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10:2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为深入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以后此类患儿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临床数据。本文将具体的对新生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探讨了它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出生时的诊断标准。所有婴儿患者均无其他明显疾病。两组患者的其他疾病的类型及其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是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出生后进行生理盐水灌肠护理,保持婴儿室的温度,温度保持在28-30度之间,在喂奶后一小时,将孩子放到暖箱,护理人员可以对孩子的皮肤涂抹润肤油,婴儿的皮肤特需要保护。动作要轻柔、心情也要保持平稳的状态。在早期的营养的支持护理,要以母乳喂养为主,有些婴儿的吮吸能力较差,可以使用奶嘴让它们能够保证一定的营养,开始不要过量,等孩子适应时,可适当增量[1]。
1.3判断方法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高胆红素的平均值、胎儿的排便情形、黄疸消失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判断指标为血清胆红素大于256.5 ? mo l/L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7.O软件实现。
2.结果
两组相关的因素比较,对于黄疸指数的测定情况分析比较,除日龄1天时,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龄是2到7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小婴儿出生之后,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素血症,这是由于有的新生儿出生的时候肝脏发育不完全,导致了生成的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缺少,所以就造成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种疾病的风险因素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红素脑病的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小婴儿出生之后,血液中胆红素过多的分泌,导致它超过了正常健康儿童的应该有的数量[2]。足月的婴儿大于205.2?mo l/L,早产儿则是大于256.2?mo l/L,导致婴儿的皮肤出现黄疸,而且发病都在出生之后一周内,如果同时存在着并发症,将会是严重损害婴儿的脑部神经。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不能自呼吸或者呼吸抑制的状态, 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1]。因此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作者就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临床所采取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相应措施的临床效果,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进行诊治并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62例儿,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30~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700~4000 g。并选取2010年之前未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7~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600~3800 g。将2010年后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2010年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诊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指趾端以及口唇发绀;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音减弱、心率减慢、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触诊发现患儿肌张力减弱甚至消失、体软、头颈四肢无力, 关节可松弛;皮肤黏膜反射减弱消失, 刺激无反应;呼吸中枢麻痹而无呼吸, 或仅有浅表或不规则的无效呼吸。
1. 3 方法
1. 3. 1 保暖 及时对入院患儿进行新生儿诊断评估, 若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则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此时应立即对患儿做好保温措施, 即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远红外线开放式辐射台上。该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患儿因低温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1. 3. 2 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采取该能够有利于开放患儿的气道以及帮助患儿排出气道内的脏物。如果发现患儿口腔内有脏物流出, 应立即将患儿的头偏转向一侧, 以防将脏物吸入气道并发感染。如果患儿咽部是由胎粪或者是比较粘稠的脏物堵塞时, 清理呼吸道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借助喉镜的帮助下进行气管下吸引。
1. 3. 3 维持呼吸功能 如果经过轻弹足底2次后或30s后, 患儿仍不能出现有效的自主呼吸或出现喘息样呼吸, 而且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率
1. 3. 4 促进血液循环 当患儿心率低于60次/min而且没有上升趋势时, 应该立即对患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为医护人员用拇指或双指按压患儿胸骨下1/3处, 速度为100~120次/min。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要求每做3次胸外按压配合1次人工呼吸。或者每3次胸外按压间隔1次正压通气。给氧停止的标准为患儿在自主呼吸空气时皮肤仍然保持红润。
1. 3. 5 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血容量扩张剂等。给药方法主要是通过断脐后保留的5~10 cm的脐带进行脐静脉穿刺给药。药物的用量应严格控制, 如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用0.01%肾上腺素按0.1~0.3 ml/kg给药。
1. 4 护理措施 产前严密观察胎儿状况, 如果状况显示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窒息, 那么护理人员要在分娩前就做好抢救准备。胎儿娩出后发生窒息, 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 并详细记录。应该给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并尽量避免对患儿产生刺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 每天用消毒水擦洗室内桌椅以及喷洒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杀菌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照射, 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危害重大, 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 因此该病属于产科急重症之一[3]。在经Apgar评分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保暖, 防止因低温导致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进而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以助患儿产生自主呼吸运动;若清理完呼吸道后患儿仍不能自主呼吸, 应借助气囊面罩给氧的方法帮助患儿维持其呼吸功能;并可将气囊面罩给氧与胸外按压相结合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等[4]。而且在抢救过程中必要时要结合脐静脉给药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 此过程必须要争分夺秒, 才能减少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复苏成功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以助医生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5]。而且护理人员要定期消毒患儿的观察室, 保持环境的洁净以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本研究发现, 在抢救重度窒息患儿时, 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患儿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综合抢救组。说明抢救重度窒息患儿要分秒必争, 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郑维英, 林桂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6):41-42.
