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1 10:05: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

篇(1)

走进吴汉明在中芯国际的办公室,一张简单的办公桌,一个书柜,一套会客的沙发和茶几,简单得甚至让人觉得这个并不太大的办公室都有些空旷。后来才知道,这是中芯国际新为他换的办公室,而他自己并没有将办公地点搬过来,还挤在隔壁拥挤的小办公室中。那是一个略显局促的空间,书柜里塞满了书,一块吴汉明从上海来北京时特意带过来的书写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才是吴汉明真正工作的场所。

“横竖都要去念个书”

1966年,吴汉明刚刚读完初二,那场令中国印象深刻的“运动”便让他尝到了没书读的滋味。如果吴汉明没有重新走进校园,可能他就是一名在安徽农村种地的农民,生活也许也能过得安逸恬淡,但与如今这位中国芯的制造者就会迥然不同了。

1973年,在安徽插队的吴汉明经历了那年的高考风波。白卷英雄张铁生在考卷背后的一封信,让如吴汉明这样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求学成了困难。参加完那次高考后,吴汉明懵懵懂懂的,思考着自己可能能够上一个中专,如果能开上火车,在他看来就是一件十分威武的事。然而,幸运的是,吴汉明的考试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看到,出于对人才的珍爱,他获得了到中国科技大学面试的机会,并最终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

没有读过高中、初中也只读过两年,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后吴汉明感到十分吃力。最初的半年里,他坦言,自己没日没夜地看书,就这样追赶了半年后,他才感觉自己可以应付大学的课程,甚至有些科目还可以领先了。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他看来“教育也就是潜力问题”,“把年轻人的潜力挖出来”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

读完大学,吴汉明到了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成为了建国后的第一批硕士。在谈到当初为何做这样的选择时,吴汉明说道:“人们都觉得工农兵大学生肯定没好好学习,所以我横竖都要去念个书,深造一下。一来是自己的雄心,二来是可以把自己的本事长一点。”

1978年的研究生考试让吴汉明印象深刻。

第一年的研究生考试,是在一个大礼堂里进行的。当时考试的人非常多,年龄最大的快五十岁了,与吴汉明这样二十来岁的学生年龄跨度有三十几岁。而且,当时竞争十分激烈,大概一千名考生中录取六十人。“那年也是血淋淋的,竞争很残酷。”吴汉明说道。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考得并不好,“我记得我的流体力学就考了四十几分”。要知道当时的试卷都是中科院一线的老教授和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员出的。那些在他们眼中很简单的题目,确实难倒了不少的考生,吴汉明甚至说“那种考卷我都没见过,见过也不会做完,来回看了看挑了几道题做了上去。”

考完以后,吴汉明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但没想到,他竟考了第二名。就这样进入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磁流体力学,并在硕士毕业之后成为了建国后第一批博士。遗憾的是,1981年他得了肝炎,休学两年调养身体,直到1987年才拿到博士学位。

“只要想做,一定做得来”

博士顺利毕业后,吴汉明在中科院获得了高级职称。当时,中科院得到一个机会推荐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出国深造。吴汉明抓住了这次机会,争取到了名额,不过是去英国深造。

吴汉明当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英国的舞台太小,远没有美国的舞台有吸引力。于是他又跑到中科院去申请到美国的机会,并最终如愿以偿。

最初到美国时,吴汉明是在德州的奥斯汀大学,但吴汉明总觉得,国内给了那么多钱支持自己出国读书,总应该去最好的学校去“沾沾光”。几经联系之后,他拿到了到伯克利大学做博士后的机会,也就是从那里,他才正式开始做半导体研究。

“那个地方到处都会看到专注做学问的人,他的专注来源于他的兴趣,有兴趣就会专注,就会把事情做好。”吴汉明说道。在伯克利大学期间,吴汉明被周围那些专注于自己兴趣的人所影响,学习得十分努力,“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很正常的事情,周末也不休息”。

伯克利大学在吴汉明眼中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这所大学不仅让他的学术造诣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做研究的自信心。也就是在伯克利大学那几年,让吴汉明获得了影响他一生的处事原则――“没有过不去的坎,再难的事情,你只要想做,一定做得来”。

“二进二出”

1993年,吴汉明回国,重新回到中科院做研究。

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径直敲开了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的办公室大门。吴汉明将自己研究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一股脑地告诉了周光召,希望周光召能给20万的拨款,周光召最终答应给他13万。吴汉明坦言,他当时还担心老院长是在打官腔,不相信资金能够到位。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资金一个礼拜就到位了。

那次与周光召的会面,让吴汉明至今仍十分感慨,“这些老院长,我很佩服他们。他们不管你是否有名,只要你有想法,他就愿意跟你谈。他愿意给年轻人机会,也愿意扶持年轻人进步。”

