能够使得野生动物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可以极大的加快野生动物的生长速度,使得其自身的体质可以得到增强,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任何的疾病,有效的保障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几率。
在相关的野生动物圈养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对野生动物生长环境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定期对圈养野生动物的笼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要注意进行降暑处理,在冬季寒冷环境下,要注意进行御寒保暖处理,加强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提升管理技术能力,从而使得野生动物圈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以保障野生动物可以正常的生长。
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得野生动物的疾病发病率大大降低,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野生动物的体质,使得其能够有效的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蚀,保障野生动物的存活率。在圈养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参与圈养管理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所有人都应该严格遵守制度进行工作,使常规的圈养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 常规的检疫工作
常规检疫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疾病,特别是发生动物流行性传染病的时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目前的野生动物检疫手段方面,更多是根据已有的条件按照家畜家禽的检疫方法进行检疫,对于动物的尿液,粪便等样品采集相对容易,但是还有一些需要接触野生动物的检疫项目就相对不容易进行,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为化学保定或者人工保定后再进行检疫,这种方法相对比较落后,而且人员和动物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在国外一般采取动物行为训练的方法,通过系统的对野生动物进行行为训练,达到管理人员发出信号或者口令,动物就可做出相应的动作,使以前难以进行的检查变的容易。目前野生动物行为训练在国内进行的较少,属于前期的摸索阶段,但是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倡导野生动物的行为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4 药物预防和定期免疫接种工作
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传染病,在家畜家禽饲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并且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商业化的疫苗可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疫苗的品质稳定,目前野生动物使用的疫苗多数来自家禽或者家畜的疫苗,这些疫苗作用于野生动物后有些可以使动物产生相应的抗体,到达预防疾病的效果,而有的并不能使动物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因此研发对各种野生动物相应的疫苗工作,是对野生动物饲养过程中疫病防控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饲养野生动物的种类,合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的程序和接种流程,根据养殖实际,预防地区流行性传染性疾病,要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
结束语
目前野生动物养殖行业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生产水平低下,饲养人员专业素质相对素质较低,等问题都客观存在,但是由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大量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逐步被开发,未来几年是我国野生动物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做好野生动物疫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而野生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是饲养人员以及兽医工作的重点,只有平日做好野生动物的圈养管理工作,才能在使圈养野生动物体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邵俊峰.野生动物饲养中的疾病预防[J].畜牧兽医杂志,2008(3).
[2]于辉.孔令达,陈冠春.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4).
关键词:突发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46-02
突发性动物疫病产生范围大、感染极速,同时危害极大,甚者会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所以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
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尽管近年来我国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准在大幅增强,但动物疫病频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特别是目前动物产品贸易越来越频繁,致使人类和动物共患病经常出现。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缺少健全的法律制度、适宜的管理系统、充足的资金支持、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高端的预防和控制技术、高质量的专家团队等,这些都阻碍了中国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从而导致突发性动物疾病的频发及扩散,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有效措施来提升突发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准已迫在眉睫[1]。
2 完善动物疫病应急体系是应对动物疫病公共风险的当务之急
