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8 17:21: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竞技运动的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优秀 男子 网球 竞技能力 策略
网球运动孕育于法国,诞生于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于美国。现代网球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体育运动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球运动在我国也越来越普及。如今,“北京中网”和“上海大师杯”在我国成功举办,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网球正在与世界接轨,它们的成功举办积极推动我国又一波网球热的兴起。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国网球运动的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男子单双打的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还很大。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尽快迎头赶上是一直困扰中国网球界的问题。本文对世界男子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形态、机能、
素质以及技战术等特征进行简略的分析,以期为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男子网球运动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特征
1.1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网球运动在诞生初期被誉为“绅士运动”,可见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不是很大,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网球运动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不断提高。近此年来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当今男子职业网坛排名靠前的几名运动员身高都在1.80m以上。如费德勒1.85m、罗迪克1.86m、纳达尔1.86m,已经退役的前巨星桑普拉斯1.85m、阿加西1.80m。女子运动员身高超过1.80m的也比比皆是,特别是顶尖选手身高的优势更加突出,如达文波特1.90m、大威廉姆斯1.86m、小威廉姆斯1.80m,莎拉波娃1.83m。著名华裔运动员张德培曾经在17岁时取得了法网桂冠,但是此后他再没有获得过四大公开赛的冠军,这与他1.75m的身高不无关系。为了弥补身高和力量的不足,他必须更多地快速跑动,消耗更多的体能,在与其他高大运动员比赛时吃亏不少。目前,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身高像张德培一样在1.80m以下的已经很少见了。网球运动员身材增高的趋势适应了网球运动场地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负荷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当代选手的技术更加细腻,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这是现代网球运动的特点之一。
1.2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运动员除了要具有灵敏性好、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好、动作速度快、心理素质好等乒乓球、羽毛球小球类运动员的共同素质外,还要有快速起动、急停、变向的能力,以适应在场地上左右奔跑、急停、变向的要求。对于网球来说,灵活性、速度和爆发力量是最重要的素质[1]。
从力量素质来看,网球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最大力量。在比赛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击出网球的球速最高可以达到200km/h以上。这就需要运动员有足够的力量才能打出如此高的球速。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表明:力量已经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重要素质。即使是技术型运动员也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否则无法在高手如林的职业网坛立足。
耐力素质是网球运动员所需的另一项重要素质,其原因在于:网球比赛的争夺异常激烈,并且一般的男子比赛通常都要在2个小时以上。一场高水平比赛一场打3至4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如此长时间、大运动量的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是严峻的考验。
1.3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从身体机能来看,网球运动员要具有神经反应快、心肺功能好、无氧代谢能力强的特点。网球比赛的发球速度越来越快,运动员接发球的反应时间很短,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来球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神经反应能力。此外,还要求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要高达13%以上,白肌纤维比例要达到70%以上[2]。在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方面,网球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完成3至4小时的大运动量比赛的保证,这一点特别应该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
1.4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水平,赢得胜利,除自身的技术水平、体能、战术运用等诸多因素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运动专家认为,在激烈对抗的大赛中要取得胜利,身体、技术、战术等因素占70%,心理素质占30%。因此,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要能够沉得住气,不急不躁。特别是在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对决中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有统计显示:在每盘打到抢七的决胜局中费德勒往往能够胜出,这与他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关键球上他不是能发出Ace球就是能够打出漂亮的底线击球,这也是他的绝技之一。
2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
2.1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特征
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是网球项目中的重要技术。网球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不但能够直接得分,还对比赛有很大的影响[3]。网球比赛分发球局和接发球局,运动员都力争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和破掉对手的发球局。网球发球技术的重要指标是发球的球速,目前世界男子优秀运动员的发球最高球速都能达到200km/h。美国选手罗迪克在2003年与鲁赛德斯基的比赛中创造了249.38km/h的世界纪录。他在2008年的迪拜网球公开赛中就以17记Ace球把二号种子纳达尔阻止在了半决赛的大门外。
网球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准确的预判和回球。如果被动地在对手发球后再移动找球,在高速的发球面前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回球,甚至根本接不到球。因此优秀运动员必须从对手的发球动作中预先准确判断发球的线路和落点及时移动,接好发球和创造接发球抢攻的机会。老将阿加西就是一位世界最好的接发球手,他34岁时还能够屹立在世界网坛,与其高超的技术分不开。其中接发球技术是他的优势,往往让对手在发球局中不能占到便宜。