拿到资金,吴汉明顺利搭建了自己的实验室,有序地推进了自己的研究。但两年之后,他还是选择再度前往美国。“原因是,我发现微电子集成电路不是做科研的行业,而是做产业的行业。这是非常典型的应用技术,它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应用背景和一个产业化的背景做支撑,这样这个学科才能往前走。”

而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背景。虽然当时国内也有人在这个领域做工作,但是国内搞半导体的大环境却并不理想,产业没有支持。没有行业对技术的期待,政府重视程度自然不高,学术界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是出出文章而已。“出文章不是我的理想,我并不想到我退休的时候说我有几百篇论文,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出来,真正让国家得到好处。”吴汉明说道。

于是,他选择“二进宫”再次前往美国。

再次回到美国,那些顶尖企业的思路深深地影响了吴汉明。那种鼓励建设性“争论”的企业文化,让吴汉明认识到了这些跨国企业成功的原因。不过,他坦言,这种模式在国内并不一定奏效,“国内经常有争论但是没有建设性,一件事情不一定非要直来直去,可以迂回,能把事情做成了,按中国传统的文化推动,也许就是一种智慧”。

2000年,吴汉明再次回国,工资只有美国的1/3,国内技术落后,平台条件也不如美国好。那他为什么回国?

吴汉明在美国时,有一次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到硅谷招人。他对着台下许多中国听众说:“我是拿美国护照的中国人,我都想为中国做点事情,你们就更要为你们的祖国做点什么了!”这位中芯国际的创始人的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吴汉明。

此时,吴汉明也明白,国内的产业已经与他当初再度前往美国时有了很大的差异。留在美国,做得再好,也是为美国人打工,而现在吴汉明看到了中国人自己做集成电路的机会。对国家最基本的责任感这种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愫,驱使吴汉明做出了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的决定。

“我只是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2000年吴汉明回国时,国内的集成电路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至少有七八代的差距”。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吴汉明全程参与了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6个技术代跨越。

据吴汉明的同事郑凯介绍,集成电路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个细分方向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每个方向都做好才能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

国外领先的技术,令吴汉明最头疼的便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吴汉明介绍,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的技术细节,打个比方,就像做饭,水量、温度、时间是饭做得生熟、好坏的技术细节(know-how),而在集成电路里这样的参数有成千上万个。每一台设备有成千上万个参数,而这样的设备又有几百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一个集合了上千步工艺步骤,即便999步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只要有一步是短板,整个工艺的水平便被拉低了。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在吴汉明所从事的集成电路行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为了达到更高的水准,就需要几百个人做数万次的工艺研究,花费几年的时间和几十亿元来反复试验,用吴汉明的话说“是个很烧钱的活儿”。“烧钱的活儿”带给吴汉明团队的困难更是不言而喻,郑凯介绍,吴汉明在这些困难面前从未表现出丝毫的倦怠感,总是充满激情,认为解决“挑战”的工作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核心是关键技术要国产化。据吴汉明的同事卜伟海介绍,在国家重大专项开展初期,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设备和材料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工厂对国产设备和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有一定的顾虑,工艺验证工作推进很困难。吴汉明一方面帮助国产厂商提高技术水平,要求他们的设备和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向国际同类产品看齐,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进行宣传和协调,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工程师逐步都认识到国产设备的重要性,不但大生产工艺验证工作进展顺利,而且中芯国际的工程师还主动帮助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改进技术,目前已经有17台国产12英寸设备和40多种材料通过产业化验证并被中芯国际采购,基本满足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的初步需求。

就这样,从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再到2015年完成的28纳米产品,吴汉明和中芯国际的同仁一起跨越了6个技术代。这其中,“90-65纳米大生产关键工艺技术”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负责的国家重大专项“65-45纳米技术产业化”成果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克服了种种困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才进入纳米级时代,并不断向更小更精推进。那么,集成电路这些高深的纳米级数字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价值,它们又在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呢?

吴汉明用简单的例子向记者介绍了蕴藏在这些高深数字背后的价值。

“比如说,你小时候看的黑白电视是晶体管的,体积很大。那么现在你所看的电视就是集成卡的,功能越来越多,体积却越来越小。”吴汉明还以智能手机说明了集成电路实现纳米级的价值所在。如今的智能手机替代原来的大哥大,就是集成电路技术带动的。集成电路越做越小,功能越来越多,耗电却越来越少,成本却越来越低。吴汉明说,假如还原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每个晶体管一美元),如果有人送了你父母一部如今满大街都能见得到的智能手机,那么在当时这个有20亿个晶体管的手机的价值大约是20亿美金。所以,当时手机是不可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的,而现在它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从国家的层面而言,集成电路进入纳米时代更是极具经济价值和战略安全价值。