[2] 韩永新, 徐秋萍, 于亚丽.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6):41-42.
[3] 王宝君, 张旱愉, 张韵.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19):74-75.
[4] 程真梅, 郁敏.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3(26):173-174.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资料; 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95-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以及肺结构发育尚且没有完全成熟所导致[1-2]。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近年来,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已经明显地升高,剖宫产率也越来越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3-4]。正是由于新生儿的肺、脏等各项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出现窒息以及感染这一类情况的时候就格外容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6]。ARDS死亡率高达60%,而近些年又发现ARDS的发病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早产儿[7],因此分析ARDS的高危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8例ARDS新生儿符合欧美ARDS的诊断标准,年龄20 min~36 h,其中男38例,女30例。52例对照组的非ARDS呼吸系统新生儿中,年龄22 min~34 h,其中男29例,女23例。两组患儿的体重在2500~4000 g的居多。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27例,胎盘早剥9例,胎膜早破11例,肺出血7例,缺氧性脑病14例。经阴道分娩81例,剖宫产39例,而剖宫产的39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宫内窘迫、羊水污染以及重度窒息。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2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高危因素,P
2 结果
根据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剖宫产、窒息、羊水吸入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
表1 患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高危因素 B OR Wald P值
早产儿 2.81 12.43 16.12 0.029
剖宫产 2.65 10.34 13.16 0.002
窒息 2.52 8.72 11.34 0.041
羊水吸入 2.10 7.45 9.36 0.018
3 讨论
3.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高危因素
由表1可以看出4个因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早产、剖宫产、窒息、羊水吸入。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PS所造成,PS的80%以上由磷脂(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8-9];(2)剖宫产孕妇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宫缩尚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密切相关,随着胎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渐降低,到胎龄40周后降至最低,因此需慎重选择剖宫产[10-11];(3)新生儿窒息缺氧容易合并羊水吸入,而羊水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触发肺内炎性反应,使得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活性氧以及蛋白酶,引起肺损伤[12]。
3.2 护理对策
从上面数据可见,对新生儿ARDS的预防必须加强产前的监护,必须严格的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可以掌握合适的剖宫产时机(大于39周)。可以通过改变剖宫产的模式,从而积极的控制感染,降低A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对ARDS主张根据原发病及其并发症,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提高治愈率。
同时,积极治疗窒息,机械通气是治疗最重要的步骤,也是治疗的基础,所有其他治疗都要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实施。众所周知,长期机械通气在维持患者呼吸,保持患者循环稳定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保护套固定患者口腔的气管插管;(2)选用0.05%氯己定液每日4次冲洗口腔,边冲洗边吸引,以防止患者误吸;(3)每7天更换一次性呼吸机管路;(4)每日对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机2次消毒,30 min/次,通风2次/d,20 min/次,采用氧化电位水擦拭仪器设备,定期对病房的空气进行监测;(5)据机械通气吸痰流程对患者的吸痰效果进行评估后进行吸痰;(6)接触患者前后和操作前后均充分洗手或换手套;(7)协助患者被动活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早产、剖宫产、窒息、羊水吸入。机械通气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宏云,唐红平.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32-933.