2.2线路和落点的特征
网球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底线对抽已经成为过时的技术。我们在世界大赛中往往看到的是:击球线路的变化已经取代了等待对手失误的落后观念。现在的世界优秀运动员总是力争采用大角度的击球将球打到左右两角或直接得分或让对手来回奔跑,在对手回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给出致命一击。同样,运动员在被动跑动时也会打出高质量的直线穿越球或大角度的斜线回球,变被动为主动。
2.3个性化技术的特征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除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精湛技术之外,极具魅力的个性化技术的发展也是当今网球项目的特点之一。如双手握拍击球在传统上不是主流技术,但是阿加西、德约克维奇等著名运动员大量采用双手击球,增加了击球的力量和准确性;桑普拉斯、萨芬、费德勒等人采用的反手单手击球球速快、落点刁钻、动作潇洒。这充分说明任何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样。
2.4战术打法的特征
纵观当今世界网坛,随着运动员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球战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球的发展过程中,底线对攻型曾经长期统治世界大赛。运动员在底线来回对抽,主要依靠对手的失误得分,后来大力发球后进行上网截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被称为发球上网型。理论界普遍认为发球上网型主动性强,是网球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近年来运动员击球速度的迅速提高,在底线能打出各种大角度的斜线球和直线穿越球,底线进攻的威力大增,大大限制了运动员发球后盲目上网的可能性,底线打法又重新受到重视。但是这种底线打法不同于传统的单纯底线打法,而是注重以大力发球和底线击球线路的变化造成对方回球失误或创造良好的进攻时机并及时上网进攻。同时这种打法也克服了原来的发球上网型的发球后即立刻上网的盲目性,减少了自身的失误,这种战术发展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3 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
3.1顺应网球运动规律,重视选材工作。
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我国的网球运动若想跻身于世界前列必须从选材抓起。根据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资料和对网球运动特点的分析,具体来说,从身体形态上要选择身材高大、强壮有力的青少年。男子的骨龄预测身高要达到1.80―1.85m以上,同时在身体素质上要选择灵敏性好、反应速度快、肌肉力量好、耐力水平高的青少年。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如此身体条件的青少年在我国大有人在,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
3.2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技战术思想。
现代网球技术的发展使网球技战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改变。首先是对多拍对打能力的认识。传统的训练理念要求运动员具有连续多拍对打能力,因此在训练中运动员长时间地练习对打。而目前网球比赛的实际情况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都会将球打到场地的边、角让对手接不到球,很少有两名选手多拍对打的场面。即使有多回合的争夺,也是在快速跑动中进行。因此,常见的多拍练习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只能作为热身活动而不是主要的练习内容。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很多运动员还在大量进行这种无效的劳动。在此,应该借鉴乒乓球的经验,“前三板解决问题”。即每次回球都要力争打到对手接不到的地方,以主动进攻得分而不是等待对手失误。其次是击球路线的练习。由于长时间练习多拍对打,我国运动员的回球路线往往集中在中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连续的对打。养成这种习惯后在比赛中会不自觉地将球打到中路,给对手以机会。因此在练习中教练员应该要求运动员要有比赛意识,重视击球线路的变化,把球打到对手最难接到的地方。再有是底线和上网的结合。正如前面所说,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运用高质量的底线球和上网战术上有新的发展,我国运动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底线和上网技术的配合进行探讨,找到适合我国运动员的方式,这样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
3.3抓住关键环节,提高训练水平。
迅速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的最直接和最快速的方法是抓住我国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改变这些方面的落后状态,以此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的策略是符合决定竞技体育水平的木桶原理的。
发球是网球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有资料显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运动员在身体条件上的差距使运动员发球力量不够;二是我们的发球技术落后,这也直接导致了发球速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训练中重视发球技术的改进,增加练习发球的时间和练习的强度。据来我国讲学的美国专家何国纬博士介绍,美国运动员大约有1/3的训练时间安排有关发球和接发球的练习。因此,保证练习时间是首先要做到的。其次,从长远上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选拔身体适合的青少年从事网球的学习与训练。在当前阶段,第一,要利用生物力学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诊断,改进现有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第二,要加强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力量素质和挥拍速率,尽量减小身体能力的差距;同时加强发球落点的练习,以弥补发球速率的差距。
我国运动员的另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是耐力水平。从比赛实践看,我国男选手在比赛中一般只能坚持两个多小时的比赛,时间再长就会出现体力不支、腿部抽筋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之低下。解决此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即加大训练强度。
3.4开展多层次的网球比赛活动,立体发展网球事业。
在我国网球运动还不是很普及,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人认识网球、喜爱网球,积极加入到这项运动的行列中。体育职能部门应该多举行一些业余的网球比赛,既能扩大网球人群,又能够发现部分有发展潜质的少年选手。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体育组织,应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多举办一些邀请赛、友谊赛。各地体育部门应将网球比赛列入工作议程,通过比赛发现人才、锻炼队伍、扩大影响,培养更多的运动员。
4 小结
目前,我国网球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特别是男子的水平相差很远,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世界网球发展的趋势,制定我们的发展规划,包括战术指导思想、技术发展方向、体能训练计划以及选材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尽快缩小我国男子网球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全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编辑委员会.全国大百利全书体育卷[M].北京:全国大百利全书出版社,1988.