2015年4月,中国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国内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再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吴汉明介绍,集成电路对外依存度甚至比原油还要高。吴汉明直言,集成电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模式“对我们的经济安全很不利”。而从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角度而言,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芯片,单单依靠进口,对于国家安全“将是灾难”。

即便是做了如此有价值的事,在吴汉明看来自己并不算成功。“像我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像中国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为国家做了那么了不起的贡献,他们才是成功的。我能尽力做点事情就很不错了,成功谈不上,我只是做了自己乐意做的事情。”吴汉明说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吴汉明坦言,如今中国集成电路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约十年的差距,但可喜的是,政府对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十分重视。2014年6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纲要》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定义了三性――“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并且,政府还推动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首期给予产业1200亿的资金支持。这让吴汉明对中国集成电路未来的发展十分有信心。

据吴汉明介绍,未来中国芯将在28纳米产品上线后,向14纳米挺进。而已退休的吴汉明则挂上了“顾问”的头衔,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集成电路这个行业做了这么久,他看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从技术和规模上来讲,或许学习先进国家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在他看来,至少可以先学习台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做法,把产业服务做上去。吴汉明介绍说,“产业服务的核心是设计IP,国内的IP缺少公共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减少国内的中小型设计企业的创新成本。现在我就去做这一块的事情,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所需要的平台做出来,努力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设计IP 平台。这是我从今年开始启动的项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技术创新;创新原因

一、电子计算机发展中的突破性进展及其技术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复杂计算量任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进行精确计算的电子设备,于是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在随后的几年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多里程碑式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晶体管技术与晶体管计算机的发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贝尔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使得微弱电流少量的变化,能够对另外的电流产生很大影响的材料,人们称之为“晶体管”;后来,人们逐渐发展晶体管在工作上不仅能够替代原有部件的作用,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计算机的性能,于是一些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以晶体管计算机代替原有的电子管计算机,并确立了读写方便的二进制,同时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发明小型的供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将会成为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之一。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部件的计算机被成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并在随后的时期被广泛地运用,同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集成电路与PC机时代的到来

通过在发明晶体管计算机中的启发,通过当时的科学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将晶体管、二极管和电阻等一些元部件和电路连线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与普通的电子电路相比,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功耗低等优点,而且其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集成电路的好处,并将集成电路运用到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中来,同时将集成电路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仅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且使得计算机的成本降低,为未来计算机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集成电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为PC时代的到来开辟了道路,随着集成电路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子计算机中,IBM公司首先建立了自己的集成电路工厂,并且在不断的摸索中,终于制造出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从而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到了第三时期。

(三)微处理芯片与英特尔系列

微处理器与集成电路和晶体管并称为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发明,可见微处理器对于计算机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可或缺的,这三项发明分别使得电子计算机进入了新的时代。

当时微处理器的发明人员认为可以将复杂的芯片设计方案更加简洁化,在这一启发下,计算机的芯片主要是由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和中央处理器组成,在这一结构的启发下,研发人员开始投入到微处理器的试运行过程中。

微处理器最终成功地研发并投入生产,使得整个计算机产业向着更加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PC机领域,微处理器的产生,使得很多设想成为可能。

二、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的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家认为,电子计算机的集成度已经到达一个瓶颈时期,在集成电路板上如果再放置具有更强计算能力的部件,容易使得芯片散热不好,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但是,人们对于电子计算机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这一矛盾就导致了科学家开始寻找其他的路径来不断推进现代计算机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功能和计算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思考能否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从而变得更加智能化,使得能够进一步解放人类劳动。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一些专家系统已经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另外一些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解放人们的双手,通过声音的录入就能够生成文字等等,这些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子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行为,但是还远远无法跟人类的智能相媲美,因此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突破。

(二)量子力学的研究推动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当人们认识到传统的综合性应用的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瓶颈时期的时候,人们开始探索能否将计算机向着专用的方向发展,例如:人们可以利用量子计算机进行量子计算,但是从传统的综合性应用的计算机到量子计算机的改造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攻克以下几个难题,例如:去相干的问题和纠错的问题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量子计算机并且使得它的应用走向成熟,目前,对于量子力学的不断研究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未来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新方向。

(三)光学为光子计算机的研究提供可能

光学的概念来自于爱因斯坦对于光学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与电子相比,光具有以下特点:光子的分辨率比较高;光子的速度更加快;光子的这些特点使得其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对于光学的研究,例如:激光、光纤、光存储和光显示等等,以及光学与光电子学的结合,标志着现代光学的诞生,这些技术的发展都有力地推动了光子计算机的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以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而且能够进行光运算的新型计算机;在光学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光子计算机能够“与”、“或”、“非”三种基本的运算,同时还支持加法的运算等等,虽然目前光子计算机还没有正式的诞生,但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其优势,也成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四)DNA分子逻辑门奠定了DNA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DNA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从此计算机的发展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DNA分子具有较高的存储能力和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所以DNA计算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DNA计算机的出现能够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进入到人体内甚至细胞内,可以作为一种监控机制,发现DNA的变化等等,而且还能够合成一些药物,用来治疗人体的疑难杂症等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DNA计算机的还处于研究过程中,完成对其真正的应用尚需时日。