2.1 加强动物疫病应急反应体系建设,积极防范疫情社会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当前,由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突发性动物疫病在人类中扩张的几率越来越大。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几率逐年增加:2003年震荡世界的“非典”疫情诱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05年的四川猪链球菌疫情[2],导致养猪行业遭受重大亏损;就在同年,中国出现第一例人类感染禽流感[3]。其后的几年,国际社会还发现埃博拉病毒病、疯牛病、莱姆病,这些疾病对人类社会形成了新的危害。人类与动物同时发生疾病,不单单只危害了养殖及相关行业,而且也会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并把人类的健康推到风口浪尖上去,甚至扰乱社会生活秩序,造成社会危机。另外,大量的兽药被运用到动物养殖过程中,致使游锊品兽药残留现象越来越突出,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强化建设中国的动物防疫和应急响应系统是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养殖业是主导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产业,但重复重大的突发性动物疫病,让养殖业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进入20世纪,中国共36类突发性动物疾病每年造成1 160万头猪,45.3万头牛、5.3亿只鸟发生病患。近年来,超过16万只家禽禽流感疫情在中国被发现,死亡率近90%,为预防疫情的蔓延,超过2 000万只禽鸟被杀害。在2006年和2007年间,流行的PRRS致使生猪大规模死亡,使市场中生猪的供给受到冲击。中国养殖业正在由数量型到质量型转换,突发性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是整个环节的关键点,因此建立完整的防控系统意义重大。
2.3 加强动物疫病应急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畜牧业在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养殖业收入的贡献率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已达到30%以上,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增加农村就业率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根据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养殖业劳动力远超1亿人。然而突发性动物疫情对养殖业发展的干扰却愈发明显,如2005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养殖户和加工相关产品的企业都遭受了重大的亏损。当前最重要的是增强动物防疫的应急响应系统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最终达到养殖业、农村经济、农民收入都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2.4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完善监测制度,实现与国际动物卫生标准对接
中国畜禽总生产量位列世界头筹,可出口量却不到总产量的1%。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因素就是突发性动物疾病。依照《国际动物卫生》的规定,对于没有15种A类动物疫病的国家有权利制止进口还没有彻底解决上述疾病国家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但是我国有几种A类动物疾病,如鸡新城疫、猪瘟和禽流感等尚未彻底消除亦或适当抑制,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出口动物产品。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兽药残留。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出口的动物产品,已经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动物产品出口受阻,并且严重影响了国际声誉。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制度建设,控制突发性动物疾病和兽药残留,是提高我国动物产品的总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3 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建议
3.1 尽快完善防疫体系
①我国有必要丰富动物常见疾病、中毒、代谢和其他流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达到有一个整体的法律构架,并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来进行完善。②将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规划具体化,可以从美国对狂犬病、蓝耳病预防和控制程序得到借鉴,再与我国动物疾病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持续提升预防和控制规划,扩大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类型,尤其是突发性动物疫病要加以重视。③加大改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监督系统的力度,做到明确分工,处罚分明,杜绝互相推诿责任、执法不严、等情况发生。
3.2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
要改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持续达到预防和控制的规格。如提高各个等级动物防疫站的水平,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配备SPF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高质量的动物疫病检测仪器设备等。在疾病突发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流行病诊断、疫苗测试、疫情、技术培训及其他防疫成本。此外,要集中改善基本的管理系统,如疾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和其他相关管理体系等。
3.3 切实做到预防为主