[4]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散打;阶段特征;分析
1.前言
本文以参加过省级比赛的十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和讨论,研究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出成绩的年龄、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年限、最佳竞技年龄区以及各个级别的年龄特征。来探讨我国当今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年龄特征和成才的年龄规律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旨在为我国各层次散打运动队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预测、科学而合理地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使我国散打运动更加稳步健康的快速发展。
2.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散打运动特征
2.1.1散打运动的时间特征
散打作为竞技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每局比赛里,要尽可能地重创对手以期获得优势胜利,或尽可能多地击中对手以点数获胜。根据散打竞赛规则,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商业性比赛和团体赛除外)都是采用三局两胜制,即在一场比赛里先胜两局(优势胜利除外)的选手获得胜利。每局净打三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2.1.2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
散打运动的比赛是在高60公分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的,双方运动员必须在激烈的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保持自身的平稳,一方面要尽可能通过合理技战术的应用击中,摔倒对手或迫使对手下台,又要防止自己在快速移动中滑落或被对手击落擂台(竞赛规则规定一方运动员下台,台上的运动员得两分,如果在一局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先下台两次则另一方获胜),所以,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首先表现在运动员的移动上,运动员在场上不仅要抓住每一次得分机会进行猛烈的攻击,而且在后退防守时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擂台上的位置,以弧线后退为主,既可以躲过对手的直面攻击,又防止自己跌落擂台或身处擂台边缘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为自己的反击赢得空间距离和时机。
2.1.3散打运动的体能特征
根据我国著名的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具有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级和优势胜利的比赛特点,且在比赛中相持而无进攻动作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8秒,因而,间歇时间短、回合多、攻防转换快是散打比赛的显著特征,这样的项目特征决定了散打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功能为辅的混合供能,但由于比赛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在实际比赛中很难对其功能特点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2.1.4散打运动员的体形特征
竞技运动就是要充分挖掘人体的潜能,逼近人体的极限,创造超人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即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决定了一个运动员将来能取得的成绩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进行运动选材的依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即对潜在竞技能力的充分挖掘,它是让运动员表现出超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决定着运动员潜在的能力能否表现以及表现时间,充分程度和保持的年限,这也是为什么训练要科学化的原因。
2.1.5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如心血管器官呼吸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工作能力。它是人体承载运动负荷与强度的内在器官和系统,其功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与强度极限。由于在运动训练中,涉及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没有心率那样简便易操作,而且能够直接控制和反映运动强度,所以在运动实践中,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器官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
2.2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
2.2.1基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特征有:训练体系多样化,培养运动员的专项兴趣及自信心;狠抓踢、打、摔单招及组合技术的规范性及实用性训练;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速度和耐力安排比赛时高度重视对抗匹配。
2.2.2专项提高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特征有重视因势利导,培养运动员的特长技术;掌握全面的战术形式,促进技战术一体化;突出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训练;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操作思维能力和调控状态焦虑的心理能力。
2.2.3竞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阶段的训练特征有:围绕散打制胜主导因素突出针对性的训练;注重赛练结合来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以特长训练为中心来发展绝招;重视赛前的系统备战,力争创造佳绩。
2.2.4最佳竞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最佳竞技阶段的训练特征有:维持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比赛经验;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来维持运动员心理稳定;注重控制运动员的负荷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机能恢复;以“得分”为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精心调控运动员的体重来选择合适的级别比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散打运动员不同成长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和专项特征,适时适度地开发运动员的潜能,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快速、有序地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不同性别和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的训练特征研究,使相关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
3.2建议
3.2.1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取得成绩的最佳竞技年龄区为19-27岁。从理论上说:此年龄区可以作为散打运动员的最佳竞技阶段。并以次竞技年龄区作为散打运动队伍人才衔接,以保障我国散打运动队伍的长盛不衰。
3.2.2根据科学的理论并结合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可以把我国散打运动员成才过程的年龄特点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年龄,在12-14岁这个年龄范围;专项提高阶段年龄,在15-18岁年龄范围;最佳竞技阶段年龄在19-30岁这个年龄范围;竞技保持阶段年龄在30岁以后。