(五)纳米技术的出现使得纳米计算机成为研究热潮

随着国际上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一些纳米材料正式诞生,使得全世界投入到了一股研究纳米技术的热潮中。同样,人们开始思考利用纳米计算机来实现一些传统计算机一些更加强大的功能,例如: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制作一些缩微计算机元件,而且这种纳米计算机一旦研究成功就有可能消耗很少的资源,在性能上也将获得更大的提高。目前,建造一个芯片生产工厂耗资巨大,使得很多厂商都不堪重负,但是如果利用纳米技术来制造和生产计算机的芯片,工厂的占地面积和所需资源等等都将大大降低。

三、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的社会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技术的研究为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得现代计算机朝着很多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的因素远远不止科学技术因素,还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需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

随着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处速发展时期,一些工程项目的数据和计算复杂程度逐步增加,采用传统的计算机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例如:目前的加密技术正在逐步提高,密文在目前的计算量来讲是无法破译的,但是随着超级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运算速度的加快等等,密码必须进行更严密的运算,这就需要超级计算机来进行。超级计算机能够使得运算速度得到很大提高,可以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是创新因素之一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普遍地推广和应用,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也成为计算机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体积微型化,为了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对于计算机使用的限制,人们需要一种能够便于携带的、体积更小、续航能力更强的计算机,这就促使着计算机技术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第二,功能全面化,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向着功能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希望能够利用一台计算机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等等,所以现代的计算机也正在向着功能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着。

四、面对计算机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变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准确把握需求,一项新技术的产生肯定有一定的需求因素为推动力,明确需求才能更好地研究出符合相关需求的计算机技术。

第二,计算机技术有着众多的研究领域,每个研究领域都可能为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提供启发,所以在通用计算机的基础上研究一些针对专业领域的计算机技术也非常重要,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

第三,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隐患,例如:病毒、网络攻击、信息窃取和辐射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且还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在致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计算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契机,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计算机的携带、功耗、续航以及成本等问题也成为计算机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五,由于目前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本领域相关知识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其他领域知识的配合,在此过程中需要研发和技术人员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够真正制造出跨领域发展的计算机。

参考文献:

[1]李乃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杨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7月.

[3]高文.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1月.

[4]侯跃武.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材系列:电脑入门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信息工程;发展

从上个世纪开始,电子科学技术无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国际上很多知名的电子企业,西门公司、惠普公司等在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开始追求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不断的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但是因为我国的创新意识不强,我国所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大多来源于其他的国家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同时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优秀的专业人才。

1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是近几年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速度快,发展效果明显,因此被称为朝阳产业。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到了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已初步取得不错的成效。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被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市场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必须及时对变化的市场经济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自身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以保证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稳健发展。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追求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推动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意识不强,因此,虽然我国对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相应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但目前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大多来自其他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1.1技术水平落后

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技术水平与人才十分落后。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仍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完成,但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造成企业的资金外流的局面,加大了企业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只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处于被动的局面,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1.2缺乏良好的环境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但是,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电子信息工程难以稳定健康的发展。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存在种种恶劣现象:如盗版产品、质量不合格、侵权贩卖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1.3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任何产业的良好发展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支持,电子信息工程要想更好的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具备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以及科学技术来支撑。由于我国早几年对人才的忽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脚步。随着社会观念发生转变,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大力培养。

2保障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措施

2.1加大鼓励集成电路和软件开发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继续实施我国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政策的实施,进一步研究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政策,推动“三网融合”。规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出口退税力度,发挥信贷和信用保险支持作用。

2.2关注产业内部发展规律,做主导优势产业

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格局来看,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作为我国的重点领域,不但需要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还需要遵循产业内部的发展规律,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的发展规律,让其为物流、金融、运输等工业行业的发展服务,做这些行业的优势主导产业。

2.3树立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创造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

加快培养高级专家和专业人才的进度,实施“创新团队+技术带头人”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人才竞争机制,加强和完善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专家和专业人才。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上组织的各种活动,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在国际上的发展进程。

2.4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发的支持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人才的匮缺与技术的落后都影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来完成电子产业的制作,仍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或企业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发的支持,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鼓励科技人才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创新,对技术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人才,发展人才,以此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顺利发展。

