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

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3 15:1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

篇(1)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并且食品加工方式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满足了当前社会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原材料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在食品加工原料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相对不完善,加之食品加工原材料的种类繁多,使得食品加工原材料控制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而存在污染的原材料一旦加工成食品,那么这类食品的安全性便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2、食品加工环节繁杂。通常情况下,食品加工涉及的环节相对较多,而这些加工环节的卫生状况往往无法有效控制,这使得食品原材料在加工环节极易滋生一些细菌、微生物等,进而大大增加食品的安全隐患;3、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这类问题无论是在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原材料种植、养殖人员方面均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例如,由于养殖、种植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使得其在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时应用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化学制品、农药等等,从而导致这类食品加工原材料存在较高的农药残留物,最终严重影响食品整体的安全性。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十分常见。为此,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自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力度,进而在有效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为人们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食品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难以有效避免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足资料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将食品组成成分用数据信息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通过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都能够被有效地检测出来。为此,在食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能够在充分获取食品成分数据信息的同时,对相关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在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概率的同时,进一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人们的个人权益。此外,不同类型的食品,其加工方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针对不同食品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相关部门应选取最具合理性的检测技术,对相关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针对性检测工作,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执行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健康性。

(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种类是相对较多的,因此,相关部门通过食品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数据收集工作的效率,进而为自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范围的有效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测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全面的鉴定出食品中各类元素、化学物质的实际含量,从而在有效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精准度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此外,在检测仪器、设备更新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在食品检测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率也得以不断提升,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当今社会,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存在着较多顾虑,从而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借助食品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利用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合理提升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为我国食品行业市场环境健康性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在确保食品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将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并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性,进而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此外,在食品种类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技术也逐渐朝着高速、高科技的方向不断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检测内容也愈发具体、全面,既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也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

三、食品检测技术介绍

当前社会,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指标为基础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害物质的一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可分为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以及质谱分析法三类。在食品检测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这三类食品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检测各类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其检测精准度以及检测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食品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健康性,还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食品检测通常可划分为常规检测与定性检测两类,两类检测方式的综合应用能够从本质上降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进而更加全面的确保人们的饮食健康。四、食品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当前社会,食品检测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还为健康食品市场环境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色谱分析法

从现阶段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色谱分析法涉及多种食品检测技术手段,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液相色谱以及色相色谱。这类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地分离食品中的化合物,从而在有效节省食品检测工作时间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气相色谱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但是,由于部分食品中的化合物具有着分子量大以及热稳定性较差等特点,因此,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有些时候难以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全面检测出来。这时,相关部门就需借助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充分应用,来弥补气相色谱分析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而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需要提升自身食品检测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并借助相关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各类食品自身具有的特性大不相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类型也因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需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做好食品成分的判断与分析工作,并以各类食品组成成分以及添加剂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选择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从而在充分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有序性与有效性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二)光谱分析法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全面且有效地了解食品中含有的各类物质,并在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食品检测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相对常见,但是,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因此其并不适用于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谱分析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具有应用成本低且环保性能好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广谱分析法的应用本质就是通过对食品中能够散射光或吸附光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借助光谱仪的充分应用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达到良好的食品检测效果。此外,广谱分析法的应用为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充分的保障,并且因其检测精准度相对较高,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效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我国食品市场环境健康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质谱分析法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技术体系中的色谱分析法以及光谱分析法也因此得以不断完善,但是,从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应用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色谱分析法与广谱分析法在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时,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为了有效应对这类不足并进一步避免检测遗漏等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在应用食品检测技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时,可将色谱检测技术与质谱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这两类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有效应对痕量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部分负面问题的同时,从基础上降低假阳性等负面问题出现的概率,进而为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此外,质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科学应用,不仅能够将食品中存在的劣质食品添加剂、化学农药残留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成分精准地检测出来,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全面性,从而在帮助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为食品检测工作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篇(2)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检验;食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R99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006-03

随着"问题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社会及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忧与关注。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强度,提高食品质量,推动食品类企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 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方面的有效政策,加强国家管理