[2]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50-853.
[3]叶冯,肖波,李春亮,等.呼吸指数、肺顺应性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06-607,610.
[4]易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表现与预后[J].重庆医学,2009,38(5):627-628.
[5]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521-522.
[6]李岩.影响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9(15):428-429.
[7]张明霞.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16(22):587-588.
[8]李华强.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12(1):622-623.
[9]陈金梅.190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23):478-479.
[10]徐小琴,钟惠清.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368-369.
[11]范廷婷,田莉莉,金兆辰,等.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整体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623-624.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9-01
新生儿疼痛,多年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错误的认为新生儿的疼痛敏感度差,忽视了疼痛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给新生儿带来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生儿160例,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不采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观察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在疼痛后的不同时间内的NFCS,结果,在新生儿的疼痛护理中,给予恰当的缓解疼痛护理干预,尽可能的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生儿160例,其中,男婴92例,女婴68例;胎龄35周-42周,平均37.5±3.7周;平均体重2.8±1.5Kg;足月儿122例,早产儿38例。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不采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观察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有,用药护理,非营养性吸吮,适当的时机,,抚触,甜味觉安抚,嗅觉安抚,母乳喂养等干预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160例新生儿均是第一次采取微量足跟血时致痛,用测微量血糖时的取血笔致痛,使针刺的力度及深度保持一致。由专人在新生儿疼痛的1分钟和5分钟分别观察新生儿的面部疼痛表情。
1.3评定标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有10项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用于评估早产儿的)伸舌。以上各项各为1分,总共10分。0-4分的为轻度疼痛,5-7分的为中度疼痛,8-10分的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在疼痛1min的NFCS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新生儿在轻度疼痛1min,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
2.2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在疼痛5min的NFCS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新生儿在轻度疼痛5min,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但在中度疼痛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
3讨论
用药护理:在临床上常采用有一定副作用的吗啡,芬太尼,乙酞氨基酚等给新生儿全身镇痛。在使用药物是必须密切监视新生儿的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使用。
非用药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的疼痛干预中非用药干预疗法的有效性越来越得到证实。具有安全,风险小的特点。
非营养性吸吮:将安慰放在新生儿嘴中,让其吸允,当吸允频率在30次/分钟时,就可以起到止痛作用[2]。
选择合适时机及方法:新生儿在吃饱睡眠时疼痛程度敏感性最低。在足跟采血时,斜刺手法可以减轻疼痛。
疗法:使新生儿的头部及双脚保持屈曲,可以降低疼痛名感性。同时鸟巢式的使疼痛减轻。
袋鼠式抚触护理:将新生儿直立抱拢与父母亲胸口可以给新生儿温暖和安全,可以缓解疼痛感;通过肌肤接触,按摩,拥抱等抚触给新生儿安全减轻疼痛感。
母乳喂养:新生儿在采足跟血时母乳吸允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减少应激,降低不良影响。
甜味觉安抚:用25%的葡萄糖水1滴刺激新生儿的甜味觉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哭声和NFCS,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3]。
嗅觉安抚:在新生儿头部放置滴有香兰素混合液的白色纱布可以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哭闹,减轻疼痛的敏感度。
重视分娩方式和出生日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胎龄等在疼痛评分中影响不大,但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和出生日龄对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影响,护理时要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的疼痛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新生儿的疼痛,给予恰当的缓解疼痛护理干预,尽可能的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萍.180例新生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3):141-142.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1-01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宫内缺氧而发生窘迫或娩出过程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临床发生率约为5%-6%,这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凡是影响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窘迫,出生后无呼吸,仅有心跳,继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临床主要通过窒息复苏辅以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成功抢救窒息儿,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还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2]。现将我科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窒息的诊断标准[3]。其中Apgar评分0-3分4例,Apgar评分4-7分16例;男性11例,女性9例;胎龄30-32周2例,32-36周3例,37-42周14例,42周以上1例;出生体重在1000-1500g之间2例,1501-2000g之间2例,2001-2499g之间2例,2500-4000g之间12例,4000g以上者2例;胎膜早破2例,剖腹产15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羊水清5例,羊水污染Ⅱ度8例,羊水污染Ⅲ度7例;妊娠高血压7例,妊娠并发心衰9例。