2.5完善融资环境,加大资金的投入

落实我国在金融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在信贷方面的支持,鼓励当地政府发挥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投入,为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依托企业孵化器、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区,拓展电子信息中小型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对于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给予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辅助,还可以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进口方式给予支持。结合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设立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技术改造和自创创新项目的建设。

2.6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定增长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制造基地,虽然我国在各项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率呈现下滑趋势,销售收入越来越少,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互联网、软件按是新兴的电子信息行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调结构”的经济调整目标;目前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短期内的稳定出口,确保电子信息产品能够稳定增长,未来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鼓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成长、创新、发展。推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2.7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优秀的电子科技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国家或企业必须重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进而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应企业对科技人员应成立专项的培养方针,针对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培训锻炼,加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8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电子技术的创新能力,开发的软件与用户的比重不均衡,电子信息数据库的规模过小,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高等,这些都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对此,企业必须对自身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使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发展。此外,还要优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高效发展。

3总语

电子信息工程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应该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向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邱磊,郭湘军,思.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电子制作,2013,23:139.

[2]朱钊.电子信息工程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39~40.

[3]刘延风,彭桦.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4:61~65.

篇(4)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当代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向信息社会的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2、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到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3、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4、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5、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2、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蓬勃,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

3、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地区受金融危机的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家发展、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4、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化和国际化。

5、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这种国家安全观念有:(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3)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6、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更加强调创新和跨越。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一是要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几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4、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科技界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多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个就一定是错的,哪个就一定是对的,往往是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机遇或市场已不再存在或没有太大效益的时候。

5、要在开发研究当中,贯彻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部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投入55亿元,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四、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能否过好入世这一关,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1、实施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要在国家计划当中,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广泛地采用课题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经费当中人员的经费比例,克服科技管理当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权、期权奖励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2、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尖锐的挑战。有两组数字:一是有关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专利的占有情况。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专利总量的59%,欧洲19%、日本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5%;在药物领域,美国拥有51%以上的专利,欧洲33%,日本12%,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高技术产业当中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二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抢注专利的情况。根据统计,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国外公司发明专利的占有量大约为60%~90%。这两组数据说明,如果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就必须跨过国外所设置的专利壁垒,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我们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要更多地关注专利,要把专利作为重大的战略问题来加以切实解决。

篇(5)

关键词:模具;产业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12-01

1 我国模具工业的产业特点

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例如,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制造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和精密的集成电路塑封模;计算机的机壳、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中的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冲压模具等等,都是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装备。精密模具已使模具行业成为一个与高新技术产品互为依托的产业。

现代模具工业又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高投入的装备型产业,是加工装备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石化、建筑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为其提供生产保证。从支柱产业对模具的需求当中,也可以看到模具工业地位的重要性。由于模具产品的高技术特性,模具企业只有采用精密装备才能保证其工艺要求。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行业还是增值率高、增值税负较重的基础产业。据国家税务总局对1万多家工业企业流转税平均负担率的统计,模具行业比其他行业高出5.07个百分点,这与现代模具产业高投入的产业特点不协调,制约了模具工业的发展。

2 模具工业和模具技术发展现状

鉴于模具工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我国政府对模具工业和模具技术发展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模具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方面的优惠支持,促使我国模具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我国模具工业从基本上是以企业内部自产自配为主、附属于产品生产的工装行业,发展成了有相当规模的、具有高技术行业特征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

(2)模具的生产从主要以传统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进入到了普遍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

(3)我国模具行业已从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形式,发展成为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企业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4)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模具工业的发展,模具业的发展给予制造业以有力的支撑。现在,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又是模具生产大国,全国模具生产企业、厂、点达3万家,从业人员接近100万人。

(5)模具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按照产品的材料的不同,成形的方法也不同。我国模具目前的结构比例:冲压模所占比例约37%,塑料模约占43%,铸造模(包含压铸模)约为10%,锻模、轮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类模具占10%。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类别比例一致。

(6)重点骨干模具企业队伍已经形成。一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各模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发展中涌现(如汽车覆盖件模具――四大家,大型塑料模具――海尔,华威、群达行,精密冲压模具――国盛、华富等等,起到了引领行业进步的作用。

(7)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企业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CAD/CAM技术普遍采用,CAE技术也逐渐被采用。如三维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双料(色)注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8)模具水平大幅提高。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代表的高水平的模具的比例达到了35%以上,如汽车覆盖件模具已能生产B级车整车模具;精密模具加工精度已能达到0.5微米;精密级进模具可在2000-2500次/分钟以上的高速冲床上使用;塑料模精度达到了微米级,适应了IT产业发展的需求;单套重量达120T、直径达4米的轮胎活络模具成为最大型的模具等等。