3.2.3根据我国当今男子有散打运动员的成才规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有的训练体制和比赛制度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以有效地推动我国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以西安体育学院各系部部分在校学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数据统计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现在的大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了解、态度以及参与动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且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电子竞技 大学生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运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
二、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况
(一)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及内涵
对电子竞技运动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看法略有差别,但通常认为电子竞技运动,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电子游戏运动。包括电子和竞技两个方面,其中“电子”是方式和手段,主要是指这项运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主要的各种软硬件以及由它创造出来的环境来进行,这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需要的场地与器材相似,就像篮球需要篮球场地和篮球架,田径比赛需要器械、场道是一个道理,电子竞技运动则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明这点是此运动与传统体育运动的根本区别;“竞技”,即对抗和比赛,是体育的本质特性,电子竞技运动一些成分体现了作为体育项目的对抗和比赛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与电子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有着根本本质的不同,而其中的比赛特征则具备可定量、可重复、精确比较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规律性,可以或者必须通过高度训练积累经验和积极实践来提高。
(二)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识
从本质上来讲,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体育项目,然而由于人们对于电子竞技运动认识不够清,往往阻碍着此项体育项目的发展与开展,主要表现在:一部分人将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混为一谈,往往认为电子竞技即是网络游戏,实质上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电子竞技运动是一种通过电子手段来进行的体育运动,而网络游戏究其本质是一种游戏。通俗的讲,其实“网络”与“电子”都是手段,手段的不同只会导致游戏或者运动方式不同,可以说对于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理解,也就是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理解。具体来说,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模拟和角色扮演,主要通过时间积累来促进升级,达到娱乐与消遣的目的。而电子竞技运动则是通过训练与竞赛来提高参与者的思维、反应、自制、协调能力,来培养参与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
(一)对电子竞技运动态度
对于“愿意参加电子竞技运动吗”这个问题,44人表示“非常愿意”、96人选择“比较愿意”、17人态度不明确、10人选择了“比较不愿意”、8人“非常不愿意”,其中“比较愿意”(96人)和“非常愿意”(44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0%,“比较不愿意”(10人)和“非常不愿意”(8人)仅为总数的10%,“不好说”的为10%(其中可能包括一部分参加过的人)。可以看出,电子竞技运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众参加的体育项目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日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对电子竞技运动的了解情况
对于“对电子竞技运动了解吗”调查数据显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分别为56人、72人,占了总人数的73%,“比较不了解”和“非常不了解”分别为16人、9人,占总人数的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了解、关注程度较高,这与媒体宣传、群体效应、从众和好奇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频率
从每周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来看,89%的人集中在1到5次之内,占89%,超过五次的仅为11人,为11%。从参与的时间来看,绝大多数都在3到6小时之内,占69%,超过10小时的仅为11%。可以看出,虽然电子竞技运动在大学生中间很流行,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可以说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同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四)影响参与者加入电子竞技运动的因素
调查发现,促进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即提高技能和盈利的动因)仅为42人,自身喜爱的为70人,从众心理(同学影响)的为21人,打发时间(休闲娱乐)为42人,可见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此项目的认识和利用上还存在偏差。
四、结论
(一)目前,部分学生对该项目不甚了解或了解程度不高,甚至对此持着消极或反对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竞技运动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电子竞技运动已经作为一种新型运动项目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大多数大学生所熟悉、接受,并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了解、态度和参与动机上均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积极、合理的引导与支持。
(三)电子竞技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在于利用好,依此来提升对游戏的抗诱能力和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一、传统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
从历年的中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也未尝不可,只要运用得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最后出现“教不好,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实用价值令人怀疑
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学生从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
目前,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田径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特征;重视和强调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掌握技术中的作用,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仍是“一刀切”、“填鸭式”的方式。这种纯粹为技术服务的教学必然促使教师围绕某项技术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此类教学可称为“系统教学法”,其主要特征就是正规、正规、再正规。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又怎么能学好技术动作呢?