1.2 复苏及护理方法
1.2.1 复苏方法 复苏须护士与医生配合进行,分娩前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除口、鼻腔及咽喉中的分泌物,触觉刺激新生儿呼吸,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呼吸仍然不充分的立即给予气囊正压给氧,按压气囊频率40-60次分,6秒钟完成4次通气。氧流量5L分,按压与放松气囊的持续时间比为1:2;心率小于60次/分或者心跳停止者要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新生儿胸骨下13(两连线下方),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胸外按压与正压呼吸的比例为3:1,(频率:胸外按压90次分;正压呼吸30次分),30秒完成15个循环,直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恢复心跳为止;重症患儿果断进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有以下指证之一者即可采取气管插管:羊水、胎粪吸入者;极低体重儿;人工呼吸后仍然胸廓不张或紫绀者;需气管内给药者;重度窒息需人工呼吸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者。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心跳呼吸的患儿可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射,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脐静脉注射等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扩充血容量,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标准复苏方案按A、B、C、D、E方案进行:A、建立通畅的气道;B、建立呼吸,进行正压人工通气;C、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4]。
1.2.2 护理方法
1.2.2.1 保暖 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失热量,窒息患儿体温调节功能尤为不稳定,容易造成低体温,加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不利于复苏,因此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暖,患儿娩出后迅速擦干皮肤,尽量减少散热,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上实施复苏,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1.2.2.2 呼吸管理 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及时给予吸痰,粘稠不易吸出时给予雾化吸入,辅以胸部理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掌握用氧指征,缺氧症状一旦好转即可考虑降低氧浓度或停氧,避免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呼吸机治疗的患儿,注意鼻塞或气管导管的固定,操作中避免牵拉气管导管,以免松脱或损伤气管粘膜。
1.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窒息会损伤多个器官功能并导致相关并发症,复苏成功后还可能发生低血糖、脑水肿、肾功能损伤、抽搐、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尿量、哭声变化、皮肤颜色和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等,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2.4 预防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必须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注意做好新生儿口腔、脐部、臀部护理,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1.2.2.5 康复干预 尽早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觉刺激,早期康复干预,定期随访。
1.2.2.6 健康教育 安抚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估计预后;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减轻家长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家长居家照顾及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促进患儿早日康复[5]。
2 结 果
20例窒息新生儿实施标准复苏方案复苏和正确的护理措施,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
3 讨 论
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窒息可损伤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新生儿复苏及临床护理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6]。首先,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护,对于合并妊娠并发症的高危产妇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7]。其次,医院内部要加强产科、儿科的工作配合[8],对高危产妇要给予特别护理,产前做好复苏准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清吸鼻腔、口腔分泌物,防止咽后壁受损而使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导致心律减慢、呼吸抑制[9]。本组入选窒息新生儿经过复苏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后20例窒息新生儿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综上所述,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复苏手法及护理配合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窒息新生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同时关注康复干预及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减少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降低伤残儿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宝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73-74.
[2] 姜敬,计承侠,董传莉.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47-648.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4-225.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7.
[5] 肖建武.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12,6(1):166.
[6] 李敏.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4-225.
[7] 朴爱善,柯元风.150例新生儿窒息早期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83-85.