(9)为模具制造配套服务的体系日趋完善,我国模具工业体系基本完整,模具产业布局有所改善。从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内地和北方扩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具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有京津冀、长(春)大(连)、成渝(西南)、武汉(华中)、皖中等地区但发展仍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模具集聚发展成为新特点,模具园区(城、集聚地等)不断涌现。现全国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模具园区约达15个左右,还有一些地方正在筹划建设模具园区。

3 总结

显而易见,模具工业已从过去依赖进口的附属产业走向独立的新型产业。我国已成为模具生产和消费大国,世界模具生产中心也正在向我国转移。但是,目前我国模具行业发展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加以改进。具体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模具行业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目前,cad/cae/cam技术、快速模型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另外,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应用,如五轴加工机床、高速铣等也大大提高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水平。

篇(6)

1.系统可靠性高,工作量小

程控交换机大多采用集成电路,分立元件很少,集成度高、体积小、耗电低、可靠性高。不但采用的器件技术先进,而且装备工艺严格;元器件装板以前已经过抽测、筛选、老化处理,制好的印制电路板经过单板测试、整机测试及老化处理,使得可靠性大大提高。

在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上,有的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关键部位用冗余技术,较大容量的采用双工热备控制方式,以提高交换设备的系统可靠性。

2.具有自诊断功能

(1)在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中,诊断程序和检测程序占相当大的比例。诊断又分为定期诊断测试和随机诊断测试两种:定期诊断可以通过人机命令,使交换设备在话务负荷清闲时,对系统作一次全面测试。例如可对接口电路逐个测试,并把测试结果存放在记存器中,随时可由维护人员调用查阅。而随机诊断测试在交换设备运行中的同时进行。发现故障按照其级别、类型、影响范围大小,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映,或告警,或记存在存储器内,或启动冗余设备等。

(2)可以随时打印交换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操作和故障状况,以便操作人员及时掌握系统状况。维护人员可以根据打印出的故障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通过人一机命令再对系统作追踪性主动测试,重点测试,以得到准确的判断,迅速地排除故障。

3.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高

程控交换机是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综合密集型电子系统工程。要求维护人员应具有以上三种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经过专业的维修培训,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和各种人一机命令的操作说明和含义。当然作为一个好的维护人员,除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外,经验积累和交流也是十分需要的。所以在日常维护过程中,第一要对发生故障认真分析及时排除,第二要认真总结经验,并作好故障记录。

二、程控交换机的维护与管理探讨

1.机房的维护与管理

(1)防静电要求。程控交换机内部电路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MOS、CMOS等器件。由于这类器件对静电的敏感范围为25~1000V,而静电产生的静电电压往往高达数千伏甚至万伏以上,这样高的静电电压足以击穿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器件。由静电引起的故障可以涉及到交换机的各个部位,严重时还可造成交换机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要可靠地接地。墙壁也应做防静电处理,机房内不可铺设化纤类地毯。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内要穿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避免穿着化纤类服装进入机房。交换机柜门平常应关闭,工作人员在机房内搬动设备和拿取备件时动作要轻,并尽量减少在机房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以免物体间运动摩擦产生静电。

(2)机房温度和环境。程控交换机对机房的温度和环境要求较高。用户量越多,能耗也越大,散发出来的热量也越大,因此需要在恒温、干净的环境中运行。机房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太高,会造成机器散热困难,使机器的元器件参数发生变化,电路的稳定性降低,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注意温度的同时还要保持机房的一定湿度,如机房太潮湿,会使机器的金属部件生锈,腐蚀设备,甚至会造成线路绝缘降低,电路短路等现象。机房过于干燥,则容易产生静电,直接威胁到交换机的安全。按规定,机房的湿度应保持在40%~60%。温度和湿度可通过温度计等监视,必要时,可以安装空调、加湿机或抽湿机等进行调节。此外,机房还要求有防火、防尘措施,电缆管道施工完毕后要认真堵塞,以防止小动物进入。

(3)电磁环境。目前电磁环境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在程控机房内和附近,不允许安装大功率无线电台,以防止电磁辐射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在机房内,交换机的各种电缆与市电交流电源线应尽量远离,不能长距离并排铺设,以免造成电磁耦合或阻容耦合干扰。必要时,各类线缆应互相交叉通过。

2.程控交换机的维护

交换机的维护大致分为两种:预防性维护和纠正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通过监视、测量和抽查等手段,收集各种所需要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排除故障隐患的具体办法及措施;纠正性维护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平时设备的维护以预防性维护为主,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找出可能诱发故障的因素,消除设备的隐患。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后,要及时找出这些故障的根源。因此,维护人员要认真做好各种告警、故障记录,收集全部有关数据,仔细分析观察,积累总结经验。以下为分析总结了的交换机常见故障。