二、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二)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
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杜海龙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我校的周艳丽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提高篮球运动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水平,为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专项素质,完善和改进其训练方法,并提供训练手段作为参考,寻求更适合篮球运动自身特征的训练方法,尽可能的降低运动训练时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
二、体能素质训练
进行正确性的体能训练是进行比赛前的必要准备。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提供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运动任务的身体能力。体能训练包含竞技体能训练和健康体能训练。竞技体能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成绩,并避免运动伤害的重要步骤。竞技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肌肉有氧和无氧运动的能力。健康体能训练主要是提高身体机能,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抗压能力。专项体能训练是竞技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篮球运动的特征,采用特有的训练方式以提高专项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专项运动竞技水平。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以竞技体能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为依据,结合篮球专项运动的特殊性,进行调整与创新。
篮球运动以力量作为支撑,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要求甚高。在篮球项目中,对力量素质主要针对下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上肢力量的要求。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在日常体能训练中,有意识的增加对篮球专项力量的训练。另外,注意训练后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以让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下一次的训练中。而且,专项体能训练应尽可能避免损伤,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间歇时间的掌控和训练后的放松恢复,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下一次的训练中。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身体能力,基本上划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种。篮球专项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快速的移步控球的效率。球类项目对速度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对球体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还是对运动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速度。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运动员的移步反应速度,只有更合理、更高效的移步才能够在有限时空中进行抢球、控球、投球一系列动作。
速度素质的提高,需要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基础,特别是力量素质以及灵敏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因此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兼顾其他体能素质训练。利用重复训练手段,着重发展力量和柔韧性来促进速度素质的发展。由于重复训练法强度基本稳定,就使得练习者大脑皮层和肌肉有节奏地工作和休息,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这样可使机体恢复的效果不断积累和扩大,有利于提高身体训练的综合水平。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身体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的增加,运动员的体力消耗也随之增大,如何间隙训练来保障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足够的体力支持,是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间歇训练法是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是在练习者机体处于尚未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意志品质,激发赛场上的运动活力和热情。另外在技术训练中插入间歇练习,有利于培养练习者在疲劳的情况下完成技术的能力,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篮球球运动是对灵敏素质高度要求的激烈运动项目,灵敏素质训练是提高篮球专项运动水平的重要环节。灵敏素质主要是指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处理球的一种即时应对能力和判断能力。篮球激烈运动需要力量的支持,在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同时,在专项力量训练中融入灵敏素质训练,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进攻意识和准确判断进攻时机的能力。在跑、跳训练中插入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
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等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在专项复杂化训练的条件下,重复与专项运动性质相似的动作是发展运动员灵敏性的有效途径。篮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多模仿和重复核心技术动作,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综合训练方式,也可以通过改变正常训练模式、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掌握动作的技术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洞察能力等。
三、结论
篮球运动专项素质的提高,是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提高的前提。在进行篮球运动专项素质训练的时候,应以循序渐进、综合训练为原则,以达到体能训练的整体效果。训练过程应制定合理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案,逐渐提升训练质和量,持之以恒,根据计划坚持定时、定量完成体能训练,逐步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许良.我国学生体能发展趋势及其干预措施,体育学刊[J]
[关键词]社会学;江西省;乒乓球;崛起策略
许海峰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我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奥运金牌梦。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奥运代表团共夺得了15枚金牌,时任美国奥委会主席的威廉・西蒙就曾预言:“中国已成为奥运会强国之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中国奥运代表团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28枚金牌,居奥运第二集团之首;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们共夺得了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第一集团;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夺得51枚金牌,雄居各奥运参赛国之首。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环境对江西省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