1.1 统一国家食品检验检测的标准:国家应该着眼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食品检验成功案例,并且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现实状况,全面建设食品检验资源,不断完善食品检验方面的设备、技术,提出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关系人民利益比较重要的方面要尤其引起国家关注,包括农药、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国家要针对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适当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方法、标准,争取实现高效、精确、尖端,并且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1]

1.2 完善国家的食品检验机构,使食品检验工作有序进行:国家必须依法授权我国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合格的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必须正确发挥食品检验检测职能,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严厉避免出现重复检验或漏洞检验,提高检验检测的公正性、权威性、公平性、科学性。国家应建设有效的检验检测网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关。[2]

1.3 国家应该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家必须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全面开放食品检验市场,鼓励食品类企业合法竞争,避免出现为了增加企业自身收益而枉顾人民生命安全的现象,提高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合法性、安全性。同时,国家要发挥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卫生安全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规范食品市场的安全性,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的优化,让更多的安全食品被端上人民的餐桌。

1.4 国家应当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使全民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当中:为了减少食品检验部门的职能交叉而引起的资源浪费,食品检验部门应当明确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避免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

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信息化与网络时代,食品检验部门应当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并且提高平台应用的及时性、有效性,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透明度与准确性。

1.5 国家应当加强食品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立法上加强检验力度:法律是约束任何企业与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食品检验的立法对于加强食品检验强度,提高食品类企业食品质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有效的。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这样,食品检验机构就能在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法律武器,规范食品类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并且,由于法律约束的存在,促使食品检验机构不能姑息养奸,能够将各项食品检验措施落实到位,建立起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秩序。在立法中应当明确指出,对于个别食品类企业领导由于意识不强而强迫甚至威胁检验人员造假的行为,绝不股息,必须严惩。只有建立健全的食品检验法律监管制度,才能加强食品检验强度,提高食品类企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水平,从而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 不断提高进行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的技术水平,加强先进食品检验设备应用

食品检验工作操作繁杂,同时需要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处理和检验,所以,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确认合格后,必须持有合格认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进行检验,这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食品检验的准确度。同时,检验人员应当通过实验操作、项目实习、专家讲课、专业培训来培养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理论水平,从而熟悉食品产品安全合格标准以及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由于食品检验知识更新很快,所以,要促使检验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我国应当通过提高进行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的技术水平来加强食品检验强度,提高食品类企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水平。[3]

3 加强食品检验过程中抽样检测的合理性,保障食品检验工作的有效进行

抽样检测是食品检验的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序,如果抽取的样本不符合抽样调查的标准那么,即使检验数据再准确,检验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关系到食品检验的准确度,所以,在食品检验中要严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抽样之前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要明确抽样检查的食品的种类、来源、批次、和检验项目,要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和样品的封装、传递、储存、运输条件。

3.2 要保障抽样的随机性: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所以,要保障抽取的样本均匀分布在食品整体的全部方位,这样才能使抽样调查数据合理。

3.3 抽样人员应当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且持证上岗:抽样人员应当熟悉抽样步骤,并且熟悉食品的安全标准以及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有一定的抽样实践经验。

总之,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强度,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高食品类企业食品生产的安全水平,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家应当从当前食品安全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争取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巧玲.浅析我国食品检验资源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2,04(1).

篇(3)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细节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检验。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更注重营养和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员必须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

1食品检验中的取样技术

随机取样法和差异性取样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机取样原理是指对食物样品进行随机取样,应保证采样器具的清洁,确保采样器具不会对食品的内部状况和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抽样过程中不会造成样品破损等问题。如果样品损坏,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差异性抽样主要是指研究者基于不能统一地抽取不同种类食品的抽样方法。如果待测的样品是固体形态的,研究人员需将其制成粉末。若所检测的食物样品为液体,研究人员必须均匀摇动液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1]。

2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应加大对食品的检测力度。目前,我国食品检验的标准还不够健全,影响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使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掌握和控制好细节问题,可以使食品检验工作更加规范,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和生命安全,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食品检验方法

3.1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食品检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相关的卫生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微生物、水、空气等必需的生活环境对微生物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微生物在食物中的生长繁殖会对食物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进行微生物检测保障食品质量。