预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加强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实施“八落实”、“五不漏”和“四个百分百”,以最小化控制突发性动物疾病。要做到分阶段检查、及时报警、紧急措施改善;并在日常疾病的预防中不断加强,例如,严格把控动物疫苗接种,与之和“三位一体”、“竖到沿、横到边”等免疫形式想融合,防止有免疫死角;在规定时间内对农贸市场、屠宰场、饲养环境、畜禽粪便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地方做到全面消毒,严格检查动物饲养、屠宰、运输、贸易、检疫和其他条件,要做到一旦发现潜在的风险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3.4 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体系。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相关技术内涵还需要不断改善。当前动物疫病的种类多种多样,越来越难以控制,提高技术水平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增加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在诊断试剂、药品、疫苗、消毒剂和工具等方面做到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 华,李玉清,徐百万,等.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2):75-77.
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
调查对象
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实验室检测方案》)。
基本情况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
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暴露史,了解其是否到过有蜱生长的场所,是否有蜱叮咬史。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方式、地点等。
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
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感染、发病等危险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一般按照1:2的比例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相差
宿主媒介调查调查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环境中的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的动物宿主和生物媒介。
调查要求
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现场调查时,应当尽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访视、询问。
如病人病情较重,或病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其医生、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或补充。
调查时间及调查内容应当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应当填写完整,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转归等情况应当及时填补到调查表中,以完善相关信息。
调查者的个人防护在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调查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应当注意避免被蜱叮咬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关键词】动物咬伤;狂犬病;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2-02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100%。狂犬病导致的死亡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无锡市狂犬病发病每年均有发生。为做好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现将2011-2012年滨湖区犬咬伤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来自2011-2012年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登记记录和狂犬病监测月报表。
1.2 方法 按照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滨湖区2011年报告1例狂犬病例。患者男性,65岁,于2011年7月1日上午被某街道一建材厂养犬袭击致左手掌侧腕关节严重咬伤,深及肌层,呈撕裂状。1.5小时后至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予以清创,肥皂水冲洗、伤口消毒等措施处理;同时进行瑞必补尔狂犬疫苗(2-1-1法)、以及进行暴露后抗血清注射等对症处理,然后再到无锡市手外科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给予抗炎治疗。尚未发病期间患者按犬伤后暴露(2-1-1) 法程序按时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种,接种期间有辛辣饮食史。
2011年7月18日4时许,患者感觉左手掌侧数处伤口疼痛剧烈,且有放射痛至前臂,立即到市手外科医院入院治疗。查体:左手掌远横纹以近见六处犬齿痕,伤口干燥,无红肿,手背见两处伤口,分别长约1cm、3cm,伤口稍红肿,左手2~5指感觉稍麻木,余处未见异常。于7月20日11时出现呼吸困难,且阵发性加重,进水困难,极度烦躁,易激惹,四肢麻木等症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76.2%,淋巴细胞15.5%,C反应蛋白10mg/L。当日下午15:30请市传染病医院专家会诊,临床诊断为狂犬病,转入市传染病医院治疗,7月21日23时死亡。伤人犬为该建材厂自养的成年大犬,3年前接种过狂犬疫苗( 具体日期不详),近两年未接种。患者被犬伤后,立即将犬打死并深埋。该犬未咬伤其他人,养犬主人否认该犬既往有伤人史。
2.2 人群暴露及就诊情况
2.2.1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就诊,1月开始逐月上升,5~8月处于较高水平,4个月期间共1339例,占66.68%,8月后逐月下降。
2.2.2 性别年龄分布 2011~2012年,区预防接种门诊共报告狂犬病暴露人数2008名,其中男性1172名,女性836名,男、女性别比为1.4:1。暴露人群年龄分布情况为: 0~10岁年龄共185名,占9.21%,11~20岁共451名,占22.46%,21~50岁837名,占 41.68% ,≥50岁共535名,占26.64%。
2.2.3 暴露部位分布 2008名患者中,暴露部位为上肢的1123例,占55.93%;下肢672例,占33.47%;头面部107例,占5.14%;躯干71例,占3.54%;多部位暴露35例,占1.74%。
2.2.4 暴露后就诊间隔时限及自行处置情况 1874名患者在暴露后24小时内就诊,占93.33%;暴露后第一时间自行处理伤口者1396例(69.52%)。
2.2.5 致伤动物种类 犬咬伤1664例,占82.87%,猫咬伤或抓伤271,占13.50%,鼠咬伤52例,占2.59%,其他动物咬伤21例,占1.05%。