竞技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曾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运动,同样要适应经济基础。我国学者李力研运用象征符号学解释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现象,指出:“日本的竞技体育在快速上升时期,正好是日本经济恢复和上升的时期。一个国家经济腾飞在其崛起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的腾飞过程中也孕育着政治、文化、思想、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经济实力的崛起是竞技体育崛起的基础,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创造无限的商机,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竞技体育发展的特征,对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明确竞技体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江西省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体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江西省是中国内陆地区欠发达的省份之一,在2011年中国各省GDP总量排名以及全国各省GDP人均排名中,江西省GDP总量排名全国第20名,人均GDP排名全国27名。实事求是的讲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拨款,而政府对乒乓球运动的投入资金还不高。在调研、访谈的过程中,很大部分专家、教练员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省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见表1。
由表1可知,有70%的专家、70.97%的教练员认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对我省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影响“大”,20%的专家、16.13%的教练员认为影响“较大”,10%的专家、6.45%的教练员认为影响“一般”,只有6.45%的教练员认为影响“较小”。在其他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对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却不是主要因素。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政府对乒乓球运动投入较低等现状,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制约了我省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
(二)训练条件、工资待遇影响我省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
通过调研得知:我省乒乓球体工队队员的每月工资为700-800元,而与我省经济水平相当的湖南省,体工队队员的工资为1800-2000元;安徽省体工队队员工资为2600-3000元;而与乒乓强省市如北京、上海、北京、山东、辽宁等就更没法比了。省体工队男队主教练蔡练教练笑称:“队员周末做老板陪练所得酬劳都比工资高。”运动员待遇低引起我省人才流失的最大问题,俗话讲“以财养贤”,队员的基本生活的得不到保障,更何谈养贤了!多个教练都感叹:我省多位优秀乒乓球运动苗子,都是因为待遇及训练条件等原因转会到山东、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
在访谈中部分教练员与运动员对训练条件表示了不满。省队训练条件较好,造成资源没有均衡利用的现象。从表2、3数据我们可知,省队队员对目前的训练条件比较满意。由图1、2可知,省体工队教练员、运动员在满意程度上明显高于基层。62.50%的教练员以及68.97%的运动员,对省队的训练条件“很满意”,同时37.50%的教练员和31.03%的运动员对训练条件“基本满意”;基层体校对训练条件不满意,只有26.09%的教练员和11.56%的运动员对训练条件“很满意”,37.78%的教练员和20.10%的运动员对训练条件“不满意”,同时,8.70%的教练员和20.60%的运动员对训练条件“十分不满”。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基层体校能基本满足球队的训练要求,部分体校的训练条件确实很艰苦。调研时,南昌市气温较高,队员们在犹如蒸笼的球馆中挥汗如雨地训练。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训练条件较好,如山东鲁能俱乐部、上海的曹燕华俱乐部、河北正定乒乓球俱乐部等都是一流训练的条件。与乒乓强省相比,我各级体校的训练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也影响了运动员门的训练积极性。
二、江西省乒乓球竞技运动成绩提高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政府对乒乓球运动的投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综合排名都程上升的趋势。2012年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江西省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从2006年的第19位,上升至2010年的16位。值得注意的是在统筹协调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竞争力,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名列前茅。进入经济快速发展以来,面对国内外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和建设,保持我省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出“稳重有进、进中向好”的局面。2013年上半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54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0.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在“十二五”初期,我省经济运行呈现出“稳、进、好”三大特征。
(二)在我省经济实力增强的背景下加大对乒乓球运动的投入
在我省经济发展好转、经济实力增强的背景下,政府增加了对我省乒乓球运动的支持力度。既江西省水上管理中心聘请了原国家队皮划艇教练马克之后,我省乒乓球队也请来了一位国字号教头――华正德。华正德有40多年国家队的指教经验,先后培养了陈龙灿、陈静、乔云平、郭跃等一批名将。在“请进来”的基础上,我省还实行“送出去”战略,我省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张琴成功竞聘为国家乒乓球女子二队教练员,这是有史以来国家队乒乓球教练班子中第一个江西籍教练。从江西省乒羽运动管理中心得知:体育局将加大我省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运动员的待遇、修建新型场馆、改善训练条件等。
(三)运动队自身寻求“多元”的资金收益
争取获得政府更大帮助的同时,各运动队要积极开拓市场,走市场化道路。可以探索性的实行运动队与企业联合办队的之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计划、有选择的与大型企业或公司进行合作,充分开发球队的无形财产。在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相关的无形财产包括球队的名称、联赛的转播、商业赞助等,这些作为经济资源进入市场运营并能为相关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球队在得到企业赞助获得资金的同时,对赞助企业进行宣传,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实F运动队与赞助企业的双赢。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我省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制约了我省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得不到充足的经费保障已造成我省部分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人才流失。
(二)建议
提升我省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大对乒乓球运动的投入。
1.在我省经济实力步步增强的大背景下,加大对乒乓球竞技运动的投入与扶持力度,提高运动员的待遇,改善训练条件。
【关键词】体育运动 ; 特征 ;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7-02
一、体育运动的特征
1.体育运动的竞技性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现象。 以竞技体育运动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的范畴,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运动, 更说明了竞技体育运动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运动热爱程度的提高, 竞技运动将更贴近人性, 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讲, 竞技体育运动完全可以为日益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类大众提供一种崭新并不断完善的体育运动体系。