3.2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是一种可溯源的检测方法,该技术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必要的检测设备、等效试剂和样品处理方法。快速方便是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之一,在使用快速测试方法时,整个分析过程所需的时间比相应的标准方法要短。快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筛选和鉴定。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样品,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市场研究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检测。

4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4.1食品检验技术相对滞后

为了保障食品的品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食品的检测力度,并运用现代的检测仪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设备不足、检测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

4.2检测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并持续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和机构的投资。然而,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食品检验中对相关流程规范掌握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4.3未按检验程序进行食品检验

在食品安全检查和检验工作中,所有的检查工作都要以标准规范作为实施依据。目前大部分的公司会设立专业的化验实验室,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测试系统规范和限制测试的仪器和程序。此外,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许多检验环节要求检验人员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然而,由于一些检验机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够,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往往都是“走过场”,从而导致检验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难以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4控制措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实施食品检测过程中缺乏切实的监督,而且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同时,有关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措施也存在问题,如部门间不能及时协调、沟通,难以实现对食品检测的实时监控,从而严重影响食品检测的效果,导致大批不合格的食物进入市场[2]。

4.5检验体系不够完善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除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体系,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控制和鉴别涉及到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参与其中。从食品原料供应商到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进出市场,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4.6检测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正处在发展与进步的时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和连贯性。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内部组织比较复杂,各部门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监管工作中采取的法规、标准也各不相同,监管机构存在执法力、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重叠执法机构,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明确监控和管理目标[3]。

5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5.1食品的采集和制备环节

取样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查食品的实际质量,并处理细节以识别。食品通过随机取样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根据食品的特殊情况选择采样区域,使样品可以表示大部分食品的特性。取样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必须坚持科学取样的原则。取样时,应避免不合理工具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或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制作样品时,必须注意均匀性。根据食品的形式,食品主要分为液体食品和固体食品。为了完成样品处理,需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液体食品的检验检测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将液体食品放置在无菌环境下,并挑选适宜的检测液体进行混合,便可以对液体进行检测观察。而对固体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先将固体食品粉碎,再利用检验液体进行检测。对于同一种食品而言,检测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具体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来完成食品的样品处理,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2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在食品检测时,需要选择和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很多食品检测装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为了便于下一个工作的进行,在上一个工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在一些手动操作设备中,需要手动校准指针以恢复原始尺度并提高检测精度。使用自制蒸馏装置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必须注意仪表的密封性。此外,食品检测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检测到机器运行中的问题,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免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4]。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其中一些试剂易挥发,并与空气发生反应。如果不注意试剂的储藏,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易发生变质的物品,要密封保存。较易与大气反应的化学物质,最好现配现用,而不要预先准备。

5.3加强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建设

鉴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和检验工作队伍的建设,设立专业性强的食品检验小组,做到专业素质高,纪律严格,作风优良。要加强对质检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质检员的食品检验能力,鼓励质检员学习先进的食品检验方法,提高质检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5.4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技术研究者必须持续改进和创新现行的食品检验技术,并制定与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相适应的方法和准则,改进食品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检验的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防止违规操作。

5.5加强对食品检测程序的关注

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要加强对食品检验的关注,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提升食品检测技术,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保证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5]。

6结语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检查的详细工作流程,是确保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仪器和试剂选择的质量控制,注意检查每个细节问题,减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食品检验水平。同时,要加强食品检查队伍的建设,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建立食品检验人员的责任感,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倪世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0(10):37-38.

[2]姜庆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9):205.

[3]赵雪村.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1):232.

[4]汪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现代食品,2020(24):146-147.