2.1告警部分

交换机在运行过程中,一旦某些部件出现故障,系统会产生一系列告警信号,提示维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告警系统根据故障对设备的影响程度、重要性及紧迫性分为严重告警、主要告警及次要告警。

(1)严重告警

当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发出严重告警,对应信号为维护面板红灯(Critical)亮。故障内容涉及主控板(MainControllerCard)、硬盘驱动器模块(HardDiskModule)、交换控制板(PeripheralSwitchContrller)、过载及再启动等。

(2)主要告警

当系统中部分用户无法通信或通信质量严重下降时,发出主要告警,对应面板上为红色指示灯(major)亮。故障内容涉及普通用户板(ONSline)、长线用户板(OPSline)、功能用户板(COVline)数字网用户板(DNIline/2B+D)、数据用户板(DataseLine)、环路市话中继板(LS/GSTrunk)、E/M中继板、双音多频记发器(DTMFReceiver)等。

(3)次要告警

当系统中只有极少数用户的通信质量受到影响时,发出次要告警,对应维护面板上红色指示灯(minor)亮,相应用户的用户板对应红灯亮,这种告警不必及时处理,但对交换机运行状态要心中有数,故障内容涉及到倒换失败、个别用户故障、故障排除等。

当系统发出告警信息后,应及时按以下原则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1)从单板指示灯和维护台观察单板状态,分析相关单板,不要盲目更换单板,以防故障扩散。

(2)插拔单板时,一定要佩带防静电腕套,并将接地端可靠接地。

2.2用户部分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用户部分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一般可分为外线故障和交换机相关功能部件故障,常见的外线故障有断线、短路、接地、话机故障等,可通过在配线架甩开外线的方法确定故障部位下面讨论由交换机相关功能部件造成的用户故障的处理方法。用户故障发生在普通用户板的个别用户时,可通过更换用户板解决,也可通过应急方法处理,如更改用户对应的电路号码,并将外线改接到对应的用户电路上,再进行呼叫转移,将故障号码转移到更改的号码上。用户的故障处理方法有:

(1)连续16个用户故障,更换损坏的普通用户板;

(2)整个用户模块故障,检查接口控制板及-48V馈电;

(3)用户故障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以最小配置运行,判断分析单板故障,或通过拆半法逐步排除和定位,找到影响其他单板工作的故障板。2.3中继部分(半自动接入公网时)

与中继部分相关的有中继板、中继线及软件中的与中继线有关的表格的设置等。中继部分的故障处理方法有:

(1)所有的用户都打不出外线,可检查中继线、中继线指定(TrunkAssignment)、中继组指定(TrunkGroupAssignment)、自动路由选择指定(ARSAssignment)、路由指定(RouteAssignment)、限制等级指定(ClassofRestrictionGroupAssignment)、数字更改指定(DigitModificationAssign2ment)等的设置。

(2)只有个别用户打不出外线,可检查中继板及分机限制等级(ClassofRestrictionGroupAssignment)。

(3)只有部分用户组,如长途、微波、市话等打不出,则要检查中继线及自动路由选择指定表和路由指定表。

(4)拨打外线用户时经常听到说。没有这个号码。,或刚接通时能听到对方讲话,而对方要经过延迟几秒钟才能听见主叫讲话。则要检查中继线的极性是否按左正右负的方式连接到配线架。

(5)当交换机与公网实行全自动连接时,则要检查PRI接口板、光纤及光端机。

3.硬件上应注意的问题

程控交换机硬件由单板、背板、插箱和机架组成。程控交换机开机后,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其印刷电路板和接插件等部件不能随便触动。因此,维护人员对程控交换机硬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是除尘保养和技术维护。程控交换机主要板件应有备件,一旦出现故障要及时进行更换,以缩短故障时间。定期检测交换机的地线和保安设施,使之符合要求。根据告警信息的提示,及时对可疑部件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及时更换。定期检查交换机的进出线,及时更换老化和破损线。交换机应定时进行除尘,清理交换机硬件灰尘前,应先绘制出交换机示意图,在电路板、交换机连线上贴好位置标签。待停电后,拔出电路板,记录拔码开关或跳线开关位置。然后用专用清洗剂或软毛刷除去硬件灰尘。除尘完成后,根据记录与示意图插好电路板与连线,加电恢复正常运行。

4.软件上应注意的问题

交换机一侧称为前台,服务器、操作维护台称后台。前后台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后台通过人机命令界面向前台传递操作维护指令,并接收前台的告警信息,完成交换机日常监控、维护与管理工作。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管理和维护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保管好随机带的软件磁盘,以防系统瘫痪重装需要。正确设置操作员操作权限,以免误操作引起系统故障。增删和修改用户数据、局向数据前数据备份,避免操作不成功能恢复原数据。定期测试软硬件功能,定时备份局、用户数据。查看各级告警信息,根据信息正确诊断并处理故障。配合厂家作好软件远程维护工作。及时对服务器,维护终端,计费器,话务台进行软件杀毒,保护主机和软件的安全。