2.体育运动的大众性
大众体育是以运动为基础, 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直接目的运动。现代体育的休闲、优美、高雅以及比赛中具有超常的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和观赏性, 在吸引有经济能力的中上层市民参加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许多国家, 这为体育运动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的要求增强。21 世纪, 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 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3.体育运动的民族性
体育运动在传承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运动场上有许多成文不成文的优良传统,比如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高声喧哗。 看来似乎很平常,实质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 对运动员的尊重、对裁判员的尊重, 也体现个人的尊严。 一场高水平的比赛, 有成千上万的观众。 在比赛进行当中, 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屏住呼吸欣赏表演。偌大空旷的运动场上, 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表达对运动员精彩表现的鼓励。这些优良传统, 都是体育运动发展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它在运动场上传承文明, 它所弘扬的是人类的文明、理念和价值的传承。
二、体育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育运动对全民健身方面的作用
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拥有健康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体育运动在健身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就网球而言,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一场有相当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所跑的路程约在5000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万米,不下于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网球运动常被人形容为“挥拍上阵”,曾有人统计过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挥拍情况,一场比赛总的挥拍次数不少于千次,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不能胜任的。可见,体育运动对发展人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体育运动对促进道德、法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每个参与者的道德修养及礼仪意识要求很严。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在体育场上不仅能感受到竞技体育的激烈性、残酷性,而且也能深深感受到运动场是一个学习和展示良好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场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行为举止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服饰和语言也有严格要求。“尊重运动场上的一切人和物”这是体育运动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尊重对手、裁判、观众、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也包括体育场上的体育器材设施。体育运动能提高民主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体育运动对经济促进的作用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体育运动的迅速普及发展,让商家看到了新的无限商机。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体育赛事,打造强势企业品牌,做好体育经济。宾馆饭店则将运动场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为中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4.体育运动使人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竞技运动规则首先传递出来的就是平等原则。在各类球类比赛过程中每名或每队运动员只能有一个选择权利,选择球权的运动员就不能再选择其它,并且在第一局之后要交换场地和发球权,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公平原则。人们通过参与此类体育运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生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自己只有通过艰苦努力,并公平的参与竞争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三、体育运动的魅力与美学价值
体育运动是一项力量美和艺术美、形体美、服饰美与环境美相结合的活动。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把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既有悠久历史,又不断得到普及发展深受群众喜爱。
四、结论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强身健体,经济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促进社会思想道德、法制建设,提高国民的民主观念,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诚信守信”是运动之本,“注重礼节”是运动之基,“谦虚自信”是运动的力量之源。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体育运动是一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1.增加体育场馆建设
在党和政府如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我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给体育运动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或企业的支持下加大投入运动场的建设,可为体育运动广泛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由此不仅能为更多的运动爱好者们带来便利条件,而且也扩大了整个体育消费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市场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健康、寿命、娱乐、运动、观赏、社交、激情、休闲、美感、尊严等。
2.增强体育运动建设
体育运动的建设是促进体育事业更迅速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发掘和深入研究体育运动的价值并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充分发掘体育运动的艺术美,烘托运动的文化氛围,也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而且能带动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显然,如能尽力完善它们,一定会有力推动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瞄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大众体育健身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满足那些兴趣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这将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依据,也只有这样,体育运动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龙,邱莅.体育与社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朱丽君.运动与现代生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轶,梁高亮.浅析网球运动自身功能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J].中国体育科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