篇(4)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20*〕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篇(5)

关键词:食品检验机构 综合检测能力

一、食品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各方面不断面临着新挑战,形势较以前日益严峻,食品的安全受到严峻挑战,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诸如三聚氰胺事件、大头娃娃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啤酒甲醛风波、苏丹红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由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占了相当部分[1]。食品质量安全在公众眼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食品检验机构的公信力不断下降。由此造成了政府和检验机构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方式之一是检测,也是政府部门狠抓食品安全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快速准确的对各类食品进行有效的监测分析,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有所保障。

食品安全检测列为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检测种类多、样品数量大、有效时间短是食品安全检测的一大特点。急需一类技术能够快速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且操作简单,由此研究检测方法需不断加强,这样也可以快速分析大部分食品的安全质量。

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议

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是由《食品安全法》所确立。在《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法》公布之后,一整套配套的规范制度随之一一颁布。《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于2010年3月4日卫生部颁发,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则颁布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上几种制度规范必须组织专项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和熟悉。食品检验机构相关人员须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系统的学习,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者则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解,并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在法律所允许的检验能力范围内食品检验机构才能进行食品的检验活动,由此对食品检验的要求更为细化和更为严格[2]。

2、 食品验证资质对人员的特殊要求

对食品安全检验过程实施操作的人员称之为食品检验人员。主要由批准人、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结果处理报告编制人员、上机操作人员、样品前处理人员、负责实验室样品采集人员等人员构成。聘用人员协议书的签订内容应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的权责进行明确。此外食品检验机构中的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只可在其职位内执业,不可从事其他任何相关职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检验人员的职称比例要占全部人员的三成以上 ,相关管理人员要有超过三年的类似职业的工作经验且技术职称为中级及以上[3]。食品检验人员由国家认监委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岗前考试和颁发证书,统一由国家认监委证书、题库、教材等。检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技术管理人员。提高食品检验的管理水平,不仅要做到理解实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而且要认识并理解认定食品检验机构资格的活动是一个重要方面。

3、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3.1 检验责任追究制度

食品检验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便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究,食品安全事故主要由环境污染事故、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等构成。虚假食品检验报告若由检验人员或食品检验机构违反相关规定出具,对于责任人应给予开除或是撤去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的处分,并依法注销其检验资格由颁发其食品检验资质的主管机构或部门完成,食品检验人和食品检验机构经确认为法律责任主体,刑事法律责任、行政处分由具体食品检验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处罚的承担者为食品检验机构[4]。各类检验人员的责任经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后得到了强化和具体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检验人员心中不断加深,食品检验的操作愈加规范,也更加利于环境的保护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检验机构出示的各类结论和数据客观性、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

3.2 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相关法律指出应当要完整保存食品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超过五年,若有特殊情况则应根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事。

3.3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应在所开展的全部检验项目中制定。大部分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等事件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快速处理方案,但目前还有极少数单位制定应急检验预案食品安全事故方面,不能妥善、及时、快速的对重大隐患或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不能有效减少,故应急检验能力的提高,对于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有较大益处,食品安全事故应由相关食品检验机构制定应急检验预案[5]。

3.4 建立回避制度

检验人若与检验事务相关人员有利益或其他关系理应退出检测,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食品检验人单独操作。

3.5 其他工作制度

食品检验机构承担了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制度、监督抽检工作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政府委托监督抽查检验的任务。

4、 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保证食品检验不断运行的重要方式,也是实验室检测能力较佳的验证方法。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在食品质量检验这一行业一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由于经济和人员的限制,大部分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并未进行国家级别的认证审查,只进行了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资格认证审查。目前一般的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只进行简单的食品检测工作,对于基层食品检验机构而言,根据此规定每年在专业范围内,食品检验实验室参与至一次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主要原因是外部质控项目合适的不多和基层设备投入不足。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人员应主动参与由上级组织举办的活动如实验室间比,通过各方资源找到能力验证项目[6]。基层食品检验机构承担了地区性的食品安全和公共食品安全事故检验与处理的重大任务,食品安全技术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其承担着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任务。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只有继续完善和改进相关规范,努力将食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测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另外检验能力与资格须取得公众认可,这样才能创造出互利的结局,使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在解决了自身的难题之外,还解决了公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后林,顾树芳.如何提高基层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资质认定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19)

[2]陈天舒.关于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2(3)

[3]陈天舒.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北京农业.2012(1)

篇(6)