2.2.6 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及发病情况
被咬伤的2008例患者全部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率100%。患者均被告知至市疾控中心进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暴露人群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不详。跟踪调查,在区疾控中心门诊接受狂犬病预防处置的2008例患者目前为止均未发病。
3 讨论
近年来,无锡市狂犬病每年均有发生[1]。有报道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建国后狂犬病第3次流行高峰〔2〕。我区2011年发生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该患者虽然在暴露后,创口彻底清洗、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疫苗,控制狂犬病发生的三个重要环节都进行了,但该患者仍在接种后第18 d发病死亡。这提示我们狂犬病防治需重视源头控制。
我区暴露人群动物咬伤后自行处置率不足七成,24小时就诊率也未达100%,提示我们应加大狂犬病免疫预防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咬伤后自行处置的能力和及时就诊的意识。此外,狂犬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政府引导,多部门合作,切实执行好《无锡市养犬管理条例》,务必做好圈养犬登记、免疫接种及犬类狂犬病疫情监测、流浪犬的捕杀工作,这些都是滨湖区继续保持狂犬病的低发病状态甚至零发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这个41岁的女人原本是个性格开朗的女人,生活在河南省商城县下马河村。在其丈夫岳昌宇的记忆中,生病的妻子好像“中了邪”,不断地从睡梦中疼醒,惊恐地尖叫,因为停不下来的抽搐,她甚至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曾泽平“再也没有回头”,她死在了家中。4个月后,就在同一个村庄,48岁的村妇联主任罗林英死于类似的症状。一年之内,她们所居住的商城县就出现了87例类似病例,其中5人死亡。
直到去年10月,河南省及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这个村庄,人们才刚刚得知,夺走生命的凶手竟然是一种叫做“蜱”的小虫。
草鳖子竟然是要命的“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警告说,在所有能够传染疾病的媒介生物里,蜱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蚊子。
这种长着8条腿的动物,其实是“蜘蛛的亲戚”。但与一般蜘蛛不同,蜱是“吸血鬼”。一只蚂蚁般大小的蜱,在吸饱血后,会涨得如同一颗红豆。
“谁会想到在狗耳朵后面就能扒拉出的草鳖子,竟然是要命的‘蜱虫’?”这个说法让岳昌宇难以相信。
可怕的“吸血鬼”留给人类的绝不仅仅是牙印。危险的病原体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科学家们能够列出一份长长的危险清单: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而这一切还仅仅是“目前已知的”。其中就包括无形体细菌。
看起来,这是一种漂亮的细菌,在生物显微镜下,它们就如同紫色的桑葚串。传染病防护所媒介控制室主任刘起勇更愿意用“水滴”来形容无形体,因为它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装在盒子里就是方的,装在杯子里就是圆的,无形体很软,能够塞进细胞的任何空隙”。
这种“很柔软”的细菌,却可以击垮人体内最坚固的防御――它们专门侵袭末梢血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本应是“保护人类免受感染”的盔甲。
预防效果并不理想
在已知的蜱传疾病中,与无形体病同样可怕的幽灵还有很多: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等。其中,莱姆病可能损害神经、心脏或关节。森林脑炎则多发于东北林区,病死率高,即便幸存,也无法逃离折磨终生的后遗症。
“我们一直在宣传这种病的危害和预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徐建国表示。2008年2月,卫生部还下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在当时,并没有太多媒体注意到这条“有点冷门”的科学新闻。
曾泽平和罗林英,这两个死去的女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小小的虫子会让她们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孩子。
一次又一次误诊耗尽了她们的生命。曾泽平先是被村卫生所诊断为感冒,随后又在县里的一家医院被诊断为精神病。岳昌宇将“浑身滚烫”的妻子送进精神病院,但一个星期后,又因为“不停抽搐”再次将她接了了出来。
县里的医院再次给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岳昌宇借了,一万多块钱,带着妻子到武汉治病。那里的医生按照商城县当地医院的病历进行治疗。直到这个平常挺壮实的女人奄奄一息。
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而此前媒体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全国“疑似无形体病例”已经约有709例,死亡50例。
“最苦的就是农民”
9月10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奔赴河南省商城县调查蜱中毒事件。显然,他们面对着一场比想象中更艰难的战役。
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发现,新一轮的蜱传疾病已经超出了2006年安徽无形体病的复杂程度,“之前我们认为病原体是无形体,现在有可能有一种新的病毒出现,明确这个病原很困难。”
刘起勇也认为,目前的病原体有无形体,还有2009年刚刚分离出的布尼亚病毒,“但不排除存在其他病原的可能性”。
9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部门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并可能是一种新病毒”。眼下,这些病毒和细菌带来的可怕疾病,被卫生部暂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并不是一种疾病的名字,而是一类同症状疾病的症候群”,研究人员强调。
公众疑惑的另一个问题是:蜱并不罕见,由它引发的病例也不少,为什么今年在河南出现暴发?对此,刘起勇表示,“在过去这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发病和死亡,而现在我们却可以为它确诊。这可能也是病例增加的原因。”
如今,科学家只能反复安慰公众无须恐慌,这种疾病可防可控,避免蜱的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一组数据也显示,普通流感的病死率在1%~1.5%之问,而无形体病的病死率约为1%。“只要不误诊,治愈的几率很高。”刘起勇说。
当徐建国和自己的团队在一片茶田采集蜱标本时,他们发现,成百上千只蜱藏在茶叶的暗处,或是耕牛深深的皮肤褶皱里。这位科学家不得不感叹说:“这个病,最苦的就是农民了!”