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省盘县 553537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50 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得出结论:针对窒息新生儿的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窒息复苏护理,有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死亡几率,降低窒息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有助于使新生儿得到最佳的预后效果,康复出院。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在临床上,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新生儿窒息。实践提示,如果不能及时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和护理,就有可能会使新生儿因为缺氧而发生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使新生儿死亡。因此,要想降低窒息新生儿的死亡几率,降低窒息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做好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总结一些本院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护理的方法,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 例窒息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其中,男26 例,女24 例;35 例属于轻度窒息,15 例属于重度窒息;足月儿45 例,早产儿5 例。经精心的复苏护理之后,50 例窒息新生儿中,47 例窒息新生儿得到有效痊愈,3 例死亡,成功率高达94%, 平均住院天数(8.7±1.7)d。
2 护理方法
2.1 复苏方法
新生儿娩出后快速评估新生儿的呼吸、肤色、肌张力、羊水等指标,如发现异常,则立即参照《新生儿复苏指南》对新生儿进行复苏[1]。
2.1.1 清理呼吸道
将新生儿迅速置于预热的红外线辐射保温台上,擦干体表的羊水和黏液,于肩胛下垫一折叠的毯子或毛巾,摆正,使新生儿仰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按照先口后鼻的顺序将婴儿口鼻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可考虑气管插管做咽喉部等的深入清理。
2.1.2 帮新生儿建立呼吸
在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后,给予婴儿触觉刺激,如婴儿心率<100 次/min,则应酌情给予婴儿正压人工呼吸给氧,人工呼吸频率为40 ~ 60 次/min。
2.1.3 维持正常循环
若人工呼吸30s 后,婴儿心率<80 次/min,则需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循环,二者比例为1:3。
2.1.4 药物支持
采用必要的复苏药物对其进行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如果经过胸外按压30s 后,新生儿心律仍<80 次/min,则需要在继续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酌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以上复苏步骤每施行一步,都要仔细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呼吸、心率,直至新生儿肤色红润、呼吸规律、心率>100 次/min,才可认为抢救复苏成功。
2.2 复苏成功后的护理方法
2.2.1 保温
将新生儿置于保温箱中,维持新生儿体温为36.5℃左右。若保温措施不当,使新生儿丢失热量,则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下会产热导致耗氧增加、代谢加强,使代谢性酸中毒加重[2]。
2.2.2 有效预防感染
应对复苏新生儿施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将其放在隔离、消毒、清洁的高危儿室,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要进行严格消毒;此外,在进行复苏抢救时,应严格施行无菌操作。护理时可遵医嘱酌情给予新生儿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2.2.3 延迟开奶
对于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其复苏后恢复往往欠佳,应适当延迟开奶时间,以避免其呕吐导致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再次窒息。一般在新生儿禁食2 ~ 3d 后可以进行试喂,原则为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2.2.4 加强监护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应加强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除密切监测呼吸、心率、体温、肤色外,还要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肌张力、颅内压等情况,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及时与新生儿家属沟通,及时将新生儿的情况向医生反馈,以便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3 小结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窒息后, 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响, 严重窒息可导致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 以致造成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痛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要想取得最佳的复苏护理效果,使新生儿得到最佳的预后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复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好复苏仪器、设备,准备好必要的药物等,同时,要求医护人员提前到岗,做好复苏前一切准备,保证复苏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复苏流程和技术,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护理。
在复苏时,坚持严格的复苏原则,即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 方案, 要坚决摒弃旧法复苏中的不良做法,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达到A( 通畅呼吸道), 应用正确方法建立B( 有效呼吸) 和C( 正常循环)、D( 药物治疗)、E( 评价、监护)。
(3)复苏后,要针对新生儿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如对新生儿采取保温措施,使其温度保持在36.5℃左右;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出现感染情况等。同时,还应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护理指导,使其学会一些日常护理方法。
本院通过对50 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护理,47 例窒息新生儿得到有效痊愈,3例死亡,成功率高达94%, 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位(8.7±1.7)d,这提示:针对窒息新生儿的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窒息复苏护理,有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死亡几率,降低窒息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有助于使新生儿得到最佳的预后效果,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