关键词:食品检验 规范性 研究

一、前言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这表明食物对人民是多么的重要,然而“食以安为先,安以测为据”这句俗语则这进一步说明了食品检验规则和方法对决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食品安全的保障首选体现在食品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面,在相关检测机关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检测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同一检测事项的不同结果的现象,对正确的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检测方法不规范,检测结果表述不准确所引起的。所以在这种检测方法的指导下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针对这种现状,完善食品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我国现有的食品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加强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的具体措施。

二、我国食品检验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运行的食品检测方法当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种不合理是造成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对当前我国运行的食品检测方法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食品检测方法主要问题体现在:食品检验实际操作不规范、对检验结果的表述不规范、具体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不确定等问题。另外,在针对某一对象的多种检测方式方法造成的不同检验结果,也是当前食品检验方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上食品检验不规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实际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抽检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食品生产地的抽检部门与食品销售地的抽检部门在食品检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造成了抽检结果的差异,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方法,提高食品检验的规范性,已经成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研究

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加强食品检验规的范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为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的奠定基础。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是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对规范现有食品检验方式方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对食品检验所需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对相关检测过程中的文字表述的规范性进行分析,使食品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依照规范性的检验方法,对食品检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检测方法,食品检测人员要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划出一定的范围,这样就可以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要的检验方式。另外,对检测结果的范围也要进行划定,避免由于两地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差异,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2、在检验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规范使用,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在实际的操作中文字的规范使用对加强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减少食品检测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检测方法的理解错误,提高相关人员对食品检验方法的理解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文字的规范使用主要表现在:在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流程和文件的制订过程中,要求文字的规范使用。因为正确的检测制度和流程是提高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的关键。在制度和流程的制定过程中要求相关语句要符合基本的语法特点,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也要仔细的分析和斟酌。另外,对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歧义的语句,要通过注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避免由于理解错误而造成的检测结果偏差,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针对对检验结果的语言表述不规范的现象,食品检测机构自身要加强规范性建设,通过统一规定检测结果的语言表述形式,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

3、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分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检验人员常常会遇到有的企业产品没有具体的检验标准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检验方法。在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常规性的菌检和理化指标的检验方法比较容易确定,它的制定可以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并执行。但是面对没有规定的具体项目,就需要企业根据有关资料和文献确定相对应的检测项目。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应以遵守国家标准为前提,在语言使用、文件格式的选择、和数据的输入上要准确规范,真实的反映自身产品的质量。

4、加强由于设备技术变化发展的规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检验设备和理论方法不断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新型检测设备具有检测准确度高、检测时间段、操作简单等一系列的特点,这与传统检测设备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这一变化,食品检测方法也必须紧跟科技的发展步伐,在相关内容上要重新编写,这样才能保证食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提高食品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奠定基础。

四、以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由于检测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困难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快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建设,有效完善食品检验的内容。通过文件格式、操作内容、用语标准、注释讲解等各种方式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这样才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通过食品方法的规范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完善,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五、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食品检验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食品检验实际操作不规范、对检验结构的表述不准确、具体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不确定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检测工作的进展,造成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上的差异。这一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信誉和销售量、影响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加快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在检验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规范使用、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分析、加强设备技术的发展规范化等措施,全面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康丽榕,郑燕燕. 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04) .

[2] 李有为. 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17) .

[3] 杨邦忠. 浅谈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

[4] 邢秀英. 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 科技传播, 2011,(04) .

[5] 郑冰,苏淑娴. 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

篇(7)

关键词:食品检验;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而且还从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由于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增加,食品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新的污染源的不断出现以及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预警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平衡发展,先进的食品安全重点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得到普及,已成为当前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科学和技术瓶颈。因此,中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检验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天然霉素的检测技术,如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繁琐、成本偏高,淮确性比较低。近年以来在传统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之上新的食品检验技术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这使得食品的黄曲霉毒素能够被有效的检测出来,已经在时间上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对河豚霉素的检测方面还没有获得成熟的发展。生物免疫技术还不能充分的满足我国食品检验的需求。在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技术方面,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伴随着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说明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我国也研制出了检测试剂,这就为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但随着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病和螺旋杆菌病由微生物所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菌还有大肠杆菌等也是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无法对这些病菌进行很好的检验检测,且检验检测的速度慢很难适应疾病的治疗过程。近些年以来随着生物学技术和电子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食源性病毒的检测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不少国家已经进行了大的投入来研究和开发。