缠绕了农民一年的恐惧,也许正在悄悄离去。每年3月~9月,是蜱的活动高峰期。如今,它们就要收起“匕首”,寄居在动物的皮肤上,准备度过深秋和冬天。
关键词 狂犬病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有效接种
对2009年到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咬伤或抓伤患者进行狂犬病健康知识教育,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到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咬伤或抓伤者中随机抽取300例,男189例,女111例;年龄1~70岁,平均23.9岁。被动物损伤后于当天(24小时内)就诊,按要求处理伤口后,给予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对伤势较严重及伤及头、面、手部的78例患者先给予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Ⅰ级伤口12例(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Ⅱ级伤口183例(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Ⅲ级伤口105例(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按要求处理伤口后,给予全程注射狂犬病纯化疫苗,对伤势较严重及伤及头、面、手部的78例患者先给予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方法:①当伤者就诊时,详细查看受伤情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询问致伤动物的健康状况,适时讲解狂犬病的基础知识,以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②告知伤者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伤口需立即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伤口处理应尽早,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应将伤口处的污血尽量挤干净,并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时间至少要>20分钟,然后用2%的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口,伤口要尽量开放,不要缝合或包扎;并嘱患者一定要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告知伤者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方法,对伤情严重属Ⅲ度致伤者,需同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因为狂犬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足量抗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重度咬伤尤其是儿童一定要联合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③接种时应询问伤者的健康状况及有无过敏史;接种后叮嘱患者要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告知其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不能饮浓茶、酒、咖啡、可乐及尽量不要进食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等;告知患者要按期接种,否则接种效果不理想,只有按要求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效果,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发放有关狂犬疫苗接种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接种后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宣传资料,以进一步向患者宣传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④在受调查者末次狂犬病疫苗接种时,对300名伤者或家属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在干预教育前、后对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300名受调查者在干预教育前、后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因此,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的有效接种也更显重要。由于群众在狂犬病防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对动物抓伤、咬伤患者进行接种前后狂犬病防治知识教育,以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促进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的有效接种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调查中进行人用狂犬疫苗预防接种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通过对是否知道狂犬病及其危害;致伤后伤口如何处理;狂犬疫苗接种必要性;狂犬疫苗如何正确接种;狂犬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等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接受调查者在干预教育前、后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说明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暴露后人群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加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接种。在狂犬病的防治中,应加强普遍预防和重点预防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应用有效的科学手段,才能遏制狂犬病疫情上升,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韩春莉.健康教育在狂犬病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7):770-771.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问题;对策;研究
前言
兽医公共卫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承担着提高动物食品安全、实现对人畜共患病问题有效控制与规避的职责。但是,从目前该项工作开展的实际现状看,人畜共患病问题的频发发生、动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呈现,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该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并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因而,针对该课题展开研究并积极探索有效解决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兽医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兽医公共卫生的现状看,主要呈现出的问题如下:第一,人畜共患病疫情频发。从公共卫生领域出发,当前大概有九十多种人畜共患疾病类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且对人的人体存在极大的危害,而其中主要是借助动物进行病毒传播的,与此同时,由于对患病以及病死动物的处理不当,进而给病毒的传播埋下了隐患,而这一严峻的疫情发展形势则给当前该项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极大挑战[1]。第二,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从目前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看,由于污染、药物以及添加剂等的使用缺乏规范合理性,如使用违禁药物等,致使动物食品安全隐患随之呈现,进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三,动物养殖不规范。在实际开展动物养殖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养殖场场主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环保意识理念,在实际开展养殖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进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在动物粪便的处理上缺乏科学性,致使臭气污染加剧;在废弃物处理上以及病死动物尸体的处理上同样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进而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2 解决兽医公共卫生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健全相应监管体系
对于兽医公共卫生当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则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在积极更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对该项工作现存问题的重视程度[2]。在实际践行中,则需要针对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健全与完善,并明确管理划分管理职能与具体职责,为明确责任到个人并实现规范且高效管理奠定基础。在打造完善卫生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借助人医一体化平台的搭建,强化监管的时效性,及时明确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实现相应解决措施的完善落实。在此基础上,对于相应管理部门而言,还需要从人畜共患病疾病的有效防治出发,以完善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的搭建为基础,强化疾病应急处理能力,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在提高动物食品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兽药监管体系以及微生物信息系统,并以资金长效运行机制的搭建来确保该项事业实现稳健发展。
2.2 实现对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
在实际针对兽医公共卫生开展相应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管理部门而言,要在明确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科学且完善落实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强化对节能减排以及污染治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明确养殖污染的主要环节并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实际践行中,需要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影响因素来实现养殖场的科学建设,尤其是在选址以及布局等方面,要结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规范落实,并注重将先进技术工艺的运用。此外,针对病死动物尸体,要实现规范处理,针对动物粪便的处理,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运用来实现无公害处理,以此来实现对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规避与控制。
2.3 强化职业教育力度并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针对兽医公用卫生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实现该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完善相应的兽医制度体系,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并积极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以强化职业教育力度,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行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完善相应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普法宣传工作的广泛落实来提高民众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强化其相关法律意识与疾病预防意识[3]。
结语
综上,面对当前兽医公共卫生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则需要在健全相应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并强化职业教育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来实现对当前人畜共患病的疫情的有效控制,并提高动物食品安全与质量,加强相应疾病预防控制力度,为实现该项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红方.浅谈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1-8.
[2]赵阿普.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