三、故障的预防和常见处理措施

(1)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维护人员上岗,每天应检查:机房环境温度及湿度情况;交、直流配电屏上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和频率等指示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备品、备件、工具、仪表是否齐全;通过终端,显示一下系统各部分工作状况;了解系统有无告警及告警系统是否正常;测试系统的各种音源信号,如拨号、忙音、回铃音及铃流等;

(2)预防软件故障措施。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使用终端,避免错误的命令或数据。随时保持冗余的磁带或磁盘信息的内容与系统内存信息的一致性。经过检查I/O设备是否正常,尤其对软盘驱动器或软盘的检查。经常检查分析故障资料,及时修改错误数据或补打人遗漏的数据。对用户使用话机和特种业务功能方法作好宣传工作,避免用户拍打叉簧和误操作。

(3)严格维护管理制度。为保证程控机房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应严格建立和执行维护管理制度。需要制定有关制度:程控机房管理制度;机务员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机房清洁卫生制度;安全保密制度。

篇(7)

摘要: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国家信息化方针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头脑”的信息化,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坚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长极和信息源。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战略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离开了工业基础谈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楼阁,信息化这种新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必须坚守传统产业,把注意力放在工业化上;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差距,过分强调信息化,必然会产生泡沫经济;面对巨大的“信息鸿沟”谈“赶超”和“跨越”是不现实的,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只能慢步走。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作“坚守——慢步论”,即坚守传统产业,慢步信息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这种朝阳产业。这种观点是“放弃——跨越论”,即放弃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放弃——跨越论”者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行的放弃转移型战略。20世纪50年代 (以下均指20世纪)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转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良机;80年代以后,出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景象:笔者认为:“坚守——慢步论”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而“放弃——跨越论”则过分强调新兴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作用:笔者的观点是:我国要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实现工业化进而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坚持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应用为主导;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坚持教育先行,用“头脑”信息化带动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处理好现代化的大都市与落后的广大农村的关系,坚持局部突破,都市跨越,整体追赶,率先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化的发动机。我们把这一战略概括为“应用主导、教育先行、局部突破、都市跨越”。

“坚守传统产业,慢步或停步信息产业”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全球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度生产总值约为1.2万亿美元,美国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产值达到8220亿美元。我国信息产业2000年销售收入5800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约合700亿美元)。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占世界软件市场的份额不到1%,而印度的同一比率超过了16%。经济学家胡鞍钢计算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差距。目前,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我国与西方7国相差5.6~8.12倍,到2015年可能缩小为3~5倍。二是知识与信息差距。我国与西方 7国相比,1997年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相差32~90倍,互联网普及宰相差143~1761倍。另一方面,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后发优势,探讨实现信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我国实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以下条件:(1)后发成本优势。我国能够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超越一些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经验和技术,享受“后发优势”。作为后来者,我们不需要花费巨资来从事研究与开发,大大减少开发过程的风险成本,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大量资源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网络技术为后来者开辟子“新大陆”并大大降低了后继者的进入成本。可以利用先行者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后来者来说,重要性不亚于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此外,国际贸易不仅使后来者扩大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国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后发者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吸引先行者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有利于克服要素“瓶颈”。(2)后来者没有结构惯性。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完整而且联系密切,具有强大的惯性,进行结构调整,成本过大。我们可以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业化。(3)信息产业容易跨越。信息产业历史不长,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双重属性。互联网的历史更短,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差距不大,至多落后10至15年。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至3倍。“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是总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4)信息市场潜力大。我国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到2000年,全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比90年代初扩大了8倍。我国彩电、微型计算机、移动手机、集成电路等主要电子产品的产业规模日渐壮大。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达1亿户,电视网络已成为世界第一,固定电话网络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这也会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产业的素质。(5)信息设施有较好的基础。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通信投资累计达到8000亿元。目前我国通信网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以及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正在向新一代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推进。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现已经达到100多个,遍及金融、海关、财税、外贸等各个部门与行业,区域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上网企业迅速增加,网上交易额逐步增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媒体等各种信息产业形态已经起步。公用信息网已覆盖全国230多个城市,全国互联网已有近1万个站点,网上信息源及应用数据库达到4400多个。(6)有民间资本支撑和局部技术优势。我国有 10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可为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尽管我们国家在总体上,经济科技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光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为实施技术跨越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有可能利用“胜者全得”的规律,即技术上领先一步,有可能占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7)有一批创新主体和示范工程。有7万家具有机制优势和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和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创新主体和载体。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金桥、金卡、金税、金关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