二、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心如何吃饱的问题,开始关心怎样吃好,吃什么健康的问题。要想身体健康,食物质量安全是一项基础保障,而确定食物是否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食品检验,食品检验技术推动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对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当今社会,食品种类繁多,加工工艺也不断的改进,一些非法加工的食品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不惜使用非法手段加工食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也很多,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五花八门,近几年来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如今,食品检验技术还需要提高,食品检测系统体系还不完善,先进的检验技术也没有得到普及,这些都影响着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进步与完善。下面,作者就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供同行业学者以借鉴。

1、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2008年,我国乳品行业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落后,我国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主要是通过检查奶粉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然后换算成蛋白质质量。而三聚氰胺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加入后可以显著提高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却无法测出其氮元素来源是三聚氰胺,这样落后的检测技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监管部门开始积极研发新方法,以区分不同的氮源。除了三聚氰胺事件反映出我国检测技术落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吊白块、甲醛、双氧水、苏丹红等虽然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但目前的检测技术还很落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这些添加剂的使用。并且,就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很多检测方法都是定性检测,不是定量检测或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检测方法,这样的检测方法使得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一些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的灵敏度不高,检测数据偏差大,还有一些检测技术不成熟,例如痕量检测技术,都需进一步研发提高。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于疯牛病阮病毒蛋白及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检测技术还需要研发,没有找到很实用的监督检测方法;同时,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物的痕量检测技术也不完善,缺乏一些大型的精密设备,例如对于二恶英或其类似物、“瘦肉精”、氯丙醇、激素等的超痕量或痕量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实际现状,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金等资源,努务研究创新,引入外来技术,使检测技术更完善,提高分析检测能力,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2、检测方式不合理

虽然说我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控制需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全程控制,且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也是全程监管,但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投入仍然有限。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要求企业每年进行食品安全全项检测,且检测费用由生产者或销售者自已承担,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且企业为了满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往往选择一些质量好的产品或原料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对于不同的食品企业的监管也难以做好日常化、全程化。往往进行监督抽查,而抽查有风险,必然难以保证所有的食品都安全,对于质量差或不安全的食品难以从市场上杜绝。

3、控制环节不到位

就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现行状况来看,食品企业对于成品的出厂检验十分重视,政府监管部门也将成品检测作为重点来监督。这样就导致从政府到企业忽略了食品生产过程及原料的监督与管理。再加上监管部门精力有限,监管对象也集中在大企业,对于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的监督管理就脱节。另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导致检测技术和能力也不相同,一些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缺少基层检测实验室,或是实验室检测能力有限,这些都阻碍了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忽略药物残留的检测,包括农药残留的检测,检测环节脱节现象严重。

4、检验机构设置有重复

检验机构在职能上交叉重叠,而各部门又都倾其财力、物力投资各检测机构的建设,像农业、工业、商业、质检、检疫、卫生部门都具备自己专属的检测机构,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无法促进创新交流和提升。致使低水平检测技术只是简单重复的被复制,却对花样繁杂的有害食品力不从心。

三、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突破口

1、提高检测手段

针对相关安全限量标准中的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植物病原体以及共患病原体,重点研发相关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此同时,针对性地研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及开发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选择性借鉴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检测技术。

2、加强源头控制

加强食品出厂的源头控制,努力做到对食品生产和销售整体环节进行监控。利用地方政府采取合理措施对所属地进行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偏远地方食品检测机构技术方面的支持。

3、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完善食品质检体系及体系的机构配置。在政府的号召下,建立竞争有序、透明公开的检验、检测市场,促使民间检验检测机构的建立,进而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并且,民间的检验检测机构也可在食品的安全性鉴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为政府企业生产、食品销售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及职能明确分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进步和资源共享,节省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避免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重复检测。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对于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食品检测技术人员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食品检验技术研究,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梁.我国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王一玲.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